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3844B -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3844B
CN110373844B CN201910574435.XA CN201910574435A CN110373844B CN 110373844 B CN110373844 B CN 110373844B CN 201910574435 A CN201910574435 A CN 201910574435A CN 110373844 B CN110373844 B CN 110373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er
valve
port
pipe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44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3844A (zh
Inventor
岳晨
童乐
张世中
张绮钰
姚舜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9105744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3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3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3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3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3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19/00Treatment of textile materials by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17/00
    • D06B19/0005Fixing of chemicals, e.g. dyestuffs, on textile materials
    • D06B19/0029Fixing of chemicals, e.g. dyestuffs, on textile materials by steam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2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eat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not restricted to a particular kind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21/00
    • D06B23/20Arrangements of apparatus for treating processing-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e.g. purification, filtration or disti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7/00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节能领域。其特征在于:在当前已存在的蒸化机基础上,仅增加一台压缩机、一台湿空气透平及少量辅助阀门,通过对两蒸化机进行有序化控制和间歇切换操作,仅需要消耗少量的电能驱动压缩机,而增加的湿空气透平有效回收了蒸化机内高温高压的湿空气内能,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相比常规直接放气式的蒸汽卸载过程,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法方便;此外,由于蒸化机内大部分的湿空气没有直接排放至环境,实现了在两个蒸化机间的交替利用,因此该系统能够显著降低蒸汽和热能的消耗,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其涉及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属于节能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印染厂中对织物表面进行印染,大多采用高压高温蒸化机。为了保证布料的固色效果,一般均采用对封闭蒸化机内冲注高温高压蒸汽,同时蒸化机内还布置有传热管道,可以利用导热油或者高压蒸汽通过传热管,间接对蒸化机内湿空气加热,使得蒸化机内达到最佳的固色温度和压力。待蒸化机内布料的蒸化染色过程完成后,常规采用打开卸压管阀,直接对蒸化机内高温高压湿空气进行排空。因此,常规蒸化机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蒸气,也需要消耗大量的外热源热能。也有企业为了减少能量和水资源消耗,利用蒸化机排空的湿空气对常温水/空气进行加热,并用于其他工段需求。也有研究者提出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实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者利用余热吸收式制冷的方法实现某工段制冷。此外,为了提高蒸化机的效率,减少热能的流失,也有研究者提出将蒸化机保温层加厚。
