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0514A - 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0514A
CN110430514A CN201910736741.9A CN201910736741A CN110430514A CN 110430514 A CN110430514 A CN 110430514A CN 201910736741 A CN201910736741 A CN 201910736741A CN 110430514 A CN110430514 A CN 110430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oudspeaker
diaphragm
vibrating diaphragm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67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7367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0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0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0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9/00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 H04R19/02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04R31/00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for diaphragms or their outer suspen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31/00Details of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covered by H04R31/00,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4R2231/001Moulding aspects of diaphragm or surrou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静电扬声器包括扬声器振膜、两个极板和升压变压器,两个所述极板分别竖直置于所述扬声器振膜的两侧,所述扬声器振膜与功放的输出端正极连接;两个所述极板均通过升压变压器与所述功放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能降低静电扬声器的成本,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加工精度高,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扬声器主要分为传统电动式扬声器(主要包括动圈式扬声器和动铁式扬声器)和静电扬声器。电动式扬声器由于磁钢与动圈结构的短板,其失真率高达5%~10%。
静电式扬声器是依靠静电对发声振膜的吸引或排斥,来控制振膜震动发出声音。静电扬声器的振膜几乎没有震动质量,因此静电式扬声器拥有比电动式扬声器更出色的解析力,能捕捉音乐信号中极为细微的变化,能够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充分表现音乐的神韵。
静电扬声器拥有十倍于电动式扬声器大小的大声振膜,能大大缩小震动幅度,从而降低物理的失真现象,获得更加宽松自然的音场。经实测,静电式扬声频响检测达到38Hz-30kHz,静电扬声器理论失真仅为0.02%,大大优于传统电动式扬声器。
随着高保真市场对扬声器的声频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静电扬声器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可以预言,在21世纪的高保真领域,静电扬声器必将成为焦点。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静电扬声器品牌MartinLogan、Soltanus Acoustics、 QUAD等售价高昂,动辄几十万人民的售价非普通消费者能够承担。国产静电扬声器振膜部分采用磁控溅射技术进行加工,这种工艺成本较高;还有一部分采用在空白振膜上涂膜石墨粉或金属粉等工艺进行生产,这种方法存在加工精度低、声音失真率较大,寿命短、低频表现不佳等缺点;有方法将石墨烯或者金属粉末直接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后制备振膜,这种工艺太过复杂,也较难达到性能要求;另外也有方法将石墨烯直接涂覆于振膜,这种方法中石墨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影响振膜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1-50份,纳米碳浆料1-5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50 份,粘结剂2-50份,助剂1-30份,溶剂10-100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石墨烯浆料能提高电子迁移速度,并且在在石墨烯的片层结构上引入纳米碳和金属纳米颗粒,进而在振膜上形成可以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有利于电荷在振膜上的均匀分布,大大提高了极化响应频率,并降低了引起振膜震动的极化电压,从而提高振膜对音频信号的解析力和声压释放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炭黑、碳纳米管和/或纳米碳球,其粒径为5-100nm。
进一步,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铜、纳米银和/或纳米镍,其粒径为5-100nm。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扬声器振膜,包括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振膜涂层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能使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面形成可以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有利于电荷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的均匀分布,大大提高了极化响应频率,并降低了引起振膜震动的极化电压,从而提高振膜对音频信号的解析力和声压释放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极化孤岛结构有利于电荷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的均匀分布,大大提高了极化响应频率,并降低了引起振膜震动的极化电压,从而提高振膜对音频信号的解析力和声压释放量。
进一步,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为PET膜,PEI膜,PVC膜或PE膜;其厚度为1-15um。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扬声器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石墨烯浆料1-50份,纳米碳浆料1-5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50 份,粘结剂2-50份,助剂1-30份,溶剂10-100份混合均匀,得到涂料;
将涂料喷涂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个面上,再将带涂料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置于40℃-100℃下烘烤10-6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加工效率及精度高,能使扬声器的声音失真率较小,寿命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涂料采用超声波雾化喷涂,喷枪口径为0.8-1.2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超声波雾化喷涂能提升涂料的喷涂均匀度,提升加工精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静电扬声器包括扬声器振膜、两个极板和升压变压器,两个所述极板分别竖直置于所述扬声器振膜的两侧,所述扬声器振膜与功放的输出端正极连接;两个所述极板均通过升压变压器与所述功放的输出端负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降低静电扬声器的成本,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加工精度高,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静电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扬声器振膜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扬声器振膜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扬声器振膜图层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扬声器振膜,2、极板,3、升压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1份,纳米碳浆料1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份,粘结剂 10份,助剂1份,溶剂50份。
石墨烯为3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炭黑,其粒径为2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铜,其粒径为5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润湿分散剂0.5份,防沉剂0.3份和消泡剂0.2 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去离子水。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EI薄膜,厚度为2um,振膜张力为500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实施例2: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5份,纳米碳浆料5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5份,粘结剂 20份,助剂2份,溶剂60份。
