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6085B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6085B
CN110366085B CN201910604908.6A CN201910604908A CN110366085B CN 110366085 B CN110366085 B CN 110366085B CN 201910604908 A CN201910604908 A CN 201910604908A CN 110366085 B CN110366085 B CN 1103660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vibration film
screen
voltage valu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49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6085A (zh
Inventor
丁名区
赵斌
蔡洪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49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60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6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6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9/00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 H04R19/04Micr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振动膜层、极板和控制器,振动膜层被承载于屏幕;极板与振动膜层间隔设置,极板在屏幕上的正投影与振动膜层在屏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在极板和振动膜层之间形成电容,当屏幕在声音信号作用下引起振动带动振动膜层振动时,振动膜层和极板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容并根据所述电容的变化量将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屏幕振动带动振膜膜层振动,无需对电子设备进行开孔,可以解决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性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受话器也叫听筒,是一种在无声音信号泄漏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中,实现音频(语音、音乐)重放。现有电子设备通常采用主副麦克风的方式,在中框的上下分别开孔设置麦克风,破坏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有助于解决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性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屏幕;
振动膜层,所述振动膜层被承载于所述屏幕;
极板,所述极板与所述振动膜层间隔设置,所述极板在所述屏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振动膜层在所述屏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在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形成电容,当所述屏幕在声音信号作用下引起振动带动所述振动膜层振动时,所述振动膜层和所述极板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容并根据所述电容的变化量将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振动膜层、极板和控制器,振动膜层和极板之间形成电容,当屏幕在声音信号作用下产生振动时,可带动位于屏幕表面的振动膜层振动,以使得振动膜层和极板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控制器根据振动膜层和极板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从而在屏幕的下方实现了受话器功能,无需在电子设备上开孔设置麦克风,有助于解决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性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振动膜层和极板,所述振动膜层贴合于所述屏幕的表面,所述极板位于所述振动膜层背离所述屏幕的一侧,且与所述振动膜层间隔设置,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加载有偏置电压,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将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的偏置电压值标记为第一电压值;
当所述屏幕在声音信号作用下引起振动带动所述振动膜层振动时,检测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的第二电压值;
将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电压值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的AA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粘附件与振动膜层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区域P的放大视图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局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包括屏幕100、振动膜层200、极板300和控制器400,所述振动膜层200被承载于所述屏幕100;所述极板300与所述振动膜层200间隔设置,所述极板300在所述屏幕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振动膜层200在所述屏幕1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在所述极板300和所述振动膜层200之间形成电容,当所述屏幕100在声音信号作用下引起振动带动所述振动膜层200振动时,所述振动膜层200和所述极板300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所述控制器400电连接所述电容并根据所述电容的变化量将作用于所述屏幕100上的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1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其中,屏幕10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也可以为柔性屏。所述屏幕100具有相对的内表面100a和外表面100b,所述外表面100b构成所述电子设备10的至少部分外观面,所述振动膜层200位于所述内表面100a。所述屏幕100包括显示面板110和盖板玻璃120,所述盖板玻璃120盖合于所述显示面板110,以对所述显示面板110形成保护。所述显示面板110用于显示图像或者是文字。
所述振动膜层200为导电膜,所述极板300为导电材质的基板。所述振动膜层200和所述极板300至少部分正对设置,所述振动膜层200和所述极板300之间具有偏置电压,可在所述振动膜层200和所述极板300之间形成电容。当声音信号作用于屏幕100时,屏幕100会产生微小的振动,进而带动位于屏幕100一侧的振动膜层200产生微小的振动,当振动膜层200振动时,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进而引起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所述控制器400根据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将作用于屏幕100上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了声音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化,在屏幕100的一侧实现了受话器的功能,无需在电子设备10上开孔安装麦克风,因此,有助于解决电子设备10的外观一致性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400可以为芯片,用于提供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偏置电压,且具有信号放大和变换阻抗的作用。所述偏置电压用于对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进行充电。当声音信号作用于屏幕100时,声音信号的压强使得屏幕100产生微小形变,带动屏幕100一侧的振动膜层200产生形变,进而引起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因此,通过检测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就可以将作用于屏幕100上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包括屏幕100、振动膜层200、极板300和控制器400,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具有偏置电压,可在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形成电容,当屏幕100在声音信号作用下产生振动时,可带动位于屏幕100表面的振动膜层200振动,以使得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控制器400根据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从而在屏幕100的下方实现了受话器功能,无需在电子设备10上开孔设置麦克风,有助于解决电子设备10的外观一致性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一支架510,所述第一支架510用于对所述振动膜层200形成支撑,以使得所述振动膜层200接触于所述屏幕100,所述第一支架510围设形成收容空间S,所述极板30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S内。
