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61837Y -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 Google Patents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61837Y
CN2361837Y CN 98240778 CN98240778U CN2361837Y CN 2361837 Y CN2361837 Y CN 2361837Y CN 98240778 CN98240778 CN 98240778 CN 98240778 U CN98240778 U CN 98240778U CN 2361837 Y CN2361837 Y CN 236183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ump
piston
tube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407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新民
武培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407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6183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6183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6183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ic Pump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它主要包括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循环齿轮泵、沸腾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管、冷凝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管,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等。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工厂余热、地热能等易于获得的低温热使低沸点物质汽化为蒸汽压力作功,能源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综合效益高,更适用于广大农村及自然矿产资源较贫乏的地区。

Description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传统的蒸汽机是将水加热到沸点后沸腾产生蒸汽压力,利用获得的膨胀蒸汽压力来作功,在将水加热至所需温度过程中需燃烧大量的煤、油、气等燃料,耗费了宝贵的自然能源并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用太阳能蒸汽锅炉,则需巨额的设备投资,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一般也难以承受,所以目前蒸汽机已较少使用,逐渐为其它动力机械所替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较低温度热水的热能,通过热水循环对沸腾器中的低沸点物质进行加热,使其沸腾汽化循环,产生蒸汽压力作功的一种可节约能源、资金并减轻环境污染的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循环齿轮泵、沸腾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管、冷凝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管,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水管及其控制阀;其中:
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含有汽缸、活塞、活塞杆、连接器、汽缸两进/排汽口、双面齿条板、上棘轮齿轮、上中心轴、下棘轮齿轮、下中心轴、两可调栓、换向阀杆、弹性拨杆、两顶珠凹槽、弹簧顶珠、换向阀排汽口、换向阀进汽口、换向阀、上固定齿轮盘、下固定齿轮盘、传动装置,其中:设置在汽缸内的活塞与活塞杆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的另一端伸于汽缸壁外通过连接器与同活塞杆呈同一中轴线的双面齿条板相接固定,双面齿条板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匹配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上、下棘轮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轴以支承轴承固定于支座处,上、下中心轴呈同方向转动,上、下棘轮齿轮在双面齿条板处呈以与活塞行程运动周期同步匹配的交替转动,在上、下棘轮齿轮的同侧的上、下中心轴处分别固定有上、下固定齿轮盘,两固定齿轮盘通过传动装置传动相接,在汽缸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有汽缸进/排汽口,汽缸两进/排汽口分别经连接汽路与换向阀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及换向阀排汽口,在活塞杆与双面齿条板相接固定的连接器处设置有弹性拨杆,换向阀杆自换向阀腔内延伸至阀腔壁外并与活塞杆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腔壁外处的杆体上分别设置有两可调栓,两可调栓分别与活塞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与弹性拨杆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
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含有动力汽缸、活塞、活塞杆、汽缸两进/排汽口、连接器、泵活塞杆,泵套缸、泵活塞、泵套缸两进气/液口、泵套缸两排气/液口,两可调栓、换向阀杆、弹性拨杆、两顶珠凹槽、弹簧顶珠、换向阀、换向阀进汽口、换向阀排汽口,其中:设置在动力汽缸内的活塞与活塞杆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的另一端伸于动力汽缸缸端壁外通过连接器与同该活塞杆呈同一中轴线的泵活塞杆的一端对接固定,泵活塞杆的另一端伸至泵套缸端壁内与其内的泵活塞相接固定,两活塞在各自缸壁内的对应位置相同,泵活塞呈随与活塞匹配同步同向从动,在动力汽缸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置有汽缸进/排汽口,汽缸两进/排汽口分别经连接汽管与换向阀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及换向阀排汽口,在活塞杆与泵活塞杆对接固定的连接器处设置有弹性拨杆,换向阀杆自换向阀腔内延伸至腔壁外并与活塞杆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腔壁外的杆体上分别设有两可调栓,两可调栓分别与活塞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与弹性拨杆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在泵套缸的两端缸壁处分别均各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
在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及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相匹配处分别设有沸腾器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管、冷凝器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管、循环齿轮泵,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水管及其控制阀、沸腾器注液装置、冷凝器注液装置,其中:在沸腾器容器的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流向进水口及流向出水口,设置于沸腾器容器壁外处两进、出水口间的连接水管及热水循环装置经流向进水口及流向出水口分别与沸腾器的上、下腔相连通,在冷凝器的容器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流向进水口及流向出水口,冷凝器容器的下腔自流向出水口经其同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的两进水口间设置的连接水管及冷水循环装置与泵套缸两内腔分别相连通,泵套缸的两内腔分别自两出水口经其同冷凝器的流向进水口间设置的连接水管与冷凝器容器的上腔相连通;在沸腾器容器内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管,封闭循环管的上端经伸于容器壁外的注液控制阀与注液装置相连通,封闭循环管的流向出汽口及流向进液口分别伸出于沸腾器容器的上、下壁处,在冷凝器容器内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管,封闭循环管的上端经伸于容器壁外的注液控制阀与注液装置相连通,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汽口及流向出液口分别伸出于冷凝器容器的上、下壁处,沸腾器的封闭循环管自流向出汽口经控制总阀由连接管分别与三路相连通:一路经蒸汽机换向控制阀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进汽口相连通,另一路经气/液泵换向控制阀与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进汽口相连通,再一路经四通控制阀及四通分别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排汽口、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排汽口及经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流向进汽口的冷凝器封闭循环管相连通;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自其流向出液口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循环齿轮泵、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及其流向进液口与沸腾器的封闭循环管相连通;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自其流向出液口另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沸腾器排液控制阀、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及其流向进液口与沸腾器的封闭循环管相连通;循环齿轮泵通过其出口端至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间的连接管处设置的三通及其外侧设置的冷凝器排液控制阀与排液管相连通;在沸腾器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管内相连通,在冷凝器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冷凝器封闭循环管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冷凝器封闭循环管管内相连通。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它包括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循环齿轮泵、沸腾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水管、冷凝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水管,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水管及其控制阀;其中:
