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1870A -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1870A
CN110391870A CN201810351167.0A CN201810351167A CN110391870A CN 110391870 A CN110391870 A CN 110391870A CN 201810351167 A CN201810351167 A CN 201810351167A CN 110391870 A CN110391870 A CN 110391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end
transmission
reception ability
max
carrier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11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1870B (zh
Inventor
冯淑兰
李�根
沈祖康
王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58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4886B/zh
Priority to EP19789165.8A priority patent/EP375176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2636 priority patent/WO20192011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1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870A/zh
Priority to US17/028,651 priority patent/US1155830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1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rate being modified by the source upon detecting a change of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5Unequal or adaptive error protection, e.g. by providing a different level of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significance of source information or by adapting the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 H03M13/353Adaptation to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3M13/6368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using rate compatible puncturing or complementar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速率匹配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第一传输时间用于传输第一码块所属的第一传输块;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NCB为进行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根据NCB对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本申请例提供的速率匹配方法,接收端能够根据接收端在一段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调整解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避免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端的接收成功率。

Description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提升通信可靠性,通常采用信道编码(简称为“编码”)的方式降低传输码率以提升可靠性,假设信息比特为K,经过译码后得到的数据的比特为N,N大于等于K,K-N比特称为冗余比特,这样有效的码率为K/N。发送端将译码后的N比特码字送给接收端,接收端收到N比特码字后,采用一定的译码方式,校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码字,恢复正确的K比特码字。
编码前的数据块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由于TB的比特数较大,所以发送端通常会将一个TB拆分为多个码块(code block,CB),每个CB单独编码,由于用来传输码块的物理资源与待传输的码块物理时频资源可能不一致,故需要对待传输的码块进行比特重发或者打孔,以匹配物理时频资源的承受能力,这个过程称为速率匹配,所以多个编码后的CB需要经过速率匹配后,再进行交织、级联等处理后作为一个物理的数据块(码字)传输至接收端。
在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TB在一个载波上的第一传输时间会根据子载波间隔的变化发生变化,并且,TB的调度时间(分配给TB的时域资源)也灵活多变,而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数据量的最大值是固定的,并且,接收端能够缓存的数据量也是固定的,因此,5G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在调度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有可能会超出接收端在该调度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和缓存能力,导致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或缓存溢出,从而降低了接收端的接收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速率匹配方法和计算装置以及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和装置,根据接收端在调度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确定速率匹配参数,避免了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端的接收成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速率匹配方法,包括: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第一传输时间用于传输第一码块所属的第一传输块;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NCB为进行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根据NCB对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例如,当接收端在该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较差时,接收端可以选择较小的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减小了第一传输时间内处理和/或缓存的数据量,避免了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成功率;又例如,当接收端在该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较强时,接收端可以选择较大的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在不超出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的前提下降低码率,以便获得更高的接收成功率。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方法,接收端能够根据接收端在一段时间(即,第一传输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调整解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避免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端的接收成功率。
可选地,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包括:
根据和S(i)确定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也称为载波的峰值速率,或者最大传输速率,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S(i)为第一传输块的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正相关,并且,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
定义了载波i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这里的传输,包括发送和接收,对于发送端,还可以是最大发送速率,对于接收端,还可以称为最大接收速率,S(i)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时长,二者结合可以获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通过载波i能够处理并缓存的最大数据量,因此,可以根据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和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或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其中,RLBRM为速率匹配因子,取值为小于1的正数,例如RLBRM=2/3。接收端的最大缓存数据量与正相关。这里的传输时间,也包含了发送时长和接收时长两个概念,对于发送端,是发送时长,对于接收端,是接收时长,二者相等,本发明不做明显区分。
可选地,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包括:根据和S(i)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在第二传输时长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第一传输块的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正相关,接收能力与所述S(i)正相关,所述第二传输时间为确定所述时采用的传输时长,接收能力与第二传输时间的倒数正相关。第一传输时长与第二传输时长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定义了载波i能够在第二传输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越大,说明在相同时间内传输载波i传输的数据量越多,在传输的数据量相同的前提下第二传输时间越短,说明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越大,因此,越大,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越大,第二传输时间越小,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越大,除以第二传输时间,则等效为接收端的峰值速率。因此,可以用S(i)和第二传输时间来定义,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定义,其中S2 (i)为第二传输时间。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ref、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Nref和N中数值最小的一个。Nref和NCB,max用于指示不同情况下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或者数据处理量,其中,Nref是基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未受限的情况下得到的值,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发送端将Nref、N和NCB,max三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ref,Nref大于NCB,max,发送端可以将NCB,max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
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NCB,max用于指示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或者数据处理量,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发送端将N和NCB,max二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CB,max,发送端可以将NCB,max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包括:根据U(i)和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其中,NCB,max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部分带宽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
当接收端支持多载波时,发送端还需要根据载波i的传输带宽值占全部已激活接收载波的总带宽值的比例确定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其中,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为接收端在多个载波上的总接收能力的U(i)倍,上述可选的方法可以避免多载波场景中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处理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处理量与和S(i)正相关,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传输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传输量与和S(i)正相关,且与第二传输时长的倒数正相关,为载波i能够在第二传输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第二传输时长为确定所述时采用的第二传输时间的时长;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在该可选的方案中,发送端从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或最大数据传输量中选择一个最小值,根据该最小值确定参考码块大小(N′ref),随后比较N′ref与N的大小,选择其中一个较小的值作为第一码块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最大数据处理量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地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
当接收端支持多载波时,发送端还需要根据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占全部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例确定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其中,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为接收端在多个载波上的总接收能力的U(i)倍,上述可选的方法可以避免多载波场景中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第一传输块为高优先级传输块,第一传输块包括的C个码块,C为正整数,C个码块中每个码块在速率匹配前的大小为NCB,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C和NCB确定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或处理数据量,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为NCB·C;根据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和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确定剩余缓存数据量,剩余缓存数据量等于最大数据缓存量减去NCB·C,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剩余缓存数据量用于缓存低优先级数据;根据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NCB,lp,NCB,lp为低优先级传输块的码块在进行速率匹配时的大小,其中,NCB,lp为Nlp、Nref和NCB,max,lp中的最小值,Nlp为低优先级传输块的每个码块的大小,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CB,max,lp为基于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的、载波i能够传输的、用于进行速率匹配的码块的数据量的最大值;根据NCB,lp对低优先级传输块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当多个TB需要同时传输时,发送端可以根据TB的优先级确定各个TB的码率匹配参数,高优先级的TB按照前述方法确定速率匹配参数,确定了高优先级的TB占用的缓存数据量后,根据当前剩余的缓存资源或数据处理资源确定载波i能够传输的低优先级TB的码块的大小(NCB,max,lp),并对比NCB,max,lp、Nlp和Nref的大小,从中选择一个最小值作为低优先级TB的码块的速率匹配码块值(NCB,lp),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接收低优先级TB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接收端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的大小超出了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根据通知消息减小单位时间内发送的数据的大小。