所述第一支架510为绝缘材质,所述第一支架510可以为塑胶支架。所述振动膜层200可以通过胶体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510。所述第一支架510用于支撑振动膜层200,以使得所述振动膜层200贴合于屏幕100。所述第一支架510围设形成收容空间S,所述极板300位于所述收容空间S内,且所述极板300与所述振动膜层20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通过第一支架510对振动膜层200形成支撑,同时,将极板300收容于第一支架510的收容空间S内,可以使得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保持相对准确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较为准确,避免由于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位置变化引起电容变化,进而产生相应的误触发。
请继续参阅图5,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一信号线250,所述第一信号线250连接于所述振动膜层200及所述控制器400,所述第一信号线250用于将所述电容的变化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400。
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一信号线250,所述第一信号线25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50a和第二端250b,所述第一端250a电连接于所述振动膜层200,所述第二端250b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400,所述控制器400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线250采集所述电容的变化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400根据振动膜层200相对于所述极板300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采集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当所述屏幕100在声音信号的作用下产生微小振动时,带动屏幕100一侧的振动膜层200产生振动,从而使得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由此使得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电容的变化量通过第一信号线250传输至控制器400,所述控制器400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线250采集所述电容的变化量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此过程中,可以认为极板300保持固定不动,以极板300作为参照进行单边检测。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400根据振动膜层200相对于所述极板300之间的正对面积的变化情况,采集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当所述屏幕100在声音信号的作用下产生微小振动时,带动屏幕100一侧的振动膜层200产生振动,从而使得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正对面积产生变化,由此使得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电容的变化量通过第一信号线250传输至控制器400,所述控制器400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线250采集所述电容的变化量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此过程中,可以认为极板300保持固定不动,以极板300作为参照进行单边检测。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控制器400与极板300进行电连接,在此过程中,极板300也可以具有位移,控制器400根据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相对位移确定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进而根据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情况将作用于屏幕100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此时,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形成相互参照,根据双边检测确定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支架520,所述第二支架520用于对所述控制器400进行封装和保护。
请继续参阅图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250包括间隔的第一子信号线260和第二子信号线270,第一子信号线260的一端电连接于控制器400,另一端电连接于振动膜层200。第二子信号线270的一端电连接于控制器400,另一端电连接于振动膜层200。第一子信号线260和第二子信号线270处于相同的地位,第一子信号线260和第二子信号线270可以同时用于采集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第一子信号线260和第二子信号线270也可以分开单独采集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当第一子信号线260断裂时,可以采用第二子信号线270采集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同样,当第二子信号线270断裂时,可以采用第一子信号线260采集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
请继续参阅图7,所述振动膜层200包括贴合部210、支撑部220以及连接于所述贴合部210和所述支撑部220之间的连接部230,所述贴合部210和所述连接部230凸设于所述支撑部220的表面,所述贴合部210贴合于所述屏幕100的表面,所述支撑部22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510。
具体的,所述振动膜层200包括依次相连的支撑部220、连接部230和贴合部210,所述连接部230用于连接所述支撑部220和所述贴合部210,所述贴合部210相对于所述连接部230背离所述支撑部220,所述贴合部210和所述连接部230凸设于所述支撑部220,所述支撑部22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510,所述贴合部210贴合于所述屏幕100的表面。所述支撑部22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510,所述连接部230和所述贴合部210朝向所述支撑部220背离第一支架510的一侧凸设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220和所述第一支架510之间可通过胶体粘接,以使得所述振动膜层200较为牢固的固定于第一支架510上,避免振动膜层200出现脱落的情况。
请继续参阅图8,所述支撑部220具有通孔220a,所述连接部230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20形成通孔220a的边缘部位,所述贴合部210在所述支撑部2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孔220a内。
其中,所述通孔220a可以为圆孔。所述连接部230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20形成所述通孔220a的边缘部位,所述连接部230呈现圆锥状,所述贴合部210连接所述连接部230背离所述支撑部220的一侧,且所述连接部230连接所述支撑部220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230连接所述贴合部210一端的径向尺寸,也就是说,所述贴合部210在所述支撑部220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通孔220a内。将连接部230设置为圆锥状结构,可以对贴合部210形成稳定的支撑,从而使得贴合部210与屏幕100之间的贴合更加牢固,从而使得屏幕100上的微小振动可以传输至振动膜层200上,进而准确获取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部210为平面结构,所述贴合部210抵持于屏幕100的表面。此时,屏幕100与贴合部210之间的贴合可以视为面接触,通过贴合部210与屏幕100之间的面接触将屏幕100上的微小振动传输至振动膜层200上,有助于减小误差,进而对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进行较为准确的采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部210呈曲面结构,所述贴合部210从所述连接部230背离所述支撑部220的一侧凸设出去,且抵持于屏幕100的表面。此时,贴合部210与屏幕100之间的贴合可以视为点接触,通过贴合部210与屏幕100之间的点接触将屏幕100上的微小振动传输至振动膜层200上有助于使得贴合部210获取到来自屏幕100的较为准确的振动。将贴合部210设置为凸起状,并抵持于屏幕100上,可以使得屏幕100上的微小振动更好的传输于振动膜层200上,进而对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进行较为准确的采集。
