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8408A -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8408A
CN110398408A CN201910747825.2A CN201910747825A CN110398408A CN 110398408 A CN110398408 A CN 110398408A CN 201910747825 A CN201910747825 A CN 201910747825A CN 110398408 A CN110398408 A CN 110398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hole
pedestal
containing body
imbedded mold
embed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78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璐璐
鲁艺
曹燚
钟成
潘苏婉
王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7478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8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8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8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6Embedding or analogous mounting of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6Embedding or analogous mounting of samples
    • G01N2001/366Moulds; Demoul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涉及生物组织技术领域。该包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容纳体和底座,容纳体沿上下方向设有贯通的容纳孔,且底座与容纳孔相匹配,用于可拆卸式封堵容纳孔;该包埋方法使用包埋模具进行包埋剂对组织样本的包埋处理。该包埋模具的容纳体和底座为形状固定的部件,将底座推入容纳体内即可形成容纳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容纳腔;冰冻完成后,只需向上推动底座,即可将包埋样本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即整个操作中均需对底座进行推动即可,操作便捷、效率高。

Description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组织包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冰冻切片法是免疫组化中为获得组织标本常用的方法,具有快捷、方便和精细的特点。制备组织标本的过程,需要使用包埋剂将样本包埋后置入-80℃环境中冰冻到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处理得到样本切片。
由于包埋剂对样本进行包埋时呈流质状态,因此,包埋样本时需要模具对样本和包埋剂进行容纳定型;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锡箔纸制作模具,制作步骤如下:剪一块锡箔纸,对其进行折叠,将其折叠成具有容纳腔的模具,由于锡箔纸易发生形变,人工折叠模具的过程难度大、效率低;包埋样本冰冻完成后,展开锡箔纸,将冰冻状态的包埋样本取出,锡箔纸则被丢弃。
即,现有包埋模具包埋样本的操作过程难度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包埋模具包埋样本的操作过程难度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包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容纳体和底座,所述容纳体沿上下方向设有贯通的容纳孔,且所述底座与所述容纳孔相匹配,用于可拆卸式封堵所述容纳孔。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孔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容纳体的底面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体的外壁上设有支腿,所述支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支腿的底面与所述容纳体的底面共面。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模具本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且各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面共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件的底面与所述容纳体的底面共面。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容纳体呈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体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通过3D打印而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埋方法,使用上述包埋模具进行包埋剂对组织样本的包埋处理,操作步骤包括:
将底座对应推入包埋模具的容纳孔内,底座封堵容纳孔的底端;
将组织样本经容纳孔的顶部开口置入容纳孔内;
经容纳孔的顶部开口向容纳孔内倒入包埋剂;
将容纳有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包埋模具进行冰冻处理;
组织样本经过冰冻处理后,朝向组织样本的方向推动底座,直至底座将包埋有包埋剂的组织样本推出容纳孔;
继续将底座推出容纳孔,或,将底座推至容纳孔的初始封堵位置。
