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4683B -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4683B
CN110374683B CN201910658423.5A CN201910658423A CN110374683B CN 110374683 B CN110374683 B CN 110374683B CN 201910658423 A CN201910658423 A CN 201910658423A CN 110374683 B CN110374683 B CN 110374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gas
cavity
recipro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84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4683A (zh
Inventor
张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584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4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4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4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4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4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3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7/00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two or more pistons reciprocating within same cylinder or within essentially coaxial cylinders
    • F01B7/02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two or more pistons reciprocating within same cylinder or within essentially coaxial cylinders with oppositely reciprocating pistons
    • F01B7/04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two or more pistons reciprocating within same cylinder or within essentially coaxial cylinders with oppositely reciprocating pistons acting on same main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包括箱体以及其内部的间歇装置,间歇装置包括往复机构、逐步转动机构以及传动构件,传动构件用于将往复机构的往复运势能转化为逐步转动机构的间歇转动势能,往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箱体内且两端开口布置的气缸缸体以及与其匹配的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活塞与往复杆,往复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密封盖与右密封盖伸出至外部,活塞与左密封盖之间形成了左气室、与右密封盖之间形成了右气室,进气机构用于对左气室/右气室进行供气,排气阀用于将左气室/右气室内部受压缩的气体向外排出,换向机构用于接受排气阀排出的气体并且触发使进气机构交替对左气室、右气室进行供气。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马达,具体涉及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的设备中,往往需要某些机构实现周期性转动,从而在停歇阶段完成预定的工艺动作,间歇转动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一为,由普通电机与间歇机构相配合,间歇机构将普通电机的连续转动转化为周期性间歇转动,但是采取该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结构复杂、能耗高、动力输出端单一,其二为,由步进电机步进运行直接实现间歇转动,控制系统控制所给的脉冲数量实现间歇转动,但是采取该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传动效率低、动力输出端单一,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发明人设计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廉、能耗低、包含多个动力输出端的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廉、能耗低、包含多个动力输出端的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包括箱体,固定安装于箱体内部的间歇装置,间歇装置包括往复机构、逐步转动机构以及传动构件,传动构件用于将往复机构的往复运势能转化为逐步转动机构的间歇转动势能,所述的往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箱体内且两端开口布置的气缸缸体,气缸缸体的左右开口分别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左密封盖与右密封盖,气缸缸体内设置沿其轴向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活塞与往复杆,往复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密封盖与右密封盖伸出至外部,活塞与左密封盖之间形成了左气室、与右密封盖之间形成了右气室,所述的进气机构用于对左气室/右气室进行供气,所述的排气阀用于将左气室/右气室内部受压缩的气体向外排出,所述的换向机构用于接受排气阀排出的气体并且触发使进气机构交替对左气室、右气室进行供气;
所述逐步转动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往复杆的端部一一对应,逐步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箱体且间距布置的矩形底板与矩形顶板,底板与顶板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底板与顶板两者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接板,两连接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轴向平行于往复杆轴向的输出轴,输出轴的输出端活动穿过箱体延伸至其外部,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设有转筒,传动构件用于将往复杆的往复运动势能转化为输出轴间歇转动的势能;