请继续参阅图9,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粘附件550,所述粘附件550用于将所述振动膜层200粘接于所述屏幕100的表面。
其中,粘附件550可以为胶体,以将振动膜层200粘接于屏幕100的表面,当声音信号作用于屏幕100时,屏幕100产生微小振动,带动振动膜层200产生微小振动,进而使得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距离或者是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正对面积产生变化,从而使得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由此,便可以根据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情况将作用于屏幕100上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粘附件550为一整层的粘附件550,即粘附件550为一整块,用于将振动膜层200和屏幕100固定相连,使得振动膜层200与屏幕100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外部作用于屏幕100的声音信号可以很好的通过屏幕100传递至振动膜层200,然后通过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可以较为精确的检测到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
请继续参阅图1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粘附件550包括若干个间隔排布的胶体单元560。可选的,若干个间隔排布的胶体单元560呈现阵列排布。通过若干个间隔排布的胶体单元560将振动膜层200粘接于屏幕100上,由于相邻的胶体单元560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因此,可以很好的消除相邻胶体单元560之间产生的内应力,进而消除振动膜层200与屏幕100之间的内应力,有助于解决振动膜层200与屏幕100之间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进而可以延长电子设备10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对应屏幕100边缘部位设置的相邻胶体单元560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对应屏幕100的中间部位设置的相邻胶体单元560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大于第二间隙。由于屏幕100的边缘部位与振动膜层200进行贴合时,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因此,当对应屏幕100边缘部位设置的相邻胶体单元560之间的第一间隙大于对应屏幕100中间部位设置的相邻胶体单元560之间的第二间隙时,可以更好的避免屏幕100边缘部位设置的胶体单元560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进而改善屏幕100边缘部位与振动膜层200进行贴合时的应力集中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11,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信号线600,所述第二信号线60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600a和第四端600b,所述第三端600a电连接于所述极板300,所述第四端600b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400,所述控制器400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线600采集所述电容的变化量。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振动膜层200直接贴合于屏幕100的表面,若从振动膜层200上引出信号线与控制器400电连接,容易引起屏幕100的显示异常。因此,从极板300上引出第二信号线600与控制器400进行电连接,并根据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相关位置关系变化对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进行采集。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线600包括间隔的第三子信号线610和第四子信号线620,第三子信号线610的一端电连接于控制器400,另一端电连接于极板300。第四子信号线620的一端电连接于控制器400,另一端电连接于极板300。第三子信号线610和第四子信号线620处于相同的地位,第三子信号线610和第四子信号线620可以同时用于采集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第三子信号线610和第四子信号线620也可以分开单独采集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当第三子信号线610断裂时,可以采用第四子信号线620采集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同样,当第四子信号线620断裂时,可以采用第三子信号线610采集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
请继续参阅图13,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三信号线650,所述第三信号线650具有相对的第五端650a和第六端650b,所述第五端650a电连接于所述极板300,所述第六端650b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40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信号线250将控制器400与振动膜层200电连接,采用第二信号线600将控制器400与极板300电连接。控制器400根据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相对位移确定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进而根据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情况将作用于屏幕100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此时,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形成相互参照,根据双边检测确定极板300和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从而提高检测电容变化量的准确性,进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请继续参阅图14,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电路板700,所述极板300和所述控制器400固定于所述电路板700,且所述控制器400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700。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10还包括中框750,所述电路板700固定于中框750。所述极板300和控制器400均固定于电路板700,且控制器400与电路板700电连接。此时,可以认为极板300是固定不动的,认为振动膜层200可在屏幕100的振动下产生微小振动,可以以极板300作为参照,根据振动膜层200相对于极板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获取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的变化量,进而根据电容的变化量将作用于屏幕100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所述电路板700上集成为微处理器,所述控制器400电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所述控制器400可将采集到的电信号输出至微处理器,经过微处理器发送至其他电子设备10,进而将一个电子设备10上的声音信号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传输至另一个电子设备10,以实现声音的传输。
请继续参阅图15,所述屏幕100具有显示区101和环绕所述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所述振动膜层200和所述极板300均对应所述显示区101设置。
