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8165A -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8165A
CN110358165A CN201910614841.4A CN201910614841A CN110358165A CN 110358165 A CN110358165 A CN 110358165A CN 201910614841 A CN201910614841 A CN 201910614841A CN 110358165 A CN110358165 A CN 110358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black
nano carbon
graphene
dbp value
tread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48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8165B (zh
Inventor
陈琛
韩燚
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aox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ao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ao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ao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148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8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8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8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8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8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08K3/041Carbon nano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2Adsorbed ingredients, e.g. ingredients on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7Additives being an antistatic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4Antistat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特定DBP值的纳米炭黑以特定比例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复配,再和常规胎面胶混炼后得到。不同DBP值的纳米炭黑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的不同区域分布,形成了独特的纳米复合结构,呈现出极佳的导电性,在加入常规胎面胶后能有效提升其导电性、耐磨性,并且不降低拉伸强度。同时,石墨烯和炭黑的添加量显著低于常规导电添加剂,具有低成本、高附加、性能均衡的优点,可在汽车和飞机轮胎中得到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胎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现象,这是由于一个物体失去一定电荷后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电荷带负电,这些电荷难以简单中和,便会逐渐累积形成静电。静电本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当静电在积累并剧烈释放时,极易引发电路击穿、信息干扰、火灾、电击等现象,轻则使人体产生不适,重则干扰电磁信号,引发头晕、头痛,击穿电子元器件,甚至引发爆炸和火灾。对于轮胎而言,防静电有显著的重要性。在汽车运动、飞机起落的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会产生大量静电,当静电积累过多时,电气设备受电压、电磁感应等效果影响会发生失稳、失效甚至击穿等现象,在加油时引发火灾,特别是对于飞机而言,静电积累可能引发电子设施失灵,人体静电损害以及静电引发的火灾等危险,因此降低轮胎静电具有显著意义。
向传统轮胎材料中加入导电材料,如金属线、金属粒子、石墨、炭黑等导电剂是降低轮胎电阻,使静电荷快速消弭的有效手段。然而,加入了导静电材料后,轮胎的强度、耐磨性、老化性、抓地力等性能随之降低,反而降低了轮胎的实用性。这就形成了一种难以平衡的关系,降低导静电材料添加量能一定程度保留轮胎的性能,但是又无法实现防静电效果。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蜂窝状纳米材料,于2004年首次被发现。在石墨烯面内,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在面内形成六元环键接,并在垂直于层平面的方向形成贯穿全层的大π键,从而为电子传递提供了绝佳的条件。经研究人员测试发现,室温下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达到了15000cm2/(V·s),是目前一直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物质碲化铟的两倍以上,并且该载流子迁移率随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在导电材料、电子材料等领域有显著应用潜力。此外,石墨烯本身具有最高的导热率和力学强度,化学性能稳定,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从而在诸多领域均有广阔应用潜力。
然而,石墨烯的导电率与制备方法关系密切,目前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制备方法,但是在导电性上差异极大。将石墨烯与其他材料复合是平衡产品性能和工业化难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可通过不同材料的特点相结合,弥补彼此缺陷,达到最优性能的效果。其中导电碳材料具有廉价、导电性能好、分散效果佳等优势,能与石墨烯的高强度、高载流子迁移率、高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势相结合,实现协同效应。如专利201610076705.0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复合导电粉体的制备方法,将石墨烯表面覆盖多吡啶化合物,在与导电碳材料相结合。但是该专利重点是解决石墨烯和导电碳材料如何连接的问题,对于怎样充分利用石墨烯本身性能的问题没有进行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5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0.4~2.4;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在轮胎面胶中的总质量分数为1%~10%;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60~40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00~280。
进一步地,所述低DBP值纳米炭黑富集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缺陷位点处。
进一步地,所述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纳米炭黑在常规胎面胶中的总质量分数为1%~10%。
进一步地,所述常规胎面胶包含顺丁胶、丁苯胶、防老剂、白炭黑、氧化锌、硬脂酸、防焦剂、硫磺和促进剂,经常规胎面胶生产工艺制备。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5: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6%;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干燥,得到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1~10:10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60~40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00~28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2.5到6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干燥方法为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超临界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巧妙设计了具有不同结构度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复合结构。首先,由于炭黑处于纳米级尺寸,在水相中,纳米炭黑会因范德华力作用和ππ共轭作用,选择性附着于氧化石墨烯表面,形成如图1所示的复合结构,再经水热处理后氧化石墨烯被还原,这一复合结构被保留下来。其次,低DBP值炭黑具有低结构度,即结构偏致密,多孔结构偏少,能附着于氧化石墨烯面内的缺陷处,提升氧化石墨烯的本征电导率,而高DBP值的炭黑具有更为伸展的微结构,空隙发达,在贴附于氧化石墨烯表面时会向外伸展,有助于界面电荷传递和导电网络的形成。本发明通过反复调整氧化石墨烯、高DBP炭黑和低DBP炭黑的配比,发现在特定配比下具有不同结构度的纳米炭黑和氧化石墨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协同效应,使得最终产品的导电效果最好,在更低添加量下能使高分子材料具有防静电效果(表1)。在添加量为1~10wt%下即可将轮胎的电阻率从1012~1014Ωm降低至103~105Ωm,而同类导电添加剂用量基本在30~50wt%,甚至达到50wt%以上。
(2)由于新型石墨烯基导电添加剂的用量远低于常规导电添加剂,以及石墨烯与橡胶基体优异的相容性,所得轮胎面胶的耐磨性能由于传统轮胎面胶,拉伸强度与传统轮胎面胶相近,使得轮胎的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3)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很低,易于工业化生产。本方法所用设备主要为剪切机、水热釜和干燥设备,均为工业上非常常用的设备,可进行简单放大。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的分散性好,可直接在常规橡胶混炼设备上进行大规模生产,对原本工艺影响很小。
(4)充分发挥了石墨烯和炭黑两者的优势。所用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纳米炭黑,不加入其他任何非导电材料,通过纳米炭黑弥补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缺陷,同时改善界面电荷传导效果。石墨烯片起到形成导电网络的效果,实现电荷快速传递。此外,纳米炭黑阻隔了石墨烯片间堆叠,提高了材料整体分散效果。
综上,利用本方法得到的多功能石墨烯改性轮胎面胶具有制备简单,防静电性和耐磨性好,添加量少,耐用性好,成本低廉,易于放大等优势,相比传统传统导电添加材料具有显著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石墨烯片,2为石墨烯片内的缺陷,3为低DBP值纳米炭黑,4为高DBP值纳米炭黑。
