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61C - 用于对接式连接器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接式连接器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061C CN1104061C CN99800041A CN99800041A CN1104061C CN 1104061 C CN1104061 C CN 1104061C CN 99800041 A CN99800041 A CN 99800041A CN 99800041 A CN99800041 A CN 99800041A CN 1104061 C CN1104061 C CN 110406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ircuit board
- transition
- terminal
- mou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47—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with a fastener through a screw hole in the coupling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由于使表面安装连接器(5)和电缆连接器(4)相配合的过渡连接器(6)在体部(7)内包括导电终端(8)。该体部由明显的和分离的终端接触支撑部共同限定,该支撑部固定在连接器终端的两端。该支撑部可从不同的方向固定在连接器终端,把再需要复杂的模铸的连接器壳。该支撑部和终端由一保持器保持在一起和相互对齐,设有一间距塞使终端和连接器之间保持理想的间距。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把诸如输入/输出(I/O)连接器的多芯电缆连接器沿电路板的边缘部分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路上。
现有技术
传统的表面安装连接器包括一电绝缘壳体和数个置于连接器壳体内的导电终端。在各终端上形成延伸出连接器壳体并且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导电垫上。焊接尾部由回流焊接或点焊方法焊接在电路板的表面上,其中,表面安装连接器的终端穿过在电路板上形成的通孔延伸。当采用通孔安装方式时,在电路板的两侧的通孔占据了电路板的有价值的空间,该空间本来可容纳电路和元件。
这些表面安装连接器可与其它的连接器相配合。这些表面安装连接器通常这样定向,即:其配合部分呈向上延伸的直线式或平行于电路板的直角式。当终端的数目增加而连接器的尺寸保持不变时,各终端的间距必须相应地减小。在这样的情况下经常采用表面焊接,连接器的焊接尾部被设置在连接器壳的两侧面上。
在这种结构中,表面安装连接器的直角配合部分具有从连接器的后侧延伸出来的终端。这些终端必须比从设置在连接器的前侧的终端具有更长的长度,从而导致难于保持从连接器的前侧延伸出来的焊接尾部的预定间距。
另外,焊接尾部的被焊接的端部暴露在对应的电缆连接器的配合端部的周围,这可能导致难于在电线侧与电缆连接器配合,电缆连接器可能受到预料不到的冲击,从而导致损坏焊接尾部的被焊接的端部。另外,在配合过程中,把电缆连接器连接至表面安装连接器上可能对焊接尾部的被焊接的端部产生作用力,这些力可能导致被焊接部分的断裂。
另外,在采用通孔式表面安装连接器的情况下,在电路板上形成的通孔使得在电路板的两侧不能采用表面安装或任何其它类型的连接器。因此,这种结构浪费电路板上的空间,相应地,不利于采用在笔记本电脑和膝上型电脑中可以发现的对接式的情况。
发明概述
本发明旨在提供克服了上述缺点的表面安装连接器。
因此,本发明的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安装在邻近于电路板的边缘处,可保护表面安装连接器的焊接尾部的被焊接的端部,使其免受在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器的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力。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具有安装在电路板的边缘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的元件,该组件具有直角过渡连接器,该过渡连接器与表面安装连接器垂直对准,该组件具有一容纳数个终端的内腔,以与表面安装连接器的终端相配合,该内腔容纳整个表面安装连接器及其焊接尾部,该焊接尾部安装在电路板上。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安装在邻近于电路板的边缘处,该组件具有直角体部,该体部在电路板上方延伸并且跨过电路板的边缘,该直角体部具有数个终端,其接触部分跨过电路板的边缘并且远离电路板,以与对应的对接式连接器相配合。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接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在邻近于电路板的边缘处的表面安装连接器部和与表面安装连接器相配合的两排连接器部,该两排连接器部容纳数个终端,位于电路板的上方并且跨过电路板,以与对应的电缆连接器相配合。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它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了一种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安装在邻近于电路板的边缘处,可与多芯电缆连接器相配合,该电缆连接器的终端是数个独立的电线。该连接器组件包括:一表面安装连接器,其安装在电路板的表面上;和一过渡连接器,表面安装连接器和过渡连接器都有可相互配合的各自的配合部分,过渡连接器具有跨过电路板延伸的两排连接器部分,并且具有数个设置在该连接器部分的导电终端,以与电缆连接器的对应的终端相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主要方面,过渡连接器通过与表面安装连接器相配合而固定在电路板上,两排连接器部分与多芯电缆连接器相配合。