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140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140B
CN110392140B CN201810364786.3A CN201810364786A CN110392140B CN 110392140 B CN110392140 B CN 110392140B CN 201810364786 A CN201810364786 A CN 201810364786A CN 110392140 B CN110392140 B CN 110392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ccommodating cavity
functional module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47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2140A (zh
Inventor
贾玉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647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2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2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2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1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功能组件和电路板组件;设备本体具有用于收容功能组件与电路板组件的收容腔,收容腔具有连通外界的出口;功能组件包括功能模组及第一连接器,功能模组可从出口伸出收容腔或从出口缩回到收容腔内,第一连接器与功能模组电连接并与功能模组同步移动;电路板组件固设在收容腔内,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在功能模组伸出到收容腔外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接触;在功能模组缩回到收容腔内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本发明的方案能够解决功能模组的线缆缠绕和折损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中具有各种功能模组,如摄像模组、光感模组、红外模组等。一些功能模组可运动(如可翻转的摄像头)。在运动过程中,功能模组的线缆容易发生缠绕和折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功能模组的线缆缠绕和折损的问题。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功能组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设备本体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连通外界的出口;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功能模组及第一连接器,所述功能模组可从所述出口伸出所述收容腔或从所述出口缩回到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功能模组电连接并与所述功能模组同步移动;所述电路板组件固设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在所述功能模组伸出到所述收容腔外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接触;在所述功能模组缩回到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分离。
本发明的方案中,可运动的功能模组与电路板通过连接器组件(由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构成)电连接,第一连接器跟随功能模组同步移动,第二连接器固定安装,通过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接触和分离实现功能模组与电路板的导通或断开。由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不通过线缆连接,因而在功能模组运动时能够避免功能模组的线缆交缠和折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功能组件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支架、功能模组及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组装结构在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第一支架、功能模组及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组装结构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还可以是其他终端设备。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掌上电脑(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包括设备本体11、功能组件12和电路板组件。
其中,设备本体11为电子设备10的主体,如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播放器、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10的主体。优选的,设备本体11为手机主体。设备本体11可包括壳体112、显示屏111、其他结构件(不限于镜片、按键等)等。设备本体11具有用于收容功能组件12与电路板组件的收容腔B,收容腔B具有连通外界的出口A,即收容腔B在壳体112上形成出口A。
如图2和图3所示,功能组件12包括功能模组及第一连接器(图2和图3中未示出,其他附图有示意)。功能模组为具有一定机械结构及电路结构、可接收用户或环境反馈、采集用户或环境数据、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模组,包括但不限于为摄像模组、闪光灯模组、红外模组、测距模组、光感模组、受话器模组、送话器模组、人脸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指纹模组等。优选的,功能模组为摄像模组。功能模组可从出口A伸出收容腔B或从出口A缩回收容腔B内。第一连接器与功能模组电连接,用于将功能模组与电路板组件电导通,以使功能模组工作。并且,第一连接器与功能模组做同步移动,即功能模组可带动第一连接器运动。应理解,为了对功能模组的电连接做防护,第一连接器以及功能模组连接第一连接器的部分可不用伸出到收容腔B外,而是始终位于收容腔B内。