所述转筒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旋转触发槽且旋转触发槽贯穿转筒靠近气缸缸体一端,旋转触发槽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转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优选的,所述旋转触发槽设置有八个,旋转触发槽包括平行于转筒轴向的直导槽以及沿转筒外圆面所在圆周方向扭转四十五度的斜导槽,直导槽包括等长的前进段M与回程段N,直导槽前进段M与回程段N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起且该凸起高度小于直导槽的槽深,限位凸起与直导槽前进段M槽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光滑连接两者的过渡斜面一,斜导槽一端与直导槽回程段N连接接通且接通处靠近限位凸起布置,所述斜导槽另一端与相邻直导槽前进段M之间开设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连通槽且连通槽的槽深小于直导槽的槽深,连通槽靠近限位凸起布置,连通槽的槽底与斜导槽槽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光滑过渡两者的过渡斜面二;
所述传动构件包括固定套接于往复杆端部位置的固定架,固定架上浮动设置有旋转触头且浮动方向沿转筒的径向布置,旋转触头与旋转触发槽相匹配并且沿其引导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往复杆的运动行程与直导槽的长度相等,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弹簧卡片且弹簧卡片的弹力始终推动旋转触头与旋转触发槽的槽底相贴合,旋转触头可穿过限位凸起由直导槽的前进段M单向滑动至回程段N,旋转触头可穿过连通槽由斜导槽单向滑动至相邻直导槽的前进段M。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进气机构包括与高压气源连接接通的配气阀以及用于连接接通配气阀与左气室/右气室的单向阀一,单向阀一设置有两个并且其中一单向阀一位于配气阀与左气室之间、另一单向阀一位于配气阀与右气室之间,所述的配气阀包括固定安装于箱体内的配气阀体,配气阀体内部设置有呈柱状且平行于往复杆轴向的配气阀腔,配气阀腔上开设有配气进口、配气左出口以及配气右出口,配气进口位于配气阀腔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配气左出口、配气右出口与配气进口相对布置并且配气左出口与配气右出口沿配气进口的轴向左右对称布置,配气进口与高压气源连接接通,配气左出口与其中一单向阀一连接接通,配气右出口与另一单向阀一连接接通。
所述的配气阀腔内活动设置有配气阀芯,配气阀芯包括与配气阀腔沿其轴向构成滑动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左芯体与右芯体,左芯体与右芯体结构一致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杆,左芯体与配气阀腔构成左气腔、右芯体与配气阀腔构成右气腔、左芯体、右气腔以及配气阀腔构成中间气腔,中间气腔用于接通配气进口与配气左出口或者配气进口与配气右出口,滑动至配气阀腔左端的配气阀芯对配气右出口进行封堵,滑动至配气阀腔右端的配气阀芯对配气左出口进行封堵。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单向阀一包括内部开设有柱状内腔且两端开口布置的单向阀体,单向阀体的输入端与配气左出口/配气右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导管一,单向阀体的输出端与左密封盖/右密封盖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导管二,单向阀体内腔内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内置凸台且内置凸台靠近单向阀体的输出端布置,所述单向阀体内腔内同轴活动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密封筒,导管一输出端插接于单向阀体输入端内且密封筒可在导管一输出端与内置凸台之间,所述密封筒靠近内置凸台一端开口布置、靠近导管一输出端一端封闭布置,密封筒内活动设置有密封弹簧,密封弹簧一端与内置凸台抵触、另一端与密封筒的封闭端抵触并且密封弹簧的弹力始终由内置凸台指向密封筒,所述单向阀体内腔内同轴开设有连通环槽,连通环槽位于单向阀体沿其输送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密封筒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导通孔且通导通孔靠近密封筒的封闭端布置,导通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密封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初始状态下密封筒与内置凸台之间的距离等于导通孔与连通环槽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排气阀设置成可相互切换至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为打开状态,换向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排气阀连接接通,其中一换向机构与左气腔连接接通、另一换向机构与右气腔连接接通,左气/右气室内部被压缩的气体首先由排气阀向外排出,而后排气阀自动切换至关闭状态,接着受压缩的气体将进入换向机构并且推动配气阀芯向左/向右滑动气腔内触发配气阀芯的左右滑动。