CN110463305B -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3305B
CN110463305B CN201880018713.7A CN201880018713A CN110463305B CN 110463305 B CN110463305 B CN 110463305B CN 201880018713 A CN201880018713 A CN 201880018713A CN 110463305 B CN110463305 B CN 110463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cch
resource
termi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7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3305A (zh
Inventor
山本哲矢
铃木秀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3106846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7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3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3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3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3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基站中,控制单元从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之中选择一个组合。发送单元将表示多个组合的资源设定即半静态资源配置通过高层的信令通知给终端,并将选择出的一个组合通过动态信令(DCI)通知给终端。

Description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近年来利用移动带宽的服务的普及,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业务指数函数性地持续增加,面向将来数据传输容量的扩大成为当务之急。此外,期待今后所有的“物品”通过因特网连接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飞跃式的发展。为了支持IoT的服务的多样化,不仅数据传输容量,对于低延迟性及通信区域(覆盖)等各种各样的必要条件,被要求飞跃性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推进与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G:4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比较大幅度地提高性能及功能的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技术开发和标准化。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中,在5G的标准化中,在推进与高级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未必具有后向兼容性的新无线访问技术(NR:New Radio;新无线)的技术开发。
在NR中,与LTE同样,在研究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将表示下行链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确认/否定确认)、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发送到基站(eNG或gNB)。
在由3GPP标准化的LTE中的PUCCH资源中,有频域及码域的资源(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3)。具体而言,LTE中的PUCCH资源以系统带宽内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PRB:有时也称为物理RB)、以及扩频码(CS:循环移位(Cyclic Shift)或正交码)定义。此外,LTE中的PUCCH资源由频域的1PRB和时域的1子帧(14码元)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 V13.4.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3),”December201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3 V13.4.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3),”December 2016.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1 V13.4.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3),“December2016.
非专利文献4:R1-1701553,“Final minutes from RAN1#AH1_NR(Spokane’smeeting),”ETSI,MCC,February 2017.
非专利文献5:R1-1704043,“WF on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LGElectronics,NTT DOCOMO,ETRI,CATT,February 2017.
发明内容
如上述,LTE中的PUCCH资源由1PRB和1子帧构成,为了PUCCH资源分配,基站要通知给终端的信息是频率资源(PRB号)及扩频码号(CS号或正交码号)。然而,在NR中,为了与多样服务的要求条件或发送接收机性能对应,与LTE比较需要灵活性高的PUCCH的设计。
本发明的一方式有助于提供可以灵活地分配PUCCH资源的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站包括:电路,其从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之中选择一个组合;以及发送机,将表示所述多个组合的资源设定通过高层的信令通知给终端,并将选择出的所述一个组合通过动态信令通知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终端包括:接收机,接收包含了表示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的高层的信令,并接收表示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一个组合的动态信令;以及发送机,以所述多个组合之中、通过与所述动态信令所示的所述一个组合对应的所述多个参数表示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之中选择一个组合,将表示所述多个组合的资源设定通过高层的信令通知给终端,并将选择出的所述一个组合通过动态信令通知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包含了表示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的高层的信令,并接收表示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一个组合的动态信令,以所述多个组合之中、通过与所述动态信令所示的所述一个组合对应的所述多个参数表示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再者,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存储介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可以灵活地分配PUCCH资源。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将清楚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更多的优点和效果。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可以由几个实施方式及说明书和附图记载的特征来分别提供,不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同一特征而提供全部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NR时隙的结构例子。
图2表示LTE中的PUCCH资源的一例子。
图3表示时隙的种类。
图4表示频带内的PUCCH资源的一例子。
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
图6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
图7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
图8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
图9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及终端的处理。
图10表示实施方式1的DCI比特和半静态资源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子。
图11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频域资源的一例子。
图12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局部式发送时的参数X的通知方法的一例子。
图13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分布式发送时的参数X的通知方法的一例子。
图14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参数Noffset的范围的设定例子。
图15表示子载波间隔的不同的数字学间的RB网格的一例子。
图16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参数MPRB及D的设定例子。
图17A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对短PUCCH的参数D的设定例子。
图17B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对长PUCCH的参数D的设定例子。
图18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的一例子。
图19说明实施方式2的课题。
图20A表示时隙单位的传输的一例子。
图20B表示时隙单位的传输的一例子。
图21表示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一例子。
图22表示实施方式4的PUCCH资源的通知方法的一例子。
图23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PUCCH资源的通知方法的一例子。
图24A表示实施方式5的PUCCH资源的设定例子。
图24B表示实施方式5的DCI比特和半静态资源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子。
图25A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时隙n的PUCCH资源的设定例子。
图25B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时隙n+1的PUCCH资源的设定例子。
图25C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时隙n+2的PUCCH资源的设定例子。
图25D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时隙n+3的PUCCH资源的设定例子。
图26表示实施方式6的PUCCH资源的设定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前述,在NR中,与LTE同样,在研究终端使用PUCCH,将ACK/NACK信号(响应信号)、CSI或SR等的上行控制信号发送到基站。
此时,终端需要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的PUCCH资源。在NR中,关于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的分配,在研究将半静态的(半静态)PUCCH资源的集合通过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终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号(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选择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的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5)。这里,在NR中的PUCCH资源中,有时域、频域或码域的资源。此外,在时域的资源中,包含时隙及时隙内的码元。图1是NR中的时隙(有时也称为“NR时隙”)的结构例子。NR时隙由7码元或14码元构成。
接着,说明由3GPP标准化的LTE中的PUCCH资源分配(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3)。在LTE中,在PUCCH资源中,有频域及码域的资源。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以系统带宽内的资源块(PRB)及扩频码(CS)定义PUCCH资源。
在LTE中,用于发送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PRB及扩频码),从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被隐式地确定。例如,在图2的例子中,在与PDCCH资源对应的PUCCH资源为n14的情况下,被分配RB号#1的PRB及CS号#2的扩频码。
此外,在LTE的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中,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由在发送了下行链路数据的4子帧之后子帧的对象子帧内的PUCCH资源发送。此外,在LTE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中,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由在发送了下行链路数据的子帧的4子帧以上之后的对象子帧内的PUCCH资源发送。
也就是说,在LTE中,发送PUCCH的时域资源(上行链路子帧)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子帧被关联固定。因此,在LTE中,无需对终端通知发送PUCCH的时域资源。另一方面,在NR中,为了根据服务要求条件或终端的处理性能而灵活地变更发送PUCCH的时域资源(时隙位置),需要对终端通知发送PUCCH的时域资源(时隙号等)。
此外,如前述,LTE的PUCCH资源由频域的1PRB和时域的1子帧构成。因此,在LTE中,如果发送PUCCH的子帧被确定,则对于发送PUCCH的时域资源,无需通知其他信息(例如,码元信息)。另一方面,在NR中,在研究根据服务的要求条件或终端的处理性能,PUCCH的发送时间也灵活地变更,如1或2码元的PUCCH发送或3码元以上(例如,4码元以上)的PUCCH发送等那样。因此,在NR中,对于发送PUCCH的时域资源,也需要向终端通知关于与发送1时隙内的PUCCH的码元有关的信息。此外,在NR中,也需要向终端通知关于PUCCH的发送区间长度(码元长度等)。
此外,发送LTE的PUCCH的频域资源由1PRB构成,需要对终端通知该1个PRB的位置。另一方面,在NR中,在研究使用多个PRB发送PUCCH。因此,在NR中,对于发送PUCCH的频域资源,与LTE比较,也需要向终端通知更多的资源分配信息。
于是,在NR中,与LTE比较,对于时域资源及频域资源两者,PUCCH资源分配的通知上需要的参数增加。