电路板组件安装在收容腔B内。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图未示)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用于与第一连接器接触导通,进而将功能模组电连接至电路板,以使功能模组工作。第二连接器固设在收容腔B内。在功能模组伸出到收容腔B外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接触;在功能模组缩回到收容腔B之内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即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并非一直接触或分离,而是在功能模组伸出收容腔B的过程中,第一连接器逐渐移动到与第二连接器接触的位置。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以在功能模组由开始伸出位置(刚伸出出口A的位置)向极限伸出位置(所能伸出的最远位置)运动时持续发生接触,也可以仅在功能模组到达极限伸出位置发生接触。在功能模组缩回收容腔B的过程中,第一连接器反向移动以与第二连接器分离,并逐渐恢复到零点位置(即功能模组完全位于收容腔B内,且作为伸出运动起点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可运动的功能模组与电路板通过连接器组件(由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构成)电连接,第一连接器跟随功能模组同步移动,第二连接器固定安装,通过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接触和分离实现功能模组与电路板的导通或断开。由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不通过线缆连接,因而在功能模组运动时能够避免功能模组的线缆交缠和折损。并且,功能模组滑出收容腔B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接触,使功能模组进入工作状态,由此可以通过功能模组的滑出触发功能模组进入工作状态,以便于用户使用;当功能模组缩回收容腔B内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使功能模组进入断电状态,由此可以通过功能模组的缩回将功能模组断电,以节省功耗。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功能组件12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架122,功能模组装在第一支架122上(例如封装在第一支架122内部),第一支架122用于承载和防护功能模组。第一支架122能够带动功能模组从出口A伸出收容腔B或缩回到收容腔B内。第一支架122不仅能对功能模组起到防护作用,也能美化功能模组,并便于用户按压以将伸出在外的功能模组推回收容腔B内。
如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本实例中,当功能模组为摄像模组时,摄像模组具有相对的入光部1272和底座部1271。其中,入光部1272用于接收光线以供成像;底座部1271作为封盖和承载体。功能组件12还可以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123,第一柔性电路板123与底座部1271固定连接并弯向入光部1272,即第一柔性电路板123呈弯折状,其一端连底座部1271,另一端靠近入光部1272。相应的,第一连接器128布设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23上远离底座部1271的一端(即第一连接器128靠近入光部1272),第一连接器128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23与摄像模组电连接。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摄像模组的具体结构,通过柔性电路板引出摄像模组与电路板的电接口,能够使摄像模组方便地连接到电路板。在摄像模组运动时,由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23与摄像模组同步移动(即相对静止),第一柔性电路板123不会发生交缠和折损。
如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器128可以包括套管1282及顶针1281,套管1282设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23上,顶针1281收容于套管1282内并可沿套管1282的轴线伸缩。例如,套管1282内可设有弹簧,弹簧与顶针1281抵持以使顶针1281可伸缩。顶针1281与功能模组电连接,顶针1281可与第二连接器接触或分离。此种顶针1281式的第一连接器128能够缓冲和吸振,使得与第二连接器的接触更为稳定,进而提升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的,设备本体11可以包括壳体112,收容腔B为壳体112的内部腔室,出口A开设在壳体112。壳体112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是由装配在一起的若干部件构成的组件,出口A可以根据需要开设在壳体112的任意位置。电路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13,第二柔性电路板13与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连接器布设在第二柔性电路板13上。通过设计第二柔性电路板13,便于在第二连接器距离电路板较远时依然能够与电路板导通。并且,由于第二柔性电路板13是固定设置,第二柔性电路板13也不会发生交缠和折损。
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的,壳体112可以包括边框1122、背板1121和支撑板1123。边框1122围设在背板1121的周缘以形成收容腔B,出口A可以开设在边框1122上或背板1121上。边框1122与背板1121可以为一体结构,以构成电子设备10的后壳。支撑板1123收容在收容腔B内并与背板1121平行间隔相对,支撑板1123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中框的至少一部分,边框1122同样围设在支撑板1123的周缘。功能组件12、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13均设在支撑板1123上,三者可以均设于支撑板1123的同一支撑面,也可以是至少一个部件位于一个支撑面,其余部件则位于相对的另一个支撑面。设计支撑板1123能够很好地承载功能组件12、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13,并增加电子设备10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9-图11所示,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器可以包括基座14和导接部15,基座14设在第二柔性电路板13上以承载导接部15,基座14具有相连的安装面141和导向斜面142,安装面141和导向斜面142呈夹角相连。安装面141用于安装导接部15,导向斜面142用于对导接部15进行导向。导接部15设在安装面141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导接部15用于与顶针1281接触,以将功能模组电连接至电路板。在功能模组伸出收容腔B的过程中,顶针1281由导向斜面142移动到安装面141,并与导接部15接触;在功能模组缩回收容腔B内的过程中,顶针1281与导接部15分离,并由安装面141移动到导向斜面142(图11中所示的双向箭头表示功能模组及顶针1281的移动方向)。此种第二连接器的结构,能够对运动时的顶针1281进行导向,使顶针1281能可靠地运动至接触位置,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功能组件12还可以包括固设在收容腔B内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可以固定在支撑板1123上(例如,支撑板1123上可以设计螺柱,通过螺钉将第二支架固定在螺柱上)。