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含有汽缸、活塞、活塞杆、连接器、汽缸两进/排汽口、双面齿条板、上棘轮齿轮、上中心轴、下棘轮齿轮、下中心轴、两可调栓、换向阀杆、弹性拨杆、两顶珠凹槽、弹簧顶珠、换向阀排汽口、换向阀进汽口、换向阀、上固定齿轮盘、下固定齿轮盘、传动装置,其中:设置在汽缸内的活塞与活塞杆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的另一端伸于汽缸壁外通过连接器与同活塞杆呈同一中轴线的双面齿条板相接固定,双面齿条板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匹配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上、下棘轮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轴以支承轴承固定于支座处,上、下中心轴呈同方向转动,上、下棘轮齿轮在双面齿条板处呈以与活塞行程运动周期同步匹配的交替转动,在上、下棘轮齿轮的同侧的上、下中心轴处分别固定有上、下固定齿轮盘,两固定齿轮盘通过传动装置传动相接,在汽缸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有汽缸进/排汽口,汽缸两进/排汽口分别经连接汽路与换向阀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及换向阀排汽口,在活塞杆与双面齿条板相接固定的连接器处设置有弹性拨杆,换向阀杆自换向阀腔内延伸至阀腔壁外并与活塞杆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腔壁外处的杆体上分别设置有两可调栓,两可调栓分别与活塞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与弹性拨杆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
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含有动力汽缸、活塞、活塞杆、汽缸两进/排汽口、连接器、泵活塞杆,泵套缸、泵活塞、泵套缸两进气/液口、泵套缸两排气/液口,两可调栓、换向阀杆、弹性拨杆、两顶珠凹槽、弹簧顶珠、换向阀、换向阀进汽口、换向阀排汽口,其中:设置在动力汽缸内的活塞与活塞杆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的另一端伸于动力汽缸缸端壁外通过连接器与同该活塞杆呈同一中轴线的泵活塞杆的一端对接固定,泵活塞杆的另一端伸至泵套缸端壁内与其内的泵活塞相接固定,两活塞在各自缸壁内的对应位置相同,泵活塞呈随与活塞匹配同步同向从动,在动力汽缸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置有汽缸进/排汽口,汽缸两进/排汽口分别经连接汽管与换向阀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及换向阀排汽口,在活塞杆与泵活塞杆对接固定的连接器处设置有弹性拨杆,换向阀杆自换向阀腔内延伸至腔壁外并与活塞杆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腔壁外的杆体上分别设有两可调栓,两可调栓分别与活塞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与弹性拨杆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在泵套缸的两端缸壁处分别均各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
在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及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相匹配处分别设有沸腾器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水管、冷凝器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水管、循环齿轮泵,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水管及其控制阀、沸腾器注液装置、冷凝器注液装置,其中:在沸腾器容器内设置有同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水管,封闭循环水管分别经其两端的流向进水口及流向出水口伸出于沸腾器容器上、下壁与设在容器壁外两水口间的连接水管及热水循环装置相连通,在冷凝器容器内设置有同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水管,封闭循环水管两端的流向进水口及流向出水口分别伸出于冷凝器容器的上、下壁,封闭循环水管的流向出水口经其同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的两进水口间设置的连接水管及冷水循环装置与泵套缸的两内腔分别相连通,泵套缸两内腔分别自两出水口经其同冷凝器封闭循环水管流向进水口间设置的连接水管与冷凝器封闭循环水管相连通;在沸腾器容器的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其流向出汽口及流向进液口,在冷凝器容器的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其流向进汽口及流向出液口,沸腾器容器内腔经其上壁处的连通管及注液控制阀与沸腾器注液装置相连通,沸腾器容器上腔自其流向出汽口经控制总阀由连接管分别与三路相连通:一路经蒸汽机换向控制阀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进汽口相连通,另一路经气/液泵换向控制阀与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进汽口相连通,再一路经四通控制阀及四通分别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排汽口、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排汽口及经冷凝器容器流向进汽口的冷凝器容器上腔相连通;冷凝器容器下腔自其流向出液口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循环齿轮泵、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沸腾器容器的流向进口控制阀及其流向进液口与沸腾器容器下腔相连通;冷凝器容器下腔自其流向出液口另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沸腾器排液控制阀、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沸腾器容器的流向进口控制阀及其流向进液口与沸腾器容器下腔相连通;循环齿轮泵通过其出口端至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间的连接管处设置的三通及其外侧设置的冷凝器排液控制阀与排液管相连通;在沸腾器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沸腾器容器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沸腾器容器内腔相连通,在冷凝器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冷凝器容器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冷凝器容器内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有:
1、本装置利用低沸点物质只需低温热即可沸腾的特性,利用极易获得的低温热使其转换为膨胀蒸汽压力作功,节约了自然矿物能源及开采、运输、存贮等费用,并显著地减轻了环境污染;
2、采用可供选择又易于获得的低沸点物质,通常以100°~0℃的低温热即可实现作功,该区段的低温热水易于获得,普通型的太阳能热水装置、工厂余热水及地热水等均可作热源,并促进了太阳能及工厂余热的应用,同时在其循环过程中的冷却液化也易实现、成本低,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能源成本;
3、本装置具有多种用途,可用于机械动力、空气压缩、抽水机、液体浓缩、液体淡化等,并使浓缩、淡化工序的速度加快,工作效率高,本装置更适用于广大农村及自然矿产资源较贫乏的地区。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在沸腾器及冷凝器容器内的水各自循环、两封闭循环管内低沸点物质互通循环的低热能蒸汽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沸腾器及冷凝器内的封闭循环管内的水各自循环,两容器内低沸点物质互通循环的低热能蒸汽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
图5为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设置双泵套缸的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柱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参照图1、图3、图4、图5所示,它包括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循环齿轮泵、沸腾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管、冷凝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管,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水管及其控制阀,其中:
