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6938B -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6938B
CN110456938B CN201910578705.4A CN201910578705A CN110456938B CN 110456938 B CN110456938 B CN 110456938B CN 201910578705 A CN201910578705 A CN 201910578705A CN 110456938 B CN110456938 B CN 110456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user
touch operation
preset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87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56938A (zh
Inventor
陈兰昊
徐世坤
崔建伟
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87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6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6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6938A/zh
Priority to EP20833347.6A priority patent/EP3961358B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98446 priority patent/WO202025967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56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6938B/zh
Priority to US17/562,397 priority patent/US1178255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5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facial parts and geometric relations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G06T2207/30201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可以实现对曲面屏侧边的防误触,并提升了防误触的准确性。具体方案包括:电子设备获取触摸屏(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响应于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启动摄像头;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的距离和用户的人面偏航度;响应于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对用户在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用户执行预设误触操作时,手与触摸屏的接触面为:在触摸屏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触摸屏另一侧弧度区域的x个第二接触面,1≤x≤4,x为正整数。

Description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扩展,现有终端已不满足于平面触摸屏。市场上已有部分终端采用曲面屏,如曲面屏手机。其中,由于曲面屏手机的侧边是有弧度的触摸屏;因此,用户握持曲面屏手机时,手指容易接触曲面屏的侧边而导致对曲面屏的误触。
其中,在曲面屏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如何防止用户对曲面屏侧边的误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对曲面屏侧边的防误触,并提升了防误触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升用户对曲面屏设备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获取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响应于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电子设备启动摄像头;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的人面偏航度;响应于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电子设备对用户在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
其中,人面偏航度是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第一连线的左右旋转角度,第一连线是摄像头与用户的头部的连线。用户执行预设误触操作时,用户的手与触摸屏的接触面为:在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触摸屏第二侧弧度区域的x个第二接触面,1≤x≤4,x为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摄像头可采集到人脸图像,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用户的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那么用户在场景(1)和场景(2)中使用电子设备的可能性较高。其中,场景(1):用户平躺且单手握持手机的场景。场景(2):用户侧躺且单手握持手机的场景。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满足上述条件时,称该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的防误触场景。
在场景(1)和场景(2)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比较固定,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力度较大,且用户手指与曲面屏的左侧弧度区域和右侧弧度区域的接触面的面积较大。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更容易产生对曲面屏侧边的误触。采用常规的防误触方案,电子设备无法对上述接触面对应的触摸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
其中,预设误触操作是用户握持电子设备,对触摸屏的左侧弧度区域(如第二侧弧度区域)和右侧弧度区域(如第一侧弧度区域)产生的误触。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的防误触场景时,可识别出该预设误触操作,并对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可以提升防误触的准确性。
并且,如果电子设备可将预设误触操作识别为误触操作,那么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存在的同时,电子设备便可以响应用户对曲面屏的其他非误触操作,则不会出现用户点击失效的问题,可以提升用户对曲面屏设备的使用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接触面是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电子设备采集的触摸屏与用户的手的虎口的接触面。第二接触面是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电子设备采集的触摸屏与用户的手指的接触面。即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触摸操作的位置是否在第一侧弧度区域或第二侧弧度区域,以及触摸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面的形状,确定该触摸操作是否为预设误触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由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所产生的预设误触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用户对触摸屏的正常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为了提高电子设备识别预设误触操作的准确性,电子设备识别预设误触操作时,不仅可以参考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的形状,还可以判断触摸操作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具体的,预设误触操作可以包括: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电子设备采集的、与第一侧弧度区域接触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移动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触摸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对用户在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触摸屏的第一触摸操作;电子设备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用户对触摸屏的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电子设备不响应第一触摸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电子设备确定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时,可能会存在对触摸操作的误判,影响防误触的准确性。为了提升防误触的准确性,电子设备可以持续判断上述识别出的预设误触操作是否发生较大距离的移动。具体的,在电子设备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用户对触摸屏的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之后,电子设备不响应第一触摸操作之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确定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第二预设时间是从电子设备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段。也就是说,如果电子设备识别出的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电子设备没有对该第一触摸操作误判,则可以对该第一触摸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即不响应该第一触摸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电子设备识别出的预设误触操作(即第一触摸操作)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操作。例如,上述第一触摸操作可包括第一接触面对应的触摸操作和x个第二接触面对应的触摸操作。为了避免电子设备将这一个或多个触摸操作中,部分触摸操作误判为预设误触操作,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中的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三距离阈值,电子设备响应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执行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电子设备不响应第一触摸操作中、除至少一个触摸操作之外的其他触摸操作。
可以理解,如果电子设备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中的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三距离阈值,则表示电子设备对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进行了误判。电子设备则可以对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进行防误杀处理,即电子设备可响应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执行对应的事件。而对于第一触摸操作中、除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之外的其他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则并未进行误判,则不响应该其他触摸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如果电子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间后接收到用户在第二侧弧度区域的第二触摸操作,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触摸操作,执行该第二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其中,第三预设时间是从电子设备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段。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包括:[-n°,n°]和[90°-m°,90°+m°]中的至少一个。其中,n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20),(0,15)或者(0,10)中的任一个;m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20),(0,15)或者(0,10)中的任一个。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k°,k°]。其中,k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15),(0,10)或者(0,5)中的任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获取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包括:电子设备通过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取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其中,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至少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结构光摄像头模组,结构光摄像头模组包括光投射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长度。