石墨烯为2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纳米碳球,其粒径为3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银,其粒径为5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0.5 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醇。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VC薄膜,厚度为2um,振膜张力1K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实施例3: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15份,纳米碳浆料1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0份,粘结剂25份,助剂3份,溶剂60份。
石墨烯为单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碳纳米管,其管径为2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镍,其粒径为100nm。所述粘结剂为丙烯酸酯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5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1.0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二醇。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EI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实施例4: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5份,纳米碳浆料5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0份,粘结剂25份,助剂3份,溶剂60份。
石墨烯为2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纳米碳球,其粒径为 10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铜,其粒径为 60nm。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5份,消泡剂0.5 份和防沉剂1.0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二醇。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E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实施例5: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5份,纳米碳浆料2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5份,粘结剂20份,助剂3份,溶剂60份。
石墨烯为3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碳纳米管,其管径为2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银,其粒径为10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5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1.0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醇。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EI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实施例6: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10份,纳米碳浆料25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5份,粘结剂30份,助剂3份,溶剂80份。
石墨烯为单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炭黑,其粒径为2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银,其粒径为2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5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1.0 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醇。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EI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实施例7: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5份,纳米碳浆料2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5份,粘结剂20份,助剂3份,溶剂60份。
石墨烯为2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纳米碳球,其粒径为2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铜,其粒径为5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5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 1.0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去离子水。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ET薄膜,厚度为8um,振膜张力60K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实施例8: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10份,纳米碳浆料2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0份,粘结剂30份,助剂5份,溶剂80份。
石墨烯为单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炭黑,其粒径为10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镍,其粒径为5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2份,消泡剂1份和防沉剂2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醇。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VC薄膜,厚度为8um,振膜张力60K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实施例9:
如图2至图4所示,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5份,纳米碳浆料2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20份,粘结剂20份,助剂3份,溶剂60份。
石墨烯为3层;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碳纳米管,其管径为5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银,其粒径为100nm。所述粘结剂为丙烯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1.5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去离子水。
扬声器振膜1,包括两个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其中高分子薄膜为PET薄膜,厚度为15um,振膜张力100K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石墨烯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石墨烯粉体、助剂和溶剂;先将溶剂与助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石墨烯粉体进行混合后搅拌,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进行砂磨或球磨,所得物即为石墨烯浆料。
纳米碳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纳米碳粉体、助剂和溶剂,先将溶剂与助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纳米碳粉体进行混合后搅拌,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进行砂磨或球磨,所得物即为纳米碳浆料。
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如上金属纳米颗粒粉体、助剂和溶剂,先将溶剂与助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纳米金属颗粒进行混合后搅拌,转速1000r/min,30min,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1200W,频率40KHz,15min,然后在频率200KHz超声15min,所得物即为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
对比例1:
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0份,纳米碳浆料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0份,粘结剂 20份,助剂2份,溶剂60份。
所述粘结剂为丙烯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0.5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醇。高分子薄膜为PEI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对比例2:
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5份,纳米碳浆料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0份,粘结剂 20份,助剂2份,溶剂60份。
