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6689A -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6689A
CN110386689A CN201910616183.2A CN201910616183A CN110386689A CN 110386689 A CN110386689 A CN 110386689A CN 201910616183 A CN201910616183 A CN 201910616183A CN 110386689 A CN110386689 A CN 110386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sin
sedimentation basin
bed mud
coagulating ba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61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德安
余艳鸽
郑茂盛
李金波
侯志强
邱礼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
Priority to CN2019106161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66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6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66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调节池、混凝池、加药装置、沉淀池、清水池,调节池设有进水口;混凝池用于对自调节池送至混凝池的余水进行混凝;加药装置用于储存药物,并将药物经管路送至混凝池内与余水进行混凝;沉淀池侧壁上部设有与混凝池连通的导流孔;清水池侧壁上部设有与沉淀池连通的第一溢流孔;待处理的余水依次经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实现余水净化预处理。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能够解决疏浚底泥余水水量不稳定以及酸碱值和悬浮物波动范围大的问题,为后续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高效去除余水中的氨氮、总氮等提供稳定的进水,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Description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环保疏浚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疏浚工程交叉的工程技术。本世纪以来,我国有很多不同规模的疏浚工程正在实施或启动。根据国内外污水治理的经验,在水体外源污染得到控制的条件下,必须彻底清除内源污染即污染底泥,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河道治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河道环保疏浚被普遍认为是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清除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伴随着环保疏浚工程的实施,大量的疏浚余水产生出来,往往在未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就排入到了附近的受纳水体中。由于疏浚余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氮、磷及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受纳水体中将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因此,考虑到疏浚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建,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疏浚之后底泥余水必须进行处理才能予以排放。
特别是,河流经大片工业区,排向河道的工业生产废水含有铜、锌、镍等多种重金属,导致底泥中重金属超标。重金属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尤其是抑制硝化作用,影响余水的脱氮效果,因此在余水预处理后,需要依靠生物技术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水体中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的降解。
而现有疏浚底泥余水处理多采用絮凝净化的方式,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而且只能去除SS(Suspended Solids,悬浮物)、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TP(Total Phosphorus,总磷),对氨氮、总氮去除效果不佳,另外,余水中SS含量变化和pH值波动范围大较大,水体不稳定,不能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稳定的环境,影响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处理的水体不稳定,导致后续生物处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混凝池、加药装置、沉淀池、清水池,调节池设有进水口,用于余水的进水量调节;混凝池,用于对自所述调节池送至所述混凝池的余水进行混凝;加药装置用于储存药物,并将药物经管路送至所述混凝池内与余水进行混凝;沉淀池侧壁上部设有与所述混凝池连通的导流孔,用于对经所述混凝池混凝后的余水进行沉淀分离;清水池侧壁上部设有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第一溢流孔,用于储存所述沉淀池分离的清水;待处理的余水依次经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实现余水净化预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混凝剂加药罐、絮凝剂加药罐和废酸加药罐,混凝剂加药罐用于储存混凝剂,并将所述混凝剂泵送至所述混凝池内;絮凝剂加药罐用于储存絮凝剂,并将所述絮凝剂泵送至所述混凝池内;废酸加药罐用于储存废酸药液,并将所述废酸药液泵送至所述调节池内,对余水进行酸碱值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管道混合器,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待处理的余水和所述废酸药液经所述管道混合器和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调节池。
