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665B -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665B
CN110381665B CN201910777210.4A CN201910777210A CN110381665B CN 110381665 B CN110381665 B CN 110381665B CN 201910777210 A CN201910777210 A CN 201910777210A CN 110381665 B CN110381665 B CN 110381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bending
bending portion
flexible circui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72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1665A (zh
Inventor
李付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772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1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1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1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8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FPCs or between flexible parts of rigid PC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该电路板组件包括主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电池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位于所述主板和电池组件之间,并且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池组件。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防止柔性电路板在对电池和外部电路进行连接时装配不良,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和应用该电路板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一般追求电池容量大且充电速度快的功能,为了满足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电充满,就需要保证充电通路的阻抗较小。为了降低阻抗,一般会在充电通路上铺设较多的导电介质(例如金、银、铜或其他导电材料),这样就会导致用于连接的柔性电路板质地较硬,形变量小。当需要对电池与外部电路连接时,由于柔性电路板较硬,在固定好柔性电路板一端后,另一端无法拉扯变形,容易导致装配不良,或者柔性电路板被强行拉扯固定,导致主板或被连接部分损坏导致装配不良,影响装配效率。
上述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为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旨在防止柔性电路板在对电池和外部电路进行连接时装配不良,提高装配效率。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路板组件,该电路板组件包括主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电池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位于所述主板和电池组件之间,并且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池组件。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路板组件,该电路板组件包括主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电池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位于所述主板和电池组件之间,并且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池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柔性电路板设置折弯结构,当需要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主板和电池组件时,可以先将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电池组件电性连接,由于柔性电路板设置了折弯结构,所以即使为了降低阻抗在柔性电路板铺设较多的导电介质,也可以使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不会因为被拉扯或弯折导致撕裂,造成电路短路。再将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拉伸至主板,进而将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电性连接,完成电池组件与外部电路的电性连接;或者先将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外部电路连接,其原理如前所述,均可实现通过柔性电路板将电池组件与外部电路的电性连接。如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柔性电路板在对电池和外部电路进行连接时装配不良,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电路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路板组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路板组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路板组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174606320000021
Figure BDA000217460632000003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路板组件100,其可应用于电子设备,旨在防止柔性电路板4在对电池和外部电路进行连接时装配不良,提高装配效率。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IV)播放器、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等。
下面将对本申请电路板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在本申请电路板组件100一实施例中,该电路板组件100包括主板2和柔性电路板4,所述柔性电路板4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主板2和电池组件6,所述柔性电路板4设有折弯结构42,所述折弯结构42位于所述主板2和电池组件6之间,并且电性连接所述主板2和所述电池组件6。
该电路板组件100中的主板2可以为印制电路板,其材质可以为FR4环氧树脂板;或者该电路板组件100的柔性电路板4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烷、聚酰亚胺、聚乙烯、聚偏氟乙烯、天然橡胶中的任一种。或者该主板2与柔性电路板4的电路层数可以为单层、双层或多层。需要说明的是,该柔性电路板4为了降低阻抗,其板体会铺设厚度较厚或者层数较多的导电介质层(例如金、银、铜或其他导电材料),为了保证柔性电路板4的两端能分别与主板2和电池组件6连接,在柔性电路板4位于主板2和电池组件6之间设置折弯结构42,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4具体可折弯的功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柔性电路板4设置折弯结构42,当需要采用柔性电路板4连接主板2和电池组件6时,可以先将柔性电路板4的一端与电池组件6电性连接,由于柔性电路板4设置了折弯结构42,所以即使为了降低阻抗在柔性电路板4铺设较多的导电介质,也可以使柔性电路板4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不会因为被拉扯或弯折导致撕裂,造成电路短路。再将柔性电路板4的另一端拉伸至主板2,进而将柔性电路板4与主板2电性连接,完成电池组件6与外部电路的电性连接;或者先将柔性电路板4的一端与外部电路连接,其原理如前所述,均可实现通过柔性电路板4将电池组件6与外部电路的电性连接。如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柔性电路板4在对电池和外部电路进行连接时装配不良,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5、图6所示,折弯结构42可以呈如下设置形式:
所述折弯结构42包括第一折弯部442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部442连接的第二折弯部424,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折弯部442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折弯部424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442背离所述第二折弯部424的一端与所述主板2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424背离所述第一折弯部442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组件6电性连接。该实施例中,如果柔性电路板4需要进行一定的拉伸,由于至少部分第一折弯部442与至少部分第二折弯部424呈夹角设置,在拉伸力的作用下,至少部分第一折弯部442与至少部分第二折弯部424的夹角变大,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4得到伸展,从而第一折弯部442可以与主板2连接,第二折弯部424可以与电池组件6连接。以及,为了简化柔性电路板4的成型步骤和加工工艺,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结构42的横截面呈“V”形、“N”形、“M”形、“U”形、“S”形、“L”形、“W”形设置。上述几个实施例中,折弯结构42包括不同数量的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能使延柔性电路板4在需要被拉伸时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延展,且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弯折形成的段数越多,该柔性电路板4在有限的空间内延展的程度更大。
