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714A -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714A
CN110381714A CN201910776203.2A CN201910776203A CN110381714A CN 110381714 A CN110381714 A CN 110381714A CN 201910776203 A CN201910776203 A CN 201910776203A CN 110381714 A CN110381714 A CN 110381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lind hole
electrical equipment
heat pip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62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文涛
高军
姜桂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762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17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1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7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4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54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和电动车,包括壳体和功率器件,壳体围成密闭空间,壳体在密闭空间内设置有导热组件,功率器件位于密闭空间内并与导热组件热传导连接,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块,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从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一导热块处,电气设备还包括第一热管和第一散热鳍片,第一热管的第一端插入至第一盲孔处并与第一盲孔的周壁热传导连接,第一热管的第二端与第一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由于热管具有更加高效的热传导性能,可将废热迅速地从壳体内部传导知道壳体外部,继而通过具有更加良好散热性能的散热鳍片进行导热,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导热效率,且也不影响整体的密闭性和防护性。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因其不燃烧汽油产生动力,具有环保、污染小的特点,在旅游景区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方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电动车一般都会设置有电机控制器和车载充电机,电机控制器用于将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三相交流电源并驱动电机转动,而车载充电机将外部能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随着电动车的电气设备集成化,如充电机、电机控制器等电气设备,在该电气设备内封闭地设置有多种功率器件,功率器件包括开关管、电感、电容或电阻等,而功率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废热,故需要对废热进行传导散热处理,而由于电气设备经常在户外使用,故对电气设备的密闭性和防护等级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同时需要将散热高效性和密闭性对电动车上的电气设备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热效率高的电气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电气设备的电动车。
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壳体和功率器件,壳体围成密闭空间,壳体在密闭空间内设置有导热组件,功率器件位于密闭空间内并与导热组件热传导连接,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块,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从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一导热块处,电气设备还包括第一热管和第一散热鳍片,第一热管的第一端插入至第一盲孔处并与第一盲孔的周壁热传导连接,第一热管的第二端与第一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密闭空间内设置导热组件和功率器件,从而有效提高密闭性和防护性,且功率器件与导热组件热传导连接,使得功率器件上的废热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导热块上,并通过在盲孔从表面延伸至导热块处,在不破坏原有密闭性结构的基础上,将热管的第一端部插入至盲孔中并伸入至导热块处,继而废热能够更快地从导热块处传递至热管的第一端部,由于热管具有更加高效的热传导性能,可将废热迅速地从壳体内部传导知道壳体外部,继而通过具有更加良好散热性能的散热鳍片进行导热,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导热效率,且也不影响整体的密闭性和防护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盲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与第一导热块的延伸方向;第一热管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盲孔的延伸方向。
由上可见,通过盲孔与导热块同向延伸,使得热管也能够伸入到导热块的末端,继而能够高效将废热传递热管的第二端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热管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热管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电气设备包括多个第一散热鳍片,多个第一散热鳍片平行布置,第一热管的第二端穿过多个第一散热鳍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位于第一盲孔的径向侧部,多个第一散热鳍片设置在安装槽中。
由上可见,为了优化多个散热鳍片的布置,故将散热鳍片平行布置且设置在安装槽中,且利用热管的弯折布置,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气设备还包括第二热管,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位于第一盲孔的径向侧部,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盲孔的延伸方向,第二热管位于定位槽中并与定位槽的周壁热传导连接,第二热管与第一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
由上可见,对于热管的布置方式,还可在盲孔的径向侧部设置定位槽,将热管设置在定位槽中,利用增设热管将导热块底部的废热进行传递,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导热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包括基座和盖体,基座设置有安装开口,盖体盖合安装开口,基座和盖体围成密闭空间,功率器件、第一导热块和第一盲孔均设置在基座上。
由上可见,功率器件等电路器件可从安装开口处进行安装,并利用盖体进行密闭,且将第一导热块和第一盲孔隔离设置,从而提高电气设备的防护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槽和第二导热块,导热槽位于第一导热块和第二导热块之间,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第二盲孔从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导热块处;电气设备还包括第三热管和第二散热鳍片,第三热管的第一端插入至第二盲孔处并与第二盲孔的周壁热传导连接,第三热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分别位于壳体相对的两侧上。
由上可见,通过导热槽可对如电感器的大型器件进行安装和导热,故分别在两侧的导热块进行高效导热,故设置另外一个盲孔和热管同时进行散热,且位于相对的两侧优化鳍片的布局。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热组件包括第三导热块,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三盲孔,第三盲孔从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三导热块处;电气设备还包括第四热管,第四热管的第一端插入至第三盲孔处并与第三盲孔的周壁热传导连接,第四热管的第二端与第一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