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排气阀包括固设置于箱体内且位于气缸缸体一侧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内部呈柱状内腔且左右两端开口布置的排气阀体,排气阀体内腔的轴向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排气阀体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左密封盖、右密封盖一一对应布置,排气阀体背离安装板一端开设有与其内腔接通的排气进口、靠近安装板一端开设有与其内腔接通的排气出口且排气出口与外界接通,排气进口与相应一侧的单向阀一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对接管一,并且对接管一与单向阀一的接通处位于连通环槽与内置凸台之间,所述两排气阀体之间活动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气进口与排气出口通断的杆状排气阀芯,排气阀芯的轴向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且其端部与排气阀体内腔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所述排气阀芯沿其轴向的端部位置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布置的连通平槽,初始状态下连通平槽接通排气进口与排气出口,所述排气阀芯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上固定套接设置有固定块,排气阀芯上活动套设有置中弹簧,置中弹簧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固定块的一侧,置中弹簧一端与固定块抵触、另一端与排气阀体抵触并且置中弹簧的弹力始终由排气阀体指向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靠近气缸缸体一侧固定设置有矩形衔接板且衔接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衔接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与固定块固定连接,衔接板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朝向气缸缸体延伸设置有触发板,两触发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密封盖与右密封盖之间的距离;
所述触发板上活动穿设有轴向平行于往复杆轴向的缓冲导杆,缓冲导杆与触发板之间沿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两缓冲导杆间距布置,缓冲导杆相互靠近一端固定固定设置有圆形限位台且限位台的直径大于缓冲导杆的直径,缓冲导杆相互远离一端同轴设置有与其构成螺纹连接配合的限位螺栓且限位螺栓的直径大于缓冲导杆的直径,缓冲导杆的外部活动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一端与限位台抵触、另一端与触发板抵触并且缓冲弹簧的弹力始终由触发板指向限位台,所述往复杆的端部位置固定套设有保持架,保持架上固定设置有触发块且初始状态为触发块位于两限位台中间。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换向机构设置有两个,其中一换向机构设置于位于左侧的对接管一与右气腔之间,另一换向机构设置于位于右侧的对接管一与左气腔之间,换向机构包括单向阀二、对接管二以及外排管,单向阀二的输出端与左气腔/右气腔连接接通,对接管二的输入端与对接管一连接接通、对接管二的输出端与单向阀二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所述单向阀二与单向阀一结构、形状、大小以及内部连接关系一致,外排管与输出端与外界接通、输入端与单向阀二连接接通且接通处位于单向阀二中的连通环槽与内置凸台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其通过气动驱动活塞实现往复运动,再将该往复运动转化为间歇转动,传动效率高、能耗低、包含左右两个动力输出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间歇装置与供气机构的连接图。
图5为间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往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往复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逐步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逐步转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传动构件与往复机构、转筒的配合图。
图13为传动构件与转筒的配合图。
图14为传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供气机构与往复机构的配合图。
图16为配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配气阀的局部剖视图。
图18为配气阀的局部剖视图。
图19为配气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配气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配气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单向阀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单向阀一的剖视图。
图24为单向阀一的剖视图。
图25为排气阀与换向机构的配合图。
图26为排气阀与单向阀一的连接图。
图27为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排气阀的剖视图。
图29为排气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排气阀与往复杆的配合图。
图31为换向机构与配气阀的连接图。
图32为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单向阀二与配气阀的配合图。
图中标示为:
100、箱体;
200、间歇装置;210、往复机构;211、气缸缸体;212a、左密封盖;212b、右密封盖;213、活塞杆组件;214、活塞;215、往复杆;216、左气室;217、右气室;220、逐步转动机构;221、底板;222、顶板;223、连接板;224、输出轴;225、转筒;226、直导槽;227、斜导槽;228a、限位凸起;228b、过渡斜面一;229a、连通槽;229b、过渡斜面二;230、传动构件;231、固定架;232、旋转触头;233、弹簧卡片;
300、进气机构;310、配气阀;311、配气阀体;312、配气阀腔;313、配气进口;314、配气左出口;315、配气右出口;316、配气阀芯;316a、左芯体;316b、右芯体;316c、连杆;320、单向阀一;321、单向阀体;322、导管一;323、导管二;324、内置凸台;325、密封筒;326、密封弹簧;327、连通环槽;328、导通孔;
400、排气阀;401、安装板;402、排气阀体;403a、排气进口;403b、排气出口;404、排气阀芯;404a、连通平槽;404b、固定块;404c、置中弹簧;405a、衔接板;405b、触发板;406、缓冲导杆;406a、限位台;406b、限位螺栓;406c、缓冲弹簧;407、保持架;408、触发块;409、对接管一;