其中,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包括: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电子设备通过光投射器发射光信息,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的人脸的第一图像信息,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人脸的第二图像信息,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图像信息包括人脸的特征;电子设备根据第一图像信息、第二图像信息、第一长度、以及第一摄像头的镜头焦距和第二摄像头的镜头焦距,计算人脸的深度信息;电子设备根据人脸的深度信息,计算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的人面偏航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包括: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电子设备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触摸屏和摄像头,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处理器,用于获取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响应于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电子设备启动摄像头;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的人面偏航度,人面偏航度是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第一连线的左右旋转角度,第一连线是摄像头与用户的头部的连线;响应于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对用户在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其中,用户执行预设误触操作时,用户的手与触摸屏的接触面为:在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触摸屏第二侧弧度区域的x个第二接触面,1≤x≤4,x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接触面是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电子设备采集的触摸屏与用户的手的虎口的接触面;第二接触面是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电子设备采集的触摸屏与用户的手指的接触面。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预设误触操作包括: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电子设备采集的、与第一侧弧度区域接触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移动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触摸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对用户在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包括: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用户对触摸屏的第一触摸操作;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不响应第一触摸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处理器,还用于在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之后,不响应第一触摸操作之前,确定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其中,第二预设时间是从电子设备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段。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触摸操作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操作。上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中的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三距离阈值,电子设备响应至少一个触摸操作,执行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不响应第一触摸操作中、除至少一个触摸操作之外的其他触摸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处理器,还用于如果在第三预设时间后接收到用户在第二侧弧度区域的第二触摸操作,响应于第二触摸操作,执行该第二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其中,第三预设时间是从电子设备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段。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包括:[-n°,n°]和[90°-m°,90°+m°]中的至少一个;其中,n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20),(0,15)或者(0,10)中的任一个;m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20),(0,15)或者(0,10)中的任一个。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k°,k°];其中,k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15),(0,10)或者(0,5)中的任一个。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处理器,用于获取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包括: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取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结构光摄像头模组,结构光摄像头模组包括光投射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长度。处理器,用于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包括:处理器,具体用于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通过光投射器发射光信息,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的人脸的第一图像信息,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人脸的第二图像信息,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图像信息包括人脸的特征;根据第一图像信息、第二图像信息、第一长度、以及第一摄像头的镜头焦距和第二摄像头的镜头焦距,计算人脸的深度信息;根据人脸的深度信息,计算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的人面偏航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处理器,用于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包括:处理器,具体用于响应于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
可以理解,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方法所述的电子设备、第三方面所述的芯片系统,第四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及第五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屏手机的产品形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屏手机被用户握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陀螺仪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度信息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面偏航度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的防误触算法的算法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的防误触算法的算法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例如,以电子设备是图1所示的曲面屏手机为例。图1中的(a)示出曲面屏手机100的立体图。图1中的(b)示出曲面屏手机100的主视图。如图1中的(a)和图1中的(b)所示,手机100的触摸屏是左侧边10和右侧边20有弧度的曲面屏。
其中,由于曲面屏手机的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因此,用户握持曲面屏手机时,用户手指会大面积接触触摸屏的弧度区域。例如,如图2中的(a)所示,以用户右手握持曲面屏手机为例。如图2中的(b)所示,用户右手的虎口和大拇指与曲面屏的右侧弧度区域的接触面为接触面1,用户右手的其他手指与曲面屏的左侧弧度区域的接触面为接触面2。该接触面2中可以1-4个接触点,图2中以接触面2包括4个接触点为例。
常规的防误触方案中,手机采集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后,可对用户与触摸屏侧边的小面积接触点进行防误触处理,而对于图2所示的接触面1和接触面2这类较大面积的接触点不会进行防误触处理。如此,采用常规的防误触方案,手机100不会对接触面1和接触面2对应的触摸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增加了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即常规的防误触方案并不适用于具有上述曲面屏的电子设备。
特别的,在以下场景(1)和场景(2)中,上述问题尤其明显。场景(1):用户平躺且单手握持手机的场景。场景(2):用户侧躺且单手握持手机的场景。
具体的,在场景(1)和场景(2)中,用户握持手机的方式比较固定,用户握持手机的力度较大,且用户手指与曲面屏的左侧弧度区域和右侧弧度区域的接触面的面积较大。因此,在这两个场景中,用户握持上述曲面屏手机,更容易产生对曲面屏侧边的误触。采用常规的防误触方案,手机无法对上述接触面对应的触摸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
并且,如果手机100不对接触面1和接触面2对应的触摸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即手机100将接触面1和接触面2对应的触摸操作识别为正常触摸操作(即非误触操作);那么,在接触面1和接触面2存在的同时,手机100则无法响应用户对曲面屏的其他非误触操作,则会出现用户点击失效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中,电子设备可识别该电子设备所处的场景;当电子设备识别到该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的误触场景时,可启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其中,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实现对曲面屏侧边的防误触。即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电子设备可将图2中的(b)所示的接触面1和接触面2对应的触摸操作识别为误触操作,可以提升防误触的准确性。
并且,如果电子设备可将图2中的(b)所示的接触面1和接触面2对应的触摸操作识别为误触操作,那么在接触面1和接触面2存在的同时,电子设备便可以响应用户对曲面屏的其他非误触操作,则不会出现用户点击失效的问题,可以提升用户对曲面屏设备的使用体验。
举例来说,用户在上述场景(1)或场景(2)使用电子设备时,该电子设备可处于上述预设的误触场景。其中,预设的误触场景的详细介绍参考以下实施例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包括上述曲面屏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内部存储器3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340,充电管理模块330,电源管理模块341,电池33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无线通信模块BT/WLAN/GNSS/NFC/IR/FM360,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传感器模块380,按键390,马达391,指示器392,摄像头1~N393,显示屏3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N3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3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380A,陀螺仪传感器380B,气压传感器380C,磁传感器380D,加速度传感器380E,距离传感器380F,接近光传感器380G,指纹传感器380H,温度传感器380J,触摸传感器380K,环境光传感器380L,骨传导传感器3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00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3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3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3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3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3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0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33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30可以通过USB接口34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3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3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330为电池33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3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341用于连接电池332,充电管理模块330与处理器310。电源管理模块341接收电池33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330的输入,为处理器310,内部存储器3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394,摄像头1~N393,和无线通信模块BT/WLAN/GNSS/NFC/IR/FM3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3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3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341和充电管理模块33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电子设备3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无线通信模块BT/WLAN/GNSS/NFC/IR/FM3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3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3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3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3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3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310,与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BT/WLAN/GNSS/NFC/IR/FM3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3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BT/WLAN/GNSS/NFC/IR/FM3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BT/WLAN/GNSS/NFC/IR/FM3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310。无线通信模块BT/WLAN/GNSS/NFC/IR/FM360还可以从处理器3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2G/3G/4G/5G3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BT/WLAN/GNSS/NFC/IR/FM3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电子设备300通过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3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3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该显示屏394是触摸屏。该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显示屏3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
