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5991B -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5991B
CN110345991B CN201910651558.9A CN201910651558A CN110345991B CN 110345991 B CN110345991 B CN 110345991B CN 201910651558 A CN201910651558 A CN 201910651558A CN 110345991 B CN110345991 B CN 110345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network
pipeline
water pipe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15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5991A (zh
Inventor
胡洪营
陈卓
徐闯
崔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6515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5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5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5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5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5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需要判断再生水管网中是否发生错接的管道连接节点;(2)确定着色示踪剂的类型及投加剂量,保证在上一连接节点上游水体中投加的示踪剂颜色在该连接节点下游显示,并且在到达下一连接节点之前已经消失;(3)根据确定的着色示踪剂类型及投加剂量,在连接节点上游水体内投加着色示踪剂,并观察连接节点下游的水体颜色,若下游水体呈无色状态,则判断下游管道可能发生错接,若呈显色状态,则判断下游管道未发生错接。本发明通过直观地判断下游管道内水体颜色来判断管道是否发生错接,整体方法简单、易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污水再生处理技术的发展,再生水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态、城市及居民生活杂用,如城市绿化、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不同利用途径,且其利用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在观感和嗅感上与饮用水都几乎没有区别,再生水安全事故例如管网错接、误饮、意外暴露等难以直观发现和防范,国内外都曾发生过多起再生水与饮用水管网错接事故。
我国再生水管网的主要布置形式为枝状管网(末端串环),即由一根主干管分支出多条干管与干管相连的多条支管所组成的管网,枝状管网的水源为再生水厂出水且仅由一个方向供水。再生水管网错接事故主要发生在输配、利用等关键环节,例如主干管网、支线管网、居民小区供水管线等。现有的再生水与饮用水管网错接识别与防范方法主要包括水压检测法和水质检测法。水压检测法通常要求再生水管网供水压力低于饮用水管网供水压力,但可能对区域范围的服务水压调节和正常用水需求造成影响。现有的水质检测法包括取样检测和在线监测。取样检测的频率小,无法满足快速识别和控制管网错接的要求,而在线监测是基于常规水质指标(pH、余氯、浊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的监测,存在灵敏度低、可靠性低、反馈滞后等情况。随着我国再生水利用规模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快速判别和防范再生水管网错接事故的发生是再生水管网工程施工、改造以及日常管理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识别再生水管网错接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通过在再生水管网连接节点上游投加示踪剂,判断下游水体颜色,从而判断相应的管道是否发生错接。
本发明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需要判断再生水管网中是否发生错接的管道连接节点;
(2)确定着色示踪剂的类型及投加剂量,保证在上一连接节点上游水体中投加的示踪剂颜色在该连接节点下游显示,并且在到达下一连接节点之前已经消失;
(3)根据确定的着色示踪剂类型及投加剂量,在连接节点上游水体内投加着色示踪剂,并观察连接节点下游的水体颜色,若下游水体呈无色状态,则判断下游管道可能发生错接,若呈显色状态,则判断下游管道未发生错接。
本发明通过在再生水管网连接节点上游投加着色示踪剂改变水体颜色,观察下游管道内水体颜色即可判断是否发生错接,不需要通过检测水质或水压来判断,整体方法简单、易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当判断再生水管网某一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可能发生错接时,再验证下游管道内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若不具备,则判断该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发生错接,或者,根据水样特征验证该连接节点附近自来水管网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内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若具备,则判断再生水管网的该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发生错接;
在验证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时,若水样的EEM总荧光强度是自来水水样的6-10倍或者水样的UV254吸光度是自来水水样的3-5倍,则判断水体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否则判断水体不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可能存在自来水或其他水源的混入。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在判断再生水管网末端的用户端供水管线未发生错接时,根据用户对再生水水质的不同要求,不同用户端供水管线经水质强化处理后形成不同水质等级的再生水,在不同用户端供水管线上投加不同颜色的着色示踪剂,用不同颜色指示不同水质等级的再生水;