由上可见,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导热块对不同的功率器件进行导热,且利用热管同时在第一散热鳍片处进行散热,从而有效提高散热鳍片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述方案的电气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见,电动车的电气设备主要包括车载充电器和电机控制器,该电气设备可在密闭空间内设置导热组件和功率器件,从而有效提高密闭性和防护性,且功率器件与导热组件热传导连接,使得功率器件上的废热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导热块上,并通过在盲孔从表面延伸至导热块处,在不破坏原有密闭性结构的基础上,将热管的第一端部插入至盲孔中并伸入至导热块处,继而废热能够更快地从导热块处传递至热管的第一端部,由于热管具有更加高效的热传导性能,可将废热迅速地从壳体内部传导知道壳体外部,继而通过具有更加良好散热性能的散热鳍片进行导热,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导热效率,且也不影响整体的密闭性和防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气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电气设备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电气设备实施例中基座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电气设备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电气设备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热管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电气设备实施例中位于第二热管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电气设备实施例中位于第三热管处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气设备1为车载OBC充电机,电气设备1包括壳体、电路板(未示出)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未示出),壳体包括基座11和盖体12,基座11围成安装腔,电路板和功率器件均设置在安装腔中,具体的设置方式可参照申请号201910652593.2名称为“一种叠层电路板布局的充电机和电动车”的发明专利,功率器件包括功率开关管、电感器等,基座11在安装腔内设置有导热槽141和导热槽142,导热槽141和导热槽142沿横向布置,导热槽141的右侧设置有导热块131,导热块131沿板状延伸,导热槽142的两外侧设置有导热块132和导热块133,导热块132和导热块133均呈板状布置并包围导热槽142,电感器分别设置在导热槽141和导热槽142中,并在导热槽中填充灌封胶,多个功率开关管分别贴合在导热块的表面上,当充电机工作时,功率开关管和电感器产生废热,继而将废热传递至导热槽和导热块上,再传递至机壳的外表面上。基座11在安装腔的外端设置有安装开口11,盖体12盖合安装开口11并与基座11固定连接,继而使得基座11和盖体12围成密闭空间。
参照图3至图7,基座11在相背于盖体12的一侧上设置有安装槽161、安装槽162和定位块15,安装槽161和安装槽162位于定位块15的两侧上,且安装槽位于盲孔的径向侧部,定位块15的外表面设置有盲孔41、盲孔43、两个平行布置的定位槽42、三个盲孔44和三个盲孔45,盲孔41和盲孔43分布在定位块15的两侧上,盲孔41靠近安装槽161,盲孔43靠近安装槽162,盲孔41和盲孔43从定位块15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一导热块131,盲孔41和盲孔43的延伸长度基本与第一导热块131的高度持平,但盲孔不贯穿第一导热块131,盲孔在纵向上部和横向侧部具有开口,从而不影响密闭空间的密闭性。
电气设备1包括热管21、热管23、两个热管22、三个热管24、三个热管25、多个平行布置的散热鳍片31和多个平行布置的散热鳍片32,热管21和热管23呈弯折布置,盲孔41的延伸方向平行与第一导热块131的延伸方向,热管21的第一端2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盲孔41的延伸方向,热管21的第一端2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热管21的第二端212的延伸方向,热管21的第一端211插入至盲孔41处并与盲孔41的周壁热传导连接,热管21可与盲孔41的周壁过盈配合,当然亦可选择填充固定导热胶,热管21的第二端212从盲孔的横向开口伸出,热管21的第二端212与多个散热鳍片31热传导连接,散热鳍片31呈拱形“[”设置,多个散热鳍片31排布后,相邻的散热鳍片31之间具有通风间隙,热管21的第二端212穿过多个散热鳍片31并与散热鳍片31邻接。在功率器件产生废热后将传递地导热块131中,继而能够高效地将废热传递至热管21的第一端上,由于热管的高热传导性,废热能够迅速地传递至热管21的第二端处,继而也能够迅速地传递至散热鳍片31上,继而进行相应的散热。
在基于热管21相同的布置原理上,热管23的第一端伸入至盲孔43中,热管23的第二端穿过多个散热鳍片32,散热鳍片32的布置方式与散热鳍片31相同,热管23与散热鳍片32邻接,散热鳍片31设置在安装槽161处,散热鳍片32设置在安装槽162处,使得散热鳍片31和散热鳍片32分别位于定位块15的两侧上。
两个定位槽42位于盲孔41的径向侧部,且两个定位槽42沿横向贯穿布置,两个定位槽42位于安装槽141的底部,两个平行的热管22分别布置在一个定位槽42中,热管22与定位槽42过盈配合,热管22的第一端221穿过多个散热鳍片32并与多个散热鳍片32连接,热管22的第二端222穿过多个散热鳍片31并与多个散热鳍片31连接。
在基于热管21与盲孔41相同布置原理上,以及热管23与盲孔43的相同配置原理,三个盲孔44延伸至导热块132处,三个盲孔45延伸至导热块133处,热管24的第一端与盲孔44过盈配合,热管24的第二端穿过多个散热鳍片31并与多个散热鳍片31连接,热管25的第一端与盲孔45过盈配合,热管25的第二端穿过多个散热鳍片32并与多个散热鳍片32连接。
在本实施例外,还可将热管和盲孔的应用原理应用在电机控制器或其他电气设备上,在不影响密闭性的前提下,利用热管伸入靠近功率器件的位置处,能够高效地将废热经由热管传递,从而提高导热效率。且热管和散热鳍片的布置方式和设置数量均可根据实际进行设置。
电动车实施例:电动车设置有上述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可如上述充电器或电机控制器。
由上可见,电动车的电气设备主要包括车载充电器和电机控制器,该电气设备可在密闭空间内设置导热组件和功率器件,从而有效提高密闭性和防护性,且功率器件与导热组件热传导连接,使得功率器件上的废热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导热块上,并通过在盲孔从表面延伸至导热块处,在不破坏原有密闭性结构的基础上,将热管的第一端部插入至盲孔中并伸入至导热块处,继而废热能够更快地从导热块处传递至热管的第一端部,由于热管具有更加高效的热传导性能,可将废热迅速地从壳体内部传导知道壳体外部,继而通过具有更加良好散热性能的散热鳍片进行导热,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导热效率,且也不影响整体的密闭性和防护性。

Claims (10)

1.电气设备,包括壳体和功率器件,所述壳体围成密闭空间,所述壳体在所述密闭空间内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功率器件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并与所述导热组件热传导连接,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热块处;
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第一热管和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热管的第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盲孔处并与所述第一盲孔的周壁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一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盲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与所述第一导热块的延伸方向;
所述第一热管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延伸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管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热管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
