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2720B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2720B
CN110412720B CN201810397942.6A CN201810397942A CN110412720B CN 110412720 B CN110412720 B CN 110412720B CN 201810397942 A CN201810397942 A CN 201810397942A CN 110412720 B CN110412720 B CN 110412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e
optical lens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79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2720A (zh
Inventor
谢前森
李慧敏
姚波
周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979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2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2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2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2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2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光学镜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呈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至少相邻的两个胶合在一起;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利用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能够实现广的可调焦范围、长焦大视场角、大的中心角分辨率和较高的解像能力。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光学镜头,更具体地涉及包括七枚透镜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主动安全的发展,对车载前视镜头的要求不断提高。
大视场角、小型化、高像素已是此类镜头的必备条件。与此同时,对环境物体辨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地,要求光学系统具有较大的角分辨率。镜头的角分辨率的大小反映了该光学系统区分两相邻物体之间最小间距的能力的强弱。
然而,由于大视场角的原因,此类光学镜头的调焦范围(DOF)一般较小,且焦距普遍较短。这使得其无法同时满足较好的解像性能、较广调焦范围和较大角分辨率的要求。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满足大视场角、小型化、高像素,又可具备高的角分辨率、更大的可调焦范围和较高的解像能力的光学镜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适用于车载安装的、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的光学镜头。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呈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至少相邻的两个胶合在一起;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在一起。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以及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以为凸面,也可以为凹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呈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之一为非球面镜片。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球面镜片由玻璃制成。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为非球面镜片。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为由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满足条件式:0.8≤R1/(R2+d1)≤1.5,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d1为第一透镜的厚度。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FOVm×F)/Ym≥56,其中,FOVm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为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以及Ym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TTL/F≤5.8,其中,TTL为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以及F为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FOVm×F)/Ym≥56,其中,FOVm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为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Ym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呈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在一起。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以及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以为凸面,也就是说,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以为凹面,也就是说,第三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呈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之一为非球面镜片。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球面镜片由玻璃制成。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为非球面镜片。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为由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满足条件式:0.8≤R1/(R2+d1)≤1.5,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d1为第一透镜的厚度。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TTL/F≤5.8,其中,TTL为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以及F为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多个镜片,例如上述七枚镜片,实现广的可调焦范围、长焦大视场角以及大的中心角分辨率。具体地,能够实现以下至少之一:
1)通过特殊的镜片形状设计,实现中心大角分辨率。也是说,能够提高环境物体辨识度,针对性地增大中心部分探测区域;
2)通过特殊的镜片形状设计,实现长焦大视场角;以及
3)通过增加最后一枚负焦距透镜,实现更大的可调焦范围和较高的解像能力。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具体的描述仅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而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通篇和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与技术主题相关的部分。此外,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可能夸大一些元件、部件或部分的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下面,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涉及具有七枚镜片的光学镜头,主要应用于光学成像,具体地,用于车载设备的光学成像。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光线从第一透镜的物像侧依序传播通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最终到达成像面。根据需要,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七透镜和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七透镜和成像面之间的保护玻璃,以保护镜头的芯片。
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呈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厚度d1满足条件式:0.8≤R1/(R2+d1)≤1.5,例如,可进一步满足条件式:0.8≤R1/(R2+d1)≤1.2。
通过将第一透镜设置为弯月形状以及通过满足条件式0.8≤R1/(R2+d1)≤1.5,采用整体上接近同心圆的形状,可尽可能地收集大角度光线进入光学系,从而有利于实现整体大视场范围,以及有助于实现中心大角分辨率;同时,凸面有利于使室外环境中的水滴滑落。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为非球面镜片。如此一来,可提高解像,从而减小前端口径。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透镜为由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镜片。另外,采用接近同心圆的非球面玻璃镜片相比于玻璃球面镜片将更易于加工。
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在一起。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以及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可选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也就是说,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或者替代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也就是说,第三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
如此一来,可将由第一透镜收集的光线进行压缩,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另外,可使镜片组更易于加工和组装。
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呈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
如此一来,可减小公差敏感性、消色差、减小场曲以及矫正彗差;另外,可使镜片组更易于加工和组装。
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通过将第六透镜设置为双凸镜片,能够将经过由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构成的胶合件扩散的边缘光线进行汇聚,从而缩短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TTL,同时有助于控制镜片组口径。
可选地,为了提升系统解像力,第六透镜可为非球面镜片。进一步可选地,第六透镜为由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镜片。