具体的,当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均对应所述屏幕100的显示区101设置时,可以将屏幕100的非显示区102设置的更小,从而有助于提升屏占比。且通过触摸、按压或者点击屏幕100的显示区101,可以使得屏幕100产生微小振动带动振动膜层200产生相应的振动,由此,便可以对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进行较为准确的获取,进而根据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将作用于屏幕100上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传输。比如,作用于屏幕100上的触摸、按压或者点击具有一定的频率,且构成一定的音调,那么,可以将作用于屏幕100上的触摸、按压或者点击动作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传输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听筒103和设备本体104,所述听筒103和所述振动膜层200位于所述设备本体104的相对的两端,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
请继续参阅图1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10包括屏幕100、振动膜层200和极板300,所述振动膜层200贴合于所述屏幕100的表面,所述极板300位于所述振动膜层200背离所述屏幕100的一侧,且与所述振动膜层200间隔设置,所述极板300在所述屏幕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振动膜层200在所述屏幕1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极板300和所述振动膜层200之间加载有偏置电压,所述电子设备10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S100、S200和S300,关于S100、S200和S300介绍如下。
S100:将所述极板300和所述振动膜层200之间的偏置电压值标记为第一电压值。
由于不同的电子设备10,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在安装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间距大小以及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正对面积的大小均会对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容值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电子设备10上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初始电压值进行标记,比如,将电子设备10上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初始电压值标记为第一电压值。
S200:当所述屏幕100在声音信号作用下引起振动带动所述振动膜层200振动时,检测所述极板300和所述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第二电压值。
当声音信号作用于屏幕100上时,屏幕100会产生振动,进而带动振动膜层200振动,由此使得振动膜层200与极板300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进而引起极板300与振动膜层200之间的电压值产生变化,将变化之后的电压值标记为第二电压值。
S300:将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电压值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当第二电压值不同于第一电压值时,说明有声音信号作用于屏幕100上,此时,将作用于屏幕100上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出去,从而实现了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声音的传输。
请继续参阅图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S300:将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电压值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包括但不限于S310和S320,关于S310和S320介绍如下。
S31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产生第一信号。
S320: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信号放大以及滤波降噪处理后得到第二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将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具体的,由于屏幕100在声音信号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是非常微弱的,第二电压值与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相差较小,因此,需要将根据第二电压值与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得到的第一信号进行信号放大以及滤波降噪处理,进而得到经过信号放大以及滤波降噪处理后的第二信号,然后根据第二信号将作用于屏幕100上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出去,可以实现了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将声音传输出去。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屏幕;
振动膜层,所述振动膜层被承载于所述屏幕;
极板,所述极板与所述振动膜层间隔设置,所述极板在所述屏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振动膜层在所述屏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在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形成电容,当所述屏幕在声音信号作用下引起振动带动所述振动膜层振动时,所述振动膜层和所述极板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容并根据所述电容的变化量将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的偏置电压值标记为第一电压值;当所述屏幕在声音信号作用下引起振动带动所述振动膜层振动时,检测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的第二电压值;将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电压值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膜层设置于所述屏幕的内表面,所述极板设置于所述振动膜层背离所述屏幕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对所述振动膜层形成支撑,以使得所述振动膜层接触于所述屏幕,所述第一支架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极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于所述振动膜层及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信号线用于将所述电容的变化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膜层包括贴合部、支撑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贴合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贴合部和所述连接部凸设于所述支撑部的表面,所述贴合部贴合于所述屏幕的表面,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通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形成通孔的边缘部位,所述贴合部在所述支撑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孔内。
7.如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电连接于所述极板及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三信号线和所述第一信号线配合以将所述电容的变化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粘附件,所述粘附件用于将所述振动膜层粘接于所述屏幕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于所述极板及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信号线用于将所述电容的变化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10.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所述极板和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具有显示区和环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振动膜层和所述极板均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