图2为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的粉体电导率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中,使纳米炭黑附着于石墨烯片表面,在乳化均质机中经高速剪切后,使得石墨烯片间和纳米炭黑之间的堆叠降低,分散性更好。最后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高温高压下,氧化石墨烯发生热还原,缺陷得到修复,大多数官能团脱除,使得石墨烯的电导率进一步提升。低结构度的炭黑起到修复缺陷,提升还原氧化石墨烯电导率的目的,高结构度的炭黑增大了石墨烯的有效比表面积,可在更低添加量下形成导电网络,并可进一步改善界面导电性能。由于纳米炭黑的覆盖,石墨烯片间的堆叠受阻,从而使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将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炼后,所得轮胎面胶兼具电阻率低、耐磨性好、拉伸性能佳等优点。
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碳氧比为2.5~6的氧化石墨烯,经180℃水热反应后失重率通常在20%左右。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变和调整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6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4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2.5。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0.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如图2的扫描电镜图所示。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40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4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3%;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6。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1.2;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8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8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6%;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4。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2.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粉体电导率性能如图3所示。
实施例4: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5: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8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0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3%;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3。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5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1.2;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8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0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0.1%;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4。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0.0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部分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部分游离于轮胎面胶内。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8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0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0%;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4。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导电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1)将10份高DBP值纳米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80,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6%;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4。
(2)将步骤(1)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导电添加剂。
(3)将步骤(2)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为高DBP值纳米炭黑,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2.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1)将10份低DBP值纳米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00,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6%;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4。
(2)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导电添加剂。
(3)将步骤(2)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为低DBP值纳米炭黑,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2.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50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10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6%;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4。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导电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3: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2.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3%。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8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8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6%;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4。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导电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1: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2.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1%。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8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80;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高速剪切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6%;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4。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红外干燥,得到导电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10:100。
本实施例合成得到的轮胎面胶中,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2.4;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在轮胎面胶中的质量分数为10%。
经测试,所得轮胎面胶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
具体性能如表1所示。
对比例1:不添加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的常规轮胎面胶。
表1实施例的相关参数与复合纤维性能
从实施例1-4的对比可以看出,控制复合导电添加剂添加量和纳米炭黑添加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氧化石墨烯含量能显著提升轮胎面胶的电导率,这是由于石墨烯片的高电导率和高比表面积,能有效形成导电网络。并且,加入复合导电添加剂后,轮胎面胶的耐磨性提升,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反之,添加氧化石墨烯的量过低(实施例5),大量纳米炭黑游离于橡胶体系之中,互相吸引形成团聚体,导电网络不能有效建立,电导率接近炭黑的性能,并且石墨烯对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提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过高(实施例6),纳米炭黑没有完全覆盖于氧化石墨烯表面,对石墨烯表面缺陷的修复不充分,而且在高浓度下石墨烯易于发生堆叠,形成聚集体,不仅会显著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而且会降低其电导率和分散性。
从实施例3,7,8可以看出,单独使用高DBP纳米炭黑或低DBP纳米炭黑都无法实现有效电导,这是因为缺乏协同作用的机制,只有同时实现“缺陷修复”和“网络形成”两种效果,才能在低炭黑添加下实现导电率显著上升,否则仍需大量添加炭黑才能实现相似效果。实施例9则是选用了更高DBP值和更低DBP值的纳米炭黑进行复合,效果仍劣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得到的结果,这是由于更低DBP值的纳米炭黑本身形成导电网络能力差,且修复石墨烯缺陷的效果更差,而过高DBP值的纳米炭黑分散效果不佳,容易团聚导致。而实施例3、10和11通过对比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的添加量发现,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1~10:100之间时,制备的轮胎面胶均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耐磨性和拉伸强度,具有良好的轮胎面胶特性。