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N3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N3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N393中。
摄像头1~N3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N3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3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3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3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3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3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320与处理器3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3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中的指令,响应于用户在显示屏394(即折叠屏)的第一操作或第二操作,在显示屏384(即折叠屏)显示对应的显示内容。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3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3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3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3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或将音频模块3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310中。扬声器3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扬声器3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受话器3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3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3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麦克风3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或需要通过语音助手触发电子设备300执行某些功能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3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370C。电子设备3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3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3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3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3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370D可以是USB接口34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3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3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394。压力传感器3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3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3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394,电子设备300根据压力传感器3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3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3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3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3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380B确定电子设备3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3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显示器394(即曲面屏)中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如上述陀螺仪传感器380B),用于测量显示屏334的朝向(即朝向的方向向量)。其中,显示屏334的朝向可以用于确定显示屏334与水平面的夹角。
磁传感器3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3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3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加速度传感器380E可检测电子设备3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3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
距离传感器380F,用于测量距离。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380F测量电子设备300与人脸的距离。
接近光传感器3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3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3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3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电子设备300可以确定电子设备300附近没有物体。
环境光传感器3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3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3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3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3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380G配合,检测电子设备3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380H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3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3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利用温度传感器3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3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电子设备3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3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电子设备300对电池33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电子设备3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电子设备300对电池33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3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3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394,由触摸传感器380K与显示屏3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3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3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3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300的表面,与显示屏3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3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3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3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
按键3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3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3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3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马达3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3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指示器3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1~N3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N395,或从SIM卡接口1~N3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300的接触和分离。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300中实现。
请参考图4,其以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0的软件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的软件系统包括:框架(Framework)层、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HAL)和内核(Kernel)层。
其中,手机的显示屏(如触摸屏)中包括触摸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获取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信息(如触摸信息1)。其中,该触摸信息可以包括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控面的大小和位置信息,以及触摸操作的按压力度等信息。触摸传感器采集到触摸信息1后,Kernel层的驱动(如触摸传感器的驱动)可以向硬件抽象层HAL上报该触摸信息1(即执行图4所示的S1)。硬件抽象层HAL中包括多个TP算法,如校准算法和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的防误触算法等。硬件抽象层HAL中的TP算法可以对该触摸信息1进行处理(包括防误触处理),得到触摸信息2。随后,硬件抽象层HAL可以向Kernel层的输入系统发送该触摸信息2(即执行图4所示的S2)。Kernel层的输入系统接收到触摸信息2后,可以向上层(如Framework层)上报该触摸信息,由上层根据该触摸信息响应上述触摸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在手机处于预设的误触场景时,启动上述多个TP算法中预设的防误触算法,由硬件抽象层HAL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对触摸信息1进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防误触处理。
示例性的,手机处于预设的防误触场景具体可以为:手机的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手机的摄像头采集到用户的人脸图像,手机的触摸屏与该用户的面部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该用户的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其中,该用户的人面偏航度是该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第一连线的左右旋转角度,第一连线是手机的摄像头与该用户的头部的连线。