然而,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由于蒸化机内高温高压湿空气排空过程存在明显的能量品位降低,现有常规节能回收方法采用降压处理后仅能回收少量的低品位热能,尚存在显著的节能空间,且结构较为复杂,加热锅炉的负荷并未减少。而且,上述方法均将蒸汽直接排空,没有被蒸汽锅炉回收利用,因此需要给蒸汽锅炉不断补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回收印染厂蒸化机余能,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消耗少量能耗的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一种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1蒸化机,第2蒸化机,第1端盖,第2端盖,第1加热管,第2加热管,四通换向阀,压缩机,湿空气透平;第1蒸化机包括蒸汽进口、湿空气口、加热管入口、加热管出口,第1加热管布置在第1蒸化机内腔,第1蒸化机与第1端盖机械相连,第1端盖关闭后,第1蒸化机内腔处于封闭状态;第1端盖打开后,第1蒸化机内腔与外界大气环境联通;第2蒸化机包括蒸汽进口、湿空气口、加热管入口、加热管出口,第2加热管布置在第2蒸化机内腔,第2蒸化机与第2端盖机械相连,第2端盖关闭后,第2蒸化机内腔处于封闭状态;第2端盖打开后,第2蒸化机内腔与外界大气环境联通;四通换向阀外部包括第1外口、第2外口、第3外口、第4外口,内部包括第1内口、第2内口、第3内口和第4内口;四通换向阀的第1内口与第2内口内部连通,第3内口与第4内口内部连通;高压蒸汽通过蒸汽管总阀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蒸汽管第1分阀与第1蒸化机蒸汽入口相连;另一路通过蒸汽管第2分阀与第2蒸化机蒸汽入口相连;导热油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导热油管第1分阀与第1加热管入口相连,第1加热管出口通过导热油管第2分阀排出系统;另一路通过导热油管第3分阀与第2加热管入口相连,第2加热管出口通过导热油管第4分阀排出系统;第2蒸化机的湿空气出口通过第3球阀与四通换向阀的第1外口相连,第2外口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湿空气透平与第4外口相连;另一路通过压缩机与第4外口口相连;第3外口通过第2球阀与第1蒸化机的湿空气口相连;自然空气通过第1球阀与压缩机入口相连。
所述的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作过程:第1蒸化机和第2蒸化机间歇运行,当第1蒸化机内腔处于高压状态时,布置在第2蒸化机外的第2端盖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2蒸化机内腔与大气环境直接相连;当第2蒸化机内腔处于高压状态时,布置在第1蒸化机外的第1端盖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1蒸化机内腔与大气环境直接相连。
所述的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作过程:
首先,将四通换向阀旋转至第1外口与第1内口相通,第2外口与第2内口相通,第3外口与第3内口相通,第4外口与第4内口相通;
关闭湿空气透平、蒸汽管总阀,蒸汽管第1分阀、蒸汽管第2分阀、导热油管第1分阀、导热油管第2分阀、导热油管第3分阀、导热油管第4分阀和第1球阀;
第1蒸化机处于常压状态,第2蒸化机内腔处于高压状态;第1端盖和第2端盖均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第2球阀和第3球阀;
第2蒸化机内的高压湿空气在压力差的驱动下,依次经过第3球阀、四通换向阀的第1内口和第2内口,然后经过湿空气透平膨胀做功后,进入四通换向阀的第4内口,并从四通换向阀的第3内口和第2球阀进入第1蒸化机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两蒸化机内腔压力相等;
关闭第3球阀,打开第1球阀,自然空气经过压缩机增压后通过第4内口、第3内口、第2球阀进入第1蒸化机的空气入口,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第1球阀;
打开蒸汽管总阀和蒸汽管第1分阀,高压蒸汽通过蒸汽口不断进入第1蒸化机内腔,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蒸汽管总阀和蒸汽管第1分阀;
打开导热油管第1分阀和导热油管第2分阀;导热油通过第1加热管对第1蒸化机内的湿空气加热至额定温度,关闭导热油管第1分阀和导热油管第2分阀;
打开第2端盖,第2蒸化机内腔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对其内部布置的布料可以卸货;
将未加工的布料装进第2蒸化机,关闭第2端盖,后转动四通换向阀90度;将四通换向阀旋转至第1外口与第2内口相通,第2外口与第3内口相通,第3外口与第4内口相通,第4外口与第1内口相通;
关闭湿空气透平、蒸汽管总阀,蒸汽管第1分阀、蒸汽管第2分阀、导热油管第1分阀、导热油管第2分阀、导热油管第3分阀、导热油管第4分阀和第1球阀;
第2蒸化机处于常压状态,第1蒸化机内腔处于高压状态;第1端盖和第2端盖均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第2球阀和第3球阀;
第1蒸化机内的高压湿空气在压力差的驱动下,依次经过第2球阀、四通换向阀的第4内口和第3内口,然后经过湿空气透平膨胀做功后,进入四通换向阀的第1内口口,并从四通换向阀的第2内口和第3球阀进入第2蒸化机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两蒸化机内腔压力相等;
关闭第2球阀,打开第1球阀,自然空气经过压缩机增压后通过第1内口、第2内口、第3球阀进入第2蒸化机的空气入口,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第1球阀;
打开蒸汽管总阀和蒸汽管第2分阀,高压蒸汽通过蒸汽口不断进入第2蒸化机内腔,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蒸汽管总阀和蒸汽管第2分阀;
打开导热油管第3分阀和导热油管第4分阀;导热油通过第2加热管对第2蒸化机内的湿空气加热至额定温度,关闭导热油管第3分阀和导热油管第4分阀;
打开第1端盖,第1蒸化机内腔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对其内部布置的布料可以卸货。
该系统通过对两蒸化机进行有序化控制和间歇切换操作,增加一台压缩机和一台湿空气透平实现蒸化机能量的回收,相比常规系统,上述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加的湿空气透平有效回收了蒸化机内高温高压的湿空气压差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相比常规直接放气式的蒸汽卸载过程,最大化的回收了高压蒸汽的能量。
2、由于蒸化机内大部分的湿空气在两个蒸化机间的交替利用,与直接排放至环境相比,显著降低了蒸汽的消耗,进一步减少了外热源的消耗。
