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2061A - 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2061A
CN110452061A CN201910908499.9A CN201910908499A CN110452061A CN 110452061 A CN110452061 A CN 110452061A CN 201910908499 A CN201910908499 A CN 201910908499A CN 110452061 A CN110452061 A CN 110452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product
preparation
production
deliv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84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云忠
董有义
冯粉
杨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 DA-WEI FERTILIZ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 DA-WEI FERTILIZ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 DA-WEI FERTILIZ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 DA-WEI FERTILIZ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84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2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2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2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土壤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增产增收一次性施肥的配方肥,所述的配方肥包括重量百分数尿素10~15%、氯化铵25~35%、硫酸铵5~8%、磷酸一铵8~15%、氯化钾10~15%,还包括褐煤腐植酸原粉15~25%及中微量元素硫酸锌、硫酸镁和聚谷氨酸及自然发酵糖蜜纯植物酵素原液体。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前处理、造粒、干燥、筛选、包裹等步骤,使用本发明产品,可以在使玉米增加生命活力提高抗病能力的同时,提供了玉米生长全程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丰富含量充足,能达到一次性施肥从而降低劳力用工成本,对贫瘠的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发展潜力,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作物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劳力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化学反应性强,在空气中容易风化,不易储存和远运。由于它富含挥发份,所以易于燃烧并冒烟。剖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来木质的痕迹(由裸子植物形成)。含有可溶于碱液内的腐殖酸。含碳量60%~77%,密度约为1.1-1.2,挥发成分大于40%。无胶质层厚度。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约为23.0-27.2兆焦/公斤(3500-6500千卡/公斤)。多呈褐色或褐黑色,相对密度1.2~1.45。褐煤水分大,挥发成分高(>40%),含游离腐植酸。空气中易风化碎裂,燃点低(270°左右)。储存超过两个月就易发火自燃,堆放高度不应超过两米。云南省拥有比较丰富的褐煤资源,加上当地土壤却又相对贫瘠,对当地作物造成了较大限制,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开发一种利用本地资源改良当地土壤的复混肥以解决上述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配方肥包括重量百分数尿素10~15%、氯化铵25~35%、硫酸铵5~8%、磷酸一铵8~15%、氯化钾10~15%,还包括褐煤腐植酸原粉15~25%及中微量元素硫酸锌、硫酸镁和聚谷氨酸及自然发酵糖蜜纯植物酵素原液体重量百分数褐煤腐植酸原粉15~25%。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前处理、造粒、干燥、筛选包装步骤,具体包括:
A、前处理:按原料配比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及搅拌均匀备用;
B、造粒:将经前处理后的原料喷入重量百分比8~10%的酵素原液和蒸汽进入1号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
C、干燥: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进行初步干燥,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
D、筛选包装: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包装得到目标物。
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对物料前期进行预粉碎后按原料配比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形成混配粉物料,输送进入转筒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通过喷入100℃以上饱和蒸汽和酵素原液体5%,混配粉在蒸汽和酵素液体的混合过程通过转筒带动下形成滚动方式,滚动中形成了母粒,最终在连续的加料过程中,达到1.5毫米~2.5毫米颗粒造粒完成后得到目标物初品;输送至造粒干燥机进行二次造粒和干燥,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继续送入冷却筒在冷却风作用下,温度得到降低,然后将目标物初品通过两次过筛,筛分后得到目标物再送入转筒包裹机,在包裹机中喷入3-6%聚谷氨酸和碱性粉状防结剂和包膜油后通过滚动形成包裹成品。使用本发明产品,可以在使玉米增加生命活力提高抗病能力的同时,提供了玉米生长全程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丰富含量充足,能达到一次性施肥从而降低劳力用工成本,对贫瘠的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发展潜力,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作物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劳力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此配方肥在大量生产实现过程中,工艺流程舒畅,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采用当地的褐煤资源为原料,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范围,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本发明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对贫瘠的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发展潜力,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作物的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包括重量百分数尿素10~15%、氯化铵25~35%、硫酸铵5~8%、磷酸一铵8~15%、氯化钾10~15%,还包括褐煤腐植酸原粉15~25%及中微量元素硫酸锌、硫酸镁和聚谷氨酸及自然发酵糖蜜纯植物酵素原液体。
所述的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还包括重量百分数腐植酸铵15~25%。
所述的腐植酸铵为褐煤腐植酸氨。
所述的褐煤腐植酸原粉粒度为20目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前处理、造粒、干燥、筛选、包裹、包装等步骤,具体包括:
A、前处理:按原料配比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及搅拌均匀备用;
B、造粒:将经前处理后的原料喷入重量百分比8~10%的酵素原液及蒸汽进入1号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
C、干燥: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进行初步干燥,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
D、筛选包装: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包装得到目标物。
A步骤所述粉碎的粒度为20目以上。
B步骤所述的酵素原液体温度为45~60℃。
B步骤所述的1号造粒机为圆盘造粒机,2号造粒机为转鼓造粒机
C步骤所述的1号干燥机和2号干燥机均为烘干筒。
所述的1号干燥机干燥温度为290~310℃,干燥时间为0.5~1h;2号干燥机的干燥温度为260~280℃,干燥时间为0.5~1h。
本发明的特点:
(1)有机质含量高,含有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和。
(2)保湿,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
(3)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4)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5)改良土壤,增产显著。
(6)施用后改善玉米的外观形态,籽粒饱满、营养丰富,增加甜度,口感好,提高玉米产量,还能防止病虫害,抑制杂草的生长。
实施例1
按尿素10~15%、氯化铵25~35%、硫酸铵5~8%、磷酸一铵8~15%、氯化钾10~15%,还包括褐煤腐植酸原粉15~25%及中微量元素硫酸锌、硫酸镁和聚谷氨酸及自然发酵糖蜜纯植物酵素原液体,褐煤腐植酸原粉15%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搅拌均匀;喷入重量百分比8%的50℃的酵素液体进入1号圆盘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于310℃进行初步干燥0.5h,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于260℃进行干燥0.5-1h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筛分出2~4mm的合格颗粒得到目标物,其余颗粒输送返回粉碎搅拌机继续循环。
实施例2
按尿素8%、硫酸铵25%、磷酸一铵8%、氯化钾25%,褐煤腐植酸原粉15%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搅拌均匀;喷入重量百分比10%的40℃的酵素原液进入1号圆盘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于290℃进行初步干燥0.5-1h,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于280℃进行干燥0.5-1h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筛分出2~4mm的合格颗粒得到目标物,其余颗粒输送返回粉碎搅拌机继续循环。
实施例3
按尿素7%、硫酸铵25%、磷酸一铵9%、氯化钾20%,褐煤腐植酸原粉20%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搅拌均匀;喷入重量百分比9%的70℃的酵素原液进入1号圆盘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于300℃进行初步干燥0.5-1h,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于270℃进行干燥0.5-1h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筛分出2~4mm的合格颗粒得到目标物,其余颗粒输送返回粉碎搅拌机继续循环。
实施例4
按尿素7%、硫酸铵17%、磷酸一铵9%、硫酸钾22%,褐煤腐植酸原粉18%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搅拌均匀;喷入重量百分比9%的55℃的酵素原液进入1号圆盘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于290℃进行初步干燥0.5-1h,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于280℃进行干燥0.5-1h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筛分出2~4mm的合格颗粒得到目标物,其余颗粒输送返回粉碎搅拌机继续循环。
实施例5
按尿素7%、硫酸铵18%、磷酸一铵10%、氯化钾20%,褐煤腐植酸铵22%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搅拌均匀;喷入重量百分比9%的70℃的酵素原液进入1号圆盘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于305℃进行初步干燥0.5-1h,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于270℃进行干燥0.5-1h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筛分出2~4mm的合格颗粒得到目标物,其余颗粒输送返回粉碎搅拌机继续循环。
实施例6
按尿素6%、硫酸铵19%、磷酸一铵8.5%、硫酸钾21%,褐煤腐植酸原粉17%,褐煤腐植酸铵15%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搅拌均匀;喷入重量百分比10%的80℃的酵素原液进入1号圆盘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于300℃进行初步干燥1h,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于260℃进行干燥0.5-1h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筛分出2~4mm的合格颗粒得到目标物,其余颗粒输送返回粉碎搅拌机继续循环。
实施例7
按尿素7%、硫酸铵21%、磷酸一铵9%、硫酸钾18%,褐煤腐植酸原粉20%,褐煤腐植酸铵20%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搅拌均匀;喷入重量百分比8%的75℃的酵素原液进入1号圆盘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于300℃进行初步干燥0.5-1h,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于270℃进行干燥0.5-1h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筛分出2~4mm的合格颗粒得到目标物,其余颗粒输送返回粉碎搅拌机继续循环。
实施例8
按尿素7%、硫酸铵20%、磷酸一铵9%、硫酸钾15%,褐煤腐植酸原粉15%,褐煤腐植酸铵35%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搅拌均匀;喷入重量百分比10%的80℃的酵素原液进入1号圆盘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于310℃进行初步干燥2h,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于280℃进行干燥0.5-1h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筛分出2~4mm的合格颗粒得到目标物,其余颗粒输送返回粉碎搅拌机继续循环。
试验例1
实验过程
1、本发明所用肥料:对照组使用复合化肥肥料,实验组1-8所使用的为本专利申请复混肥。
2、实验作物为:水稻
3、实验地点:祥云县
4、实验时间:2017年5月~9月
5、实验方法:选用适合于栽种水稻的土地,其肥料中等偏上,实验设计了1个对照组:
实验组1: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作的复合肥。
实验组2: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作的复合肥。
实验组3: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作的复合肥。
实验组4: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作的复合肥。
实验组5: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所制作的复合肥。
实验组6:使用本发明实施例6所制作的复合肥。
