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7799A - 物品存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存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7799A
CN110367799A CN201811203220.9A CN201811203220A CN110367799A CN 110367799 A CN110367799 A CN 110367799A CN 201811203220 A CN201811203220 A CN 201811203220A CN 110367799 A CN110367799 A CN 110367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on section
receiving portion
fixed frame
access device
described accommo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32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福
陈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032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77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7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7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9/00Supports, holders, or containers for household us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G1/00-A47G27/00 or A47G33/00 
    • A47G29/14Deposit receptacles for food, e.g. breakfast, milk, or large parcels; Similar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large parcels with appliance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moval of the deposited articles, i.e. food or large parc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存取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被配置为固定在安装面上;柔性的容纳部(3),设在固定框架(1)上,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容纳部(3)上设有牵引件(7),用于通过向牵引件(7)施力使容纳部(3)切换至收合状态;和开口框架(4),可转动地设在固定框架(1)上,以便在容纳部(3)的展开状态下,通过开口框架(4)的转动使其自由端与固定框架(1)的脱离或结合,从而实现容纳部(3)开口端的打开或封闭。此种物品存取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容纳部在展开和收合状态之间切换,成本低,且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物品存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存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上购物和物流行业的兴起,快递单量逐年快速上升。人们在收、发快递时都需要在家等快递员上门,而目前快递员上门的时间无法精确控制,不可避免地会和顾客不在家的时间重合。当顾客不在家时,快递员只能选择改时间再来一趟,或通过邻居代收、直接放置在门口或附近小商店等存在安全风险的方式投递。
对快递员而言,当顾客家中无人时,更改投递时间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降低效率;而选择代收的方式存在包裹丢失等安全风险。
对顾客而言,很难保证快递员上门时家中有人。而在需要外出时,要操心快递员何时会上门、和快递员重新确定上门时间、快递放在寄存处是否会丢失这些问题,是一种很不好的购物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能够提高物品存取的便捷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包括:
固定框架,被配置为固定在安装面上;
柔性的容纳部,设在固定框架上,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容纳部上设有牵引件,用于通过向牵引件施力使容纳部切换至收合状态;和
开口框架,可转动地设在固定框架上,以便在容纳部的展开状态下,通过开口框架的转动使其自由端与固定框架的脱离或结合,从而实现容纳部开口端的打开或封闭。
进一步地,安装面竖直设置,开口框架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框架的底端,在容纳部展开的状态下,开口框架向下转动使容纳部的开口端打开,并在向上转动至竖直位置时使容纳部的开口端封闭。
进一步地,牵引件为柔性件且至少部分穿设于容纳部中,以通过抽拉牵引件使容纳部收合。
