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0195B - 一种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0195B
CN110360195B CN201910487423.3A CN201910487423A CN110360195B CN 110360195 B CN110360195 B CN 110360195B CN 201910487423 A CN201910487423 A CN 201910487423A CN 110360195 B CN110360195 B CN 1103601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locking
hook
component
connect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74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0195A (zh
Inventor
谭天水
施金忠
韩亮
张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874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01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0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0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0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0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20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nections not cover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B2200/83Use of a magnetic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装置的至少一个挂钩、锁定部件和解锁部件;所述至少一个挂钩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连接端相连;所述锁定部件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所述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挂扣在第二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上;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将所述挂钩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两个装置在进行相连时,为了固定连接位置需要在一个装置上设置凸起部,在另一个装置上设置与凸起部对应的凹槽,这种凸起部和凹槽配合的连接方式不仅影响连接强度,也会影响装置整体设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连接结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装置的至少一个挂钩、锁定部件和解锁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挂钩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连接端相连;
所述锁定部件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所述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挂扣在第二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上;
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将所述挂钩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解锁部件;其中,所述解锁部件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装置的侧壁相连;所述解锁部件位于第二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所述解锁部件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带动所述挂钩回退至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之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由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用于带动所述解锁部件从所述解锁位置回退至所述第二初始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定部件通过第三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所述锁定部件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之后,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由所述第二状态恢复至所述第一状态,用于带动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回退至所述第一初始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定部件连接有至少一个滑动部件;所述至少一个滑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置侧壁的导轨槽内;所述至少一个滑动部件在所述导轨槽内移动,使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切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连接部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和所述第二装置内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包括:第一类连接部件和/或第二类连接部件;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类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的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类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的连接强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之后,所述第四弹性部件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带动所述连接部件回退至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四通孔;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移动至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形成的孔道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磁铁;所述定位磁铁的两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定位磁铁,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表面无凸起部,只有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时,锁定部件才会将位于第一装置内部的连接挂钩从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挂扣在第二装置上完成连接固定,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与挂钩连接的第一弹性部件会带动挂钩回退至第一装置内部。如此,无需在第一装置表面设置凸起部,避免影响装置整体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分离状态时连接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处于连接状态时连接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分离状态时连接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处于连接状态时连接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处于连接状态时连接结构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用于实现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的连接固定,如图1所示,该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装置10的至少一个挂钩101和锁定部件102;
所述至少一个挂钩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性部件103与所述第一装置10的第一连接端相连;
所述锁定部件102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3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101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所述锁定部件102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3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101挂扣在第二装置20的第二连接端上;
所述锁定部件102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3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将所述挂钩101从所述第一装置10内部推出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
这里,连接结构用于将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固定连接,也就是将第一装置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装置的第二连接端相连。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可以为平面、曲面或者为任意一种相互配合的连接端面。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可以为两个独立设备,或者为同一设备中的不同部件。