实验组7:使用本发明实施例7所制作的复合肥。
实验组8:使用本发明实施例8所制作的复合肥。
对照组:复混肥包括重量百分数尿素5~8%、硫酸铵15~25%、磷酸一铵8~10%、硫酸钾15~25%,还包括重量百分数15~25%的土壤,构成肥料。
使用量为均为每亩使用6kg,其他的施肥方式等耕作方式均相同。
6、结果
经过本发明复合肥处理的水稻与对照相比,本发明处理的水稻对于提高水稻抗逆性有明显效果,其叶龄平均为5.1个,较对照增加0.8个叶龄。
7、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复合肥肥能够显著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增产效果明显,其中处理1至8组相比对照组在提高水稻产量上均有较好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改良土壤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增产增收一次性施肥的配方肥,包括尿素10~15%、氯化铵25~35%、硫酸铵5~8%、磷酸一铵8~15%、氯化钾10~15%,还包括重量百分数褐煤腐植酸原粉5~10%及中微量元素硫酸锌、硫酸镁和聚谷氨酸及自然发酵糖蜜纯植物酵素原液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百分数褐煤腐植酸原粉15~25%的有机质对土壤地力的改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土壤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增产增收一次性施肥的配方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还包括重量百分数腐植酸氨15~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土壤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增产增收一次性施肥的配方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植酸铵为褐煤腐植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土壤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增产增收一次性施肥的配方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褐煤腐植酸原粉粒度为20目以上。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改良土壤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增产增收一次性施肥的配方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造粒、干燥、筛选包装步骤,具体包括:
A、前处理:褐煤前期预处理(粗粉碎、氨化、细磨粉)、酵素原液发酵(按3:10:1比例将绿色蔬菜、瓜果废弃物3份+10份水+1份糖蜜自然发酵),其它按原料配比进行定量称量,输送至粉碎搅拌机进行粉碎及搅拌均匀备用;
B、造粒:将经前处理后的原料喷入重量百分比8~10%的酵素原液进入1号造粒机进行一道造粒,一道造粒完成后输送至2号造粒机进行二次造粒得到目标物初品;
C、干燥:将目标物初品输送至1号干燥机进行初步干燥,初步干燥后的目标物初品继续输送至2号干燥机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目标物初品;
D、筛选包装:将干燥目标物初品进行筛分包装得到目标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粗粉碎的粒度为20目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1号造粒机为圆盘造粒后再经2号滚筒造粒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C步骤所述的1号干燥机和2号干燥机均为烘干筒。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干燥机干燥温度为290~310℃,干燥时间为0.5~1h;2号干燥机的干燥温度为260~280℃,干燥时间为0.5~1h。
CN201910908499.9A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452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8499.9A CN110452061A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8499.9A CN110452061A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2061A true CN110452061A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2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8499.9A Pending CN110452061A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520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7796B (zh) 一种颗粒状的酸性或酸化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6845A (zh) 一种核桃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0644A (zh) 一种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CN105037051B (zh) 一种修复、防控土壤退化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407A (zh) 一种氨基酸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方法
CN104557222A (zh) 一种测土配方花生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6771B (zh) 一种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3420A (zh) 一种秸秆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7561A (zh) 一种番薯的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9315A (zh) 用农业废弃物增效氨化过磷酸钙生产中量元素包膜肥料的方法与应用
CN102503718A (zh) 生物钾矿肥及制造方法
CN109400421A (zh) 一种有机肥及其生产工艺
CN109627106A (zh) 一种高活性腐植酸生态复合肥料
RU2629215C1 (ru) Удобрение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CN102442846A (zh) 一种利用喷浆造粒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5884489A (zh) 一种利用磷矿石和钾矿石制备磷钾复肥的工艺方法
CN102040406A (zh) 一种利用氨基酸有机颗粒剂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方法
Nsoanya et al. Effect of integrated use of spent grain and NPK (20: 10: 10) fertilizer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aize (Zea Mays L) growth
CN102040423A (zh) 聚能螯合缓释肥
CN109265241A (zh) 一种园林用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1549B (zh) 含氨基酸生物复合肥
WO2017206744A1 (zh) 一种具有速效和长效硫和锌的颗粒磷铵及制备方法
CN110452061A (zh) 一种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0979A (zh) 利用蓖麻蛋白制取氨基酸多元素螯合物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4151A (zh) 一种以生物质颗粒炭为基质的菠萝专用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