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如此一来,能够适当地发散经由第六透镜会聚的光线,从而平稳过渡光线以用于匹配大尺寸芯片,有助于实现更高的解像能力和更大的可调焦范围(DOF)。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解像力,第七透镜可为非球面镜片。进一步可选地,第七透镜为由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光阑有助于收束前后光线,缩短光学系统的总长以及减小前后镜片组的口径。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m、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Ym满足条件式:(FOVm×F)/Ym≥56,例如,可进一步满足条件式:(FOVm×F)/Ym≥62。通过满足条件式(FOVm×F)/Ym≥56,能够使整个光学系统同时实现长焦和大视场角。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满足条件式:TTL/F≤5.8,例如,可进一步满足条件式:TTL/F≤5.5。通过满足条件式TTL/F≤5.8,能够实现整个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多个镜片,例如,上述七枚镜片,能够实现广的可调焦范围、长焦大视场角以及大的中心角分辨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申请示出光学镜头仅包括七枚透镜,但是该数量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没有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改变透镜的数量。
下面将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4为凸面,像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凹面,像侧面S9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均为凹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为非球面镜片。换言之,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在一起,因此,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与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4为同一表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在一起,因此,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与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8为同一表面。
第七透镜L7后方设置有滤光片L8,该滤光片L8包括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在滤光片L8的像侧面S15后方设置有成像面IMA(即,成像面S16),以接收通过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可选地,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有光阑STO,以帮助收束前后光线,缩短光学系统的总长以及减小前后镜片组的口径。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参数,包括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1 4.1600 1.7700 1.74 49.3
2 2.1900 2.6391
3 -10.2300 0.6000 1.51 52.1
4 24.6600 6.2950 2.00 25.4
5 54.5700 0.2290
STO 无穷大 -0.1420
7 9.4100 1.6420 1.62 63.9
8 -8.7900 0.6000 1.92 18.9
9 -11.6000 0.1050
10 6.7500 2.3520 1.62 63.4
11 -8.8200 0.1050
12 -17.0600 0.8830 1.69 31.1
13 51.8200 1.0500
14 无穷大 1.0424 1.52 64.1
15 无穷大 4.8000
IMA 无穷大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透镜L1、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为非球面镜片,因此,其各个表面的非球面面型Z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1645011620000081
其中,Z(h)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K为圆锥系数conic;A、B、C、D、E均为高次项系数。
表2示出了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表面S1、S2、S10、S11、S12和S13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E。
表2
面号 K A B C D E
1 -0.7306 -6.0770E-04 -1.4425E-04 3.3996E-06 -3.2633E-08 2.0803E-10
2 -0.6141 -8.1862E-04 -6.8645E-04 2.2034E-05 6.3098E-07 -1.9489E-07
10 1.1858 -9.8258E-04 1.1049E-04 -2.0733E-05 6.6325E-09 6.4807E-09
11 0.6400 1.3627E-03 -1.9124E-04 2.0931E-05 -1.7776E-06 9.6439E-08
12 -100.0000 -8.8198E-04 6.0034E-05 -9.3260E-06 1.3978E-06 -1.6970E-08
13 -100.0000 2.6643E-03 -1.1159E-04 2.6236E-05 -2.1183E-06 8.5721E-08
表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m、光学镜头的光学长度TTL(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L1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S16的距离)、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厚度d1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Ym。
表3
参数 F7(mm) F(mm) FOVm(°) TTL(mm)
数值 -18.4072 5.0152 94.0000 23.9950
参数 R1(mm) R2(mm) d1(mm) Ym(mm)
数值 4.1600 2.1900 1.7700 7.296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厚度d1之间满足R1/(R2+d1)=1.051;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m、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Ym之间满足(FOVm×F)/Ym=64.615;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4.784。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4和像侧面S5均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凹面,像侧面S9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均为凹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为非球面镜片。换言之,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在一起,因此,第二透镜L2和像侧面S4与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4为同一表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在一起,因此,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与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8为同一表面。
第七透镜L7后方设置有滤光片L8,该滤光片L8包括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在滤光片L8的像侧面S15后方设置有成像面IMA(即,成像面S16),以接收通过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可选地,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有光阑STO,以帮助收束前后光线,缩短光学系统的总长以及减小前后镜片组的口径。
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参数,包括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4
Figure BDA0001645011620000101
Figure BDA0001645011620000111
表5示出了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表面S1、S2、S10、S11、S12和S13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E。
表5
面号 K A B C D E
1 -0.7370 -0.00258812 -8.6065E-05 9.36202E-06 -2.9707E-07 3.54632E-09
2 -0.6150 -0.00583916 -0.00024189 1.93656E-05 -1.5618E-07 -4.3895E-08
10 1.1700 -0.00174037 -4.8425E-05 -2.0628E-07 -4.7648E-05 2.54852E-08
11 0.6400 -0.00091641 -0.0003011 3.15095E-05 -1.4495E-05 2.73528E-10
12 -99.0000 -0.00065978 -0.00023379 2.27157E-05 -4.389E-06 -1.6931E-07
13 -99.0000 0.00228789 -0.00014715 9.36423E-05 -1.6517E-07 6.75046E-08
表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m、光学镜头的光学长度TTL(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L1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S16的距离)、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厚度d1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Ym。
表6
参数 F7(mm) F(mm) FOVm(°) TTL(mm)
数值 -34.3645 4.8954 95.8000 24.0160
参数 R1(mm) R2(mm) d1(mm) Ym(mm)
数值 4.6700 2.5500 1.4800 7.296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厚度d1之间满足R1/(R2+d1)=1.159;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m、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Ym之间满足(FOVm×F)/Ym=64.279;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4.906。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2分别满足以下表7所示的关系。
表7
条件式\实施例 R1/(R2+d1) (FOVm×F)/Ym TTL/F
1 1.051 64.615 4.784
2 1.159 64.279 4.90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文通篇中,用语不限于字面上所限定的含义,而是在不脱离本申请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涵盖用于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不同装置。