500、换向机构;501、单向阀二;502、对接管二;503、外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包括箱体100,固定安装于箱体100内部的间歇装置200,间歇装置200包括往复机构210、逐步转动机构220以及传动构件230,传动构件230用于将往复机构210的往复运势能转化为逐步转动机构220的间歇转动势能,所述的往复机构210包括固定安装于箱体100内且两端开口布置的气缸缸体211,气缸缸体211的左右开口分别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左密封盖212a与右密封盖212b,气缸缸体211内设置沿其轴向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活塞杆组件213,活塞杆组件213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活塞214与往复杆215,往复杆215的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密封盖212a与右密封盖212b伸出至外部,活塞214与左密封盖212a之间形成了左气室216、与右密封盖212b之间形成了右气室217,所述的进气机构300用于对左气室216/右气室217进行供气,所述的排气阀400用于将左气室216/右气室217内部受压缩的气体向外排出,所述的换向机构500用于接受排气阀400排出的气体并且触发使进气机构300交替对左气室216、右气室217进行供气。
具体的,所述逐步转动机构220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往复杆215的端部一一对应,逐步转动机构220包括固定设置于箱体100且间距布置的矩形底板221与矩形顶板222,底板221与顶板222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往复杆215的轴向,底板221与顶板222两者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接板223,两连接板223之间转动设置有轴向平行于往复杆215轴向的输出轴224,输出轴224的输出端活动穿过箱体100延伸至其外部,输出轴224上同轴固定套设有转筒225,传动构件230用于将往复杆215的往复运动势能转化为输出轴224间歇转动的势能。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将往复杆215的往复运动势能转化为输出轴224间歇转动的势能,所述转筒225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旋转触发槽且旋转触发槽贯穿转筒225靠近气缸缸体211一端,旋转触发槽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转筒225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优选的,所述旋转触发槽设置有八个,旋转触发槽包括平行于转筒225轴向的直导槽226以及沿转筒225外圆面所在圆周方向扭转四十五度的斜导槽227,直导槽226包括等长的前进段M与回程段N,直导槽226前进段M与回程段N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起228a且该凸起高度小于直导槽226的槽深,限位凸起228a与直导槽226前进段M槽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光滑连接两者的过渡斜面一228b,斜导槽227一端与直导槽226回程段N连接接通且接通处靠近限位凸起228a布置,所述斜导槽227另一端与相邻直导槽226前进段M之间开设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连通槽229a且连通槽229a的槽深小于直导槽226的槽深,连通槽229a靠近限位凸起228a布置,连通槽229a的槽底与斜导槽227槽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光滑过渡两者的过渡斜面二229b,通过往复杆215带动传动构件230径直沿着直导槽226的前进段M单向滑动至回程段N,再由直导槽回程段N单向滑动至斜导槽227,接着由斜导槽227单向滑动至相邻直导槽M前进段M内复位,以此触发转筒225绕自身轴向转动四十五度。
所述传动构件230包括固定套接于往复杆215端部位置的固定架231,固定架231上浮动设置有旋转触头232且浮动方向沿转筒225的径向布置,旋转触头232与旋转触发槽相匹配并且沿其引导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往复杆215的运动行程与直导槽226的长度相等,固定架231上固定设置有弹簧卡片233且弹簧卡片233的弹力始终推动旋转触头232与旋转触发槽的槽底相贴合,旋转触头232可穿过限位凸起228a由直导槽226的前进段M单向滑动至回程段N,旋转触头232可穿过连通槽229a由斜导槽227单向滑动至相邻直导槽226的前进段M,通过旋转触头232与旋转触发槽的相互配合,使转筒225带动输出轴224间歇转动。
工作过程中,进气机构300对左气室216进行供气,活塞214将带动往复杆215相右运动并且对右气室217内部的气体进行压缩,右气室217内部受压缩的气体将首先由排气阀400向外排出一部分,而后排气阀400切换至关闭状态并且再将受压缩的气体排向换向机构500,换向机构500自动触发使进气机构300交替至对右气室217进行供气,活塞214将带动往复杆215向左运动并且对左气室216内部的气体进行压缩,左气室216内部受压缩的气体将首先由排气阀400向外排出一部分,而后排气阀400切换至关闭状态并且将受压缩的气体排向换向机构500,换向机构500自动触发使进气机构300交替至对左气室216进行供气,如此往复进行,使往复杆215沿自身轴向往复运动,在此过程中,往复杆215将带动旋转触头232沿着直导槽226的前进段M滑动至回程段N,再由回程段N滑动至斜导槽227,接着由斜导槽227滑动至相邻直导槽226的前进段M的起始端完成一个运动周期,如此连续进行,转筒225将带动输出轴224绕自身轴向间歇转动完成动力输出。
为了能够对左气室216/右气室217进行供气,所述的进气机构300包括与高压气源连接接通的配气阀310以及用于连接接通配气阀310与左气室216/右气室217的单向阀一320,单向阀一320设置有两个并且其中一单向阀一320位于配气阀310与左气室216之间、另一单向阀一320位于配气阀310与右气室217之间,所述的配气阀310包括固定安装于箱体100内的配气阀体311,配气阀体311内部设置有呈柱状且平行于往复杆215轴向的配气阀腔312,配气阀腔312上开设有配气进口313、配气左出口314以及配气右出口315,配气进口313位于配气阀腔312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配气左出口314、配气右出口315与配气进口313相对布置并且配气左出口314与配气右出口315沿配气进口313的轴向左右对称布置,配气进口313与高压气源连接接通,配气左出口314与其中一单向阀一320连接接通,配气右出口315与另一单向阀一320连接接通。
为了能够控制配气进口313与配气左出口314、配气右出口315交替接通,所述的配气阀腔312内活动设置有配气阀芯316,配气阀芯316包括与配气阀腔312沿其轴向构成滑动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左芯体316a与右芯体316b,左芯体316a与右芯体316b结构一致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杆316c,左芯体316a与配气阀腔312构成左气腔、右芯体316b与配气阀腔312构成右气腔、左芯体316a、右气腔316b以及配气阀腔312构成中间气腔,中间气腔用于接通配气进口313与配气左出口314或者配气进口313与配气右出口315,滑动至配气阀腔312左端的配气阀芯316对配气右出口315进行封堵,滑动至配气阀腔312右端的配气阀芯316对配气左出口314进行封堵。
