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2898B -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2898B
CN110402898B CN201910760707.5A CN201910760707A CN110402898B CN 110402898 B CN110402898 B CN 110402898B CN 201910760707 A CN201910760707 A CN 201910760707A CN 110402898 B CN110402898 B CN 110402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ggs
larvae
adults
standard test
ad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07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2898A (zh
Inventor
许丽月
王进强
张永科
贺熙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filed Critical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Priority to CN2019107607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02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02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2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2)成虫产卵;(3)卵培育至老熟幼虫;(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本发明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不使用诱卵材料,不需要转移卵,卵产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上,无需再次转移,从而提高了存活率;(2)成虫直接把卵产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上,卵孵化后幼虫即有食物吃,能够避免找不到食物而被饿死;(3)使用透明自封袋密闭培养,避免了虫体逃逸现象;(4)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效率高,可快速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

Description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露尾甲,是鞘翅目Coleoptera露尾甲科Nitidulidae昆虫的统称,它们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昆虫,全世界已记录约4500种,我国已记录约150种。它们既可危害田间作物,又可危害储藏物,如危害大田作物、水果、蔬菜、树林、中药材、干果等。露尾甲有的可取食花、枝液、菌类、发酵腐败的动植物组织;有的营捕食性生活;有的可传播病原微生物,致使作物、树木等受害,曾引起橡树萎蔫病的大流行;粮食类受害后发霉变质、腐烂,产生对人、动物有害的毒素,产量与品质大大降低;此外,有的还可作为自然传粉媒介,提高果树等的座果率,增加产量。因此,露尾甲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
近年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调查中发现,脊胸露尾甲危害澳洲坚果果仁,且有加重的趋势。2016年仅个别零星果仁受害,而2017年受害率已达0.73%(26个虫果/3575个果样)。受害果仁轻则部分变为粉末状(露尾甲粪便),重则发黑霉变,果仁一经受害即无法食用。每个受害果仁中露尾甲的数量从几头至几十头不等。该虫已成为仅次于蛀果蝽、蛀果螟的第三大果实害虫。危害澳洲坚果的脊胸露尾甲成虫喜隐藏在坚果果仁内,并产卵于其中,卵孵化后,幼虫在里面取食,直到老熟,然后幼虫爬出果仁,四处爬散后化蛹,蛹期后羽化为成虫。脊胸露尾甲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通过大量取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此时期常常也是防治的重点时期。但由于露尾甲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果仁内,故使用农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可持续控制脊胸露尾甲的危害,必须掌握其习性、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对农药的敏感性等,这就需要获得大量的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为达此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试虫在室内大量饲养,即按规范饲养条件(如光照、温湿度、饲料配比、设备等)饲养出符合要求的试验昆虫。目前对脊胸露尾甲,仅有少量试验性饲养,尚未见室内大量繁殖饲养的先例,亦没有脊胸露尾甲人工繁殖方法的报道。