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缓冲池,设置于所述混凝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缓冲池的共壁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混凝池的余水进入所述缓冲池的第三溢流孔,所述导流孔设置在所述缓冲池和所述沉淀池的共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包括支撑部和溢流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混凝池和所述加药装置,所述支撑部设有排水管;溢流部与所述支撑部连通并向上延伸,所述溢流部与所述沉淀池具有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溢流孔的共壁。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池包括用于对所述混凝池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混凝池顶部的驱动电机和伸入到所述混凝池内的搅拌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向下延伸至所述沉淀池的下半部;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溢流挡板,围绕所述沉淀池的内壁设置,所述溢流挡板的下边缘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相连,其上边缘向背离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的一侧延伸;所述溢流挡板的上边缘高于所述第一溢流孔设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管。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所述沉淀区上方的絮凝反应区,所述溢流挡板位于所述絮凝反应区的上方,所述排泥管与所述沉淀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内壁自所述沉淀区的上边缘向下向所述沉淀池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沉淀区的下部截面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沉淀区的上部截面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池的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供水管、出水口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的余水输送管、以及出水口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的备用水输送管,所述余水输送管与所述供水管配合用于将待处理的余水输送至所述调节池内,所述备用水输送管与所述供水管配合用于将备用水输送至所述调节池。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通过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清水池,依序对底泥余水的进水量调节(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进行酸碱值调节)、混凝、沉淀和分离处理,稳定水量、降低进水浊度、调节酸碱值,实现对底泥余水的预处理,以避免酸碱值不稳定、悬浮物高的底泥余水直接进入生物处理环节而对生物反应微生物的冲击,从而提升底泥余水净化处理效果。本发明预处理系统设置了混凝沉淀预处理,从底泥处理厂排出的余水,经过预处理池,可以稳定酸碱值、悬浮物含量,经过混凝池处理过的上层的清水溢流到清水池与后续生物处理技术连接,可高效去除水体中的SS、COD、TP,同时有效解决了疏浚底泥余水水量不稳定以及酸碱值和悬浮物波动范围大的问题,为后续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高效去除余水中的氨氮、总氮等提供稳定的进水,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进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箱体;2-驱动电机;3-絮凝剂加药罐;4-搅拌叶片;5-排液管;6-混凝池;7-清水池;8-调节池;9-进水口;10-废酸加药罐;11-混凝剂加药罐;12-第三溢流孔;13-排污管;14-缓冲池;15-第一溢流孔;16-排水管;17-第一变频泵;18-第二变频泵;19-第二溢流孔;20-管道混合器;21-排泥管;22-沉淀池;23-进水管;24-溢流挡板;25-絮凝反应区;26-扩散部;27-沉淀区;28-余水池;29-余水输送管;30-备用水输送管;31-备用水池;32-循环水泵;33-供水管;34-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进行说明。所述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8、混凝池6、加药装置、沉淀池22、清水池7,调节池8设有进水口9,用于余水的进水量调节;混凝池6用于对自调节池8送至混凝池6的余水进行混凝;加药装置用于储存药物,并将药物经管路送至混凝池6内与余水进行混凝;沉淀池22侧壁上部设有与混凝池6连通的导流孔34,用于对经所述混凝池6混凝后的余水进行沉淀分离;清水池7侧壁上部设有与沉淀池22连通的第一溢流孔15,用于储存沉淀池22分离的清水;待处理的余水依次经调节池8、混凝池6、沉淀池22和清水池7,实现余水净化预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调节池8、混凝池6、沉淀池22、清水池7,依序对底泥余水的进水量调节(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进行酸碱值调节)、混凝、沉淀和分离处理,稳定水量、降低进水浊度、调节酸碱值,实现对底泥余水的预处理,以避免余水酸碱值不稳定、悬浮物高的底泥余水直接进入生物处理环节而对生物反应微生物的冲击,从而提升底泥余水净化处理效果。本发明预处理系统设置了混凝沉淀预处理,从底泥处理厂排出的余水,经过预处理池,可以稳定酸碱值、悬浮物含量,经过混凝池6处理过的上层的清水溢流到清水池7与后续生物处理技术连接,可高效去除水体中的SS、COD、TP,同时有效解决了疏浚底泥余水中水量不稳以及酸碱值和悬浮物波动范围大的问题,为后续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高效去除余水中的氨氮、总氮等提供稳定的进水,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具体地,本发明的预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8、混凝池6、沉淀池22、清水池7,余水通过管道连接进入调节池8,再用潜水泵将水抽到混凝池6,接着混凝后的余水溢流到沉淀池22进行沉淀处理,经沉淀处理的余水上部的清水经溢流孔进入清水池7,最后清水再进入到多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其中,图1中从调节池8指向混凝池6的箭头即为余水流动的方向。
