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5915B -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5915B
CN110385915B CN201910292889.8A CN201910292889A CN110385915B CN 110385915 B CN110385915 B CN 110385915B CN 201910292889 A CN201910292889 A CN 201910292889A CN 110385915 B CN110385915 B CN 110385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container
fluctuation suppressing
fluctua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28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5915A (zh
Inventor
内藤直树
高桥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85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5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5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5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1/00Mixers with shak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echanisms
    • B01F31/20Mixing the contents of independent containers, e.g. test tubes
    • B01F31/24Mixing the contents of independent containers, e.g. test tubes the containers being submitted to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k Jet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的波动的技术。液体容器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的托架,容纳向打印头供给的液体,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具备设置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托架,并且一边使所述托架往复移动,一边从所述打印头喷射所述液体而消耗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器具备:液体容纳部,其容纳所述液体;波动抑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抑制所述液体的波动的壁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所述托架的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朝向重力方向;以及支撑部,其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并且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的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Description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方式,通过将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朝向介质喷射从而在介质上形成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已为人所知。以下,将喷墨打印机简称为“打印机”。在打印机中例如像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存在如下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喷射墨水的打印头和设置有打印头的托架,在托架上安装有例如盒等容纳向打印头供给的墨水的液体容器。这样的打印机通常一边使托架相对于介质往复移动,一边从打印头喷射墨水而消耗墨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0-145855号公报
在上述的打印机中,存在如下情况:由于在托架往复移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墨水在液体容器内会波动。若产生这样的墨水的波动,则由于墨水与液体容器的壁面碰撞,有时在墨水中产生气泡。若这样的气泡与墨水一起向打印头供给,则存在如下可能性:产生墨水的喷射不良,产生印刷图像中的点遗漏。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将浸渍于墨水中的海绵状或网状的物体、薄片、漂浮于墨水之上的板状的部件、液体等用于抑制墨水的波动的各种部件配置于液体容器内。然而,存在如下情况:这样的部件追随液体的波动运动从而导致不能充分地抑制液体的波动。另外,若在液体容器内配置有用于抑制墨水的波动的部件,则存在如下可能性:墨水附着到该部件的表面,并且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器内。此外,也存在如下可能性:由于这样的部件的配置位置、配置姿态,液体容器内的墨水的流动被阻碍,产生墨水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供给不良。这样,在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的托架的液体容器中,对于抑制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的波动,依然存在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的托架,容纳向打印头供给的液体,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具备设置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托架,并且一边使所述托架往复移动,一边从所述打印头喷射所述液体而消耗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器具备:液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液体;波动抑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抑制所述液体的波动的壁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所述托架的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朝向重力方向;以及支撑部,其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并且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的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体消耗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装有液体容器的状态的托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液体容器拆卸后的状态的托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仰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左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右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后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的概略左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的概略右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内的大气的流动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的流动的概略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由液体检验部进行的液体的残存状态的检验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以及其支撑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波动抑制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17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波动抑制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17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波动抑制部的概略侧视图。
图18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波动抑制部的第一概略立体图。
图18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波动抑制部的第二概略立体图。
图18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波动抑制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18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波动抑制部的概略侧视图。
图19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纳部的第一概略截面图。
图20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纳部的第二概略截面图。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仰视图。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左视图。
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右视图。
图2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后视图。
图2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2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2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的概略左视图。
图2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的概略右视图。
图3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内的大气的流动的概略图。
图3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的流动的概略图。
图32是表示配置有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件的液体容纳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33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件的第一概略立体图。
图33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件的第二概略立体图。
图34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34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件的概略侧视图。
图34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件的概略主视图。
图35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纳部的第一概略截面图。
图36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纳部的第二概略截面图。
[标号说明]
10:液体消耗装置;11:打印头;12:托架;13:支架;15:输送辊;16:控制部;17:柔性电缆;18:液体检测部;21:凹部;22:底壁;25:第一侧壁;26:第二侧壁;27:第三侧壁;28:第四侧壁; 31:液体导入针;33:卡合部;34:触点机构;35:装置侧端子;38:窗部;100:液体容器;100A:液体容器;100B:液体容器;101:第一壁部;102:第二壁部;103:第三壁部;103c:盖部件;104:第四壁部;105:第五壁部;106:第六壁部;110:液体容纳部;111:大气开放口;112:液体供给部;113:供给口;115:液体检验部; 116:光学部件;116s:反射面;118:手柄;119:被卡合部;119s:卡合面;120:电路基板;121:端子;122:接触部;125A:主体部; 125B:主体部;126:表面侧凹部;130:肋;130A:分隔肋;130B:分隔肋;130C:肋;131:大气室;131h:开口;132:第一液体室; 132h:开口;133:第二液体室;133s:狭缝;134:第三液体室;134A:第一容纳室;134B:第二容纳室;134C:第三容纳室;135:液体检验室;135h:开口;136:残留防止槽;138a:第一侧壁部;138b:第二侧壁部;139:凸构造;140:凸构造;141:端面;150:差压阀室;150h:开口;151:气液分离室;151h:开口;153:蛇形通路; 170:第一预备大气室;170h:开口;171:第一连通路径;171h:开口;172:第二预备大气室;172h:开口;173:第二连通路径;173h:开口;174:第三连通路径;174h:开口;175:第四连通路径;175h:开口;176:第五连通路径;176h:开口;177:第六连通路径;177h:开口;178:第七连通路径;178h:开口;179:第八连通路径;179h:开口;180:第九连通路径;180h:开口;181:第十连通路径;181h:开口;182:第十一连通路径;182h:开口;183:第十二连通路径; 183h:开口;192:纵肋;200:波动抑制部;210:第一波动抑制部; 211:第一凹部;212:第二凹部;215:壁面;216:上壁面;220:第二波动抑制部;221:第一凹部;222a:第一延伸部;222b:第二延伸部;222c:第三延伸部;223a:第一凹部;223b:第二凹部;225:壁面;226:上壁面;227:支脚部;228:突起部;300:支撑部;310:支撑肋;311:纵支撑肋;312:横支撑肋;312a:第一横支撑肋;312b:第二横支撑肋;314:凹陷部;320:支撑底壁部;400:波动抑制部件;410:波动抑制部;415:壁面;416:上壁面;420:延伸部;421:倾斜面;450:支撑部;460:底板部;465:下表面;466:支脚部; 470:连接部;471:突出部;FLa:第一膜;FLb:第二膜;FLc:膜; GSM:气液分离膜;LT:光;MT:电机;TB: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1.液体消耗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消耗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中图示有处于通常的使用姿态时的液体消耗装置10。液体消耗装置10的通常的使用姿态是指液体消耗装置10配置到水平面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液体消耗装置10 设为处于通常的使用姿态的液体消耗装置。
在图1中标注有作为表示相互正交的三方向的坐标轴的X轴、Y 轴以及Z轴。X轴方向和Y轴方向表示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与液体消耗装置10的宽度方向一致。X轴方向包括使用者正对着液体消耗装置10时的从左侧朝向右侧的+X方向和从右侧朝向左侧的-X方向。Y轴方向与液体消耗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一致。Y轴方向包括从液体消耗装置10的背面侧朝向使用者正对液体消耗装置10的正面侧的+Y方向和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的-Y方向。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也就是说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与液体消耗装置10 的高度方向一致,包括从下朝上的+Z方向和从上朝下的-Z方向。对于这以后参照的各图,也根据需要标注有X轴、Y轴以及Z轴。
液体消耗装置10构成为喷墨式的打印机。液体消耗装置10通过将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朝向记录纸张等介质喷射,从而在介质上形成印刷图像。液体消耗装置10所喷射的墨水是含有颜料作为沉降成分的颜料墨水。“沉降成分”是指,在液体长期静置、例如静置了数小时以上时,由于重力而向液体的下方沉降的成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液体消耗装置10所消耗的墨水简称为“液体”。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消耗装置10所消耗的液体也可以不是颜料墨水,也可以是例如不具有沉降成分的染料墨水。
液体消耗装置10具备打印头11和托架12。打印头11朝向介质喷射液体。打印头11利用例如由压电元件进行的压力向液体的施加等公知的方法从未图示的喷嘴喷射液体。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打印头 11设置于托架12的下表面,从朝向配置于托架12的下方的介质开口的喷嘴喷射液体。
托架12与打印头11一起相对于介质往复移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托架12的往复移动方向是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更具体而言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托架12的往复移动方向是沿着X轴方向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在说成“沿着”某一方向时,并不限定于与该方向完全平行的状态,也包括在考虑误差、公差等的范围内相对于该方向倾斜的状态,包含相对于某一方向具有例如±10°左右的倾斜度的姿态。
托架12经由同步带TB与电机MT连接。托架12利用经由同步带TB传递的电机MT的旋转驱动力往复移动。托架12的往复移动方向是液体消耗装置10的主扫描方向。
托架12供液体容器100安装,该液体容器100容纳向打印头11 供给的液体。托架12在打印头11的上方设置有能够搭载多个液体容器100的支架1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支架13上多个液体容器100 以托架12的往复移动方向为排列方向排列。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液体容器100构成为盒,相对于支架13可装卸地安装。液体容器100以Z轴方向为安装方向而安装于支架13。随后论述支架13和液体容器100的结构。
