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9718A - 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9718A
CN110409718A CN201910507878.7A CN201910507878A CN110409718A CN 110409718 A CN110409718 A CN 110409718A CN 201910507878 A CN201910507878 A CN 201910507878A CN 110409718 A CN110409718 A CN 110409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rtificial swamp
region
reservoir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78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9718B (zh
Inventor
徐飞
朱雅洁
张军龙
孔强
欧阳德龙
王晓雨
郑天昊
张伊玲
苗明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078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09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09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9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9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9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00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04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for domestic or like local supp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屋顶绿化区及湿地景观净化区,设置在建筑物附近的蓄水区及喷泉景观区;所述屋顶绿化区将所截留雨水及污水进行收集输送;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中设置有人工湿地,实现屋顶绿化区收集的污水进行净化并将净化后的水输送至蓄水区,所述雨水直接输送至蓄水区;所述蓄水区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将存储的水输送至喷泉景观区。本公开依托别墅、家庭庭院等建筑,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良管道与区域功能区设置,可实现家庭内净化水的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污水再生循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 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以别墅或家庭庭院为载体,建设屋顶农场,能够缓解拥挤问题,发 展屋顶空间,可节约种植所占区域面积,实现空间的多层次利用,调节区域内 部小气候,绿屋顶、阳台景观净化区域可以起到蓄热放热的作用。但是在建筑 水资源利用的中无法回收污水中的生物质能源,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 能够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以别墅或 家庭庭院为载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
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屋顶绿化区及湿地景观净化区,设置在建筑物附近的蓄 水区及喷泉景观区;
所述屋顶绿化区将所截留雨水及污水进行收集输送;
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中设置有人工湿地,实现屋顶绿化区收集的污水进行 净化并将净化后的水输送至蓄水区,所述雨水直接输送至蓄水区;
所述蓄水区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将存储的水输送至喷泉景观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屋顶绿化区包括若干子区域,若干子区域共用导 雨槽,每个子区域设置有废水的排放管道,废水的排放管道与导雨槽连通;
每个子区域还设置有防堵装置,防堵装置的上面依次布置有土壤沉积层、 土壤淋溶层及有机物残留层;
所述导雨槽内还设置有地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屋顶绿化区域的周边还设置有海绵道路铺设地段, 所述海绵道路铺设地段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有海绵道路面层保护层、海绵道路透 水面层、海绵道路透水混凝土、海绵道路级配碎石及海绵道路土基,在海绵道 路土基的下方还设置有雨水收集管道;
所述屋顶绿化区域的上方还设置有遮阳、挡雨温室系统,所述遮阳、挡雨 温室系统截留的雨水可进入导雨槽进行收集输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堵装置包括滤网及设置在滤网上部的顶部隔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包括人工湿地区域,所述人工湿 地区域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人工湿地的防水层、人工湿地的布水层、人工湿地 的过渡层、人工湿地的滤料层及人工湿地的覆盖层;