石墨烯为单层;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 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0.5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二醇。高分子薄膜为PVC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对比例3:
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0份,纳米碳浆料2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0份,粘结剂20份,助剂2份,溶剂60份。
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炭黑,其粒径为2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0.5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去离子水。高分子薄膜为PE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对比例4:
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0份,纳米碳浆料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5份,粘结剂 20份,助剂2份,溶剂60份。
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银,其粒径为5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0.5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去离子水。高分子薄膜为PEI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对比例5:
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5份,纳米碳浆料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0份,粘结剂 20份,助剂2份,溶剂60份。
石墨烯为单层;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 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0.5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乙二醇。高分子薄膜为PVC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60KN。
对比例6:
振膜涂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0份,纳米碳浆料1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0份,粘结剂20份,助剂2份,溶剂60份。
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炭黑,其粒径为3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银,其粒径为50nm。所述粘结剂为醇酸树脂。所述助剂为分散润湿剂1份,消泡剂0.5份和防沉剂0.5份;润湿分散剂为胺类润湿剂,包括酰胺、聚醚;防沉剂为钛酸酯类、聚酰胺类或改性聚脲;消泡剂为有机硅氧烷、酰胺或长链醇类;溶剂为去离子水。高分子薄膜为PEI 薄膜,厚度为4um,振膜张力40KN。
表1
表1为振膜涂层的实施效果表,表1中针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9,以及对比例1至对比例6的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各实施例的性能都满足扬声器最大声压的要求,涂层耐水性、低频效果都有不俗的表现。
对比例1中只有醇酸树脂涂层,没有添加石墨烯浆料、纳米碳球和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所以在PEI膜上不存在带有以石墨烯片层为基底的可以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进而膜上的静电荷无法均匀分布,导致在极板2电场变化下振膜的振幅较小,其最大声压偏小。
通过对比例2、对比例3和对比例4可以看出,在单独使用石墨烯、纳米碳球和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情况下,振膜最大声压有所增大,仍然不够理想,但是与对比例1相比,具有一定的低频表现,这是因为涂层中含有纳米导电材料的情况下,可以使涂层上的静电荷均匀分散,避免静电荷在振膜上局部推集,在极板2电场的驱动下,振膜的振幅增大,其声压增大。对比例2是单一的石墨烯片层,虽然可以在振膜上形成极化孤岛结构,但这种极化孤岛结构不利于尖端放电,阻碍了电荷的释放与接收,所以其声压表现不理想。
对比例3和对比例4可以看出,单一的导电粒子虽然有利于尖端放电,但其与振膜之间的一维接触不利于电荷迁移,而且与振膜之间的结合力较差。通过对比例2和对比例5可以看出,当涂层成份完全一致时,振膜张力越大,其最大声压越大,并且能表现出一定的低频效果,这说明声压和扬声器的低频表现与振膜张力大小有关。对比例6可以看出,当有纳米碳和金属纳米颗粒存在,而没有石墨烯作为基底存在时,振膜性能表现一般。
在图5中可以看到在石墨烯石墨烯片层结构上存在一些球形颗粒,印证了纳米复合材料粒子在石墨烯上形成了可以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这种架构有利于降低极板2的极化电压,有利于电荷在振膜上的均匀分布,同时也有利于静电荷在极板2电压下释放与接收。
综上,只有当纳米碳和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与石墨烯片层形成可以尖端放电的有效的极化孤岛结构的时候,才有利于振膜性能的提高。
实施例10:
扬声器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石墨烯浆料1份,纳米碳浆料1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份,粘结剂2份,助剂1份,溶剂10份混合均匀,得到涂料;
将涂料喷涂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个面上,再将带涂料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置于40℃下烘烤60mi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涂料采用超声波雾化喷涂,喷枪口径为1.2mm。
实施例11:
扬声器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石墨烯浆料50份,纳米碳浆料5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50份,粘结剂50份,助剂30份,溶剂100份混合均匀,得到涂料;
将涂料喷涂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个面上,再将带涂料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置于100℃下烘烤10mi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涂料采用超声波雾化喷涂,喷枪口径为0.8mm。
实施例12:
扬声器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石墨烯浆料25份,纳米碳浆料25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25份,粘结剂25份,助剂15份,溶剂10-100份混合均匀,得到涂料;
将涂料喷涂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个面上,再将带涂料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置于70℃下烘烤35min。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涂料采用超声波雾化喷涂,喷枪口径为1mm。
实施例13:
如图1所示,静电扬声器,包括扬声器振膜1、两个极板2和升压变压器3,两个所述极板2分别竖直置于所述扬声器振膜1的两侧,所述扬声器振膜1与功放的输出端正极连接;两个所述极板2均通过升压变压器3与所述功放的输出端负极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振膜涂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石墨烯浆料1-50份,纳米碳浆料1-5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50份,粘结剂2-50份,助剂1-30份,溶剂1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浆料中的纳米碳为炭黑、碳纳米管和/或纳米碳球,其粒径为5-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纳米铜、纳米银和/或纳米镍,其粒径为5-100nm。
4.扬声器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振膜涂层和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两个所述振膜涂层分别涂覆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涂层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碳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构成了多个进行尖端放电的极化孤岛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为PET膜,PEI膜,PVC膜或PE膜;其厚度为1-15um。
7.扬声器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石墨烯浆料1-50份,纳米碳浆料1-50份,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1-50份,粘结剂2-50份,助剂1-30份,溶剂10-100份混合均匀,得到涂料;
将涂料喷涂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两个面上,再将带涂层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置于40℃-100℃下烘烤10-60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采用超声波雾化喷涂,喷枪口径为0.8-1.2mm。
9.静电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振膜(1)、两个极板(2)和升压变压器(3),两个所述极板(2)分别竖直置于所述扬声器振膜(1)的两侧,所述扬声器振膜(1)与功放的输出端正极连接;两个所述极板(2)均通过升压变压器(3)与所述功放的输出端负极连接。