所述电气设备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热管的第二端穿过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径向侧部,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第二热管,所述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径向侧部,所述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热管位于所述定位槽中并与所述定位槽的周壁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二热管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盖体盖合所述安装开口,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围成密闭空间,所述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导热块和第一盲孔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槽和第二导热块,所述导热槽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块和所述第二导热块之间,所述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热块处;
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第三热管和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三热管的第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二盲孔处并与所述第二盲孔的周壁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三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第三导热块,所述壳体在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三盲孔,所述第三盲孔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三导热块处;
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第四热管,所述第四热管的第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三盲孔处并与所述第三盲孔的周壁热传导连接,所述第四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热传导连接。
10.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
CN201910776203.2A 2019-08-21 2019-08-21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Pending CN1103817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6203.2A CN110381714A (zh) 2019-08-21 2019-08-21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6203.2A CN110381714A (zh) 2019-08-21 2019-08-21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714A true CN110381714A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6203.2A Pending CN110381714A (zh) 2019-08-21 2019-08-21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17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9283A (zh) * 2019-10-30 2020-01-3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35062A1 (en) * 2003-12-23 2005-06-23 Kiley Richard F. Heat sin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1212884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US20090237937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Led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ght engine thereof
US20110083830A1 (en) * 2009-10-12 2011-04-14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0491523U (zh) * 2019-08-21 2020-05-08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35062A1 (en) * 2003-12-23 2005-06-23 Kiley Richard F. Heat sin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1212884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US20090237937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Led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ght engine thereof
US20110083830A1 (en) * 2009-10-12 2011-04-14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0491523U (zh) * 2019-08-21 2020-05-08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9283A (zh) * 2019-10-30 2020-01-3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4824B (zh) 具有冷却剂组件的无线充电板
CN107078652B (zh) 具有多部分式壳体和内部冷却空气通道的逆变器
CN106796928B (zh) 用于mosfet模块的基座表面
RU2615505C1 (ru) Монтируемая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приёма энергии
CN109311376A (zh) 用于车辆的电气轴驱动器
CN102469752B (zh) 功率转换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10123904U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
CN210607368U (zh) 一种恒温电池模组
CN110381714A (zh)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WO2013141577A1 (ko) 전기차 추진 제어장치
CN210491523U (zh) 电气设备和电动车
CN209489044U (zh) 充电装置
US20150036292A1 (en) Electrical Device for Use in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Same
CN111130315A (zh) 一种石墨烯伺服变压器
CN113038781A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107545993B (zh) 一种一体化柱上变压器以及一体化柱上变压系统
CN102647878B (zh) 一种高功率有刷电机控制器的结构
CN103500734A (zh) 一种液冷绝缘式散热器
CN202633409U (zh) 一种软包装电池组
EP1440612A1 (en) Mobile satellite link terminal
KR102653325B1 (ko) 전기자동차 또는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전력변환장치 하우징
CN204835915U (zh) 直流电源变换器及具有该直流电源变换器的汽车
CN104519717B (zh) 正反转切换设备及其散热系统
CN203466184U (zh) 一种液冷绝缘式散热器
JP2022512782A (ja) 誘導電力伝達パッドの冷却用静止部及び電子セクションからの放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