其中调节池8是用于控制池中的水位和稳定水量的作用,调节池8的侧壁设有用于溢流的第二溢流孔,当调节池8中的水位过高时高出的水会自动溢出;通过向混凝池6的水中投加药物,使余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沉淀池22,实现余水的清污分离。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调节池8、混凝池6、沉淀池22、清水池7和加药装置集成在一个方形结构的箱体1内,各部分相互相邻构成一个方形结构,布局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输水管道的布设,有利于降低成本。其中,混凝池6和调节池8之间间隔清水池7,调节池8内设有第二变频泵18,调节池8内的余水经第二变频泵18泵入混凝池6。其中,变频泵为变频潜水泵。
请参阅图1及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药装置包括混凝剂加药罐11、絮凝剂加药罐3和废酸加药罐10,混凝剂加药罐11用于储存混凝剂,并将混凝剂泵送至混凝池内;絮凝剂加药罐3用于储存絮凝剂,并将絮凝剂泵送至混凝池内;废酸加药罐10用于储存废酸药液,并将所述废酸药液泵送至调节池8内,对余水进行酸碱值调节。其中,混凝剂为PAC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兴净水材料,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简称聚铝,英文缩写为PAC(poly aluminum chloride);絮凝剂为PAM,(是Polyacrylamide的缩写,中文名字聚丙烯酰胺。PAM是国内常用的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向混凝池6的水中投加PAC混凝剂和PAM絮凝剂,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其中,PH药液根据需要选择加入或不加入,用于对调节池8内的余水的PH值进行调节,以利于后续的处理效果。其中,各加药罐的底部均设有排液管5,用于排出罐内的液体。其中,图1中从两个加药罐指向混凝池6的箭头即为药液加入的方向。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预处理系统还包括管道混合器20,设置于进水口9处,待处理的余水和废酸药液经管道混合器20和进水口9进入调节池8。管道混合器20是使流体在管道内流过时,通过某一构件或混合元件的作用而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是一种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的混合器。工业上常采用的管道混合器20有静态挡板式、孔板式、三通式混合器等几种型式。药液和余水在管道混合器20内混合均匀后,再进入调节池8,以提高余水处理的效果。
请参阅图1及图3、图4、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混凝池6与沉淀池22之间的缓冲池14,混凝池6和缓冲池14的共壁上设有用于供混凝池6的余水进入缓冲池14的第三溢流孔12,导流孔34设置在缓冲池14和沉淀池22的共壁上。可选地,缓冲池14设置在混凝池6紧邻沉淀池22的一侧或一角,混凝池6、缓冲池14和清水池7两两之间均具有共壁段,沉淀池22、缓冲池14、清水池7和调节池8两两之间均具有共壁段,也能够减少用材和占用的土地面积,同时,通过在共壁上设置的第三溢流孔12,经混凝池6混凝后的余水中的沉淀物沉淀下来,上层的余水经第三溢流孔12直接流进缓冲池14,无需设置水泵等设备抽取,也能够降低消耗和成本。而经过混凝池6初步处理的余水在缓冲池14内得到缓冲后,再经导流孔34直接流入沉淀池22内,缩短液体流动的时间,便于后续沉淀分离。也即,为了实现混凝池6与沉淀池22之间的有效衔接,设置缓冲池14,通过缓冲池14的中转实现余水经进水管23送入沉淀池22中的作用,便于实现余水的稳定持续的供应,也避免了对絮凝反应过程的干扰。
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清水池7包括支撑部和溢流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混凝池6和加药装置,支撑部设有排水管16;溢流部与支撑部连通并向上延伸,溢流部与沉淀池22具有用于设置第一溢流孔15的共壁。通过将混凝池6和加药装置布局到清水池7上面,减少占地面积。其中,三个加药装置一字排开,沉淀池22也可以设置在清水池7的支撑部上,进一步减少占用地的面积,且能够增大清水池7的储存空间。清水池7内的清水经第一变频泵17泵送出去,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其中,溢流部的高度可以与沉淀池的高度一致,或者稍低于沉淀池的高度,也可以稍高于沉淀池的高度。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混凝池6包括用于对混凝池6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设置于混凝池6顶部的驱动电机2和伸入到混凝池6内的搅拌叶片4。混凝池6内需要加入药物,经搅拌机构搅拌后,可实现药物和余水的充分混合,形成悬浊物和絮凝物,便于后续沉淀处理。其中,在混凝池6的底部或侧壁设有排污管13,用于排出经初步处理的污泥。其中,在三个加药罐上分别设有搅拌机构,用于对罐内药液进行搅拌,搅拌机构的结构相同,型号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使用的驱动电机2的功率可以不同。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沉淀池22内设有用于与导流孔34连通的进水管23,进水管23向下延伸至沉淀池22的下半部;沉淀池22内还设有溢流挡板24,围绕沉淀池22的内壁设置,溢流挡板24的下边缘与沉淀池22的内壁相连,其上边缘向背离沉淀池22的内壁的一侧延伸;溢流挡板24的上边缘高于第一溢流孔15设置;沉淀池22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管21。本实施时例中的混凝池6用于向余水中添加絮凝剂并进行搅拌混匀,从混凝池6中溢流出的余水通过进水管23进入在沉淀池22中,进行后续的絮凝沉淀。絮凝反应中会逐渐出现上下分层,上层的悬浮物随着聚集量的增大最终沉淀至下层,上层余水变为上清液。溢流挡板24和第一溢流孔15用于使沉淀池22中经过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顺利排出,第一溢流孔15位于沉淀池22和清水池的共壁上,且第一溢流孔15的高度低于溢流挡板24上边缘设置,能够达到上清液先翻越过溢流挡板24再经由第一溢流孔15流出的效果。相比直接通过第一溢流孔15从沉淀池22内流出的方式,具有增大上清液的溢流截面,减缓上清液表层的局部流速的效果,使絮凝剂与悬浮物能够充分反应并沉淀。其中,第三溢流孔12的高度高于导流孔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絮凝沉淀过程中,可以有效去除余水中的COD和TP,这里进一步解释说明的是,COD的中文解释为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在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表示的是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的氧当量。TP的中文解释为总磷含量,就是余水中磷元素的总含量。