上述方案可以及时减小信道中传输的数据量,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
可选地,通知消息还包括建议传输速率,该建议传输速率为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相匹配的数据传输速率。
建议传输速率为接收端基于当前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确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发送端根据该建议传输速率确定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从而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
可选地,通知消息为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或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信令。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包括: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第一传输时间用于接收第一传输块;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NCB为进行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根据NCB对第一传输块进行解速率匹配。对于接收端而言,传输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接收时间。
例如,当接收端在该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较差时,接收端可以选择较小的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减小了第一传输时间内处理和/或缓存的数据量,避免了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成功率;又例如,当接收端在该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较强时,接收端可以选择较大的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在不超出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的前提下降低码率,以便获得更高的接收成功率。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方法,接收端能够根据接收端在一段时间(即,第一传输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调整解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避免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端的接收成功率。
可选地,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包括:根据和S(i)确定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S(i)为第一传输块的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正相关,并且,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
定义了载波i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量,S(i)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时长,二者结合可以获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通过载波i能够处理并缓存的最大数据量,因此,可以根据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和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或者,接收能力用来表示。
可选地,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包括:
根据和S(i)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在第二传输时长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第一传输块的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正相关,接收能力与所述S(i)正相关,所述第二传输时间为确定所述时采用的传输时长,接收能力与第二传输时间的倒数正相关。第一传输时长与第二传输时长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定义了载波i能够在第二传输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越大,说明在相同时间内传输载波i传输的数据量越多,在传输的数据量相同的前提下第二传输时间越短,说明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越大,因此,越大,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越大,除以第二传输时间,则等效为接收端的峰值速率。因此,可以用S(i)和第二传输时间来定义,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定义,其中S2 (i)为第二传输时间,或者,接收能力用来表示。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ref、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Nref和N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Nref和NCB,max用于指示不同情况下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其中,Nref是基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未受限的情况下得到的值,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接收端将Nref、N和NCB,max三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在第一传输时间内实际处理和缓存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ref,Nref大于NCB,max,接收端可以将NCB,max作为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NCB,max用于指示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其中,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接收端将N和NCB,max二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在第一传输时间内实际处理和缓存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CB,max,接收端可以将NCB,max作为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包括:根据U(i)和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其中,NCB,max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
当接收端支持多载波时,接收端还需要根据载波i的传输带宽值占全部已激活接收载波的总带宽值的比例确定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其中,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为接收端在多个载波上的总接收能力的U(i)倍,上述可选的方法可以避免多载波场景中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处理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处理量与和S(i)正相关,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S(i)为所述传输时间的时长;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传输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传输量与和S(i)正相关,与第二传输时长的倒数正相关,为载波i能够在第二传输时长内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间,第二传输时间为确定所述时采用的传输时长;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传输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传输量与和S(i)正相关,且与第二传输时长的倒数正相关,为载波i能够在第二传输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第二传输时长为确定所述时采用的第二传输时间的时长;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在该可选的方案中,接收端从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中选择一个最小值,根据该最小值确定参考码块大小(N′ref),随后比较N′ref与N的大小,选择其中一个较小的值作为第一码块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实际处理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最大数据传输量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
当接收端支持多载波时,接收端还需要根据载波i的传输带宽值占全部已激活接收载波的总带宽值的比例确定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其中,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为接收端在多个载波上的总接收能力的U(i)倍,上述可选的方法可以避免多载波场景中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第一传输块为高优先级传输块,第一传输块包括的C个码块,C为正整数,C个码块中每个码块在解速率匹配前的大小为NCB,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C和NCB确定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为NCB·C根据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和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确定剩余缓存数据量,剩余缓存数据量等于最大数据缓存量减去NCB·C,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剩余缓存数据量用于缓存低优先级数据;根据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NCB,lp,NCB,lp为低优先级传输块的码块在进行解速率匹配时的大小,其中,NCB,lp为Nlp、Nref和NCB,max,lp中的最小值,Nlp为低优先级传输块的每个码块的大小,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CB,max,lp为基于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的、载波i能够传输的、用于进行解速率匹配的码块的数据量的最大值;根据NCB,lp对低优先级传输块的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
当多个TB需要同时传输时,接收端可以根据TB的优先级确定各个TB在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高优先级TB按照前述方法确定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确定了高优先级TB进行解速率匹配所需的缓存数据量之后,根据当前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载波i能够传输的低优先级TB的码块的大小(NCB,max,lp),并对比NCB,max,lp、Nlp和Nref的大小,从中选择一个最小值作为低优先级TB的码块的解速率匹配码块值(NCB,lp),可以使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实际处理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接收低优先级TB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发送端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的大小超出了接收端的接收能力。
上述方案可以及时减小信道中传输的数据量,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
可选地,通知消息还包括建议传输速率,该建议传输速率为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相匹配的数据传输速率。
建议传输速率为接收端基于当前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确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发送端根据该建议传输速率确定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从而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
可选地,通知消息为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或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信令。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速率匹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通信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通信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之一中的方法。当该装置是通信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之一中的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通信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速率匹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通信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通信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之一中的方法。当该装置是通信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之一中的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通信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速率匹配装置和第四方面所述的解速率匹配装置。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发送端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发送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接收端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接收端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发送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接收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发送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芯片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接收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芯片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
图2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速率匹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速率匹配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速率匹配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速率匹配和/或解速率匹配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速率匹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速率匹配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解速率匹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100包括接入网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接入网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当终端设备120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模块可对信息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模块可获取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接入网设备110的一定数目的信息比特,这些信息比特例如是处理模块生成的、从其它设备接收的或者在存储模块中保存的信息比特。这些信息比特可包含在一个或多个TB中,TB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CB。