所述人工湿地的滤料层内设置有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阳极 处于厌氧环境中,人工湿地的覆盖层之上设置有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 阴极,所述阴极处于氧气充足区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工湿地的覆盖层上生长有湿地植物,所述人工 湿地的覆盖层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人工湿地区域的上方设置有木栈道,所述木栈道的一侧设置有休闲小 憩区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屋顶绿化区中的地漏、废水的排放管道均与污水 汇集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污水汇集输送管道与输送污水总管道连通,将收集的 污水输送到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污水汇集输送管道还与雨水输送至蓄水池管道连通,雨水输送至蓄水 池管道与水汇集总管道连通,将雨水收集管道收集的雨水输送至蓄水池。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池还连接至蓄水池供屋顶绿化植物灌溉的输 送管道,用于为屋顶绿化植物灌溉;
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的出水口通过人工湿地出水输送管道与水汇集总管道 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池通过水汇集总管道连接至喷泉景观区,靠 近喷泉景观区的水汇集总管道上设置有阀门,蓄水池及水汇集总管道还与市政 污水处理管网连通,位于蓄水池及水汇集总管道之间的市政污水处理管网上也 设置有阀门。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的工作方 法,以别墅或家庭庭院为载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
屋顶绿化区将所截留雨水及污水分别进行收集输送,其中将污水输送至湿 地景观净化区进行净化,将净化后的达到景观及回用水标准的水输送至蓄水区, 若处理不达标则使其进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进一步处理;
将雨水直接输送至蓄水区;
控制水的汇总流向区域,若水量较大,可使水进入喷泉区域形成喷泉景观, 若水量不充沛,使其汇入蓄水池储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本公开依托别墅、家庭庭院等建筑,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良管道与区域功能 区设置,可实现家庭内净化水的循环利用。
依托海绵城市成熟技术借鉴海绵道路的设计,目的是增强对雨水的回收。
本公开降低空间拥挤、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产生一定 的经济效益。
本公开将屋顶农场、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耦合,将收集到的雨 水、生活废水、农田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回用或作为排入市政处理系统的前处理, 实现家庭水资源的小循环;在降低面源污染的同时产生电能,降低水处理成本。
本公开在顶部设置温室系统,可以帮助农作物抵御严寒酷暑、暴雨带来的 损害。
本公开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本公开具有一定的农业经济效益;降低家庭用 水支出,并且提供额外电能;调节建筑内小气候,可以节约供暖、制冷所需消 费,节约能源;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良好的景观效应和愉 悦心情作用;组成单元设置灵活,可应用于单户家庭、村镇、城市建筑群等层 面。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 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整体图;
图2(a)-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屋顶图;
图3(a)-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阳台景观净化区图;
图4(a)-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防堵装置示意图;
图5(a)-图5(c)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阀门装置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整体管道图;
图中,1屋顶绿化区,2湿地景观净化区,3蓄水区,4喷泉景观区,5屋顶 绿化子区域;
6防堵装置;7废水的排放管道;8导雨槽;9海绵道路铺设地段;10屋顶绿 化区域防洪渠;11地漏;12土壤沉积层;13土壤淋溶层;14有机物残留层; 15遮阳、挡雨温室系统;
16海绵道路面层保护层;17海绵道路透水面层;18海绵道路透水混凝土; 19海绵道路级配碎石;20海绵道路土基;21是雨水收集管道;
22阳极;23木栈道;24阳台门;25阴极;26休闲小憩区域;27人工湿地; 28人工湿地的防水层;29人工湿地的布水层;30人工湿地的过渡层;31人工 湿地的滤料层;32人工湿地的覆盖层;33出水口;34湿地植物;
35滤网,36顶部隔板,37卡槽轨道、38浮板,39挡板,40过滤网,41污 水汇集输送管道;42三通管件;43输送污水总管道;44蓄水池供屋顶绿化植物 灌溉的输送管道;45雨水输送至蓄水池管道;46蓄水池;47市政污水处理管网; 48第一阀门;49人工湿地出水输送管道;50水汇集总管道;51第二阀门;52 喷泉。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 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 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 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 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子一