配气阀310在工作过程中,当配气阀芯316运动至配气阀腔312的左端时,右芯体316b将对配气右出口315进行封堵,此时,配气进口313与配气左出口314经过中间气腔连接接通,高压气体由配气左出口314经过单向阀一320进入左气室216内,配气阀310对左气室216进行配气,当配气阀芯316运动至配气阀腔312的右端时,左芯体316a对配气左出口314进行封堵,此时,配气进口313与配气右出口315经过中间气腔连接接通,高压气体由配气右出口315经过单向阀一329进入右气室317内,配气阀310对右气室216进行配气。
为了能够单向将配气阀310内的高压气体单向排出至左气室216/右气室217内,所述的单向阀一320包括内部开设有柱状内腔且两端开口布置的单向阀体321,单向阀体321的输入端与配气左出口314/配气右出口315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导管一322,单向阀体321的输出端与左密封盖212a/右密封盖212b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导管二323,单向阀体321内腔内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内置凸台324且内置凸台324靠近单向阀体321的输出端布置,所述单向阀体321内腔内同轴活动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密封筒325,导管一322输出端插接于单向阀体321输入端内且密封筒325可在导管一322输出端与内置凸台324之间,所述密封筒325靠近内置凸台324一端开口布置、靠近导管一322输出端一端封闭布置,密封筒325内活动设置有密封弹簧326,密封弹簧326一端与内置凸台324抵触、另一端与密封筒325的封闭端抵触并且密封弹簧326的弹力始终由内置凸台324指向密封筒325,为了能够使导管一322与导管二323连接接通,所述单向阀体321内腔内同轴开设有连通环槽327,连通环槽327位于单向阀体311沿其输送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密封筒325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导通孔328且通导通孔328靠近密封筒325的封闭端布置,导通孔328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密封筒325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初始状态下密封筒325与内置凸台324之间的距离等于导通孔328与连通环槽32之间的距离。
单向阀一320在工作过程中,高压气体将由导管一322进入单向阀体321的输入端,高压气体将克服密封弹簧326的弹力作用推动密封筒325朝向内置凸台324滑动,直至密封筒325的开口端与与内置凸台324相贴合,密封弹簧326的逐渐压缩并且弹性势能增大,导通孔328与连通环槽327对齐接通,高压气体依次经过连通环槽327、导通孔328、密封筒325进入导管二323内,当配气阀310停止对高压气体的供应时,密封弹簧326的弹性势能将逐渐释放并且推动密封筒325背离内置凸台324滑动复位,连通环槽327与导通孔328偏移错开,单向阀一320自动关闭。
所述排气阀40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至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为打开状态,换向机构500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排气阀400连接接通,其中一换向机构500与左气腔连接接通、另一换向机构500与右气腔连接接通,左气216/右气室217内部被压缩的气体首先由排气阀400向外排出,而后排气阀400自动切换至关闭状态,接着受压缩的气体将进入换向机构500并且推动配气阀芯316向左/向右滑动,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由于左气室216/右气室217内部气体容量远大于左气腔/右气腔的容积,无法将左气室216/右气室217内部所有的气体排出至左气腔/右气腔内触发配气阀芯316的左右滑动,因此,需要由排气阀400率先释放一部分。
所述的排气阀400包括固设置于箱体100内且位于气缸缸体211一侧的安装板401,安装板401上固定设置有内部呈柱状内腔且左右两端开口布置的排气阀体402,排气阀体402内腔的轴向平行于往复杆215的轴向,排气阀体402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左密封盖212a、右密封盖212b一一对应布置,排气阀体402背离安装板401一端开设有与其内腔接通的排气进口403a、靠近安装板401一端开设有与其内腔接通的排气出口403b且排气出口403b与外界接通,排气进口403a与相应一侧的单向阀一320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对接管一409,并且对接管一409与单向阀一320的接通处位于连通环槽327与内置凸台324之间,为了能够控制排气进口403a与排气出口403b之间的通断,所述两排气阀体402之间活动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气进口403a与排气出口403b通断的杆状排气阀芯404,排气阀芯404的轴向平行于往复杆215的轴向且其端部与排气阀体402内腔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为了使排气进口403a与排气出口403b之间能够接通,所述排气阀芯404沿其轴向的端部位置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布置的连通平槽404a,初始状态下连通平槽404a接通排气进口403a与排气出口403b,所述排气阀芯404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上固定套接设置有固定块404b,排气阀芯404上活动套设有置中弹簧404c,置中弹簧404c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固定块404b的一侧,置中弹簧404c一端与固定块404b抵触、另一端与排气阀体402抵触并且置中弹簧404c的弹力始终由排气阀体402指向固定块404,通过克服置中弹簧404c的弹力作用推动排气阀芯404左右滑动,使连通平槽404a与排气进口403a、排气出口403b错开,从而使排气阀400切换至关闭状态。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活塞214沿着气缸缸体211向左/向右滑动至其端部之前使排气阀400切换至关闭状态,所述固定块404b靠近气缸缸体211一侧固定设置有矩形衔接板405a且衔接板405a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往复杆215的轴向,衔接板405a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与固定块404b固定连接,衔接板405a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朝向气缸缸体211延伸设置有触发板405b,两触发板405b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密封盖212a与右密封盖212b之间的距离,通过推动触发板405b向左/向右运动,使排气阀410切换至关闭状态。