当通信系统100的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120为发送端,接入网设备110为接收端,当通信系统100的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时,接入网设备110为发送端,终端设备120为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5G移动通信系统,本申请所述的5G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和/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称为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
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 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还可以是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B),上述基站仅是举例说明,接入网设备还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类型的设备。
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例如,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的数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方法之前,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概念做简要介绍。
为了获得更好的译码效果,如果译码不成功,接收端会存储已接收到的数据的软信息,存储软信息需要消耗接收端的存储资源。若每个码块的编码后的比特为N比特,则接收端需要存储N·L比特,L为每个接收数据的软信息有效比特数。当接收端的缓存受限时,为了减少接收端的缓存量,发送端可以采用有限缓存速率匹配(limited buffer ratematching,LBRM)技术对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如图2所示,发送端对K比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后得到大小为N比特的码块,如果码块的比特数N小于或等于Nref,Nref为参考码块的大小,则发送端会按照实际码块大小进行速率匹配,如果N大于Nref,则发送端会按照Nref对编码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发送端在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为Nref和N中的最小值,即,NCB=min(N,Nref)。上述确定NCB的过程即比特选择。
例如,编码后的码块大小为100比特,Nref等于90比特,则NCB等于90比特,即,从100比特中选择前90个比特进行速率匹配,丢弃后10个比特,从而减少接收端需要存储的数据量。由于信息比特在编码时加入了冗余比特,接收端可以根据冗余比特译码信息比特,因此,在丢弃的比特数较少的情况下,且信道条件较好时,上述比特选择不会导致接收端译码失败。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的方法。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速率匹配方法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方法300的执行设备为发送端,该方法300包括:
S310,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第一传输时间用于传输第一码块所属的第一传输块。
接收能力可以是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数据量的最大值,发送端可以根据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数据量的最大值计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接收能力也可以是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接收的传输块的最大值,还可以是其它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的参数,类似地,接收能力还可以是任意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的参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速率匹配过程中,第一码块指的是经过信道编码后且未经过比特选择的码块。
S320,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NCB为进行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
NCB是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相匹配的码块大小,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为第一传输时间内最多接收X比特的数据,则NCB小于或等于X除以Y的值,其中,Y为第一传输块划分的码块的数量。
S330,根据NCB对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例如,发送端可以根据调度的时频资源和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表格选择与NCB对应的调制编码参数对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具体的速率匹配方法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速率匹配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接收端在该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较差时,发送端可以选择较小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提高码率,减小了第一传输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避免了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成功率;或者,当接收端在该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较强时,发送端可以选择较大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在不超出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的前提下降低码率,以便获得更高的接收成功率。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方法,能够根据接收端在一段时间(即,第一传输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调整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避免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端的接收成功率。
可选地,S310包括:
根据和S(i)确定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也称为峰值速率或者最大传输速率,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S(i)为第一传输块的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正相关,并且,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
定义了载波i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量,S(i)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时长,二者结合可以获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通过载波i能够处理并缓存的最大数据量,因此,可以根据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和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于来表示,和S(i)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其它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
在本申请中,O与M正相关指的是:当M增大时,O也增大,但是对M和O的增大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当M线性增大时,O可以线性增大,也可以非线性增大。或者,
O与M正相关也可以指:当M减小时,O也减小,但是对M和O的减小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当M线性减小时,O可以线性减小,也可以非线性减小。
M和O可以为任意两个物理量,例如,O为接收端的接收能力,M为或S(i)。上述对正相关的解释对于本申请其它部分的正相关同样适用。
可选地,S310包括:
根据和S(i)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在第二传输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正相关,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第二传输时间用于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第二传输时间负相关。
在本申请中,E与F负相关指的是:当E增大时,F减小,并且,对F随E的增大而减小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当E线性增大时,O可以线性减小,也可以非线性减小。或者,
E与F负相关指的是:当E减小时,F增大,并且,对F随E的减小而增加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当E线性减小时,F可以线性增大,也可以非线性增大。
E和F可以为任意两个物理量,例如,E为接收端的接收能力,F为第二传输时间。上述对负相关的解释对于本申请其它部分的负相关同样适用。
定义了载波i能够在第二传输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越大,说明传输时间相同时载波i传输的数据量越多,或者,载波i传输的数据量相同时第二传输时间越短,也说明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越大,因此,越大,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越大。除以第二传输时间,可以等效为接收端的峰值处理速率。因此,可以用S(i)和第二传输时间来定义,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其中S2 (i)为第二传输时间。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可以根据接收端支持的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层数、最大调制阶数、最大码率计算得到,并按照载波i的最大带宽作为最大配置BWP,子载波间隔为载波i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按照通信标准文档(3GPP TS 38.214V F.1.0)的5.1.3.2节所描述的方法计算第二传输时间载波i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时隙长度,例如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第二传输时间长度为0.5ms。还可以根据接收端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得到,例如 还可以根据接收端的设备类型得到,例如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LTE UE类型(Category)6,则比特,S2 (i)=1毫秒。
可选地,S320包括:
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ref、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Nref和N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Nref和NCB,max用于指示不同情况下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其中,Nref是基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未受限的情况下得到的值,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发送端将Nref、N和NCB,max三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ref,Nref大于NCB,max,发送端可以将NCB,max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按照通信标准文档(3GPP TS 38.212V F.1.0)的5.4.2.1节所描述的方法计算Nref,NCB,max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其它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包括:
根据U(i)和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其中,NCB,max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
当接收端支持多载波时,发送端还需要根据载波i的传输带宽值占全部已激活接收载波的总带宽值的比例确定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其中,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为接收端在多个载波上的总接收能力的U(i)倍,上述可选的方法可以避免多载波场景中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载波i的传输带宽值可以是载波i支持的最大带宽的带宽值,也可以是其它的带宽值。U(i)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实施例。
可选地,S320包括:
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处理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处理量与和S(i)正相关,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S(i)为所输时间的时长;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传输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传输量与和S(i)正相关,与第二传输时长的倒数正相关,为载波i能够在第二传输时长内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间,第二传输时间为确定所述时采用的传输时长;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在该可选的方案中,发送端从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中选择一个最小值,根据该最小值确定参考码块大小(N′ref),随后比较N′ref与N的大小,选择其中一个较小的值作为第一码块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TBSLBRM可以根据接收端支持的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层数、最大调制阶数、最大码率计算得到,可以按照通信标准文档(3GPP TS 38.212 V F.1.0)的5.4.2.1节所描述的方法计算TBSLBRM
可选地,最大数据传输量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
当接收端支持多载波时,发送端还需要根据载波i的激活的传输带宽值占全部已激活接收载波的总带宽值的比例确定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其中,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为接收端在多个载波上的总接收能力的U(i)倍,上述可选的方法可以避免多载波场景中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U(i)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实施例。
可选地,第一传输块为高优先级传输块,第一传输块包括的C个码块,C为正整数,C个码块中每个码块在速率匹配前的大小为NCB,方法300还包括:
根据C和NCB确定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为NCB·C;根据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和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确定剩余缓存数据量,剩余缓存数据量等于最大数据缓存量减去NCB·C,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剩余缓存数据量用于缓存低优先级数据;根据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NCB,lp,NCB,lp为低优先级传输块的码块在进行速率匹配时的大小,其中,NCB,lp为Nlp、Nref和NCB,max,lp中的最小值,Nlp为低优先级传输块的每个码块的大小,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CB,max,lp为基于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的、载波i能够传输的、用于进行速率匹配的码块的数据量的最大值;根据NCB,lp对低优先级传输块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当多个TB需要同时传输时,发送端可以根据TB的优先级确定各个TB的码率匹配参数,高优先级的TB按照前述方法确定速率匹配参数,确定了高优先级的TB占用的缓存数据量后,根据当前剩余的缓存资源确定载波i能够传输的低优先级TB的码块的大小(NCB,max,lp),并对比NCB,max,lp、Nlp和Nref的大小,从中选择一个最小值作为低优先级TB的码块的速率匹配码块值(NCB,lp),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接收低优先级TB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方法300还包括:
接收来自接收端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的大小超出了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根据通信消息减小单位时间内发送的数据的大小。
上述方案可以及时减小信道中传输的数据量,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
可选地,该通知消息还包括建议传输速率,该建议传输速率为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相匹配的数据传输速率。
建议传输速率为接收端基于当前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确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发送端根据该建议传输速率确定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从而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
可选地,该通知消息为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或MAC层信令。
下面,参照图10,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速率匹配方法1000,该方法包括S1010、S1020和S1030。
其中,S1010与上文中所描述的速率匹配方法300中的S310相同,S1030与方法300中的S330相同,S310和S330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S1010和S1030,不再赘述。
S1020与方法300中的S32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可选地,S1020包括:
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NCB,max用于指示不同情况下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发送端将Nref、N和NCB,max三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CB,max,发送端可以将NCB,max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NCB,max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其它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此时,可以无需获取方法300中所述的Nref
除此之外,S320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S1020,不再赘述。
方法300中除了S310、S320和S330以外可包括的其他步骤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也适用于方法1000,此外,方法300的技术效果以及对于所涉及的术语的解释均可适用于方法1000,不再赘述。
上文从发送端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方法,下面,将从接收端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速率匹配方法。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的示意图。图4所示的方法400的执行设备为接收端,该方法400包括:
S410,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第一传输时间用于接收第一传输块。
接收能力可以是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数据量的最大值,接收端可以根据该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数据量的最大值计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接收能力也可以是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数据量的最大值,还可以是其它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的参数,类似地,接收能力还可以是任意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的参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接收端来说,第一传输时间即接收第一传输块的时间。
S420,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NCB为进行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
NCB是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相匹配的码块大小,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为第一传输时间内最多接收X比特的数据,则NCB小于或等于X除以Y的值,其中,Y为第一传输块划分的码块的数量。
S430,根据NCB对第一传输块进行解速率匹配。
例如,发送端可以从MCS表格中选择与NCB对应的调制编码参数对第一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具体的解速率匹配方法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解速率匹配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接收端在该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较差时,发送端可以选择较小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提高码率,减小了第一传输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避免了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成功率;或者,当接收端在该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较强时,发送端可以选择较大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在不超出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的前提下降低码率,以便获得更高的接收成功率。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方法,能够根据接收端在一段时间(即,第一传输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调整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避免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从而提高了接收端的接收成功率。
可选地,S310包括:
根据和S(i)确定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S(i)为第一传输块的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正相关,并且,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
定义了载波i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量,S(i)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时长,二者结合可以获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通过载波i能够处理并缓存的最大数据量,因此,可以根据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和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或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和S(i)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其它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
可选地,S410包括:
根据和S(i)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在第二传输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称为第一传输时长,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正相关,接收能力与所述S(i)正相关,第二传输时间用于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与第二传输时间负相关。
定义了载波i能够在第二传输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越大,说明传输时间相同时载波i传输的数据量越多,或者,载波i传输的数据量相同时第二传输时间越短,也说明接收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越大,因此,越大,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越大。除以第二传输时间,可以等效为接收端的峰值处理速率。因此,可以用S(i)和第二传输时间来定义,例如,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或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用来表示,其中S2 (i)为第二传输时间。例如,第二传输时间为1ms,则为载波i在1ms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大小。
可以根据接收端支持的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层数、最大调制阶数、最大码率计算得到,并按照载波i的最大带宽作为最大配置BWP,子载波间隔为载波i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按照通信标准文档(3GPP TS38.214V F.1.0)的5.1.3.2节所描述的方法计算第二传输时间载波i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时隙长度,例如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第二传输时间长度为0.5ms。还可以根据接收端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得到,例如 还可以根据接收端的设备类型得到,例如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LTE UE类型(Category)6,则比特,S2 (i)=1毫秒。
可选地,S420包括:
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ref、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Nref和N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Nref和NCB,max用于指示不同情况下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其中,Nref是基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未受限的情况下得到的值,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接收端将Nref、N和NCB,max三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在第一传输时间内实际处理和缓存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ref,Nref大于NCB,max,接收端可以将NCB,max作为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按照通信标准文档(3GPP TS 38.212V F.1.0)的5.4.2.1节所描述的方法计算Nref,NCB,max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其它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
可选地,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包括:
根据U(i)和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其中,NCB,max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
当接收端支持多载波时,发送端还需要根据载波i的传输带宽值占全部已激活接收载波的总带宽值的比例确定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其中,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为接收端在多个载波上的总接收能力的U(i)倍,上述可选的方法可以避免多载波场景中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U(i)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实施例。
可选地,S420包括:
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处理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处理量与和S(i)正相关,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S(i)为所输时间的时长;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在该可选的方案中,接收端从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中选择一个最小值,根据该最小值确定参考码块大小(N′ref),随后比较N′ref与N的大小,选择其中一个较小的值作为第一码块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实际处理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TBSLBRM可以根据接收端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最大调制阶数和最大码率计算得到,可以按照通信标准文档(3GPP TS38.212 V F.1.0)的5.4.2.1节所描述的方法计算TBSLBRM
可选地,最大数据传输量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
当接收端支持多载波时,接收端还需要根据载波i的激活的BWP传输带宽值占全部激活地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总带宽值的比例确定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其中,接收端在载波i上的接收能力为接收端在多个载波上的总接收能力的U(i)倍,上述可选的方法可以避免多载波场景中接收端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U(i)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实施例。
可选地,第一传输块为高优先级传输块,第一传输块包括的C个码块,C为正整数,C个码块中每个码块在速率匹配前的大小为NCB,方法400还包括:
根据C和NCB确定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为NCB·C;根据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和高优先级传输块占用的缓存数据量确定剩余缓存数据量,剩余缓存数据量等于最大数据缓存量减去NCB·C,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剩余缓存数据量用于缓存低优先级数据;根据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NCB,lp,NCB,lp为低优先级传输块的码块在进行速率匹配时的大小,其中,NCB,lp为Nlp、Nref和NCB,max,lp中的最小值,Nlp为低优先级传输块的每个码块的大小,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CB,max,lp为基于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的、载波i能够传输的、用于进行速率匹配的码块的数据量的最大值;根据NCB,lp对低优先级传输块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当多个TB需要同时传输时,接收端可以根据TB的优先级确定各个TB在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高优先级TB按照前述方法确定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确定了高优先级TB进行解速率匹配所需的缓存数据量之后,根据当前剩余缓存数据量确定载波i能够传输的低优先级TB的码块的大小(NCB,max,lp),并对比NCB,max,lp、Nlp和Nref的大小,从中选择一个最小值作为低优先级TB的码块的解速率匹配码块值(NCB,lp),可以使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实际处理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接收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接收低优先级TB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