两排连接器部分在电路板的上方延伸并且跨过电路板,以使终端触点保持在一本质上平行于电路板的水平面上,这与传统的PC卡式连接器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主要方面,表面安装连接器具有绝缘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数个终端,每个终端绝缘一焊接尾部,该焊接尾部从壳体的底面向外延伸,以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垫上。过渡连接器通过诸如安装螺钉的安装元件直接固定在电路板上,该过渡连接器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内腔,该内腔在本质上容纳表面安装连接器及其终端焊接尾部,该焊接尾部焊接在电路板上。该结构覆盖了焊接尾部,不把焊接尾部暴露在外部。
在推荐的实施例中,过渡连接器通过安装螺钉固定在电路板上,该螺钉延伸穿过电路板和过渡连接器。在该方式下,表面安装连接器可分别安装在电路板的前后(上下)表面上,相应的一对过渡连接器与表面安装连接器相配合,通过该配合进一步固定在电路板上。
由于过渡连接器直接固定在电路板上,在电缆连接器与过渡连接器的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力直接传递至电路板。由于焊接尾部沿表面安装连接器的两侧延伸,安装在电路板上之后可观察表面安装连接器的焊接尾部。通过把表面安装连接器的整个连接器壳容纳在过渡连接器的配合内腔内,并且通过覆盖表面安装连接器以使焊接尾部不暴露在外部,可以保护表面安装连接器及其焊接尾部的被焊接的端部。过渡连接器与表面安装连接器的后续配合可容易地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主要方面,过渡连接器包括两排连接器端部,该端部沿与对应的对接式连接器相配合的方向容纳和支撑着数个导电终端。该端部位于电路板的上方并且跨过电路板的边缘,这样,可以与诸如多芯连接器的对接式连接器相配合。两排连接器端部及其终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跨过电路板的边缘。每个终端具有分杈的端部,该两个端部相隔设置,具有对准的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在与对应的电缆连接器的配合过程中起清洁作用。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一目了然。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要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的零件,附图包括: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的一个推荐实施例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其示出了表面安装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方式,示出了直角连接器的安装方式,以提供I/O式连接;
图2是如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3是如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一对终端的透视图,该终端用在如图1和2所示的表面安装连接器中,是相互面对的一对终端;
图5是如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的横截面图,该表面安装连接器与对应的直角连接器相配合;
图6是如图5所示的对应的直角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终端的接触部分的局部透视图,该终端用于如图5所示的直角连接器中;
图8是一外部连接器的纵向横截面图,该连接器用于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与如图5所示的直角连接器的水平连接部分相连接;
图9是如图8所示的外部连接器的局部剖俯视图,为了清楚起见,一部分上罩部分被移走;和
图10是一示意俯视图,示出了数个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都与相应的直角连接器相连,并且与外部电缆连接器对准。
对推荐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图1是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在总体上由标记1表示,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一个推荐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特别适合于连通电路板2上的电路和一组电线,该电线包在电缆3内并连接至一电线接头,如所示的I/O接头4。插入式直角接头6与表面安装连接器5相配合,形成具有两排终端结构的连接器,该结构可与I/O式电缆接头4相配合。
表面连接器组件1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上的方式以及使连接至电缆3的一端的电缆接头4与表面连接器组件1相配合的方式都有两种。一种方式如图1的右下角所示,仅一个表面连接器5安装在电路板上,因此,只与一个直角接头6相配合。另外一种方式如图1的左上角所示,两个表面连接器5安装在电路板2的两个表面上,因此,与两个直角接头6相配合。每个直角接头6与一个对应的电缆接头4相配合。
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1包括:表面安装连接器5,该表面安装连接器5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的表面上;和可配合直角接头6,该直角接头6配合在表面连接器5的上部。