进一步地,牵引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在容纳部的两侧壁沿对角线向后延伸至底部后,均沿后壁的底部向中间区域延伸,在中间区域处延伸至底壁,并在底壁形成弯折的延伸路径。
进一步地,容纳部的底部设有第一拉手,用于在向上拉动时辅助容纳部收合,并在向下拉动时辅助容纳部展开。
进一步地,容纳部的开口端与开口框架之间设有遮盖部,遮盖部上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框架上,在容纳部的开口端打开时,支撑骨架与开口框架或容纳部的开口端相互靠近,并使遮盖部折叠。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盖体,在容纳部展开的状态下,盖体位于容纳部的前侧,容纳部在收合的状态下位于盖体与固定框架之间。
进一步地,盖体上设有投递口,投递口与容纳部内部连通,以便在封闭状态下将小件物品从投递口直接放入容纳部内。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设在容纳部侧面的连杆,容纳部的每一侧均设有两根连杆,各个连杆的一端均与固定框架铰接,另一端与盖体铰接,盖体、固定框架和每一侧的两根连杆均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
第一锁定部件,设在盖体与固定框架之间,用于实现盖体相对于固定框架的锁定;
第二锁定部件,设在开口框架与固定框架之间,用于实现开口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的锁定;和
身份识别部件,用于在对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使第一锁定部件或第二锁定部件解锁。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为快递箱。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品存取装置,固定框架上设有柔性的容纳部,容纳部上设有牵引件,用于通过向牵引件施力使容纳部收合。此种物品存取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容纳部在展开和收合状态之间切换,成本较低,且操作方便,可使物品的存取更加便捷;而且柔性的容纳部对收合后的形状要求较低,便于物品存取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收合,减小占用空间;另外,通过开口框架的转动实现容纳部开口端的打开或封闭,可使容纳部在存放物品后可靠封闭,提高物品存放安全性,还并利用开口框架转过的区域扩大物品存放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物品存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纳部处于收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物品存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物品存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容纳部处于展开状态时开口端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物品存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容纳部处于展开状态时开口端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容纳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容纳部中遮盖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遮盖部上设置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框架;11、触摸屏;12、摄像头;13、侧盖;14、锁;15、盖;16、安装接口;2、盖体;21、投递口;22、第二拉手;23、连接环;24、牵引件;3、容纳部;31、第一拉手;4、开口框架;41、第三拉手;5、连杆;6、电磁锁;7、牵引件;71、第一段;72、第二段;73、第三段;74、第四段;8、遮盖部;9、支撑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发明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后续的描述中,将物品存取装置朝向安装面的一侧定义为后方,并以此为基准定义其它方向。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固定框架1、柔性的容纳部3和开口框架4。其中,固定框架1被配置为固定在安装面上,安装面可以呈竖直、水平或倾斜状态。例如,物品存取装置可固定在方便特定用户取放物品的位置,对于家庭用户,安装面可以设在靠近用户家门口、楼道或者楼门口的位置,对于公司用户,安装面可以设在靠近单位门口的位置等。
柔性的容纳部3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设在固定框架1上,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在展开状态下,可形成容纳物品的空间,以便放入物品;在取出物品后或处于非使用状态下,可处切换至收合状态,以减少整体占用空间。此种物品存取装置既能满足放入物品的功能需求,又能减小物品存取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占用的空间。容纳部3可采用布袋,例如采用防割材料制成。