如上述,在NR中,关于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的分配,在研究基站通过高层信号通知半静态的PUCCH资源的集合,通过DCI选择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的方法。
然而,如上述,在NR中,与LTE比较,PUCCH资源分配的通知上需要的参数增加。因此,对于PUCCH资源的各个参数,在将各参数可采用的值通过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通过DCI选择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的值的情况下,应通过DCI通知的参数数增加,DCI的开销增加。
另一方面,在LTE中,用于发送CSI或SR的PUCCH资源通过高层信号被半静态地显式通知。此外,在LTE中,作为对表示使用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久性调度)等的下行链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ACK/NACK信号的发送的PUCCH资源分配,还采用基站将多个PUCCH资源(例如,4个PUCCH资源)通过高层信号半静态地通知给终端,使用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DCI)的2比特,选择一个在多个PUCCH资源之中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的方法。
然而,如LTE中的SPS的资源分配的通知方法,在将多个PUCCH资源通过高层信号半静态地通知给终端,以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的方法的情况下,尽管可以削减DCI比特数,但无法实现灵活的资源分配。
此外,在NR中,在扩展了LTE的方法的情况下,尽管可以确定PUCCH资源(时隙位置、码元位置、RB号等),但无法考虑PUCCH发送区间长度或频域的资源映射。
因此,以下,说明在NR中,防止DCI的开销的增大,并且可以灵活地分配PUCCH资源的方法。
在NR中,在PUCCH的资源分配中,不必考虑时域资源及频域资源的全部组合。例如,在NR中,如图3所示,可以作为PUCCH资源使用的时隙内的码元数取决于时隙的种类(下行链路中心时隙、上行链路中心时隙、仅下行链路时隙以及仅上行链路时隙等)。
例如,在图3的例子中,可以作为PUCCH资源(UL码元)使用的时隙内的码元数在下行链路中心时隙的情况下最大为2码元,在上行链路中心时隙的情况下最大为5码元,在仅下行链路时隙的情况下为0码元,在仅上行链路时隙的情况下最大为7码元。于是,由于时隙内的码元数取决于时隙的种类,所以作为PUCCH资源,不必考虑与时隙有关的参数和与码元有关的参数的全部组合。
此外,如图4所示,可考虑能够作为PUCCH资源使用的时隙内的码元数也取决于系统频带内或对终端可分配的频带内的频率资源(PRB)。
例如,在图4的例子中,对于RB号#0~#3的PRB,2码元(码元#5,#6)可作为PUCCH资源使用,对于RB号#N-4~#N-1的PRB,5码元(码元#2~#6)可作为PUCCH资源使用。于是,时隙内的码元数根据频带而不同,所以作为PUCCH资源,不必考虑与频率资源(RB号)有关的参数和与码元有关的参数的全部组合。
而且,PUCCH发送区间长度(码元数)取决于时隙内的码元位置。例如,对于使用2码元发送的PUCCH,没有与码元号#6(即,时隙内的最末尾的码元)组合。此外,例如,对于使用4码元发送的PUCCH,不必考虑与图3所示的下行链路中心时隙(UL的码元数2)及仅下行链路时隙(UL的码元数0)、或图4所示的RB号#0~#3(UL的码元数2)的组合。
于是,在NR中,在PUCCH的资源分配中,不必全部考虑时域资源及频域资源的组合。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对于用于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例如,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的分配,基站通过高层信号,将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定义为“半静态资源配置”)通知给终端,根据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
此时,作为基站通过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的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半静态资源配置),作为一例,包含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以下,表示为X(0),X(1),…,X(Nx-1))、与时域资源(具体地说为时隙)有关的信息(以下,表示为A(0),A(1),…,A(NA-1))、与时域资源(具体地为时隙内的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以下,表示为B(0),B(1),…,B(NB-1))、以及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信息(以下,表示为C(0),C(1),…,C(NC-1))。再者,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不限定于这些信息。
因基站通过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的半静态资源配置中的参数(X、A、B、C)的组合,在终端使用的PUCCH资源中产生差异。
于是,从基站对终端,通过由高层信号通知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由DCI通知实际使用的组合,与由DCI通知实际使用的多个参数本身的情况比较,可以防止增加DCI的开销。此外,通过由高层信号通知可作为PUCCH资源设定的组合,而不是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全部组合,由DCI通知实际使用的组合,可以实现灵活的PUCCH资源分配。
以下,详细地说明各实施方式。
再者,以下,对于PUCCH资源的粒度(单位),作为一例子,将频域设为PRB单位,将时域设为码元单位来说明。即,假定不同的终端间的PUCCH以PRB为单位被FDM,以码元为单位被TDM。再者,PUCCH资源的粒度(单位)不限定于此。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0及终端200。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5所示的基站100中,控制单元101从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之中选择一个组合。发送单元114将表示多个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通过高层的信令通知给终端200,将选择出的一个组合通过动态信令(DCI)通知给终端200。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6所示的终端200中,接收单元202接收包含了表示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的高层的信令,并接收表示多个组合之中的一个组合的动态信令(DCI)。发送单元219以多个组合之中、由与动态信令所示的一个组合对应的多个参数表示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基站的结构]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7中,基站100具有控制单元101、数据生成单元102、编码单元103、重发控制单元104、调制单元105、高层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6、编码单元107、调制单元108、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9、编码单元110、调制单元111、信号分配单元112、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13、发送单元114、天线115、接收单元116、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117、提取单元118、CSI解调单元119、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测量单元120、解调和解码单元121、以及判定单元122。
控制单元101确定表示与通过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200的上行链路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半静态资源配置”。这里,上行链路资源例如是发送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发送周期性CSI信号的PUCCH资源、发送SR的PUCCH资源、发送非周期性CSI信号的资源、发送周期性及非周期性SRS的资源等。控制单元101将确定的信息输出到高层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6。
此外,控制单元101从由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200的半静态资源配置之中确定对该终端200实际地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即,以DCI通知的参数的组合)。例如,控制单元101从半静态资源配置中包含的、发送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配置、发送非周期性CSI信号的资源配置、发送非周期SRS的资源配置的各个资源配置之中,确定与以DCI通知的实际的资源有关的信息。控制单元101将确定的信息输出到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9。此外,为了正确地接收来自终端200的信号,控制单元101将确定的信息输出到提取单元118。
此外,控制单元101确定对终端200的相对下行链路数据的无线资源分配,将指示下行链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到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9及信号分配单元112。
数据生成单元102生成对终端200的下行链路数据,输出到编码单元103。
编码单元103对于从数据生成单元102输入的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信号输出到重发控制单元104。
重发控制单元104在首次发送时,保持从编码单元103输入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并且输出到调制单元105。此外,若从后述的判定单元122被输入了对发送的数据信号的NACK,则重发控制单元104将对应的保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105。另一方面,若从判定单元122被输入了对发送的数据信号的ACK,则重发控制单元104将对应的保持数据删除。
调制单元105将从重发控制单元104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调制信号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112。
高层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6使用从控制单元101输入的信息(例如,半静态资源配置),生成控制信息比特串,将生成的控制信息比特串输出到编码单元107。
编码单元107对于从高层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6输入的控制信息比特串进行纠错编码,将编码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08。
调制单元108将从编码单元107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112。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9使用从控制单元101输入的信息(与终端200实际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有关的信息、以及下行资源分配信息),生成控制信息比特串(DCI),将生成的控制信息比特串输出到编码单元110。再者,由于有时也向多个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以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9也可以在向各终端的控制信息中包含各终端的终端ID而生成比特串。
此外,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9使用指示在时隙的种类或上行链路中可使用的资源量(码元数等)的信息,也可以生成发往多个终端的群公用控制信息比特串。
编码单元110对于从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9输入的控制信息比特串进行纠错编码,将编码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11。
调制单元111将从编码单元110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112。
信号分配单元112基于从控制单元101输入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将从调制单元105输入的数据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中。此外,信号分配单元112将从调制单元108或调制单元111输入的控制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中。信号分配单元112将被映射了信号的下行链路的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113。
IFFT单元113对于从信号分配单元112输入的信号,施以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等的发送波形生成处理。在附加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OFDM传输的情况下,IFFT单元113附加CP(未图示)。IFFT单元113将生成的发送波形输出到发送单元114。
发送单元114对于从IFFT单元113输入的信号进行D/A(Digital-to-Analog;数模)转换、上变频等的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处理,通过天线115对终端200发送无线信号。
接收单元116对于通过天线115接收的来自终端200的上行链路信号波形,进行下变频或A/D(Analog-to-Digital;模数)转换等的RF处理,将接收处理后的上行链路信号波形输出到FFT单元117。
FFT单元117对于从接收单元116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波形,施以将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信号的FFT处理。FFT单元117将通过FFT处理得到的频域信号输出到提取单元118。
提取单元118基于从控制单元101接受的信息(与终端200被实际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有关的信息),从由FFT单元117输入的信号中,提取被发送了CSI反馈信号、SRS、或ACK/NACK信号的无线资源,将提取出的无线资源的成分(CSI反馈信号、SRS信号、或ACK/NACK信号)分别输出到CSI解调单元119、SRS测量单元120、或解调和解码单元121。
CSI解调单元119将从提取单元118输入的CSI反馈信号解调,将解调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101。CSI反馈例如在控制单元101中被用于下行链路分配的控制。