本发明包埋模具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包埋模具,包括能够容纳组织样本和包埋剂,使其成为固定形状的模具本体,其中,模具本体包括作为侧围板的容纳体和作为底板的底座,底座与容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使用前,容纳体与底座呈分离状态,容纳体上的容纳孔呈上下贯通状态,将底座自容纳孔的一端开口推入其中,底座的外侧壁与容纳孔的内侧壁之间接触配合,对容纳孔进行封堵,推动底座至容纳孔的下部位置处,使其封堵于容纳孔的底部,此时底座的顶面朝上设置,底座的顶面和容纳孔的侧壁共同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腔。将组织样本经容纳腔的顶部开口装入其内,随后想容纳腔内倒入包埋剂,包埋剂流动填充组织样本与容纳腔之间的空隙,且覆盖组织样本的顶面;将容纳有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模具本体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冰冻处理,组织样本和包埋剂冰冻为整体固体状的包埋样本;需要时,从低温环境取出模具本体,自下向上推动底座,底座在容纳孔内向上移动,并推动固体状态的包埋样本向上移动,直至底座将整个包埋样本推出容纳孔,实现包埋样本从模具本体中取出。包埋样本取出后,对其进行切片处理即可;底座则继续向上推动推出容纳孔,以进行下一次包埋使用,或自上向下将底座推至容纳孔的底部封堵位置,以便于下次直接使用。
该包埋模具的容纳体和底座为形状固定的部件,将底座推入容纳体内即可形成容纳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容纳腔;冰冻完成后,只需向上推动底座,即可将包埋样本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即整个操作中均需对底座进行推动即可,操作便捷、效率高。此外,容纳体和底座可以循环利用,还能够降低包埋成本,且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本体中底座装入容纳体内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本体中容纳体上设置有支腿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本体通过连接体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本体通过连接体连接在一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模具本体;11-容纳体;111-容纳孔;12-底座;2-支腿;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埋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包括容纳体11和底座12,容纳体11沿上下方向设有贯通的容纳孔111,且底座12与容纳孔111相匹配,用于可拆卸式封堵容纳孔111。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埋模具,包括能够容纳组织样本和包埋剂,使其成为固定形状的模具本体1,其中,模具本体1包括作为侧围板的容纳体11和作为底板的底座12,底座12与容纳体11之间可拆卸连接。
使用前,容纳体11与底座12呈分离状态,容纳体11上的容纳孔111呈上下贯通状态,将底座12自容纳孔111的一端开口推入其中,底座12的外侧壁与容纳孔111的内侧壁之间接触配合,对容纳孔111进行封堵,推动底座12至容纳孔111的下部位置处,使其封堵于容纳孔111的底部,此时底座12的顶面朝上设置,底座12的顶面和容纳孔111的侧壁共同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腔。将组织样本经容纳腔的顶部开口装入其内,随后向容纳腔内倒入包埋剂,包埋剂流动填充组织样本与容纳腔之间的空隙,且覆盖组织样本的顶面;将容纳有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模具本体1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冰冻处理,组织样本和包埋剂冰冻为整体固体状的包埋样本;需要时,从低温环境取出模具本体1,自下向上推动底座12,底座12在容纳孔111内向上移动,并推动固体状态的包埋样本向上移动,直至底座12将整个包埋样本推出容纳孔111,实现包埋样本从模具本体1中取出。包埋样本取出后,对其进行切片处理即可;底座12则继续向上推动推出容纳孔111,以进行下一次包埋使用,或自上向下将底座12推至容纳孔111的底部封堵位置,以便于下次直接使用。
该包埋模具的容纳体11和底座12为形状固定的部件,将底座12推入容纳体11内即可形成容纳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容纳腔;冰冻完成后,只需向上推动底座12,即可将包埋样本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即整个操作中均需对底座12进行推动即可,操作便捷、效率高。此外,容纳体11和底座12可以循环利用,还能够降低包埋成本,且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的,针对上述包埋模具,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埋方法,使用包埋模具进行包埋剂对组织样本的包埋处理,操作步骤包括:将底座12对应推入包埋模具的容纳孔111内,底座12封堵容纳孔111的底端;将组织样本经容纳孔111的顶部开口置入容纳孔111内;经容纳孔111的顶部开口向容纳孔111内倒入包埋剂;将容纳有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包埋模具进行冰冻处理;组织样本经过冰冻处理后,朝向组织样本的方向推动底座12,直至底座12将包埋有包埋剂的组织样本推出容纳孔111;继续将底座12推出容纳孔111,或,将底座12推至容纳孔111的初始封堵位置。
具体的,上述低温环境可以为接近-80℃的温度环境;底座12的顶面与水平面共面,以确保制得包埋样本的底面为平面;包埋剂可以选用OCT(optimal cuttingtemperature compound,最佳切削温度化合物),OCT是一种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性混合物,常温为粘稠的液体,冰冻后会成为白色的坚硬固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包埋剂。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容纳孔11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容纳孔111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底座12的侧壁相应为圆柱状,将底座12插入容纳孔111时,底座12周向上任意角度均可以插入容纳孔111内,相较容纳孔111的横截面为矩形或不规则形状时,必须将底座12转至特定角度才能插入,圆形的容纳孔111在操作时更为便捷;此外,底座12圆柱状的外侧壁与容纳孔111圆柱状的内侧壁相互配合,在容纳孔111内上下推动底座12时,底座12与容纳孔111之间由于存在棱角而产生干涉卡紧,导致底座12无法推动的几率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包埋模具的操作便捷度;另外,容纳孔111与底座12之间的圆弧面配合,还能够减少底座12向上推动过程,包埋样本卡在棱角处对包埋样本在成损坏情况的发生。
