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7218B -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7218B
CN106007218B CN201610554657.1A CN201610554657A CN106007218B CN 106007218 B CN106007218 B CN 106007218B CN 201610554657 A CN201610554657 A CN 201610554657A CN 106007218 B CN106007218 B CN 106007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avel
rainwater
water
pon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546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7218A (zh
Inventor
孔范龙
李纪华
郗敏
李悦
杨玲
訾园园
秦培瑞
李奇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5546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07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07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7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7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7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4Separation of coarse particles, e.g. by using sieves or scree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集水井、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和蓄水池。集水井,用于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预处理,去除部分悬浮颗粒物;在集水井和所述的垂直型生态过滤池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去除雨水中不易于沉淀的悬浮物质的格栅;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所述的池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承托层、陶粒层、沸石层和砾石层,所述沸石层和砾石层的两侧设有砾石区,所述沸石层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池体的上方设有布水器,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排水管;蓄水池,包括蓄水池体,所述的蓄水池体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入水口,在所述的蓄水池体内设有曝气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降雨是地面径流的主要来源,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城市建筑面积的扩大,致使地表硬化面积不断增加,从而使雨水下渗形成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机会大大减小,绝大部分雨水都直接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引起城市雨水径流流速、流量和径流峰值的增大,给城市的防洪排涝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大气淋洗及地表冲刷作用,雨水径流中携带了大量的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后经人工兴建的排水管道进入河流、湖泊等水环境中,造成水体污染加剧。
城市雨水处理及利用是缓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短缺、排水系统和河道防洪压力增大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开发及发展适合我国城市雨水处理及利用的技术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雨水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公告号:CN104196179A),提供了一种雨水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储存系统、雨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回用系统,所述屋顶绿化系统包括土壤和植物,所述植物种植在所述土壤中,所述屋顶景观水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该雨水利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屋顶绿化的用水需求,具有节省土地资源、处理成本低等优点,但“植物+土壤”系统对雨水处理负荷量小,并且设施在屋顶,遇到恶劣暴风雨天气系统容易受到影响,对城市大部分的居民区和商业区而言并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小区绿化雨水利用装置》(公开号:CN104452874A),公开了小区绿化雨水利用装置,包括连接至小区房屋屋顶的雨水引导管,所述雨水引导管连接有地下引流管,所述地下引流管连接有多支绿地管道,所述绿地管道设有多个分支的雨水下渗管。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公开号:CN102561452A),公开了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包括沉淀井、渗水井和储水井,该发明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市政排水压力。以上两个公开专利针对雨水收集和利用均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但均未提到对雨水的处理设施和方法,收集的雨水的利用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城市雨水的利用处于探索阶段,雨水收集和成熟的处理技术存在较大的缺口。本发明涉及的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可有效弥补现有技术的空缺,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并且具有较强的景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通过该系统及方法的实施,可以将收集的雨水通过生态方法强化处理,实现了城市雨水的高效净化,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景观绿化和冲厕等方面,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集水井、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和蓄水池。
所述的集水井,用于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预处理,去除部分悬浮颗粒物;