可选地,方法400还包括:
向发送端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的大小超出了接收端的接收能力。
上述方案可以及时减小信道中传输的数据量,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
可选地,该通知消息还包括建议传输速率,该建议传输速率为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相匹配的数据传输速率。
建议传输速率为接收端基于当前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接收能力确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发送端根据该建议传输速率确定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从而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
可选地,该通知消息为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或MAC层信令。
下面,参照图11,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1100,该方法包括S1110、S1120和S1130。
其中,S1110与上文中所描述的解速率匹配方法400中的S410相同,S1130与方法400中的S430相同,S410和S430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S1110和S1130,不再赘述。
S1120与方法400中的S42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可选地,S1120包括:
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NCB,max用于指示不同情况下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发送端将Nref、N和NCB,max三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CB,max,发送端可以将NCB,max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NCB,max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其它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此时,可以无需获取方法400中所述的Nref
除此之外,S420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S1120,不再赘述。
方法400中除了S410、S420和S430以外可包括的其他步骤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也适用于方法1100,此外,方法400的技术效果以及对于所涉及的术语的解释均可适用于方法1100,不再赘述。
下面,再举出几个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速率缓存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发送端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NCB,接收端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解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如无特别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的载波均指传输第一TB的载波。
步骤1.采用通信标准(3GPP TS 38.212 V F.1.0)中5.4.2.1节中描述的方法,计算TBSLBRM和Nref
步骤2.根据接收端在当前载波(即,载波i)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
步骤3.计算NCB,NCB=min(N,Nref,NCB,max)。
其中,N为编码后的码块大小。
其中,NCB,max的计算方式如下:
-确定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也称为载波i的最大传输速率或者载波i的峰值速率。
-确定在当前第一传输时间内载波i能够处理的数据量的最大值
-根据计算NCB,max,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表示对做向下取整运算。
其中,一种的计算方式为:
其中,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的计算方式为:
其中
-Rmax=948/1024,(“/”表示除法运算),
-为CC i的最大MIMO层数,
-为CC i的最大调制阶数,
-f(i)为CC i的缩放因子,取值可以是1或者0.75或者其他小于1大于0的数,该值可以作为指示终端的接收能力的参数由终端上报给基站。
-μ用于表示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如果是SCS=15kHz,则μ=0;如果SCS=30kHz,则μ=1;如果SCS=60kHz,则μ=2;如果SCS=120kHz,则μ=3。
-Ts μ为1子帧(1ms)内的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平均符号长度,即
-为终端在该给定的波段或者波段组合中所支持的最大带宽BW(i)在相应的子载波间隔μ时所对应的最大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
-OH(j)为冗余因子,根据当前的CC是上行还是下行,以及所处的频段取不同的值,例如,OH(j)取值如下:
0.14,适用于频率范围FR1以及下行(for frequency range FR1for DL);
0.18,适用于频率范围FR2以及下行(for frequency range FR2for DL);
0.08,适用于频率范围FR1以及上行(for frequency range FR1for UL);
0.10,适用于频率范围FR2以及上行(for frequency range FR2for UL)。
其中,S(i)表示第一传输块的传输时间,可以用绝对时间来表示,例如第一传输块的实
际传输时长。或者可以用第一传输块的等效传输时间来表示,例如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其中:
-Tslot为按照当前调度参数获得的时隙长度,例如,如果SCS=15kHz,则Tslot=1ms;如果SCS=30kHz,则Tslot=0.5ms;如果SCS=60kHz,则Tslot=0.25ms;如果SCS=120kHz,则Tslot=0.125ms;如果SCS=240kHz,则Tslot=0.125ms。
-NRE为一个时隙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数量,按照不同的设计参数取不同的值。其中一种示例为,对于SCS=15/30/60/120,NRE=156,对于SCS=240,NRE=312。
-为当前调度的RE数,发送端或接收端确定分配给一个PRB内的RE的数量(N′RE),其中表示一个PRB内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表示承载当前数据的物理信道的符号的数量,取值可以是1-14,表示在调度的时间内一个PRB内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包含的RE的数量,根据当前调度的配置参数,取值可以是3-48或者其它数值。是表示开销相关的参数,其取值为{0,6,12,18}中的一个。如果高层没有配置这个参数,那么取值为0。
其中,S(i)一种计算方式为:其中:
-表示承载当前数据的物理信道的符号的数量,取值可以是1-14,为一个时隙内的符号数,其值可以是固定值如12,14,24,28等,根据当前的帧格式确定。
S(i)的一种计算方式为:其中,
-nPRB的取值可以为固定值,例如固定为每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所支持的最大PRB数,如273,或者根据CC所工作的频段和带宽,取当前载波的最大带宽下的所有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对应的PRB数量中的最大PRB数量,若一个CC的最大带宽为100MHz,工作在6GHz以下频段,参照表1,对于该CC而言,nPRB=273。如该CC的最大带宽为50MHz,则该CC的nPRB=270。如果CC的最大带宽为100MHz,工作在6GHz以上频段,参照表2,对于该CC而言,nPRB=132。
表1
表2
-为当前调度数据,即第一TB的频域PRB数量。
其中,S(i)的一种计算方式为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如前。
其中,另一种的实现方式为:可以根据接收端支持的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层数、最大调制阶数、最大码率计算得到,并按照载波i的最大带宽作为最大配置BWP,子载波间隔为载波i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按照通信标准文档(3GPP TS 38.214V F.1.0)的5.1.3.2节所描述的方法计算第二传输时间载波i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时隙长度,例如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第二传输时间长度为0.5ms。还可以根据接收端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得到,例如其中,S2 (i)为第二传输时间长度。还可以根据接收端的设备类型得到,例如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LTE UE Category 6,则比特,S2 (i)=1毫秒。
实施例二。
发送端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NCB,接收端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解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如无特别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的载波均指传输第一TB的载波。
步骤1.根据接收端在当前载波(即,载波i)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
步骤2.计算NCB,NCB=min(N,NCB,max)。
其中,N为编码后的码块大小,NCB,max的计算方式与实施例一中NCB,max的计算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发送端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NCB,接收端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解速率匹配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如无特别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的载波均指传输第一TB的载波。
步骤1.采用通信标准(3GPP TS 38.212 V F.1.0)中5.4.2.1节中描述的方法,计算TBSLBRM
步骤2.根据接收端在当前载波(即,载波i)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Nref′,表示对做向下取整运算,其中,的计算方法参见实施例一。
另一种的实现方式为: 可以根据接收端支持的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层数、最大调制阶数、最大码率计算得到,并按照载波i的最大带宽作为最大配置BWP,子载波间隔为载波i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按照通信标准文档(3GPP TS 38.214 V F.1.0)的5.1.3.2节所描述的方法计算第二传输时间载波i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时隙长度,例如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第二传输时间长度为0.5ms。还可以根据接收端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得到,例如其中,S2 (i)为第二传输时间长度。还可以根据接收端的设备类型得到,例如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LTE UE Category 6,则比特,S2 (i)=1毫秒。
步骤3.计算NCB,NCB=min(N,Nref)。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仅考虑了单载波的情况。如果接收端支持多载波,则进一步根据接收端总的最大数据速率、当前调度的所有TB的调度时长来计算NCB,以实施例一为例,对于多载波:
步骤1.采用通信标准(3GPP TS 38.212 V F.1.0)中5.4.2.1节中描述的方法,计算TBSLBRM和Nref
步骤2.根据接收端在当前载波(即,载波i)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以及在当前载波上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
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表示对做向下取整运算,Pmax为接收端能够处理的总的最大数据速率,
其中,BWP(i)为当前传输载波i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Kactive为接收端当前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总的激活的BWP个数,BWP(k)为传输载波i在当前被调度的BWP带宽。在上述Pmax的公式中,j的取值可以为i。
其中,S(i)的计算方法与实施例一中的S(i)的计算方法相同。
步骤3.计算NCB,NCB=min(N,Nref,NCB,max)。
其中,N为编码后的码块大小。
实施例五。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仅考虑了单载波的情况。如果接收端支持多载波,则进一步根据接收端总的最大数据速率、当前调度的所有TB的调度时长来计算NCB,以实施例一为例,对于多载波:
步骤1.根据接收端在当前载波(即,载波i)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以及在当前载波上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
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表示对做向下取整运算,Pmax为接收端能够处理的总的最大数据速率,
其中,BWP(i)为当前传输载波i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Kactive为接收端当前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总的激活的BWP个数,BWP(k)为传输载波i在当前被调度的BWP带宽。在上述Pmax的公式中,j的取值可以为i。
其中,S(i)的计算方法与实施例一中的S(i)的计算方法相同。
步骤2.计算NCB,NCB=min(N,NCB,max)。
其中,N为编码后的码块大小。
实施例六。
进一步的,当发送同时传输多个TB时,发送端和接收端还可以根据TB的不同优先级确定不同TB的码块在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保证高优先级的业务(高优先级TB)能够以较低的码率传输。
例如,对于高优先级TB,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
步骤1.采用通信标准(3GPP TS 38.212 V F.1.0)中5.4.2.1节中描述的方法,计算TBSLBRM和Nref
步骤2.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当前数据第一传输时间内载波i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量NCB,max。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Pmax为接收端能够处理的总的最大数据速率,
其中,S(i)的计算方法与实施例一中S(i)的计算方法相同。在上述Pmax的公式中,j的取值可以为i。
步骤3.NCB=min(N,Nref,NCB,max)
其中,N为编码后的码块大小。
实施例七。
进一步的,当发送同时传输多个TB时,发送端和接收端还可以根据TB的不同优先级确定不同TB的码块在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保证高优先级的业务(高优先级TB)能够以较低的码率传输。
例如,对于高优先级TB,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
步骤1.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当前数据第一传输时间内载波i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量NCB,max。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Pmax为接收端能够处理的总的最大数据速率,
其中,S(i)的计算方法与实施例一中S(i)的计算方法相同。在上述Pmax的公式中,j的取值可以为i。
步骤2.NCB=min(N,NCB,max)
其中,N为编码后的码块大小。
实施例八。
对于低优先级的业务,则利用高优先调度之后剩余的资源进行传输。令高优先级TB的码块在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为NCB,hp,NCB,hp=NCB,高优先级TB的码块数量为Chp,则高优先级的码块用后剩余的资源为Pmax·S(i)/RLBRM-Chp·NCB,hp,具体的:
步骤1.采用通信标准(3GPP TS 38.212 V F.1.0)中5.4.2.1节中描述的方法,计算TBSLBRM和Nref
步骤2.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当前数据第一传输时间内传输载波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量NCB,max。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表示对做向下取整运算。
