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9012A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9012A
CN110379012A CN201910468834.8A CN201910468834A CN110379012A CN 110379012 A CN110379012 A CN 110379012A CN 201910468834 A CN201910468834 A CN 201910468834A CN 110379012 A CN110379012 A CN 110379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m
model
component
cast
buildings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88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明红
郑汉华
张俊春
张乔波
王树强
杨友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Qixinghang Xiaogang Stru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Qixinghang Xiaogang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Qixinghang Xiaogang 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Qixinghang Xiaogang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88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90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9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9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04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rior desig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装配式建筑的现浇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S2:对所述外轮廓实体模型进行虚拟拆分,对拆分的各个部分赋予唯一的标识信息;S3: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S4:获取装配式建筑的装配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S5: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S6: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S7:针对每个构件生成对应的网格;S8: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能够将预制部分以及现浇部分在工艺层面上进行有效地融合。并且的可以一次性生成相对于的二维图纸,在施工后期无需重新绘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最大区别点在于房屋的建筑方式,传统建筑一般采用现浇方式。即以墙板为例,现场支模板,然后在模板形成空间内浇入流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拆模形成一面墙。现浇方式的缺点在于,现场湿作业很多,支模拆模工序麻烦,现场人工需求较大,管理混乱,浪费水,扬尘多,噪音大,工期较长,建筑质量不可控,现场的容易出现偷工减料或者因为经验和责任心欠缺,出现质量问题,例如防水、空鼓等。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与施工之间增加了制造环节,工厂按照设计部门的设计,制造各种所需的预制件,包括墙板、楼板、梁、柱、阳台、凸窗以及楼梯,然后运输至现场拼装,即设计—制造—装配。装配式建筑的好处在于,装配现场不需要或者很少用湿作业,预制件质量可控,由工厂工业化制作,人为因素可控,工期短,节水环保,现场很少用到支模拆模,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浪费。
现有技术中对于装配式建筑中预制部分已由建筑工艺模型,对于现浇部分则没有建立相关的建筑工艺模型。而现有的建筑中基础层、地下室、一层的部分一般采用现浇的方式,二层以上的部分则采用预制的方式。这样由于存在现浇的部分,且现浇的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工艺模型,因此无法构建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导致项目管理无法进入数字化时代。同时的,在现有工艺技术中,基于BIM生成的模型一般为三维的,在其平台中并没有对应的二维图纸,然而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二维图纸,需要重新进行一次绘制,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装配式建筑的现浇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2:对所述外轮廓实体模型进行虚拟拆分,对拆分的各个部分赋予唯一的标识信息;
S3: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4:获取装配式建筑的装配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5: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6:将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与所属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进行组合,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
S7:将所述生成的完整装配式BIM的三维建筑模型转化为二维平面模型,针对每个构件生成对应的网格;
S8:获取所述网格,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对二维模型进行标注,生成带有标注的构件二维模型文件。
可选的,在S3中,所述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S301:根据所述现浇部分的外轮廓模型,对现浇部分进行逻辑拆分,生成各个构件对应的外轮廓;
S302:接受用户输入的进行参数化设计的指令,根据各个构件对应的外轮廓自动生成构件的BIM建筑模型;
S303:基于预设规则对现浇部分的钢筋分布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在S303中,所述基于预设规则对现浇部分的钢筋分布进行调整包括:
对钢筋各个搭接部分,调整搭接部分的长度;
在预设范围内对钢筋进行贯通处理。
进一步的,在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之后还包括:根据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生成构件清单、物料清单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的,在所述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之后还包括:当接收到用户展示所述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的请求指令后,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的权限用户,如果是,则将所述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展示给用户;如果否,则仅展示预制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进一步的方案为,在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之前还包括:对BIM建筑模型中各构件的属性进行赋值,对于现浇部分的构件赋予现浇属性。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对BIM建筑模型中各构件的属性进行赋值,对于现浇部分的构件赋予现浇属性包括如下步骤:
S801:根据用户选择待标注的构件指令,从预设置的标注模板中选择标注规则;
S802:根据所选的标注规则,对待标注构件进行标注;
S803:生成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及清单。
所述S803生成清单具体为,生成带有构件标注的二维模型文件,同时生成每个构件对应的构件清单和物料清单中的至少一个。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能够将预制部分以及现浇部分在工艺层面上进行有效地融合,建立完整的装配式建筑模型,有助于实现装配式建筑中完整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以及信息化。并且的可以一次性生成相对于的二维图纸,在施工后期无需重新绘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装配式建筑的现浇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2:对所述外轮廓实体模型进行虚拟拆分,对拆分的各个部分赋予唯一的标识信息;