容纳部3上设有牵引件7,用于通过向牵引件7施力使容纳部3切换至收合状态。在容纳部3展开或收合的过程中,牵引件7与容纳部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例如,牵引件7可以是绳、链或可伸缩的刚性杆等,牵引件7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在容纳部3上,如在容纳部3上设置夹层形成引导通道,将牵引件7穿设在引导通道内;或者在容纳部3上设置引导环,将牵引件7穿过引导环;或者使牵引件7整体绕过容纳部3的某一外侧面,这些结构均可通过向牵引件7施力将容纳部3收合。在需要展开容纳部3时,可通过向容纳部3内放置物品以通过重力作用使容纳部3展开,或者通过拉动容纳部3使其展开。
开口框架4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固定框架1上,以便在容纳部3的展开状态下,通过开口框架4的转动,使其在自由端与固定框架1脱离时实现容纳部3开口端的打开,并在自由端与固定框架1结合时实现容纳部3开口端的封闭。在容纳部3开口端的打开时,允许投件者和取件者放入物品,在开口端封闭时,可保证物品存放的安全性,并防止无关人员随便使用物品存取装置。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开口框架4的转动,可在开口框架4的前端设置第三拉手41。
此种物品存取装置至少具备如下优点之一:
(1)可使物品的存取更加便捷,使投件者和取件者的衔接更顺畅,使用方便,还可节省等待时间,提高存取物品的效率。
(2)通过对牵引件7施力的方式实现容纳部在展开和收合状态之间切换,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可使物品的存取更加便捷。而且柔性的容纳部对收合后的形状要求较低,便于物品存取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收合。
(3)通过开口框架4的转动就能实现容纳部3开口端的打开或封闭,操作简单,在开口框架4与固定框架1结合后,可使容纳部3在存放物品后将整个开口端可靠封闭,提高物品存放安全性;而且开口框架4在从容纳部3开口端转动至固定框架1经过的区域也可作为物品容纳空间,由此可扩大物品的实际存放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面竖直设置,此处提到的竖直安装面包括与水平面呈90°的竖直面以及与竖直面具有预设范围角度偏差的安装面。开口框架4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框架1的底端,在容纳部3展开的状态下,容纳部3可低于固定框架1设置,且开口端向上。开口框架4向下转动使容纳部3的开口端打开,可将水平位置作为开口框架4打开的极限位置(参考图3),并在向上转动至竖直位置时使容纳部3的开口端封闭(参考图4)。
该实施例可在容纳部3展开的状态下开口端向上,容易放入物品,而且在放入物品后,可利用物品重力使容纳部3自动展开。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开口框架4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框架1的左端或右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牵引件7为柔性件且至少部分穿设于容纳部3中,以通过抽拉牵引件7使容纳部3收合。例如,牵引件7可以是绳或链状结构。将牵引件7穿设于容纳部3中可采用如下方式:其一,在容纳部3上设置夹层形成引导通道,将牵引件7穿设在引导通道内;其二,在容纳部3上设置引导环,将牵引件7穿过引导环;其三,在容纳部3上间隔设置多个切割口,将牵引件7依次穿过各切割口。
牵引件7可留出一个或两个自由端作为施力端,设置两个施力端可使施力更均衡,有利于将容纳部3收合到位,操作方便。
该实施例可省去对容纳部3设置硬质骨架,直接通过设计牵引件7的延伸路径就能使容纳部3收合为不同的形状,简化了结构,可降低成本,在收合后容纳部3占用空间也较小,可减小物品存取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的整体体积,而且收合操作简单。
如图5所示,牵引件7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在容纳部3的两侧壁沿对角线向后延伸至底部后,均沿后壁的底部向中间区域延伸,在中间区域处延伸至底壁,并在底壁形成弯折的延伸路径。在该实施例中,将底壁定义为与开口端正对的部分,将后壁定义为靠近固定框架1的部分,将侧壁定义为开口端与底壁之间除去前后壁的部分。
具体地,牵引件7可穿设在容纳部3上设置的引导通道内,只露出连个自由端,以容纳部3两个侧面之间的中间平面为基准,牵引件7的延伸路径相对于基准平面对称,以使容纳部3可收合后形成对称结构。
在图5中,容纳部3展开后形成长方体结构,牵引件7可包括第一段71、第二段72、第三段73和第四段74,其中,两个第一段71分别位于容纳部3的两个侧壁,且沿着对角线向后延伸至底部;两个第二段72各自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段71的后端连接,且沿着后壁的底部(即后壁与底壁相交的棱)向中间区域延伸;两个第三段73各自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段72的第二端连接,且位于底壁内延伸,两个第三段73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第二段72与第三段73之间可垂直设置;第四段74连接在两个第三段73之间,以使牵引件7在底壁上形成一端封闭的形状,第四段74可位于底壁上沿前后方向的中间区域。
在向斜上方抽拉牵引件7的两个自由端时,两个第一段71的运动迫使侧壁收缩,从而使后壁和底壁朝向前臂所在方向靠近,第二段72的运动迫使后壁收缩,以使两个侧壁相互靠近,第三段73的运动迫使底壁在前后方向收缩,第四段74的运动迫使底壁在左右方向收缩。由此,通过牵引件7各段的联动运动,可使容纳部3的各个壁面整体收回。