步骤3.NCB,lp=min(N,Nref,NCB,max,lp)。
其中,N为编码后的码块大小。
实施例九。
对于低优先级的业务,则利用高优先调度之后剩余的资源进行传输。令高优先级TB的码块在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为NCB,hp,NCB,hp=NCB,高优先级TB的码块数量为Chp,则高优先级的码块用后剩余的资源为Pmax·S(i)/RLBRM-Chp·NCB,hp,具体的:
步骤1.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和当前调度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时间,计算当前数据第一传输时间内传输载波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量NCB,max。其中一种计算方式为表示对做向下取整运算。
步骤2.NCB,lp=min(N,NCB,max,lp)。
本申请中,所述的“载波”亦可以称为“小区”,本申请中二者等同。
其中,N为编码后的码块大小。
上文详细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和解速率匹配的方法示例。可以理解的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匹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500包括:
处理单元510,用于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第一传输时间用于传输第一码块所属的第一传输块;
处理单元510还用于: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NCB为进行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
处理单元510还用于:根据NCB对上述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可选地,处理单元510具体用于:
根据和S(i)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S(i)为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接收能力与正相关,并且,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
可选地,处理单元510具体用于:
根据和S(i)确定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在第二传输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接收能力与所述正相关,且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
可选地,处理单元510具体还用于:
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所接收能力正相关;
根据Nref、N和所述NCB,max确定NCB,其中,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Nref和N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可选地,处理单元510具体还用于:
根据U(i)和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其中,NCB,max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
可选地,处理单元510具体还用于:
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传输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传输量与和S(i)正相关,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S(i)为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
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可选地,上述最大数据传输量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
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其它单元,例如,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收端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的大小超出了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该通信消息减小单位时间内发送的数据的大小。
可选地,通知消息还包括建议传输速率,该建议传输速率为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相匹配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选地,通知消息为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或MAC层信令。
应理解,上述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功能上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能会有其它的划分方法,例如,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位于一个通信模块中。
下面,参照图12,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速率匹配装置1200,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1210。
其中,处理单元1210与上文中所描述的速率匹配装置500中的处理单元51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可选地,处理单元1210还用于:
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NCB,max用于指示不同情况下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发送端将Nref、N和NCB,max三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CB,max,发送端可以将NCB,max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NCB,max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其它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此时,可以无需获取装置500中所述的Nref
除此之外,处理单元510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处理单元1210,不再赘述。
装置500中除了处理单元510以外可包括的其他单元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也适用于装置1200,此外,装置500的技术效果以及对于所涉及的术语的解释均可适用于装置1200,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速率匹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10,其中,
处理单元610用于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该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第一传输时间用于接收第一码块所属的第一传输块;
处理单元610还用于: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NCB为进行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
处理单元610还用于:根据NCB对第一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
可选地,处理单元610具体用于:
根据和S(i)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S(i)为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接收能力与正相关,并且,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
可选地,处理单元610具体用于:
根据和S(i)确定接收能力,其中,为载波i在第二传输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S(i)为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接收能力与所述正相关,且接收能力与S(i)正相关。
可选地,处理单元610具体还用于:
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所接收能力正相关;
根据Nref、N和所述NCB,max确定NCB,其中,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Nref和N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可选地,处理单元610具体还用于:
根据U(i)和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其中,NCB,max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
可选地,处理单元610具体还用于:
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传输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载波i用于传输第一传输块,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N′ref与TBSLBRM和最大数据传输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最大数据传输量与和S(i)正相关,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S(i)为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
根据N和N′ref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ref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可选地,上述最大数据传输量还与U(i)正相关,U(i)为载波i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接收端的所有激活的接收载波的激活的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
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其它单元,例如,发送单元,用于向发送端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的大小超出了接收端的接收能力。
可选地,该通知消息还包括建议传输速率,该建议传输速率为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相匹配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选地,该通知消息为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或MAC层信令。
应理解,上述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功能上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能会有其它的划分方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以及执行步骤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前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速率匹配装置和解速率匹配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处理单元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单元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位于所述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下面,参照图13,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解速率匹配装置1300,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1310。
其中,处理单元1310与上文中所描述的解速率匹配装置600中的处理单元61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可选地,处理单元1310还用于:
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确定NCB,max,NCB,max为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NCB,max与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正相关;根据N和NCB,max确定NCB,其中,N为第一码块的大小,NCB为NCB,max和N中数值小的一个。
NCB,max用于指示不同情况下接收端的缓存数据量,NCB,max是基于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得到的值(该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可能受限),发送端将Nref、N和NCB,max三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可以使得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不超过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和/或缓存能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处理能力溢出和/或缓存溢出。例如,若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受限,而第一传输块太大,则N大于NCB,max,发送端可以将NCB,max作为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NCB)。NCB,max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下文其它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此时,可以无需获取装置600中所述的Nref
除此之外,处理单元610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处理单元1310,不再赘述。
装置600中除了处理单元610以外可包括的其他单元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也适用于装置1300,此外,装置600的技术效果以及对于所涉及的术语的解释均可适用于装置1300,不再赘述。
下面以发送端为接入网设备、接收端为终端设备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做进一步描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端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7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如,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根据接收能力确定NCB,根据NCB对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传输块和第一码块等。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一个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7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70的收发单元701,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如方法400所述的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70的处理单元702。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70包括收发单元701和处理单元7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地,可以将收发单元7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7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7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示例性的,收发单元701可以不包括天线,而仅包括电路部分,使得天线外置于所述收发单元。