在所述的集水井和所述的垂直型生态过滤池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去除雨水中不易于沉淀的悬浮物质的格栅;
所述的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所述的池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承托层、陶粒层、沸石层和砾石层,所述沸石层和砾石层的两侧设有砾石区,所述沸石层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池体的上方设有布水器,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排水管;
所述的蓄水池,包括蓄水池体,所述的蓄水池体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入水口,在所述的蓄水池体内设有曝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层由鹅卵石构成,所述承托层厚度为10~15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3~5%,所述鹅卵石的平均粒径为5~8cm。
进一步的,所述轻质陶粒层的厚度为45~60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45~55%,所述轻质陶粒层的陶粒平均粒径为4~6mm。
进一步的,所述沸石层的厚度为35~50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25~35%,所述沸石层的沸石的平均粒径为3~5mm。
进一步的,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5~8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3~5%,所述砾石层由粗砾石构成,所述粗砾石的平均直径为15~25mm。
进一步的,所述砾石区的体积占整个滤池体积的1~2%,所述砾石区由细砾石构成,所述细砾石的平均粒径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为旱伞草和梭鱼草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所述旱伞草和梭鱼草的种植区域比例为6:4。
进一步的,所述的蓄水池体的岸边设有植物种植区,蓄水池体的底部放置有鹅卵石,其顶部有生态浮床
所述的生态浮床由种植模块拼接而成,种植模块采用椰子草编织而成,种植模块为正方形构造,单边长为1~1.5m,种植模块上有预留孔,方便栽种植物的横向发展繁殖,浮床植物为美人蕉,梭鱼草,旱伞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所述的鹅卵石的平均粒径为3~8cm,厚度为5~10cm。所述的曝气装置为潜水喷流式曝气机,具体功率可根据池深而定。
本发明专利提供的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处理方法,如下:
经过管道收集的城市雨水进入集水井,进行预处理,沉淀其中的部分悬浮颗粒物,然后经过格栅,去除绝大部分悬浮物质,之后经过垂直型生态过滤池的布水器,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水生植物、砾石层、沸石层和轻质陶粒层,最终进入承托层的排水区;经过垂直型过滤池后处理后的雨水进入微型蓄水池储存,蓄水区可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可储备水源;同时,蓄水池中的生态浮床及曝气装置可强化污染物质的去除,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后,水质达到绿化的要求。
其中,水生植物可直接吸收尾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并且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便利的条件,构建了众多微环境,利于污染物的降解,植物的根系可深入沸石层,甚至可进入轻质陶粒层;同时,滤池中不同粒径的砾石、沸石和轻质陶粒填料对污染物质具有吸附和截污作用,并且不同填料的粗糙表面也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在污染物的降解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本专利提供的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和方法,建筑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并且,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道路洒水、绿化灌溉、车辆清洗等用途,节约了宝贵的水资。
2、本发明专利对雨水污染物的处理运行成本低,并且可操作性强,市场价值高,同时美化了周围环境,对于解决我国淡水不足的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流程图;
图2垂直型生态过滤池结构示意图;
图3微型蓄水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池体;2 布水器;3 水生植物;4 砾石区;5 砾石层;6 沸石层;7 陶粒层;8承托层;9 排水管,10 入水口;11 蓄水池体;12 鹅卵石;13 曝气装置;14 岸边植物;15 生态浮床;16 浮床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要点,应理解这些实施案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后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包括集水井、格栅、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和微型储水池。其中,所述的格栅采用铁质材料制成,孔径为0.5~1.5cm。
如图2所示,为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包括滤池池体1;布水器2;水生植物3;砾石区4;砾石层5;沸石层6;陶粒层7;承托层8;排水管9。
如图3为微型储水池,包括入水口10;蓄水池体11;鹅卵石12;曝气装置13;岸边植物14;生态浮床15;浮床植物16。
城市雨水生态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集水井、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和蓄水池;
集水井,可以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预处理,去除部分悬浮颗粒物;
格栅采用铁质材料制成,孔径为0.5~1.5cm,主要用于去除雨水中不易于沉淀的悬浮物质。
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包括池体1;在池体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承托层8、陶粒层7、沸石层6和砾石层5,所述沸石层6和砾石层5的两侧设有砾石区4,所述沸石层种植有水生植物3,所述池体的上方设有布水器2,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排水管9;