进一步地,容纳部3的底部设有第一拉手31,用于在向上拉动时辅助容纳部3收合,并在向下拉动时辅助容纳部3展开,可使容纳部3的展开和收合操作更加方便。例如,第一拉手31可横跨两个第三段73设置。
如图6所示,容纳部3的开口端与开口框架4之间设有遮盖部8,遮盖部8可由柔性材质制成,例如采用防割布等。遮盖部8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骨架9,支撑骨架9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框架1上,用于在开口框架4与固定框架1接合实现容纳部3开口封闭时,保持遮盖部8的形状。支撑骨架9与遮盖部8的连接可以直接缝制于其中,或者通过固定环安装,也可通过布毡实现。在容纳部3的开口端打开时,支撑骨架9与开口框架4或容纳部3的开口端相互靠近,并使遮盖部8折叠。为了实现遮盖部8在折叠时不被夹住,遮盖部8可采用在绷紧的状态下呈内凹状。如图7所示,支撑骨架9可以为底端开放的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拐角处设有圆角。
如图1和图3所示,此种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盖体2,在容纳部3展开的状态下,盖体2位于容纳部3的前侧,容纳部3在收合的状态下位于盖体2与固定框架1之间。盖体2位于容纳部3的前侧起到支撑容纳部3并保护容纳部3的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设在容纳部3侧面的连杆5,容纳部3的每一侧均设有两根连杆5,各个连杆5的一端均与固定框架1的铰接,另一端与盖体2铰接,盖体2、固定框架1和每一侧的两根连杆5均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容纳部3的开口端可连接在下方连杆5上。具体地,各个连杆5的一端与固定框架1的底端铰接,另一端与盖体2的顶端铰接。通过设置平行四边形机构,在使物品存取装置展开或收回的过程中,可使盖体2始终保持竖直运动,提高运动平稳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第一锁定部件、第二锁定部件和身份识别部件,其中,第一锁定部件设在盖体2与固定框架1之间,用于实现盖体2相对于固定框架1的锁定;第二锁定部件设在开口框架4与固定框架1之间,用于实现开口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1的锁定。身份识别部件用于在对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使第一锁定部件或第二锁定部件解锁。较优地,第一锁定部件与第二锁定部分可共用锁合部分。例如,在图3中,可在固定框架1上设置电磁锁6。
第一锁定部件和第二锁定部件均具有锁定和解锁状态,在无需放入物品的情况下,盖体2应该处于锁定状态,以保证物品存取装置不被无关人员使用;在已经放入物品的情况下,开口框架4应该处于锁定状态,以保证物品存放的安全性。
身份识别部件用于在对使用者(例如:投件者或取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使第一锁定部件或第二锁定部件解锁,以便取放物品。在容纳部3展开后,可供投件者存入物品;在取件者取出物品之后,可使容纳部3收合,以使物品存取装置占用较小的空间,能提高物品存取装置的通用性,容易在不同的场合都推广使用,可实现物品的智能存取。
在盖体2解锁后,为了方便打开盖体2,可在固定框架1上设置凹入部,并在盖体2的上端设置第二拉手22,第二拉手22处于凹入部内,在需要打开盖体2时,可拉动第二拉手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上设有投递口21,投递口21与容纳部3内部连通,以便在封闭状态下将小件物品从投递口21直接放入容纳部3内。如图3所示,投递口21在盖体2高度方向上可位于两个连杆5之间的位置。投递口21可以是水平延伸的细长槽形结构,以便放入报纸或信件等小件物品。为了保证投递口21的封闭性,投递口21的顶边上可转动地设有封板,在需要投件时,直接将封板向内推动即可放入。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框架1固定在竖直的安装面上,固定框架1的正面呈矩形结构,侧面呈倒置的L形结构,L形结构横部对应的区域用于设置电气元件,盖体2收合后其外表面与L形结构横部的外表面平齐,以尽量减小占用空间。而且在竖部对应的区域设有腔体,容纳部3收合后处于腔体内。为了实现固定框架1的安装,可在固定框架1的背部设置安装接口16,例如挂孔等,可在角部位置设置四个安装接口16。
固定框架1的顶部可设置为向前倾斜的面,在固定框架1的顶部可设置触摸屏11和摄像头12,触摸屏11可进行信息显示或接收使用者的身份识别等操作,摄像头12可提供面部识别。前面提到,固定框架1可设置为L形结构,控制面板组件可设在L形结构的横部内,控制部件可安装于控制面板组件中,在整体组装前进行预装配,采用整体安装的形式便于安装和检修。在固定框架1的背部可设置盖15,以便在拆下盖15时就能安装或维修控制面板。在固定框架1的侧壁上设有电源安装孔,可用于放置电源组件,电源安装孔通过侧盖13封闭,并通过锁14实现锁定。当电源不足无法供电时,可将锁14打开以取出电源组件进行充电。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物品存取装置为快递箱,相应地,上述的物品为快递。快递箱可供特定用户以及相关的快递员使用,容纳部2在展开后形成容纳物品的空间,便于投递者在容纳部2内放入快递;在取件者取出快递后,将容纳部2收合,从而减小快递箱在非使用状态下占用的空间。
与共享式的快递柜相区别,此种快递箱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可灵活地适应用户收发快递和网购的需求,更加方便用户收寄快递,提高投件者或取件者在存取快递时的便捷程度。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投件者和取件者分别对应快递员和用户中的一个角色。