从图2和图3中可最清楚地看出,表面安装连接器5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连接器壳7和数个导电终端8,该导电终端8以预定间距P安装在连接器壳7上。连接器壳7在总体上呈矩形,可包括两个槽9,该槽9设置在连接器壳7上,并且在连接器壳7的上表面有开口,以形成可容纳的连接器。
终端8沿纵向以预定同距P安装在连接器壳内,终端的各接触部分10在槽9的两侧相互面对(图2)。终端8具有两排,每排都对齐,如图4所示。在图2和图3中都安装有两套终端8,在槽9内分别安装成明显的两排64a、65a和64b、65b。可以看出,每个终端8具有焊接尾部11,该焊接尾部11在连接器壳7的底面上的延伸方式是在本质上与连接器壳7的底面平齐。
一个槽9内的两排终端8的焊接尾部11从连接器壳7的一侧向外延伸,而另外一个槽9内的两排终端8的焊接尾部11从连接器壳7的另外一侧向外延伸。在这种关系中,接触部分10a位于第一配合槽9a内的终端8a的焊接尾部11a向连接器壳7的一侧(图2中的右侧)延伸,而接触部分10b位于另外一个配合槽9b内的终端8b的焊接尾部11b向连接器壳7的另外一侧(图2中的左侧)延伸。
现在看图4,其示出了连接器5的一对相面对的终端,它们在每个槽9内分两排设置。每个终端包括终端体12、一对接触部分13a和13b,以及焊接尾部11。为了使焊接尾部11按上述方式定位,各终端8的焊接尾部11的宽度大约是相应的所面对的终端体12的宽度的一半,这样,一个槽9内的一排终端8的焊接尾部11延伸至连接器壳7的外侧的方式是,该焊接尾部11位于在同一槽9内另外一排终端的各终端8的终端体12的下方。这种穿过关系由凹口或缺口62提供方便,凹口62设置在终端体12的最右端。其结果是,焊接尾部11的间距是终端8的间距P的一半,即1/2P。
终端8的接触部分10具有特定的形状,包括两个分开的接触部分10a和10b,特别是,两个分开的接触部分10a和10b相互平行。其中一个分开的接触部分10a比另外一个分开的接触部分10b长度大,这样,在各分开的接触部分10a和10b的远端形成的弧形接触部分13a和13b可沿接触部分10的纵向对准,即沿垂向也对准。在图2中可看出,接触部分13a和13b略缩进连接器壳的配合槽9内。
在把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1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的边缘部分的过程中,首先把表面安装连接器5安装在电路板2的表面上,如图1所示,安装在电路板2的边缘部分70上。连接器5的焊接尾部11沿连接器壳7的两侧(即图1中的前后方向)延伸至连接器壳7的外侧。焊接尾部11与对应的在电路板2上形成的导电垫(未示出)对准。然后,用任何理想的焊接方式,如回流焊接,对焊接尾部11和导电垫进行表面焊接,使连接器5固定在电路板2上。焊接尾部11的间距是终端接触部分10的间距P的一半,因此,减少了连接器5和焊接尾部11所占的空间。因此,可实现与电路板2的高密集度的连接,同时使所占用的空间减小。
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结构简单,基本上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壳7和数个导电终端8。焊接尾部11的外形也简单,在连接器壳7的外侧沿连接器壳7的底面向外延伸。这种结构防止了焊接尾部11较长,并且便于终端8的焊接尾部11的制造。还可容易地根据预定间距P保持焊接尾部11之间的分布间距,使得采用通常的回流焊接方法把焊接尾部11焊接在电路板2的表面上。
另外,焊接尾部11在连接器壳7的两侧延伸,这样,焊接尾部11和电路板接触垫就都暴露在连接器壳7的外部。因此,可采用视觉监测和其它方法顺利和准确地对连接器5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情况进行任何监测,连接器壳7不妨碍监测者的视线。
现在再看图1,直角连接器6是整个表面安装组件1的一部分,以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和对应的电缆连接器之间提供插入式连接器或过渡连接器,在输入/输出(I/O)式的连接器中,电缆连接器包括数个终端电线。该直角过渡连接器6配合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上部,包括一对插入部分60,该插入部分60设置在壳配合部分14内,壳配合部分14包括内腔61,内腔61的尺寸是在本质上容纳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整个连接器壳7。
在该方式下,过渡连接器6的底面16a在本质上抵靠在电路板2上,如图5和6所示。过渡连接器6的壳体16不仅包括配合部分14,而且如图5所示向其一侧延伸至包括两排容纳部分15,容纳部分15是作为与电缆连接器4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分。这两排容纳部分15容纳和支撑数个导电终端17的接触部分19,并且提供支撑和设置明显的两套终端17的表面,每套终端17具有两排终端17。终端17的接触部分19的结构保持在电路板的上方,并且经过电路板2的边缘70。
过渡连接器6的终端17的安装间距也是P,这与表面安装连接器终端8的接触部分10的分布间距是相同的,并且形成了与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两个配合槽9内的两套终端8相对应的两套终端。在终端17的端部设有另外的接触部分18,终端17在第一配合部分14和内腔61内延伸足够的距离,内腔61位于连接器壳体16的底面16a处。
接触部分18沿第一配合部分14的插入部分60延伸,以形成过渡连接器6的整个插入端,过渡连接器6与表面安装连接器终端8的对应的接触部分10相接触,终端8设置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容纳孔9内。在过渡连接器终端17的另外一端设有第二接触部分19,该第二接触部分19具有特定的形状,在两排容纳部分15内是折返状态,如图5和图7所示。这些接触部分在过渡连接器6的两排容纳部分15的附近成对地相互面对。这些接触部分保持在电路板2的上方,并且延伸经过电路板2的边缘70。