液体消耗装置10具备构成介质的输送部的输送辊1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托架12的下方,输送辊15沿着X轴方向配置。输送辊 15利用从省略图示的输送电机传递的动力旋转,在打印头11的下方沿着Y轴方向输送介质。打印头11的下方的介质的输送方向是液体消耗装置10的副扫描方向。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液体消耗装置10除了能够在A4尺寸以下的纸张进行印刷之外,也能够在超过 A4尺寸的大张纸张进行印刷。
液体消耗装置10还具备控制上述的各机构的控制部16。控制部 16由具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主存储装置的计算机构成。控制部16 通过处理器执行读入到主存储装置上的程序、命令,从而发挥各种功能。控制部16也可以替代由这样的计算机构成而利用组合用于实现各功能的多个电路而成的结构来实现。控制部16经由柔性电缆17与打印头11连接。在针对介质的印刷处理中,控制部16使介质向托架 12的下方输送,一边使托架12在介质之上往复移动,一边从打印头 11朝向介质喷射液体而消耗液体。
液体消耗装置10具有液体检测部18。液体检测部18与控制部 16连接。控制部16使用液体检测部18并使用光学元件而对搭载于托架12的液体容器100内的液体的残存状态进行光学检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液体检测部18具备光学传感器作为光学元件的一个例子,该光学传感器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随后论述对液体容器100的液体的残存状态进行检测的方法。
1-2.托架所具备的支架的结构:
图2是从上方观察在支架13安装有液体容器100的状态的托架 12时的概略立体图。支架13具有凹部21,该凹部21向+Z方向开口,容纳液体容器100。凹部21由大致四边形状的底壁22和四个侧壁 25~28划分成大致矩形形状,该底壁22沿着水平方向配置,构成底部,该四个侧壁25~28包围底壁22,从底壁22的外周端向+Z方向延伸。在图2中,看不到底壁22,因此,以虚线的引出线标注标号。
第一侧壁25和第二侧壁26隔着液体容器100在Y轴方向上对置。第一侧壁25相对于液体容器100位于-Y方向侧。第二侧壁26相对于液体容器100位于+Y方向侧。第三侧壁27和第四侧壁28隔着液体容器100在X轴方向上对置。第三侧壁27相对于液体容器100位于-X方向侧。第四侧壁28相对于液体容器100位于+X方向侧。
底壁22和四个侧壁25~28均并不限于平坦的壁,也可以包括凹凸,或包括曲面。另外,各侧壁25~28无需与底壁22正交,只要与底壁22相交即可。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说到两个壁或面“相交”时,意味着两个壁或面是并不彼此平行的位置关系。除了两个面或壁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之外,即使是不直接接触、彼此分开的位置关系,也将处于一个面或壁的延长与另一个面或壁的延长相交的关系的情况解释为相交。相交的两个面或壁所成的角也可以是直角、钝角、锐角中任一个。
液体容器10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支架13中沿着水平方向配置。液体容器100以朝向+Z方向的顶面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的方式在X轴方向上排列。在图2的例子中,在支架13上安装有四个液体容器100。以下,将安装于托架12的支架13的状态下的液体容器100的配置姿态称为“安装姿态”。在以下的与液体容器100有关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液体容器100设为处于安装姿态的液体容器100。
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10的液体容器100包括两种液体容器100A、 100B。在图2的例子中,在支架13上,三个液体容器100A排列于 +X方向侧,在其-X方向侧配置有一个液体容器100B。液体容器100A 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长度与液体容器100B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另一方面,液体容器100A的X轴方向的宽度比液体容器100B的X轴方向的宽度小。由于该尺寸的不同,能够容纳于液体容器100A的液体的最大量比能够容纳于液体容器100B的液体的最大量小。在能够容纳的液体量较小的液体容器100A分别容纳有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的墨水,在能够容纳的液体量较大的液体容器100B容纳有例如估计消耗量最多的黑色的墨水。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液体容器100A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接着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液体容器100B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从上方观察液体容器100从支架13拆卸后的状态的托架 12时的概略立体图。在支架13的底壁22设置有液体导入针31。液体导入针31从底壁22向+Z方向突起。液体导入针31与所对应的一个液体容器100的随后论述的供给部连接,将容纳于液体容器100的液体向打印头11引导。设置于凹部21内的液体导入针31的个数与搭载于支架13的液体容器100的个数相等。在图3的例子中,在支架13设置有四个液体导入针31。液体导入针31对应于每个所连接的液体容器100的安装部位设置,并且在底壁22上沿着X轴排列。
在支架13的第一侧壁25设置有卡合部33和触点机构34。卡合部33和触点机构34分别对应于搭载于支架13的液体容器100各设置有一个。在图3的例子中,支架13具有四个卡合部33和四个触点机构34。卡合部33沿着X轴方向排列。触点机构34沿着X轴排列。
卡合部33设置于第一侧壁25的+Z方向的端部。卡合部33与液体容器100的随后论述的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被安装到支架13的液体容器100向+Z方向的移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卡合部33构成为从第一侧壁25向+Y方向突出的爪部,从上方向-Z方向与液体容器100的被卡合部抵接而卡合。通过液体容器100的被卡合部与支架13 的卡合部33卡合,液体容器100向支架13的安装完成。在液体容器 100向托架12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通过将液体容器100的被卡合部与支架13的卡合部33之间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进行液体容器100 从支架13的拆卸。
触点机构34在第一侧壁25中设置于卡合部33的下方。液体容器100的随后论述的接触部借助触点机构34与液体消耗装置10的控制部16电连接。触点机构34具有凸块状的多个装置侧端子35。多个装置侧端子35具有与液体容器100的随后论述的接触部电连接的装置侧接触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装置侧端子35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凸块状的端子。装置侧端子35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销状的端子,该销状的端子从底壁22沿着第一侧壁25朝向+Z方向延伸,并且在+Z方向的端部的+Y方向侧具有装置侧接触部。
在支架13的底壁22形成有窗部38。窗部38与每个安装于支架 13的液体容器100相对应地各设置有一个。窗部38形成于如下位置:在液体容器100安装到支架13时,与液体容器100的随后论述的液体检验部在Z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使托架12沿着X轴方向移动了时,窗部38经过与图1所示的液体检测部18在Z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液体检测部18所射出的用于检测液体容器100内的液体的残存状态的光经由窗部38而到达液体容器100的随后论述的液体检验部。
1-3.液体容器的结构:
1-3-1.液体容器的外部结构:
参照图4~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的外部结构进行说明。在图4~图9中,图示有液体容器100A处于安装姿态时的X 轴、Y轴以及Z轴。图4是向+Z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A时的概略仰视图。图5是向-Z方向俯视液体容器100A时的概略俯视图。图 6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A时的概略左视图。图7是向-X 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A时的概略右视图。图8是向+Y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A时的概略后视图。图9是向-Y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A时的概略主视图。
液体容器100A具备构成外壁面的六个壁部101~106。在液体容器100A中,在由六个壁部101~106包围的区域的内侧形成有液体容纳部110。液体容纳部110容纳液体。在图4~图9中,看不到液体容纳部110,因此,以虚线的引出线标注标号。
各壁部101~106也可以分别不构成为平坦的壁,既可以包括凹凸,也可以包括曲面。另外,液体容器100A的外形形状并不限于六个壁部101~106,也可以由更多的壁部构成。以下的说明中,“底面”、“顶面”、“左侧面”、“右侧面”、“正面”以及“背面”是为了确定液体容器 100A处于安装姿态时的各面的位置而使用的用语,在液体容器100A 处于安装姿态时,各壁部101~106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这些用语所表示的位置。
第一壁部101(参照图4)构成朝向-Z方向的液体容器100A的底面。第一壁部101所构成的底面具有以X轴方向为宽度方向、以Y 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第一壁部101与支架13的底壁22对置。
第二壁部102(参照图5)在Z轴方向上与第一壁部101对置,构成朝向+Z方向的液体容器100A的顶面。第二壁部102所构成的顶面具有与第一壁部101所构成的底面同样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第三壁部103(参照图6)与第一壁部101和第二壁部102相交,构成朝向-X方向的液体容器100A的左侧面。第三壁部103所构成的左侧面具有以Z轴方向为宽度方向、以Y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第四壁部104(参照图7)与第一壁部101和第二壁部102相交,在X轴方向上与第三壁部103对置。第四壁部104构成朝向+X方向的液体容器100A的右侧面。第四壁部104所构成的右侧面具有与第三壁部103所构成的左侧面同样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第五壁部105(参照图8)与第一壁部101、第二壁部102、第三壁部103、以及第四壁部104相交,构成朝向-Y方向的液体容器100A 的背面。第五壁部105所构成的背面具有以X轴方向为宽度方向、以 Z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第六壁部106(参照图9)与第一壁部101、第二壁部102、第三壁部103以及第四壁部104相交,在Y轴方向上与第五壁部105对置。第六壁部106构成朝向+Y方向的液体容器100A的正面。第六壁部 106所构成的正面具有与第五壁部105所构成的背面同样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参照图4。在第一壁部101设置有大气开放口111、液体供给部 112以及液体检验部115。大气开放口111是用于向设置于液体容器 100A的内部的液体容纳部110导入大气的开口部。大气开放口111 在Y轴方向上设置于距+Y方向侧的端部比距-Y方向侧的端部近的位置。随后论述液体容器100A的内部中的从大气开放口111所导入的大气的路径。
液体供给部112接纳被图示于图3的支架13的液体导入针31的连接。容纳于液体容器100A的液体经由与液体供给部112连接的液体导入针31向液体消耗装置10供给。液体供给部112具有筒状的供给口113,该筒状的供给口113在Z轴方向上开口,供液体导入针31 插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部112在Y轴方向上设置于距-Y 方向侧的端部比距+Y方向侧的端部近的位置。另外,如图6~图9所示,液体供给部112从第一壁部101向-Z方向突出。在供给口113 的内部容纳有:环状的密封部件,其供液体导入针31插入并穿过;阀芯,其能够与密封部件接触,被液体导入针31上推;以及弹簧部件,其对阀芯向密封部件侧施力。随后论述液体容器100A的内部中的直到到达液体供给部112为止的液体的路径。
在液体消耗装置10中,液体检验部115是用于检验液体容器100A 的内部中的液体的残存状态的部位。如上述那样,液体检验部115设置于如下位置:在液体容器100A安装到支架13时,与支架13的窗部38在Z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第一壁部101中,液体检验部115在Y轴方向上设置于大气开放口111与液体供给部112之间。液体检验部115具有光学部件116,该光学部件116构成图示于图1的液体检测部18所射出的光的路径,该光用于检验液体的残存状态。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光学部件116采用了棱镜。光学部件116以与容纳于液体容器100A的液体接触的方式埋设于液体容器100A的内部。光学部件116配置于经由贯通第一壁部101的通孔而从液体容器100A 的外部看得见的位置。随后论述借助液体检验部115进行的检测液体容器100A的液体的残存状态的方法。
参照图6和图7。在液体容器100A的第五壁部105设置有手柄 118。手柄118从第五壁部105向-Y方向突出,并且从第五壁部105 朝向+Z方向倾斜地延伸。手柄118以与第五壁部105连接的下端部为支点转动。在手柄118设置有被卡合部119。被卡合部119形成于手柄118的-Y方向侧的面。被卡合部119向-Y方向突出,具有朝向 +Z方向的卡合面119s。如上述那样,通过被卡合部119的卡合面119s 与图2所示的支架13的卡合部33在Z轴方向上抵接而卡合,从而液体容器100A向支架13的安装完成。手柄118的被卡合部119与支架 13的卡合部33的卡合能够通过手柄118向+Y方向的转动而解除。
参照图8。在液体容器100A的第五壁部105上,在手柄118的下方设置有电路基板120。电路基板120在Z轴方向上设置于距位于-Z 方向侧的下端部比距位于+Z方向侧的上端部近的位置。电路基板120 设置于如下位置:在液体容器100A安装到支架13时,与图3所示的支架13的触点机构34对置的位置。在电路基板120的朝向-Y方向的面排列有多个端子121。各端子121具有与图3所示的支架13的装置侧端子35电连接的接触部122。在图8中,利用虚线示意性地例示端子121上的构成接触部122的区域。
多个端子121中的至少一部分与设置到电路基板120的背面的未图示的存储装置电连接。在液体容器100A安装到支架13的状态下,设置到液体容器100A的电路基板120的存储装置和图示于图1的液体消耗装置10的控制部16经由接触部122彼此电连接。由此,各种信息被在设置到液体容器100A的电路基板120的存储装置与液体消耗装置10的控制部16之间交接。
1-3-2.液体容器的内部结构:
图10是表示液体容器100A的左侧面侧的内部构造的概略立体图。图11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A的主体部125A时的概略左视图。以下,出于方便,也将液体容器100A的左侧面侧称为“表面侧”。
液体容器100A具有主体部125A,该主体部125A构成为向-X方向开口的大致空心的箱状部件。主体部125A由例如聚丙烯等树脂部件构成。主体部125A具有表面侧凹部126,该表面侧凹部126被第一壁部101、第二壁部102、第四壁部104、第五壁部105以及第六壁部106包围,向-X方向开口。
通过熔接有覆盖主体部125A的表面侧凹部126的整体的第一膜 FLa,并且从该第一膜FLa上安装图4、图5、以及图8所图示的盖部件103c,从而构成液体容器100A的第三壁部103。在图10中,出于方便,第一膜FLa以虚线图示,省略盖部件103c的图示。在图11中,在第一膜FLa熔接的区域带有阴影线。此外,在液体容器100A中,也可以是,前述的盖部件103c被省略,第三壁部103仅由第一膜FLa 构成。
在表面侧凹部126内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肋130,该肋130 具有各种形状。在液体容器100A中,通过上述的第一膜FLa被熔接于第一壁部101、第二壁部102、第五壁部105、以及第六壁部106 的表面侧的端面和各肋130的表面侧的端面,从而大气室131、第一液体室132、第二液体室133以及第三液体室134等各空间被划分形成。
大气被从大气开放口111向大气室131导入。大气室131在-Y方向侧的端遍及从第一壁部101到第二壁部102之间以Z轴方向为长度方向而纵长地形成。
第一液体室132、第二液体室133以及第三液体室134构成上述的液体容纳部110。各液体室132~134形成于大气室131的+Y方向侧。第一液体室132和第二液体室133面对第二壁部102。第一液体室132和第二液体室133在X轴方向上排列。第三液体室134面对第一壁部101。第三液体室134在第一液体室132和第二液体室133的下方以Y轴方向为长度方向横长地设置。
第三液体室134在液体容纳部110中具有最宽的空间。也就是说,第三液体室134的空间容积在液体容纳部110中最大,能够容纳的液体量最大。第三液体室134被分隔肋130A分割成彼此连通的两个容纳室134A、134B,该分隔肋130A是肋130的一个,并且沿着Z轴方向设置。第一容纳室134A设置于-Y方向侧,第二容纳室134B设置于+Y方向侧。第二容纳室134B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容纳室134A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长。第二容纳室134B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其他液体室132、133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大。
分隔肋130A的-X方向侧的端面位于向+X方向与第一膜FLa分开的位置,未与第一膜FLa接合。液体经由在分隔肋130A的-X方向侧的端面与第一膜FLa之间形成的间隙在第一容纳室134A与第二容纳室134B之间流通。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大致水平,而第一容纳室134A的底面朝向第二容纳室134B稍微地下降倾斜,以使第一容纳室134A的液体随着重力向第二容纳室134B引导。
在第三液体室134的第二容纳室134B配置有用于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波动抑制部200,并且设置有支撑波动抑制部200的支撑部300。在图10和图11中,出于方便,图示有波动抑制部200沿着水平方向漂浮着的状态。对于波动抑制部200和支撑部300,在说明了液体容器100A中的大气流动的路径和液体流动的路径之后再进行说明。