本申请实例这里结合图4所示的软件系统架构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如手机)启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手机开机时可以通过zygote进程启动一个系统服务(system server,即system_server,简称SS)进程,该SS进程用于判断手机是否处于预设的误触场景。如果SS进程确定手机处于预设的误触场景,则可以启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
例如,手机开机后,手机的重力角度检测模块(如陀螺仪传感器)便可以采集手机的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4所示,SS进程监听重力角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夹角的变化。如果SS进程监听到手机的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可以启动3D结构光检测模块。3D结构光检测模块可以包括摄像头、距离传感器和红外光传感器等。由3D结构光检测模块进行人脸图像采集,人脸与手机距离的采集,以及人脸与手机夹角(即人面偏航度)的采集。具体的,如果手机的摄像头采集到用户的人脸图像,手机的曲面屏与该用户的面部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该用户的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SS进程则可以启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即执行图4所示的S0。
示例性的,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以是AFT 2SA算法(Algorithm)。该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以集成在HAL层的TP daemon(即守护进程)中。该预设的防误触算法用于判断TP采集的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的位置和形状进行判断,即从TP采集的触摸操作中识别出预设的触摸操作(如上述接触面1和接触面2对应的触摸操作)。
其中,Android系统启动时,Linux内核加载完毕之后,首先启动init进程,然后由init进程装载Android文件系统,创建系统目录,初始化属性系统,并启动一些守护进程。其中,zygote进程是最重要的守护进程。SS进程是zygote进程fork出的第一个进程,也是整个Android系统的核心进程。
以下将以上述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阐述。该手机的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该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可以包括:(1)预设的防误触场景判断流程;(2)防误触处理流程。
其中,手机可以先执行(1)预设的防误触场景判断流程,判断手机是否处于预设的防误触场景。如果手机处于预设的防误触场景,手机则可以执行(2)防误触处理流程,启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对预设的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
如图5所示,上述(1)预设的防误触场景判断流程,可以包括S501-S508:
S501、手机获取手机的触摸屏(即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α。
示例性的,手机中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该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测量触摸屏的朝向(即朝向的方向向量)。手机可根据触摸屏的朝向,确定手机的触摸屏(即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
本申请实施例这里,对陀螺仪传感器测量触摸屏的朝向(即朝向的方向向量a),以及手机根据触摸屏的朝向计算手机的触摸屏(即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原理进行说明。
其中,陀螺仪传感器的坐标系是地理坐标系。如图6中的(b)所示,地理坐标系的原点O位于运载体(即包含陀螺仪传感器的设备,如手机)所在的点,x轴沿当地纬线指向东(E),y轴沿当地子午线线指向北(N),z轴沿当地地理垂线指向上,并与x轴和y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其中,x轴与y轴构成的平面即为当地水平面,y轴与z轴构成的平面即为当地子午面。例如,如图6中的(a)所示,xOy面是当地水平面,yOz轴构成的平面即为当地子午面。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陀螺仪传感器的坐标系是:以陀螺仪传感器为原点O,沿当地纬线指向东为x轴,沿当地子午线线指向北为y轴,沿当地地理垂线指向上(即地理垂线的反方向)为z轴。
手机利用触摸屏中设置的陀螺仪传感器,可测量得到触摸屏在其设置的陀螺仪传感器的坐标系中的朝向的方向向量。例如,参考图6中的(a)所示的手机的立体图,手机测量得到的触摸屏(即曲面屏)在陀螺仪传感器的坐标系中的朝向的方向向量为向量a。手机可计算得到向量a与水平面的夹角θ。
又根据图6中的(a)可知,由于向量a与曲面屏垂直,因此,可以得到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α=90°-θ。即手机根据测量得到的曲面屏在陀螺仪传感器的坐标系中的朝向的方向向量(即向量a),便可确定出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α。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获取手机的触摸屏(即曲面屏)与水平面的夹角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通过陀螺仪传感器获取夹角的方法。
S502、手机判断夹角α是否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统计用户在上述场景(1)和场景(2)使用手机时,手机的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确定第一预设角度范围。
在场景(1)中,用户平躺单手握持手机。一般而言,用户平躺握持手机时,手机的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α接近于0°。因此,针对场景(1),上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在0°左右取值的角度范围。例如,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n°,n°]。例如,n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0),(0,5),(0,20)或者(0,15)等。例如,n的取值范围为(0,20)时,n=10,n=15,或者n=5等。
在场景(2)中,用户侧躺单手握持手机。一般而言,用户侧躺握持手机时,手机的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α接近于90°。因此,针对场景(2),上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在90°左右取值的角度范围。例如,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90°-m°,90°+m°]。例如,m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0),(0,5),(0,20)或者(0,15)等。例如,m的取值范围为(0,15)时,m=5,m=8,或者m=12等。
综上所述,上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包括[-n°,n°]和[90°-m°,90°+m°]两个角度范围。手机可以判断夹角α是否在[-n°,n°]或[90°-m°,90°+m°]任一角度范围内;如果夹角α在[-n°,n°]或[90°-m°,90°+m°]内,手机则可以继续执行S503。
可以理解,如果夹角α在[-n°,n°]或[90°-m°,90°+m°]内,则表示手机在上述场景(1)或场景(2)中被用户握持的可能性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握持手机对曲面屏侧边产生误触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手机可以判断用户与手机的相对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如果用户与手机的相对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则表示手机在上述场景(1)或场景(2)中被用户握持。此时,手机可启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实现对曲面屏侧边的防误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与手机的相对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可以为:手机通过摄像头可采集到人脸图像,上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的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其中,用户的人面偏航度是该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第一连线的左右旋转角度,第一连线是手机的摄像头与该用户的头部的连线。需要注意的是,人面偏航度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后续实施例中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与手机的相对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可以为:手机通过摄像头可采集到人脸图像,上述人脸图像对应的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上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的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如图5所示,在S502之后,如果夹角α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手机则可以执行S503-S509:
S503、手机开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
S504、手机识别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是否包括人脸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开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以及识别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是否包括人脸图像的方法可以参考常规技术中的具体方法,本申请实例这里不予赘述。
具体的,如果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包括人脸图像,手机则继续执行S505;如果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不包括人脸图像,手机则执行S501。
S505、手机获取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摄像头可以是结构光摄像头模组。该结构光摄像头模组包括光投射器和两个摄像头(如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其中,光投射器用于向目标对象(如人脸)发射光信息。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用于拍摄目标对象。其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也可以称为双目摄像头。手机可以根据双目摄像头采集的目标对象(如人脸)的图像,计算该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然后,根据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确定目标对象(如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
一般而言,目标对象(如人脸)是具备三维立体形态的物体。手机的摄像头拍摄该目标对象时,该目标对象上的各个特征(如人的鼻尖和眼睛)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可能不同。目标对象上每个特征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称为该特征(或者该特征所在点)的深度。目标对象上的各个点的深度组成该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可以表征目标对象的三维特征。
对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而言,上述目标对象上的各个特征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即点的深度)可以为:该目标对象上的各个特征所在点与两个摄像头连线的垂直距离。例如,如图7所示,假设P为目标对象上的一个特征,特征P的深度为P到OLOR的垂直距离Z。其中,OL为第一摄像头的位置,OR为第二摄像头的位置。
手机可以根据双目摄像头对同一特征的视差,结合双目摄像头的硬件参数,采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目标对象上每一个特征的深度,得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这里对手机根据视差计算深度信息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其中,结构光摄像头模组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位置不同。例如,如图7所示,OL为第一摄像头的位置,OR为第二摄像头的位置,OL与OR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长度T,即OLOR=T。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镜头焦距均为f。
特征P为目标对象的一个特征。特征P所在点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连线的垂直距离为Z。即P的深度信息为Z。第一摄像头采集到目标对象的图像1,特征P在图像1的PL点。第二摄像头采集到目标对象的图像2,特征P在图像2的PR点。其中,图像1中的PL点与图像2中的PR点所对应的特征都是目标对象的特征P。
如图7所示,ALCL=ARCR=x,ALBL=BLCL=ARBR=BRCR=x/2。其中,特征PL与AL之间的距离为xL,即特征PL距离图像1的最左端的距离为xL,即ALPL=xL。特征PR与AR之间的距离为xR,即特征PR距离图像2的最左端的距离为xR,即ARPR=xR。ALPL与ARPR的差值为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对特征P的视差,即特征P的视差d=xL-xR
由于PLPR平行于OLOR;因此,按照三角形原理可以得出以下公式(1):
Figure GDA0002661690090000141
其中,PLPR=OLOR-BLPL-PRBR。OLOR=T,BLPL=ALPL-ALBL=xL-x/2,PRBR=x/2-xR。PLPR=T-(xL-x/2)-(x/2-xR)=T-(xL-xR)=T-d。
将PLPR=T-d,OLOR=T代入公式(1)可以得到:
Figure GDA0002661690090000142
Figure GDA0002661690090000143
Figure GDA0002661690090000144