如图1和图6所示,过渡连接器6的壳体16的两端部包括端块20,并且设有把过渡连接器6安装在电路板2上的元件。每个端块20包括沿垂向延伸的螺孔21。每个端块具有连接器导向销22,导向销22面对着连接器壳16的前面。这些导向销设置在连接器壳16的两侧,并且使对应的电缆连接器4导向配合至过渡连接器6内。如图6所示,导向销22可包括圆杆24,该圆杆24通过颈部25集成一体地连接至圆杆24的插入远端26。插入远端26的尺寸可以不同,一个插入端26b的尺寸可以大于另外一个插入端26a,以产生有极特性,从而保证电缆连接器4与过渡连接器16的正确定向;各导向销的轴线长度可以不同,一个导向销可以比另外一个导向销长度大。
直角连接器6固定在电路板2上的方法是,首先把连接器6配合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上部,以完成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1。把过渡连接器6固定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和电路板上的方式之一如图1的中部所示。过渡连接器6以如下方式配合至两个相应的表面安装连接器5上,即:连接器5的整个连接器壳7容纳在过渡连接器壳16的第一配合部分14内。在该方式下,焊接尾部11的焊接部分也容纳在第一配合部分14的内腔61内,这样,表面安装连接器壳7的焊接尾部11的端部(即焊接部分)都被连接器壳16覆盖住,以免暴露在外部环境中。
过渡连接器6的这种配合方式使终端17一端的接触部分18分别与表面安装连接器终端8的对应的接触部分10相配合。一旦相配合,设置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接触部分10上的两个接触部分13a、13b中的一个接触部分13a就擦净了过渡连接器接触部分18的表面,从而去除了污物或其它类型的表面污染物。因此,终端的结构具有自清洁功能,可以保证良好的电接触。
另外,接触部分10的间距和接触部分18的间距是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焊接尾部11的间距的两倍,因此,相邻的接触部分10、18之间的间距较宽。因此,该终端结构可避免各连接器的相邻终端之间的短路。
与表面安装连接器5相配合的过渡连接器6可通过螺钉28直接固定在电路板2上,螺钉28穿过端块20的螺孔21和孔27,端块20位于连接器壳16的两端,孔27设置在印刷电路板2上。通过直接把过渡连接器6固定在电路板2上,由于安装电缆连接器4而施加在过渡连接器6上的任何外力都直接传递至电路板2上,而不传递至表面连接器5上。该结构避免了把力传递至表面连接器5的焊接尾部11的焊接部分。
当过渡连接器6与表面连接器5相配合时,设置在过渡连接器6上部的两排配合部分15从连接器壳16开始延伸,沿导向销22的方向平行于电路板2延伸,并且经过电路板2的边缘70。因此,电缆连接器4的安装不受电路板2的边缘70的干扰,因而方便了安装操作。
一旦电缆连接器4配合至过渡连接器6,由连接器4施加在过渡连接器6的力可如上所述直接传递给电路板2的一侧,这样,所施加的力不施加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上,以保护焊接尾部11的焊接部分。通过直角连接器6与表面连接器5相配合,过渡连接器6的终端17的接触部分18以一一对应的关系相互连通,电路板2的导电垫(未示出)与直角连接器6的两排配合部分15处于导电的连通状态。
因此,电缆连接器4与两排配合部分15相配合,使电缆3的电线与电路板2的导电垫(和电路)有效地连通。过渡连接器终端的接触部分19位于两排配合部分1 5内。从图7中可最清楚地看出,这些终端也包括成对的分开的接触部分19a、19b,接触部分19a、19b有长有短,在一水平面内对准,该水平面在本质上平行于电路板2的表面。分开的接触部分19a、19b有利于清洁电路连接器4的对应的接触部分,方式与上述对于表面安装连接器终端8的方式相同。应该注意,金属罩29可配合在连接器16的两排配合部分15上及其周围,并且适合于与电缆连接器4的相互配合部分30的相应金属罩31相接触。
如图8和图9所示,电缆连接器4的结构使其可与过渡连接器的两排配合部分15相配合。电缆连接器4包括连接器壳32,其具有数个终端33。连接器壳32的上下两侧由金属罩34覆盖。连接器壳32包括端部的配合部分30,其从金属罩34向外延伸。金属罩31与配合部分30的外围配合,在配合部分30的外部延伸。
电缆连接器4的终端33在连接器壳32上平行地设置,设置间距P与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终端8的间距相同。如图8所示,终端33包括接触部分35,该接触部分35位于配合部分30的上下两侧,分别与过渡连接器6的两套接触部分19相接触,而过渡连接器6的两套接触部分19位于两排配合部分15内。终端33上设有绝缘的可位移接触部分36,其位于连接器壳32内。如在现有技术中所熟知的,位于金属罩34内的电缆3的绝缘电线37连接至终端33,传统的方式是使电线37压向终端33。
如图9所示,在电缆连接器的金属罩34的两侧设有导向孔38,以容纳从过渡连接器6的连接器壳16上延伸的导向销22。在导向孔38内设有止定钩40,止定钩40设置在拉栓元件39的远端。当电缆连接器4与过渡连接器6相配合时,配合部分30受到导向销22和导向孔38的导向,从而与过渡连接器6的两排配合部分15正对和相接触。一旦嵌合完毕,止定钩40与导向销的颈部25相接触,从而与头部26相嵌合,以此保持连接器4、16的嵌合。
拉栓元件39具有弹性,可横向弯曲。释放拉栓41沿拉栓元件39设置,可受驱动以强迫拉栓元件39向外弯曲,以释放电缆连接器4和过渡连接器16之间的嵌合。释放拉栓41沿金属罩34的侧壁延伸,可平行于连接器4的接合方向滑动。释放拉栓41在螺旋弹簧42的作用下向前偏置于配合部分30,并且可手动地沿箭头43的方向滑动,以抵抗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
通过电缆连接器4和过渡连接器6的接合,过渡连接器的终端17的接触部分19与电缆连接器终端的接触部分35相接触。后一终端接受了接触部分19的清洁作用,因此,电缆3的各电线37与电路板2上的适当的相应电路相连接。一旦电缆连接器4和过渡连接器6的接合脱开,释放拉栓41沿箭头43的方向向后滑动。在释放拉栓41的远端形成的驱动部分44贴附在弯曲部分45上,弯曲部分45位于拉栓元件39的根部。当释放拉栓41如图所示向后滑动时,驱动部分44与弯曲部分45相接触,使拉栓元件39向外弯曲,以使止定钩40和导向销22脱离接触,最后导致脱开。