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容纳体11的外侧壁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则容纳体11呈筒状,加工时较为便捷,相应包埋模具的成本能够有所下降;具体的,圆筒状的容纳体11的高度可以为20mm、容纳孔111的孔径可以为18mm、壁厚可以为2mm;底座12可以为直径为18mm、厚度为2mm的圆柱板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圆形外,容纳孔11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矩形、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底座12与容纳孔111的形状相匹配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容纳孔11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容纳体11的底面与水平面平行设置。这里是容纳体11的一种具体形式,使用时,底座12镶嵌于容纳孔111内,底座12的底面不凸出容纳体11的底面,则容纳体11放置于水平台上时,容纳体11的底面能够与水平台配合接触,接触面为容纳体11的整个底面,从而提高容纳体11放置时的稳定性,减少包埋过程容纳体11倾倒导致包埋剂和组织样本流出情况的发生;此外,容纳体11放置于水平台上时,容纳孔111呈竖直的筒状,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置于容纳孔111内时,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重心位于容纳孔111内,且位于容纳体11底面所在区域的上方,从而进一步减少包埋过程包埋模具倾倒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以在容纳体11的外壁上设有支腿2,支腿2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支腿2的底面与容纳体11的底面共面。模具本体1放置于水平台上时,容纳体11的底面和支腿2的底面同时与水平台接触,接触面为容纳体11的底面和支腿2的底面之和,接触面积增大,稳定性相应提高,进一步减少模具本体1倾倒情况的发生;此外,支腿2沿水平方向延伸,大大增大了容纳体11朝向支腿2所在方向倾倒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模具本体1使用的稳定性。
具体的,支腿2可以为多个,多个支腿2沿容纳体11的周向均匀排布,从而多容纳体11周向的各个方向进行支撑,容纳体11朝向各方向的倾倒难度均较大,从而进一步提高模具本体1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支腿2为四个,四个支腿2沿容纳体11的周向均匀排布。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模具本体1可以为多个,相邻两个模具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且各模具本体1的底面共面。当需要同样的组织样本数量较多时,可以采用连接件3将多个模具本体1连接为一体,操作时,可以批量进行,如将组织样本放置于多个模具本体1的容纳孔111内,然后将包埋剂注入多个模具本体1的容纳孔111内,操作完成后,可以将已经形成整体的多个模具本体1一起置于低温环境进行冰冻处理,随后同时取出,相较单个样本本体需要一个一个放置和取出,操作更为便捷。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件3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连接件3的底面与容纳体11的底部共面。多个通过连接件3连接为一体的模具本体1放置于水平台上时,多个模具本体1的底面和多个连接件3的底面均与水平台接触,接触面积较大,稳定性更强;此外,除连接件3作为支腿2对模具本体1进行支撑外,不同的模具本体1之间也能够相互起到支腿2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模具本体1使用时的稳定性,减少发生倾斜的情况。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容纳体11呈阵列排布。这里是多个容纳体11的一种具体排列方式,多个模具本体1通过连接件3连接为一体形式,多个模具本体1呈阵列排布,则整体为矩形或环形形状,形状规则,外形尺寸小,占用空间较少时既可容纳个数较多的模具本体1,从而在实现多个模具本体1同时使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此外,多个模具本体1排列为矩形或环形形状,相较不规则形状或长条状,稳定性更强。具体的,模具本体1可以为16个,16个模具本体1呈4×4阵列排布。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容纳体11可以呈矩阵阵列排布,位于同一排的连接件3共线设置,且连接件3所在直线穿过同排容纳孔111的轴心;和/或,位于同一列的连接件3共线设置,且连接件3所在直线穿过同列容纳孔111的轴心。具体的,连接件3的长度可以为10mm、宽度为5mm、高度可以为2mm。
本实施例中,容纳体11可以与连接件3一体成型。容纳体11与连接件3加工时一体成型制成,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相应减少使用过程发生弯折或断裂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模具本体1的实用性。
具体的,模具本体1可以通过3D打印而成。利用3D打印机将容纳体11和连接件3一体打印成型,并能够打印出底座12,具体的,耗费5-10个小时即可打印得到上述16个模具本体1。其中,打印材料可以选用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其他打印材料。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使用3D打印外,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如注塑、切削加工等能够制得底座12、一体成型的容纳体11与连接件3,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容纳体(11)和底座(12),所述容纳体(11)沿上下方向设有贯通的容纳孔(111),且所述底座(12)与所述容纳孔(111)相匹配,用于可拆卸式封堵所述容纳孔(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111)的横截面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11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容纳体(11)的底面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体(11)的外壁上设有支腿(2),所述支腿(2)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支腿(2)的底面与所述容纳体(11)的底面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模具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且各所述模具本体(1)的底面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件(3)的底面与所述容纳体(11)的底部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纳体(11)呈阵列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体(11)与所述连接件(3)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通过3D打印而成。