该实施例公开了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图1建筑集成式 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技术应用装置整体图,由屋顶绿化区1,湿地景观净化区 2,蓄水区3,喷泉景观区4组成。
本实施例子将区域进行有机组合、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的作用,从而实现本 装置对雨水、家庭生活废水处理、净化、循环,改善区域内小气候,节约空间 并且产电的目的。
具体的,参见附图2(a)-图2(c)屋顶图所示,屋顶绿化区1包含若干 屋顶绿化子区域5,若干子区域共用导雨槽8,每个子区域设置有废水的排放管 道7,废水的排放管道与导雨槽8连通;
每个子区域还设置有防堵装置6,防堵装置的上面依次布置有土壤沉积层 12、土壤淋溶层13及有机物残留层14;
所述导雨槽内还设置有地漏11。
屋顶绿化区域的周边还设置有海绵道路铺设地段9,所述海绵道路铺设地段 9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有海绵道路面层保护层16、海绵道路透水面层17、海绵道 路透水混凝土18、海绵道路级配碎石19及海绵道路土基20,在海绵道路土基 的下方还设置有雨水收集管道21;
所述屋顶绿化区域的上方还设置有遮阳、挡雨温室系统15,所述遮阳、挡 雨温室系统截留的雨水可进入导雨槽进行收集输送。
参见图4(a)-图4(b)所示,所述防堵装置包括滤网35及设置在滤网上 部的顶部隔板36。
屋顶绿化区域还设置有屋顶绿化区域防洪渠,地漏可以防止枯枝落叶进入 管道时出现堵塞现象;当水没过屋顶绿化区域时可通过屋顶绿化区域防洪渠10 将水排到海绵道路铺设地段9海绵道路中,以免对屋顶绿化区域5中的植物造 成危害;雨天时通过屋顶植物区域遮阳、挡雨温室系统15截留的雨水可进入导 雨槽8进行收集输送。设计屋顶具有5%的坡度使得收集的雨水、污水通过重力 输送至管道中。
具体实施例子中,参见图3(a)-图3(b)所示,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包 括人工湿地27,所述人工湿地区域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人工湿地的防水层28、 人工湿地的布水层29、人工湿地的过渡层30、人工湿地的滤料层31及人工湿 地的覆盖层32;
所述人工湿地的滤料层内设置有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22,阳 极处于厌氧环境中,人工湿地的覆盖层之上设置有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的阴极25,所述阴极处于氧气充足区域。
所述人工湿地的覆盖层上生长有湿地植物34,所述人工湿地的覆盖层的一 侧设置有出水口33;
所述人工湿地区域的上方设置有木栈道23,所述木栈道的一侧设置有休闲 小憩区域26。
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设置在阳台上,阳台开设有阳台门。湿地植物34起到 净化水质、景观等作用。
参见附图6所示,为管道示意图,所述屋顶绿化区中的地漏、废水的排放 管道均与污水汇集输送管道41连通,污水汇集输送管道41上开设有三通管件 42,所述污水汇集输送管道与输送污水总管道43连通,将收集的污水输送到人 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污水汇集输送管道还与雨水输送至蓄水池管道连通,雨水输送至蓄水 池管道45与水汇集总管道连通,将雨水收集管道收集的雨水输送至蓄水池46。
所述蓄水池还连接至蓄水池供屋顶绿化植物灌溉的输送管道44,用于为屋 顶绿化植物灌溉;
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的出水口通过人工湿地出水输送管道49与水汇集总管 道50连通。
所述蓄水池通过水汇集总管道连接至喷泉52景观区,靠近喷泉景观区的水 汇集总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1,蓄水池及水汇集总管道还与市政污水处理管 网47连通,位于蓄水池及水汇集总管道之间的市政污水处理管网上也设置有第 一阀门48。
参见图5(a)-图5(c)所示,阀门与出水口33相连,由卡槽轨道37、浮 板38,挡板39,过滤网40组成。阀门可根据水位的高低控制排水,控制人工 湿地当中的蓄水量。
污水汇集输送管道41收集的污水通过输送污水总管道43输送到人工湿地 进行净化处理;导雨槽8收集的雨水通过45雨水输送至蓄水池管道进入蓄水 池46;经出水口33排出的水通过人工湿地出水输送管道49进入水汇集总管 道50中,若处理达到景观及回用水标准,则进入蓄水池46,若处理不达标则 打开第一阀门48使其进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进一步处理;蓄水池46的水超过 其容量时也可通过管道进入市政污水处理管网;蓄水池46的水泵入蓄水池供 屋顶绿化植物灌溉的输送管道44输送到屋顶绿化区域可作为灌溉用水。第二 阀门51可控制水汇集总管道50的水的汇总流向喷泉区域,若水量较大,可打 开第二阀门51使水进入喷泉区域形成喷泉景观,若水量不充沛,则关闭第二 阀门51,使其汇入蓄水池46储存。
以下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上述实施例子的可实行性:
根据达西模型、霍顿模型、Gash模型、根系吸水模型计算出进入阳台景 观净化区的污水体积,根据进水体积变化计算水力停留时间;根据污染物的去 除效果计算产电量:
达西定律是描述饱和土中水的渗流速度与水力坡降之间呈线性关系的规 律。利用达西经典模型计算绿屋顶灌溉区域产生下渗水量以及屋顶海绵通道能 够收集的雨量。
Q=kA(h1-h2)/L (1)
若单位时间内流过单位面积的水量v表示流速,则达西定律可表示为:
式中:i=(h1-h2)/L为水力坡降;k为渗透系数,单位与速度相同,并决定于 土的结构和流体的性质与温度;A为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截面积;L为渗径长度。
霍顿产流模型:考虑植物影响土壤水分剖面、土壤各向异性和地形坡度等 对区域产流的影响,利用霍顿模型进行计算。
下渗率:模型假定地表饱和之前的所有降雨全部渗入地下,地表饱和之后 的下渗能力由整个饱和带的平均下渗能力控制,而当土壤完全饱和时则假设下 渗能力趋近于零,设持滞饱和带的上、下边界对应土壤深度分别为Nt、Nf,饱 和地下水面埋深为Nωt,则:
其中,
式中:Rinf为下渗率;R为雨强;K0t为地表法向饱和导水率;f为控制饱和 导水率随深度衰减的参数;α为坡面的水平倾角;为饱和土壤中毛管力驱 动下产生的水流速率,脚注“is”指锋面处于土壤含水率由初始状态θi(Nf)变为 饱和状态θs;Keq为整个饱和剖面上导水率的调和均值;hf(Nfie)为湿润锋处的毛 管势。
湿润锋运动方程
①饱和下渗,饱和下渗指的是供水充分条件下的土壤水下渗过程,即表层 土壤含水量始终为饱和状态,这时湿润锋的运动方程为:
其中,
式中:qn(Nf)为法向渗流速率;θs为饱和土壤含水率;θi(Nf)为湿润锋(锋面 深度为Nf)处的土壤初始含水率;其余符号的意义同前述。
②非饱和下渗。没形成持滞饱和带时,非饱和区地表法线方向的渗流速率qn由式(6)类推得出,即:
其中,
式中:Kn(Nf)为湿润锋以上的平均非饱和导水率;为非饱和土壤中湿 润锋处毛管力驱动下的渗流速率,脚标ie代表锋面处土壤含水率由初始状态 θi(Nf)变成θ(Re,Nf);θe为雨强Re导致的土壤水分剖面中湿润锋处的土壤含水率。
湿润锋的演进速度为:
在形成持滞饱和带之后,法向渗流速率qn为:
湿润锋的演进速度方程与式(5)基本相同,只是法向渗流速率qn为:
式(9)、(10)、(11)中各符号的意义同前述。
③产流计算方法
在确定下渗能力之后,根据雨强与下渗能力的对比关系以及土壤持水能力, 就可以按照式(12)确定出地面径流产流量。某时段任一网格单元上,地面径 流产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I为实际下渗量;R为雨强;Rf为地面径流产流量;fe为下渗能力;Rh为超渗径流量;Rex为回归流产流量;∑Qie为土柱上部饱和时的壤中流净入流量, 即入流量盒出流量之差;∑Qs为土柱完全饱和时的壤中流净入流量,即入流量 与出流量之差。
由式(12)可见,地面径流产流只发生Nt=0时,即土壤上部饱和与全面饱 和两种情况下。当雨强大于下渗能力时将产生超渗地面径流;当进入土柱单元 的总水量超过其湿润锋面以上的持水能力时,回归流就会产生。
网格壤中流产流量为:
Qstb=-TW tanβ (13)
式中:T为地下水面以下含水层的平均侧向导水率,m2/h,即单宽导水率; W为网格单元的出流宽度,m;β为局地的地下水水力坡度,可用地表局地坡度 近似。初始土壤水分剖面可表示为:
式中:n为土壤深度;θ为土壤含水率;θr为土壤植物被凋萎系数;为土 壤进气值;λ0为表征土壤空隙大小分布的经验系数;其余符号的意义同前述。
Gash模型
考虑植物冠层截留蒸发损失,则
式中,为日雨量P<P'时的截留损失量;P’为冠层所达到饱和 时必需的日雨量值,m为P<P'的日数;n[(1-f-f1)P'-Cmax]为P≥P'时,在冠层未 达到饱和的时段内的截留损失量,n为P≥P'的日数;为P≥P'时,冠 层在开始饱和至降雨停止的时段内所造成的截留损失量;nS为降水停止后,贮 存在冠层内的水分蒸发量,为树干、树枝的截留损失;q为P≥St/Pt的降雨日数; St为树干、树枝的最大贮存量。
根系吸水模型
考虑植物根系对于水的吸收,该模型依据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建立的,边 界条件容易确定和控制,考虑了植物生长发育对水分吸收的影响,获得结果能 直接应用于田间水分动态的研究,因此在模拟时我们采用如下模型:
Srzt=ETtA-z-Zr2 (16)
Zr=(-0.6389+0.6742Jd)×10-2 (18)
式中:ET(t)–蒸发蒸腾量(m/s);
Z–地表以下的土层深度(m)
A–经验系数
Jd–播后天数(d)
Zr–根系伸展深度(m)
污染物去除模型
对于湿地系统,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得到降解的CODMn量逐渐增 大,且出水中CODMn与HRT存在指数关系:
[CODMn]=7.116exp[-0.0927(HRT)]
(19)
依以上公式,模拟计算此技术在我国南北方城市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下:
北方城市选取北京、大连、西安三个城市(屋顶面积80m2,绿化面积40m2, 阳台景观净化区的有效体积为70m3),一年可累积的水量为337-465m3,净化 水104-138m3,节约水费286-395元;产电量为422-570千瓦时,节约电费249-336 元。因绿屋顶节约的燃煤取暖、制冷电费约300元。
南方城市选取长沙、南昌、重庆为例(屋顶面积80m2,绿化面积40m2, 阳台景观净化区的有效体积为70m3),一年可累积的水量约481-857m3,净化 水约134-229m3,节约水费410-728元;产电量约488-805千瓦时,节约电费 288-475元。因绿屋顶节约的空调制冷电费约400元。
以一户家庭为例,北方可以产生经济效益835-1031元,南方可以产生经济 效益1098-1603元;除经济效益外还可以产生环境效益。因减少火力发电可降 低污染物排放,其中粉尘约115-219kg,二氧化碳约421-781kg,二氧化硫约 13-26kg,氮氧化物约6.33-12kg;同时湿地植物、绿屋顶植物可以起到、降 解污染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此技术可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不同选择、多种搭配,满足城市、乡 村不同生活品味需要。如在案例一的基础上进行适度修改,屋顶种植区以适度 耐旱耐阴的绿化植物为主,则屋顶上方可增设光伏发电,以屋顶80m2计算, 每年可产电23360-35040千瓦时,相当于约10-15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另一实 施例”、“其他实施例”、或“第一实施例~第N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 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 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 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 内。