如图9所示,电缆线3可通过夹条46固定在金属罩34的一端。在壳的端部设有斜边47,以便于电缆3沿倾斜于斜边47的方向延伸。如图10所示,斜边47是在考虑到下列情况设置的,即:数个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1都安装在电路板2上,并且电路板2的边缘的外侧的空间狭小,且受到作为容纳电路板2的整个壳体的一部分的壁或门48的限制,例如,该壳体是便携式计算机的壳体。在这种情况下,数个电缆3分别横向地沿门或壁48延伸。因此,电缆3从电缆连接器4向外延伸,以方便沿垂直于连接器壳32的斜边47的方向弯曲,以防止过大的力施加在绝缘的软接终端37和连接器的夹条46上。
图1示出了安装在电路板2的两个表面上的表面安装连接器5和与表面安装连接器5相配合的过渡连接器6。设置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两个表面上的过渡连接器6由普通螺钉28固定在电路板2上。通过把两个这样的连接器组件1安装在电路板2的两个表面上,电路板2的两个表面完成了有效的利用。应该理解,表面连接器5可只安装在电路板2的一个表面上,并且与一个相应的过渡连接器6相配合。
把过渡连接器6固定在电路板2上的元件并不仅局限于螺钉28。也可采用其它的固定元件,如设置在过渡连接器的壳体16上的固定栓。通过采用螺钉28,过渡连接器6和表面安装连接器5可容易地连接和脱开,从而便于更换和修改。图1中采用的螺钉28可连接至对面的过渡连接器6的孔内,这样,安装在电路板的相对表面上的两个这样的过渡连接器6可同时由一个公共的螺钉28进行固定。
在推荐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7设有两排配合槽9。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也包括仅采用一个设置在表面安装连接器壳7上的配合槽9。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在表面安装连接器的配合槽内的接触部分的间距可以较宽,可成功地避免相邻接触部分的短路现象。另外,由于焊接尾部的间距可以较小,可以实现电路板上的高密集度的连接。
由于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安装在电路板的一个边缘部分,并且可与电缆连接器相配合,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的安装位置便于电路板和连接器组件的组装。
另外,表面安装连接器的整个连接器壳容纳在过渡连接器的配合部分,焊接尾部的焊接部分被覆盖以防止暴露在外面,因此,表面安装连接器及其焊接尾部可成功地受到保护。
尽管图示和说明了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真正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改变和修改。
如图8所示,电缆连接器4的结构使其可与过渡连接器的两排配合部分15相配合。电缆连接器4包括连接器壳32,其具有数个终端33。连接器壳32的上下两侧由金属罩34覆盖。连接器壳32包括端部的配合部分30,其从金属罩34向外延伸。金属罩31与配合部分30的外围配合,在配合部分30的外部延伸。
电缆连接器4的终端33在连接器壳32上平行地设置,设置间距P与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终端8的间距相同。如图8所示,终端33包括接触部分35,该接触部分35位于配合部分30的上下两侧,分别与过渡连接器6的两套接触部分19相接触,而过渡连接器6的两套接触部分19位于两排配合部分15内。终端33上设有绝缘的可位移接触部分36,其位于连接器壳32内。如在现有技术中所熟知的,位于金属罩34内的电缆3的绝缘电线37连接至终端33,传统的方式是使电线37压向终端33。电缆连接器4包括导向孔(未示出),导向销22从过渡连接器6延伸出来。
通过电缆连接器4和过渡连接器6的接合,过渡连接器的终端17的接触部分19与电缆连接器终端的接触部分35相接触。释放的含义是,在电缆连接器4的外部设有拉栓44,从而提供了一个元件,使操作者可容易握住和使电缆连接器4从过渡连接器6内脱开。
图1示出了安装在电路板2的两个表面上的表面安装连接器5和与表面安装连接器5相配合的过渡连接器6。设置在表面安装连接器5的两个表面上的过渡连接器6由普通螺钉28固定在电路板2上。通过把两个这样的连接器组件1安装在电路板2的两个表面上,电路板2的两个表面完成了有效的利用。应该理解,表面连接器5可只安装在电路板2的一个表面上,并且与一个相应的过渡连接器6相配合。
把过渡连接器6固定在电路板2上的元件并不仅局限于螺钉28。也可采用其它的固定元件,如设置在过渡连接器的壳体16上的固定栓。通过采用螺钉28,过渡连接器6和表面安装连接器5可容易地连接和脱开,从而便于更换和修改。图1中采用的螺钉28可连接至对面的过渡连接器6的孔内,这样,安装在电路板的相对表面上的两个这样的过渡连接器6可同时由一个公共的螺钉28进行固定。
尽管图示和说明了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真正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改变和修改。
Claims (16)
1.一种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沿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以与对应的对接式连接器相配合,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表面安装连接器,其具有绝缘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容纳部,每个容纳部包括设置于其内的数个导电终端,各终端具有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纳部内的接触部分和焊接尾部,该焊接尾部沿壳体的两侧延伸出所述壳体,以安装在对应的导电轨迹上,该导电轨迹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的邻近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部分,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在一预定的平面内延伸;