可以理解地,该折弯结构42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也可以为上述不同形状的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之间的各种组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进一步地,相邻的至少部分第一折弯部442和至少部分第二折弯部424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在大于5°,且小于180°的范围内,从而使得该相邻至少部分第一折弯部442和至少部分第二折弯部424在柔性电路板4需要被拉伸时能进行延展。可以理解的是,至少部分第一折弯部442和至少部分第二折弯部424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还可以为20°、30°、50°、60°、80°、90°、120°、150°等,均可以使得在柔性电路板4需要被拉伸时能进行延展。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的夹角可以是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也可以是在竖直方向的夹角,或者同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弯折形成的夹角,只要使柔性电路板4在需要被拉伸时,具有一定的形变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至少相邻两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之间圆弧过渡。圆弧过渡的两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可以使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应力集中,在柔性电路板4需要延展时,延展过程更加平稳。
如图1至图4所示,折弯结构42可以呈如下设置形式:
所述折弯结构42还包括连接部426,所述连接部426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部44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4之间,所述连接部426呈平板状设置或弧形板状设置。由于柔性电路板4本身是采用柔性材质制作,即使在增加导电介质导致柔性形变能力变低后,其实仍具有一定的柔性形变能力,通过设置连接部426以增加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的距离,如此,可以使折弯结构42的长度增加,从而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形变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在其需要被拉伸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形变,不会被扯坏。
将连接部426设置为平板状设置,一方面可以使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的距离增加,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平板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进一步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平板状结构的生产成本低,不需要多余的加工步骤,且结构稳定。将连接部426设置为弧形板状设置,一方面可以使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的距离增加,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板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进一步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其是弧形的结构,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提高了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进而在其需要被拉伸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形变,不会被扯坏。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426与所述第一折弯部44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4之间圆弧过渡。圆弧过渡的连接部426、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可以使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应力集中,在柔性电路板4需要延展时,延展过程更加平稳。
如图5至图8所示,折弯结构42可以呈如下设置形式:
所述第一折弯部44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4均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442与所述第二折弯部424的折弯方向相反或相同。将第一折弯部44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4设置为平板状设置,由于宽度方向上平板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进一步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平板状结构的生产成本较低,不需要多余的加工步骤,且结构稳定。
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包括高度方向,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在高度方向的折弯,由于安装电路板组件100的电子设备内一般具有的空间是有限的,平板状的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在有限的空间内,能使折弯结构42具有较好的折弯效果,进而使柔性电路板4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能力。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了避免干涉其他设备(包括安装状态和拉伸状态下),需要将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的折弯方向做成相同或者相反的方向,这样可以有利于柔性电路板4的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1至图4所示,折弯结构42可以呈如下设置形式:
所述第一折弯部44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4均呈弧形板状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442与所述第二折弯部424的弧形开口4242朝向同相反方向或者相同方向。将第一折弯部44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4均呈弧形板状设置,一方面在宽度方向上板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进一步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其是弧形的结构,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提高了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进而在其需要被拉伸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形变,不会被扯坏。
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包括高度方向,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在高度方向的折弯,由于安装电路板组件100的电子设备内一般具有的空间是有限的,弧形板状的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在有限的空间内,能使折弯结构42具有较好的折弯效果,进而使柔性电路板4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能力。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了避免干涉其他设备(包括安装状态和拉伸状态下),需要将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的弧形开口4242朝向同相反方向或者相同方向,这样可以有利于柔性电路板4的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当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均呈平板状设置时,或者当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均呈弧形板状设置时,连接部426可以与第一折弯部442和/或第二折弯部424在高度方向呈夹角设置,该实施例中,如果柔性电路板4需要进行一定的拉伸,由于连接部426与第一折弯部442和/或第二折弯部424在高度方向呈夹角设置,在拉伸力的作用下,连接部426与第一折弯部442和/或第二折弯部424在高度方向的夹角变大,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4得到伸展,从而第一折弯部442可以与主板2连接,第二折弯部424可以与电池组件6连接。以及,为了简化柔性电路板4的成型步骤和加工工艺,连接部426、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可以为一体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折弯结构42可以呈如下设置形式:
所述连接部426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折弯部442设于所述电池组件6的表面。如此设置,可以增加折弯结构42的分布范围,从而增加柔性电路板4的长度,进而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提升。
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442与连接部426在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具体的,在水平面上,该第一折弯部442与连接部426的形状可以呈“L”形,或其他具有夹角的形状,如此,可以增加折弯结构42的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并且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提升。
如图3和图4所示,折弯结构42可以呈如下设置形式:
所述第一折弯部442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442朝向背离所述电池组件6的方向折弯,所述第二折弯部424呈弧形板状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424的弧形开口4242朝向所述电池组件6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折弯部442朝向背离电池组件6的方向折弯(即在高度方向上将第一折弯部442呈夹角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折弯结构42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从而提高了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另一方面,对电池组件6进行避让,减小了柔性电路板4的安装空间。以及,第二折弯部424呈弧形板状设置,一方面在宽度方向上板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进一步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其是弧形的结构,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提高了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进而在其需要被拉伸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形变,不会被扯坏。以及,如图3、图4所示,弧形开口4242朝向电池组件6设置,是为了在增加连接部426和/或第一折弯部442的长度后,通过第二折弯部424将柔性电路板4连接回电池组件6,从而在提高柔性电路板4弹性形变能力的同时,保证电路板组件100连接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折弯部442也可以呈弧形板状设置,第二折弯部424呈平板状设置,此时第一折弯部442的弧形开口4242朝向电池组件6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折弯结构42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从而提高了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另一方面,对电池组件6进行避让,减小了柔性电路板4的安装空间。以及将同时将第二折弯部424呈平板状设置,可以在最短距离将连接部426与电池组件6连接,从而保证柔性电路板4的连接稳定性,并节省了生产成本。
并且通过将平板状的形态和弧形板状的形态同时设置于折弯结构4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空间的同时,使折弯结构42在多个自由度上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从而防止柔性电路板4在对电池和外部电路进行连接时装配不良,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7和图8所示,折弯结构42可以呈如下形式设置:
所述第一折弯部442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折弯部424均设于所述主板2的表面,所述第一折弯部44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4在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增加折弯结构42的分布范围,从而增加柔性电路板4的长度,进而降低柔性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提升。并且由于主板2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电池组件6,将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设置在主板2上,可以在不增加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提高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设置在主板2的同时,如果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距离较远,还可以通过连接部426连接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折弯结构42的长度,从而在不增加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提高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部442包括第一连接段4222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段4222连接的第二连接段4224,所述第一连接段42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224在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4222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段4224的端部与所述主板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4224与所述第二折弯部424在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折弯部424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段4224的端部与所述电池组件6连接。设置第一连接段4222和第二连接段4224一方面可以使第一折弯部442连接在主板2的位置增多(由于第一连接段4222和第二连接段4224呈夹角,所以即使与主板2连接的位置相对电池组件6的连接路径角度较大,也可以弯折至电池组件6),并且同样可以增加第一折弯部442的长度,提高柔性电路板4的弹性形变能力。
如图1、图3、图5以及图7所示,电池组件6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形式:所述电池组件6包括:第一电芯62、第二电芯64以及电池保护板66,所述电池保护板66与所述第一电芯62、所述第二电芯64电性连接,所述折弯结构42的第二折弯部424与所述电池保护板66电性连接。
具体的,该电池组件6为双电芯结构,从而可以提高移动终端(手机)的电池容量,该双电芯结构采用并联在电池保护板66的设计,从而降低电芯的电阻,提高充电速度。以及设置电池保护板66可以用于防止第一电芯62和第二电芯64过流,将第二折弯部424与电池保护板66连接后,保证在防止过流的情况下电池组件6正常工作。
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电路板组件100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形式:
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主板2包括第一电路板22和第二电路板24,所述第一电路板22设有第一连接器222,一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第一折弯部442与所述第一连接器222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24设有第二连接器242,另一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第一折弯部442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42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2可以用于供电,第二电路板24用于充电,至少两柔性电路板4设于电池保护板66相对的两侧,具体的,至少两柔性电路板4设置在电池保护板66长度方向的端部,从而保证电路板组件100的安装空间较小,并保证柔性电路板4的连接稳定。以及,该柔性电路板4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并将每一柔性电路板4的第一折弯部442与主板2的连接器连接,从而可以将电池组件6于多个位置在降低阻抗的前提下,较好地与外部电路进行柔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电路板组件100需要多个柔性电路板4时,柔性电路板4可以为包括平板状的柔性电路板4(即柔性电路板4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弧形板状的柔性电路板4(即柔性电路板4包括弧形板状的第一折弯部442和第二折弯部424)、平板状与弧形板状的柔性电路板4(即柔性电路板4包括弧形板状结构和平板状结构)、部分位于电池组件6表面的柔性电路板4、部分位于主板2上的柔性电路板4中多个相同形状的柔性电路板4,或者包括多个不同形状的柔性电路板4,或者为示例性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4与至少一个具有折弯结构42的主板2的组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如此,均可以将电池组件6于多个位置在降低阻抗的前提下,较好地与外部电路进行柔性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组件100,该电路板组件100包括主板2和柔性电路板4,所述柔性电路板4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主板2和电池组件6,所述柔性电路板4设有折弯结构42,所述折弯结构42位于所述主板2和电池组件6之间,并且电性连接所述主板2和所述电池组件6。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电池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位于所述主板和电池组件之间,并且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池组件;