更为具体的,所述触发板405b上活动穿设有轴向平行于往复杆215轴向的缓冲导杆406,缓冲导杆406与触发板405b之间沿平行于往复杆215的轴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两缓冲导杆406间距布置,缓冲导杆406相互靠近一端固定固定设置有圆形限位台406a且限位台406a的直径大于缓冲导杆406的直径,缓冲导杆406相互远离一端同轴设置有与其构成螺纹连接配合的限位螺栓406b且限位螺栓406b的直径大于缓冲导杆406的直径,缓冲导杆406的外部活动套设有缓冲弹簧406c,缓冲弹簧406c一端与限位台406a抵触、另一端与触发板405b抵触并且缓冲弹簧406c的弹力始终由触发板405b指向限位台406a,为了能够使排气阀400自动切换至关闭状态,所述往复杆215的端部位置固定套设有保持架407,保持架407上固定设置有触发块408且初始状态为触发块408位于两限位台406a中间。
排气阀410在工作过程中,活塞214向左滑动并且带动往复杆215同步向左滑动,左气室216内部的气体将被压缩并且被压缩的气体将经过位于左侧的单向阀一320进入其连接的对接管一409内,而后,经过排气进口403a、连通平槽404、排气出口403b排出至空气中,当触发块408与限位台406a抵触并且推动触发板405a向左运动时,排气阀芯404将同步运动并且使连通平槽404a与排气进口403a、排气出口403b错开,排气阀410自动切换至关闭状态,而后,左气室216剩余的气体将被压缩至换向机构500内,换向机构500触发使配气阀310对左气室216进行配气,此时,活塞214向右滑动并且带动往复杆215同步向右滑动,右气室217内部气体排出的过程与左气室216内部气体排出的过程一致,不再赘述。
为了能够推动配气阀芯316的左右滑动,所述的换向机构500设置有两个,其中一换向机构500设置于位于左侧的对接管一409与右气腔之间,另一换向机构设置于位于右侧的对接管一409与左气腔之间,换向机构500包括单向阀二501、对接管二502以及外排管503,单向阀二501的输出端与左气腔/右气腔连接接通,对接管二502的输入端与对接管一409连接接通、对接管二502的输出端与单向阀二501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所述单向阀二501与单向阀一310结构、形状、大小以及内部连接关系一致,外排管503与输出端与外界接通、输入端与单向阀二501连接接通且接通处位于单向阀二501中的连通环槽327与内置凸台324之间。
换向机构500在工作过程中,当左气室216内部的气体被压缩并且排气阀410切换至关闭状态时,受压缩的气体将由对接管一409排出至对接管二502内,对接管二502将气体排出至位于右侧的单向阀二501内,该单向阀二501受气压作用切换至导通状态并且对其连接的外排管503进行封堵,受压缩的气体将进入右气腔并且推动配气阀芯316向左滑动,此时,配气进口313与配气左出口314接通,配气阀310对左气室216进行配气,而后,右气室217内部气体将被压缩并且推动配气阀芯316向右滑动,此时,配气进口313与配气右出口315接通,如此往复进行,使配气阀310交替对左气室216、右气室217进行供气。

Claims (9)

1.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固定安装于箱体内部的间歇装置,间歇装置包括往复机构、逐步转动机构以及传动构件,所述的往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箱体内且两端开口布置的气缸缸体,气缸缸体的左右开口分别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左密封盖与右密封盖,气缸缸体内设置沿其轴向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活塞与往复杆,往复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由左密封盖与右密封盖伸出至外部,活塞与左密封盖之间形成了左气室、与右密封盖之间形成了右气室,进气机构用于对左气室/右气室进行供气,排气阀用于将左气室/右气室内部受压缩的气体向外排出,换向机构用于接受排气阀排出的气体并且触发使进气机构交替对左气室、右气室进行供气;
所述逐步转动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往复杆的端部一一对应,逐步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箱体且间距布置的矩形底板与矩形顶板,底板与顶板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底板与顶板两者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接板,两连接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轴向平行于往复杆轴向的输出轴,输出轴的输出端活动穿过箱体延伸至其外部,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设有转筒,传动构件用于将往复杆的往复运动势能转化为输出轴间歇转动的势能;
所述转筒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旋转触发槽且旋转触发槽贯穿转筒靠近气缸缸体一端,旋转触发槽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转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旋转触发槽设置有八个,旋转触发槽包括平行于转筒轴向的直导槽以及沿转筒外圆面所在圆周方向扭转四十五度的斜导槽,直导槽包括等长的前进段M与回程段N,直导槽前进段M与回程段N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起且该凸起高度小于直导槽的槽深,限位凸起与直导槽前进段M槽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光滑连接两者的过渡斜面一,斜导槽一端与直导槽回程段N连接接通且接通处靠近限位凸起布置,所述斜导槽另一端与相邻直导槽前进段M之间开设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连通槽且连通槽的槽深小于直导槽的槽深,连通槽靠近限位凸起布置,连通槽的槽底与斜导槽槽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光滑过渡两者的过渡斜面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构件包括固定套接于往复杆端部位置的固定架,固定架上浮动设置有旋转触头且浮动方向沿转筒的径向布置,旋转触头与旋转触发槽相匹配并且沿其引导