或者再生水采用梯级利用模式时,在同一用户端供水管线中,不同用户下游管道中投加不同颜色的着色示踪剂,用不同颜色指示再生水的不同利用途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相邻连接节点处投加不同颜色的着色示踪剂;同一连接节点处的着色示踪剂采用脉冲方式投加,脉冲间隔时间不小于该连接节点处再生水流经至下一连接节点处所需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在判断再生水管网内封闭管道是否发生错接时,在封闭管道内壁设置摄像头,通过监控封闭管道内水体颜色来判断,或者在封闭管道上设置自动取样器,通过监控自动取样器内水体颜色来判断;在判断再生水管网末端的管道是否发生错接时,通过管道出口处水体颜色来判断。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监测连接节点处的水质参数,根据水质参数,确定杀菌剂的种类及投加剂量,向该连接节点处的再生水管中投加杀菌剂,杀菌剂选择非氧化性杀菌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任一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构建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其包括位于再生水管网连接节点上游的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和位于连接节点下游的在线监测单元,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及在线监测单元均由中央控制器控制;在线监测单元包括监控摄像头及与其连接的显示控制模块,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再生水管内部,显示控制模块位于再生水管外部,或者,在线监测单元包括安装在再生水管上的自动取样器、监测自动取样器内水体颜色的监控摄像头以及与监控摄像头连接的显示控制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包括通过第一管道与再生水管网连通的第一加药箱,第一管道上安装有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投药开关和第一投药计量泵,加药箱顶部设有第一加药口和第一进水口,第一加药口处设有第一加药料斗,加药箱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为了实时监测再生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参数,在线监测单元还包括安装在再生水管道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水质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质传感器与显示控制模块连接;流量传感器为智能水表、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中的一种或多种;水质传感器为pH计、浊度计、电导率仪、硬度仪、氧化还原电位仪、色度仪、余氯检测仪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自动取样器包括通过第二管道与再生水管网连通的采样瓶,第二管道上安装有水泵及止水阀。通过自动取样器从再生水管网中获取部分样品,便于后续的各项检测研究。
再进一步地,在线监测单元还包括与显示控制模块连接的光谱探测器,光谱探测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三维荧光光谱仪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光谱探测器可以获取UV254紫外吸光度和EEM三维荧光光谱等相关指标,从而通过有机物表征信息进一步验证再生水管网错接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地,所述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还包括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的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包括通过第三管道与再生水管网连通的第三加药箱,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投药开关和第三投药计量泵,第三加药箱顶部设有第三加药口和第三进水口,第三加药口处设有第三加药料斗,第三加药箱内部设有第三搅拌装置。增加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可以有效减少再生水中微生物的滋生,保障再生水输配和利用过程的水质安全,避免再生水水质劣化对人体健康、管网设备设施等造成的可能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再生水管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同一类型再生水管连接节点处设置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在线监测单元及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不同类型再生水管连接节点处设置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在线监测单元及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自动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储存单元上设置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及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再生水管网;11、主干管;12、干管;13、支管;14、储存单元;15、用户端供水管线;16、连接节点;2、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21、第一管道;22、第一加药箱;23、第一投药开关;24、第一投药计量泵;25、第一加药料斗;26、第一搅拌装置;3、在线监测单元;31、监控摄像头;32、流量传感器;33、水质传感器;34、自动取样器;341、第二管道;342、采样瓶;343、水泵;344、止水阀;35、光谱探测器;4、中央控制器;5、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51、第三管道;52、第三加药箱;53、第三投药开关;54、第三投药计量泵;55、第三加药料斗;56、第三搅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现有的再生水管网1和自来水管网都包括依次连通的主干管11、干管12、支管13、用户端供水管线15,其中,支管13与用户端供水管线15之间设有储存单元14,储存单元为水箱、蓄水池等设备,如图1所示,由于每一种类型管道的尺寸都较长,需要多段管道拼接而成,拼接处即形成连接节点16,例如,一段主干管与另一段主干管连接处形成连接节点,不同类型管道连接处也会形成连接节点16,例如,主干管与干管、干管与支管、支管与储存单元、储存单元与用户端供水管线的连接处形成的连接节点;在再生水管线与自来水管线双管线铺设时,这两种类型管道的连接节点处容易发生错接风险,为了便于判断连接节点处是否发生错接,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需要判断再生水管网中是否发生错接的管道连接节点;