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含有汽缸57、活塞58、活塞杆56、连接器45、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5′、双面齿条板44、上棘轮齿轮43、上中心轴42、下棘轮齿轮43′、下中心轴42′、两可调栓49及47、换向阀杆48、弹性拨杆46、两顶珠凹槽50及50′、弹簧顶珠51、换向阀排汽口53、换向阀进汽口54、换向阀52、上固定齿轮盘75、下固定齿轮盘75′、传动装置76,其中:设置在汽缸57内的活塞58与活塞杆56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56的另一端伸于汽缸57壁外通过连接器45与同活塞杆56呈同一中轴线的双面齿条板44相接固定,双面齿条板44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匹配啮合的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轴以支承轴承固定于支座处,上中心轴42、下中心轴42′呈同方向转动,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在双面齿条板44处呈以与活塞行程运动周期同步匹配的交替转动,在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的同侧的上中心轴42、下中心轴42′处分别固定有上固定齿轮盘75、下固定齿轮盘75′,两固定齿轮盘通过传动装置76传动相接,在汽缸57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有汽缸进/排汽口55及55′,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6′分别经连接汽路与换向阀52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52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54及换向阀排汽口53,在活塞杆56与双面齿条板44相接固定的连接器45处设置有弹性拨杆46,换向阀杆48自换向阀52腔内延伸至阀腔壁外并与活塞杆56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52腔壁外处的杆体上分别设置有两可调栓49及47,两可调栓49及47分别与活塞58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49与弹性拨杆46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48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52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5′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50及50′,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51;
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含有动力汽缸10、活塞11、活塞杆12、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连接器13、泵活塞杆14,泵套缸26、泵活塞27、泵套缸两进气/液口28及28′、泵套缸两排气/液口25及25′,两可调栓22及24、换向阀杆23、弹性拨杆16、两顶珠凹槽20及20′、弹簧顶珠21、换向阀17、换向阀进汽口18、换向阀排汽口19,其中:设置在动力汽缸10内的活塞11与活塞杆12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12的另一端伸于动力汽缸10缸端壁外通过连接器13与同该活塞杆12呈同一中轴线的泵活塞杆14的一端对接固定,泵活塞杆14的另一端伸至泵套缸26端壁内与其内的泵活塞27相接固定,两活塞11及27在各自缸壁10及26内的对应位置相同,泵活塞27呈随与活塞11匹配同步同向从动,在动力汽缸10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置有汽缸进/排汽口15及15′,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分别经连接汽管与换向阀17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18及换向阀排汽口19,在活塞杆12与泵活塞杆14对接固定的连接器13处设置有弹性拨杆16,换向阀杆23自换向阀17腔内延伸至腔壁外并与活塞杆12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17腔壁外的杆体上分别设有两可调栓22及24,两可调栓22及24分别与活塞11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22与弹性拨杆16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23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17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20及20′,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21,在泵套缸26的两端缸壁处分别均各设置有进水口28及28′以及出水口25及25′;
在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及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相匹配处分别设有沸腾器1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管71、冷凝器35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管36、循环齿轮泵61、汽管及其控制阀5、5′、5″、5、6、39、59、63、66、66及68、水管及其控制阀、沸腾器注液装置2、冷凝器注液装置33,其中:在沸腾器1容器的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流向进水口72及流向出水口70,设置于沸腾器1容器壁外处两进、出水口72及70间的连接水管及热水循环装置经流向进水口72及流向出水口70分别与沸腾器1的上、下腔相连通,在冷凝器35的容器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流向进水口32及流向出水口37,冷凝器35容器的下腔自流向出水口37经其同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26的两进水口28及28′间设置的连接水管及冷水循环装置与泵套缸26两内腔分别相连通,泵套缸26的两内腔分别自两出水口25及25′经其同冷凝器的流向进水口32间设置的连接水管与冷凝器35容器的上腔相连通;在沸腾器1容器内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管71,封闭循环管71的上端经伸于容器壁外的注液控制阀3与注液装置2相连通,封闭循环管71的流向出汽口4及流向进液口69分别伸出于沸腾器1容器的上、下壁处,在冷凝器36容器内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管36,封闭循环管36的上端经伸于容器壁外的注液控制阀31与注液装置33相连通,封闭循环管36的流向进汽口34及流向出液口38分别伸出于冷凝器35容器的上、下壁处,沸腾器1的封闭循环管71自流向出汽口4经控制总阀5由连接管分别与三路相连通:一路经蒸汽机换向控制阀5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进汽口54相连通,另一路经气/液泵换向控制阀5′与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进汽口18相连通,再一路经四通控制阀5″及四通73分别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排汽口53、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排汽口19及经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流向进汽口的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相连通;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36自其流向出液口38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60、循环齿轮泵61、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及其流向进液口69与沸腾器的封闭循环管71相连通;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36自其流向出液口38另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60、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及其流向进液口69与沸腾器的封闭循环管71相连通;循环齿轮泵61通过其出口端至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间的连接管处设置的三通64及其外侧设置的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与排液管62相连通;在沸腾器1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71′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管内相连通,在冷凝器35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36′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管内相连通。
本技术方案的沸腾器1容器及冷凝器35容器均不承受压力,均可做成简易的水容器,可降低造价,节约资金。
实施例2,参照图1、图3、图4及图5,本装置还设置有汽轮机8及汽轮机控制阀6,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的流向出汽口4经控制总阀5由连接管依次经三通及气轮机控制阀6与气轮机8的流向进口7相连通,气轮机8的流向出口9通过三通74接于四通73至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的流向进汽口34间的连接管处。
实施例3,参照图1、图3、图4及图5,本装置还设置有抽水机41及抽水机出口控制阀30,抽水机41通过传动装置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上/下中心轴42/42′传动相接,抽水机出水口40由连接管经抽水机出口控制阀30通过抽水机出口三通29接于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两出水口25及25′至冷凝器容器的流向进水口32间的连接管处。
实施例4,参照图1、图3、图4及图5,本装置还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8及气泵控制阀79,在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两出气/液口25及25′至抽水机出口三通29间的连接管处设置有气泵三通77,在与该连接管上设置的三通连管外侧处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8,经气泵控制阀78与出气管相连通,在气泵三通77至抽水机出口三通29间的连接管处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9。