一过渡连接器,其具有明显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和第二端由一体部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相互以角度偏置,该过渡连接器具有第一和第二配合部分,该第一和第二配合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过渡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数个导电终端,该导电终端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穿过所述体部延伸,每个所述过渡连接器终端具有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部分;
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可与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包括一内腔,该内腔在本质上可容纳整个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和设置在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内的所述终端焊接尾部,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终端的第一接触部分设置在所述内腔内,在一与所述电路板平面以角度偏置的平面内延伸;
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第二接触部分包括两排连接器部分,该两排连接器部分跨过电路板的边缘部分延伸,该两排连接器部分在一平面内和在一位置处支撑着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终端的第二接触部分,该平面在本质上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平面,该位置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部分,以与所述对应的对接式连接器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渡连接器包括把所述过渡连接器直接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元件,以抵抗在所述对应的对接式连接器与所述过渡连接器相配合和脱开过程中所产生的力,所述直接固定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安装螺钉和至少一个安装孔,该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过渡连接器内,以容纳所述安装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的方向与所述电路板以角度偏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当所述过渡连接器与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相配合时,所述过渡连接器的安装孔与对应的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的安装孔对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终端的第二接触部分是分杈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终端的第二接触部分包括两个接触头,这两个接触头相隔设置,沿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第二配合部分的所述平面相互对准;所述两排部分支撑所述接触头,支撑位置是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第一配合部分是插入部,其容纳在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的容纳部内,并且在一平面内支撑着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终端的第一接触部分,该平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平面以角度偏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两排部分在一位置处支撑着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终端的第二接触部分,该位置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两排部分在一位置处支撑着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终端的第二接触部分,该位置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部分。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直接固定元件包括第二安装螺钉和在过渡连接器上形成的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容纳所述第二安装螺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渡连接器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过渡连接器的两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第一配合部分限定了所述过渡连接器的插入部,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第二配合部分限定了所述过渡连接器的两排容纳部。