可知:特征P的深度Z可以通过两个摄像头之间的距离T、两个摄像头的镜头焦距f,以及视差d计算得到。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即第一图像信息,如上述图像1)和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即第二图像信息如上述图像2)中的特征越多越明显,手机识别到图像1和图像2中相同的特征则越多。手机识别到的相同的特征越多,手机则可以计算得到越多特征所在点的深度。由于该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由目标对象的多个点(即特征)的深度组成;因此,手机计算得到的点的深度越多,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则越准确。
其中,上述两个图像中相同的特征指的是:两个图像中对应同一个特征的信息。例如,图7所示的图像1中的AL点对应人脸的左眼角,图像2中的AR点也对应同一人脸的左眼角。BL点对应上述人脸的右眼角,BR点也对应该人脸的右眼角。双目摄像头对上述人脸的左眼角的视差为xL1-xR1。双目摄像头对上述人脸的右眼角的视差为xL2-xR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将上述人脸中任一特征(如鼻头、左眼角、眉心、左眼球、右眼角、左嘴角或右嘴角等)的深度作为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在获取到上述人脸的深度信息(包括人脸的多个特征的深度)后,计算该多个特征的深度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S503中手机开启摄像头,具体可以为:手机开启上述结构光摄像头模组,该结构光摄像头模组用于采集图像,并在采集的图像包括人脸图像时,用于手机计算人脸的深度信息。或者,S503中手机也可以只开启一个摄像头(如第一摄像头),如果手机识别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包括人脸图像,则可以开启光投射器和另一个摄像头(如第二摄像头),用于手机计算人脸的深度信息。或者,手机中除上述结构光摄像头模组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个摄像头(如第三摄像头);S503中,手机可开启该第三摄像头,如果手机识别第三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包括人脸图像,则可以开启结构光摄像头模组,用于手机计算人脸的深度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380F)获取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其中,该距离传感器用于测量距离。该距离传感器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或激光,手机可根据距离传感器接收的上述红外或激光(如红外或激光的能量)测量距离。
S506、手机判断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其中,在上述场景(1)和场景(2)中,第一距离阈值不同。例如,在场景(1)中,第一距离阈值可以为20厘米(cm);而在场景(2)中,第一距离阈值可以为15cm。当然,上述第一距离阈值并不限于15cm和20cm。第一距离阈值可以是统计大量用户在上述场景(1)和场景(2)使用手机时,手机与人脸的距离得到的。或者,第一距离阈值可以由用户在手机中设置。
具体的,如果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手机则继续执行S507;如果人脸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手机则执行S501。
S507、手机获取上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的人面偏航度。
其中,用户的人面偏航度是该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第一连线的左右旋转角度,第一连线是手机的摄像头与该用户的头部的连线。
人面偏航度是用户的面部朝向和“摄像头与用户头部的连线”(即第一连线)的偏离角度。人面偏航度也可以是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第一连线的左右旋转角度。例如,摄像头与用户头部的连线可以为摄像头与用户头部的任一器官(如鼻子或者嘴巴等)的连线。
例如,如图8中的(a)所示,以用户A为例。OPOA是摄像头与用户A头部的连线,XAOA表示用户A的面部朝向。LAOA与用户A的面部朝向所在直线XAOA垂直,ηA=90°。用户A的人面偏航度βA是XAOA与OPOA的夹角。以用户B为例。OPOB是摄像头与用户B头部的连线,XBOB表示用户B的面部朝向。LBOB与用户B的面部朝向所在直线XBOB垂直,ηB=90°。用户B的人面偏航度βB是XBOB与OPOB的夹角。以用户C为例。OPOC是摄像头与用户C头部的连线,XCOC表示用户C的面部朝向。LCOC与用户C的面部朝向所在直线XCOC垂直,ηC=90°。用户C的人面偏航度βC是XCOC与OPOC的夹角。
又例如,如图8中的(b)所示,以用户D为例。OPOD是摄像头与用户D头部的连线,XDOD表示用户D的面部朝向。LDOD与用户D的面部朝向所在直线XDOD垂直,ηD=90°。用户D的人面偏航度βD是XDOD与OPOD的夹角。以用户E为例。OPOE是摄像头与用户E头部的连线,XEOE表示用户E的面部朝向。LEOE与用户E的面部朝向所在直线XEOE垂直,ηE=90°。用户E的人面偏航度βE是XEOE与OPOE的夹角。以用户F为例。OPOF是摄像头与用户F头部的连线,XFOF表示用户F的面部朝向。LFOF与用户F的面部朝向所在直线XFOF垂直,ηF=90°。用户F的人面偏航度βF是XFOF与OPOF的夹角。
S508、手机判断人面偏航度是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参考图8中的(a)和图8中的(b)可知:人面偏航度越接近于0°,用户关注手机触摸屏的可能性越高。例如,如图8中的(a)所示,用户C的人面偏航度βC=0°,用户A的人面偏航度βA和用户B的人面偏航度βB的人面偏航度接近于0°。因此,图8中的(a)所示的用户A、用户B和用户C关注手机的触摸屏的可能性很高。
参考图8中的(a)和图8中的(b)可知:人面偏航度的绝对值越大,用户关注手机的触摸屏的可能性越低。例如,用户D的人面偏航度βD的绝对值、用户E的人面偏航度βE的绝对值,以及用户F的人面偏航度βF的绝对值均较大。因此,图8中的(b)所示的用户D、用户E和用户F关注手机的触摸屏的可能性较低。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在0°左右取值的角度范围。示例性的,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k°,k°]。例如,k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0)或者(0,5)等。例如,k=2,或者k=1,或者k=3等。
示例性的,手机可以通过人脸检测的方式获取摄像头(如上述第三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该人脸特征可以包括上述人面偏航度。具体的,该人脸特征还可以包括人脸位置信息(faceRect)、人脸特征点信息(landmarks)和人脸姿态信息。该人脸姿态信息可以包括人面俯仰角度(pitch)、平面内旋转角度(roll)和人面偏航度(即左右旋转角度,yaw)。
其中,手机可以提供一个接口(如Face Detector接口),该接口可以接收摄像头拍摄的图片。然后,手机的处理器(如NPU)可以对该图片进行人脸检测,得到上述人脸特征。最后,手机可以返回检测结果(JSON Object),即上述人脸特征。
例如,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返回的检测结果(JSON)示例。
Figure GDA0002661690090000161
Figure GDA0002661690090000171
其中,上述代码中,“"id":0”表示上述人脸特征对应的人脸ID为0。其中,一张图片(如图片)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人脸图像。手机可以分配该一个或多个人脸图像不同的ID,以标识人脸图像。
“"height":1795”表示人脸图像(即人脸图像在图片中所在的人脸区域)的高度为1795个像素点。“"left":761”表示人脸图像与图片左边界的距离为761个像素点。“"top":1033”表示人脸图像与图片上边界的距离为1033个像素点。“"width":1496”表示人脸图像的宽度为1496个像素点。“"pitch":-2.9191732”表示人脸ID为0的人脸图像的人面俯仰角度为-2.9191732°。“"roll":2.732926”表示人脸ID为0的人脸图像的平面内旋转角度为2.732926°。
“"yaw":0.44898167”表示人脸ID为0的人脸图像的人面偏航度(即左右旋转角度)β=0.44898167°。由β=0.44898167°,0.44898167°>0°可知,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摄像头与该用户头部的连线向右旋转0.44898167°。假设上述k=2,即上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2°,2°]。由于β=0.44898167°,且0.44898167°∈[-2°,2°];因此,手机可以确定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可以理解,如果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则表示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摄像头与用户头部之间的连线的旋转角度较小。此时,用户关注(在看或者凝视)手机的触摸屏的可能性较高,用户在上述场景(1)和场景(2)中使用手机的可能性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可启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实现对曲面屏侧边的防误触。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S508之后,如果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手机则执行(2)防误触处理流程(即S509)。在S508之后,如果人面偏航度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手机则执行S501。
S509、手机对用户在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
其中,用户执行预设误触操作时,手机采集到触摸屏与用户的手的接触面为:在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如图1中的(a)所示的右侧弧度区域20)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触摸屏第二侧弧度区域(如图1中的(a)所示的左侧弧度区域10)的x个第二接触面,1≤x≤4,x为正整数。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是手机被用户握持时,手机采集的触摸屏与用户的手的虎口的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的形状与用户握持手机时,用户的手的虎口与触摸屏的接触区域的形状类似。例如,第一接触面可以为图2中的(b)所示的接触面1。第二接触面是手机被用户握持时,手机采集的触摸屏与用户的手指的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的形状与用户握持手机时,用户的手指与触摸屏的接触区域的形状类似。例如,第二接触面可以为图2中的(b)所示的接触面2。
示例性的,在S509之前,手机可接收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S509具体可以包括:手机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用户对触摸屏的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手机不响应该第一触摸操作。
可以理解,手机可以实时采集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摸操作,该触摸操作可以包括:预设误触操作,以及用户对触摸屏的正常操作(如用户对触摸屏显示的图标的点击操作)。如此,手机则可识别出采集的触摸操作中的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然后,对该第一触摸操作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即不响应该第一触摸操作。
示例性的,手机可通过识别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面的位置和形状,识别出预设误触操作。手机可将接触面为在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如图1中的(a)所示的右侧弧度区域20)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触摸屏第二侧弧度区域(如图1中的(a)所示的左侧弧度区域10)的x个第二接触面的触摸操作(即第一触摸操作)识别为预设误触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侧弧度区域是触摸屏右侧弧度区域,第二侧弧度区域是触摸屏左侧弧度区域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当然,第一侧弧度区域也可以是触摸屏左侧弧度区域,第二侧弧度区域可以是触摸屏右侧弧度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手机的HAL层识别预设误触操作,并对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具体的,手机的TP采集到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摸操作后,向HAL层上报该触摸操作的触摸信息。其中,触摸操作的触摸信息可以包括:预设误触操作对应的触摸信息,和/或用户对触摸屏的正常操作对应触摸信息。例如,触摸信息可以包括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
其中,HAL层可以配置有多个TP算法,如图9所示的TP算法1、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如AFT 2算法)和TP算法2等。每个TP算法都可以对底层上报的触摸信息进行处理。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如AFT 2算法)用于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其中,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以通过执行图9所示的901和902,识别预设误触操作。如此,HAL层在向上层(如Framework层)上报触摸操作的触摸信息时,则可以仅上报用户对触摸屏的正常操作对应触摸信息,而不上报上述预设误触操作对应的触摸信息。如此,Framework层则不会接收到用户对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也不需要响应该预设误触操作,可以实现对预设误触操作防误触处理。
例如,如图9所示,HAL层可接收底层(如内核层)上报的触摸信息3;TP算法1可对触摸信息3进行处理,得到触摸信息1;然后,由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对触摸信息1进行防误触处理。其中,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进行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即虎口大接触面)的识别,以及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二接触面(即四指小接触面)的识别,以识别出预设误触操作。如此,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向下一级TP算法或者上层(如Framework层)发送触摸信息时,则可以忽略(或拦截)预设误触操作对应的触摸信息。例如,如图9所示,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向TP算法2发送的触摸信息2中不包括预设误触操作对应的触摸信息,仅包括触摸信息1中,除预设误触操作对应的触摸信息之外的其他触摸信息。最后,TP算法2可对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发送的触摸信息2进行处理,得到触摸信息4,并向上层上报触摸信息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如果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摄像头可采集到人脸图像,手机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用户的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那么用户在场景(1)和场景(2)中使用手机的可能性较高。如此,则可以确定手机处于预设的防误触场景。