所述折弯结构包括第一折弯部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的第二折弯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折弯部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折弯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背离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背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组件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在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呈平板状设置或弧形板状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圆弧过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均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折弯方向相反或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均呈弧形板状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弧形开口朝向同相反方向或者相同方向。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折弯部设于所述电池组件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朝向背离所述电池组件的方向折弯,所述第二折弯部呈弧形板状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弧形开口朝向所述电池组件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折弯部均设于所述主板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在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折弯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与所述电池组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弯结构包括连接部时,所述连接部连接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和所述连接部在水平方向均呈夹角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
第一电芯;
第二电芯;以及
电池保护板,所述电池保护板与所述第一电芯、所述第二电芯电性连接,所述折弯结构的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电池保护板电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主板包括: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第一连接器,一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和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第二连接器,另一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组件,该电路板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
CN201910777210.4A 2019-08-21 2019-08-21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381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7210.4A CN110381665B (zh) 2019-08-21 2019-08-21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7210.4A CN110381665B (zh) 2019-08-21 2019-08-21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665A CN110381665A (zh) 2019-10-25
CN110381665B true CN110381665B (zh) 2021-01-12

Family

ID=68260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7210.4A Active CN110381665B (zh) 2019-08-21 2019-08-21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16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8367B (zh) * 2020-08-20 2024-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3717101U (zh) * 2020-10-29 2021-07-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596782B (zh) * 2022-03-17 2024-01-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屏设备及其柔性显示模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01905U (zh) * 2018-05-14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78399A (ko) * 2007-02-23 2008-08-27 주식회사 록시아 슬라이드 개폐형 휴대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01905U (zh) * 2018-05-14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665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1665B (zh)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4558703U (zh) 端子及连接器
US10490799B2 (en) Connector for power batteries, power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10379235U (zh) 电池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03884079U (zh) 电池保护电路板
CN115037820A (zh)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CN203351789U (zh) 硬盘数据接口节距转换连接器
CN212934708U (zh) 采样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3387770U (zh) 抗静电保护装置、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KR20150081525A (ko) Pcb 조립체
CN215184174U (zh) 电池保护单元、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06254580A (zh) 移动终端
CN217694095U (zh) 电子设备
CN214542639U (zh) 电路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结构
CN205820585U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
CN202487799U (zh) 一种应用于手机天线中线路板的连接结构
CN110600957A (zh) 一种连接线
CN204809292U (zh) 电池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0328110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10984882U (zh) 电池保护板、电池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04795838U (zh) 加固型柔性线路板
CN211088700U (zh) 一种用于fpc连接器的软排线缆结构
CN219040555U (zh) 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6958178U (zh) 电源组件及终端
CN210956211U (zh) 一种柔性连接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