Claims (10)

1.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以别墅或家庭庭院为载体,其特征是,
包括:
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屋顶绿化区及湿地景观净化区,设置在建筑物附近的蓄水区及喷泉景观区;
所述屋顶绿化区将所截留雨水及污水进行收集输送;
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中设置有人工湿地,实现屋顶绿化区收集的污水进行净化并将净化后的水输送至蓄水区,所述雨水直接输送至蓄水区;
所述蓄水区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将存储的水输送至喷泉景观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屋顶绿化区包括若干子区域,若干子区域共用导雨槽,每个子区域设置有废水的排放管道,废水的排放管道与导雨槽连通;
每个子区域还设置有防堵装置,防堵装置的上面依次布置有土壤沉积层、土壤淋溶层及有机物残留层;
所述导雨槽内还设置有地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屋顶绿化区域的周边还设置有海绵道路铺设地段,所述海绵道路铺设地段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有海绵道路面层保护层、海绵道路透水面层、海绵道路透水混凝土、海绵道路级配碎石及海绵道路土基,在海绵道路土基的下方还设置有雨水收集管道;
所述屋顶绿化区域的上方还设置有遮阳、挡雨温室系统,所述遮阳、挡雨温室系统截留的雨水可进入导雨槽进行收集输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防堵装置包括滤网及设置在滤网上部的顶部隔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包括人工湿地区域,所述人工湿地区域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人工湿地的防水层、人工湿地的布水层、人工湿地的过渡层、人工湿地的滤料层及人工湿地的覆盖层;
所述人工湿地的滤料层内设置有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阳极处于厌氧环境中,人工湿地的覆盖层之上设置有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所述阴极处于氧气充足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人工湿地的覆盖层上生长有湿地植物,所述人工湿地的覆盖层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人工湿地区域的上方设置有木栈道,所述木栈道的一侧设置有休闲小憩区域。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屋顶绿化区中的地漏、废水的排放管道均与污水汇集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污水汇集输送管道与输送污水总管道连通,将收集的污水输送到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污水汇集输送管道还与雨水输送至蓄水池管道连通,雨水输送至蓄水池管道与水汇集总管道连通,将雨水收集管道收集的雨水输送至蓄水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还连接至蓄水池供屋顶绿化植物灌溉的输送管道,用于为屋顶绿化植物灌溉;
所述湿地景观净化区的出水口通过人工湿地出水输送管道与水汇集总管道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通过水汇集总管道连接至喷泉景观区,靠近喷泉景观区的水汇集总管道上设置有阀门,蓄水池及水汇集总管道还与市政污水处理管网连通,位于蓄水池及水汇集总管道之间的市政污水处理管网上也设置有阀门。
10.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的工作方法,以别墅或家庭庭院为载体,其特征是,包括:
屋顶绿化区将所截留雨水及污水分别进行收集输送,其中将污水输送至湿地景观净化区进行净化,将净化后的达到景观及回用水标准的水输送至蓄水区,若处理不达标则使其进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进一步处理;
将雨水直接输送至蓄水区;
控制水的汇总流向区域,若水量较大,可使水进入喷泉区域形成喷泉景观,若水量不充沛,使其汇入蓄水池储存。
CN201910507878.7A 2019-06-12 2019-06-12 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409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7878.7A CN110409718B (zh) 2019-06-12 2019-06-12 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7878.7A CN110409718B (zh) 2019-06-12 2019-06-12 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9718A true CN110409718A (zh) 2019-11-05
CN110409718B CN110409718B (zh) 2021-09-10

Family