进水管23用于引入混凝池6中已加入絮凝剂的余水,余水发生絮凝反应,反应后的絮凝物沉淀至沉淀池22底部,最终的上清液上升至高于溢流挡板24上边缘的位置后越过溢流挡板24,并通过第一溢流孔15排出沉淀池22外部。
本发明在混凝池6后续设置沉淀池22,通过进水管23将混凝池6中的余水引入,在沉淀池22中实现絮凝沉淀,上方的上清液经第一溢流孔15排放至清水池7中,能够实现底泥余水的有效净化,可去除余水中的大部分颗粒态COD以及TP,有效的保证了疏浚过程中余水的水质,避免其质量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见图4及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沉淀池22内还设有沉淀区27以及位于沉淀区27上方的絮凝反应区25,溢流挡板24位于絮凝反应区25的上方,排泥管21与沉淀区27连通。沉淀池22内部的下方为沉淀区27,余水中的悬浮物絮凝至沉淀区27的上方的絮凝反应区25内,当沉淀池22中的水位不断上升时,絮凝反应区25上方设置的溢流挡板24能够将絮凝反应过程中的余水隔离在溢流挡板24的内部,上清液则从溢流挡板24的内侧越过溢流挡板24的上边缘溢流至溢流挡板24的外侧,最终实现上清液从沉淀池22侧壁上的第一溢流孔15排出的效果。
参阅图1、图4及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沉淀池22的内壁自沉淀区27的上边缘向下向沉淀池22的中心方向倾斜,沉淀区27的下部截面的截面积小于沉淀区27的上部截面的截面积。沉淀池22下部沉淀区27为倒锥台状的腔体,可以为倒圆锥台,还可以为倒四棱台以及其他多边形倒棱台的形式均可。截面机为上大下小的设置,便于实现沉淀物的有效沉积,提高沉淀速度。
可选地,参见图4及图5,沉淀区27采用倒四棱台的结构形式,与截面为矩形的沉淀池22形状相一致,还有利于沉淀物自动流向沉淀池22底部,实现沉淀物的自动聚集,可以有效的减少上部进水对下部污泥的冲击,减少污泥上浮,从而达到更快的沉淀速度,另外下部向中心处收拢的设置形式也便于实现污泥的排出,避免出现排污死角的问题,便于沉淀区27的清理,防止沉淀区27由于流速缓慢,导致沉淀物堆积架桥的问题。
可选地,参见图4及图5,进水管23出口端还设有向下开口的扩散部26,扩散部26的下端内径大于扩散部26的上端内径。进水管23设置为开口向下的方向,不仅是利用了重力作用,还可以避免对絮凝反应区25上部的影响,便于实现悬浮物有效的聚集沉淀的作用。扩散部26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进水管23出口处的水压,避免水流压力过大造成水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对流,进而避免对絮凝反应区25的扰动,提高上部絮凝反应区25的絮凝效率,进而提高絮凝物沉淀效率,有利于上清液的排出。
可选地,参见图4及图5,溢流挡板24的上边缘为连续凸凹状结构。溢流挡板24的上边缘采用非直线的形式,能够避免少量漂浮在表面的悬浮物的溢出,连续的凹凸状结构则不仅能实现上清液的导出,还能实现对微小的悬浮物的阻隔,避免因悬浮物阻挡造成液位升高、水压增大、将悬浮物带至溢流挡板24外侧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溢流挡板24的上边缘可以采用波浪形、锯齿形、连续半圆弧状以及无规律的凹凸型的线性的形式,均可同时实现对微小悬浮物的隔离以及对上清液的顺畅溢流的效果。
参阅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预处理系统还包括与调节池8的进水口9连通的进水组件,进水组件包括与进水口9连通的供水管33、出水口与供水管33的进水口连通的余水输送管29、以及出水口与供水管33的进水口连通的备用水输送管30,余水输送管29与供水管配合用于将待处理的余水输送至调节池8内,备用水输送管30与供水管配合用于将备用水输送至调节池8。其中,输水输送管29与余水池28连通,备用输水管30与备用水池31连通,且余水池28和备用水池31内均设有循环水泵32。通过在调节池8前增加进水组件,改变了传统底泥余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组件仅设余水输送管29的固有结构,加设了在余水量不足时向底泥余水处理系统内供应备用水的备用水输送管,使得底泥余水处理系统内的生物处理设备中水量可不受余水池28内余水多少的影响,生物处理设备中水量可始终保持在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的范围内,进而确保了预处理系统的正常工作。正常情况下,余水输送管29与供水管连通,持续将余水池28内的余水输送至底泥余水处理系统内;当余水量不足时,备用水输送管与供水管连通,将备用水导入底泥余水处理系统内,以确保底泥余水处理系统内生物处理设备中水量充足,微生物正常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池,设有进水口,用于余水的进水量调节;
混凝池,用于对自所述调节池送至所述混凝池的余水进行混凝;
加药装置,用于储存药物,并将药物经管路送至所述混凝池内与余水进行混凝;
沉淀池,侧壁上部设有与所述混凝池连通的导流孔,用于对经所述混凝池混凝后的余水进行沉淀分离;
清水池,侧壁上部设有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第一溢流孔,用于储存所述沉淀池分离的清水;
待处理的余水依次经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实现余水净化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包括:
混凝剂加药罐,用于储存混凝剂,并将所述混凝剂泵送至所述混凝池内;
絮凝剂加药罐,用于储存絮凝剂,并将所述絮凝剂泵送至所述混凝池内;