优选的,第二支架可以包括两个分体式设计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架121a和第二支架121b;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架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第二支架上设有导柱126,第一支架122可滑动地穿设在导柱126上,以沿导柱126从出口A伸出收容腔B或缩回到收容腔B内。导柱126用于对第一支架122进行滑动导向。优选的,导柱126可以是两个,两个导柱126一对一地设在第二支架121a和第二支架121b上,由此保证第一支架122的稳定滑动。当然,导柱12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予以设定,例如导柱126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4-图7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支架122可以包括支架主体1222和滑动臂1221,支架主体1222与滑动臂1221相连,以形成类似T字形构造。滑动臂1221可以为两个,分别分布在支架主体1222的相对两侧。功能模组装在支架主体1222上,滑动臂1221则可滑动地穿设在导柱126上以带动支架主体1222从出口A伸出收容腔B或缩回到收容腔B内。滑动臂1221还可以作为限位件使用,以防止支架主体1222从出口A处脱离设备本体11。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导柱126上可以套设弹簧124,弹簧124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持在滑动臂1221远离出口A的一面以及第二支架上,弹簧124能够提供弹力,以推动滑动臂1221朝出口A的方向运动。收容腔B还具有连通外界的按键孔。相应的,功能组件12还可以包括按压触发装置125,按压触发装置125具有按压端1253a和卡持端1255a,按压端1253a和卡持端1255a均为按压触发装置125上的两个部位。
其中,卡持端1255a用于与滑动臂1221卡持,以对滑动臂1221进行锁定。卡持端1255a可往复移动,且具有初始位置和偏离位置。在初始位置时,卡持端1255a与滑动臂1221卡持,使得滑动臂1221不会被弹簧124弹出;在偏离位置时,卡持端1255a不再卡持滑动臂1221,而是与滑动臂1221分离,因此使得滑动臂1221在弹簧124的弹力推动下滑动。
按压端1253a用于在受压时带动卡持端1255a偏离初始位置,以使卡持端1255a与滑动臂1221分离。即按压端1253a用于接受按压(例如人手的按压)。相应的,收容腔B具有连通外界的按键孔,以供按压端1253a露出(例如,按键孔可以开设在壳体112上)。按压端1253a在受压时发生位移,卡持端1255a与按压端1253a发生联动从而将滑动臂1221解锁。滑动臂1221解锁后会在弹簧124的弹力作用下沿导柱126滑动,进而推动支架主体1222滑动以从出口A伸出收容腔B。并且,在支架主体1222伸出收容腔B后,卡持端1255a可反向移动至原位,而支架主体1222可在受压后(例如人手按压支架主体1222)缩回收容腔B内,以推动滑动臂1221在导柱126上滑动并与卡持端1255a恢复卡持配合。通过设计按压触发装置125,能够巧妙地控制功能模组伸出,并且此种机构简单易行,运动可靠。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机构实现伸出控制。例如,可以采用电机和丝杠(包括相配合的螺杆及螺母),电机用于驱动丝杠中的螺杆转动,丝杠中的螺母与滑动臂1221相连以驱动滑动臂1221滑动。由此,通过电机与丝杠的配合,能够实现滑动臂1221的伸缩及锁止。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按压触发装置125可以包括按压键1253、驱动件1252及卡持件1255。其中,按压键1253收容在按键孔中,按压键1253用于接受按压,按压端1253a为按压键1253上的受压端。驱动件1252位于按压键1253与卡持件1255之间,用于将按压件的位移传递到卡持件1255,以驱动卡持件1255移动。驱动件1252具有相对的抵持端与连接端,抵持端与按压键1253上背离按压端1253a的端面抵持,连接端与卡持件1255相连。驱动件1252可相对第二支架转动,且驱动件1252的转轴1252a位于抵持端与连接端之间。由此,当驱动件1252转动时,卡持件1255则相应的发生位移。例如,在图4和图5视角中,当驱动件1252顺时针转动时,卡持件1255向右移,则卡持件1255会解锁滑动臂1221;当驱动件1252逆时针转动时,卡持件1255向左移,在滑动臂1221下滑到锁定位置时,卡持件1255会将滑动臂1221锁定。卡持端1255a为卡持件1255上背离连接端的一端。优选的,为了使滑动臂1221顺利下滑至于卡持件1255卡持,卡持端1255a可以设计斜面,以对滑动臂1221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按压触发装置125的此种具体结构机械传动准确可靠,设计简单,容易制造。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驱动件1252的抵持端处可设弹簧1251,弹簧1251背离抵持端的一端抵持在壳体112上(例如抵持在支撑板11231上的支撑筋上)。按压键1253按动抵持端,使卡持端1255a偏离初始位置;弹簧1251能够使抵持端恢复原位,也使卡持端1255a恢复到初始位置,由此实现卡持端1255a的往复运动。支架主体1222可在驱动力(包括用户施加的力和电子设备10内部其他驱动机构施加的力)作用下由伸出位置起反向滑动,以推动滑动臂1221相对第二支架反向滑动并恢复与卡持端1255a的卡持配合。例如,用户可以手指按压伸出壳体112的支架主体1222的端面,将支架主体1222推入壳体112内。在滑动臂1221对卡持端1255a的挤压下,卡持端1255a发生回退;至滑动臂1221滑动到完全与卡持端1255a错位时,卡持端1255a又反向移动到初始位置将滑动臂1221锁定。此时用户可以松手,以完成将支架主体1222及功能模组推入壳体112内的操作。
如图4和5所示,进一步的,第二支架具有相邻的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C,导柱126安装在第一收容槽内,卡持件1255收容于第二收容槽C内。驱动件1252的连接端穿过第二收容槽C的槽壁伸入第二收容槽C内,与卡持件1255相连。设置收容槽能够对导柱126与卡持件1255进行收容,避免占用过多结构空间;并且,第二收容槽C还能对卡持件1255进行导向,避免卡持件1255发生运动失稳。