Claims (8)

1.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炭黑和常规胎面胶,纳米炭黑附着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两面。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纳米炭黑包含高DBP值纳米炭黑和低DBP值纳米炭黑,低DBP值纳米炭黑的添加量是高DBP值纳米炭黑的3~5倍(质量比),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0.4~2.4;纳米炭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在轮胎面胶中的总质量分数为1%~10%;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60~40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00~2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面胶,其特征在于,低DBP值纳米炭黑富集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缺陷位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面胶,其特征在于,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纳米炭黑在常规胎面胶中的总质量分数为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胎面胶包含顺丁胶、丁苯胶、防老剂、白炭黑、氧化锌、硬脂酸、防焦剂、硫磺和促进剂,通过常规胎面胶生产工艺制备。
5.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DBP值纳米炭黑和高DBP值纳米炭黑按3~5: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
(2)将10份步骤(1)所得混合炭黑加入50质量份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液,通过乳化均质机进行分散,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6%;
(3)将步骤(2)所得分散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物干燥,得到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
(4)将步骤(3)所得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与常规胎面胶混合,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其中石墨烯基复合添加剂和常规胎面胶的质量比为1~10: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高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360~400,低DBP值纳米炭黑的DBP值为200~2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3-10μm,纵向尺寸为0.3~1.2nm,碳氧比为2.5到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干燥方法为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超临界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中的一种。
CN201910614841.4A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358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4841.4A CN110358165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4841.4A CN110358165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8165A true CN110358165A (zh) 2019-10-22
CN110358165B CN110358165B (zh) 2021-05-07