3、利用少量辅助阀门,对两蒸化机进行有序化控制和间歇切换操作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图2为高压蒸汽和导热油供给第2蒸化机说明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的工作过程;
图中标号名称:1、第1蒸化机,2、第2蒸化机,3、第1端盖,4、第2端盖,5、第1加热管,6、第2加热管,7、四通换向阀,7-1-1、第1外口,7-2-1、第2外口,7-3-1、第3外口,7-4-1、第4外口,7-1-2、第1内口,7-2-2、第2内口,7-3-2、第3内口,7-4-2、第4内口,8、压缩机,9、湿空气透平,10、蒸汽管总阀,11、蒸汽管第1分阀,12、蒸汽管第2分阀,13、导热油管第1分阀,14、导热油管第2分阀,15、导热油管第3分阀,16、导热油管第4分阀,17、高压蒸汽,18、导热油,19、湿空气,20、自然空气,21、第1球阀,22、第2球阀,23、第3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以高压蒸汽和导热油供给第1蒸化机为例说明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的工作过程。
打开湿空气透平9,第2蒸化机2内的高压蒸汽进入四通换向阀7,再经湿空气透平9,再次进入四通换向阀7,由四通换向阀7出来的蒸汽进入第1蒸化机1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两蒸化机内腔压力相等,关闭湿空气透平9;
打开压缩机8,自然空气经过压缩机8增压后经四通换向阀7进入第1蒸化机1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压缩机8;
打开蒸汽管总阀10和蒸汽管第1分阀11,高压蒸汽通过蒸汽口不断进入第1蒸化机1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蒸汽管总阀10和蒸汽管第1分阀11;
打开导热油管第1分阀13和导热油管第2分阀14;导热油通过第1加热管5对第1蒸化机1内的湿空气加热至额定温度后,关闭导热油管第1分阀13和导热油管第2分阀14;
打开第2端盖4,对其内部布置的布料进行卸货;
将未加工的布料装进第2蒸化机2,关闭第2端盖4;
将四通换向阀7转动90度切换转向,附图2为高压蒸汽和导热油供给第2蒸化机说明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的工作过程;
打开湿空气透平9,第1蒸化机1内的高压蒸汽进入四通换向阀7,再经湿空气透平9,再次进入四通换向阀7,由四通换向阀7出来的蒸汽进入第2蒸化机2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两蒸化机内腔压力相等,关闭湿空气透平9;
打开压缩机8,自然空气经过压缩机8增压后经四通换向阀7进入第2蒸化机2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压缩机8;
打开蒸汽管总阀10和蒸汽管第2分阀12,高压蒸汽通过蒸汽口不断进入第2蒸化机2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蒸汽管总阀10和蒸汽管第2分阀12;
打开导热油管第3分阀15和导热油管第4分阀16;导热油通过第2加热管6对第2蒸化机2内的湿空气加热至额定温度后,关闭导热油管第3分阀15和导热油管第4分阀16;
打开第1端盖3,对其内部布置的布料进行卸货;
将未加工的布料装进第1蒸化机1,关闭第1端盖3。

Claims (3)

1.一种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1蒸化机(1),第2蒸化机(2),第1端盖(3),第2端盖(4),第1加热管(5),第2加热管(6),四通换向阀(7),压缩机(8),湿空气透平(9);
第1蒸化机(1)包括蒸汽进口、湿空气口、加热管入口、加热管出口,第1加热管(5)布置在第1蒸化机(1)内腔,第1蒸化机(1)与第1端盖(3)机械相连,第1端盖(3)关闭后,第1蒸化机(1)内腔处于封闭状态;第1端盖(3)打开后,第1蒸化机(1)内腔与外界大气环境联通;
第2蒸化机(2)包括蒸汽进口、湿空气口、加热管入口、加热管出口,第2加热管(6)布置在第2蒸化机(2)内腔,第2蒸化机(2)与第2端盖(4)机械相连,第2端盖(4)关闭后,第2蒸化机(2)内腔处于封闭状态;第2端盖(4)打开后,第2蒸化机(2)内腔与外界大气环境联通;
四通换向阀(7)外部包括第1外口(7-1-1)、第2外口(7-2-1)、第3外口(7-3-1)、第4外口(7-4-1),内部包括第1内口(7-1-2)、第2内口(7-2-2)、第3内口(7-3-2)和第4内口(7-4-2);四通换向阀(7)的第1内口(7-1-2)与第2内口(7-2-2)内部连通,第3内口(7-3-2)与第4内口(7-4-2)内部连通;
高压蒸汽(17)通过蒸汽管总阀(10)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蒸汽管第1分阀(11)与第1蒸化机(1)蒸汽入口相连;另一路通过蒸汽管第2分阀(12)与第2蒸化机(2)蒸汽入口相连;
导热油(18)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导热油管第1分阀(13)与第1加热管(5)入口相连,第1加热管(5)出口通过导热油管第2分阀(14)排出系统;另一路通过导热油管第3分阀(15)与第2加热管(6)入口相连,第2加热管(6)出口通过导热油管第4分阀(16)排出系统;
第2蒸化机(2)的湿空气出口通过第3球阀(23)与四通换向阀(7)的第1外口(7-1-1)相连,第2外口(7-2-1)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湿空气透平(9)与第4外口(7-4-1)相连;另一路通过压缩机(8)与第4外口(7-4-1)口相连;第3外口(7-3-1)通过第2球阀(22)与第1蒸化机(1)的湿空气口相连;
自然空气(20)通过第1球阀(21)与压缩机(8)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作过程:
第1蒸化机(1)和第2蒸化机(2)间歇运行,当第1蒸化机(1)内腔处于高压状态时,布置在第2蒸化机(2)外的第2端盖(4)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2蒸化机(2)内腔与大气环境直接相连;