此种物品存取装置可供快递员投递、用户取出快件,在快递员送货和用户收货时间不能匹配时,可节省配送时间并提高送货效率,并且提高快递临时存放的安全性;而且,此种物品存取装置还可供用户寄件或退换货使用,无需在家中等待快递员上门取货,提高用户发快递和退换货时的体验。此种结构既能满足需要使用时存放快递的需求,又能减小通常状态下不使用时占用的空间,且结构简单。
下面以快递员需要配送快递且用户取出快递为例,结合图1、图3和图4来说明此种结构物品存取装置的使用方法。
下面结合图1、图3和图4来说明本发明物品存取装置的使用方法。
(1)快递员解锁物品存取装置:
图1为容纳部3收回且盖体2与固定框架1锁定的状态示意图,在快递员作为投递者需要将快递放入物品存取装置时,电商或快递等第三方平台会根据当前快递的订单信息匹配需要放入的物品存取装置,并开启快递员打开该物品存取装置的权限,例如向快递员发送打开该物品存取装置的验证码、图形码等,或者也可将快递员的个人身份信息(例如指纹、面部、声音等)与物品存取装置的验证信息相绑定,这样快递员就可以通过身份验证使第一锁定部件解锁。
(2)快递员打开物品存取装置并放入快递:
快递员使盖体2竖直向下移动,直至各个连杆5处于水平状态,同时将开口框架4向下转动实现容纳部3开口端的打开,接着放入物品,参考图3,容纳部3可在物品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展开,或者也可人工辅助展开。如图4所示,放入物品后,将开口框架4向上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与固定框架1之间的第二锁定部件锁定,以实现容纳部3开口端的封闭。
(3)用户解锁物品存取装置:
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可通过如下途径获取:
1、已经与物品存取装置进行身份信息关联的用户可直接拥有该物品存取装置的身份验证信息,例如预先设定好的开启物品存取装置的密码、录入的指纹、面部或声音信息。
2、如果需要找他人代拿快递,快递员在放入快递后可向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取件码,知晓该取件码的用户都可以通过验证取件码进行解锁。
3、如果需要找他人代拿快递,快递员在放入快递后可通过移动终端向第三方平台发送快件已存储的信息,再由第三方平台给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取件码,知晓该取件码的用户都可以通过验证取件码进行解锁。
(4)用户打开物品存取装置并取出快递:
用户将开口框架4向下转动露出容纳部3的开口端后,取出物品,并将容纳部3收合。然后再将盖体2竖直向上推动,直至将收合后的容纳部3处于在盖体2与固定框架1之间,如图1所示。
同样,本发明的物品存取装置也可用于用户寄件或退换货物,需要快递员上门取件的情况。与上述使用场景不同的是,在用户需要放入快递时,对于已经与物品存取装置进行身份信息关联的用户,可直接拥有该物品存取装置的身份验证信息,如果找他人代寄快递,可以将该身份验证信息告知他人。
接着,用户在存入快递之后,还需要告知第三方平台需要寄件或退货,并希望快递员上门取件,第三方平台则会安排合适的快递员取件,并将身份验证信息发送给待取件的快递员,能够提高取件业务安排的灵活性;或者如果用户有熟悉的快递员,也可以直接将取件码发送给快递员。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物品存取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框架(1),被配置为固定在安装面上;
柔性的容纳部(3),设在所述固定框架(1)上,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所述容纳部(3)上设有牵引件(7),用于通过向所述牵引件(7)施力使所述容纳部(3)切换至收合状态;和
开口框架(4),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框架(1)上,以便在所述容纳部(3)的展开状态下,通过所述开口框架(4)的转动使其自由端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脱离或结合,从而实现所述容纳部(3)开口端的打开或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竖直设置,所述开口框架(4)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框架(1)的底端,在所述容纳部(3)展开的状态下,所述开口框架(4)向下转动使所述容纳部(3)的开口端打开,并在向上转动至竖直位置时使所述容纳部(3)的开口端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7)为柔性件且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容纳部(3)中,以通过抽拉所述牵引件(7)使所述容纳部(3)收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7)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在所述容纳部(3)的两侧壁沿对角线向后延伸至底部后,均沿后壁的底部向中间区域延伸,在中间区域处延伸至底壁,并在底壁形成弯折的延伸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3)的底部设有第一拉手(31),用于在向上拉动时辅助所述容纳部(3)收合,并在向下拉动时辅助所述容纳部(3)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3)的开口端与所述开口框架(4)之间设有遮盖部(8),所述遮盖部(8)上设有支撑骨架(9),所述支撑骨架(9)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