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往复杆的运动行程与直导槽的长度相等,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弹簧卡片且弹簧卡片的弹力始终推动旋转触头与旋转触发槽的槽底相贴合,旋转触头可穿过限位凸起由直导槽的前进段M单向滑动至回程段N,旋转触头可穿过连通槽由斜导槽单向滑动至相邻直导槽的前进段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机构包括与高压气源连接接通的配气阀以及用于连接接通配气阀与左气室/右气室的单向阀一,单向阀一设置有两个并且其中一单向阀一位于配气阀与左气室之间、另一单向阀一位于配气阀与右气室之间,所述的配气阀包括固定安装于箱体内的配气阀体,配气阀体内部设置有呈柱状且平行于往复杆轴向的配气阀腔,配气阀腔上开设有配气进口、配气左出口以及配气右出口,配气进口位于配气阀腔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配气左出口、配气右出口与配气进口相对布置并且配气左出口与配气右出口沿配气进口的轴向左右对称布置,配气进口与高压气源连接接通,配气左出口与其中一单向阀一连接接通,配气右出口与另一单向阀一连接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气阀腔内活动设置有配气阀芯,配气阀芯包括与配气阀腔沿其轴向构成滑动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左芯体与右芯体,左芯体与右芯体结构一致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杆,左芯体与配气阀腔构成左气腔、右芯体与配气阀腔构成右气腔、左芯体、右气腔以及配气阀腔构成中间气腔,中间气腔用于接通配气进口与配气左出口或者配气进口与配气右出口,滑动至配气阀腔左端的配气阀芯对配气右出口进行封堵,滑动至配气阀腔右端的配气阀芯对配气左出口进行封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一包括内部开设有柱状内腔且两端开口布置的单向阀体,单向阀体的输入端与配气左出口/配气右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导管一,单向阀体的输出端与左密封盖/右密封盖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导管二,单向阀体内腔内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内置凸台且内置凸台靠近单向阀体的输出端布置,所述单向阀体内腔内同轴活动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密封筒,导管一输出端插接于单向阀体输入端内且密封筒可在导管一输出端与内置凸台之间,所述密封筒靠近内置凸台一端开口布置、靠近导管一输出端一端封闭布置,密封筒内活动设置有密封弹簧,密封弹簧一端与内置凸台抵触、另一端与密封筒的封闭端抵触并且密封弹簧的弹力始终由内置凸台指向密封筒,所述单向阀体内腔内同轴开设有连通环槽,连通环槽位于单向阀体沿其输送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密封筒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导通孔且通导通孔靠近密封筒的封闭端布置,导通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密封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初始状态下密封筒与内置凸台之间的距离等于导通孔与连通环槽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设置成可相互切换至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为打开状态,换向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排气阀连接接通,其中一换向机构与左气腔连接接通、另一换向机构与右气腔连接接通,左气/右气室内部被压缩的气体首先由排气阀向外排出,而后排气阀自动切换至关闭状态,接着受压缩的气体将进入换向机构并且推动配气阀芯向左/向右滑动气腔内触发配气阀芯的左右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阀包括固设置于箱体内且位于气缸缸体一侧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内部呈柱状内腔且左右两端开口布置的排气阀体,排气阀体内腔的轴向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排气阀体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左密封盖、右密封盖一一对应布置,排气阀体背离安装板一端开设有与其内腔接通的排气进口、靠近安装板一端开设有与其内腔接通的排气出口且排气出口与外界接通,排气进口与相应一侧的单向阀一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对接管一,并且对接管一与单向阀一的接通处位于连通环槽与内置凸台之间,两排气阀体之间活动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气进口与排气出口通断的杆状排气阀芯,排气阀芯的轴向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且其端部与排气阀体内腔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所述排气阀芯沿其轴向的端部位置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布置的连通平槽,初始状态下连通平槽接通排气进口与排气出口,所述排气阀芯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上固定套接设置有固定块,排气阀芯上活动套设有置中弹簧,置中弹簧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固定块的一侧,置中弹簧一端与固定块抵触、另一端与排气阀体抵触并且置中弹簧的弹力始终由排气阀体指向固定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靠近气缸缸体一侧固定设置有矩形衔接板且衔接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衔接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与固定块固定连接,衔接板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朝向气缸缸体延伸设置有触发板,两触发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密封盖与右密封盖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板上活动穿设有轴向平行于往复杆轴向的缓冲导杆,缓冲导杆与触发板之间沿平行于往复杆的轴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两缓冲导杆间距布置,缓冲导杆相互靠近一端固定固定设置有圆形限位台且限位台的直径大于缓冲导杆的直径,缓冲导杆相互远离一端同轴设置有与其构成螺纹连接配合的限位螺栓且限位螺栓的直径大于缓冲导杆的直径,缓冲导杆的外部活动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一端与限位台抵触、另一端与触发板抵触并且缓冲弹簧的弹力始终由触发板指向限位台,所述往复杆的端部位置固定套设有保持架,保持架上固定设置有触发块且初始状态为触发块位于两限位台中间;