12.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振动膜层和极板,所述振动膜层贴合于所述屏幕的表面,所述极板位于所述振动膜层背离所述屏幕的一侧,且与所述振动膜层间隔设置,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加载有偏置电压,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将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的偏置电压值标记为第一电压值;
当所述屏幕在声音信号作用下引起振动带动所述振动膜层振动时,检测所述极板和所述振动膜层之间的第二电压值;
将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电压值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电压值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值与所述第一电压值之间的差值产生第一信号;
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信号放大以及滤波降噪处理后得到第二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将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CN201910604908.6A 2019-07-05 2019-07-05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3660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908.6A CN110366085B (zh) 2019-07-05 2019-07-05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908.6A CN110366085B (zh) 2019-07-05 2019-07-05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6085A CN110366085A (zh) 2019-10-22
CN110366085B true CN110366085B (zh) 2021-03-12

Family

ID=68217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4908.6A Active CN110366085B (zh) 2019-07-05 2019-07-05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608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169U (zh) * 1989-03-15 1989-09-27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 微型驻极体传声器
JP2004328232A (ja) * 2003-04-23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風防兼静電遮蔽機能付きマイクロホン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風防兼静電遮蔽スクリーン
CN104080035A (zh) * 2014-05-13 2014-10-01 冠研(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配置有麦克风或麦克风阵列的移动电子装置
CN105230141A (zh) * 2013-01-07 2016-01-06 卡达利国际有限公司 防水壳体
CN106658318A (zh) * 2017-01-20 2017-05-10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系统
CN107172560A (zh) * 2017-06-28 2017-09-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中麦克风的异常检测方法和移动终端
CN206674179U (zh) * 2017-04-19 2017-11-24 惠州市中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g通信的车载语音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8231A (ja) * 2003-04-23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防水風防機能付きマイクロホン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防水風防用スクリーン
US20090257613A1 (en) * 2008-04-14 2009-10-15 Plantronics, Inc. Microphone Screen With Common Mode Interference Reduction
CN201450592U (zh) * 2009-06-06 2010-05-0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板框架结构的微型麦克风
CN104238657B (zh) * 2013-06-24 2017-11-0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US20190183365A1 (en) * 2017-12-15 2019-06-20 Chia-Hsing Liu Capacitive accelerometer device and sens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169U (zh) * 1989-03-15 1989-09-27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 微型驻极体传声器
JP2004328232A (ja) * 2003-04-23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風防兼静電遮蔽機能付きマイクロホン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風防兼静電遮蔽スクリーン
CN105230141A (zh) * 2013-01-07 2016-01-06 卡达利国际有限公司 防水壳体
CN104080035A (zh) * 2014-05-13 2014-10-01 冠研(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配置有麦克风或麦克风阵列的移动电子装置
CN106658318A (zh) * 2017-01-20 2017-05-10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系统
CN206674179U (zh) * 2017-04-19 2017-11-24 惠州市中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g通信的车载语音处理装置
CN107172560A (zh) * 2017-06-28 2017-09-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中麦克风的异常检测方法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6085A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646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3763570B2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0397852C (zh) 扬声器系统、移动终端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US6373942B1 (en) Hands-fre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538283B2 (en) Ear microphone
CN103999480B (zh) 电子装置
CN101742387B (zh) 低背景音骨肤振动式麦克风以及包含该麦克风的眼镜
EP1892998A2 (en) Piezoelectr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ing device
US20220345826A1 (en) Conductive film for a sound generation device and the sound generation device
CN103999477A (zh) 电子装置
CN109445640B (zh) 显示屏及具有该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CN111543039A (zh) 一种屏幕发声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810809B (zh) 一种传感器模组和耳机
CN110856090A (zh) 一种新型的抗射频干扰的微机电系统麦克风结构
CN114520947B (zh) 一种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10239544A1 (en) Earphone with force sensor
US867058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2685284B (zh) 电子装置
CN108430004B (zh) 一种扬声器振幅调节装置、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66085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210629859U (zh) 一种新型的抗射频干扰的微机电系统麦克风结构
CN218679380U (zh) 振动传感器
CN109068250B (zh) 一种麦克风和电子设备
CN104113809A (zh) 麦克风封装结构
CN206865523U (zh) 带骨传导扬声器的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