布水器为均压旋转布水器,由一个封闭腔体进行均压处理,出水口语圆锥形腔体的轴线同轴,保证封闭腔体内水压力的均匀性;水生植物由旱伞草和梭鱼草中的一种或混合组成;所述的砾石区选用的砾石为细砾石,平均粒径为2~5mm,砾石区的体积占整个滤池体积的1~2%;所述的砾石层为粗砾石,平均直径为15~25mm,砾石层的厚度为5~8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3~5%;所述的沸石层,沸石的平均粒径为3~5mm,沸石层的厚度为35~50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25~35%;陶粒层为轻质陶粒层,平均粒径为4~6mm,陶粒层的厚度为45~60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45~55%;承托层由鹅卵石构成,鹅卵石的平均粒径为5~8cm,厚度为10~15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3~5%。
微型蓄水池,包括蓄水池体11,岸边植物14种植区,生态浮床15,鹅卵石12和曝气装置13。所述的蓄水池体11外形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为椭圆形或长方形,池深为1~2m。所述的岸边植物可选择香蒲、美人蕉、梭鱼草和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其入水口10与排水管9连通,生态浮床由种植模块拼接而成,种植模块采用椰子草编织而成,种植模块为正方形构造,单边长为1~1.5m,种植模块上有预留孔,方便栽种植物的横向发展繁殖,浮床植物为美人蕉,梭鱼草,旱伞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的鹅卵石的平均粒径为3~8cm,厚度为5~10cm。
曝气装置为潜水喷流式曝气机,具体功率可根据池深而定。
应用本发明的城市雨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雨水预处理
首先,集水井可以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预处理,去除部分悬浮颗粒物;其次,格栅去除绝大部分悬浮物质便于下一步净化。
2)雨水的生态过滤
垂直型生态过滤池的水生植物可直接吸收尾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并且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便利的条件,构建了众多微环境,利于污染物的降解,植物的根系可深入沸石层,甚至可进入轻质陶粒层;同时,滤池中不同粒径的砾石、沸石和轻质陶粒填料对污染物质具有吸附和截污作用,并且不同填料的粗糙表面也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在污染物的降解中起到重要作用。
3)雨水的强化处理
蓄水池中的生态浮床及曝气装置可强化污染物质的去除。
4)达标使用
经过2-4天的停留后,水质达标,可用于道路洒水、绿化灌溉、车辆清洗等。
实施例1
某商区采用本发明专利进行商区内收集雨水的处理及利用,包括集水井、格栅、垂直型过滤池和微型蓄水池。其中,系统的部分设计参数如下:
垂直型过滤池,砾石区选用的砾石为细砾石,平均粒径为4mm,砾石区的体积占整个滤池体积的1.2%;所述的砾石层为粗砾石,平均直径为15~20mm,砾石层的厚度为6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5%;所述的沸石层,沸石的平均粒径为3~5mm,沸石层的厚度为40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30%。微型蓄水池,池体外形为椭圆形,池深为1.5m。所述的岸边植物为香蒲和美人蕉。浮床植物为美人蕉,梭鱼草和旱伞草中。
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雨水收集后进行了强化处理,污染物得到的高效的去除和降解(如表1),微型水库的储备水源达到冲厕用水标准,实现了雨水收集后的零排放,同时,改善了商业区的环境。
表1 污染物去除情况

Claims (3)

1.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集水井、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和蓄水池;
所述的集水井,用于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预处理,去除部分悬浮颗粒物;
在所述的集水井和所述的垂直型生态过滤池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去除雨水中不易于沉淀的悬浮物质的格栅;
所述的垂直型生态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所述的池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承托层、陶粒层、沸石层和砾石层,所述沸石层和砾石层的两侧设有砾石区,所述沸石层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池体的上方设有布水器,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排水管;
所述的蓄水池,包括蓄水池体,所述的蓄水池体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入水口,在所述的蓄水池体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的蓄水池体的岸边设有植物种植区,蓄水池体的底部放置有鹅卵石,其顶部有生态浮床;所述的生态浮床由种植模块拼接而成,种植模块采用椰子草编织而成,种植模块上有预留孔,方便栽种植物的横向发展繁殖;
所述承托层由鹅卵石构成,所述承托层厚度为10~15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3~5%,所述鹅卵石的平均粒径为5~8cm;
所述陶粒层的厚度为45~60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45~55%,所述陶粒层的陶粒平均粒径为4~6mm;
所述沸石层的厚度为35~50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25~35%,所述沸石层的沸石的平均粒径为3~5mm;
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5~8cm,占整个滤池体积的3~5%,所述砾石层由粗砾石构成,所述粗砾石的平均直径为15~25mm;
所述砾石区的体积占整个滤池体积的1~2%,所述砾石区由细砾石构成,所述细砾石的平均粒径为2~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旱伞草和梭鱼草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所述旱伞草和梭鱼草的种植区域比例为6:4。
3.利用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对雨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管道收集的城市雨水进入集水井,进行预处理,沉淀其中的部分悬浮颗粒物,然后经过格栅,去除绝大部分悬浮物质,之后经过垂直型生态过滤池的布水器,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水生植物、砾石层、沸石层和陶粒层,最终进入承托层的排水区;经过垂直型过滤池后处理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储存,蓄水池可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可储备水源;同时,蓄水池中的生态浮床及曝气装置可强化污染物质的去除,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后,水质达到绿化的要求。