S3: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4:获取装配式建筑的装配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5: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6:将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与所属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进行组合,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
S7:将所述生成的完整装配式BIM的三维建筑模型转化为二维平面模型,针对每个构件生成对应的网格;
S8:获取所述网格,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对二维模型进行标注,生成带有标注的构件二维模型文件。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装配式建筑的现浇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2:对所述外轮廓实体模型进行虚拟拆分,对拆分的各个部分赋予唯一的标识信息;
S3: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请参照图2,所述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S301:根据所述现浇部分的外轮廓模型,对现浇部分进行逻辑拆分,生成各个构件对应的外轮廓;
S302:接受用户输入的进行参数化设计的指令,根据各个构件对应的外轮廓自动生成构件的BIM建筑模型;
S303:基于预设规则对现浇部分的钢筋分布进行调整,所述基于预设规则对现浇部分的钢筋分布进行调整包括:
对钢筋各个搭接部分,调整搭接部分的长度;
在预设范围内对钢筋进行贯通处理。
S4:获取装配式建筑的装配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5: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6:将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与所属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进行组合,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
在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之后还包括:根据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生成构件清单、物料清单中的至少一个。
当接收到用户展示所述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的请求指令后,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的权限用户,如果是,则将所述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展示给用户;如果否,则仅展示预制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7:将所述生成的完整装配式BIM的三维建筑模型转化为二维平面模型,针对每个构件生成对应的网格;
S8:获取所述网格,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对二维模型进行标注,生成带有标注的构件二维模型文件。
所述对BIM建筑模型中各构件的属性进行赋值,对于现浇部分的构件赋予现浇属性包括如下步骤:
S801:根据用户选择待标注的构件指令,从预设置的标注模板中选择标注规则;
S802:根据所选的标注规则,对待标注构件进行标注;
S803:生成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及清单。
所述S803生成清单具体为,生成带有构件标注的二维模型文件,同时生成每个构件对应的构件清单和物料清单中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装配式建筑的现浇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2:对所述外轮廓实体模型进行虚拟拆分,对拆分的各个部分赋予唯一的标识信息;
S3: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请参照图2,所述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S301:根据所述现浇部分的外轮廓模型,对现浇部分进行逻辑拆分,生成各个构件对应的外轮廓;
S302:接受用户输入的进行参数化设计的指令,根据各个构件对应的外轮廓自动生成构件的BIM建筑模型;
S303:基于预设规则对现浇部分的钢筋分布进行调整,所述基于预设规则对现浇部分的钢筋分布进行调整包括:
对钢筋各个搭接部分,调整搭接部分的长度;
在预设范围内对钢筋进行贯通处理。
S4:获取装配式建筑的装配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5: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对BIM建筑模型中各构件的属性进行赋值,对于现浇部分的构件赋予现浇属性。
S6:将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与所属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进行组合,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
在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之后还包括:根据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生成构件清单、物料清单中的至少一个。
当接收到用户展示所述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的请求指令后,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的权限用户,如果是,则将所述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展示给用户;如果否,则仅展示预制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7:将所述生成的完整装配式BIM的三维建筑模型转化为二维平面模型,针对每个构件生成对应的网格;
S8:获取所述网格,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对二维模型进行标注,生成带有标注的构件二维模型文件。
所述对BIM建筑模型中各构件的属性进行赋值,对于现浇部分的构件赋予现浇属性包括如下步骤:
S801:根据用户选择待标注的构件指令,从预设置的标注模板中选择标注规则;
S802:根据所选的标注规则,对待标注构件进行标注;
S803:生成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及清单。
所述S803生成清单具体为,生成带有构件标注的二维模型文件,同时生成每个构件对应的构件清单和物料清单中的至少一个。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装配式建筑的现浇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2:对所述外轮廓实体模型进行虚拟拆分,对拆分的各个部分赋予唯一的标识信息;
S3: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4:获取装配式建筑的装配部分外轮廓实体模型;
S5: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S6:将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与所属装配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进行组合,生成完整装配式BIM的三维建筑模型;
S7:将所述生成的完整装配式BIM的三维建筑模型转化为二维平面模型,针对每个构件生成对应的网格;
S8:获取所述网格,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对二维模型进行标注,生成带有标注的构件二维模型文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基于BIM设计平台生成所述现浇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S301:根据所述现浇部分的外轮廓模型,对现浇部分进行逻辑拆分,生成各个构件对应的外轮廓;
S302:接受用户输入的进行参数化设计的指令,根据各个构件对应的外轮廓自动生成构件的BIM建筑模型;
S303:基于预设规则对现浇部分的钢筋分布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3中,所述基于预设规则对现浇部分的钢筋分布进行调整包括:
对钢筋各个搭接部分,调整搭接部分的长度;