实际应用中,锁定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将挂钩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挂扣在第二连接端;锁定部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为挂钩回退至第一装置内部时预留出回退空间。第一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具体方向与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连接方向有关。
这里,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状态可以为自由状态,第二状态可以为形变状态。形变状态具体可以是受压后处于压缩状态,或者是受拉后处于拉伸状态。
如图1所示,锁定部件102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时,将第一弹性部件103从自由状态转换至压缩状态,将挂钩101从所述第一装置10内部推出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使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也就是说,需要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应位置处开设通孔,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挂钩位于第一装置内部;连接时挂钩穿过通孔将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连。
实际应用中,挂钩上包括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用于当锁定部件将挂钩从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时,将沿第一方向的推力分解到第二方向,使挂钩向第二方向移动部分距离后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挂钩穿过通孔后,第一弹性部件还用于带动挂钩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部分距离,使挂钩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这里,挂钩还可以通过第五弹性部件与第一装置侧壁相连,用于当挂钩穿过通孔后带动挂钩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部分距离,使挂钩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也就是说,挂钩在第一装置内部时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不完全对应,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过程中,挂钩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穿过通孔,再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挂扣在第一连接端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解锁部件104;其中,所述解锁部件通过第二弹性部件105与第一装置10的侧壁相连;所述解锁部件位于第二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所述解锁部件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带动所述挂钩回退至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实际应用中,解锁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推动挂钩沿第二方向移动与第二连接端内侧分离,分离之后第二弹性部件由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用于带动解锁部件从解锁位置回退至第二初始位置。
这里,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状态可以为自由状态,第二状态可以为形变状态。形变状态具体可以是受压后处于压缩状态,或者是受拉后处于拉伸状态。
如图2所示,解锁部件104沿第二方向移动从第二初始位置转移至解锁位置时,将第二弹性部件105从自由状态转换至拉伸状态,推动挂钩101沿第二方向移动与第二连接端内侧分离。当挂钩101与第二连接端分离时,施加在第一弹性部件上的压力消失,第一弹性部件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带动挂钩101回退至第一装置10内部。
这里,至少一个挂钩通过横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解锁部件推动横杆的一端移动会带动整体移动,也就会推动每一个挂钩与第二连接端分离。或者,每一个挂钩各自独立,解锁部件包含至少一个解锁子部件,至少一个解锁子部件分别与至少一个挂钩对应,解锁子部件从第二初始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时,用于推动对应的挂钩沿第二方向移动与第二连接端内侧分离,每一个解锁子部件同时移动或者分别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锁定部件102连接有至少一个滑动部件106;所述至少一个滑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置侧壁的导轨槽内;所述至少一个滑动部件在所述导轨槽内移动,使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切换。
这里,至少一个滑动部件包括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第一装置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滑动部件位于第一侧壁的导轨槽内,第二滑动部件位于第二侧壁的导轨槽内;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件处于第一初始位置;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
也就是说,用户通过控制滑动部件在导轨槽内移动,以控制锁定部件在第一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切换。
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沿第一方向推动至少一个滑动部件在导轨槽内移动,使锁定部件从第一初始位置切换到锁定位置,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推动至少一个滑动部件,使锁定部件回退至第一初始位置;或者用户推动滑动部件完成锁定后,只要松手锁定部件和滑动部件受重力影响自动退回;或者用户推动滑动部件完成锁定后,滑动部件停留在此处,在挂钩回退时推动锁定部件和滑动部件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表面无凸起部,只有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时,锁定部件才会将位于第一装置内部的连接挂钩从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挂扣在第二装置上完成连接固定,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与挂钩连接的第一弹性部件会带动挂钩回退至第一装置内部。如此,无需在第一装置表面设置凸起部,避免影响装置整体设计。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如图3所示,该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装置10的至少一个挂钩101、锁定部件102和解锁部件104;
所述至少一个挂钩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性部件103与所述第一装置10的第一连接端相连;
所述锁定部件102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3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101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所述锁定部件102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3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101挂扣在第二装置20的第二连接端上;
所述锁定部件102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3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将所述挂钩101从所述第一装置10内部推出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
所述解锁部件104通过第二弹性部件105与第一装置10的侧壁相连;所述解锁部件位于第二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所述解锁部件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带动所述挂钩回退至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实际应用中,解锁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推动挂钩沿第二方向移动与第二连接端内侧分离,分离之后第二弹性部件由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用于带动解锁部件从解锁位置回退至第二初始位置。
这里,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状态可以为自由状态,第二状态可以为形变状态。形变状态具体可以是受压后处于压缩状态,或者是受拉后处于拉伸状态。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也就是说,需要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应位置处开设通孔,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挂钩位于第一装置内部;连接时挂钩穿过通孔将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连。