SRS测量单元120使用从提取单元118输入的SRS信号,测量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将测量出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101。例如,在控制单元101中,测量出的信息被用于上行链路分配的控制(未图示)。
解调和解码单元121对于从提取单元118输入的信号,进行均衡、解调及纠错解码,将解码后的比特序列输出到判定单元122。
判定单元122基于从解调和解码单元121输入的比特序列,判定从终端200发送的ACK/NACK信号相对于发送的数据信号表示ACK或NACK中的哪一个。判定单元122将判定结果输出到重发控制单元104。
[终端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2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8中,终端200具有天线201、接收单元202、FFT单元203、提取单元204、下行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5、高层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6、下行数据信号解调单元207、差错检测单元208、控制单元209、CSI生成单元210、编码单元211、调制单元212、ACK/NACK生成单元213、编码单元214、调制单元215、SRS生成单元216、信号分配单元217、IFFT单元218、以及发送单元219。
接收单元202对于通过天线201接收到的来自基站100的下行链路信号(数据信号及控制信号)的信号波形,进行下变频或A/D(Analog-to-Digital;模数)转换等的RF处理,将得到的接收信号(基带信号)输出到FFT单元203。
FFT单元203对于从接收单元202输入的信号(时域信号),施以将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的FFT处理。FFT单元203将通过FFT处理得到的频域信号输出到提取单元204。
提取单元204基于从控制单元209输入的控制信息,从由FFT单元203输入的信号中提取下行控制信号(DCI),输出到下行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5。此外,提取单元204基于从控制单元209输入的控制信息,提取高层控制信号及下行数据信号,将高层控制信号输出到高层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6,将下行数据信号输出到下行数据信号解调单元207。
下行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5将从提取单元204输入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盲解码,在判断是发往本机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将该控制信号解调并输出到控制单元209。
高层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6将从提取单元204输入的高层控制信号解调,将解调后的高层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209。
下行数据信号解调单元207将从提取单元204输入的下行数据信号解调和解码,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数据输出到差错检测单元208。
差错检测单元208对从下行数据信号解调单元207输入的下行链路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将差错检测结果输出到ACK/NACK生成单元213。此外,差错检测单元208将差错检测的结果、判定为无差错的下行链路数据作为接收数据输出。
控制单元209基于从下行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5输入的控制信号所示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计算对下行数据信号的无线资源分配,将表示算出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信息输出到提取单元204。
此外,控制单元209使用从高层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6输入的高层控制信号(半静态资源配置)、以及从下行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5输入的控制信号(与终端200实际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有关的信息),根据后述的方法,设定终端200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发送周期性CSI信号的PUCCH资源、发送SR的PUCCH资源、发送非周期性CSI信号的资源、发送周期性及非周期性SRS的资源)。然后,控制单元209将与设定的上行链路资源有关的信息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217。
CSI生成单元210使用终端200中测量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测量结果(未图示),生成CSI反馈比特串,将CSI反馈比特串输出到编码单元211。
编码单元211对从CSI生成单元210输入的CSI反馈比特串进行纠错编码,将编码后的CSI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212。
调制单元212将从编码单元211输入的CSI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CSI信号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217。
ACK/NACK生成单元213基于从差错检测单元208输入的差错检测结果,生成对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ACK或NACK)。ACK/NACK生成单元213将生成的ACK/NACK信号(比特序列)输出到编码单元214。
编码单元214将从ACK/NACK生成单元213输入的比特序列进行纠错编码,将编码后的比特序列(ACK/NACK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215。
调制单元215将从编码单元214输入的ACK/NACK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ACK/NACK信号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217。
SRS生成单元216生成SRS序列,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217。
信号分配单元217将从调制单元212输入的CSI信号、从调制单元215输入的ACK/NACK信号、以及从SRS生成单元216输入的SRS序列分别映射到由控制单元209指示的无线资源中。信号分配单元217将被映射了信号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218。
IFFT单元218对于从信号分配单元217输入的信号,施以OFDM等的发送波形生成处理。在附加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OFDM传输的情况下,IFFT单元218附加CP(未图示)。或者,在IFFT单元218生成单载波波形的情况下,在信号分配单元217的前级中也可以被追加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未图示)。IFFT单元218将生成的发送波形输出到发送单元219。
发送单元219对从IFFT单元218输入的信号进行D/A(Digital-to-Analog)转换、上变频等的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处理,通过天线201对基站100发送无线信号。
[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
详细地说明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基站100及终端200中的动作。
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处理的流程。
基站100将同步信号(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助同步信号))或系统信息(MIB(Master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通知给终端200(ST101)。终端200获取同步信号或系统信息(ST102)。
接着,对于终端200,基站100确定初始访问时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ST103),将确定的半静态资源配置例如作为小区固有信息或群固有信息发送到终端(ST104)。终端200获取从基站100发送的半静态资源配置(ST105)。
然后,终端200与基站100之间执行初始访问(随机访问)过程(或RRC连接控制)等(ST106)。
接着,基站100确定对终端200固有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ST107)。
例如,在构成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的参数中包含以下信息。
X: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
A:与时域资源(例如时隙)有关的信息
B:与时域资源(例如时隙内的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
C: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信息
这里,作为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例子,有表示在PUCCH发送中使用的PRB的参数。
此外,作为与时域资源(时隙)有关的信息A的例子,有与来自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接收的时隙数有关的参数。
此外,作为与时域资源(时隙内的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B的例子,有表示开始PUCCH发送的时隙内的码元号(例如,表示从末尾(或开头)的第几码元开始的信息)的参数。
此外,作为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信息C的例子,有表示PUCCH发送中使用的码元数的参数。
即,通过参数X、A、B、C的组合,PUCCH的频域资源(PRB)及时域资源(时隙及码元)被确定。再者,参数X、A、B、C没有被限定于上述例子。
例如,如图10所示,基站100设定构成上述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的多个参数X、A、B、C、以及参数X、A、B、C的组合。在图10中,基站100对于参数X、A、B、C,设定(M+1)组的组合(M=NX=NA=NB=NC)。
然后,基站100将对确定的终端200固有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通过高层信号(高层的信令)发送到终端200(ST108)。
例如,基站100将与频域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0),X(1),…,X(Nx))、与时域资源(时隙)有关的信息(A(0),A(1),…,A(NA))、与时域资源(时隙内的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B(0),B(1),…,B(NB))以及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信息(C(0),C(1),…,C(NC),通过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200,作为表示图10所示的(M+1)组的组合(对应后述的DCI比特的组合)的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
此外,基站100将半静态资源配置和DCI比特的关联(例如,参照图10)通过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200。
终端200获取高层信号中包含的资源设定(ST109)。于是,终端200通过根据来自基站100的高层信号获取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确定可被作为PUCCH的频域资源及时域资源设定的多个(M+1)的组合。
接着,基站100确定与对终端200实际地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或下行资源有关的信息(以DCI通知的上行链路资源信息)(ST110)。此时,基站100从ST108中通过高层信号通知给终端200的半静态资源配置(与上行链路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之中,选择一个对终端200实际使用的参数的组合。
然后,对于终端200,基站100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资源信息(选择出的一个组合)、下行链路数据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以及该下行链路数据(ST111)。即,基站100将图10所示的(M+1)组的参数X、A、B、C的组合之中、与对终端200实际使用的资源对应的一个组合,以分配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比特(动态信令)通知。
终端200获取上行链路资源信息(由基站100选择出的参数的组合)(ST112)。
然后,终端200例如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如果CRC运算结果中无差错,则将ACK作为ACK/NACK信号反馈给基站100,如果CRC运算结果中有差错,则将NACK作为ACK/NACK信号反馈给基站100(ST113)。此时,终端200从由高层信号通知的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和DCI比特之间的关联(参照图10)之中,使用由DCI比特通知的一个组合(X、A、B、C),确定在ACK/NACK信号的反馈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
再者,对于其他上行信号(CSI,SRS,SR),与ACK/NACK信号同样,从半静态资源配置和DCI比特之间的关联(参照图10)之中,终端200根据以由DCI比特通知的一个组合(X、A、B、C)所确定的资源发送即可。此时,各信号(ACK/NACK信号、CSI、SRS及SR)的半静态资源配置和DCI比特之间的关联也可以分别不同。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PUCCH的资源分配信息通知给终端200时,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通知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X、A、B、C)的组合的半静态资源配置,通过DCI通知对终端200的实际的分配中使用的一个组合。即,一并使用高层的信令和DCI进行PUCCH分配的通知。
然后,终端200从由高层的信令通知的半静态资源配置之中,以通过与由DCI通知的一个组合对应的多个参数表示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号(ACK/NACK信号、CSI、SRS、SR)。
由此,基站100在PUCCH分配时,通过DCI通知一个组合(比特信息)即可,不必每次PUCCH分配时通知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与频域资源及时域资源有关的信息X、A、B、C),所以可以抑制DCI大小的增加。
此外,基站100可以通过高层,将以频域资源及时域资源的多个组合构成的PUCCH资源作为半静态资源配置通知,通过DCI,从PUCCH资源的多个组合之中动态地变更终端200实际使用的组合,所以可以灵活地分配PUCCH资源。