实施例5,参照图1、图3、图4、图5及图7,本装置还在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与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间设置有三通与柱塞泵80的进液口81相连通,柱塞泵80包括进液口81、柱塞筒82、电磁阀83、电磁阀弹簧84、支板85、电磁线圈86、活塞87、游动阀88、游动阀弹簧89、活塞杆90、提升弹簧91、固定阀92、固定阀弹簧93、出液口94、出液管95、钢丝绳96、圆弧槽轮板97、杠杆98、触点开关99,其中:在柱塞泵80的圆筒状的柱塞筒82上端筒顶板中心处设置有进液口81,电磁阀83由设于其下方并套置于其阀杆上的电磁阀弹簧84顶抵于电磁阀下底面以阀体紧闭进液口81,电磁阀弹簧84的下端座置在与柱塞筒82筒周壁相固定的支板85上,在支板85的下底面处固定有电磁线圈86,在电磁线圈86外侧至柱塞筒82筒周壁间的支板85板面处设有1个以上透孔,在支板85板面的中心处设有与电磁阀阀杆相匹配的圆孔,在电磁线圈86的下方设置有外径与柱塞筒82内径相匹配的空腔状活塞87,活塞87的上、下端面处分别设置有圆孔,在上端面圆孔处设置有游动阀88,游动阀88由设于其下方的游动阀弹簧89顶抵而以阀体紧闭上顶面圆孔,在下底面圆孔沿至活塞周壁间的活塞87下底面处设置有1个以上透孔,游动阀弹簧89的下端座置在设于其下方的活塞杆90上顶平缘上,活塞杆90的下端伸于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外,在活塞杆90杆体上套置有提升弹簧91,提升弹簧91的上端顶抵在活塞杆90上端的上顶平缘下底面处,提升弹簧91的下端座置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面上,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处设置有经其出液口94与柱塞筒82内腔相连通的出液管95,在出液口94处设置有固定阀92,设置于固定阀92下方的固定阀弹簧93顶抵固定阀92阀体紧闭出液口94,固定阀弹簧93的下端座置在固定于出液管95内管壁处的支座上,活塞杆90的下端与钢丝绳96相接,钢丝绳96的另一端与圆弧槽轮板97下端处固定,圆弧槽轮板97与杠杆98的一端相接固定并构成杠杆支点,杠杆98的另一端设置有电磁线圈86的触点开关99;在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的流向出口控制阀39与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间设置有三通与柱塞泵80′的进液口81′相连通,柱塞泵80′包括进液口81′、柱塞筒82′、电磁阀83′、电磁阀弹簧84′、支板85′、电磁线圈86′、活塞87′、游动阀88′、游动阀弹簧89′、活塞杆90′、提升弹簧91′、固定阀92′、固定阀弹簧93′、出液口94′、出液管95′、钢丝绳96′、圆弧槽轮板97′、杠杆98′、触点开关99′,其中:在柱塞泵80′的圆筒状的柱塞筒82′上端筒顶板中心处设置有进液口81′,电磁阀83′由设于其下方并套置于其阀杆上的电磁阀弹簧84′顶抵于电磁阀下底面以阀体紧闭进液口81′,电磁阀弹簧84′的下端座置在与柱塞筒82′筒周壁相固定的支板85′上,在支板85′的下底面处固定有电磁线圈86′,在电磁线圈86′外侧至柱塞筒82′筒周壁间的支板85′板面处设有1个以上透孔,在支板85′板面的中心处设有与电磁阀阀杆相匹配的圆孔,在电磁线圈86′的下方设置有外径与柱塞筒82′内径相匹配的空腔状活塞87′,活塞87′的上、下端面处分别设置有圆孔,在上端面圆孔处设置有游动阀88′,游动阀88′由设于其下方的游动阀弹簧89′顶抵而以阀体紧闭上顶面圆孔,在下底面圆孔沿至活塞周壁间的活塞87′下底面处设置有1个以上透孔,游动阀弹簧89′的下端座置在设于其下方的活塞杆90′上顶平缘上,活塞杆90′的下端伸于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外,在活塞杆90′杆体上套置有提升弹簧91′,提升弹簧91′的上端顶抵在活塞杆90′上端的上顶平缘下底面处,提升弹簧91′的下端座置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面上,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处设置有经其出液口94′与柱塞筒82′内腔相连通的出液管95′,在出液口94′处设置有固定阀92′,设置于固定阀92′下方的固定阀弹簧93′顶抵固定阀92′阀体紧闭出液口94′,固定阀弹簧93′的下端座置在固定于出液管95′内管壁处的支座上,活塞杆90′的下端与钢丝绳96′相接,钢丝绳96′的另一端与圆弧槽轮板97′下端处固定,圆弧槽轮板97′与杠杆98′的一端相接固定并构成杠杆支点,杠杆98′的另一端设置有电磁线圈86′的触点开关99′;
实施例6,参照图1、图3、图4、图5及图6,本装置还可在其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26同动力汽缸10相对的另侧设置有泵套缸26′,在与活塞杆12连接固定的活塞11的另侧处连接有泵活塞杆14′,泵活塞杆14′与自活塞11同活塞杆12连接处至泵活塞杆14同泵活塞27连接处的长度等长并呈同一中轴线,泵活塞杆14′伸于与活塞杆12另侧的动力汽缸10缸端壁外再伸于泵套缸26′端壁内与设置于其内的泵活塞27′相接固定,泵活塞27′与泵活塞27及活塞11在各自缸腔26′、26及10内的对应位置相同,泵活塞27′与泵活塞27均呈随与活塞11匹配同步同向从动,在泵套缸26′的两端缸壁处分别均各设置有两进气口28″及28以及两出气口25″及25,两进气口28″及28与大气相通,两出气口25″及25通过气管与用气处相连通。
实施例7,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它包括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循环齿轮泵、沸腾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水管、冷凝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水管,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水管及其控制阀;其中:
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含有汽缸57、活塞58、活塞杆56、连接器45、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5′、双面齿条板44、上棘轮齿轮43、上中心轴42、下棘轮齿轮43′、下中心轴42′、两可调栓49及47、换向阀杆48、弹性拨杆46、两顶珠凹槽50及50′、弹簧顶珠51、换向阀排汽口53、换向阀进汽口54、换向阀52、上固定齿轮盘75、下固定齿轮盘75′、传动装置76,其中:设置在汽缸57内的活塞58与活塞杆56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56的另一端伸于汽缸57壁外通过连接器45与同活塞杆56呈同一中轴线的双面齿条板44相接固定,双面齿条板44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匹配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43及43′,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轴以支承轴承固定于支座处,上中心轴42、下中心轴42′呈同方向转动,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在双面齿条板44处呈以与活塞行程周期同步匹配的交替转动,在上、下棘轮齿轮43及43′的同侧的上中心轴42、下中心轴42′处分别固定有上固定齿轮盘75、下固定齿轮盘75′,两固定齿轮盘通过传动装置76传动相接,在汽缸57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有汽缸进/排汽口55及55′,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5′分别经连接汽路与换向阀52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52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54及换向阀排汽口53,在活塞杆56与双面齿条板44相接固定的连接器45处设置有弹性拨杆46,换向阀杆48自换向阀52腔内延伸至阀腔壁外并与活塞杆56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52腔壁外处的杆体上分别设置有两可调栓49及47,两可调栓49及47分别与活塞58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49与弹性拨杆46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48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52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5′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50及50′,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51;
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含有动力汽缸10、活塞11、活塞杆12、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连接器13、泵活塞杆14,泵套缸26、泵活塞27、泵套缸两进气/液口28及28′、泵套缸两排气/液口25及25′,两可调栓22及24、换向阀杆23、弹性拨杆16、两顶珠凹槽20及20′、弹簧顶珠21、换向阀17、换向阀进汽口18、换向阀排汽口19,其中:设置在动力汽缸10内的活塞11与活塞杆12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12的另一端伸于动力汽缸10缸端壁外通过连接器13与同该活塞杆12呈同一中轴线的泵活塞杆14的一端对接固定,泵活塞杆14的另一端伸至泵套缸26端壁内与其内的泵活塞相接固定,两活塞11及27在各自缸壁10及26内的对应位置相同,泵活塞27呈随与活塞11匹配同步同向从动,在动力汽缸10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置有汽缸进/排汽口15及15′,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分别经连接汽管与换向阀17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18及换向阀排汽口19,在活塞杆12与泵活塞杆14对接固定的连接器13处设置有弹性拨杆16,换向阀杆23自换向阀17腔内延伸至腔壁外并与活塞杆12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17腔壁外的杆体上分别设有两可调栓22及24,两可调栓22及24分别与活塞11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22与弹性拨杆16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23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17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20及20′,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21,在泵套缸26的两端缸壁处分别均各设置有进水口28及28′以及出水口25及25′;