处理器702可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单元701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单元701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在执行各类信号的收发时,如接收第一码块,则处理器702控制收发单元701实现所述接收。因此处理器702是信号收发决定者,并发起数据收发操作,收发单元701是信号收发的执行者。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如图8所示,该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端的功能。基站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8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802。所述RRU 8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8011和射频单元8012。所述RRU 8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发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码块。所述BBU 8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801与BBU 8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8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802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BU 8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它网)。所述BBU 802还包括存储器8021和处理器8022,所述存储器8021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8021存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码块。所述处理器8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8021和处理器8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9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装置900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所述通信装置900可以是芯片,接入网设备(如基站),终端设备或者其它通信设备等。
所述通信装置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所述处理器9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和输出(发送)。例如,通信装置可以为芯片,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芯片的输入和/或输出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所述芯片可以用于终端或基站或其他通信设备。又如,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或基站或其它通信设备,所述收发单元可以为收发器,射频芯片等。
所述通信装置900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处理器901,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可实现图3和/或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方法的执行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900包括用于对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的部件,以及用于发送第一码块的部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实现对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部件的功能,并通过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或芯片的接口发送所述第一码块。对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900包括用于对第一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的部件,以及用于接收第一码块的部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实现所述对第一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的部件的功能,并且通过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或芯片的接口接收第一码块。对第一码块进行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处理器901除了实现图3和/或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功能,还可以实现其它功能。
可选的,一种设计中,处理器901可以执行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9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所述指令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所述处理器内,如指令903,也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902中,如指令904,也可以通过指令903和904共同使得通信装置9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900也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功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9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02,其上存有指令9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9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地,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例如,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02可以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对应关系,或者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的参数或表格等。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所述处理器9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通信装置(终端或者基站)进行控制。所述收发单元905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通过天线906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各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UE或者基站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UE或基站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应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使用磁性来复制数据,而碟则使用激光来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所述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所述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用于传输第一码块所属的第一传输块;
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所述NCB为进行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
根据所述NCB对所述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2.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所述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所述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用于接收第一传输块;
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所述NCB为进行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
根据所述NCB对所述第一传输块进行解速率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包括:
根据和S(i)确定所述接收能力,其中,所述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所述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所述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所述接收能力与所述正相关,并且,所述接收能力与所述S(i)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包括:
根据和S(i)确定所述接收能力,其中,所述为载波i在第二传输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所述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所述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所述接收能力与所述正相关,所述接收能力与所述S(i)正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max,所述NCB,max为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所述NCB,max与所述接收能力正相关;
根据Nref、N和所述NCB,max确定所述NCB,其中,所述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所述N为所述第一码块的大小,所述NCB为所述NCB,max、所述Nref和所述N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max,所述NCB,max为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所述NCB,max与所述接收能力正相关;
根据N和所述NCB,max确定所述NCB,其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码块的大小,所述NCB为所述NCB,max和所述N中数值小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max,包括:
根据U(i)和所述接收能力确定所述NCB,max,其中,所述NCB,max还与所述U(i)正相关,所述U(i)为载波i的激活部分带宽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所述接收端的所有激活接收载波的激活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所述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包括:
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所述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所述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所述N′ref与所述TBSLBRM和所述最大数据处理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所述最大数据处理量与和S(i)正相关,所述为所述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所述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
根据N和所述N′ref确定NCB,其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码块的大小,所述NCB为所述N′ref和所述N中数值小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数据处理量还与U(i)正相关,所述U(i)为所述载波i的激活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所述接收端的所有激活接收载波的激活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
10.一种速率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所述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所述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用于传输第一码块所属的第一传输块;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所述NCB为进行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NCB对所述第一码块进行速率匹配。
11.一种解速率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所述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和/或,所述接收能力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在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缓存量,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用于接收第一传输块;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所述NCB为进行解速率匹配时使用的码块大小;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NCB对所述第一传输块进行解速率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和S(i)确定所述接收能力,其中,所述为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所述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所述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所述接收能力与所述正相关,并且,所述接收能力与所述S(i)正相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和S(i)确定所述接收能力,其中,所述为载波i在第二传输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的大小,所述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所述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所述接收能力与所述正相关,所述接收能力与所述S(i)正相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max,所述NCB,max为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所述NCB,max与所述接收能力正相关;
根据Nref、N和所述NCB,max确定所述NCB,其中,所述Nref为第一参考码块大小,所述N为所述第一码块的大小,所述NCB为所述NCB,max、所述Nref和所述N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根据所述接收能力确定NCB,max,所述NCB,max为所述接收端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单个码块的大小的最大值,所述NCB,max与所述接收能力正相关;
根据N和所述NCB,max确定所述NCB,其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码块的大小,所述NCB为所述NCB,max和所述N中数值小的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根据U(i)和所述接收能力确定所述NCB,max,其中,所述NCB,max还与所述U(i)正相关,所述U(i)为载波i的激活部分带宽BWP的传输带宽值与所述接收端的所有激活接收载波的激活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所述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根据TBSLBRM和载波i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的最大数据处理量确定N′ref,其中,TBSLBRM为参考传输块大小,所述载波i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块,所述N′ref为第二参考码块大小,所述N′ref与所述TBSLBRM和所述最大数据处理量二者中的最小值正相关,所述最大数据处理量与和S(i)正相关,所述为所述载波i的最大数据速率,所述S(i)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的时长;
根据N和所述N′ref确定NCB,其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码块的大小,所述NCB为所述N′ref和所述N中数值小的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数据传输量还与U(i)正相关,所述U(i)为所述载波i的激活BWP传输带宽值与所述接收端的所有激活接收载波的激活BWP的传输带宽值的和的比值。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351167.0A 2018-04-16 2018-04-18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391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5876.9A CN114944886B (zh) 2018-04-16 2018-04-18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EP19789165.8A EP3751765A4 (en) 2018-04-16 2019-04-15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TE ADJUSTMENT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NCELING RATE ADJUSTMENT