CN201910736741.9A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Pending CN110430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6741.9A CN110430514A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6741.9A CN110430514A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0514A true CN110430514A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1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6741.9A Pending CN110430514A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3051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5328A (zh) * 2020-01-22 2020-06-02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静电扬声器振膜及静电扬声器
WO2021093114A1 (zh) * 2019-11-11 2021-05-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及发声装置
WO202113587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膜和扬声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1583A1 (en) * 2006-06-16 2009-08-13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arizing film for window and front window for means of traveling
JP2010245687A (ja) * 2009-04-02 2010-10-28 Atect Corp スピーカの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US20110204297A1 (en) * 2010-02-19 2011-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conductive fiber, a fiber complex including an electroconductive fib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3187558A (ja) * 2012-03-05 2013-09-19 Nbc Meshtec Inc スピーカー振動板用フィルム
CN203933934U (zh) * 2014-04-29 2014-11-05 福建省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及扬声器
CN105681989A (zh) * 2016-02-26 2016-06-15 无锡吉仓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石墨膜和碳管膜的复合式振膜静电扬声器
CN108084821A (zh) * 2017-12-14 2018-05-29 深圳市国创珈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石墨烯玻璃均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3671A (zh) * 2019-01-19 2019-05-10 深圳市国创珈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石墨烯复合式静电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182597A1 (en) * 2017-10-11 2019-06-13 Unist(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o membran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ano membrane, and apparatus for speaker and microphone using nano membran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1583A1 (en) * 2006-06-16 2009-08-13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arizing film for window and front window for means of traveling
JP2010245687A (ja) * 2009-04-02 2010-10-28 Atect Corp スピーカの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US20110204297A1 (en) * 2010-02-19 2011-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conductive fiber, a fiber complex including an electroconductive fib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3187558A (ja) * 2012-03-05 2013-09-19 Nbc Meshtec Inc スピーカー振動板用フィルム
CN203933934U (zh) * 2014-04-29 2014-11-05 福建省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及扬声器
CN105681989A (zh) * 2016-02-26 2016-06-15 无锡吉仓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石墨膜和碳管膜的复合式振膜静电扬声器
US20190182597A1 (en) * 2017-10-11 2019-06-13 Unist(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o membran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ano membrane, and apparatus for speaker and microphone using nano membrane
CN108084821A (zh) * 2017-12-14 2018-05-29 深圳市国创珈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石墨烯玻璃均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3671A (zh) * 2019-01-19 2019-05-10 深圳市国创珈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石墨烯复合式静电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杜鹢,吴乐华: "《声技术与音响系统》", 国防工业出版社, pages: 101 - 103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3114A1 (zh) * 2019-11-11 2021-05-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及发声装置
WO202113587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膜和扬声器
CN111225328A (zh) * 2020-01-22 2020-06-02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静电扬声器振膜及静电扬声器
CN111225328B (zh) * 2020-01-22 2021-01-29 头领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静电扬声器振膜及静电扬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0514A (zh) 一种振膜涂层、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静电扬声器
JP6199245B2 (ja) 電気音響変換フィルムおよび電気音響変換フィルムの導通方法
JP6071932B2 (ja) 電気音響変換フィルム
US8284967B2 (en) Electrostatic speaker having ventilative diaphragm
CN107876787B (zh) 大振幅超声球形金属粉末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JPWO2016158518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CN109743671A (zh) 一种新型石墨烯复合式静电扬声器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9642967U (zh) 一种复合式静电型电声换能器
WO2020038228A1 (zh) 多极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CN102724603A (zh) 音频数字接口供电的多媒体音响系统
JP6495866B2 (ja) 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
CN101593649A (zh) 一种碳纳米管电子发射体及其制备方法
JP3845487B2 (ja) 静電型スピーカ
JPH10308226A (ja)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CN108337622A (zh) 一种声学振膜、振膜材料以及振膜制备工艺
CN210491186U (zh) 一种扬声器音盆及扬声器、音箱
US10681464B2 (en) Acoustic diaphragm including graphene and acoust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CN108513244B (zh) 用于扬声器的纳米碳管复合振动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9250879U (zh) 动圈静电复合电声换能器
CN208956326U (zh) 一种增强高频响度的高音扬声器
CN207732974U (zh) 高功率高保真球顶号角扬声器
CN206402432U (zh) 一种音响音圈骨架
CN205158206U (zh) 兼具音响功能的显示器
CN211860542U (zh) 静电扬声器
CN203399277U (zh) 声学金属振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