在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及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相匹配处分别设有沸腾器1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水管71、冷凝器35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水管36、循环齿轮泵61,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5、5′、5″、5、6、39、59、63、65、66及68、水管及其控制阀、沸腾器注液装置2、冷凝器注液装置33,其中:在沸腾器1容器内设置有同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水管71,封闭循环水管71分别经其两端的流向进水口72及流向出水口70伸出于沸腾器1容器上、下壁与设在容器壁外两水口72及70间的连接水管及热水循环装置相连通,在冷凝器35容器内设置有同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水管36,封闭循环水管36两端的流向进水口32及流向出水口37分别伸出于冷凝器35容器的上、下壁,封闭循环水管36的流向出水口37经其同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26的两进水口28及28′间设置的连接水管及冷水循环装置与泵套缸26的两内腔分别相连通,泵套缸26两内腔分别自两出水口25及25′经其同冷凝器封闭循环水管流向进水口32间设置的连接水管与冷凝器封闭循环水管36相连通,在沸腾器1容器的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其流向出汽口4及流向进液口69,在冷凝器35容器的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其流向进汽口34及流向出液口38,沸腾器1容器内腔经其上壁处的连通管及注液控制阀3与沸腾器注液装置2相连通,沸腾器1容器上腔自其流向出汽口4经控制总阀5由连接管分别与三路相连通:一路经蒸汽机换向控制阀5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进汽口54相连通,另一路经气/液泵换向控制阀5′与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进汽口18相连通,再一路经四通控制阀5″及四通73分别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排汽口53、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排汽口19及经冷凝器容器流向进汽口的冷凝器35容器上腔相连通;冷凝器容器35下腔自其流向出液口38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60、循环齿轮泵61、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沸腾器1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及其流向进液口69与沸腾器1容器下腔相连通;冷凝器35容器下腔自其流向出液口38另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60、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沸腾器容器流向进口控制阀68及其流向进液口69与沸腾器1容器下腔相连通;循环齿轮泵61通过其出口端至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间的连接管处设置的三通64及其外侧设置的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与排液管62相连通;在沸腾器1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1′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沸腾器1容器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沸腾器1内腔相连通,在冷凝器35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35′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冷凝器35容器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冷凝器35容器内腔相连通。
实施例8,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本装置还设置有汽轮机8及汽轮机控制阀6,沸腾器1容器的流向出汽口4经控制总阀5由连接管依次经三通及气轮机控制阀6与气轮机8的流向进口7相连通,气轮机8的流向出口9通过三通74接于四通73至冷凝器容器的流向进汽口34间的连接管处。
实施例9,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本装置还设置有抽水机41及抽水机出口控制阀30,抽水机41通过传动装置与双面齿条板齿轮传动蒸汽机的上/下中心轴42/42′传动相接,抽水机出水口40由连接管经抽水机出口控制阀30通过抽水机出口三通29接于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两出水口25及25′至冷凝器封闭循环水管流向进水口32间的连接管处。
实施例10,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本装置还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8及气泵控制阀79,在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两出气/液口25及25′至抽水机出口三通29间的连接管处设置有气泵三通77,在与该连接管上设置的三通连管外侧处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8,经气泵控制阀78与出气管相连通,在气泵三通77至抽水机出口三通29间的连接管处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9。
实施例11,参照图2、图3、图4、图5及图7,本装置还在沸腾器1容器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与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间设置有三通与柱塞泵80的进液口81相连通,柱塞泵80包括进液口81、柱塞筒82、电磁阀83、电磁阀弹簧84、支板85、电磁线圈86、活塞87、游动阀88、游动阀弹簧89、活塞杆90、提升弹簧91、固定阀92、固定阀弹簧93、出液口94、出液管95、钢丝绳96、圆弧槽轮板97、杠杆98、触点开关99,其中:在柱塞泵80的圆筒状的柱塞筒82上端筒顶板中心处设置有进液口81,电磁阀83由设于其下方并套置于其阀杆上的电磁阀弹簧84顶抵于电磁阀下底面以阀体紧闭进液口81,电磁阀弹簧84的下端座置在与柱塞筒82筒周壁相固定的支板85上,在支板85的下底面处固定有电磁线圈86,在电磁线圈86外侧至柱塞筒82筒周壁间的支板85板面处设有1个以上透孔,在支板85板面的中心处设有与电磁阀阀杆相匹配的圆孔,在电磁线圈86的下方设置有外径与柱塞筒82内径相匹配的空腔状活塞87,活塞87的上、下端面处分别设置有圆孔,在上端面圆孔处设置有游动阀88,游动阀88由设于其下方的游动阀弹簧89顶抵而以阀体紧闭上顶面圆孔,在下底面圆孔沿至活塞周壁间的活塞87下底面处设置有1个以上透孔,游动阀弹簧89的下端座置在设于其下方的活塞杆90上顶平缘上,活塞杆90的下端伸于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外,在活塞杆90杆体上套置有提升弹簧91,提升弹簧91的上端顶抵在活塞杆90上端的上顶平缘下底面处,提升弹簧91的下端座置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面上,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处设置有经其出液口94与柱塞筒82内腔相连通的出液管95,在出液口94处设置有固定阀92,设置于固定阀92下方的固定阀弹簧93顶抵固定阀92阀体紧闭出液口94,固定阀弹簧93的下端座置在固定于出液管95内管壁处的支座上,活塞杆90的下端与钢丝绳96相接,钢丝绳96的另一端与圆弧槽轮板97下端处固定,圆弧槽轮板97与杠杆98的一端相接固定并构成杠杆支点,杠杆98的另一端设置有电磁线圈86的触点开关99;在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的流向出口控制阀39与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间设置有三通与柱塞泵80′的进液口81′相连通,柱塞泵80′包括进液口81′、柱塞筒82′、电磁阀83′、电磁阀弹簧84′、支板85′、电磁线圈86′、活塞87′、游动阀88′、游动阀弹簧89′、活塞杆90′、提升弹簧91′、固定阀92′、固定阀弹簧93′、出液口94′、出液管95′、钢丝绳96′、圆弧槽轮板97′、杠杆98′、触点开关99′,其中:在柱塞泵80′的圆筒状的柱塞筒82′上端筒顶板中心处设置有进液口81′,电磁阀83′由设于其下方并套置于其阀杆上的电磁阀弹簧84′顶抵于电磁阀下底面以阀体紧闭进液口81′,电磁阀弹簧84′的下端座置在与柱塞筒82′筒周壁相固定的支板85′上,在支板85′的下底面处固定有电磁线圈86′,在电磁线圈86′外侧至柱塞筒82′筒周壁间的支板85′板面处设有1个以上透孔,在支板85′板面的中心处设有与电磁阀阀杆相匹配的圆孔,在电磁线圈86′的下方设置有外径与柱塞筒82′内径相匹配的空腔状活塞87′,活塞87′的上、下端面处分别设置有圆孔,在上端面圆孔处设置有游动阀88′,游动阀88′由设于其下方的游动阀弹簧89′顶抵而以阀体紧闭上顶面圆孔,在下底面圆孔沿至活塞周壁间的活塞87′下底面处设置有1个以上透孔,游动阀弹簧89′的下端座置在设于其下方的活塞杆90′上顶平缘上,活塞杆90′的下端伸于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外,在活塞杆90′杆体上套置有提升弹簧91′,提升弹簧91′的上端顶抵在活塞杆90′上端的上顶平缘下底面处,提升弹簧91′的下端座置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面上,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处设置有经其出液口94′与柱塞筒82′内腔相连通的出液管95′,在出液口94′处设置有固定阀92′,设置于固定阀92′下方的固定阀弹簧93′顶抵固定阀92′阀体紧闭出液口94′,固定阀弹簧93′的下端座置在固定于出液管95′内管壁处的支座上,活塞杆90′的下端与钢丝绳96′相接,钢丝绳96′的另一端与圆弧槽轮板97′下端处固定,圆弧槽轮板97′与杠杆98′的一端相接固定并构成杠杆支点,杠杆98′的另一端设置有电磁线圈86′的触点开关99′。
实施例12,参照图2、图3、图4、图5及图6,本装置还可在其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26同动力汽缸10相对的另侧设置有泵套缸26′,在与活塞杆12连接固定的活塞11的另侧处连接有泵活塞杆14′,泵活塞杆14′与自活塞11同活塞杆12连接处至泵活塞杆14同泵活塞27连接处的长度等长并呈同一轴线,泵活塞杆14′伸于与活塞杆12另侧的动力汽缸10缸端壁外再伸于泵套缸26′端壁内与设置于其内的泵活塞27′相接固定,泵活塞27′与泵活塞27及活塞11在各自缸腔26′、26及10内的对应位置相同,泵活塞27′与泵活塞27均呈随与活塞11匹配同步同向从动,在泵套缸26′的两端缸壁处分别均各设置有两进气口28″及28以及两出气口25″及25,两进气口28″及28与大气相通,两出气口25″及25通过气管与用气处相连通。
在特定条件下,封闭循环管71及封闭循环管36分别不以沸腾器1容器及冷凝器35容器围于其外,封闭循环管71以太阳光直接照射或与太阳能热水器直接相连通,直接加热汽化封闭循环管71内的低沸点液化物,封闭循环管36则与冷水相连通或以风直冷完成管内低沸点汽化物的液化,可使设备简化,节约资金。
本装置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内的热水作为热水循环装置的低温热水源,在不同气温的季节选用对应气温的不同低沸点物质。在夏季,当地的地下井水温度为19℃,选用沸点为27℃的2-丁炔作为灌入的低沸点物质,太阳能热水器内80℃热水足可使2-丁炔沸腾汽化,利用地下井水循环即可使进入冷凝器封闭循环管内的汽化2-丁炔冷却液化,满足本装置运转作功的需要。在冬季气温为-10℃,室外水温与此相差不多,选用沸点为-0.5℃的丁烷,使其沸腾汽化的循环热水利用工厂35℃的余热水,在循环冷却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或以直接风冷式的冷凝器即可使汽化后的丁烷冷却液化,使本装置运转作功。