有关其他种类露尾甲的饲养,国外研究较多,Stride对黄斑露尾甲的营养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微生物如酵母菌对其有重要作用,食物中含有相当高的水分时有助于其发育等,同时利用卵产于缝隙中的习性借助布来取卵;Hall et al.在Stride的基础上通过改动营养成分来饲养干果露尾甲Carpophilus mutilates Erichson,即用浸泡的干无花果代替煮沸的椰枣,取卵改用双面粘性胶棉带,并指出可用于饲养隆肩露尾甲Urophorushumuralis F.与微暗露尾甲Carpophilus lugubris Murray;Dowd总结了Stride与Hall etal.的经验,改用斑豆粉为基础物质成分,用双重杯法饲养黄斑露尾甲,比较省力;此后他与Webber合作用上述饲料饲养了费氏露尾甲Carpophilusfreeman Dobson,改用琼脂块取卵,并发现了一种快速转移幼虫的方法。而Chengwang Peng与Williams则修改了Hall et al.所用的饲料配方,可饲养5属11种露尾甲;国内曹东风等报道了黄斑露尾甲的室内饲养,针对Dowd的饲料配方作了修改,由玉米快餐粉代替斑豆粉,冰醋酸代替丙酸——磷酸混合液,加入了鲜果肉成分,并与其双重杯法比较,在观察、收集各虫态虫源方面有创新、突破,在节省饲料、避免杯内虫体过度拥挤,提高存活率、准确观测成虫产卵量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但有时发生虫体逃逸现象。
以上饲养方法中,均有移取卵的过程,或借助布、或使用双面粘性胶棉带、或用琼脂块等,这不可避免地对卵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到存活率;而且所用的饲料都是粉状物,卵隐匿其中,移取卵时难免遗漏,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再者,刚羽化的幼虫的嗅觉不太灵敏,如果没有成功爬离诱卵片并找到食物将会被饿死;以上饲养器具如双重杯等,接缝处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幼虫和成虫的逃逸;湿度也较难控制,湿度过大,饲料容易发霉变质,湿度过小,卵会出现干瘪,不能正常孵化,而且老熟幼虫和蛹也会干瘪死亡。以上国外饲养繁殖方法仅限于实验室研究,繁殖效率低,难于规模化批量生产。脊胸露尾甲成虫善飞,幼虫体小色淡,又常钻蛀取食与在缝隙中化蛹,较难饲养。
因此,提供一种存活率高、无需移卵、操作简便的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活率高、无需移卵、操作简便的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在野外采集果皮有破损或有虫洞的澳洲坚果,破壳收集刚羽化的脊胸露尾甲成虫,并置于透明自封袋中培育至产卵期;
脊胸露尾甲成虫体长2~3.5mm,倒卵形,体稍扁,栗褐色或黑色,背面密布黄褐色至黑色细毛及小刻点。触角11节,第3节,明显比第2节长,端部3节扁平膨大呈球状,黑褐色,其余各节呈褐色或黄褐色。鞘翅自肩部斜伸至内缘端部有1条宽黄色纹,两鞘翅宽大于长,基部与前胸背板基部等宽。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小盾片侧缘有明显缘线。腹末2节背板外露于鞘翅末端。雄虫腹部6节腹板,第5节腹板后缘中部凹入较深,第6腹板椭圆形,背板在背面部分可见。雌虫腹部仅5节腹板。
成虫刚从蛹羽化出来时,体色浅,活动能力差,1~2天后颜色逐渐加深,4~5天后颜色深至正常体色,此时开始交配,再过1~2天开始产卵,所以羽化6~7天后直至死亡前为产卵期。
(2)成虫产卵:将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配对后放入透明自封袋中,其中所述透明自封袋中放置1片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待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产卵后将其引出;
卵长0.5~1mm,宽0.2~0.3mm,呈肾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表面光滑或略粗糙;卵壳薄而透明,随胚胎发育的完成渐变为淡黄白色。
直接用食物——澳洲坚果果仁薄片作为诱卵片,不移取卵,脊胸露尾甲成虫将卵产在坚果片上后,幼虫破壳后即有食物吃,能够避免因找不到食物而被饿死。
使用密闭的自封袋,能有效防止该虫逃逸,且可通过滴加水的量来控制湿度。
(3)卵培育至老熟幼虫:继续培育卵20~40天得到老熟幼虫,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70%~90%,饲喂澳洲坚果果仁薄片;
老熟幼虫体长5~6mm,宽1.0~1.1mm;淡黄白色,腹部肥大,表皮有光泽且具多量微小尖突。触角3节,短于头长,基部后方各有相连的色斑2个,色斑后方有单眼2个。上颚臼叶内缘有多量简单的弱骨化齿,下颚叶端部的刚毛尖长。第9腹节的臀突2个,近末端突然收缩,且臀突间狭而呈圆形。气门环双室状,各有骨化气门片,中胸气门位于前、中胸之间侧面的膜质部上,第1至8腹节气门位于背侧部,第1对气门位于腹节前部的1/3处,其余气门位于腹节中部。
(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将老熟幼虫转移到新的透明自封袋中进行培养,8~15天收集羽化成虫。