在第三液体室134的第二容纳室134B中,在位于最低的位置的底部设置有残留防止槽136,该残留防止槽136用于防止液体残留于液体容纳部110。残留防止槽136在第三液体室13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残留防止槽136沿着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残留防止槽136的截面形状是矩形形状,残留防止槽136的底面大致水平。如随后论述那样,在残留防止槽136的+X方向侧的端部的前头埋设有在图4中进行了说明的液体检验部115的光学部件116。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也可以朝向残留防止槽136下降倾斜。
参照图12,对液体容器100A的右侧面侧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12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A的主体部125A时的概略右视图。以下,出于方便,也将液体容器100A的右侧面侧称为“背面侧”。
在主体部125A的背面侧,在沿着Y轴方向和Z轴方向延伸的壁面形成有多个槽。图3、图4、以及图7所图示的第二膜FLb被从+X 方向侧熔接而使这些槽被密封,从而在第四壁部104的内部形成有差压阀室150、气液分离室151、蛇形通路153、以及随后论述的各连通路径。在图12中,第二膜FLb所熔接的部分带有阴影线。
差压阀室150在Y轴方向上设置于距-Y方向侧的端部比距+Y方向侧的端部近的位置。在差压阀室150容纳有包括阀部件、弹簧的公知的差压阀机构。在图12中,省略差压阀机构的图示。
气液分离室151设置于差压阀室150的+Y方向侧。气液分离室 151在Z轴方向上设置于距+Z方向侧的上端部比距-Z方向侧的下端部近的位置。气液分离室151经由开口151h与表面侧的液体容纳部 110连通。在气液分离室151,以虚线图示的气液分离膜GSM沿着Y轴方向和Z轴方向配置。
蛇形通路153与气液分离室151连接。蛇形通路153设置于气液分离室151的+Y方向侧。蛇形通路153具有沿着Y轴方向呈蛇腹折回的部位和沿着Z轴方向呈蛇腹折回的部位。蛇形通路153从第二壁部102侧形成到第一壁部101侧,第一壁部101侧的端部与大气开放口111连接。
1-3-3.液体容器内的大气的路径:
图13是表示液体容器100A内的大气的流动的概略图。以下,首先,参照图11~图13,对在液体容器100A内的液体的流动之前导入到液体容器100A内的大气的流动进行说明。从大气开放口111所导入的大气在液体容器100A内大致按照蛇形通路153、气液分离室151、大气室131、第一液体室132的顺序流动。
如图13的以箭头AF1所示那样,从大气开放口111所导入的大气通过设置到液体容器100A的背面侧的蛇形通路153而向气液分离室151流入。为了延长从大气开放口111到液体容纳部110的距离,蛇形通路153细长地且蜿蜒延伸地形成。由此,能够抑制液体容纳部110内的液体通过气液分离室151和蛇形通路153而蒸发。气液分离室151由于上述的气液分离膜GSM(参照图12)的作用而容许大气从蛇形通路153向液体容纳部110的透过而不容许液体从液体容纳部 110向蛇形通路153的透过。由此,从液体容纳部110倒流到气液分离室151的液体从气液分离室151向蛇形通路153和大气开放口111 流动、从液体容器100A泄漏的情况被抑制。
如图13的箭头AF2所示,通过气液分离室151所导入的大气从设置到气液分离室151内的开口151h(参照图12)进入被设置到表面侧的第一液体室132的上部的第一预备大气室170(参照图13)。如图13的箭头AF3所示,第一预备大气室170的大气从开口170h(参照图11)进入设置到背面侧的差压阀室150之上的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通路径171(参照图12)的+Y方向侧的端部。大气沿着第一连通路径171流动,并且如图13的箭头AF4所示,从设置到第一连通路径17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71h(参照图12)进入第二预备大气室172,该第二预备大气室172在液体容器100A的表面侧设置于第二壁部102与第五壁部105相交的角部。
接着,如图13的箭头AF5所示,大气从设置到第二预备大气室 172的开口172h(参照图11)进入第二连通路径173的-Y方向侧的端部,该第二连通路径173在背面侧设置到第一连通路径171之上,沿着Y轴方向延伸,并且比第一连通路径171短。大气沿着第二连通路径173流动,并且如图13的箭头AF6所示,从设置到第二连通路径173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73h(参照图12)进入被设置到液体容器100A的表面侧的大气室131的上部。
如图13的箭头AF7所示,大气室131内的大气通过设置到大气室131的下部的开口131h(参照图11)而进入设置到背面侧的第三连通路径174(参照图12)的-Y方向侧且-Z方向侧的端部。大气沿着第三连通路径174流动,并且如图13的箭头AF8所示,通过设置到第三连通路径174的+Y方向侧且+Z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74h(参照图12)而向设置到表面侧的第一液体室132流入。若液体容纳部 110内的液体被消耗,则与此相伴,大气以上述的路径向液体容纳部 110内流入。
1-3-4.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的路径:
图14是表示液体容器100A内的液体的流动的概略图。以下,参照图11、图12以及图13,对液体容器100A内的液体的流动进行说明。在液体容器100A中,液体大致按照第一液体室132、第二液体室133、第三液体室134、残留防止槽136、差压阀室150、液体供给部112的顺序流动。
如图14的箭头LF1所示,第一液体室132内的液体从设置到第一液体室132的底部的开口132h(参照图11)进入在背面侧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四连通路径175的-Y方向侧的端部。如图14的箭头 LF2所示,第四连通路径175的大气从设置到第四连通路径175的+Y 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75h(参照图12)进入设置到表面侧的第二液体室133的-Y方向侧的下部。第二液体室133内的液体通过设置到构成第二液体室133的底壁的肋130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狭缝133s (参照图11)而进入设置到第二液体室133的下方的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五连通路径176。并且,如图14的箭头LF3所示,第五连通路径176的液体通过设置到第五连通路径176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76h(参照图11)进入设置到液体容器100A的背面侧的第六连通路径177的+Z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如图14的箭头LF4 所示,第六连通路径177的液体通过设置到第六连通路径177的-Z轴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77h(参照图12)进入设置到表面侧的第三液体室134的第二容纳室134B的+Z方向侧的端部。液体沿着第三液体室134内的肋130向下方流动。
如图14的箭头LF5所示,第三液体室134内的液体经由残留防止槽136进入设置到液体容器100A的背面侧的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八连通路径179的-Y方向侧的端部。如图14的箭头LF6所示,第八连通路径179的液体通过设置到第八连通路径179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79h(参照图12)进入设置到表面侧的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第九连通路径180的-Y方向侧的端部。如图14的箭头LF7所示,第九连通路径180的液体通过设置到第九连通路径180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80h(参照图11)进入设置到背面侧的第十连通路径 181的-Z轴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液体沿着第十连通路径181 向上方流动,并且如图14的箭头LF8所示,通过开口181h(参照图 12)进入设置到表面侧的第十一连通路径182的+Z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该开口181h设置到第十连通路径181的+Z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且与差压阀室150相邻。如图14的箭头LF9所示,第十一连通路径182的液体通过设置到第十一连通路径182的-Z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82h(参照图11)进入设置到背面侧的差压阀室150(参照图12)。
差压阀室150内的阀部件(图中未示出)构成为,若液体供给部 112侧的压力变低,则打开,若压力变高,则关闭。若液体被从打印头11喷射而液体供给部112侧的压力变低,则阀部件打开,比差压阀室150靠上游侧的第十一连通路径182内的液体通过设置到差压阀室150的开口150h(参照图12),并且如图14的箭头LF10所示进入设置到液体容器100A的表面侧的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十二连通路径183(参照图11)。第十二连通路径183的液体如图14的箭头 LF11所示,通过设置到第十二连通路径183的-Z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83h(参照图11)而到达液体供给部112。
1-3-5.液体容纳部中的其他结构:
参照图10和图11。液体容纳部110具备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纵肋192。纵肋192在第二液体室133内从第二液体室133的+Z方向侧的端部延伸到-Z方向侧的端部。在第二液体室133设置有两个纵肋 192。纵肋192的-X方向侧的端面未与第一膜FLa熔接。
纵肋192作为“防止剥离肋”发挥功能。通过在第二液体室133内设置有纵肋192,从而在液体容器100A掉落的情况等,纵肋192拦截第二液体室133内的液体的移动,抑制液体的急剧的移动。因此,随着液体的移动而施加冲击于划分第二液体室133的肋130与第一膜FLa的熔接部分的情况得到缓和。其结果,能够抑制第一膜FLa从肋 130剥离。
如上所述,纵肋192未与第一膜FLa接合。因此,例如,在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冻结而膨胀了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膜FLa与纵肋 192接合而使第一膜FLa从其接合部破裂的情况被抑制。另外,在纵肋192的-X方向侧的端面与第一膜FLa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液体流通的间隙。因此,在第一膜FLa相对于肋130的熔接工序中,第一膜 FLa被误熔接于纵肋192的情况被抑制。此外,在液体容器100A的出厂时,在对液体容器100A的整体进行减压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纵肋192从液体容器100A的内侧无压力地支承第一膜FLa。
1-3-6.检验液体容纳部的液体残存状态的方法:
图15是用于说明借助液体检验部115对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残存状态进行光学检验的方法的示意图。在液体容器100A中,在液体容纳部110的构成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的第一壁部101,以成为暴露到液体的状态的方式埋设有液体检验部115的光学部件116。
液体消耗装置10的控制部16在用于对液体容器100A中的液体的残存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处理中,使光LT从设置于托架12的往复移动路径的下方的液体检测部18的发光元件朝向托架12射出。液体检测部18的光LT透过设置于支架13的底壁22的窗部38而向设置于液体容器100A的第一壁部101的液体检验部115入射。
此时,若液体容纳部110内的液面的位置比光学部件116的反射面116s高,则入射到光学部件116的光LT如箭头LOUT所示,从反射面116s向光学部件116之外射出。因此,若液体容纳部110内的液体的液面比反射面116s高,则液体检测部18的受光元件无法检测到光LT。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6判定为在液体容纳部110残存有预先决定的规定量的液体。
另一方面,若液体容纳部110内的液面的位置比反射面116s低,则入射到光学部件116的光LT重复进行反射面116s处的反射而从光学部件116朝向液体检测部18射出。因此,若液体容纳部110内的液面比反射面116s低,则液体检测部18的受光元件能够检测到光LT。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6判定为在液体容纳部110没有残存规定量的液体。
1-3-7.波动抑制部和支撑部的结构:
参照图16~图20,对设置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波动抑制部200以及其支撑部3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是将设置有波动抑制部200 以及其支撑部300的第三液体室134抽取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在第三液体室134的第二容纳室134B设置有波动抑制部20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多个波动抑制部200包括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这两个。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 在第二容纳室134B中上下排列。第一波动抑制部210配置于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上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称为“波动抑制部200”时,是指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这两者。
波动抑制部200由板状部件构成。波动抑制部200具有以Y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较长的形状。波动抑制部200由例如聚丙烯等树脂部件构成。波动抑制部200在液体容纳部110中沿着托架12的往复移动方向配置。更具体而言,波动抑制部200沿着水平面配置。此外,如以下说明那样,波动抑制部200以容许与液体一起摆动的状态由支撑部300支撑,因此,其配置姿态与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运动相应地变化。
波动抑制部200以容许与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一起摆动,且沿着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方式由支撑部300支撑。此处的“支撑”是指以起到维持以下状态的作用:波动抑制部200向脱离了预先决定的配置区域的范围的位置移动的情况被限制了的状态。
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300由支撑肋310和支撑底壁部320构成。支撑肋310是设置到液体容纳部110内的肋130的一个。支撑底壁部 320构成第一壁部101的一部分,并且是构成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的壁部。
支撑肋310在第二容纳室134B中设置于靠近+Y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也就是说,设置于距第六壁部106比距将第一容纳室134A和第二容纳室134B分隔开的分隔肋130A近的位置。支撑肋310位于波动抑制部200的+Y方向侧,并且具有:纵支撑肋311,其从支撑底壁部320在Z方向上延伸;以及横支撑肋312,其从纵支撑肋311朝向-Y方向延伸。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横支撑肋312包括在Z轴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横支撑肋312a和第二横支撑肋312b这两个。第一横支撑肋312a位于第二横支撑肋312b的上方。
波动抑制部200包括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该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沿着重力方向配置,并且波动抑制部200的至少端部侧的部位被横支撑肋312a、312b支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波动抑制部20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也就是说波动抑制部200的位于比Y轴方向上的中心靠+Y方向侧的位置的部位被横支撑肋312a、312b支撑。
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被支撑于第一横支撑肋312a与第二横支撑肋312b之间。第一横支撑肋312a相对于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位于上方。第一横支撑肋312a相对于第一波动抑制部210作为上侧支撑部发挥功能。第一横支撑肋312a限制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从第一横支撑肋312a的位置向上方移动。
第二横支撑肋312b相对于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侧的部位位于下方。第二横支撑肋312b相对于第一波动抑制部210 作为下侧支撑部发挥功能。第二横支撑肋312b限制第一波动抑制部 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侧的部位从第二横支撑肋312b的位置向下方移动。
第一横支撑肋312a与第二横支撑肋312b的间隔比被第一横支撑肋312a和第二横支撑肋312b夹着的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处的厚度大。在此,“第一横支撑肋312a与第二横支撑肋312b的间隔”是指第一横支撑肋312a与第二横支撑肋312b之间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小值。根据该结构,支撑部300容许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与第二容纳室134B的液体一起上下摆动。另外,支撑部300将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沿着重力方向移动的范围限制在被作为上侧支撑部的第一横支撑肋312a与作为下侧支撑部的第二横支撑肋312b夹着的范围内。
第二波动抑制部220被支撑于第二横支撑肋312b与支撑底壁部 320之间。第二横支撑肋312b相对于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中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位于上方。第二横支撑肋312b相对于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作为上侧支撑部发挥功能。第二横支撑肋312b限制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从第二横支撑肋312b的位置向上方移动。