当第2蒸化机(2)内腔处于高压状态时,布置在第1蒸化机(1)外的第1端盖(3)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1蒸化机(1)内腔与大气环境直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作过程:
首先,将四通换向阀(7)旋转至第1外口(7-1-1)与第1内口(7-1-2)相通,第2外口(7-2-1)与第2内口(7-2-2)相通,第3外口(7-3-1)与第3内口(7-3-2)相通,第4外口(7-4-1)与第4内口(7-4-2)相通;
关闭湿空气透平(9)、蒸汽管总阀(10),蒸汽管第1分阀(11)、蒸汽管第2分阀(12)、导热油管第1分阀(13)、导热油管第2分阀(14)、导热油管第3分阀(15)、导热油管第4分阀(16)和第1球阀(21);
第1蒸化机(1)处于常压状态,第2蒸化机(2)内腔处于高压状态;第1端盖(3)和第2端盖(4)均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第2球阀(22)和第3球阀(23);
第2蒸化机(2)内的高压湿空气(19)在压力差的驱动下,依次经过第3球阀(23)、四通换向阀(7)的第1内口(7-1-2)和第2内口(7-2-2),然后经过湿空气透平(9)膨胀做功后,进入四通换向阀(7)的第4内口(7-4-2),并从四通换向阀(7)的第3内口(7-3-2)和第2球阀(22)进入第1蒸化机(1)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两蒸化机内腔压力相等;
关闭第3球阀(23),打开第1球阀(21),自然空气(20)经过压缩机(8)增压后通过第4内口(7-4-2)、第3内口(7-3-2)、第2球阀(22)进入第1蒸化机(1)的空气入口,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第1球阀(21);
打开蒸汽管总阀(10)和蒸汽管第1分阀(11),高压蒸汽(17)通过蒸汽口不断进入第1蒸化机(1)内腔,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蒸汽管总阀(10)和蒸汽管第1分阀(11);
打开导热油管第1分阀(13)和导热油管第2分阀(14);导热油(18)通过第1加热管(5)对第1蒸化机(1)内的湿空气加热至额定温度,关闭导热油管第1分阀(13)和导热油管第2分阀(14);
打开第2端盖(4),第2蒸化机(2)内腔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对其内部布置的布料可以卸货;
将未加工的布料装进第2蒸化机(2),关闭第2端盖(4),后转动四通换向阀(7)90度;将四通换向阀(7)旋转至第1外口(7-1-1)与第2内口(7-2-2)相通,第2外口(7-2-1)与第3内口(7-3-2)相通,第3外口(7-3-1)与第4内口(7-4-2)相通,第4外口(7-4-1)与第1内口(7-1-2)相通;
关闭湿空气透平(9)、蒸汽管总阀(10),蒸汽管第1分阀(11)、蒸汽管第2分阀(12)、导热油管第1分阀(13)、导热油管第2分阀(14)、导热油管第3分阀(15)、导热油管第4分阀(16)和第1球阀(21);
第2蒸化机(2)处于常压状态,第1蒸化机(1)内腔处于高压状态;第1端盖(3)和第2端盖(4)均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第2球阀(22)和第3球阀(23);
第1蒸化机(1)内的高压湿空气(19)在压力差的驱动下,依次经过第2球阀(22)、四通换向阀(7)的第4内口(7-4-2)和第3内口(7-3-2),然后经过湿空气透平(9)膨胀做功后,进入四通换向阀(7)的第1内口(7-1-2)口,并从四通换向阀(7)的第2内口(7-2-2)和第3球阀(23)进入第2蒸化机(2)腔体内,该过程持续至两蒸化机内腔压力相等;
关闭第2球阀(22),打开第1球阀(21),自然空气(20)经过压缩机(8)增压后通过第1内口(7-1-2)、第2内口(7-2-2)、第3球阀(23)进入第2蒸化机(2)的空气入口,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第1球阀(21);
打开蒸汽管总阀(10)和蒸汽管第2分阀(12),高压蒸汽(17)通过蒸汽口不断进入第2蒸化机(2)内腔,该过程持续至额定压力后关闭蒸汽管总阀(10)和蒸汽管第2分阀(12);
打开导热油管第3分阀(15)和导热油管第4分阀(16);导热油(18)通过第2加热管(6)对第2蒸化机(2)内的湿空气加热至额定温度,关闭导热油管第3分阀(15)和导热油管第4分阀(16);
打开第1端盖(3),第1蒸化机(1)内腔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对其内部布置的布料可以卸货。
CN201910574435.XA 2019-06-28 2019-06-28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373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4435.XA CN110373844B (zh) 2019-06-28 2019-06-28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4435.XA CN110373844B (zh) 2019-06-28 2019-06-28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3844A CN110373844A (zh) 2019-10-25
CN110373844B true CN110373844B (zh) 2021-04-20

Family

ID=68251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4435.XA Active CN110373844B (zh) 2019-06-28 2019-06-28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384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112A (ja) * 1992-07-01 1994-01-25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361837Y (zh) * 1998-09-14 2000-02-02 武新民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CN2890744Y (zh) * 2006-03-31 2007-04-18 孙应真 双联双温平衡式冷热水装置