由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防止DCI的开销的增大,并且灵活地分配PUCCH资源。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说明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通知方法。
作为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0),X(1),…,X(Nx))的通知方法之一,可考虑比特图的方法。比特图的方法,尽管可以实现灵活的资源分配,但用于通过高层信号通知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开销增加。例如,在与带宽对应的PRB数为NRB的情况下,在比特图中,为了通知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而需要NRB比特。
在NR中,对于PUCCH的资源映射,在研究支持局部式发送及分布式发送。
这种情况下,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可以使用自频带(系统带宽或对终端200可分配的频带)的边缘起的开始位置(偏移值)(Noffset)、连续的PRB数(MPRB)、簇数(Ncluster)、以及簇间的距离(D)的4个参数表示。
图11表示将频域的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0),X(1),…,X(Nx))使用上述4个参数构成的情况下的一例子。在图11中,设为频带内的PRB数NRB=32,Nx=7。
这种情况下,假如为了以比特图通知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而需要32比特。
另一方面,在图11所示的局部式发送中使用上述4个参数的情况下,(X(0),X(1),…,X(7))如图12所示那样被通知。此外,在图11所示的分布式发送中使用上述4个参数的情况下,(X(0),X(1),…,X(7))如图13所示那样被通知。
此时,对于各自通知4个参数需要的最大的比特数是log232=5比特。由此,通知与频域的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需要的比特数为20比特。
由以上,如变形例1,如果将与频域的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0),X(1),…,X(Nx))使用自频带的边缘起的开始位置(Noffset)、连续的PRB数(MPRB)、簇数(Ncluster)以及簇间的距离(D)的4个参数构成,则可通知局部式发送及分布式发送双方的映射方法,并且可以降低通知与频域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需要的比特数。
而且,在变形例1中,如以下所示,通过对于构成与频域的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各参数可采用的值的范围加以限制,可进一步削减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通知上需要的比特数,以及可削减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0),X(1),…,X(Nx))的候选数。
<自频带(系统带宽或可分配给终端200的频带)边缘起的开始位置(Noffset)>
在NR中,还假定终端200支持的带宽和系统带宽不同,终端200支持的带宽比系统带宽窄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图14所示,自频带边缘起的开始位置(Noffset)也可以以终端200支持的频带的边缘为基准。此外,自频带边缘起的开始位置(Noffset)的值的范围设为终端200支持的带宽的范围即可。
此外,例如,在NR中,支持使用1码元或2码元发送PUCCH的短PUCCH、以及使用3码元以上发送PUCCH的长PUCCH。在长PUCCH中,在研究通过在时隙内适用跳频而得到频率分集效应。因此,在假定了对于系统带宽或终端200支持的频带内的中心频率对称地适用跳频的情况下,自频带边缘起的开始位置(Noffset)的值的范围为系统带宽或终端200支持的频带的带宽的相当一半的范围就足够了。
于是,通过限制自频带边缘起的开始位置(Noffset)的值的范围,可以削减为了通知自频带边缘起的开始位置(Noffset)而需要的比特数。
<连续的PRB数(MPRB)>
适用采用3码元以上的码元的长PUCCH的目的在于覆盖的扩展。为此,从用于PUCCH发送的资源使用的观点来说,对于长PUCCH,相比增加频域资源,增加时域资源更重要。此外,在长PUCCH中,在研究将频域中的PUCCH资源的最小单位设为1PRB。
因此,在长PUCCH中,可总是设为连续的PRB数(MPRB)=1。
此外,在NR中,在研究根据以PUCCH发送的比特数来规定多个PUCCH格式。这种情况下,即使连续的PRB数(MPRB)没有被作为参数X通知,终端200也可通过设定的PUCCH格式而确定连续的PRB数(MPRB)。
此外,通过设为连续的PRB数(MPRB)=2以上,根据使用了多个PRB的信道估计而可得到PUCCH的传输特性的改善效果。因此,在NR中,也考虑设为连续的PRB数(MPRB)=2以上。也就是说,可将1(1RPB)从连续的PRB数(MPRB)的值的范围中排除。
如这样,通过限制连续的PRB数(MPRB)的值的范围,可以削减为了通知连续的PRB数(MPRB)而需要的比特数。
<簇数(Ncluster)>
如前述,对于长PUCCH,从用于PUCCH发送的资源使用的观点来说,相比增加频域资源,增加时域资源更重要。此外,在研究将频域中的PUCCH资源的最小单位设为1PRB。此外,若增加簇数,则发送功率与平均功率比提高。
因此,在长PUCCH中,可总是设为簇数(Ncluster)=1。
此外,在研究在短PUCCH中,通过分布式发送而得到频率分集效应。但是,频率分集效应上,相比簇数,簇间的频率差更重要。为此,在PUCCH发送中不必使用很多的簇数。因此,例如,也可限制至簇数(Ncluster)=4左右。而且,也可总是设为簇数(Ncluster)=2。再者,限制簇数(Ncluster)的值没有被限定为2或4,也可以是其他值。
像这样,通过限制簇数(Ncluster)的值的范围,可以削减为了通知簇数(Ncluster)而需要的比特数。
<簇间的距离(D)>
簇间的距离D有时取与带宽及连续的PRB数(MPRB)关联的值。例如,在频带内的PRB数为NPRB的情况下,簇间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D=NPRB/MPRB。也就是说,即使将簇间的距离D没有作为参数X通知,终端200也可从带宽(NPRB)和连续的PRB数(MPRB)确定。
于是,可以削减为了通知簇间的距离D而需要的比特数。
如以上,对于构成与频域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0),X(1),…,X(Nx))的各参数,通过对可采用的值的范围加以限制,可以进一步削减在与频域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通知上需要的比特数,以及削减与频域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候选数。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说明构成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
在NR中,作为可容纳要求条件不同的服务的方法,在研究使子载波间隔等不同的信号波形混合在同一频带内的混合数字学(Mixed numerology)。
此外,在NR中,在研究PRB以不取决于子载波间隔而被12子载波构成。此外,在具有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的数字学被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情况下,在3GPP中同意各子载波间隔的RB网格设为图15所示的嵌套结构(Nested structure)。再者,图15所示的RB网格号的分配是一例子,不限于此。
在变形例2中,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的终端200混合的情况下,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被设定为2的乘方。
通过将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设定为2的乘方,例如,如图16所示,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的数字学间,可以将簇和RB网格的划分对齐,所以可以高效率地使用资源。再者,在图16中,表示了某个子载波间隔(这里,为15kHz)的终端200和其2倍的子载波间隔(30kHz)的终端200被复用时的RB网格的例子。此外,在图16中,作为一例子,将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双方设为4PRB(=22),但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可以是其他的2的乘方的值,也可以各自为不同的值。
此外,若假设簇间的距离为D=NPRB/MPRB,则频带内的PRB数也可以设为2的乘方。
而且,将作为基准的子载波间隔(基准子载波间隔)中的、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分别设为(MPRB,0)以及簇间的距离(D0),终端200也可以分别从基准子载波间隔中的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来确定其他子载波间隔中的、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
例如,其他子载波间隔中的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也可以被设定得与基准子载波间隔中的PRB数(MPRB,0)以及簇间的距离(D0)相同。或者,通过其他子载波间隔=f0x2N(其中,f0是基准子载波间隔)中的、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分别设定为MPRB,0/N及D0/N,也可以使连续的PRB数以及簇间的距离的频率带宽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相同。
于是,通过将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设定为2的乘方,可以高效率地利用资源,不必对每个不同的数字学设定连续的PRB数(MPRB)以及簇间的距离(D)。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说明构成与频域资源的使用有关的信息X的参数(D)。
如前述,在NR中,支持使用1码元或2码元发送PUCCH的短PUCCH、以及使用3码元以上的码元发送PUCCH的长PUCCH。
在短PUCCH中,在研究通过分布式发送而得到频率分集效应。另一方面,在长PUCCH中,在研究通过在时隙内适用跳频而得到频率分集效应。此外,在长PUCCH中,也考虑不适用簇发送(即,分布式发送)而适用局部式发送。
因此,在变形例3中,基站100在短PUCCH的情况和长PUCCH的情况中通知不同的信息,作为构成频域的资源使用有关的信息(X(0),X(1),…,X(Nx))的参数(D)。
例如,如图17A所示,对于短PUCCH,基站100通过参数(D)通知簇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如图17B所示,对于长PUCCH,基站100通知时隙内(或时隙间)的跳频距离。即,短PUCCH的情况中表示簇间的距离的参数D在长PUCCH的情况中表示跳频距离。
于是,通过根据PUCCH的格式切换以参数D通知的值,可以削减从基站100向终端200通知的参数的开销。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
说明与时域资源(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B。
如前述,在NR中,支持使用1码元或2码元发送PUCCH的短PUCCH、以及使用3码元以上发送PUCCH的长PUCCH。
在变形例4中,时域资源(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B(0),B(1),…,B(NB))的范围因短PUCCH和长PUCCH而不同。而且,与时域资源(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B(0),B(1),…,B(NB))的范围也可以根据PUCCH发送区间(PUCCH资源的码元数)而不同。
例如,在7码元(#0~#6)的时隙中,在1码元的短PUCCH的情况中参数B(n)的可采用的值的范围是0~6。即,在1码元的短PUCCH的情况下,使用时隙内的任一码元都可进行PUCCH发送。
另一方面,在2码元的短PUCCH的情况中参数B(n)的可采用的值的范围是1~6(自末尾起的开始位置)或0~5(自开头起的开始位置)。即,可以将时隙内的末尾或开头的1码元不包含在B(n)的可采用的值的范围内。
此外,在长PUCCH的情况下,也在研究将最小码元数设为4码元。因此,B(n)的可采用的值的范围是3~6(自末尾起的开始位置)或0~3(自开头起的开始位置)。即,可以将时隙内的末尾或开头的3码元不包含在B(n)的可采用的值的范围内。
而且,与时域资源(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B(n)有时也与PUCCH发送区间(码元)有关的信息(C(0),C(1),…,C(NC))关联而可采用的值被限制。此外,与之相反,有时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信息(C(0),C(1),…,C(NC))与时域资源(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B(n)关联而可采用的值被限制。即,参数B的范围和参数C也可以被相关联。
于是,根据变形例4,通过削减为了通知与时域资源(码元位置)有关的信息B或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信息C而需要的比特数或候选数,可以削减高层信号的开销。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
以下,将可发送PUCCH的资源的集合定义为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图18表示被设定了2个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Y1、Y2的例子。
在变形例5中,将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和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关联,使半静态资源配置对每个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不同。
例如,对于长PUCCH及短PUCCH,被分别设定不同的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Y1及Y2。具体而言,在长PUCCH的情况下,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由Y1的资源集构成,在短PUCCH的情况下,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由Y2的资源集构成。
此外,在NR中,除了终端固有的PDCCH,还在研究使用将多个终端设为对象的群公用下行控制信号(群公用PDCCH)。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群公用PDCCH通知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的资源量(例如,码元数)。这种情况下,也可将群公用PDCCH的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的资源量的通知和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相关联。例如,在通知了群公用PDCCH的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的资源量Z1的情况下,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可以由Y1的资源集构成,在通知了群公用PDCCH的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的资源量Z2的情况下,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可以由Y2的资源集构成。