在场景(1)和场景(2)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比较固定,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力度较大,且用户手指与曲面屏的左侧弧度区域和右侧弧度区域的接触面的面积较大。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更容易产生对曲面屏侧边的误触。采用常规的防误触方案,电子设备无法对上述接触面对应的触摸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处于预设的防误触场景时,可识别出该预设误触操作,并对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可以提升防误触的准确性。
并且,如果手机可将预设误触操作识别为误触操作,那么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存在的同时,手机便可以响应用户对曲面屏的其他非误触操作,则不会出现用户点击失效的问题,可以提升用户对曲面屏设备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用户握持手机时所产生的上述预设误触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用户对触摸屏的正常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为了提高手机识别预设误触操作的准确性,手机识别预设误触操作时,不仅可以参考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的形状,还可以判断触摸操作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如第一预设时间)。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预设误触操作做出如下限定。预设误触操作可以包括:手机被用户握持时,手机采集的、与第一侧弧度区域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移动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触摸操作。
也就是说,手机接收到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如果该触摸操作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便可以确定该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条件(1):手机接收到的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为:在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触摸屏第二侧弧度区域的x个第二接触面。条件(2):手机接收到的触摸操作接触第一侧弧度区域的持续时间(即第一接触面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移动距离(即第一接触面的移动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例如,如图9所示,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预设误触操作时,不仅可以执行901和902,判断触摸操作是否满足条件(1);还可以执行902,判断触摸操作是否满足条件(2)。
例如,上述第二距离阈值可以为6毫米(mm)、5mm、2mm或者3mm等。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2秒(s)、3s或1s等。
可以理解,由于用户握持手机时所产生的上述预设误触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用户对触摸屏的正常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因此,手机接收到一个触摸操作时,如果该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持续时间较长(如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移动距离较小(如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是手机被握持产生的误触操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手机通过上述条件(1)和条件(2)的双重判定,可以提升手机识别预设误触操作的准确度。
在一些情况下,手机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时,可能会存在对第一触摸操作的误判,影响防误触的准确性。为了提升防误触的准确性,手机可以持续判断上述识别出的第一触摸操作是否发生较大距离的移动。具体的,在手机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之后,不响应第一触摸操作操作之前,手机可判断上述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三距离阈值。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从手机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段。例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2s、3s、1s或0.5s等。第三距离阈值可以为7mm、5mm、3mm或者2mm等。其中,第三距离阈值与第二距离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第一触摸操作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操作。例如,上述第一触摸操作可包括第一接触面对应的触摸操作和x个第二接触面对应的触摸操作。
在一些情况下,手机可以确定第一触摸操作(即第一触摸操作中的所有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则表示手机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不是误判。如此,手机则可不响应该第一触摸操作。
在另一些情况下,手机可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中的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三距离阈值。如此,则表示手机对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进行了误判。这种情看下,手机则可以对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进行防误杀处理,即手机可响应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执行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而对于第一触摸操作中、除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之外的其他触摸操作,手机并未进行误判。如此,手机则可以不响应第一触摸操作中、除至少一个触摸操作之外的其他触摸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后,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对该第一触摸操作进行了误判。如此,可以提升手机识别预设误触操作的准确度,进而可以提升手机进行防误触处理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手机识别到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开始的一段时间(如第三预设时间)后,手机可能会接收到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如第二触摸操作)。
可以理解,用户握持手机后的一段时间后,用户对触摸屏的第二触摸操作是用户触发手机执行相应事件的正常触摸操作(即非用户握持手机所产生的误触操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如果手机在第三预设时间后接收到用户在第二侧弧度区域的第二触摸操作,手机可响应于该第二触摸操作,执行该第二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即手机可对该第二触摸操作进行防误杀处理。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是从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预设误触操作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长。例如,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2s、3s、1s或0.5s等。其中,第一预设时长与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这里结合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的防误触算法的算法逻辑进行介绍。如图10所示,HAL层可接收底层(如内核层)上报的触摸信息3;TP算法1可对触摸信息3进行处理,得到触摸信息1。然后,由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对触摸信息1进行防误触处理。
具体的,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判断第一触摸操作在触摸屏的接触面是否包括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即执行901)。如果该第一触摸操作在触摸屏的接触面不包括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则可以直接向TP算法2发送触摸信息1。
如果该第一触摸操作在触摸屏的接触面包括在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则可执行902,判断该第一触摸操作在触摸屏的接触面是否包括在第二侧弧度区域的第二接触面。如果该第一触摸操作在触摸屏的接触面不包括在第二侧弧度区域的第二接触面,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则可以直接向TP算法2发送触摸信息1。
如果该第一触摸操作在触摸屏的接触面包括在第二侧弧度区域的第二接触面,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则可执行903,判断第一触摸操作中第一侧弧度区域的触摸操作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移动距离是否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如果第一侧弧度区域的触摸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间,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则可以直接向TP算法2发送触摸信息1。
如果第一侧弧度区域的触摸操作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移动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以初步确定该第一触摸操作是预设误触操作,向TP算法发送触摸信息时,可忽略该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信息(即执行1003)。
为了提升防误触的准确性,避免将部分触摸操作误判为预设误触操作,如图10所示,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还可以对初步确定为预设误触操作的第一触摸操作进行防误杀处理。
具体的,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以判断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第三距离阈值(即执行1001)。如果第一触摸操作中的部分触摸操作(如上述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三距离阈值,则表示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不是误触操作,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或接触点不可忽略。此时,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向TP算法2发送包括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的触摸信息的触摸信息5。
如果第一触摸操作中的部分触摸操作(如上述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则表示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是误触操作,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可忽略。此时,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向TP算法2发送不包括该至少一个触摸操作的触摸信息的触摸信息2。
进一步的,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还可以执行1002,对手机在第三预设时间后接收到用户在第二侧弧度区域的新的触摸操作(即第二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进行忽略。此时,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向TP算法2发送不包括该第二触摸操作的触摸信息的触摸信息2。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还可以执行1002,对手机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在第二侧弧度区域的新的触摸操作对应的接触面不忽略。此时,预设的防误触算法可向TP算法2发送包括该第二触摸操作的触摸信息的触摸信息5。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上述手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触摸屏和摄像头。该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存储器、触摸屏和摄像头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如手机)所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陀螺仪传感器。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采集触摸屏的朝向的方向向量。触摸屏的朝向的方向向量用于计算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结构光摄像头模组,结构光摄像头模组包括光投射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长度。其中,结构光摄像头模组中各个器件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用于获取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11所示,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1102。处理器1101和接口电路11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1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例如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11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101或者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11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101。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可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如手机)所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如手机)所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