(2)确定着色示踪剂的类型、投加频率及投加剂量,保证在上一连接节点上游水体中投加的示踪剂颜色在该连接节点下游显示,并且在到达下一连接节点之前已经消失;
(3)根据(2)中确定的着色示踪剂类型、投加频率及投加剂量,在连接节点上游投加着色示踪剂,并在连接节点下游观察再生水的颜色,若下游管道内水体呈无色状态,则判断下游管道可能发生错接,若呈显色状态,则判断下游管道未发生错接。
进一步地,当判断再生水管网某一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可能发生错接时,再验证该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内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若不具备,则判断该连接节点发生错接,或者,验证该连接节点附近自来水管网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内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若具备,则判断再生水管网的该连接节点发生错接。
由于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光谱探测器可快速灵敏地反应再生水与自来水水样的差异,并且再生水水样的EEM总荧光强度大约是自来水水样的6-10倍,再生水水样的UV254紫外吸光度大约是自来水水样的3-5倍。
所以,在根据水样特征验证下游管道内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时,若其EEM总荧光强度是自来水水样的6-10倍,则判断下游管道内水体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否则判断下游管道内水体不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可能存在自来水或其他水源的混入。或者,若水样的UV254吸光度是自来水水样的3-5倍,则判断下游管道内水体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否则判断下游管道内水体不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可能存在自来水或其他水源的混入。着色示踪剂应具备无毒性、着色力强、稳定性高、成本低等特点,添加着色示踪剂后的再生水颜色与无色的饮用水存在显著感官差异,便于肉眼观察,避免将再生水误饮的后果,着色示踪剂可采用亮蓝、靛蓝等合成食用色素或食用染料。用户通过管道内出水颜色差异即可对再生水管网错接情形进行初步识别和判断,并且投加着色示踪剂的再生水不影响冲厕、冷却等非饮用用途。
为了防止上一连接节点投加的示踪剂颜色在下一连接节点处没有消失时对下一节点的判断造成影响,优选地,在下一连接节点投加的示踪剂最好选择与上一连接不同的颜色,也即相邻两连接节点处投加不同颜色的示踪剂;为了便于判断再生水管网某一区段是否发生错接以及发生错接的具体位置,该区段内的不同连接节点处投加不同颜色的着色示踪剂;不同连接节点处的示踪剂采用逐段投加的方法,从而实现逐段判断再生水管网整体是否发生错接的目的。
如果着色示踪剂投加不多或者水流流速较快,投加着色示踪剂的再生水在经过一端时间后,颜色会基本消失,不会影响下一连接节点的错接判断。由于再生水管网会经常进行改造,为了全方位监测再生水管网各个连接节点处的错接风险,优选地,在各个连接节点处都投加着色示踪剂;由于再生水管网经常进行维护或改造,为了防止维护或改造过程中发生错接,同一连接节点处的着色示踪剂采用脉冲方式投加,脉冲间隔时间不小于该连接节点处再生水流经至下一连接节点处所需时间,使得投加示踪剂后的再生水颜色在到达下一连接节点前消失后,再投加下一批次的示踪剂,确定了脉冲时间即确定了投加频率。
在判断着色示踪剂的投加剂量时,需要根据连接节点处的水力条件、水龄(停留时间)、流量、流速、示踪剂显色条件及覆盖范围等因素判断。具体地,在中央控制器预设的计算机软件内设定不同水力条件、水龄、流量、流速对应的示踪剂类型、投加剂量、覆盖范围(也即覆盖距离)以及相邻连接节点之间的距离、水流时间等计算公式和程序,实时监控连接节点处的水力条件、水龄(停留时间)、流量、流速等参数,计算机软件根据在连接节点处监控的参数实时反馈合适的示踪剂类型、投加频率及投加剂量。
在判断再生水管网内封闭管道(例如主干管、干管、支管等)是否发生错接时,在封闭管道靠近连接节点处的内壁设置摄像头,通过监控封闭管道内的水体颜色判断,或者在封闭管道靠近连接节点处设置自动取样器,取出小部分水样,通过监控自动取样器内水体颜色判断;在判断再生水管网末端(用户端供水管线)的管道是否发生错接时,通过管道出口处水体颜色判断,不需要再设置摄像头或自动取样器。
再生水管网整体铺设完成后,在判断管道是否发生错接时,由于各管段上分别设有截止阀,当发现错接时,将对应的上游管段关闭,重新连接下游管段即可。当对已经正确连接的再生水管网进行改造时,仅对改造涉及管道的连接节点进行错接识别即可。
由于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中仍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在再生水输配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过程的水质变化和转化,例如,由于输送距离较远、存水滞留、管壁腐蚀等问题,可能发生有机物转化、微生物再滋生、金属离子溶出等导致的水质劣化;例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再生水中的硫酸根、有机物等在长时间输送过程中可能生成无机致嗅物质硫化氢,导致再生水管网末梢出水发臭。为了有效减少再生水中微生物的滋生,保障再生水输配和利用过程的水质安全,在判断再生水管未发生错接或错接更正后,监测连接节点处的水质参数,包括pH、氧化还原电位、悬浮物表征指标、无机物表征指标、有机物表征指标、余氯浓度,根据监测的水质参数,向再生水管中投加杀菌剂;杀菌剂优选非氧化性杀菌剂,例如季胺盐,非氧化性杀菌剂相比于氧化性杀菌剂,对示踪剂的示踪效果没有影响,且具备杀菌效果佳、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无副作用、性价比高等特点,可保障再生水输配和利用过程的水质安全,避免再生水水质劣化对人体健康、管网设备设施等造成的可能危害。杀菌剂的投加位置可位于连接节点的上游或下游。
对于不同用户对再生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或者用于不同用途的再生水,在判断用户端供水管线未发生错接时,可以在不同的用户端供水管线上增设水质强化处理单元,将对应管线内的再生水处理成所需水质,水质强化设备可以直接从市场上采购,根据水质要求购买相应的设备和药剂即可;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区别不同用户端供水管线,在不同水质强化处理单元下游管道中投加不同颜色的示踪剂,用不同颜色指示不同水质等级的再生水,从而由用户端供水管线出水颜色直观地判断是否符合相应的水质要求,防止错接。用户在选用不同水质等级的再生水时,只需要接通对应的用户端供水管线即可。