框架(1)上,在所述容纳部(3)的开口端打开时,所述支撑骨架(9)与所述开口框架(4)或容纳部(3)的开口端相互靠近,并使所述遮盖部(8)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2),在所述容纳部(3)展开的状态下,所述盖体(2)位于所述容纳部(3)的前侧,所述容纳部(3)在收合的状态下位于所述盖体(2)与所述固定框架(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上设有投递口(21),所述投递口(21)与所述容纳部(3)内部连通,以便在所述封闭状态下将小件物品从所述投递口(21)直接放入所述容纳部(3)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容纳部(3)侧面的连杆(5),所述容纳部(3)的每一侧均设有两根连杆(5),各个所述连杆(5)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框架(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盖体(2)铰接,所述盖体(2)、所述固定框架(1)和每一侧的两根连杆(5)均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锁定部件,设在所述盖体(2)与所述固定框架(1)之间,用于实现所述盖体(2)相对于所述固定框架(1)的锁定;
第二锁定部件,设在所述开口框架(4)与固定框架(1)之间,用于实现所述开口框架相对于所述固定框架(1)的锁定;和
身份识别部件,用于在对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使所述第一锁定部件或第二锁定部件解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存取装置为快递箱。
CN201811203220.9A 2018-10-16 2018-10-16 物品存取装置 Pending CN1103677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3220.9A CN110367799A (zh) 2018-10-16 2018-10-16 物品存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3220.9A CN110367799A (zh) 2018-10-16 2018-10-16 物品存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7799A true CN110367799A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3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3220.9A Pending CN110367799A (zh) 2018-10-16 2018-10-16 物品存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779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91596U (zh) * 2017-04-20 2017-12-01 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物箱
CN209863236U (zh) * 2018-10-16 2019-12-31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品存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91596U (zh) * 2017-04-20 2017-12-01 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物箱
CN209863236U (zh) * 2018-10-16 2019-12-31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品存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04344U (zh) 物品存取装置
CN209404343U (zh) 物品存取装置
CN204378398U (zh) 一种可变体积储物柜及储物柜控制系统
CN209863236U (zh) 物品存取装置
KR101879621B1 (ko) 현관문 부착용 접이식 택배함
CN207658496U (zh) 全自动保管箱输送与控制系统
CN208371473U (zh) 一种折叠式智能快递箱
CN110367799A (zh) 物品存取装置
KR101990621B1 (ko) 개인용 택배함 장치
CN209171930U (zh) 物品存取装置
CN107452158A (zh) 一种移动式快递存取箱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9404345U (zh) 物品存取装置
CN209171939U (zh) 快递配送终端
CN110353457A (zh) 物品存取装置
JP4488114B2 (ja) 配達物受け取り装置
CN110367793A (zh) 物品存取装置
JPH044881U (zh)
CN110353458A (zh) 快递配送终端
CN209171938U (zh) 快递箱
CN210691483U (zh) 一种航空打包纸箱存取柜
CN110367795A (zh) 快递箱
CN209171937U (zh) 快递箱
JP5016440B2 (ja) 配達物受け取り装置
CN110367796A (zh) 快递箱
CN209518518U (zh) 智能衣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