Family

ID=68218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4841.4A Active CN110358165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816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4628A (zh) * 2012-05-03 2015-02-04 Ppg俄亥俄工业有限公司 包含石墨烯碳颗粒的橡胶配制物
US20150299437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reparation of rubber reinforced with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and functionalized elastomers and tire with component
CN105082387A (zh) * 2015-09-07 2015-11-25 青岛华高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导静电轮胎的制备方法
CN105949534A (zh) * 2016-07-18 2016-09-21 山东皓宇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全钢轮胎防静电胎面胶料配方
CN107459676A (zh) * 2017-08-16 2017-12-12 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功能航空轮胎制备方法
KR20190078551A (ko) * 2019-05-02 2019-07-04 이현창 전도성 타이어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4628A (zh) * 2012-05-03 2015-02-04 Ppg俄亥俄工业有限公司 包含石墨烯碳颗粒的橡胶配制物
US20150299437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reparation of rubber reinforced with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and functionalized elastomers and tire with component
CN105082387A (zh) * 2015-09-07 2015-11-25 青岛华高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导静电轮胎的制备方法
CN105949534A (zh) * 2016-07-18 2016-09-21 山东皓宇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全钢轮胎防静电胎面胶料配方
CN107459676A (zh) * 2017-08-16 2017-12-12 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功能航空轮胎制备方法
KR20190078551A (ko) * 2019-05-02 2019-07-04 이현창 전도성 타이어 조성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8165B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ndal et al. Elastomer reinforcement by graphene nanoplatelets and synergistic improv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by hybrid nano fillers of graphene-carbon black & graphene-MWCNT
CN103183847B (zh) 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9327984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graphene nanoplate, prepared graphene nanoplate, graphene nanoplate paste, and conductive layer including the graphene nanoplate
CN103275368B (zh) 机械共混制备氧化石墨烯/白炭黑/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604175B (zh) 制备氧化石墨烯/白炭黑/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JP6370631B2 (ja) 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Yu et al. Improving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composites by using poly (vinyl pyrrolidone)-encapsulated polyaniline nanorods
US10427942B2 (en) Graphene dispersion pastes,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7418146B (zh) 绝缘子材料、绝缘子及制备方法
CN106304435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防水电热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07236150A (zh) 一种新型石墨烯负载二氧化硅杂化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9942913A (zh) 高分散性氧化石墨烯基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g et al. Conductivity improvement of silver flakes filled electrical conductive adhesives via introducing silver–graphene nanocomposites
Li et al. Tuning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energy density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nanocomposites by quasi core–shell structured BaTiO 3@ graphene oxide hybrids
CN106854387A (zh) 一种橡胶防老剂还原和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851360A (zh) 一种易混合高填充黏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94283B (zh) 一种多相纳米级复合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330010A (zh) 一种高效的石墨烯基导电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8165A (zh) 一种防静电高耐磨的轮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84265A (zh) 一种多功能的石墨烯改性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4827B (zh) 一种锂电池用石墨烯‑二硫化钼复合导电浆料及制备方法
CN105694135A (zh) 溶剂油和石墨烯在胶料中分散的混炼工艺
CN108891108B (zh) 一种高驱动应变的电致驱动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060204A (ja) 導電材被覆膨張黒鉛、黒鉛系導電性フィラー、導電性ゴム材料、ゴム成型物及びゴム成型物の製造方法
X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nanographite/polyurethane electroconductive adhesive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an Yi

Inventor after: Chen Chen

Inventor after: Gao Chao

Inventor before: Chen Chen

Inventor before: Han Yi

Inventor before: Gao 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