废酸加药罐,用于储存废酸药液,并将所述废酸药液泵送至所述调节池内,对余水进行酸碱值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管道混合器,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待处理的余水和所述废酸药液经所述管道混合器和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调节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缓冲池,设置于所述混凝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缓冲池的共壁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混凝池的余水进入所述缓冲池的第三溢流孔,所述导流孔设置在所述缓冲池和所述沉淀池的共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包括:
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混凝池和所述加药装置,所述支撑部设有排水管;
溢流部,与所述支撑部连通并向上延伸,所述溢流部与所述沉淀池具有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溢流孔的共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包括用于对所述混凝池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混凝池顶部的驱动电机和伸入到所述混凝池内的搅拌叶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向下延伸至所述沉淀池的下半部;
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溢流挡板,围绕所述沉淀池的内壁设置,所述溢流挡板的下边缘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相连,其上边缘向背离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的一侧延伸;所述溢流挡板的上边缘高于所述第一溢流孔设置;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所述沉淀区上方的絮凝反应区,所述溢流挡板位于所述絮凝反应区的上方,所述排泥管与所述沉淀区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自所述沉淀区的上边缘向下向所述沉淀池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沉淀区的下部截面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沉淀区的上部截面的截面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池的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供水管、出水口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的余水输送管、以及出水口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的备用水输送管,所述余水输送管与所述供水管配合用于将待处理的余水输送至所述调节池内,所述备用水输送管与所述供水管配合用于将备用水输送至所述调节池。
CN201910616183.2A 2019-07-09 2019-07-09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Pending CN1103866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6183.2A CN110386689A (zh) 2019-07-09 2019-07-09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6183.2A CN110386689A (zh) 2019-07-09 2019-07-09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6689A true CN110386689A (zh) 2019-10-29

Family

ID=68286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6183.2A Pending CN110386689A (zh) 2019-07-09 2019-07-09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668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2587A (zh) * 2020-02-21 2020-06-19 宁夏水投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湖泊、淀、鱼塘清淤底泥和尾水处理的工艺
CN112093989A (zh) * 2020-09-17 2020-12-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5093094A (zh) * 2022-08-01 2022-09-23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水路调控的疏浚土纳泥池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327374A (en) * 1973-09-13 1976-03-18 Ready Mixed Concrete Ltd Water treatment
CN1884115A (zh) * 2006-06-28 2006-12-27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
CN201722190U (zh) * 2010-04-29 2011-01-26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绞吸式挖泥船疏浚余水加药净化装置
CN102295371A (zh) * 2011-08-23 2011-12-28 同济大学 河流底泥疏浚余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CN103274544A (zh) * 2013-05-27 2013-09-04 云南智慧仁核桃股份有限公司 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388013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北京清大国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CN106219859A (zh) * 2016-08-16 2016-12-14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水多级净化处理系统
CN206126929U (zh) * 2016-09-28 2017-04-26 苏州旭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竖流式混凝沉淀设备