老熟幼虫已不再取食,而是四散寻找合适场所化蛹(湿度要求更高),此时蓬松棉球为化蛹场所,但湿度太大,如果与食物粪便等共存,2天就会发霉,从而影响成活率。故需转移至新自封袋中。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培育条件为: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50%~80%,光照8~14小时/天,将脊胸露尾甲成虫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培育6~7天。
优选的,步骤(2)中每个透明自封袋中放置1对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雌雄比例为1:1。
脊胸露尾甲雄成虫为争夺交配权,会相互攻击,轻则断腿,重则导致死亡,幸存的脊胸露尾甲雄成虫也会因缺少前腿(或部分)无法紧紧抱住雌虫而失去交配能力,况且战死会降低成虫的存活率。本发明技术方案放置1对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在温度15℃~35℃、相对湿度50%~80%,光照8~14小时/天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30多天。
优选的,步骤(2)中产卵量达到15~20粒时将成虫引出。
饲养中发现成虫偶有取食卵的习性,同时为防止自封袋中虫口密度太大,幼虫发育不好甚至自相残杀,故在产卵量达到15~20粒时将成虫引出。
优选的,步骤(1)、(2)、(4)所述的透明自封袋为市售无色透明聚乙烯0~2号自封袋。
自封袋过大,卵会产到坚果片外,袋子大小合适,卵全部产在坚果片上(脊胸露尾甲雌成虫的产卵习性即是产在食物上,以便后代能及时找到食物);且卵孵化后,有的幼虫会到处爬,若自封袋过大,不能爬回食物旁边,就出现饿死现象。且自封袋过大,不利于后期的观察。
优选的,步骤(2)、(3)所述的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厚度为0.5~1mm,大小为1~2cm2,步骤(3)中卵培育至老熟幼虫需补充澳洲坚果果仁薄片4次,每次1片。
优选的,步骤(4)还包括:在所述新的透明自封袋中放置用水浸润的脱脂棉球后将老熟幼虫转移到新的透明自封袋中进行培养。
脱脂棉球除了保湿,同时也是化蛹的场所,模拟在果仁内化蛹,果仁在坚果树上时,是能够保证湿度的,而在室内饲养时果仁不断失水,时间长了果仁内水分严重不足,老熟幼虫无法顺利化蛹,导致干死。
优选的,所述步骤(4)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15℃~35℃、相对湿度100%,光照8~14小时/天。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不使用诱卵材料,不需要转移卵,成虫将卵产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上,无需再次转移,从而提高了存活率;(2)成虫直接把卵产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上,幼虫孵化后即有食物吃,能够避免因找不到食物而被饿死;(3)使用透明自封袋密闭培养,避免了虫体逃逸现象;(4)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效率高,可实现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快速大量繁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
在澳洲坚果成熟季节(每年9月~10月份),选取果皮有破损或有虫洞的坚果果实,带回实验室,将果皮及果壳破开,如果果仁内有脊胸露尾甲成虫或幼虫,将刚羽化的脊胸露尾甲成虫转移到0号自封袋中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厚度约0.5mm,大小约1cm2)饲养(成虫和幼虫分开,幼虫每袋不超过20头)。
(2)成虫产卵:
在解剖镜下观察出雌雄,把成虫雌雄配对后(雌雄比例1:1)放到同一个自封袋中,每袋2头,隔天用注射器注入1滴水到自封袋中保湿,等待其产卵。借助解剖镜观察到自封袋中卵的数量20粒左右时,将脊胸露尾甲成虫转移到新的空自封袋中继续饲养、诱卵。
(3)培育幼虫到老熟幼虫:
自封袋中的卵在15℃下继续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饲养,隔天用注射器注入1滴水保湿,约40天后幼虫老熟时,开始四散寻找化蛹场所(坚果薄片因太薄而无法令其藏匿其中)。
(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
把发育至老熟幼虫的自封袋口打开,袋口朝向光源方向(比如窗户),取另一个比它大一号的自封袋,口对口,老熟幼虫即会爬入新袋子中,数量不超过20头,这时不再需要提供食物,只需提供用水浸润的脱脂棉球,该棉球需用手撕成蓬松,再轻揉成一团。老熟幼虫会爬入棉花中化蛹,将其在室温下培育,前7日每日需用吸水纸吸除自封袋中的水滴,再培育8日至成虫羽化。收集新羽化的成虫进行继代饲养或供实验使用。
观察指标:体长、体色、产卵力、各阶段成活率、全世代历期,其中:
产卵力=∑每日产卵量/N,其中N为观察产卵雌成虫数;
卵存活率=1龄幼虫量/观察卵量×100%;
幼虫成活率=预蛹数/1龄幼虫数×100%;
预蛹成活率=蛹数/预蛹数×100%;
蛹成活率=初羽化成虫数/蛹数×100%;
产卵前期的成活率=产卵前期成虫数/初羽化成虫数×100%;
世代存活率=产卵前期成虫数/观察卵量×100%。