支撑底壁部320位于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下方。支撑底壁部320 相对于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作为下侧支撑部发挥功能。支撑底壁部 320限制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从支撑底壁部320的位置向下方移动。
第二横支撑肋312b与支撑底壁部320的间隔比被第二横支撑肋 312b和支撑底壁部320夹着的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处的厚度大。在此,“第二横支撑肋312b与支撑底壁部320 的间隔”是指第二横支撑肋312b与支撑底壁部320之间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小值。根据该结构,支撑部300容许第二波动抑制部220 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与第二容纳室134B的液体一起上下摆动。另外,支撑部300将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Y方向的端部侧的部位在重力方向上移动的范围限制在被作为上侧支撑部的第二横支撑肋312b与作为下侧支撑部的支撑底壁部320夹着的范围内。
波动抑制部200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比纵支撑肋311与肋130A 之间的间隔小。“纵支撑肋311与肋130A之间的间隔”是指纵支撑肋 311与肋130A之间的Y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小值。根据该结构,容许波动抑制部200在Y轴方向上摆动。在使波动抑制部200的-Y方向的端部与肋130A抵接时,波动抑制部200的+Y方向的端部位于与横支撑肋312在Z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因此,即使波动抑制部200 在Y轴方向上摆动,波动抑制部200从支撑部300脱落的情况也被抑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肋310的-X方向侧的端面位于比第一膜 FLa靠+X方向侧的位置。由此,在支撑肋310的-X方向侧的端面与第一膜FLa之间形成有液体能够流通的间隙,因此,第二容纳室134B 中的液体的流动被支撑肋310阻碍的情况被抑制。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支撑肋310的-X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一部分向+X方向侧呈缺口状凹陷的凹陷部314。通过支撑肋310具有凹陷部314,从而第二容纳室134B中的液体的流动被支撑肋310阻碍的情况被进一步抑制。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肋310的-X方向侧的端面也可以其至少一部分位于与第一膜FLa接触的位置。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肋310也可以省略凹陷部314,还可以将凹陷部314设置于除了所图示的位置以外的场所。
参照图17A~图17C和图18A~图18D,对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形状进行说明。在图17A~图17C和图18A~图18D中,图示有在液体容器100A处于安装姿态时的液体容纳部110 中,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处于水平配置的水平姿态时的X轴、Y轴以及Z轴。
图17A是从+Z方向侧观察第一波动抑制部210时的概略立体图。图17B是向-Z方向俯视第一波动抑制部210时的概略俯视图。图17C 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第一波动抑制部210时的概略侧视图。
参照图17A和图17B。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具有在X轴方向和Y 轴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形状。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具有以Y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在+Y方向的端部具有一部分向-Y方向凹陷的第一凹部211。通过具有第一凹部211,即使第一波动抑制部210 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纵支撑肋311抵接,也在该端部与纵支撑肋311 之间形成有液体能够流通的空间。因而,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流动被第一波动抑制部210阻碍的情况被抑制。
另外,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在+X方向的端部和-X方向的端部具有一部分向X轴方向凹陷的第二凹部212。通过第二凹部212,在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X方向侧和-X方向侧形成有液体能够流通的空间。因此,液体容纳部110内的液体的流通被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妨碍的情况被进一步抑制。
参照图17C。优选的是,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作为朝向-Z方向的壁面的下壁面215和作为朝向+Z方向的壁面的上壁面216构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平滑的面。由此,液体易于在两壁面215、216处流动,因此,液体附着到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并且液体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情况被抑制。
图18A是从+Z方向侧观察第二波动抑制部220时的概略立体图。图18B是从-Z方向侧观察第二波动抑制部220时的概略立体图。图 18C是向-Z方向俯视第二波动抑制部220时的概略俯视图。图18D 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第二波动抑制部220时的概略侧视图。
参照图18A~图18C。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具有在X轴方向和Y 轴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形状。在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Y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一部分向-Y方向侧凹陷的第一凹部221。通过具有第一凹部 221,即使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纵支撑肋311抵接,也在该端部与纵支撑肋311之间形成有液体能够流通的空间。因而,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流动被第二波动抑制部220阻碍的情况被抑制。
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在+X方向侧的端部具有向+X方向延伸的多个大致矩形形状的延伸部222a~222c。延伸部222a~222c包括壁面225 的一部分。在位于+Y方向侧的端的第一延伸部222a与位于其-Y方向侧的第二延伸部222b之间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第一凹部223a。另外,在第二延伸部222b与位于-Y方向侧的端的第三延伸部222c之间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第二凹部223b。随后论述第二波动抑制部220 具有凹部223a、223b的理由。
参照图18B和图18D。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在底面侧的下壁面225 具有多个支脚部227,该底面侧的下壁面225面对构成液体容纳部110 的底面的支撑底壁部320,该多个支脚部227朝向液体容纳部110的底面向-Z方向突出。随后论述支脚部227的功能。
参照图18A和图18D。在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朝向+Z方向的上壁面226的-Y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突起部228,该多个突起部 228向+Z方向突出,且沿着X轴方向排列。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突起部228。随后论述该突起部228的功能。
参照图19,对波动抑制部200和支撑部的功能进行说明。图19 是沿图16所示的19-19线剖切的液体容纳部110的概略截面图。在液体容纳部110中,液体反复进行由惯性力导致的移动而摆动,该惯性力是因托架12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
在液体容器100A中,在作为液体容纳部110的第二容纳室134B,以由支撑部300支撑的状态配置有波动抑制部200,该波动抑制部200 沿着托架12的往复移动方向配置,且具有朝向下方的壁面215、225。朝向下方的壁面215、225以妨碍液体的上下的运动的方式起作用。另外,波动抑制部200由支撑部300支撑成,壁面215、225的沿着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更具体而言,壁面215、225沿着重力方向移动的范围被限制。因此,波动抑制部200的壁面215、225的沿着重力方向摆动的范围相对于液体沿着重力方向摆动的范围更加被抑制,壁面215、225与液体一起大幅度摆动的情况被抑制。由此,由壁面215、225带来的抑制液体的摆动的效果更加提高。只要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波动被抑制,则由于液体与液体容纳部110的内壁面的碰撞而在液体中产生气泡的情况被抑制。因而,混入有气泡的液体向打印头11供给而产生液体的喷射不良的情况被抑制。
在此,若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被消耗,则存在液面的位置比预先决定的高度位置、即规定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移动范围的下限位置的横支撑肋312的位置降低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壁面215的至少一部分被作为下侧支撑部的第二横支撑肋312b 支撑于比该液面高的位置,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壁面215从上方抑制液体的上下的波动。另外,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壁面215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壁面225向上方向的移动被作为上侧支撑部发挥功能的第一横支撑肋312a和第二横支撑肋312b限制。因此,壁面215、 225被液体向上方上推的情况被抑制,能够利用壁面215、225拦截液体向上方向的移动。因而,即使在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残留量变少的状态下,液体的摆动也被有效地抑制。
在液体容器100A中,波动抑制部200以容许与液体一起摆动的状态由支撑部300支撑。在托架12往复移动时,波动抑制部200与液体一起摆动,因此,即使存在附着于波动抑制部200的表面的液体,由于该摆动,也促进了该液体从波动抑制部200的脱落。因而,液体附着到波动抑制部200并且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情况被抑制。
另外,由于波动抑制部200摆动,液体容纳部110内的液体被搅拌,因此,由沉降成分的沉降导致的液体的浓度不均的产生被抑制。因而,向打印头11供给的液体的浓度变得不均匀的情况被抑制,并且由所喷射的液体的浓度不均匀导致的印刷图像的图像质量的劣化被抑制。
根据液体容器100A,能够利用作为板状部件的简单的结构的波动抑制部200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200具有在配置到液体中时随着液体的摆动而不挠曲变形的程度的强度。另外,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200具有当仅一侧的端部被固定而被水平地支撑着时不挠曲的程度的强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
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200的比重比容纳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的比重小。此处的比重可以是以水为基准的比重。由此,波动抑制部200凭借从液体受到的浮力而能够漂浮在液体容纳部110中。因而,在液面的位置比横支撑肋312降低了时,能够使波动抑制部200漂浮于液面,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液面的波动。
波动抑制部200的厚度越小越优选。由此,能够抑制因波动抑制部200被配置于液体容纳部110而导致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容纳量减少。
在液体容器100A中,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 以上下排列的状态由支撑部300支撑。因此,在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被消耗、并且液面降低到第一横支撑肋312a与第二横支撑肋312b 之间的高度位置时,能够利用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壁面215从上方抑制液体的摆动。另外,在液面降低到第二横支撑肋312b与支撑底壁部320之间的高度位置时,能够利用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壁面225 从上方抑制液体的摆动。
这样,根据液体容器100A,凭借上下排列的多个波动抑制部200,即使随着液体的消耗而液面降低,也能够利用位于靠近该液面的位置的高度的波动抑制部200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摆动。因而,抑制了如下情况:通过波动抑制部200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效果随着液体容纳部 110中的液体的容纳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液体容器100A中,波动抑制部200配置于构成液体容纳部110 的多个液体室132~134中的、液体的容纳量最大的第三液体室134。因此,根据液体容器100A,通过波动抑制部200抑制液体的波动而获得的效果较大。另外,在液体容器100A中,波动抑制部200配置于构成液体容纳部110的多个液体室132~134中的、最靠近液体供给部112的第三液体室134。因此,包含由于液体的摆动而产生的气泡的液体向液体供给部112供给的情况被抑制。
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200的壁面215、225在液体容纳部110 中以覆盖更大的范围的方式在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以便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抑制液体的波动。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200的壁面 215、225的面积是供该壁面215、225配置的高度处的液体容纳部110的水平截面积的50%以上,更加优选的是80%以上。
如上述那样,在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壁面225形成有多个支脚部227。通过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具有多个支脚部227,从而当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在第二容纳室134B位于最低的位置时,在与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贴附于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而不摆动的情况被抑制。
另外,在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与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之间,确保了液体能够流通的空间,因此,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流动被第二波动抑制部220阻碍的情况被抑制。此外,设置于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下方的残留防止槽136由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壁面225封闭的情况被抑制。
优选的是支脚部227具有大致半球形状。能够减小支脚部227与支撑底壁部320的接触面积,并且液体残留于支脚部227与支撑底壁部320之间的情况被更加抑制。此外,支脚部227也能够解释为作为限制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在重力方向上移动的范围的支撑部发挥功能。
如上述那样,在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朝向+Z方向的壁面226 的-Y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突起部228,该多个突起部228向+Z方向突出,并且沿着X轴方向排列。通过这些突起部228,从而确保了第一波动抑制部210的-Y方向的端部与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Y方向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因此,液体被保持并残留于第一波动抑制部210 的-Y方向的端部与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Y方向的端部之间的情况被抑制。
根据液体容器100A,能够在对主体部125A进行成形时将支撑部 300与其他肋130一起形成。另外,通过将波动抑制部200从主体部 125A的-X方向侧的开口向+X方向插入,能够成为波动抑制部200 由支撑部300支撑的状态。因而,能够简易地设置由波动抑制部200以及其支撑部300构成的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构造。因而,能够简化液体容器100A的制造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图20是沿图19所示的20-20线剖切的液体容纳部110的概略截面图。如上述那样,在作为液体容纳部110的第三液体室134的底面设置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残留防止槽136。并且,在残留防止槽136 的+X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容纳有液体检验部115的光学部件116的凹部。
在液体容器100A中,在设置有液体检验部115的第三液体室134 设置有波动抑制部200。因此,由于液体的摆动而产生由液体检验部 115进行的液体的残留状态的误检测的情况被抑制。另外,在液体容器100A中,液体检验部115的光学部件116配置于如下位置:比残留防止槽136的底面低,且残留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易于聚集的位置。因而,液体的残留状态的检测精度得到提高。