本装置开始运转作功前,首先开启注液控制阀3及31从注液装置2及33向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蒸汽机汽缸57及其换向阀52、气/液泵动力汽缸10及其换向阀17、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循环齿轮泵61以及连接其间的汽连接管内注入相应的低沸点液化物质。通过开启、关闭相关的控制阀、启动循环齿轮泵61,将蒸汽机汽缸57、换向阀52、气/液泵汽缸10、换向阀17、循环齿轮泵61内的空气分别由注液装置2及注液装置33处排出。排出全部空气后,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的液面下降,通过注液装置33注满即可。当确认低沸点封闭循环装置内全为液体时,关闭注液控制阀3及注液控制阀31。
此后,将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排液将其管内抽至近于真空状态,关闭控制总阀5、气/液泵换向控制阀5′、四通控制阀5″、蒸汽机换向控制阀5、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及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开启余下各汽管控制阀,启动循环齿轮泵61,低沸点液体自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的流向出液口38经其流向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61及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从排液管62排出,当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的液面降至最低液面时,停止循环齿轮泵61,关闭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即处于接近真空状态。
需要本装置作旋转动力输出作功时,首先启动热水循环装置加热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低沸点液化物质,使其沸腾后汽化产生蒸汽压力,当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控制总阀5、气/液泵换向控制阀5′(其开启大小以能满足冷凝器封闭循环管内的低沸点物质完成液化为度)、蒸汽机换向控制阀5、冷凝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关闭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并启动循环齿轮泵61,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低沸点物蒸汽自其流向出汽口4经控制总阀5及蒸汽机换向控制阀5进入蒸汽机换向阀进汽口54,而经换向阀52由蒸汽机的汽缸进/排汽口55及55′交替进入其汽缸57的活塞58两侧内腔,推动其活塞58往复运动,经与其活塞杆56相连的双面齿条板44及与其传动的上、下棘轮齿轮43及43′,再经与之相接的上、下中心轴42及42′以及上、下固定齿轮盘75及75′,变成旋转动力,从而可实现带动配置的机械运转作功。蒸汽机汽缸57的活塞58排汽侧内腔内的低沸点蒸汽交替由汽缸进/排汽口55及55′经换向阀52、蒸汽机换向阀排汽口53、四通73、冷凝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汽口32,进入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由冷凝器35将其管36内的低沸点汽化物冷却液化,再由其管的流向出液口38经其流向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61、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及其流向进液口69进入其封闭循环管71内,再次加热汽化转化为低沸点物蒸汽,不断循环作功。加热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低沸点液化物使之汽化为蒸汽,是通过与沸腾器1的流向进水口72及流向出水口70相连通的水管及同太阳能热水器相连通的热水循环装置实现的。冷却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的低沸点汽化物的过程是: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低沸点汽化物由其流向出汽口4经控制总阀5、气/液泵换向控制阀5′后再经气/液泵换向阀的换向阀进汽口18由换向阀17交替进入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动力汽缸10的活塞11两侧内腔,推动其活塞11往复运动,带动与其活塞杆12相连的泵活塞杆14、泵活塞27作同步往复运动,冷却水由泵活塞27的两侧交替经泵汽缸出气/液口25′或25、冷凝器容器流向进水口32进入冷凝器35容器内对其内的封闭循环管36内的低沸点汽化物冷却经热交换升温的水由冷凝器35容器的流向出水口37经水管进入冷水循环装置冷却后,交替经泵套缸两进气/液口28或28′进入泵套缸26两侧,如此循环完成冷却。
对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的低沸点汽化物冷却还可通过设置的离心式水泵来完成,开启水泵出口控制阀30,关闭控制阀79,使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不工作。
如果在旋转作功时,需要转换作其它用途,例如用作灌溉农田,可将冷凝器35容器下壁的流向出水口37与水管相连接,水管通至农田水渠即可。
当以本装置作液体的浓缩和淡化作业时,关闭蒸汽机换向控制阀5,停止使用换向阀52及由其通往的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再打开注液装置2的注液控制阀3从注液装置2漏斗处向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注满需浓缩和淡化的液体,当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液面降到一定液面时,关闭控制总阀5、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及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开启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及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启动循环齿轮泵61,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浓缩液即依次经沸腾器封闭循环管流向进液口69及其控制阀68、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60、循环齿轮泵61及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由排流管62处排出。当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浓缩液体降到最低液位时,停转循环齿轮泵61,关闭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再向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补灌浓缩液,灌满浓缩液后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得到所需的浓缩液。
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由于冷却作用而凝结了淡水,其质量与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蒸发所减少的质量相等。当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的淡水液面达到一定液面位置时,应将其排出,做法是:开启冷凝器封闭循环管流向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及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关闭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及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启动循环齿轮泵61,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的淡水即自冷凝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出液口38依次经控制阀39、59、循环齿轮泵61及控制阀63由排液管62流出淡水。
如不使用循环齿轮泵61来排出浓缩淡化液体,还可使用设置的柱塞泵80及柱塞泵80′来完成排除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及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的液体。当需要抽出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液体时,按动杠杆98使触点开关99接通电路,电磁线圈86通电吸合电磁阀83开启进液口81,杠杆98继续下压并通过连锁装置、钢丝绳96带动活塞杆90向下并压缩提升弹簧91,活塞87向下运动,活塞87下方柱塞筒82内的液体经固定阀92处的出液口94由出液管95排出,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液休随着活塞87向下流动进入柱塞筒82内,直到活塞87压至最低位置处,活塞87下方的液体全部排出。松开杠杆98,触点开关99断开,电磁线圈86断电,活塞87上行恢复原位,柱塞筒82上部的液体经活塞87上顶面圆孔处开启的游动阀88进入活塞87的下部,当活塞87上升至上顶点位置时,可再次重复上述过程进行排液,直至把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液体排到最低位置为止。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内液体的排出过程与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液体排出过程相同。
在沸腾器1容器内低沸点汽化物经冷凝器35容器冷凝液化的循环过程及工作程序与上述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内的低沸点汽化物经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冷凝液化的循环过程及工作程序对应相类同,在此不再复述。

Claims (6)

1、一种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其特征为:包括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循环齿轮泵、沸腾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管、冷凝器及其内的封闭循环管,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水管及其控制阀,其中:
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含有汽缸(57)、活塞(58)、活塞杆(56)、连接器(45)、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5′)、双面齿条板(44)、上棘轮齿轮(43)、上中心轴(4)、下棘轮齿轮(43′)、下中心轴(42′)、两可调栓(49)及(47)、换向阀杆(48)、弹性拨杆(46)、两顶珠凹槽(50)及(50′)、弹簧顶珠(51)、换向阀排汽口(53)、换向阀进汽口(54)、换向阀(52)、上固定齿轮盘(75)、下固定齿轮盘(75′)、传动装置(76),其中:设置在汽缸(57)内的活塞(58)与活塞杆(56)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56)的另一端伸于汽缸(57)壁外通过连接器(45)与同活塞杆(56)呈同一中轴线的双面齿条板(44)相接固定,双面齿条板(44)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匹配啮合的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轴以支承轴承固定于支座处,上中心轴(42)、下中心轴(42′)呈同方向转动,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在双面齿条板(44)处呈以与活塞行程运动周期同步匹配的交替转动,在上棘轮齿轮(43)、下棘轮齿轮(43′)的同侧的上中心轴(42)、下中心轴(42′)处分别固定有上固定齿轮盘(75)、下固定齿轮盘(75′),两固定齿轮盘通过传动装置(76)传动相接,在汽缸(57)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有汽缸进/排汽口(55)及(55′),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5′)分别经连接汽路与换向阀(52)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52)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54)及换向阀排汽口(53),在活塞杆(56)与双面齿条板(44)相接固定的连接器(45)处设置有弹性拨杆(46),换向阀杆(48)自换向阀(52)腔内延伸至阀腔壁外并与活塞杆(56)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52)腔壁外处的杆体上分别设置有两可调栓(49)及(47),两可调栓(49)及(47)分别与活塞(58)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49)与弹性拨杆(46)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48)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52)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55)及(55′)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50)及(50′),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51);
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含有动力汽缸(10)、活塞(11)、活塞杆(12)、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连接器(13)、泵活塞杆(14),泵套缸(26)、泵活塞(27)、泵套缸两进气/液口(28)及(28′)、泵套缸两排气/液口(25)及(25′),两可调栓(22)及(24)、换向阀杆(23)、弹性拨杆(16)、两顶珠凹槽(20)及(20′)、弹簧顶珠(21)、换向阀(17)、换向阀进汽口(18)、换向阀排汽口(19),其中:设置在动力汽缸(10)内的活塞(11)与活塞杆(12)的一端相接固定,活塞杆(12)的另一端伸于动力汽缸(10)缸端壁外通过连接器(13)与同该活塞杆(12)呈同一中轴线的泵活塞杆(14)的一端对接固定,泵活塞杆(14)的另一端伸至泵套缸(26)端壁内与其内的泵活塞(27)相接固定,两活塞(11)及(27)在各自缸壁(10)及(26)内的对应位置相同,泵活塞(27)呈随与活塞(11)匹配同步同向从动,在动力汽缸(10)两端的缸壁处分别设置有汽缸进/排汽口(15)及(15′),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分别经连接汽管与换向阀(17)对应汽路相连通,换向阀设有与对应汽路连通的换向阀进汽口(18)及换向阀排汽口(19),在活塞杆(12)与泵活塞杆(14)对接固定的连接器(13)处设置有弹性拨杆(16),换向阀杆(23)自换向阀(17)腔内延伸至腔壁外并与活塞杆(12)相平行,在伸于换向阀(17)腔壁外的杆体上分别设有两可调栓(22)及(24),两可调栓(22)及(24)分别与活塞(11)的两活塞换向位置对应相匹配,其中的一个可调栓(22)与弹性拨杆(16)固定处的另端位置相匹配,在换向阀杆(23)杆体上设有与换向阀(17)阀腔至汽缸两进/排汽口(15)及(15′)汽路通断分别对应相匹配的两顶珠凹槽(20)及(20′),在与顶珠凹槽相匹配位置处设置固定有弹簧顶珠(21),在泵套缸(26)的两端缸壁处分别均各设置有进水口(28)及(28′)以及出水口(25)及(25′);
在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及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相匹配处分别设有沸腾器1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管(71)、冷凝器(35)及其容器内的封闭循环管(36)、循环齿轮泵(61),以及连接其间的连接管及其控制阀(5)、(5′)、(5″)、(5)、(6)、(39)、(59)、(63)、(65)、(66)及(68)、水管及其控制阀、沸腾器注液装置(2)、冷凝器注液装置(33),其中:在沸腾器(1)容器的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流向进水口(72)及流向出水口(70),设置于沸腾器(1)容器壁外处两进、出水口(72)及(70)间的连接水管及热水循环装置经流向进水口(72)及流向出水口(70)分别与沸腾器(1)的上、下腔相连通,在冷凝器(35)的容器上、下壁处分别设置有流向进水口(32)及流向出水口(37),冷凝器(35)容器的下腔自流向出水口(37)经其同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26)的两进水口(28)及(28′)间设置的连接水管及冷水循环装置与泵套缸(26)两内腔分别相连通,泵套缸(26)的两内腔分别自两出水口(25)及(25′)经其同冷凝器的流向进水口(32)间设置的连接水管与冷凝器(35)容器的上腔相连通;在沸腾器(1)容器内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管(71),封闭循环管(71)的上端经伸于容器壁外的注液控制阀(3)与注液装置(2)相连通,封闭循环管(71)的流向出汽口(4)及流向进液口(69)分别伸出于沸腾器(1)容器的上、下壁处,在冷凝器(35)容器内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隔离的封闭循环管(36),封闭循环管(36)的上端经伸于容器壁外的注液控制阀(31)与注液装置(33)相连通,封闭循环管(36)的流向进汽口(34)及流向出液口(38)分别伸出于冷凝器(35)容器的上、下壁处,沸腾器(1)的封闭循环管(71)自流向出汽口(4)经控制总阀(5)由连接管分别与三路相连通:一路经蒸汽机换向控制阀(5)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进汽口(54)相连通,另一路经气/液泵换向控制阀(5′)与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进汽口(18)相连通,再一路经四通控制阀(5″)及四通(73)分别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换向阀排汽口(53)、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换向阀排汽口(19)及经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流向进汽口的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相连通;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36)自其流向出液口(38)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60)、循环齿轮泵(61)、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及其流向进液口(69)与沸腾器的封闭循环管(71)相连通;冷凝器的封闭循环管(36)自其流向出液口(38)另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经其出口控制阀(39)、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循环齿轮泵进口三通(60)、沸腾器排液控制阀(66)、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沸腾器封闭循环管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及其流向进液口(69)与沸腾器的封闭循环管(71)相连通;循环齿轮泵(61)通过其出口端至循环齿轮泵出口控制阀(65)间的连接管处设置的三通(64)及其外侧设置的冷凝器排液控制阀(63)与排液管(62)相连通;在沸腾器(1)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71′)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管内相连通,在冷凝器(35)容器壁外设置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竖管(36′)通过同其两端分别相连通的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的上连管及其控制阀及下连管及其控制阀与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管内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其特征为:
本装置还设置有汽轮机(8)及汽轮机控制阀(6),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的流向出汽口(4)经控制总阀(5)由连接管依次经三通及气轮机控制阀(6)与气轮机(8)的流向进口(7)相连通,气轮机(8)的流向出口(9)通过三通(74)接于四通(73)至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的流向进汽口(34)间的连接管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其特征为:本装置还设置有抽水机(41)及抽水机出口控制阀(30),抽水机(41)通过传动装置与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蒸汽机的上/下中心轴(42)/(42′)传动相接,抽水机出水口(40)由连接管经抽水机出口控制阀(30)通过抽水机出口三通(29)接于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两出水口(25)及(25′)至冷凝器容器(35)的流向进水口(32)间的连接管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其特征为:本装置还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8)及气泵控制阀(79),在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两出气/液口(25)及(25′)至抽水机出口三通(29)间的连接管处设置有气泵三通(77),在与该连接管上设置的三通连管外侧处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8),经气泵控制阀(78)与出气管相连通,在气泵三通(77)至抽水