本发明实施例1繁殖的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体长2.2~3.4mm,体色为深栗色,产卵力平均为180.8粒/雌,卵及初孵幼虫大小体色正常,飞翔能力较强,飞翔时悬停在空中的时间可达数分钟,一次飞行距离可达10几米远。世代存活率为80.48%。其中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的存活率分别为98.21%、80.59%、95.41%、95.41%、100%。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培养各个阶段存活率
Figure BDA0002170168150000061
Figure BDA0002170168150000071
注:在进行下一个虫态存活率时剔除了明显不健康的虫体(比如体型特别小的、转移过程中弄伤的等),以防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例2
(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
在澳洲坚果成熟季节(每年9月-10月份),选取果皮有破损或有虫洞的坚果果实,带回实验室,将果皮及果壳破开,如果果仁内有脊胸露尾甲成虫或幼虫,将其转移到2号自封袋中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厚度约1mm,大小约2cm2)饲养(成虫和幼虫分开,幼虫每袋不超过20头)。
(3)成虫产卵:
在解剖镜下观察出雌雄,把成虫雌雄配对后(雌雄比例1:1)放到同一个自封袋中,每袋2头,隔天用注射器注入1滴水到自封袋中保湿,等待其产卵。借助解剖镜观察到自封袋中卵的数量20粒左右时,将脊胸露尾甲成虫转移到新的空自封袋中继续饲养、诱卵。
(3)培育幼虫到老熟幼虫:
自封袋中的卵在35℃下继续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饲养,隔天用注射器注入1滴水保湿,约20天后幼虫老熟时,开始四散寻找化蛹场所(坚果薄片因太薄而无法令其藏匿其中)。
(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
把发育至老熟幼虫的自封袋口打开,袋口朝向光源方向(比如窗户),取另一个比它大一号的自封袋,口对口,老熟幼虫即会爬入新袋子中,数量不超过20头,这时不再需要提供食物,只需提供用水浸润的脱脂棉球,该棉球需用手撕成蓬松,再轻揉成一团。老熟幼虫会爬入棉花中化蛹,将其在室温下培育,前5日每日需用吸水纸吸除自封袋中的水滴,再培育3日至成虫羽化。收集新羽化的成虫进行继代饲养或供实验使用。
对比例1
将饲喂食物澳洲坚果果仁薄片替换成半仁或整仁的澳洲坚果,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验结果:幼虫和成虫都会打洞,钻进澳洲坚果内部,导致无法观察。而且补水也很难掌握,补水多湿度大,澳洲坚果容易发霉;补水少湿度小,切开虫道,发现很多干死在洞中的蛹。
对比例2
将饲养自封袋替换成9号,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验结果:发现卵有产在自封袋口部的,也有幼虫死在角落的(由于获取食物困难而被饿死),而且补水难掌握,增加了体视镜下找虫、找卵的难度。
对比例3
雌雄比例为1:2,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验结果:雄虫先打架,一般都是两败俱伤,赢的一方因为断腿(或部分)无法牢固抱紧雌虫,交尾时经常掉下来,此时卵量很少。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在野外采集果皮有破损或有虫洞的澳洲坚果果实,破壳收集刚羽化的脊胸露尾甲成虫,并置于透明自封袋中培育至产卵期;
(2)成虫产卵:将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配对后放入透明自封袋中,雌雄比例为1:1,其中所述透明自封袋中放置1片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待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产卵后将其引出;
(3)卵培育至老熟幼虫:继续培育卵20~40天得到老熟幼虫,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70%~90%,饲喂澳洲坚果果仁薄片;
(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将老熟幼虫转移到新的透明自封袋中进行培养,8~15天收集羽化成虫;
步骤(2)、(3)所述的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厚度为0.5~1mm,大小为1~2cm2,步骤(3)中卵培育至老熟幼虫需补充澳洲坚果果仁薄片4次,每次1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培育条件为: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50%~80%,光照8~14小时/天,将脊胸露尾甲成虫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培育6~7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产卵量达到15~20粒时将成虫引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4)所述的透明自封袋为市售无色透明聚乙烯0~2号自封袋。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还包括:在所述新的透明自封袋中放置用水浸润的脱脂棉球后将老熟幼虫转移至其中进行培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15℃~35℃、相对湿度100%,光照8~14小时/天。