此外,作为使构成半静态资源配置的资源集不同的要素,未限定于基于上述的长PUCCH/短PUCCH、群公用PDCCH的上行链路控制资源集的资源量的通知,也可以是系统帧数(System Frame Number(SFN))、时隙号、或上行链路资源量等。
再者,控制资源集有时也被称为“CORESET”。
<实施方式1的另写>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终端固有的高层信号通知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的情况。但是,在初始访问的阶段(例如,图9的ST106以前的阶段),在PUCCH的半静态资源配置的通知中无法使用终端固有的高层信号。因此,在初始访问的阶段的PUCCH资源分配中,也可以通过SIB等的小区固有或群固有的高层信号通知半静态资源配置。
作为初始访问的阶段需要的PUCCH资源分配是对发送对消息4的ACK/NACK信号的PUCCH的分配。
基站100可以通过SIB等的小区固有或群固有的高层信号(RMSI:Remaining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剩余最少系统信息),将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通知给终端200,通过分配了对应的消息4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
再者,此时,由于在多个终端200间被通知相同的半静态资源配置,所以使在终端200间PUCCH资源不冲突的机制是必要的。作为防止终端200间的PUCCH资源的冲突的机制,可列举将PUCCH资源与RNTI、PDCCH资源(例如,CCE)或PDSCH资源关联的方法。
顺便说一句,最好是SIB等的小区固有或群固有的高层信号(RMSI)的开销尽可能少。因此,对于发送对消息4的ACK/NACK信号的PUCCH的资源分配,也可以预先确定一些参数(例如,PUCCH发送区间)。
例如,对于PUCCH发送区间(使用长PUCCH、还是使用短PUCCH),发送对消息4的ACK/NACK信号的PUCCH需要鲁棒性的传输,所以对于对消息4的ACK/NACK信号,也可以总是使用长PUCCH。
此外,对于对消息4的ACK/NACK信号的PUCCH发送区间(使用长PUCCH、还是使用短PUCCH),也可以基于消息2或消息3的传输方法而确定。例如,如果消息2或消息3是时隙单位的传输,则在对消息4的ACK/NACK信号中使用长PUCCH,如果消息2或消息3是非时隙单位的传输,则在对消息4的ACK/NACK信号中也可以使用短PUCCH。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下行链路的HARQ中发送ACK/NACK信号时的PUCCH资源的分配。但是,上述PUCCH资源的分配不限于发送下行链路HARQ的ACK/NACK信号的情况,也可适用于发送非周期CSI的情况。此外,同样的方法也可适用于终端200为了上行链路的CSI测量而对基站100发送的非周期SRS的资源分配。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沿用图7及图8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发送下行链路HARQ的ACK/NACK信号的情况下的PUCCH资源分配。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于发送非周期CSI或非周期SRS的情况,也提及了可适用同样的资源分配方法。
另一方面,PUCCH还被用于周期地发送CSI(周期性CSI)或SR等的情况。此外,对于SRS(周期性SRS)同样也是周期性发送。
对于这些被周期性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不进行基于PDCCH的动态的对终端200的通知。因此,如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方法,通过高层信号通知半静态资源配置(多个参数的组合),终端200无法通过DCI确定与实际发送的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
因此,对于发送周期性的信号的情况的资源,基站100需要对于终端200事先通知一个或多个与实际地发送的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
但是,例如,如图19所示,在时隙的种类或时隙内的上行链路码元数动态地变化情况下,考虑被半静态通知(设定)的资源不会是上行链路资源,终端200无法于使用上行控制信号。例如,在图19中,PRB#0及码元#5的资源作为上行链路资源被设定为半静态。这种情况下,终端200使用该资源,要进行周期性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但在某个定时PRB#0及码元#5的资源被设定为间隙(gap),无法使用被分配为半静态的资源。
顺便说一句,基站100可以通过群公用PDCCH,将时隙的种类或上行链路中可使用的资源量(码元数等)通知给终端200。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通过接收和解码群公用PDCCH,获取与上行链路中可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判断能否使用被半静态地分配的用于发送周期性的信号的资源。然后,在可以使用被半静态地分配的用于发送周期性的信号的资源的情况下,终端200使用该资源发送周期性的上行控制信号(CSI、SRS、SR)。
另一方面,终端200在无法使用被半静态地分配的用于发送周期性的信号的资源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以下的方法1、2。
<方法1>
终端200丢弃(非发送)周期性的信号的发送。这里,可考虑周期性的信号即使缺少一部分发送也对特性没有大的影响。因此,通过终端200没有以不是上行链路资源的码元发送周期性的信号,可以防止使用该资源对其他终端发送的信号的干扰。
<方法2>
终端200使用与从群公用PDCCH得到的上行链路中可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确定发送周期性的信号的资源。例如,在通过群公用PDCCH通知上行链路的码元数NUL的情况下,终端200通过B(n)mod NUL确定码元位置B(n)。在这种方法中,不需要降低周期性的信号。
作为一例子,假设从时隙的末尾起通知3码元作为码元位置B(n)。此时,在通过群公用PDCCH通知时隙内的末尾2码元作为码元数NUL时,码元位置B(n)不是上行链路资源。这种情况下,终端200根据B(n)mod NUL,将从时隙的末尾起1码元确定作为码元位置B(n)。由此,即使在时隙内的上行链路码元数动态地变化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以使用变化后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如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对CSI(周期性CSI)或SR等的被周期性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可以灵活地分配PUCCH资源。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沿用图7及图8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对于被分配给周期性发送的信号的上行链路资源,因时隙的种类或时隙内的上行链路码元数动态地变化而半静态地通知的资源不是上行链路资源,在该信号的发送中无法使用的情况(例如,参照图19)。
另一方面,对于发送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非周期性的信号(ACK/NACK信号、非周期CSI、非周期SRS等)的资源,因时隙的种类或时隙内的上行链路码元数动态地变化而半静态地通知的资源配置全都不是上行链路资源,有可能在该信号的发送中无法使用。
即使这样的情况,如实施方式2的方法1那样,终端200也不期望丢弃非周期性的信号(特别是ACK/NACK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及终端200实施以下的方法。
具体而言,首先,基站100对于终端200,使用终端固有的PDCCH等指示进行群公用PDCCH的接收和解码。但是,在终端200总是进行群公用PDCCH的接收和解码情况下,不需要基站100的这种指示。
接着,终端200进行群公用PDCCH的接收和解调,获取与上行链路中可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然后,终端200使用从群公用PDCCH得到的与上行链路中可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确定将周期性的信号发送的资源。例如,终端200在通过群公用PDCCH被通知了上行链路的码元数NUL的情况下,通过B(n)mod NUL确定码元位置B(n)。
由此,即使在发送非周期性的信号的资源因时隙的种类或时隙内的上行链路码元数动态地变化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以不丢弃非周期性的信号而确定该信号的发送中可使用的资源并发送。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沿用图7及图8来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论述了有关对于用于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例如,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的分配,基站通过高层信号,将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通知给终端,通过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的方法。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论述了在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中,可包含时域资源(时隙)及时域资源(码元位置)。
顺便说一句,NR支持时隙单位的传输(也称为基于时隙传输或PDSCH映射类型A)、以及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也称为基于非时隙传输、基于微时隙传输或PDSCH映射类型B)。
图20A及图20B表示时隙单位的传输的一例子。在图20A中,通过被映射在时隙n的码元#0及#1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调度被映射在时隙n的码元#2~#13中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PDSCH)。此外,使用图20B所示的时隙n+k的PUCCH发送与图20A所示的PDSCH对应的ACK/NACK信号。这里,k为0以上的整数。
图21表示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一例子。在图21中,通过被映射在时隙n的码元#4及#5中的PDCCH,调度被映射在时隙n的码元#6及#7中的PDSCH。此外,在图21中,使用时隙n的码元#12及#13的PUCCH发送与PDSCH对应的ACK/NACK信号。
再者,在此,将可发送PDCCH的资源的集合定义为下行链路控制资源集(下行链路控制资源集,DL CORESET)。
如图20A所示,在时隙单位的传输中,DL CORESET总是被映射在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中。另一方面,如图21所示,在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中,DL CORESET也可被映射到时隙内的哪个码元中。例如,在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中,DL CORESET也可被映射在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中。
在DL CORESET被映射在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中的情况下,终端必须区分该DLCORESET是对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L CORESET,还是对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L CORESET。因此,在DL CORESET被映射在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中的情况下,假定采用被用于区分该DLCORESET是相对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L CORESET、还是相对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L CORESET的通知。另一方面,在DL CORESET被映射到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以外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识别为该DL CORESET是对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L CORESET。
这里,在时隙单位的传输中,对于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即时域资源,时隙位置的通知是重要的,需要可更灵活地分配时隙位置。在另一方面,在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中,对于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即时域资源,相比时隙位置,需要可更灵活地分配码元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时隙单位的传输和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使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即时域资源(时隙)及时域资源(码元位置)的通知方法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在时隙单位的传输中,在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中,不包含与时域资源(时隙)有关的参数。基站100通过高层信号,将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通知给终端200。此外,基站100根据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此时,在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中,例如包含时域资源(码元位置)。另一方面,基站100通过高层信号,将与时域资源(时隙)有关的参数(设定)与上述资源设定独立地通知给终端200。然后,基站100根据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实际使用的时隙(时隙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中,在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中包含与时域资源(时隙)及时域资源(码元位置)双方有关的信息。此时,在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中,作为于时域资源有关的信息,也可考虑不需要与时隙有关的信息。为此,基站100在上述资源设定中也可以码元为单位通知与时域资源有关的信息。