CN207980535U (zh) * 2018-02-09 2018-10-19 重庆大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系统
CN210419541U (zh) * 2019-07-09 2020-04-28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327374A (en) * 1973-09-13 1976-03-18 Ready Mixed Concrete Ltd Water treatment
CN1884115A (zh) * 2006-06-28 2006-12-27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
CN201722190U (zh) * 2010-04-29 2011-01-26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绞吸式挖泥船疏浚余水加药净化装置
CN102295371A (zh) * 2011-08-23 2011-12-28 同济大学 河流底泥疏浚余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CN10388013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北京清大国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CN103274544A (zh) * 2013-05-27 2013-09-04 云南智慧仁核桃股份有限公司 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6219859A (zh) * 2016-08-16 2016-12-14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水多级净化处理系统
CN206126929U (zh) * 2016-09-28 2017-04-26 苏州旭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竖流式混凝沉淀设备
CN207980535U (zh) * 2018-02-09 2018-10-19 重庆大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系统
CN210419541U (zh) * 2019-07-09 2020-04-28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2587A (zh) * 2020-02-21 2020-06-19 宁夏水投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湖泊、淀、鱼塘清淤底泥和尾水处理的工艺
CN112093989A (zh) * 2020-09-17 2020-12-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5093094A (zh) * 2022-08-01 2022-09-23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水路调控的疏浚土纳泥池及其使用方法
CN115093094B (zh) * 2022-08-01 2023-10-3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水路调控的疏浚土纳泥池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8483B1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KR101000742B1 (ko) 장방형 침전지의 개조에 의한 인 제거효율 향상 방법
CN109264932A (zh) 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CN103435235B (zh) 一种餐厨垃圾滤液的处理设备及方法
CN207645995U (zh) 一种加磁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206915935U (zh) 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
CN201485304U (zh) 膜加强的气浮沉淀装置
CN212141751U (zh) 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CN105621792A (zh) 城市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CN110386689A (zh)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CN107337263A (zh) 竖流式混凝沉淀及气浮两用池
CN104370423B (zh) 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
CN108328786B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05800751B (zh) 用于固液分离的重力沉降装置
KR100646042B1 (ko) 스크류형 경사판을 갖는 폐수설비의 침전조
JP2017516658A (ja) 廃水の清澄化方法
CN110407417A (zh) 一种泵站前池水质高效处理一体设备
KR200385782Y1 (ko) 고농도 슬러지 수집 및 교반장치
CN210419541U (zh)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CN220132055U (zh) 一种关于特种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7193070U (zh) 一种高效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CN210915719U (zh) 一种磁粉加载超效分离废水处理系统
CN211170214U (zh)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9468260U (zh) 一种基于磁混凝及过硫酸钠催化氧化的废水耦合处理装置
KR100844503B1 (ko) 하수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Xin'an Xin'an Street 1003 Shenzhen Road, No. six financial port C block

Applicant after: China Power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Xin'an Xin'an Street 1003 Shenzhen Road, No. six financial port C block

Applicant before: The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