实际应用中,挂钩上包括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用于当锁定部件将挂钩从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时,将沿第一方向的推力分解到第二方向,使挂钩向第二方向移动部分距离后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挂钩穿过通孔后,第一弹性部件还用于带动挂钩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部分距离,使挂钩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这里,挂钩还可以通过第五弹性部件与第一装置侧壁相连,用于当挂钩穿过通孔后带动挂钩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部分距离,使挂钩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也就是说,挂钩在第一装置内部时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不完全对应,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过程中,挂钩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穿过通孔,再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挂扣在第一连接端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件通过第三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所述锁定部件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之后,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由所述第二状态恢复至所述第一状态,用于带动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回退至所述第一初始位置。
也就是说,锁定部件从锁定位置回退至第一初始位置时,是通过与锁定部件相连的第三弹性部件弹性形变带动来实现的,无需用户手动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连接部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和所述第二装置内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
具体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包括:第一类连接部件和/或第二类连接部件;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类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的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类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的连接强度。
如图3所示,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包括:第一类连接部件107和第二类连接部件108;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类连接部件先于所述第二类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
这里,第一类连接部件可以为定位销,用于确定连接位置以及增强连接强度,每一个定位销通过第四弹性部件与第一连接端相连。第二类连接部件是由多个柱体组成的栅栏结构或者阵列结构,用于增强连接强度,第二类连接部件的两端通过第四弹性部件与第一连接端相连。第四弹性部件可以为弹簧或者其他弹性结构。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四通孔;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移动至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形成的孔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磁铁;所述定位磁铁的两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定位磁铁,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
实际应用中,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时,定位磁铁用于进行初定位,大致确定连接位置,避免锁定部件在进行锁定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置偏差太大,导致挂钩无法穿过第二通孔。这里,定位磁铁的S级位于第一连接端上,且S级端面不超出第一连接端的外侧面,N级位于第二连接端上,且N级端面不超出第二连接端的外侧面。
如图3所示,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时,定位磁铁201用于进行初定位,大致确定连接位置后,锁定部件102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时,将第一弹性部件103从自由状态转换至压缩状态,能够使挂钩101从所述第一装置10内部推出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使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挂钩101从第一装置内部推出过程中,挂钩低端横杆先向第一类连接部件107低端施加压力,使第一类连接部件107从通孔中穿出完成精准定位,接着挂钩低端横杆向第二类连接部件108施加压力,使第二类连接部件108上栅栏结构的柱体从通孔中穿出增强连接。至此,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连接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之后,所述第四弹性部件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带动所述连接部件回退至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如图4所示,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解锁部件104沿第二方向移动从第二初始位置转移至解锁位置时,将第二弹性部件105从自由状态转换至拉伸状态,推动挂钩101沿第二方向移动与第二连接端内侧分离。当挂钩101与第二连接端分离时,施加在第一弹性部件上的压力消失,第一弹性部件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带动挂钩101回退至第一装置10内部。第四弹性部件也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带动第一类连接部件107和第二类连接部件回退至第一装置10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部件上包括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用于解锁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行解锁时,将沿第一方向的推力分解到第二方向,使挂钩沿第二方向移动与第二连接端内侧分离,分离之后第二弹性部件由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用于带动解锁部件回退至第二初始位置。
如图5所示,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解锁部件104沿第一方向移动将第二弹性部件105从自由状态转换至拉伸状态,解锁部件104与挂钩接触的斜面将第一方向的推力分解至第二方向上,受空间限制挂钩101只会沿第二方向移动与第二连接端内侧分离,此时施加在第一弹性部件上的压力消失,第一弹性部件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带动挂钩101回退至第一装置10内部,第四弹性部件也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带动第一类连接部件107和第二类连接部件回退至第一装置10内部。分离之后第二弹性部件105由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用于带动解锁部件回退至第二初始位置。第四弹性部件也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带动第一类连接部件107和第二类连接部件回退至第一装置10内部。
为了更清楚的体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这里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装置10中内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由挂钩101、锁定部件102、滑动部件106、解锁部件104、第一类连接部件107、第二类连接部件108和定位磁铁201,其中,锁定部件102两侧连接有滑动部件106,第一装置10侧壁开设有导轨槽,锁定部件102和滑动部件106沿导轨槽上下移动,实现第一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切换。挂钩101、解锁部件104、第一类连接部件107和第二类连接部件108分别通过弹性部件与第一装置10相连,解锁部件104能够左右移动,实现第二初始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切换。
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相连时,用户推动锁定部件将挂钩、第一类连接部件和第二类连接部件从第一装置内部伸出后,挂钩挂扣在第二连接端内侧,并使第一类连接部件和第二类连接部件保持伸出状态。完成连接后。用户松手后锁定部件自动回退。
当没有第二装置与第一装置相连时,用户推动锁定部件将挂钩、第一类连接部件和第二类连接部件从第一装置内部伸出后,挂钩无法固定,用户松手后受到弹性部件弹力的影响,全部自动回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表面无凸起部,只有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时,锁定部件才会将位于第一装置内部的连接挂钩从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挂扣在第二装置上完成连接固定,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分离时,与挂钩连接的第一弹性部件会带动挂钩回退至第一装置内部。如此,无需在第一装置表面设置凸起部,避免影响装置整体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连接结构可以应用在任何需要实现连接和分离的两个装置中,这里,对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装置的至少一个挂钩、锁定部件和至少一个连接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挂钩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连接端相连;
所述锁定部件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所述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挂扣在第二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上;