在预设范围内对钢筋进行贯通处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之后还包括:根据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生成构件清单、物料清单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之后还包括:当接收到用户展示所述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的请求指令后,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的权限用户,如果是,则将所述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展示给用户;如果否,则仅展示预制部分对应的BIM建筑模型。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8之后还包括:对BIM建筑模型中各构件的属性进行赋值,对于现浇部分的构件赋予现浇属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BIM建筑模型中各构件的属性进行赋值,对于现浇部分的构件赋予现浇属性包括如下步骤:
S801:根据用户选择待标注的构件指令,从预设置的标注模板中选择标注规则;
S802:根据所选的标注规则,对待标注构件进行标注;
S803:生成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及清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03生成清单具体为,生成带有构件标注的二维模型文件,同时生成每个构件对应的构件清单和物料清单中的至少一个。
CN201910468834.8A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0379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8834.8A CN110379012A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8834.8A CN110379012A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9012A true CN110379012A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8834.8A Pending CN110379012A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90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6494A (zh) * 2020-08-24 2020-12-22 湖南工学院 基于bim的整体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及系统
CN114756942A (zh) * 2022-05-06 2022-07-15 深圳市腾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云服务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7794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拆分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427785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二维图自动标注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27819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427782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7794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拆分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427785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二维图自动标注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27819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427782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敏华等: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6494A (zh) * 2020-08-24 2020-12-22 湖南工学院 基于bim的整体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及系统
CN114756942A (zh) * 2022-05-06 2022-07-15 深圳市腾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云服务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756942B (zh) * 2022-05-06 2024-03-15 深圳市腾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云服务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m et al. Generating construction schedules through automatic data extraction using open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technology
US7665250B2 (en)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ssion structure with corner blocks, key blocks, and corner block supports
CN108427819A (zh) 一种完整装配式bim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427794A (zh)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拆分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34163A (zh) 基于bim的桥梁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CN108427782A (zh)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
Mydin et al. Potential of green construction in Malaysia: industrialised building system (IBS) vs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CN105781064A (zh) 基于bim的地砖铺设施工方法
CN108427785A (zh) 一种基于bim的二维图自动标注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79012A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生成处理方法
Huang et al. Planning gang formwork operation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using simulations
CN106779476A (zh) 一种基于bim‑ifc技术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平台及方法
Luth VDC and the engineering continuum
CN112560134A (zh) 一种基于cad与bim的装配式结构叠合板批量深化设计方法
CN107299762A (zh) 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浇注方法
CN108427786A (zh) 一种bim建筑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Safa et al. A decision-making method for choosing concrete forming systems
CN108416076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
CN108629057A (zh) 一种生成bim模型的方法
KR101162458B1 (ko) 초고층 건물 공사계획 방법
CN107292058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空心砖砌体方法
Motamedi et al. Scaffold-free 3D printing of shells: Introduction to patching grammar
Eisenbach Processing of Slender Concrete Shells-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CN110377933A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工艺设计数据处理导出方法
Mahtab-uz-Zaman Adaptive re-use and urban regeneration in Dhaka-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