在液体容器100A中,在向从波动抑制部200朝向液体容纳部110 的底面的方向,即向-Z方向观察时,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具有不与液体检验部115重叠的形状。液体检验部115位于第二凹部223b内的空间,该第二凹部223b被第二延伸部222b与第三延伸部222c夹着而形成。在向-Z方向观察时,第二凹部223b具有沿着液体检验部115 的外周向-X方向凹陷的形状。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二波动抑制部22,由液体检验部115进行的液体的残留状态的检测精度降低的情况被抑制。另外,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壁面225的面积增大与具有第二延伸部222b和第三延伸部222c相应的量,并且与具有该第二延伸部 222b和第三延伸部222c相应地第二波动抑制部220对液体的波动的抑制效果变大,该第二延伸部222b和第三延伸部222c避开液体检验部115的上方的区域,且在X轴方向上延伸。
液体容器100A具备在沿着壁面215、225的方向上隔着波动抑制部200对置的第一侧壁部138a和第二侧壁部138b。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部138a由第四壁部104的一部分构成,与第二侧壁部 138b在托架12的往复移动方向上对置。第二侧壁部138b由第一膜FLa的一部分构成。
第一侧壁部138a具有朝向第二侧壁部138b突出的凸构造139。在向-Z方向观察时,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第一延伸部222a和第二延伸部222b位于与凸构造139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并且从第二侧壁部138b侧向第一侧壁部138a侧突起。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二波动抑制部220,能够避开凸构造139,同时使第二波动抑制部 220的壁面225的面积增大与两个延伸部222a、222b所包含的壁面 215相应的量。因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抑制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波动。
1-4.第一实施方式的总结: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能够利用移动范围被支撑部 300限制的波动抑制部200有效地抑制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摆动。另外,通过使波动抑制部200由支撑部300支撑成能够摆动,从而液体附着到波动抑制部200并且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情况被抑制。根据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的液体消耗装置 10,因由于液体的摆动而混入到液体中的气泡因而产生液体的喷射不良的情况被抑制。在液体消耗装置10是使托架12高速地往复移动的高速打印机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和具备该液体容器100A的液体消耗装置10,能够起到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2.第二实施方式:
2-1.液体容器的外部结构:
参照图21~图26,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器100B的外部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1~图26中,图示有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 处于安装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液体消耗装置10的托架 12的安装姿态时的X轴、Y轴以及Z轴。图21是向+Z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B时的概略仰视图。图22是向-Z方向俯视液体容器 100B时的概略俯视图。图23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B时的概略左视图。图24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B时的概略右视图。图25是向+Y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B时的概略后视图。
图26是向-Y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B时的概略主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的外部结构除了增大X轴方向上的宽度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的外部结构大致相同。在图21~图26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共通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标号。对于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 共通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的各结构部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被大致应用于本第二实施方式。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的大气开放口111、液体供给部112、液体检验部115、手柄118以及电路基板120相对于第四壁部104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大致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中,通过使第三壁部103相对于第四壁部104的位置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向-X方向远离,从而能够容纳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的量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 100A增大。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中,能够通过简易的设计变更,来保持相对于托架12的安装互换性,并且同时变更能够容纳的液体量。
2-2.液体容器的内部结构:
图27是表示液体容器100B的左侧面侧的内部构造的概略立体图。图28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B的主体部125B时的概略左视图。以下,也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中的左侧面侧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称为“表面侧”。
液体容器100B的表面侧的内部结构主要以下的三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不同。第一,在液体容器100B中,第三液体室134被分隔成第一容纳室134A~第三容纳室134C这三个。第二,在第二容纳室134B内设置有容纳有液体检验部115的液体检验室135。第三,在液体容器100B中,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 200和支撑部300,在第二容纳室134B配置有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410和支撑部450的波动抑制部件400。对于波动抑制部件 400的结构,在对液体容器100B中的大气和液体的流动进行了说明之后说明。
第三液体室134被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分隔肋130A 和作为肋130的一个的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分隔肋130B分割成三个容纳室134A~134C。第三容纳室134C隔着分隔肋130B被划分于第二容纳室134B的+Y方向侧。在三个容纳室134A~134C中,第二容纳室134B具有最宽的空间。在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设置有残留防止槽136。
液体检验室135在第二容纳室134B内的X轴方向上设置于最里头的位置。液体检验室135由从第二容纳室134B的第二侧壁部138b 的壁面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肋130C划分,是通过将以虚线图示的膜 FLc熔接并使向-X方向开口的凹部的空间密封而形成的。在液体检验室135的底面设置有液体检验部115。如随后论述那样,第二容纳室 134B的液体经由残留防止槽136流入到液体检验室135,并且从液体检验室135向液体供给部112流动。
图29是向-X方向正面观察液体容器100B的主体部125B时的概略右视图。以下,也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中的右侧面侧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称为“背面侧”。主体部125B的背面侧的结构除了追加有连接第三液体室134与液体检验室135的第七连通路径178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25A中的背面侧的结构大致相同。
2-3.液体容器内的大气的路径:
图30是表示液体容器100B内的大气的流动的概略图。液体容器 100B内的大气的流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大致相同。因而,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液体容器100A中的大气的流动的说明也被大致应用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
2-4.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的路径:
图31是表示液体容器100B内的液体的流动的概略图。在图31 中,出于方便,省略了波动抑制部件400的图示。液体容器100B内的液体的流动除了在残留防止槽136之后增加有通过液体检验室135 而到达第八连通路径179的路径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大致相同。因而,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液体容器100A中的从第一液体室132到残留防止槽136的液体的流动的说明、以及从第八连通路径179到液体供给部112的液体的流动的说明被大致应用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下,对在液体容器100B中所追加的液体的路径进行说明。
如箭头LFa所示,第三液体室134内的液体通过残留防止槽136 进入被设置到液体容器100B的背面的第七连通路径178的-Z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进入到第七连通路径178的液体沿着第七连通路径178向上方流动,并且通过设置到第七连通路径178的+Z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178h(参照图29),如箭头LFb所示那样进入表面侧的液体检验室135的上部。
在液体检验室135设置有用于拦截液体所包含的气泡的多个肋。液体在液体检验室135内向-Z方向下降并与光学部件116的表面接触之后,如箭头LFc所示,通过被设置到液体检验室135的背面侧的下部的开口135h(参照图29)而进入被设置到背面侧的在Y轴方向延伸的第八连通路径179的-Y方向侧的端部。进入到第八连通路径179 的液体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情况同样地,依次经由第九连通路径180、第十连通路径181、第十一连通路径182、差压阀室 150、第十二连通路径183到达液体供给部112。
2-5.波动抑制部件的结构:
参照图32~图36,对配置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波动抑制部件400 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2是将配置有波动抑制部件400的第三液体室 134的第二容纳室134B抽取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在图32中,图示有波动抑制部件400在液体容器100B处于安装姿态时的第二容纳室134B中载置于底面的状态。
图33A是从+Z方向侧观察波动抑制部件400时的概略立体图。图33B是从-Z方向侧观察波动抑制部件400时的概略立体图。图34A 是向-Z方向俯视波动抑制部件400时的概略俯视图。图34B是向+X 方向正面观察波动抑制部件400时的概略侧视图。图34C是向-Y方向正面观察波动抑制部件400时的概略主视图。在图33A、图33B以及图34A~图34C中,图示有在液体容器100B处于安装姿态时的液体容纳部110中处于水平地配置的水平姿态时的X轴、Y轴以及Z 轴。
参照图32和图33A。波动抑制部件400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410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部450一体化而成的结构。波动抑制部件400是例如通过对聚丙烯等树脂部件进行注塑成形而制作的。如以下说明那样,波动抑制部件400具有组合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多个板状部位而成的简单的结构,因此,其制作较容易。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波动抑制部件400也可以通过波动抑制部410和支撑部 450在被制作成单独的部件之后进行连接而制作。
参照图32、图33A以及图33B。波动抑制部410构成为沿着X 轴方向和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位。在波动抑制部件400中,多个波动抑制部410上下排列。在波动抑制部件400中,两个波动抑制部 410上下排列。
参照图33A和图33B。波动抑制部410具有朝向-Z方向的下壁面 415和朝向+Z方向的上壁面416。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两个壁面415、 416构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平滑的面。由此,液体在两壁面415、416 处易于流动,因此,液体附着到波动抑制部410并且液体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情况被抑制。
参照图33A、图33B以及图34A。波动抑制部410在-Y方向侧的端部具有相对于其他部位更向+X方向延伸的延伸部420。延伸部420 包括壁面415。延伸部420在顶端具有倾斜面421,在沿着Z轴方向观察时,该倾斜面421以越是+Y方向侧越是位于-X方向侧的方式倾斜。倾斜面421相对于YZ平面倾斜。随后论述延伸部420的功能。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延伸部420也可以省略。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多个波动抑制部410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各波动抑制部410均具有延伸部420。此外,在其他实施液体中,多个波动抑制部410也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的形状的波动抑制部。
参照图32、图33A以及图33B。支撑部450具有底板部460和连接部470。底板部460构成为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位。底板部460配置于波动抑制部410的下壁面415的下方。底板部460设置于波动抑制部件400的下端,并且以面对作为液体容纳部 110的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的状态配置。底板部460沿着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配置。
如图33B所示,在沿着Z轴方向观察波动抑制部件400时,底板部460具有与波动抑制部410大致重叠的形状。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板部460也可以具有与波动抑制部件400不同的形状。另外,底板部460也可以采用在板面具有曲面、凹凸、通孔的结构。
参照图33B。底板部460在作为朝向-Z方向的壁面的下表面465 具有向-Z方向突起的支脚部466。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支脚部466构成为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凸条部。支脚部466设置于下表面465的Y 轴方向上的两端。随后论述支脚部466的功能。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脚部466也可以以例如半球状等除了凸条部以外的形状构成。另外,支脚部466也可以从底板部460省略。
参照图33A、图33B以及图34C。连接部470在作为高度方向的 Z轴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波动抑制部410与底板部460。连接部470 将波动抑制部410与底板部460以如下方式连接:波动抑制部410在底板部460之上成为沿着底板部460的姿态。更具体而言,连接部470以波动抑制部410与底板部460相互平行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部470设置于波动抑制部410和底板部460的Y轴方向上的两端。连接部470构成为沿着Z轴方向和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位。
参照图34B。连接部470以多个波动抑制部410以预先决定的间隔上下排列的方式进行支撑。连接部470以上侧的波动抑制部410与下侧的波动抑制部410的间隔同下侧的波动抑制部410与底板部460 的间隔成为等间隔的方式进行支撑。
在此,波动抑制部件400所具有的波动抑制部41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波动抑制部410。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多个波动抑制部件400在上下以等间隔排列。随后论述其理由。
此外,底板部460具有与波动抑制部410的下壁面415同样的、作为朝向下方的壁面的下表面465,,并且与波动抑制部410同样,存在起到随后论述的抑制液体的波动的功能的情况。因而,底板部460 也能够解释为波动抑制部,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件400也能够解释为多个波动抑制部以等间隔上下排列的结构。在将底板部460解释为波动抑制部的情况下,底板部460的支脚部466也能够解释为作为限制底板部460的在重力方向上移动的范围的支撑部发挥功能。