此外,在DL CORESET被映射在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中的情况下,为了减少PDCCH的盲解码的次数,在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也包含与时隙有关的信息)的通知中,使相对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CI的大小和相对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CI的大小相同即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DL CORESET被映射在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中的情况下,为了使相对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CI的大小和相对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CI的大小相同,基站100也可以使用如图22所示的(X+Y)比特的DCI,选择并通知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
如图22所示,在时隙单位的传输(PDSCH映射类型A)中,X比特被用于选择独立于与PUCCH资源有关的其他参数通知给终端200的时域资源(时隙),Y比特被用于选择一个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另一方面,在非时隙单位的传输(PDSCH映射类型B)中,X+Y比特被用于选择一个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
由此,基站100通过在时隙单位的传输中将时隙位置独立于与其他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通知给终端200,可以更灵活地分配时隙位置。此外,基站100通过在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中,例如以码元为单位通知PUCCH资源,可以更灵活地分配码元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PUCCH资源分配,可以进行分别适合于时隙单位的传输及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灵活的时域资源(时隙或码元位置)的分配。
此外,DCI大小在时隙单位的传输和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中不变,所以即使在DLCORESET被映射到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中的情况,也不需要增加终端200中的PDCCH的盲解码的次数。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4中,说明了在DL CORESET被映射到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中的情况下,为了在时隙单位的传输和非时隙单位的传输中使DCI大小相同,基站100使用X+Y比特的DCI,选择/通知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情况。
另一方面,DL CORESET被映射到时隙开头的2或3码元以外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识别为该DL CORESET是对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L CORESET。而且,由于被假设为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用于被要求高可靠性的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用途,所以最好尽可能减小DCI大小。
因此,作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在DL CORESET被映射在时隙内的2或3码元以外的情况下,对于对非时隙单位的传输的DL CORESET,如图23所示,基站100也可以使用Y比特的DCI选择并通知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
由此,可以减小DCI大小,提高编码率,提高PDCCH的传输质量/可靠性。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沿用图7及图8进行说明。
在NR中,如上述,可以作为PUCCH资源使用的时隙内的码元数取决于图3所示的时隙的种类(下行链路中心时隙,上行链路中心时隙,仅下行链路时隙及仅上行链路时隙等)。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任一通知而知道时隙的种类(下行链路码元数或上行链路码元数等)。
第1是半静态配置(或称为半静态DL/UL配置)。半静态配置由RRC信号通知。第2是SFI(Slot Format Indicator;时隙格式指示器)。SFI由群公用下行控制信号(群公用PDCCH)通知。第3是UE特定分配。UE特定分配由终端固有的DCI通知。表示与实施方式1中的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之中的、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信息也是UE特定分配之一。
例如,在终端可以利用半静态配置或SFI的情况下,终端可以从半静态配置或SFI隐式地确定PUCCH的发送区间及码元位置。也就是说,在终端可以利用半静态配置或SFI的情况下,与通过RRC信号设定的PUCCH发送区间(码元数)有关的信息也可以不限于具体的数值(例如C码元(C=1~14)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论述基站100在基于高层信号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中,对于PUCCH发送区间及码元位置,不将具体的数值通知给终端200,终端200从半静态配置或SFI隐式地确东PUCCH发送区间及码元位置的方法。
基站100通过高层信号,将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通知给终端200,通过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此时,对于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之中、与时域资源(码元)有关的参数及与PUCCH发送区间(码元数)有关的参数的任一个或两者,基站100通知例如“遵循半静态配置”或“遵循SFI”等的指令而不是具体的数值。
对于与通过DCI通知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在与时域资源(码元)有关的参数及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参数的任一个或两者表示“遵循半静态配置”或“遵循SFI”的情况下,终端200使用通过由RRC信号通知的半静态配置得到的上行链路码元或通过SFI通知的上行链路码元发送PUCCH。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高层信号通知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中,不包含表示时隙内的码元位置或码元数的具体的数值,终端200根据表示时隙的种类的信息即半静态配置或SFI而获取表示PUCCH资源的码元位置或码元数的数值。
再者,关于PUCCH发送区间的指令,不限于表示“遵循半静态配置”或“遵循SFI”的指令,也可以是表示“时隙内所有的UL码元”或“时隙内所有的UL码元-X码元”等的指令。这里,X码元可以是小区固有的半静态的值,也可以是由SFI或UE特定分配通知的值。此外,X也可以设为1~6码元的范围。
图24A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PUCCH资源的设定例子,图24B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DCI比特和半静态资源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子。
在图24B中,对于与时域资源(码元)有关的参数B及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参数C,被通知用于隐式地确定的指令“时隙内所有的UL码元”。再者,PUCCH的资源设定不限定于图24B所示的例子,例如,对于与时域资源(码元)有关的参数B及与PUCCH发送区间有关的参数C,也可以包含被设定具体的数值的组合。
在图24B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将时域资源(码元)隐式地确定为从半静态配置或从SFI得到的时隙内的开头的UL码元。例如,在图24A中,根据半静态配置或SFI,终端200被通知PUCCH资源为时隙n的码元#8~#13。因此,终端200将时隙n内的开头的UL码元即码元#8确定作为被分配的时域资源(码元)。
此外,在图24B的情况下,终端200还从半静态配置或从SFI得到的时隙内的UL码元而确定PUCCH发送区间。例如,在图24A中,终端200将时隙n内的PUCCH资源即码元#8~#13的6码元确定作为被分配的PUCCH发送区间(码元数)。
由此,对于PUCCH资源的一部分参数(时域资源(码元)及PUCCH发送区间),不需要资源的显式性的通知,所以可以减少用于PUCCH资源通知的DCI比特的开销。或者,在用于PUCCH资源通知的DCI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为固定值的情况),对于参数的组合,不必考虑时域资源(码元)及PUCCH发送区间,对其他参数增加DCI比特数的分配,所以可更灵活地通知其他参数。
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不使用隐式的通知的情况下,PUCCH的时域资源通过UE特定分配被确定。基站100在将半静态配置或SFI和UE特定分配两者通知给终端200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各个通知的优先级,UE特定分配总是被优先。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站100在将半静态配置或SFI和UE特定分配两者通知给终端200的情况下,可控制表示时隙的种类的多个通知(半静态配置/SFI及UE特定分配)的优先级。例如,基站100在通知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之中、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的DCI中,作为与时域资源(码元)或PUCCH发送区间(码元数)有关的参数,在包含具体的数值的情况下(即,基于UE特定分配的通知),可以提高UE特定分配的优先级。另一方面,基站100在通知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之中、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的DCI中,作为与时域资源(码元)或PUCCH发送区间(码元数)有关的参数,在包含参照半静态配置/SFI的上述指令的情况下(即,隐式的通知),可以提高半静态配置/SFI通知的优先级。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5中,说明了以单一时隙发送PUCCH的情况(例如,参照图24A)。但是,在NR中,也可以使用多个时隙发送PUCCH。在使用多个时隙发送PUCCH的情况下,有在发送PUCCH的多个时隙间时隙的种类(时隙内的UL码元的数)不同的情况。
因此,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中,说明使用多个时隙发送PUCCH的情况。
具体而言,在终端200可以利用半静态配置或SFI的情况下,对于时域资源(码元)及PUCCH发送区间,与实施方式5同样,使用由半静态配置得到的上行链路码元或由SFI通知的上行链路码元发送PUCCH。
另一方面,在终端200无法利用半静态配置或SFI的情况下,使用由UE特定分配(即,以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确定的时域资源(码元)及PUCCH发送区间)通知的上行链路码元发送PUCCH。
此外,此时,可考虑由半静态配置得到的上行链路码元、或由SFI通知的上行链路码元数少于4码元的情况。在NR中,可考虑仅长PUCCH能够使用多个时隙发送PUCCH。因此,在由半静态配置得到的上行链路码元、或由SFI通知的UL码元数少于4码元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以丢弃或延期PUCCH的发送。
图25A~图25D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中的时隙n~时隙n+3的PUCCH资源的设定例子。也就是说,图25A~图25D表示终端200使用4时隙发送PUCCH的情况。
如图25A~图25D所示,终端200基于对各时隙的半静态配置或由SFI通知的UL码元(码元位置及码元数),与图24A同样,确定在各时隙中分配给终端200的PUCCH资源。由此,即使在发送图25A~图25D所示的PUCCH的多个时隙间时隙的种类(时隙内的UL码元的数)不同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以确定分配给每个时隙的PUCCH资源。
在多个时隙的PUCCH发送中,对于各个时隙,在分配PUCCH资源的情况下使资源分配的开销增加。相对于此,根据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终端200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或SFI而确定各时隙的PUCCH资源,所以可以降低资源分配的开销。此外,即使在使用时隙内的UL码元的数不同的时隙发送PUCCH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不浪费地使用UL码元,所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方式6)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沿用图7及图8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关于用于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例如,ACK/NACK信号)的PUCCH资源的分配,论述了基站通过高层信号,将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通知给终端,通过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的方法。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论述了在与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中,可包含时域资源(时隙)及时域资源(码元位置)。
另一方面,如实施方式5中所述,对于PUCCH资源的一部分参数,通过取消资源的显式性的通知,可以减少用于PUCCH资源通知的DCI比特的开销。或者,在DCI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为固定值的情况),对于参数的组合,由于不需要考虑一部分参数,所以可更灵活地通知其他参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于PUCCH资源的一部分参数添加隐式地通知的功能的方法。
基站100通过高层信号,将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通知给终端200,通过分配了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的PDCCH的DCI的几比特,选择一个与实际使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此时,对于表示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半静态资源配置)之中、1个或多个参数,具备隐式地通知的功能。
例如,作为添加隐式地通知的功能的参数,可考虑与频率资源有关的信息或与码资源(循环移位或时域正交码(OCC))有关的信息等。再者,添加隐式地通知的功能的参数不限定于此。
作为隐式地通知的功能,有对于由DCI通知的参数添加追加的偏移的方法。作为追加的偏移,例如,基于终端200的识别符(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或对终端200使用的CCE(Control Channel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可以使用C-RNTI mod X或CCE mod X等。此外,也可以使用PDSCH资源而取代CCE。X的值为固定的值,或者也可以设为根据RRC信号而设定的值。