机出口三通(29)间的连接管处设置有气泵控制阀(7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其特征为:本装置还在沸腾器封闭循环管(71)的流向进口控制阀(68)与循环齿轮泵出口三通(67)间设置有三通与柱塞泵(80)的进液口(81)相连通,柱塞泵(80)包括进液口(81)、柱塞筒(82)、电磁阀(83)、电磁阀弹簧(84)、支板(85)、电磁线圈(86)、活塞(87)、游动阀(88)、游动阀弹簧(89)、活塞杆(90)、提升弹簧(91)、固定阀(92)、固定阀弹簧(93)、出液口(94)、出液管(95)、钢丝绳(96)、圆弧槽轮板(97)、杠杆(98)、触点开关(99),其中:在柱塞泵(80)的圆筒状的柱塞筒(82)上端筒顶板中心处设置有进液口(81),电磁阀(83)由设于其下方并套置于其阀杆上的电磁阀弹簧(84)顶抵于电磁阀下底面以阀体紧闭进液口(81),电磁阀弹簧(84)的下端座置在与柱塞筒(82)筒周壁相固定的支板(85)上,在支板(85)的下底面处固定有电磁线圈(86),在电磁线圈(86)外侧至柱塞筒(82)筒周壁间的支板(85)板面处设有1个以上透孔,在支板(85)板面的中心处设有与电磁阀阀杆相匹配的圆孔,在电磁线圈(86)的下方设置有外径与柱塞筒(82)内径相匹配的空腔状活塞(87),活塞(87)的上、下端面处分别设置有圆孔,在上端面圆孔处设置有游动阀(88),游动阀(88)由设于其下方的游动阀弹簧(89)顶抵而以阀体紧闭上顶面圆孔,在下底面圆孔沿至活塞周壁间的活塞(87)下底面处设置有1个以上透孔,游动阀弹簧(89)的下端座置在设于其下方的活塞杆(90)上顶平缘上,活塞杆(90)的下端伸于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外,在活塞杆(90)杆体上套置有提升弹簧(91),提升弹簧(91)的上端顶抵在活塞杆(90)上端的上顶平缘下底面处,提升弹簧(91)的下端座置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面上,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处设置有经其出液口(94)与柱塞筒(82)内腔相连通的出液管(95),在出液口(94)处设置有固定阀(92),设置于固定阀(92)下方的固定阀弹簧(93)顶抵固定阀(92)阀体紧闭出液口(94),固定阀弹簧(93)的下端座置在固定于出液管(95)内管壁处的支座上,活塞杆(90)的下端与钢丝绳(96)相接,钢丝绳(96)的另一端与圆弧槽轮板(97)下端处固定,圆弧槽轮板(97)与杠杆(98)的一端相接固定并构成杠杆支点,杠杆(98)的另一端设置有电磁线圈(86)的触点开关(99);在冷凝器封闭循环管(36)的流向出口控制阀(39)与循环齿轮泵进口控制阀(59)间设置有三通与柱塞泵(80′)的进液口(81′)相连通,柱塞泵(80′)包括进液口(81′)、柱塞筒(82′)、电磁阀(83′)、电磁阀弹簧(84′)、支板(85′)、电磁线圈(86′)、活塞(87′)、游动阀(88′)、游动阀弹簧(89′)、活塞杆(90′)、提升弹簧(91′)、固定阀(92′)、固定阀弹簧(93′)、出液口(94′)、出液管(95′)、钢丝绳(96′)、圆弧槽轮板(97′)、杠杆(98′)、触点开关(99′),其中:在柱塞泵(80)的圆筒状的柱塞筒(82′)上端筒顶板中心处设置有进液口(81′),电磁阀(83′)由设于其下方并套置于其阀杆上的电磁阀弹簧(84′)顶抵于电磁阀下底面以阀体紧闭进液口(81′),电磁阀弹簧(84′)的下端座置在与柱塞筒(82′)筒周壁相固定的支板(85′)上,在支板(85′)的下底面处固定有电磁线圈(86′),在电磁线圈(86′)外侧至柱塞筒(82′)筒周壁间的支板(85′)板面处设有1个以上透孔,在支板(85′)板面的中心处设有与电磁阀阀杆相匹配的圆孔,在电磁线圈(86)的下方设置有外径与柱塞筒(82′)内径相匹配的空腔状活塞(87′),活塞(87′)的上、下端面处分别设置有圆孔,在上端面圆孔处设置有游动阀(88′),游动阀(88′)由设于其下方的游动阀弹簧(89′)顶抵而以阀体紧闭上顶面圆孔,在下底面圆孔沿至活塞周壁间的活塞(87′)下底面处设置有1个以上透孔,游动阀弹簧(89′)的下端座置在设于其下方的活塞杆(90′)上顶平缘上,活塞杆(90′)的下端伸于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外,在活塞杆(90′)杆体上套置有提升弹簧(91′),提升弹簧(91′)的上端顶抵在活塞杆(90′)上端的上顶平缘下底面处,提升弹簧(91)的下端座置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面上,在柱塞筒(82′)的下筒底处设置有经其出液口(94′)与柱塞筒(82′)内腔相连通的出液管(95′),在出液口(94′)处设置有固定阀(92′),设置于固定阀(92′)下方的固定阀弹簧(93′)顶抵固定阀(92′)阀体紧闭出液口(94′),固定阀弹簧(93′)的下端座置在固定于出液管(95′)内管壁处的支座上,活塞杆(90′)的下端与钢丝绳(96′)相接,钢丝绳(96′)的另一端与圆弧槽轮板(97′)下端处固定,圆弧槽轮板(97′)与杠杆(98′)的一端相接固定并构成杠杆支点,杠杆(98′)的另一端设置有电磁线圈(86′)的触点开关(9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其特征为:本装置还可在其蒸汽机同步往复气/液泵的泵套缸(26)同动力汽缸(10)相对的另侧设置有泵套缸(26′),在与活塞杆(12)连接固定的活塞(11)的另侧处连接有泵活塞杆(14′),泵活塞杆(14′)与自活塞(11)同活塞杆(12)连接处至泵活塞杆(14)同泵活塞(27)连接处的长度等长并呈同一中轴线,泵活塞杆(14′)伸于与活塞杆(12)另侧的动力汽缸(10)缸端壁外再伸于泵套缸(26′)端壁内与设置于其内的泵活塞(27′)相接固定,泵活塞(27′)与泵活塞(27)及活塞(11)在各自缸腔(26′)、(26)及(10)内的对应位置相同,泵活塞(27′)与泵活塞(27)均呈随与活塞(11)匹配同步同向从动,在泵套缸(26′)的两端缸壁处分别均各设置有两进气口28″及28以及两出气口(25″)及(25),两进气口(28″)及(28)与大气相通,两出气口(25″)及(25)通过气管与用气处相连通。
CN 98240778 1998-09-14 1998-09-14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6183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40778 CN2361837Y (zh) 1998-09-14 1998-09-14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40778 CN2361837Y (zh) 1998-09-14 1998-09-14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213640 Division CN2379604Y (zh) 1999-06-08 1999-06-08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61837Y true CN2361837Y (zh) 2000-02-02

Family

ID=33987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407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61837Y (zh) 1998-09-14 1998-09-14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6183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5316A1 (fr) * 2007-11-19 2009-05-28 Zhiyong Gong Dispositif d'entraînement de vapeur géothermique de fond de trou et procédé de génération d'électricité et de pompage de liquide pour celui-ci
CN110373844A (zh) * 2019-06-28 2019-10-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5316A1 (fr) * 2007-11-19 2009-05-28 Zhiyong Gong Dispositif d'entraînement de vapeur géothermique de fond de trou et procédé de génération d'électricité et de pompage de liquide pour celui-ci
CN101440784B (zh) * 2007-11-19 2011-05-11 龚智勇 井下地热能蒸汽驱动装置及其发电或抽液方法
CN110373844A (zh) * 2019-06-28 2019-10-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373844B (zh) * 2019-06-28 2021-04-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印染厂蒸化机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5233B (zh) 单一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或苦咸水的减压蒸馏装置与方法
CN1798945A (zh) 热泵系统
CN1232527A (zh) 容器式流体系统
CN107416930B (zh) 多能耦合海水淡化系统
CN103112985A (zh) 低温多效汽轮压汽蒸馏-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
CN106076073A (zh) 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电厂低碳排放的能量利用系统
CN2361837Y (zh)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CN2379604Y (zh) 利用低热能的节能蒸汽机
CN111189244B (zh) 一种活塞式联动水热能转化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0478557C (zh) 汽车用热气机
CN101571109A (zh) 温差发电装置
US4285201A (en) Vapor powered engine assembly
CN202936283U (zh) 固定条形镜面太阳能线聚光组合海水淡化装置
CN105952586A (zh) 一种多能源辅助淡水海盐联产系统
CN202915556U (zh) 一种提高燃气热水炉热效率的装置
CN109107206A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连续式进液多效真空浓缩方法
CN202082003U (zh) 斯特林低温高效发电装置
CN110282678A (zh) 基于涡流管的风光互补两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13977613U (zh) 一种白酒蒸馏用蒸汽回收系统
CN2726696Y (zh) 组合式中药液浓缩、乙醇回收装置
CN2656661Y (zh) 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CN208586078U (zh) 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CN206064104U (zh) 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电厂低碳排放的能量利用系统
CN115727569B (zh) 一种太阳能全反射聚光吸收式土壤源热泵性能增强装置
CN1061461A (zh) 近似可逆循环热机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