CN103967543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时剑 一种储能蒸汽循环系统
CN104121046A (zh) * 2014-07-11 2014-10-29 浙江大学 一种无泵式有机朗肯发电循环方法和装置
CN104675521A (zh) * 2015-02-26 2015-06-03 天津大学 一种新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6196697A (zh) * 2016-07-28 2016-12-07 华北电力大学 蒸汽驱动热泵和蓄热装置联用的热电机组及其调峰方法
CN109556438A (zh) * 2018-10-31 2019-04-02 清华大学 高温蓄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112A (ja) * 1992-07-01 1994-01-25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361837Y (zh) * 1998-09-14 2000-02-02 武新民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CN2890744Y (zh) * 2006-03-31 2007-04-18 孙应真 双联双温平衡式冷热水装置
CN103967543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时剑 一种储能蒸汽循环系统
CN104121046A (zh) * 2014-07-11 2014-10-29 浙江大学 一种无泵式有机朗肯发电循环方法和装置
CN104675521A (zh) * 2015-02-26 2015-06-03 天津大学 一种新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6196697A (zh) * 2016-07-28 2016-12-07 华北电力大学 蒸汽驱动热泵和蓄热装置联用的热电机组及其调峰方法
CN109556438A (zh) * 2018-10-31 2019-04-02 清华大学 高温蓄热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热锅炉对燃气透平的影响分析;劳新力;《科技传播》;20160223(第4期);第117-120页 *
燃气轮机回注蒸汽装置的研究;闻雪友等;《热能动力工程》;19910520;第6卷(第3期);第122-125、13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3844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4363U (zh)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节能系统
CN109855147B (zh) 一种基于供热与电力调峰耦合的联合循环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9854315B (zh) 一种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抽汽集成的采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9854316B (zh) 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联合循环供热与电力调峰耦合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9854319B (zh) 一种耦合压力匹配的联合循环抽汽供热集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1595065A (zh) 一种轴封溢流蒸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16557094A (zh) 一种集成压缩空气储能的热电协同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1806448B (zh)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CN110373844B (zh)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871374A (zh) 三角闪蒸循环系统及方法
CN108870519B (zh) 一种适用于高背压供热机组的跨季节多级相变储热系统
CN207849517U (zh) 具有串并联转换功能的循环水余热供暖系统
CN109763869B (zh) 一种用于联合循环能量梯级利用的蓄热耦合抽汽集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9751652B (zh) 300mw及以上等级湿冷机组高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9488396B (zh) 母管蒸汽余热能分级加热热电联供系统装置
CN219178216U (zh) 一种气流染色机的侧风机内置蒸发烘干装置
CN101788141B (zh) 一种吸收式回热器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CN109798582B (zh) 一种深度乏汽余热回收的热泵供热系统
CN216518537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2930547U (zh) 一种间接空冷系统余热利用装置
CN211424717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低温烘干机与热泵热水器组合装置
CN108224873A (zh) 一种冰箱热水器一体机
CN209744495U (zh) 300mw以上空冷机组双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12762636A (zh) 一种高效利用高参数蒸汽驱动的一体化热泵机组
CN207815777U (zh) 一种利用工业蒸汽的冷热电联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