其中一换向机构设置于位于左侧的对接管一与右气腔之间,另一换向机构设置于位于右侧的对接管一与左气腔之间,换向机构包括单向阀二、对接管二以及外排管,单向阀二的输出端与左气腔/右气腔连接接通,对接管二的输入端与对接管一连接接通、对接管二的输出端与单向阀二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所述单向阀二与单向阀一结构、形状、大小以及内部连接关系一致,外排管与输出端与外界接通、输入端与单向阀二连接接通且接通处位于单向阀二中的连通环槽与内置凸台之间。
CN201910658423.5A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Active CN110374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8423.5A CN110374683B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8423.5A CN110374683B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4683A CN110374683A (zh) 2019-10-25
CN110374683B true CN110374683B (zh) 2021-04-20

Family

ID=6825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8423.5A Active CN110374683B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4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4437A (zh) * 2020-04-03 2021-10-1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供气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674A (zh) * 1986-01-28 1987-08-19 杨春山 高压高效气动机
CN2166113Y (zh) * 1993-05-04 1994-05-25 洪茂雄 油压用往复式气动马达
CN101705927A (zh) * 2009-06-13 2010-05-12 徐林波 压缩空气发动机及其应用
CN203230459U (zh) * 2013-05-08 2013-10-09 祥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旋转式发动机
JP2014095376A (ja) * 2012-11-09 2014-05-22 Masahiro Aoyama 立体式対向ピストンモーター(プランジャサイクルモーター)
WO2016004453A1 (en) * 2014-07-08 2016-01-14 Joe Santa & Associates Pty Limited An air motor
EP3004549A1 (en) * 2013-06-04 2016-04-13 Genius Velo Limited A 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 system, and a motor and a pump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674A (zh) * 1986-01-28 1987-08-19 杨春山 高压高效气动机
CN2166113Y (zh) * 1993-05-04 1994-05-25 洪茂雄 油压用往复式气动马达
CN101705927A (zh) * 2009-06-13 2010-05-12 徐林波 压缩空气发动机及其应用
JP2014095376A (ja) * 2012-11-09 2014-05-22 Masahiro Aoyama 立体式対向ピストンモーター(プランジャサイクルモーター)
CN203230459U (zh) * 2013-05-08 2013-10-09 祥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旋转式发动机
EP3004549A1 (en) * 2013-06-04 2016-04-13 Genius Velo Limited A 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 system, and a motor and a pump therefor
WO2016004453A1 (en) * 2014-07-08 2016-01-14 Joe Santa & Associates Pty Limited An air m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4683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4885B (zh) 一种气动马达的间歇转动方法
CN102357491A (zh) 一种擦拭炮管或其他管道内壁的擦拭机
CN110735782B (zh) 一种隔膜泵的柔性气动驱动方法
CN202356367U (zh) 擦拭炮管或其他管道内壁的擦拭机
CN110374683B (zh) 一种双向间歇式气动马达
CN111894940B (zh) 一种机械式自动往复运动的油缸结构
CN202579075U (zh) 一种气动泵
CN102678507A (zh) 一种双作用液压注射型双气缸的抽真空与压缩装置
CN209483720U (zh) 一种多点式薄型增压缸
CN104564610A (zh) 无余隙压气油缸
KR20110074018A (ko) 모터구동 파워피스톤
CN202040039U (zh) 单作用液压驱动往复式柱塞泵
CN105464707A (zh) 弹性气动发动机
CN203463254U (zh) 一种液压气体真空泵
CN207728660U (zh) 一种自动切换的往复气缸
CN208535541U (zh) 往复气动阀及采用该阀的气缸和油脂泵
CN208734637U (zh) 一种小型双层气缸
CN110345051B (zh) 气动双向隔膜泵
CN103470467A (zh) 液压气体压缩机
CN110369250B (zh) 振动器的自动换向配气方法
CN220185488U (zh) 一种气动机械往复传动机构
CN110339994A (zh) 一种气动线性振动器
CN204212947U (zh) 流体转移装置的触发轮
CN110345052A (zh) 一种气动往复驱动隔膜泵
CN108006001A (zh) 一种自动切换的往复气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