响应于所述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所述电子设备启动摄像头;
响应于所述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用户的人面偏航度,所述人面偏航度是所述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第一连线的左右旋转角度,所述第一连线是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用户的头部的连线;
响应于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所述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所述电子设备对用户在所述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
其中,用户执行所述预设误触操作时,用户的手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面为:在所述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所述触摸屏第二侧弧度区域的x个第二接触面,1≤x≤4,x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是所述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的所述触摸屏与用户的手的虎口的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是所述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的所述触摸屏与用户的手指的接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误触操作包括:所述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的、与所述第一侧弧度区域接触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在所述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移动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触摸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对用户在所述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所述触摸屏的第一触摸操作;
所述电子设备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所述预设误触操作;
所述电子设备不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用户对所述触摸屏的第一触摸操作是所述预设误触操作之后,所述电子设备不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是从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所述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操作;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中的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响应所述至少一个触摸操作,执行所述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
所述电子设备不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中、除所述至少一个触摸操作之外的其他触摸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间后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二侧弧度区域的第二触摸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执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是从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所述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段。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包括:[-n°,n°]和[90°-m°,90°+m°]中的至少一个;其中,n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20),(0,15)或者(0,10)中的任一个;m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20),(0,15)或者(0,10)中的任一个;
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k°,k°];其中,k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15),(0,10)或者(0,5)中的任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通过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取所述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结构光摄像头模组,所述结构光摄像头模组包括光投射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长度;
所述响应于所述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包括:
响应于所述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光投射器发射光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所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的人脸的第一图像信息,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人脸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人脸的特征;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一长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镜头焦距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镜头焦距,计算人脸的深度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人脸的深度信息,计算所述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触摸屏和摄像头,所述触摸屏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响应于所述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所述电子设备启动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用户的人面偏航度,所述人面偏航度是所述用户的面部朝向相对于第一连线的左右旋转角度,所述第一连线是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用户的头部的连线;响应于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所述人面偏航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对用户在所述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
其中,用户执行所述预设误触操作时,用户的手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面为:在所述触摸屏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第一接触面,以及在所述触摸屏第二侧弧度区域的x个第二接触面,1≤x≤4,x为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是所述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的所述触摸屏与用户的手的虎口的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是所述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的所述触摸屏与用户的手指的接触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误触操作包括:所述电子设备被用户握持时,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的、与所述第一侧弧度区域接触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在所述第一侧弧度区域的移动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触摸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对用户在所述触摸屏的预设误触操作进行防误触处理,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接收用户对所述触摸屏的第一触摸操作;采用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所述预设误触操作;不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采用所述预设的防误触算法,识别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所述预设误触操作之后,不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之前,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是从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出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所述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操作;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中的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响应所述至少一个触摸操作,执行所述至少一个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不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中、除所述至少一个触摸操作之外的其他触摸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如果在第三预设时间后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二侧弧度区域的第二触摸操作,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摸操作,执行所述第二触摸操作对应的事件;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是从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出第一触摸操作是所述预设误触操作开始,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包括:[-n°,n°]和[90°-m°,90°+m°]中的至少一个;其中,n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20),(0,15)或者(0,10)中的任一个;m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20),(0,15)或者(0,10)中的任一个;
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k°,k°];其中,k的取值范围至少包括:(0,15),(0,10)或者(0,5)中的任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取所述触摸屏与水平面的夹角。
20.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结构光摄像头模组,所述结构光摄像头模组包括光投射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长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响应于所述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通过所述光投射器发射光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所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的人脸的第一图像信息,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人脸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人脸的特征;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一长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镜头焦距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镜头焦距,计算人脸的深度信息;根据所述人脸的深度信息,计算所述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21.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78705.4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456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8705.4A CN110456938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0833347.6A EP3961358B1 (en) 2019-06-28 2020-06-28 False touch prevention method for curved screen, and eletronic device