10.一种包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包埋模具进行包埋剂对组织样本的包埋处理,操作步骤包括:
将底座(12)对应推入包埋模具的容纳孔(111)内,底座(12)封堵容纳孔(111)的底端;
将组织样本经容纳孔(111)的顶部开口置入容纳孔(111)内;
经容纳孔(111)的顶部开口向容纳孔(111)内倒入包埋剂;
将容纳有组织样本和包埋剂的包埋模具进行冰冻处理;
组织样本经过冰冻处理后,朝向组织样本的方向推动底座(12),直至底座(12)将包埋有包埋剂的组织样本推出容纳孔(111);
继续将底座(12)推出容纳孔(111),或,将底座(12)推至容纳孔(111)的初始封堵位置。
CN201910747825.2A 2019-08-14 2019-08-14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0398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7825.2A CN110398408A (zh) 2019-08-14 2019-08-14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7825.2A CN110398408A (zh) 2019-08-14 2019-08-14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8408A true CN110398408A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28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7825.2A Pending CN110398408A (zh) 2019-08-14 2019-08-14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84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6799A1 (zh) * 2019-08-14 2021-02-1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6799A1 (zh) * 2019-08-14 2021-02-1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2602B2 (en) Holding structure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iners held thereon for substances for pharmaceutical, medical or cosmetic applications, and transport or packaging container having same
BRPI0710900B1 (pt) Cápsula para a preparação de uma bebida com um elemento de vedação impermeável a água fixado à mesma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da mesma
CN110398408A (zh)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KR20190130481A (ko) 약학적, 의학적 또는 미용적 적용을 위한 물질들을 위한 복수의 용기를 동시에 지지하기 위한 지지 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운송 구조물
CN204330461U (zh) 包埋机
CN208613714U (zh) 用于制备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壳体的砂芯、模具及压铸设备
CN108116770A (zh) 用于同时支撑多个小瓶的支撑结构、其用途和用于处理这样的小瓶的方法
US878289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oneycomb-structured object
CN103264781B (zh) 软袋输液产品药液灌装系统
EP2817132A2 (en) Tooling for manufacturing a unit dose pouch
EP288367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lding soft and thin resin molded products
CN108607971A (zh) 用于制备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壳体的砂芯、模具及压铸设备
JP2001116669A (ja) 包埋皿
CN210571656U (zh) 包埋模具
ES2632479T3 (es) Método de producción de un componente de inducción y un componente de inducción
WO2021026799A1 (zh) 包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HK1049995A1 (zh) 製備醚封的聚(烷氧基化)醇表面活性劑的方法
ES2324203T3 (es) Dispositivos captadores de agua para amplificadores laser y procedimiento para su fabricacion.
CN105799991A (zh) 一种茶叶分装装置
CA2504724A1 (en) Method for vacuum packaging pre-cooked lobsters
CN210455697U (zh) 一种药剂科用配药储存设备
CN220010416U (zh) 一种具有快速形成的折叠纸盒
CN217682731U (zh) 一种boss柱结构
CN217621658U (zh) 一种便于脱模分离的深孔板用制备模具
CN112530796B (zh) 一种用本体定位的自动切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