所述锁定部件沿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将所述挂钩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推出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
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
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连接部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和所述第二装置内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解锁部件;其中,所述解锁部件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装置的侧壁相连;
所述解锁部件位于第二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挂钩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所述解锁部件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带动所述挂钩回退至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之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由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用于带动所述解锁部件从所述解锁位置回退至所述第二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通过第三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
所述锁定部件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处于第一状态;
所述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之后,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由所述第二状态恢复至所述第一状态,用于带动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回退至所述第一初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连接有至少一个滑动部件;所述至少一个滑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置侧壁的导轨槽内;
所述至少一个滑动部件在所述导轨槽内移动,使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包括:第一类连接部件和/或第二类连接部件;
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类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的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
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类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的连接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之后,所述第四弹性部件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带动所述连接部件回退至所述第一装置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至少一个挂钩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挂扣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相匹配的至少一个第四通孔;
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一装置内部伸出,移动至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形成的孔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磁铁;所述定位磁铁的两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
所述定位磁铁,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位置。
CN201910487423.3A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连接结构 Active CN1103601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7423.3A CN110360195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7423.3A CN110360195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0195A CN110360195A (zh) 2019-10-22
CN110360195B true CN110360195B (zh) 2021-09-14

Family

ID=6821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7423.3A Active CN110360195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019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55448A1 (en) * 1996-11-18 1999-11-10 Obayashi Corporation Joining construction
CN101813112A (zh) * 2010-05-10 2010-08-25 沈盘根 伸缩管
CN103179833A (zh) * 2011-12-23 2013-06-26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伸缩机构的装置
CN103807251A (zh) * 2012-11-12 2014-05-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
CN205912397U (zh) * 2016-06-07 2017-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扳手锁定解锁结构
CN207484878U (zh) * 2017-11-10 2018-06-12 衢州瑞宝亚克力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亚克力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0724A (ja) * 1998-03-30 1999-10-15 Nec Data Terminal Ltd カバー固定構造およ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55448A1 (en) * 1996-11-18 1999-11-10 Obayashi Corporation Joining construction
CN101813112A (zh) * 2010-05-10 2010-08-25 沈盘根 伸缩管
CN103179833A (zh) * 2011-12-23 2013-06-26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伸缩机构的装置
CN103807251A (zh) * 2012-11-12 2014-05-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
CN205912397U (zh) * 2016-06-07 2017-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扳手锁定解锁结构
CN207484878U (zh) * 2017-11-10 2018-06-12 衢州瑞宝亚克力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亚克力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0195A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98127B2 (ja) 接続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ディスプレイ
US10047791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and rail kit thereof
EP3253188A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US10098459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and locking device thereof
CN104466773B (zh) 一种用于电力控制室的温控电气抽屉柜
US11641939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and slide rail kit thereof
EP3225132A1 (en) Driving mechanism and driving method for furniture parts
CN110360195B (zh) 一种连接结构
KR20090037518A (ko) 정렬수단을 갖는 랙과 피니온 조립체
US20120160429A1 (en) Coupling device for a sunshade assembly
CN103228179B (zh) 用于家具部件的固定装置
CN102781197B (zh) 一种服务器用可顺序运动的三节滑轨
EP1894492A1 (en) Ejector applicable to drawers for furniture and the like
US9879721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and sliding assistance device thereof
EP2906077B1 (de) Ausstossvorrichtung
CN211422160U (zh) 锁芯及锁具
CN105101733A (zh) 一种带照明功能的电气抽屉柜
CN112841949A (zh) 滑轨机构
CN219013075U (zh) 一种用于板的连接器
CN107355142B (zh)
KR20090043043A (ko) 정렬수단을 갖는 랙과 피니온 조립체
CN104486916B (zh) 一种带横向安装架的电气抽屉柜及其使用方法
CN220622343U (zh) 一种锁止机构和移动平台
CN216407575U (zh) 一种轴向机械安全锁止机构
CN106141952A (zh) 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