参照图33A、图33B以及图34A。在+Y方向侧的连接部470具有突出部471,该突出部471与波动抑制部410的延伸部420并列地沿着X轴方向以比波动抑制部410的+X方向上的端部突出的方式延伸。随后论述突出部471的功能。
参照图35,对波动抑制部件400的抑制液体的波动的功能进行说明。图35是沿图32所示的35-35线剖切的液体容纳部110的概略截面图。
波动抑制部件400以底板部460面对作为液体容纳部110的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的状态配置。波动抑制部410以该下壁面415沿着托架12的往复移动方向配置、且朝向下方的方式被连接部470保持于底板部460之上。
在此,底板部460未固定于液体容纳部110,以容许与液体一起摆动的状态配置。因而,通过连接部470而与底板部460连接的波动抑制部410被解释为,由支撑部450以容许摆动的状态支撑。另外,在液体容纳于第二容纳室134B的状态下,在底板部460之上存在有液体。因此,由于底板部460从存在于底板部460之上的液体受到的阻力、该液体的重量,底板部460的沿着重力方向的运动被抑制,波动抑制部410的向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波动抑制部410的朝向下方的壁面415以妨碍液体的上下的运动的方式起作用。此外,如上所述,波动抑制部410由支撑部450支撑成壁面415的沿着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与波动抑制部410 以未被支撑的状态与液体一起摆动的情况相比,波动抑制部410的壁面415与液体一起大幅度摆动的情况被抑制,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摆动。因而,因液体与液体容纳部110的内壁面的碰撞而在液体中产生气泡的情况被抑制,并且混入有气泡的液体向打印头11供给而产生液体的喷射不良的情况被抑制。
如上所述,容许波动抑制部410与液体一起摆动。因此,即使附着于波动抑制部410的表面的液体存在,也通过该摆动而促进了该液体从波动抑制部410的脱落。因而,液体附着到波动抑制部410并且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情况被抑制。由于对于波动抑制部件 400所包含的支撑部450也容许与液体一起摆动,因此,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由于通过波动抑制部410摆动,液体容纳部110内的液体被搅拌,因此,由沉降成分的沉降导致的液体的浓度不均的产生被抑制。因而,向打印头11供给的液体的浓度变得不均匀的情况被抑制,并且由所喷射的液体的浓度不均匀导致的印刷图像的图像质量的劣化被抑制。
在液体容器100B中,波动抑制部410的壁面415从当底板部460 与液体容纳部110的底面接触时的高度向下移动的情况被限制。也就是说,波动抑制部410的壁面415从预先决定的高度位置向下移动的情况被抑制。根据该结构,在液体被液体消耗装置10消耗并且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面的位置相对于壁面415能够移动的上述的下限位置降低了时,能够利用该壁面415从液面之上压制液体的波动。因而,即使在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量变少的情况下,液体的波动也被有效地抑制。
根据液体容器100B,能够利用构成为板状的部件的简单结构的波动抑制部410、这样的板状的部位组合而成的简单结构的波动抑制部件400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件400具有在配置到液体中时至少波动抑制部410、连接部470随着液体的摆动而不挠曲变形的程度的强度。由此,波动抑制部410的姿态被保持,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
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件400的比重比容纳于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的比重小。此处的比重也可以是以水为基准的比重。由此,波动抑制部件400凭借从液体受到的浮力而能够漂浮在液体容纳部110 中。由此,能够使上侧和下侧的任一个波动抑制部4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液面的位置或者比该液面的位置高的位置。因而,能够利用波动抑制部410的下壁面415有效地抑制液面波动运动。
波动抑制部410、底板部460以及连接部470的厚度越小越优选。由此,能够抑制因波动抑制部件400配置于液体容纳部110而导致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容纳量减少。
在液体容器100B中,多个波动抑制部410以上下排列的状态配置。因此,即使随着液体消耗装置10中的液体的消耗,液体容纳部 110中的液面的位置降低,也能够利用下壁面415位于靠近该液面的位置的高度的波动抑制部410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摆动。因而,抑制了如下情况:通过波动抑制部410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效果随着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容纳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如上述那样,在波动抑制部件400中,上侧与下侧的波动抑制部 410的间隔同下侧的波动抑制部410与底板部460的间隔大致相等。这样,只要多个波动抑制部410以等间隔排列,就能够抑制通过波动抑制部410得到的抑制液体波动的效果的大小由于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面的位置而变动的情况。
在此,将配置有波动抑制部410的液体容纳部110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设为La,将上侧与下侧的波动抑制部410之间的距离以及下侧的波动抑制部410与底板部460之间的距离设为Lb。此时,优选距离Lb是距离La的1/3以下。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通过波动抑制部410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效果随着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容纳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液体容器100B中,波动抑制部410配置于构成液体容纳部110 的多个液体室132~134中的、液体的容纳量最大的第三液体室134。因此,根据液体容器100B,通过波动抑制部410抑制液体的波动而获得的效果较大。另外,在液体容器100B中,波动抑制部410配置于构成液体容纳部110的多个液体室132~134中的、最靠近液体供给部112的第三液体室134。因此,包含因液体的摆动而产生的气泡的液体向液体供给部112供给的情况被抑制。
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410的壁面415在液体容纳部110中以覆盖更大的范围的方式在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以便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抑制液体的波动。优选的是,波动抑制部410的壁面415的面积是该壁面415所配置的位置处的液体容纳部110的水平截面积的 50%以上,更加优选的是80%以上。
如上述那样,在底板部460的下表面465形成有支脚部466。通过底板部460具有支脚部466,从而在底板部460在第二容纳室134B 中位于最低的位置时,在底板部460与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而,底板部460贴附于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并且不随着液体的摆动而摆动的情况被抑制。另外,由于在底板部460与第二容纳室134B的底面之间确保了液体能够流通的空间,因此,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流动被底板部460阻碍的情况被抑制。此外,设置于波动抑制部件400的下方的残留防止槽136由底板部460的下表面465封闭的情况被抑制。
根据液体容器100B,通过将波动抑制部件400从主体部125B的 -X方向侧的开口向+X方向插入而配置,从而波动抑制部410以由支撑部450支撑的状态设置。因而,能够在液体容纳部110简易地设置由波动抑制部410以及其支撑部450构成的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构造。因而,能够简化液体容器100B的制造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图36是沿图35所示的36-36线剖切的液体容纳部110的概略截面图。液体容器100B具备在沿着波动抑制部410的壁面415的方向上隔着波动抑制部410对置的第一侧壁部138a和第二侧壁部138b。在配置有波动抑制部件400的第二容纳室134B中,在第一侧壁部138a侧的端部设置有液体检验室135。液体检验室135设置成从第一侧壁部138a朝向第二侧壁部138b那一侧突出。
另外,在第一侧壁部138a具有凸构造140,在向-Z方向观察时,在与液体检验室135相邻的位置处,该凸构造140朝向第二侧壁部 138b那一侧突起。凸构造140形成为例如在主体部125B的注塑成形时供树脂材料流入的浇口的退出部。凸构造140具有沿着YZ平面的端面141。
在向从波动抑制部410朝向液体容纳部110的底面的方向,即向 -Z方向观察时,波动抑制部410具有不与容纳有液体检验部115的液体检验室135重叠的形状。在向-Z方向观察时,波动抑制部410的延伸部420配置成,在比液体检验室135靠凸构造140侧的位置处朝向凸构造140延伸。在向-Z方向观察时,波动抑制部410的延伸部420 相对于液体检验室135位于-Y方向侧。并且,波动抑制部410的相对于延伸部420位于+Y方向侧的部位位于比延伸部420靠-X方向侧的位置,并且在X轴方向上面对液体检验室135。这样,在向-Z方向观察时,波动抑制部410具有其外周端沿着液体检验室135的外周延伸的部位。由此,能够避开作为液体检验部115的配置区域的液体检验室135,同时将壁面415的面积增大与延伸部420相应的量。因而,能够确保液体检验室135所用的区域并且在更大范围内抑制液体的波动。此外,延伸部420也能够解释为,其是以避开作为液体容纳部110 中的凸构造的一个的液体检验室135的方式在与液体检验室135相邻的位置处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部位。
在向-Z方向观察时,波动抑制部410的延伸部420的倾斜面421 相对于凸构造140的端面141倾斜。由此,能够缩小波动抑制部410 与凸构造140接触的范围,并且增大波动抑制部410的壁面415的面积。因而,能够抑制由与凸构造140之间的接触导致的波动抑制部410 的损伤,并且在更大范围内抑制液体的波动。另外,即使延伸部420 与凸构造140接触了,也在凸构造140的端面141与倾斜面421之间形成有间隙。因而,液体在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流动被波动抑制部410 妨碍的情况被抑制。
在波动抑制部件400中,构成为,在连接部470的突出部471和波动抑制部410的延伸部420与第一侧壁部138a接触了的状态下,波动抑制部410不会到达液体检验室135的位置。因而,抑制了在波动抑制部件400在X轴方向上摆动了时,波动抑制部410与密封液体检验室135的膜FLc接触而使FLc损伤的情况。
2-6.第二实施方式的总结: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能够利用向重力方向的移动被支撑部450限制的波动抑制部410有效地抑制液体容纳部110中的液体的摆动。另外,通过使波动抑制部410由支撑部450支撑成能够摆动,从而液体附着于波动抑制部410并且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纳部 110的情况被抑制。根据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的液体消耗装置10,因由于液体的摆动所混入到液体中的气泡而产生液体的喷射不良的情况被抑制。在液体消耗装置10是使托架12高速地往复移动的高速打印机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和具备该液体容器100B的液体消耗装置 10,能够起到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3.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种结构能够例如像以下这样改变。以下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均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地被定位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一个例子。
3-1.其他实施方式1:
第一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20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形状。波动抑制部200也可以不具有较长状的形状。第一波动抑制部210也可以在壁面215、216包括凹凸、曲面,也可以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也可以在壁面 225、226包括除了突起部228、支脚部227以外的凹凸、曲面,也可以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另外,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也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的突起部228、支脚部227。例如,突起部228也可以以半球状的形状构成,支脚部227也可以构成为凸条部。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也可以具有省略了突起部228、支脚部227 的结构。在向-Z方向观察时,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也可以具有与液体检验部115重叠的部位。
3-2.其他实施方式2: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作为波动抑制部200,也可以采用仅设置有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中的一者的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三个以上的波动抑制部200上下排列的结构。
3-3.其他实施方式3: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支撑部300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支撑配置在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向上的第一波动抑制部210和第二波动抑制部220的一侧端部侧的部位和另一侧端部侧的部位这两者。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支撑部300也可以具有支撑例如波动抑制部200的+Y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部位和-Y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部位这两者的结构。另外,支撑部300也可以具有至少支撑波动抑制部 200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部位的结构。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支撑部300所具有的上侧支撑部和下侧支撑部也可以不形成为主体部125A的肋。上侧支撑部和下侧支撑部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具有柱状的形状的部位。
3-4.其他实施方式4:
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波动抑制部4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形状。波动抑制部410既可以构成为例如在表面包括凹凸、曲面,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在向-Z方向观察时,波动抑制部410也可以不具有沿着液体检验室 135的外周的部位。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波动抑制部件40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形状。波动抑制部件 400既可以采用仅具备一个波动抑制部410的结构,也可以具有具备三个以上波动抑制部410的结构。在波动抑制部件400中,多个波动抑制部410既可以以互不相同的配置角度排列,也可以包括不同的形状的波动抑制部。连接部470也可以不设置两个,也可以仅设置在单侧。另外,连接部470既可以构成为柱状的部位,也可以构成为连接波动抑制部410的中央部与底板部460的中央部。
3-5.其他实施方式5:
第一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200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 410也可以设置于除了第二容纳室134B以外的液体容纳部110。第一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200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波动抑制部410也可以设置于液体容器100A、100B内的多个场所。
3-6.其他实施方式6:
液体容器100A、100B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液体容器100A、100B也可以是具有未划分的单一液体容纳部110的结构。液体容器100A、100B也可以不具有液体检验部115、液体检验室135。液体容器100A、100B也可以是不具有差压阀室150的结构。液体容器100A、100B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在安装到托架12的状态下,一边经由管等从外部的液体储藏部接受液体向液体容纳部110的供给,一边向打印头11供给液体。
3-7.其他实施方式7:
液体消耗装置10也可以具有仅供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100B中任一者安装的结构。液体消耗装置10既可以具有仅供一个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A安装的结构,也可以具有供多个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B安装的结构。