PCT/CN2020/098446 WO2020259674A1 (zh) 2019-06-28 2020-06-28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7/562,397 US11782554B2 (en) 2019-06-28 2021-12-27 Anti-mistouch method of curved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8705.4A CN110456938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6938A CN110456938A (zh) 2019-11-15
CN110456938B true CN110456938B (zh) 2021-01-29

Family

ID=68481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8705.4A Active CN110456938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2554B2 (zh)
EP (1) EP3961358B1 (zh)
CN (1) CN110456938B (zh)
WO (1) WO20202596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6938B (zh) * 2019-06-28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64847B (zh) * 2019-12-14 2021-05-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147667A (zh) * 2019-12-25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熄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09179A (zh) * 2020-02-10 2020-06-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屏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86391B (zh) * 2020-10-29 2024-05-24 深圳市艾酷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3676574B (zh) * 2021-08-12 2024-02-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6069178A (zh) 2021-10-29 2023-05-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边缘防误触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86047B (zh) * 2021-12-23 2023-10-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识别误触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54078B (zh) * 2022-01-10 2023-01-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调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879894B (zh) * 2022-04-20 202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能启动方法、用户界面及电子设备
US11682368B1 (en) * 2022-06-24 2023-06-20 Arm Limited Method of operating a mobile device
CN115639905B (zh) * 2022-08-25 2023-10-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6403A (zh) * 2013-02-16 2013-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切换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CN10423894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点亮屏幕的方法及智能手表
CN104541231A (zh) * 2014-08-29 2015-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误触触摸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92920A (zh) * 2016-03-31 2016-08-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572299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开启方法及装置
CN107317918A (zh) * 2017-05-26 2017-11-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数设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200340A (zh) * 2018-01-12 2018-06-22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能够检测眼睛视线的拍照装置及拍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3824B2 (en) * 2011-09-27 2014-05-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idewall displays
JP2014102557A (ja) * 2012-11-16 2014-06-05 Sharp Corp 携帯端末
US9047002B2 (en) * 2013-03-15 2015-06-02 Elwha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allax compensation
CN104423656B (zh) 2013-08-20 2018-08-17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误触摸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3970277A (zh) * 2014-05-27 2014-08-06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基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健康阅读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07932B (zh) * 2014-06-17 2017-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182154B (zh) * 2014-08-18 2017-06-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握持触摸屏的避免误操作的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5243345B (zh) * 2015-10-30 2018-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防误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700709B (zh) * 2016-02-25 2019-03-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移动终端不可触控区域的方法
CN106020698A (zh) * 2016-05-25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单手模式的实现方法
CN106681638B (zh) * 2016-12-16 2019-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75404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界面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082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450778B (zh) * 2017-09-14 2021-03-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误触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13119B (zh) * 2017-09-15 2021-06-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终端误操作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U2019100486B4 (en) * 2018-05-07 2019-08-01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CN109635539B (zh) * 2018-10-30 2022-10-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782944A (zh) * 2018-12-11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710080B (zh) * 2019-01-25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和语音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456938B (zh) * 2019-06-28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6403A (zh) * 2013-02-16 2013-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切换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CN104541231A (zh) * 2014-08-29 2015-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误触触摸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3894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点亮屏幕的方法及智能手表
CN105892920A (zh) * 2016-03-31 2016-08-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572299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开启方法及装置
CN107317918A (zh) * 2017-05-26 2017-11-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数设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200340A (zh) * 2018-01-12 2018-06-22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能够检测眼睛视线的拍照装置及拍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1358A4 (en) 2022-06-22
EP3961358A1 (en) 2022-03-02
US20220121316A1 (en) 2022-04-21
WO2020259674A1 (zh) 2020-12-30
CN110456938A (zh) 2019-11-15
US11782554B2 (en) 2023-10-10
EP3961358B1 (en) 2023-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6938B (zh) 一种曲面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33380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WO2020168965A1 (zh) 一种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JP7391102B2 (ja) ジェスチャ処理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20220020165A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Depth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98568B (zh) 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2096134B2 (en) Big aperture blurring method based on dual cameras and TOF
CN110012130A (zh) 一种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84037B (zh) 保存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206494A1 (zh) 目标跟踪方法及其装置
CN114090102B (zh) 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5589051B (zh) 充电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0221062A1 (zh) 一种导航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81548B (zh) 多设备的位姿测量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WO2021052015A1 (zh) 一种触控屏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220317841A1 (en) Screensho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6152814A (zh)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4812381B (zh) 电子设备的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302063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CN114006977B (zh)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207862A1 (zh) 确定头部姿态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456416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302891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rting Appl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dium
CN116027886A (zh) 一种折叠屏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49113A (zh) 触摸操作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