图26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PUCCH资源设定的一例子。在图26中,说明PUCCH资源#0~#7的分配。例如,在仅显式的通知的情况下(Explicit indication;显式指示)需要以3比特的DCI通知8个PUCCH资源#0~#7。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Explicit+隐式)中,基站100例如以1比特通知8个PUCCH,可以通过隐式的通知(例如,追加的偏移)而避免终端200间的PUCCH资源的冲突。
例如,在图26中,基站100将8个PUCCH资源#0~#7(候选值)分群为PUCCH资源#0~#3和PUCCH资源#4~#7,使用1比特的DCI,将多个(2个)群的任一个(nDCI)显式地通知给终端。然后,终端200对由1比特的DCI通知的nDCI添加追加的偏移(CCE mod 4)并隐式地确定PUCCH资源。由此,基站100对于PUCCH资源#0~#7,可以避免终端200间的PUCCH资源的冲突,分别分配PUCCH资源。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至少一个参数,通过表示将该参数的多个候选值分群后的多个群的任一个的DCI(显式的通知)、以及对每个终端200设定的偏移(隐式的通知)而通知给终端200。
由此,对于PUCCH资源的一部分参数,由于不需要、或者减少基于DCI的资源的显式性的通知,所以可以减少用于PUCCH资源通知的DCI比特的开销。或者,在DCI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固定值的情况),对于参数的组合,由于不需要考虑一部分参数,或减少用于通知的比特数,对其他参数增加DCI比特数的分配,所以可更灵活地通知其他参数。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再者,本发明可通过软件、硬件、或与硬件协同的软件实现。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的各功能块可部分地或全体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处理也可以部分地或全体地由一个LSI或LSI的组合来控制。LSI可以由多个芯片构成,也可以由一个芯片构成,使得包含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LSI也可以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因集成度的不同,LSI有时也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本发明也可以作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实现。而且,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基站包括:电路,其从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之中选择一个组合;以及发送机,将表示所述多个组合的资源设定通过高层的信令通知给终端,将选择出的所述一个组合通过动态信令通知给所述终端。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在所述多个参数中,包含表示频域资源的参数、表示时隙的参数、表示所述时隙内的码元位置的参数、以及表示码元数的参数。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频域资源通过表示自频带的边缘起的开始位置的偏移值、连续的资源块数、簇数、所述簇间的距离来表示。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系统频带之中、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频带的边缘起的开始位置,所述偏移值的范围为系统频带之中、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频带的带宽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偏移值的范围为所述频带范围的一半。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在所述PUCCH资源的所述码元数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块数为1。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连续的资源块数与所述PUCCH的格式关联。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在所述PUCCH资源的所述码元数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簇数为1。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簇间的距离由所述频带的带宽和所述连续的资源块数确定。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连续的资源块数及所述簇间的距离为2的乘方。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间隔被设定在同一频带中的情况下,从第2子载波间隔中的所述连续的资源块数及所述簇间的距离分别确定第1子载波间隔中的所述连续的资源块数及所述簇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PUCCH资源的所述码元数低于阈值的情况下表示所述簇间的距离的参数,在所述PUCCH资源的所述码元数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表示跳频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表示所述时隙内的码元位置的参数的范围,在所述PUCCH资源的所述码元数低于阈值的情况和所述PUCCH资源的所述码元数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有所不同。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表示所述时隙内的码元位置的参数的范围和表示所述PUCCH资源的所述码元数的参数被关联。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对于上行链路的多个控制资源集,被关联不同的所述资源设定。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资源设定中包含的所述多个参数,基于所述多个控制资源集之中、与所述PUCCH的格式关联的一个控制资源集而构成。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控制资源集的资源量通过群公用PDCCH从所述基站通知给所述终端,对由所述群公用PDCCH通知的所述资源量被分别关联不同的所述资源设定。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对于所述终端,被设定时隙单位的第1传输方法、以及非时隙单位的第2传输方法中的任一个,在被设定了所述第1传输方法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参数中,至少包含表示码元位置的参数,所述发送机将表示时隙的参数与所述资源设定独立地通知给所述终端,在被设定了所述第2传输方法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参数中,至少包含表示所述时隙的参数、以及表示所述时隙内的码元位置的参数。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在所述资源设定中,不包含表示时隙内的码元位置或码元数的数值,表示所述码元位置或所述码元数的数值通过表示所述时隙的种类的信息通知给所述终端。
在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述多个参数的至少一个参数,通过表示将该参数的多个候选值分群后的多个群中的任何一个的所述动态信令和对每个所述终端设定的偏移通知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的终端包括:接收机,接收包含了表示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的高层的信令,并接收表示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一个组合的动态信令;以及发送机,以所述多个组合之中、通过与所述动态信令所示的所述一个组合对应的所述多个参数表示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之中选择一个组合,将表示所述多个组合的资源设定通过高层的信令通知给终端,将选择出的所述一个组合通过动态信令通知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包含了表示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资源设定的高层的信令,并接收表示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一个组合的动态信令,以所述多个组合之中、通过与所述动态信令所示的所述一个组合对应的所述多个参数表示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一方式,对移动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0 基站
101,209 控制单元
102 数据生成单元
103,107,110,211,214 编码单元
104 重发控制单元
105,108,111,212,215 调制单元
106 高层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09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2,217 信号分配单元
113,218 IFFT单元
114,219 发送单元
115,201 天线
116,202 接收单元
117,203 FFT单元
118,204 提取单元
119 CSI解调单元
120 SRS测量单元
121 解调和解码单元
122 判定单元
200 终端
205 下行控制信号解调单元
206 高层控制信号解调单元
207 下行数据信号解调单元
208 差错检测单元
210 CSI生成单元
213 ACK/NACK生成单元
216 SRS生成单元

Claims (15)

1.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机,在其操作中,接收表示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即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集合的信息;以及
发送机,在其操作中,使用基于所述信息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所述参数的集合包含用于PUCCH发送的开始码元和码元数,
在资源块的数不包括在所述参数的集合中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块的数与所述PUCCH的格式相关联,
所述终端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其操作中通过所述PUCCH的规定的所述格式来确定所述资源块的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所述参数的集合包含开始资源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
所述开始资源块被表示为距带宽边缘的偏移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
所述偏移量在系统带宽中所述终端支持的带宽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作为所述开始码元的值的范围在使用一个或两个码元的短PUCCH和使用四个或多个码元的长PUCCH之间有所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作为所述开始码元的值的范围与作为所述码元的数的值的范围相关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多个集合被配置给所述终端,每个集合包含与所述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所述信息表示所述多个集合的一个集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
所述多个集合由更高层半静态地配置,所述信息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被接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
所述信息被专用于所述终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所述接收机在操作中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发送机在操作中使用基于所述信息和与用于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相关联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
所述信息被特定给小区或终端群。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所述接收机在操作中接收与可用于上行链路的码元有关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发送机在操作中使用在基于所述信息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中可用于上行链路的所述码元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
基于所述信息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不是可用于上行链路的所述码元,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不被发送。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被周期性发送的信号。
15.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表示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即PUCCH资源有关的参数的集合的信息,以及
使用基于所述信息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所述参数的集合包含用于PUCCH发送的开始码元和码元的数,
在资源块的数不包括在所述参数的集合中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块的数与所述PUCCH的格式相关联,
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PUCCH的规定的所述格式来确定所述资源块的数。
CN201880018713.7A 2017-03-23 2018-01-29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0463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4667.7A CN116707737A (zh) 2017-03-23 2018-01-29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7802 2017-03-23
JP2017057802 2017-03-23
JP2017-221981 2017-11-17
JP2017221981 2017-11-17
PCT/JP2018/002725 WO2018173483A1 (ja) 2017-03-23 2018-01-29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4667.7A Division CN116707737A (zh) 2017-03-23 2018-01-29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3305A CN110463305A (zh) 2019-11-15