12.一种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沿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部分地延伸出电路板的边缘以一预定的距离,在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的一位置处与一对应的连接器相配合,该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表面安装连接器,其邻近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个表面上;一过渡连接器,其可与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相配合,以提供所述连接器组件的一配合部分,该连接器组件可与所述对应的连接器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上方,并且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延伸一距离;
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具有一细长的壳体,该壳体内设有数个导电终端,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的终端具有相应的焊接尾部,该焊接尾部沿壳体的底面延伸出所述壳体,可以沿所述壳体的外侧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的终端进一步具有接触部分,这些接触部分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容纳部的两侧对齐;
所述过渡连接器包括一细长的过渡连接器体,该体具有第一配合端部,该端部具有至少一个插入部,该插入部可插入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的容纳部内,所述过渡连接器体进一步具有第二配合端部,该端部平行于所述电路板延伸,与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的容纳部呈一角度,该第二配合端部包括两排连接器部分,该部分在所述电路板的上方延伸,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向外延伸,数个终端在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第一和第二配合端部之间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安装组件,进一步包括把所述过渡连接器直接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过渡连接器两侧的安装孔和一对安装螺钉,当所述连接器组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时,安装螺钉分别容纳在所述安装孔与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的安装孔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安装组件,其中,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终端包括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由所述两排连接器部分支撑,该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上方,完全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面安装组件,其中,所述过渡连接器的第二接触部分包括明显的成对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相隔设置,沿水平方向相互对齐。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安装组件,其中,所述表面安装连接器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容纳部,所述第一过渡连接器的第一配合端部包括一对插入部,该插入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458/1998 | 1998-01-16 | ||
JP02045898A JP4029198B2 (ja) | 1998-01-16 | 1998-01-16 |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56016A CN1256016A (zh) | 2000-06-07 |
CN1104061C true CN1104061C (zh) | 2003-03-26 |
Family
ID=12027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98000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061C (zh) | 1998-01-16 | 1999-01-15 | 用于对接式连接器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976180A4 (zh) |
JP (1) | JP4029198B2 (zh) |
KR (1) | KR100531727B1 (zh) |
CN (1) | CN1104061C (zh) |
TW (1) | TW415721U (zh) |
WO (1) | WO19990370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61107B1 (en) | 1998-01-16 | 2001-07-17 | Molex Incorporated | Surface mount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
US6979215B2 (en) * | 2001-11-28 | 2005-12-27 | Molex Incorporated | High-density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flexural capabilities |