如图4和5所示,进一步的,第二收容槽C的开口可以扣合一封盖件1254,用于将卡持件1255限位在第二收容槽C内,以确保卡持件1255的可靠运动。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11,显示屏111安装在收容腔B内并封盖收容腔B的开口,显示屏111与电路板电连接,以接收信号进行显示。显示屏111与电路板分别承载于支撑板1123的相对两面,支撑板1123则位于显示屏111与背板1121之间。现有产品中,功能模组是固设在显示屏111的非显示区,利用非显示区遮挡这些功能器件,此种设计使得显示屏111的屏占比较小,显示体验受限。而本实施例的方案却是将功能模组设为可从出口A伸出或缩回,在伸出后功能模组即可工作状态,无需在显示屏111下才能发挥作用。由此,显示屏111无需为功能模组设置非显示区。相反的,可以将显示屏111上原本遮盖功能模组的非显示区设计成显示区,从而扩大了显示屏111的屏占比,提升了观看体验。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备本体、功能组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设备本体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连通外界的出口;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功能模组及第一连接器,所述功能模组可从所述出口伸出所述收容腔或从所述出口缩回到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功能模组电连接并与所述功能模组同步移动;所述电路板组件固设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在所述功能模组伸出到所述收容腔外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接触;在所述功能模组缩回到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分离;
其中,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功能模组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带动所述功能模组从所述出口伸出所述收容腔或缩回到所述收容腔内;
其中,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固设在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导柱,所述第一支架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导柱上,以沿所述导柱从所述出口伸出所述收容腔或缩回到所述收容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相连的支架主体和滑动臂,所述功能模组装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滑动臂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导柱上以带动所述支架主体从所述出口伸出所述收容腔或缩回到所述收容腔内;
其中,所述导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持在所述滑动臂远离所述出口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收容腔还具有连通外界的按键孔;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按压触发装置,所述按压触发装置具有按压端和卡持端;所述卡持端可往复移动以与所述滑动臂卡持或分离;所述按键孔用于供所述按压端露出以便于接受按压,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受压时带动所述卡持端移动,以使所述卡持端与所述滑动臂分离,使所述滑动臂在所述弹簧的弹力推动下在所述导柱上滑动,进而推动所述支架主体从所述出口伸出所述收容腔;所述支架主体伸出所述收容腔后,所述卡持端可反向移动至原位;所述支架主体可在受压后缩回所述收容腔内,以推动所述滑动臂在所述导柱上滑动并与所述卡持端恢复卡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模组为摄像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模组具有相对的入光部和底座部;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底座部固定连接并弯向所述入光部,所述第一连接器布设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远离所述底座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摄像模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套管及顶针,所述套管设在第一柔性电路板上,所述顶针收容于所述套管内并可沿所述套管的轴线伸缩,所述顶针与所述功能模组电连接,所述顶针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接触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所述收容腔;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器布设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边框、背板和支撑板,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背板的周缘以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支撑板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背板平行间隔相对;所述功能组件、所述电路板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均设在所述支撑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基座和导接部,所述基座设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上,所述基座具有相连的安装面和导向斜面;所述导接部设在所述安装面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接部用于与所述顶针接触;在所述功能模组伸出所述收容腔的过程中,所述顶针由所述导向斜面移动到所述安装面,并与所述导接部接触;在所述功能模组缩回所述收容腔内的过程中,所述顶针与所述导接部分离,并由所述安装面移动到所述导向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触发装置包括按压键、驱动件及卡持件;所述按压键收容在所述按键孔中,所述按压端为所述按压键上用于接受按压的一端;所述驱动件具有相对的抵持端与连接端,所述抵持端与所述按压键上背离所述按压端的端面抵持,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卡持件相连,所述驱动件可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转动以带动所述卡持端往复移动,所述驱动件的转轴位于所述抵持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所述卡持端为所述卡持件上背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相邻的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所述导柱安装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卡持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二收容槽的槽壁伸入所述第二收容槽内与所述卡持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封盖所述收容腔的开口,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路板分别承载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面;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背板之间。