CN110463305B true CN110463305B (zh) 2023-05-02

Family

ID=635852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4667.7A Pending CN116707737A (zh) 2017-03-23 2018-01-29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CN201880018713.7A Active CN110463305B (zh) 2017-03-23 2018-01-29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4667.7A Pending CN116707737A (zh) 2017-03-23 2018-01-29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11432268B2 (zh)
EP (2) EP3979740A1 (zh)
JP (2) JP7206185B2 (zh)
KR (1) KR102572373B1 (zh)
CN (2) CN116707737A (zh)
AU (1) AU2018238318B2 (zh)
BR (1) BR112019016812A2 (zh)
MX (1) MX2019009707A (zh)
RU (1) RU2757290C2 (zh)
WO (1) WO2018173483A1 (zh)
ZA (1) ZA2019056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201810581SA (en) 2017-03-24 2018-12-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PL3598819T3 (pl) * 2017-04-20 2021-12-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posób, aparat i system do przekazywania okresowych informacji/sygnałów łącza w górę
WO2018203396A1 (ja) * 2017-05-02 2018-11-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809505B (zh) * 2017-05-05 2019-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0834719B2 (en) 2017-08-01 2020-11-10 Ne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first terminal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system
US11445483B2 (en) * 2017-08-01 2022-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definition and mapping to user equipment
KR20190027705A (ko) * 2017-09-07 2019-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CN111566972B (zh) * 2017-11-02 2022-09-2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对基站的小区中的ue组的时隙格式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798733B2 (en) * 2018-02-15 2020-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ng PUCCH design for slots with varying duration of uplink and for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US11546924B2 (en) * 2018-04-27 202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for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1089555B2 (en) 2019-01-07 2021-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operation power parameters
US11844100B2 (en) * 2019-03-12 2023-12-12 Nec Corporation Virtual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trol
CN111818657B (zh) * 2019-07-04 2022-06-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发送丢弃方法、上行发送丢弃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128176A (zh) * 2019-07-12 2022-03-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256535A1 (en) * 2019-07-25 2022-08-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3079570B (zh) * 2020-01-03 2023-06-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设备
EP4072217B1 (en) * 2020-01-19 2024-03-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WO2021161470A1 (ja) * 2020-02-13 2021-08-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14374485A (zh) * 2020-10-14 2022-04-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半静态调度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322361A1 (en) * 2021-04-06 2022-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70021B2 (en) * 2008-07-31 2016-06-1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terference reduction for terminals operating on neighboring band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84883B2 (en) * 2009-03-31 2015-1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to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1016252A1 (ja) 2009-08-07 2011-02-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A2786954C (en) * 2010-01-07 2016-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urce indexing for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response to receptions of multiple assignments
KR101633964B1 (ko) 2010-08-20 2016-06-27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Pucch 포맷 3 리소스를 식별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5812101B (zh) * 2011-01-05 2019-06-21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终端装置和通信方法
US8693420B2 (en) * 2011-08-10 2014-04-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and transmitt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JP5948423B2 (ja) * 2011-10-03 2016-07-0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Pucchフォーマット3リソースを用いるack/nackと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同時報告
KR20140090533A (ko) * 2012-12-20 2014-07-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EP3437409A1 (en) * 2016-03-30 2019-0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ducing latency in physical channels in an lte network
JP2019125816A (ja) * 2016-05-12 2019-07-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MY197321A (en) * 2016-09-30 2023-06-13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Nr pucch coverage extension
US10708938B2 (en) * 2016-10-31 2020-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L control channels with dynamic structures
DE112017004435T5 (de) 2016-11-02 2019-06-27 Intel IP Corporation Benutzerausrüstung (ue), entwickelter knoten-b (enb) und verfahren zur signalisierung von new radio- (nr) zuordnungen auf dem physischen uplink-steuerkanal (pucch)
US10716100B2 (en) 2016-12-13 2020-07-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Base stations, user equipment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EP3566383A4 (en) * 2017-01-05 2020-09-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VICE AND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841904B2 (en) * 2017-02-02 2020-11-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ES2949628T3 (es) * 2017-02-24 2023-10-02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por radio
KR20180107686A (ko) * 2017-03-22 2018-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92823A1 (ja) * 2017-11-08 2019-05-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9740A1 (en) 2022-04-06
US11432268B2 (en) 2022-08-30
RU2021121732A3 (zh) 2022-03-17
AU2018238318A1 (en) 2019-09-12
AU2018238318B2 (en) 2022-03-17
WO2018173483A1 (ja) 2018-09-27
US20190380125A1 (en) 2019-12-12
US20230413273A1 (en) 2023-12-21
EP3606229B1 (en) 2022-03-02
US11785605B2 (en) 2023-10-10
RU2021121732A (ru) 2021-09-23
RU2019128193A3 (zh) 2021-06-08
KR102572373B1 (ko) 2023-08-29
JPWO2018173483A1 (ja) 2020-01-30
JP7206185B2 (ja) 2023-01-17
JP7372393B2 (ja) 2023-10-31
EP3606229A1 (en) 2020-02-05
RU2757290C2 (ru) 2021-10-12
KR20190128645A (ko) 2019-11-18
RU2019128193A (ru) 2021-04-23
CN110463305A (zh) 2019-11-15
EP3606229A4 (en) 2020-03-18
BR112019016812A2 (pt) 2020-04-07
ZA201905625B (en) 2021-01-27
CN116707737A (zh) 2023-09-05
US20220361165A1 (en) 2022-11-10
JP2022110162A (ja) 2022-07-28
MX2019009707A (es) 2019-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3305B (zh)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US11849457B2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214430B (zh) 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CN113765629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及其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11989963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AU2019429440B2 (en) Multiple transmiss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291745B (zh) 用于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CN11396658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数据接收和harq-ack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08011410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20240334437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354499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0031485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l/ul format determination within a subframe
RU2776435C2 (ru)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