PCT/CN2019/082636 WO2019201196A1 (zh) 2018-04-16 2019-04-15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US17/028,651 US11558305B2 (en) 2018-04-16 2020-09-22 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ate de-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7285 2018-04-16
CN201810339728 2018-04-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5876.9A Division CN114944886B (zh) 2018-04-16 2018-04-18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870A true CN110391870A (zh) 2019-10-29
CN110391870B CN110391870B (zh) 2022-04-29

Family

ID=6828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1167.0A Active CN110391870B (zh) 2018-04-16 2018-04-18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8305B2 (zh)
EP (1) EP3751765A4 (zh)
CN (1) CN1103918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5785A (zh) * 2020-08-14 2020-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动态配置传输速率的方法、装置及基带芯片
CN113767656A (zh) * 2020-04-03 2021-1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90852A (zh) * 2021-08-24 2022-01-04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1870B (zh) 2018-04-16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67088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660459B (zh) * 2021-08-02 2023-11-14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CN113992764B (zh) * 2021-10-29 2023-04-11 上海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用于深空探测器的高可靠测控数传信道复用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10733A1 (en) * 1999-08-19 2013-01-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16335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Intel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256-qam capable user equipment to operate seamlessly with a node
CN105337684A (zh) * 2014-07-25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存储下行数据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6107571A1 (en) * 2014-12-30 2016-07-07 Mediatek Inc.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WO2018052659A1 (en) * 2016-09-19 2018-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symbol k-bit interleaver
CN107852274A (zh) * 2015-07-24 2018-03-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传输块传输的码块分段和速率匹配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019B (zh) * 2009-06-19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CN111181708B (zh) * 2012-04-12 2022-09-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US9042938B2 (en) * 2012-12-27 2015-05-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184541B (zh) * 2013-05-24 2018-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下行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WO2016105173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CN105743619B (zh) * 2014-12-26 2020-10-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3183832B1 (en) 2014-12-30 2019-03-13 HFI Innovation Inc.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6416166B (zh) 2015-03-17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KR20170134238A (ko) * 2016-05-27 2017-12-06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Nr 시스템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및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035409A1 (en) * 2016-07-28 2018-02-0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itigation of rate matching erro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8085145A1 (en) * 2016-11-02 2018-05-11 Idac Holding, Inc. Receiver bandwidth adaptation
CN106850169B (zh) 2016-11-29 2019-11-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分配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08234064B (zh) * 2016-12-09 2022-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准循环ldpc码数据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KR102164967B1 (ko) * 2017-01-06 2020-10-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49539B (zh) * 2017-02-06 2023-07-0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化码交错和比特选择
EP3576480B1 (en) * 2017-03-16 2020-06-24 Ofinno, LLC Trunc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US11038630B2 (en) * 2017-04-01 2021-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performed by a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transport block for error correction
WO2018205051A1 (en) * 2017-05-06 2018-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matching scheme for polar codes
US10813118B2 (en) * 2017-07-10 2020-10-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s supporting the same
US10673566B2 (en) * 2017-09-07 2020-06-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termining DCI format
US11121808B2 (en) * 2017-09-08 2021-09-14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coding in the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system
US11019610B2 (en) * 2017-09-11 2021-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timing an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ctivation
US10869312B2 (en) * 2017-10-31 2020-12-15 Ofinno, Llc Scheduling with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US20200359391A1 (en) * 2017-11-16 2020-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eedback signaling processes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20190158205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US11012197B2 (en) * 2018-01-12 2021-05-18 Apple Inc.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s us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formation
CN111615802A (zh) * 2018-01-16 2020-09-01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对围绕资源的数据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US11546858B2 (en) * 2018-03-23 202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technique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2294614B1 (ko) * 2018-04-05 2021-08-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210058B1 (ko) * 2018-04-06 2021-02-01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피드백 시그널링을 위한 파워 제어
CN110391870B (zh) * 2018-04-16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10733A1 (en) * 1999-08-19 2013-01-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16335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Intel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256-qam capable user equipment to operate seamlessly with a node
CN105337684A (zh) * 2014-07-25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存储下行数据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6107571A1 (en) * 2014-12-30 2016-07-07 Mediatek Inc.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7852274A (zh) * 2015-07-24 2018-03-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传输块传输的码块分段和速率匹配
WO2018052659A1 (en) * 2016-09-19 2018-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symbol k-bit interleaver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等: "R1-156927: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eCA", 《3GPP》 *
PANASONIC: ""R1-01-0057"", 《3GPP》 *
陶军 等: "一种基于效用最优的分层多播动态层速率分配算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7656A (zh) * 2020-04-03 2021-1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5785A (zh) * 2020-08-14 2020-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动态配置传输速率的方法、装置及基带芯片
CN111935785B (zh) * 2020-08-14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动态配置传输速率的方法、装置及基带芯片
CN113890852A (zh) * 2021-08-24 2022-01-04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1765A1 (en) 2020-12-16
CN110391870B (zh) 2022-04-29
EP3751765A4 (en) 2021-04-21
US11558305B2 (en) 2023-01-17
US20210014167A1 (en)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1870A (zh)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4305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传输接收节点、终端及介质
CN108631831A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270541A (zh) 传送宽带宽数据帧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04272643B (zh) 时分双工系统中的phich传输
CN109392152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7534948A (zh) 使用对话前监听的无争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usch)传输
US20150319742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for control channels
CN110049573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7950009A (zh) 传送协议通信减少
CN108900230B (zh) 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7113133A (zh) 控制信道上信息的可靠传输
US11038644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351851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6559202A (zh) 一种短tti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797583A (zh) 用户装置和缓存控制方法
CN110120859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4999A (zh) 发送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70495A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8633014A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351017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3490870B (zh)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CN108282430A (zh) 配置循环前缀cp类型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323228A (zh) 一种被用于低延迟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4949B (zh) 调节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