JP2006216349A (ja) * | 2005-02-03 | 2006-08-1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ハーネスを用いた電気機器、該ハーネスの取付け方法 |
CN110896187A (zh) * | 2018-08-24 | 2020-03-20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Aisg信号连接器 |
JP2023181651A (ja) * | 2022-06-13 | 2023-12-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2303A (en) * | 1987-05-18 | 1989-04-18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H0883653A (ja) * | 1994-09-13 | 1996-03-26 | Honda Tsushin Kogyo Kk | 面実装型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US5688130A (en) * | 1996-04-10 | 1997-11-18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c cards |
-
1998
- 1998-01-16 JP JP02045898A patent/JP402919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
- 1999-01-15 CN CN99800041A patent/CN11040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1-15 KR KR10-1999-7008393A patent/KR10053172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1-15 EP EP99903163A patent/EP097618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9-01-15 WO PCT/US1999/001028 patent/WO1999037000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9-04-07 TW TW088200693U patent/TW415721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531727B1 (ko) | 2005-11-28 |
WO1999037000A1 (en) | 1999-07-22 |
CN1256016A (zh) | 2000-06-07 |
TW415721U (en) | 2000-12-11 |
KR20000076292A (ko) | 2000-12-26 |
EP0976180A4 (en) | 2002-09-18 |
JP4029198B2 (ja) | 2008-01-09 |
JPH11214088A (ja) | 1999-08-06 |
EP0976180A1 (en) | 2000-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91967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8965C (zh) | 安全连接器 | |
CN1122339C (zh) | 连接器插座,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组件 | |
CN2571026Y (zh) | 背板连接器 | |
CN1228891C (zh) | 用于绞合对电缆的高密度插头接插件 | |
CN110277672A (zh) | 用于通信系统的直接配合可插拔模块 | |
CN1883083A (zh) | 连接器 | |
CN1502146A (zh) | 遮蔽电连接器 | |
CN1819381A (zh) | 连接插接件及其组装方法 | |
CN2638272Y (zh) | 电连接器 | |
CN1864305A (zh) | 连接器部件系统 | |
CN1017850B (zh) | 用于通信技术的带保护插头的连接器排 | |
US885192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0336270C (zh) | 连接器组件和在此连接器组件中采用的连接器 | |
CN1783586A (zh) | 多极同轴电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方法 | |
CN1104061C (zh) | 用于对接式连接器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 | |
CN110690603B (zh) | 母座连接器、金手指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01065884A (zh) | 端子板部件和无螺钉连接器 | |
DE102018132440B4 (de) | Anordnung aus einem Gerätesteckverbinder und einem Adapterstecker sowie Montageverfahren | |
CN1109379C (zh) | 对接式电缆连接器组件 | |
CN1374722A (zh) | 屏蔽连接器组件 | |
CN1607698A (zh) | 连接器 | |
CN103390824A (zh) |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 |
CN1256018A (zh) | 具有改进终端结构的表面安装连接器 | |
US10033136B2 (en) | Strain relief assembly for conductive cabl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