CN201910760707.5A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Active CN110402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707.5A CN110402898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707.5A CN110402898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898A CN110402898A (zh) 2019-11-05
CN110402898B true CN110402898B (zh) 2021-10-19

Family

ID=6836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0707.5A Active CN110402898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0289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52387B1 (ko) * 1997-11-27 2000-04-15 대한민국 울도하늘소 인공 증식방법 및 그 증식용 인공사료
KR101222469B1 (ko) * 2012-05-23 2013-01-15 이대암 장수하늘소의 대량증식을 위한 인공사료,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육방법
CN103004703A (zh) * 2012-12-21 2013-04-03 浙江农林大学 致瘿类害虫的饲育方法
CN104756960B (zh) * 2015-04-29 2017-02-22 广西大学 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898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0505B (zh) 浅黄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Ralph Natural food requirements of the large milkweed bug, Oncopeltus fasciatus (Hemiptera: Lygaeidae), and their relation to gregariousness and host plant morphology
CN105165734B (zh)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规模化繁殖的方法
CN101796940A (zh) 超级黄粉虫养殖技术
CN112205358B (zh) 草地贪夜蛾的室内种群繁殖方法
CN112868606B (zh) 一种室内饲养甘蔗条螟或二点螟的方法
CN101449670A (zh) 黄粉虫幼虫的养殖方法
CN102499181A (zh) 一种豆丹育种新方法
KR20150001806U (ko) 갈색거저리 학습용 사육키트와 인공사료
CN110583914A (zh) 草地贪夜蛾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饲养方法
CN105010246A (zh) 一种大麦虫的养殖方法
CN110916022A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的人工饲料及饲养方法
CN109496992B (zh) 一种超级富硒黄粉虫的生产方法
CN106804531B (zh) 黄缘闭壳龟从亲龟孵化到成龟的综合养殖方法
CN104872068A (zh)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室和饲养方法
CN108813114B (zh) 玉米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69026A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速效环保清塘方法
CN110402898B (zh)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CN109937971A (zh) 人工饲养蠼螋的方法及其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上的应用
CN112715490B (zh) 一种库蠓的养殖方法及其应用
CN113273547A (zh) 一种黄蓟马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105981684B (zh) 一种优选野长鳖的生产培育方法
CN108740611B (zh) 桃蛀螟幼虫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桃蛀螟饲养方法
CN113749055A (zh) 一种使用地中海粉螟卵和油菜花粉混合食物饲养稻红瓢虫的方法
CN111642465A (zh) 一种阿尔泰蝠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