3-8.其他实施方式8: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波动抑制部 200、410以及其支撑部300、450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除了安装于喷墨打印机的液体容器100A、100B以外的液体容器。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以下这样的安装于各种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容器。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场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含有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精确地向钟表、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等光学透镜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其他的具备喷出任意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消耗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此外,“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度较高的或较低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以及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作为金属熔液的液态金属这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包含于“液体”。另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包括由颜料、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也包含于“液体”。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墨水、液晶等。在此,墨水设为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的墨水。
4.其他形态: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aspect)实现。例如,本发明能够以以下方式实现。为了解决本发明的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发明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另外,该技术的特征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未说明为其是必须的,就能够适当地删除。
(1)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该方式的液体容器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的托架,容纳向打印头供给的液体,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具备设置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托架,并且一边使所述托架往复移动,一边从所述打印头喷射所述液体而消耗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器具备:液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液体;波动抑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抑制所述液体的波动的壁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所述托架的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朝向重力方向;以及支撑部,其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并且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的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由于波动抑制部的壁面以妨碍液体的沿着重力方向的上下方向的运动的方式起作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另外,由于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沿着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波动抑制部的壁面与液体一起大幅度摆动的情况被抑制。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尤其是,在液体被消耗、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支撑在比液体容纳部中的液面高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位于该液面之上的壁面的部位从液面之上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而且,根据该形态的液体容器,由于波动抑制部的摆动被容许,因此,通过波动抑制部的摆动,促进了液体从波动抑制部的表面脱落。因而,液体附着于波动抑制部并且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纳部的情况被抑制。此外,例如,在容纳有含有沉降成分的液体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波动抑制部的摆动,该沉降成分被搅拌,因此,向液体消耗装置供给的液体的浓度变得不均匀的情况被抑制,该沉降成分是颜料等未溶解于液体而分散于液体、并且在液体静置的状态时沉降的沉降成分。
(2)也可以是,上述方式的液体容器具备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支撑部以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在所述重力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支撑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即使液体被消耗而液面的位置降低,也能够利用多个波动抑制部中的任一个壁面抑制液体的波动。
(3)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器中,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支撑部以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的所述壁面在所述重力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的状态支撑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的所述壁面。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能够抑制波动抑制部的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效果的大小因液面的位置而变动。
(4)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器中,在所述液体容纳部设置有液体检验部,该液体检验部将用于检测所述液体的残存状态的光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面向所述液体侧引导;在向从所述波动抑制部朝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面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波动抑制部具有不与所述液体检验部重叠的形状。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能够利用波动抑制部避开形成有液体检验部的区域,同时增大壁面的面积。
(5)也可以是,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容器中,所述液体容纳部具备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该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在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向上隔着所述波动抑制部对置,所述第一侧壁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具有向所述第二侧壁部侧突起的凸构造,所述波动抑制部具有延伸部,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向所述重力方向观察时,所述延伸部在与所述凸构造相邻的位置延伸,并且包括所述壁面的一部分。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能够避开液体容纳部内的凸构造,同时将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面积增大与延伸部所包含的壁面相应的量,从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抑制液体的波动。
(6)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器中,所述液体容纳部具备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该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在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向上隔着所述波动抑制部对置,所述液体检验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的端部,所述第一侧壁部具有凸构造,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向所述重力方向观察时,所述凸构造在与所述液体检验部相邻的位置向所述第二侧壁部侧突起,所述波动抑制部具有延伸部,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向所述重力方向观察时,所述延伸部在比所述液体检验部靠所述凸构造侧的位置向所述凸构造侧延伸,并且包括所述壁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的顶端设置有倾斜面,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向所述重力方向观察时,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凸构造的端面倾斜。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能够避开形成有液体检验部的区域,同时将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面积增大与延伸部所包含的壁面相应的量。另外,通过延伸部具有倾斜面,能够缩小凸构造与延伸部接触的范围,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与凸构造的接触而使波动抑制部损伤的情况。此外,在凸构造与延伸部发生了接触时,由于在倾斜面与凸构造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流动被波动抑制部妨碍的情况被抑制。
(7)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器中,所述支撑部具有:下侧支撑部,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下侧支撑部位于与所述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波动抑制部的端部侧的部位的下方;以及上侧支撑部,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上侧支撑部位于所述波动抑制部的端部侧的部位的上方,所述支撑部通过使所述上侧支撑部与所述下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比所述波动抑制部的所述端部侧的部位处的厚度大,从而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并且在所述安装姿态下限制所述壁面在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范围。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由于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向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向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并且壁面的摆动被抑制,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摆动。
(8)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器中,所述支撑部具有:底板部,在容许其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的状态下,所述底板部在所述壁面的下方面对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面而配置;以及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姿态下从所述底板部向上方延伸,并且将所述底板部和配置于与所述底板部分开的位置的所述波动抑制部连接。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由于在底板部之上存在的液体的阻力、重量,波动抑制部向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波动抑制部的壁面追随液体的波动的情况被抑制,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
(9)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器中,所述底板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底面侧的面设置有支脚部,该支脚部朝向所述底面突出,并且当所述底板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位于最低的位置时,所述支脚部在所述底板部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间隙。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由于通过支脚部抑制了底板部与液体容纳部的底面紧密接触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波动抑制部不摆动。另外,由于在底板部与液体容纳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液体能够移动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残留于液体容纳部。
(10)第二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该方式的液体容器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托架,容纳向打印头供给的液体,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设置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托架,并且一边使所述托架往复移动,一边从所述打印头喷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器具备:液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液体;波动抑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抑制所述液体的波动的壁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所述托架的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朝向重力方向;以及支撑部,其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并且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的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支撑部具有:底板部,在容许其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的状态下,所述底板部在所述壁面的下方面对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面而配置;以及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姿态下从所述底板部向上方延伸,并且将所述底板部和配置于与所述底板部分开的位置的所述波动抑制部连接。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由于在底板部之上存在的液体的阻力、重量,波动抑制部向上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波动抑制部的壁面追随液体的波动的情况被抑制,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尤其是,在液体被消耗并且液体容纳部中的液面的位置比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低的情况下,液体的波动被位于液面之上的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部位从液面之上压制,因此,液体的波动被更加有效地抑制。另外,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通过波动抑制部摆动,促进了液体从波动抑制部的表面脱落。此外,在容纳有含有沉降成分的液体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波动抑制部的摆动,该沉降成分被搅拌,因此,向液体消耗装置供给的液体的浓度变得不均匀的情况被抑制。
(11)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器中,所述壁面在所述安装姿态下从预先决定的高度向下移动的情况被所述连接部限制。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器,在液面的位置比高度方向上的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下限位置降低了时,能够利用波动抑制部的壁面从液面之上压制液体的波动。