ID=68358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7878.7A Active CN110409718B (zh) 2019-06-12 2019-06-12 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0971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7055A1 (de) * 1994-05-14 1995-12-21 Peter Dipl Phys Neumuell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des Wassers in dem Zulauf zum Regenwasserspeicher
CN106746205A (zh) * 2016-12-15 2017-05-31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雨水智能净化景观系统
CN107117712A (zh) * 2017-06-21 2017-09-01 东南大学 一种净化含洗衣废水的屋顶雨水的人工湿地系统
CN207079438U (zh) * 2017-06-30 2018-03-09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下改善透水率的装置
CN108999260A (zh) * 2018-07-15 2018-12-14 天津大学 一种屋面垂直流生物滞留池及错层布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7055A1 (de) * 1994-05-14 1995-12-21 Peter Dipl Phys Neumuell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des Wassers in dem Zulauf zum Regenwasserspeicher
CN106746205A (zh) * 2016-12-15 2017-05-31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雨水智能净化景观系统
CN107117712A (zh) * 2017-06-21 2017-09-01 东南大学 一种净化含洗衣废水的屋顶雨水的人工湿地系统
CN207079438U (zh) * 2017-06-30 2018-03-09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下改善透水率的装置
CN108999260A (zh) * 2018-07-15 2018-12-14 天津大学 一种屋面垂直流生物滞留池及错层布置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培新: "《高级微生物学》", 31 August 20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9718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8839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综合系统
CN211580790U (zh) 一种基于雨水调蓄的多功能景观花坛
CN204959952U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AU2020101878A4 (en) The Multi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of Building-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Method
CN106639178B (zh) 一种屋顶花园雨水分流净化箱
CN106007218B (zh)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N210439438U (zh) 一种用于多雨水城市的雨水生物滞留装置
CN207267822U (zh) 一种提高城市地表径流氮污染去除的植生过滤系统
CN108178315B (zh) 一种中水同步资源化处理方法及雨水花园系统
CN109183532A (zh) 一种依附于道路的北方城市雨水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CN109555275A (zh) 一种屋顶花园雨水智能收集利用系统
CN211547991U (zh) 一种能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雨水排放及利用系统
CN207499049U (zh) 一种楼房花坛式雨水花园
Samuel et al. Rejuvenation of water bodies by adopting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groundwater recharging practices in catchment area-a case study
CN109052651A (zh) 一种多功能的低影响开发生物滞留系统
CN202248209U (zh) 一种村镇雨水利用系统
CN104891663A (zh) 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
CN111072148A (zh) 一种环保阳台湿地水处理系统
CN21045944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CN110409718A (zh) 建筑集成式水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8147618A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
CN209891286U (zh) 海绵城市高架桥雨水收集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CN208563516U (zh) 一种屋面垂直流生物滞留池
CN112031114A (zh) 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及雨水调蓄方法
CN110206094A (zh) 一种适用于季风性气候的雨水花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