CN201610554657.1A 2016-07-14 2016-07-14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6007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54657.1A CN106007218B (zh) 2016-07-14 2016-07-14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54657.1A CN106007218B (zh) 2016-07-14 2016-07-14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7218A CN106007218A (zh) 2016-10-12
CN106007218B true CN106007218B (zh) 2019-08-30

Family

ID=57118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54657.1A Active CN106007218B (zh) 2016-07-14 2016-07-14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07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8404B (zh) * 2017-03-17 2020-06-09 江苏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CN106995257A (zh) * 2017-04-24 2017-08-01 盛世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初期雨水深度净化方法
CN107082495A (zh) * 2017-06-26 2017-08-22 河南泽衡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浮岛污水处理好氧池
CN107892444A (zh) * 2017-12-14 2018-04-10 贺斯迈 一种可深度净化及储存雨水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40855B (zh) * 2019-05-31 2020-03-27 深圳市华美绿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湿地
CN110240358A (zh) * 2019-06-19 2019-09-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净化被污染的城市雨水水质的组合式滤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6106A (zh) * 2014-10-30 2015-04-08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处理方法及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CN105174484A (zh) * 2015-10-30 2015-12-23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初期雨水收集回用的隐形生态滤池系统及方法
CN105735449A (zh) * 2016-02-02 2016-07-06 广州聚注专利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6106A (zh) * 2014-10-30 2015-04-08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处理方法及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CN105174484A (zh) * 2015-10-30 2015-12-23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初期雨水收集回用的隐形生态滤池系统及方法
CN105735449A (zh) * 2016-02-02 2016-07-06 广州聚注专利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7218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7218B (zh) 一种城市雨水生态处理及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AU2020103451A4 (en) Method for landscape water body regulation and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urban and peripheral high-water-tabl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CN104230100B (zh) 用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的立体生态廊道系统及方法
WO2018113279A1 (zh) 一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的人工湿地
CN101538088B (zh) 一种生态污水处理和水体修复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4496106B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处理方法及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CN204356190U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CN104372845B (zh) 一种城市路面初期径流雨水截污处理装置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5735405B (zh) 一种楼宇屋顶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10468947A (zh) 生态树池
CN107143096A (zh) 一种具有雨水截留和除磷功能的绿色屋顶
CN108821510A (zh) 一种海绵湿地系统
CN105174478A (zh) 生物过滤器
CN102493388B (zh) 一种生态处理面源污染的交叉水系构建方法
CN103641282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地表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的方法
CN205061699U (zh) 生物过滤器
CN112796396A (zh) 一种零外排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CN111547857A (zh) 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
CN101891348A (zh) 缺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污、雨水的贮存及深度处理方法
CN205348113U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114368871A (zh) 一种农村生态湿地环境保护构建方法
CN107842089A (zh) 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循环系统
CN211200669U (zh) 生态树池
CN208701873U (zh) 一种开放住区综合环境改善用绿化带蓄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