(12)第三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消耗装置。该方式的液体消耗装置具备:打印头,其喷射液体;托架,其具有所述打印头,并且往复移动;以及液体容器,其安装于所述托架,并且容纳向所述打印头供给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器具备:液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液体;波动抑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抑制所述液体的波动的壁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所述托架的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朝向重力方向;以及支撑部,其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限制所述波动抑制部的所述壁面的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移动,并且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液面的位置比预先决定的位置降低了时,所述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液面靠上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消耗装置,由于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向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波动抑制部的壁面与液体一起大幅度摆动的情况被抑制,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尤其是,在液体被消耗并且波动抑制部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支撑在比液体容纳部中的液面高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位于该液面之上的壁面的部位从液面之上有效地抑制液体的波动。因此,因由于液体的波动所产生在液体中的气泡而产生来自打印头的液体的喷射不良的情况被抑制。另外,根据该方式的液体消耗装置,由于通过波动抑制部的摆动,促进了液体从波动抑制部的表面脱落,因此,液体附着到波动抑制部并且就这样残留于液体容纳部的情况被抑制。此外,在从打印头喷射含有沉降成分的液体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波动抑制部的摆动,该沉降成分在液体容纳部内被搅拌,因此,所喷射的液体的浓度变得不均匀的情况被抑制。
本发明也能够以除了液体容器和具备该液体容器的液体消耗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液体波动抑制部件、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构造、抑制液体的波动的方法等方式实现。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容器,其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的托架,容纳向打印头供给的液体,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具备设置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托架,并且一边使所述托架往复移动,一边从所述打印头喷射所述液体而消耗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容器具备:
液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液体;
波动抑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抑制所述液体的波动的壁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所述托架的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朝向重力方向;以及
支撑部,其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并且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的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所述支撑部被构成为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凭借从所述液体受到的浮力而漂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
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支撑部以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在所述重力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支撑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支撑部以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的所述壁面在所述重力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状态支撑多个所述波动抑制部的所述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容纳部设置有液体检验部,该液体检验部将用于检测所述液体的残存状态的光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面向所述液体侧引导,
在向从所述波动抑制部朝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面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波动抑制部具有不与所述液体检验部重叠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部具备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该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在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向上隔着所述波动抑制部对置,
所述第一侧壁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具有向所述第二侧壁部侧突起的凸构造,
所述波动抑制部具有延伸部,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向所述重力方向观察时,所述延伸部在与所述凸构造相邻的位置延伸,并且包括所述壁面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部具备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该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在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向上隔着所述波动抑制部对置,
所述液体检验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的端部,
所述第一侧壁部具有凸构造,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向所述重力方向观察时,所述凸构造在与所述液体检验部相邻的位置向所述第二侧壁部侧突起,
所述波动抑制部具有延伸部,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向所述重力方向观察时,所述延伸部在比所述液体检验部靠所述凸构造侧的位置向所述凸构造侧延伸,并且包括所述壁面的一部分,
在所述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的顶端设置有倾斜面,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向所述重力方向观察时,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凸构造的端面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有:
下侧支撑部,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下侧支撑部位于与所述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波动抑制部的端部侧的部位的下方;以及
上侧支撑部,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上侧支撑部位于所述波动抑制部的端部侧的部位的上方,
所述支撑部通过使所述上侧支撑部与所述下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比所述波动抑制部的所述端部侧的部位处的厚度大,从而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并且在所述安装姿态下限制所述壁面在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有:
底板部,在容许其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的状态下,所述底板部在所述壁面的下方面对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面而配置;以及
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姿态下从所述底板部向上方延伸,并且将所述底板部和配置于与所述底板部分开的位置的所述波动抑制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底面侧的面具备支脚部,该支脚部朝向所述底面突出,并且当所述底板部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位于最低的位置时,所述支脚部在所述底板部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间隙。
10.一种液体容器,其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托架,容纳向打印头供给的液体,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设置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托架,并且一边使所述托架往复移动,一边从所述打印头喷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器具备:
液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液体;
波动抑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抑制所述液体的波动的壁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所述托架的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朝向重力方向;以及
支撑部,其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并且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的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所述支撑部具有:
底板部,在容许其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的状态下,所述底板部在所述壁面的下方面对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面而配置;以及
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姿态下从所述底板部向上方延伸,并且将所述底板部和配置于与所述底板部分开的位置的所述波动抑制部连接,
所述支撑部被构成为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凭借从所述液体受到的浮力而漂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从预先决定的高度向下移动的情况被所述连接部限制。
12.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其具备:
打印头,其喷射液体;
托架,其具有所述打印头,并且往复移动;以及
液体容器,其安装于所述托架,并且容纳向所述打印头供给的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容器具备:
液体容纳部,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液体;
波动抑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具有抑制所述液体的波动的壁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所述托架的安装姿态下,所述壁面朝向重力方向;以及
支撑部,其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与所述液体一起摆动,限制所述波动抑制部的所述壁面的沿着所述重力方向的移动,并且当在所述安装姿态下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液面的位置比预先决定的位置降低了时,所述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液面靠上的位置,
所述支撑部被构成为以如下方式支撑所述波动抑制部:容许所述波动抑制部凭借从所述液体受到的浮力而漂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内。
CN201910292889.8A 2018-04-17 2019-04-12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Active CN110385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8792 2018-04-17
JP2018078792A JP7073877B2 (ja) 2018-04-17 2018-04-17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5915A CN110385915A (zh) 2019-10-29
CN110385915B true CN110385915B (zh) 2022-06-07

Family

ID=66105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2889.8A Active CN110385915B (zh) 2018-04-17 2019-04-12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5730B2 (zh)
EP (1) EP3556459B1 (zh)
JP (1) JP7073877B2 (zh)
CN (1) CN11038591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5855A (ja) 1984-01-09 1985-08-01 Nec Corp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容器構造
JP3372844B2 (ja) * 1997-10-23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754608B1 (en) * 2000-01-21 2008-07-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2137411A (ja) * 2000-11-06 2002-05-1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1366908A1 (en) * 2002-05-23 2003-12-03 Agfa-Gevaert N.V. Ink tank for feeding a shuttling inkjet printing head
JP2006044153A (ja) * 2004-08-06 2006-02-1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235633B2 (ja) * 2005-09-02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記録装置
ATE420771T1 (de) * 2005-09-02 2009-01-15 Canon Kk Flüssigkeitsbehälter
JP4886586B2 (ja) * 2006-05-09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収納容器の攪拌方法
JP5838556B2 (ja) * 2011-01-31 2016-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に装着される液体収容容器
JP5880286B2 (ja) * 2011-08-24 2016-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6007683B2 (ja) * 2012-08-31 2016-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81886A (ja) 2019-10-24
EP3556459A1 (en) 2019-10-23
JP7073877B2 (ja) 2022-05-24
US10845730B2 (en) 2020-11-24
US20190317426A1 (en) 2019-10-17
CN110385915A (zh) 2019-10-29
EP3556459B1 (en) 202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03167B1 (en) Storage unit holding member and holding member
AU2011346241B2 (en) Cartridge
JP2020019280A (ja)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印刷装置、液体収容容器、印刷システム、及び端子接続構造
US873391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quid container
US910875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quid container
JP2015047830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05262564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8501537B (zh) 液体容纳体
JP2011140128A (ja) 液体容器
CN108430784B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10385915B (zh)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9421380B (zh) 液体罐
CN108973335B (zh) 液体罐
CN112009108B (zh) 液体容器、安装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705632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3000518A (ja)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857957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ontainer
JP2022035548A (ja) 液体タンク、液体噴射装置
WO2019059128A1 (ja) 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