CN201810364786.3A 2018-04-21 2018-04-21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92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4786.3A CN110392140B (zh) 2018-04-21 2018-04-2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4786.3A CN110392140B (zh) 2018-04-21 2018-04-2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140A CN110392140A (zh) 2019-10-29
CN110392140B true CN110392140B (zh) 2021-04-02

Family

ID=68284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478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92140B (zh) 2018-04-21 2018-04-2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21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5906B (zh) * 2018-05-04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弹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933208B (zh) * 2019-12-09 2021-08-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的摄像组件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88755A1 (en) * 2008-02-08 2009-08-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function slide element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2840033U (zh) * 2012-06-05 2013-03-2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KR20150043012A (ko) * 2013-10-14 2015-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7197133A (zh) * 2017-07-21 2017-09-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摄像头组件
CN107888728A (zh) * 2017-11-30 2018-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拍摄方法
CN207968672U (zh) * 2018-03-27 2018-10-12 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 一种全面屏手机的隐藏式摄像头模组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88755A1 (en) * 2008-02-08 2009-08-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function slide element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2840033U (zh) * 2012-06-05 2013-03-2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KR20150043012A (ko) * 2013-10-14 2015-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7197133A (zh) * 2017-07-21 2017-09-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摄像头组件
CN107888728A (zh) * 2017-11-30 2018-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拍摄方法
CN207968672U (zh) * 2018-03-27 2018-10-12 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 一种全面屏手机的隐藏式摄像头模组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140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7206U (zh) 传动机构、驱动机构组合件、安装驱动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US10601966B2 (en) Mobile terminal
US10523798B2 (en) Mobile terminal
KR100675253B1 (ko) 휴대단말기
US10637978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04310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SB connector
CN110392140B (zh) 电子设备
EP2665240B1 (en)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a sliding door for a socket
CN109862151B (zh) 电子设备
JP2003022151A (ja) 無線通信カード
US7494360B2 (en) Surface contact card holder
CN108336525A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525761B (zh) 电子设备及其后盖组件
US20020114447A1 (en) Card connector
CN110460694B (zh) 电子设备
CN109995900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62141B (zh) 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组件
CN114070342B (zh)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210405378U (zh) 电子组件、安装驱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417954B (zh) 电子设备
CN109962998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078230U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0092171A (ja) 携帯用無線通信装置
CN209201114U (zh) 移动终端
CN113596203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