例如,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名词仅是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而不限制其顺序或重要性;诸如“上”、“下”等的空间相对用语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定向,而是包括装置在使用中的不同定向;用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用语“包括”、“包含”和/或“具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用语“示例性的”旨在表示示例或举例说明;用语“基本上”、“大约”及类似词表示近似而非程度,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在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用语“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当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用语修饰整个列表而非列表中的单个元件。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除非另外反向指出,否则单数形式可包括复数含义。
应理解,除非另行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另外,术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语境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并非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上进行解释,除非本文明确地如此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以及对本申请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通过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本申请还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8)

1.光学镜头,其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七片,分别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呈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胶合在一起;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以及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TTL/F≤5.8
其中,
TTL为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以及
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五透镜呈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之一为非球面镜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镜片由玻璃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非球面镜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由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镜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满足条件式:
0.8≤R1/(R2+d1)≤1.5
其中,
R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
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FOVm×F)/Ym≥56
其中,
FOVm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以及
Ym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
13.光学镜头,其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七片,分别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胶合在一起;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FOVm×F)/Ym≥62
其中,FOVm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Ym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呈凸面朝向所述物侧的弯月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五透镜呈凸面朝向所述像侧的弯月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之一为非球面镜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镜片由玻璃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非球面镜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由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镜片。
27.根据权利要求1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满足条件式:
0.8≤R1/(R2+d1)≤1.5
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
28.根据权利要求1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TTL/F≤5.8
其中,TTL为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以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CN201810397942.6A 2018-04-28 2018-04-28 光学镜头 Active CN110412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7942.6A CN110412720B (zh) 2018-04-28 2018-04-28 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7942.6A CN110412720B (zh) 2018-04-28 2018-04-28 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2720A CN110412720A (zh) 2019-11-05
CN110412720B true CN110412720B (zh) 2021-12-17

Family

ID=68356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7942.6A Active CN110412720B (zh) 2018-04-28 2018-04-28 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27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743B (zh) * 2019-12-02 2020-04-11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21128188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8134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741012B (zh) * 2021-11-08 2022-02-15 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透镜模组
CN116560053B (zh) * 2023-07-10 2023-09-19 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前视镜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94653A (ja) * 2015-04-01 2016-11-17 日精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6324797A (zh) * 2015-06-29 2017-01-11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713263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153255A (zh) * 2016-03-04 2017-09-12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272142A (zh) * 2016-04-06 2017-10-2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526155A (zh) * 2017-08-31 2017-12-29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玻塑混合定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9922B (zh) * 2016-07-13 2018-07-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七片式广角镜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94653A (ja) * 2015-04-01 2016-11-17 日精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6324797A (zh) * 2015-06-29 2017-01-11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713263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153255A (zh) * 2016-03-04 2017-09-12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272142A (zh) * 2016-04-06 2017-10-2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526155A (zh) * 2017-08-31 2017-12-29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玻塑混合定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2720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3490B2 (en) Optical system
CN110412720B (zh) 光学镜头
CN11283518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92025B (zh) 成像镜头
CN11123996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412721B (zh) 光学镜头
CN108351494B (zh) 成像镜头
CN110308544B (zh) 光学镜头
CN107102427B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3495342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09324397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18B (zh) 光学镜头
CN108351495B (zh) 成像镜头
CN110320637B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32807B (zh) 光学镜头
CN107966785B (zh) 摄像镜头
CN106997092B (zh) 变焦光学系统
CN110632745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28B (zh) 光学镜头
CN109307921B (zh) 光学镜头
CN109212714B (zh) 光学镜头
CN111796403A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748555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748512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412717B (zh) 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