根据用户对再生水水质的不同要求,再生水还可以采用梯级利用方式。例如再生水先用于工业冷却,然后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洗等,即同一用户端管线上下游有多个用户,不同用户的下游管道中投加不同颜色的着色示踪剂,从而用于指示再生水的不同利用途径,防止错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实施例1中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构建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其包括位于再生水管网连接节点16上游的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2和位于连接节点下游的在线监测单元3,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及在线监测单元均由中央控制器4控制;在线监测单元3包括监控摄像头31及与其连接的显示控制模块36,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再生水管内部,显示控制模块位于再生水管外部;或者,在线监测单元3包括安装在再生水管上的自动取样器34、监测自动取样器内水体颜色的监控摄像头以及与监控摄像头连接的显示控制模块。在判断再生水管网中间的封闭管道是否发生错接时,需要设置在线监测单元3,在判断再生水管网末端的用户端供水管线是否发生错接时,不需要设置摄像头、自动取样器等设备,只需要通过用户端供水管线出口端水体颜色即可判断是否发生错接。
具体地,当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再生水管内部时,将摄像头固定在管体底部,数据线穿过管体内部与外部的显示控制模块连接,管体通过密封螺纹的形式安装在再生水管上;当监控摄像头监测自动取样器内水体颜色时,具体地,自动取样器34包括通过第二管道341与再生水管网连接的采样瓶342,第二管道341上安装有水泵343及止水阀344,如图4所示,监控摄像头31可以设置在采样瓶342的内侧顶部,或者,采样瓶342可以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水体颜色以及外部摄像头的摄录。监控摄像头的摄录画面实时传输至显示控制模块上,工作人员通过摄录画面中水体颜色即可判断管道是否发生错接。
优选地,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2包括通过第一管道21与再生水管网连通的第一加药箱22,第一管道21上安装有与中央控制器4连接的第一投药开关23和第一投药计量泵24,向第一加药箱22内投加示踪剂,溶解于水形成示踪剂溶液,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开关和计量泵,实现自动计量和投加;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加药箱22设有第一加药料斗25,便于向第一加药箱内投加示踪剂和稀释用水,或者单独设置进水口,第一加药箱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6,使示踪剂与水混合均匀。
在线监测单元3还包括安装在再生水管网1或者自动取样器34的采样瓶342上的流量传感器32、水质传感器33,流量传感器32、水质传感器33与显示控制模块36连接;流量传感器32为智能水表、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中的一种或多种;水质传感器33为pH计、浊度计、电导率仪、硬度仪、氧化还原电位仪、色度仪、余氯检测仪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对流量、pH、氧化还原点位、悬浮物表征指标(如浊度)、无机物表征指标(如电导率和硬度)、有机物表征指标(如色度)、余氯浓度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多参数实时协同反馈系统,能够快速灵敏地向中央控制器反馈水质水量波动、再生水管网输配系统运行状态和再生水水质变化,对防范和保障再生水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优选地,在线监测单元3还包括与显示控制模块连接的光谱探测器35,如图3所示,光谱探测器35为紫外分光光度计、三维荧光光谱仪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自动取样器34采集的水样在光谱探测器的监测下,可以获取UV254紫外吸光度和EEM三维荧光光谱等的相关指标,从而通过有机物表征信息进一步验证再生水管网错接的情况。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自来水管网连接节点下游管道上也设有自动取样器用于采集水样,并配备光谱探测器,该光谱探测器与显示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获取自来水管道内水样的UV254紫外吸光度和EEM三维荧光光谱等相关指标,便于验证自来水管网某一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内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进一步判断再生水管网是否错接。
自来水管网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和再生水管网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可择一配备光谱探测器,或同时配备光谱探测器。在上述任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还包括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的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5,如图2、3、5所示,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5同样安装在再生水管网1的连接节点16处,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5与中央控制器4连接,中央控制器4控制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5向再生水管网中投加杀菌剂。中央控制器4在获取在线监测单元的水质参数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示踪剂和杀菌剂的投加量,使投药量经济且消毒效果佳,形成实时反馈调整过程,实现对于再生水中示踪剂和杀菌剂的自动脉冲式投加。
具体地,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5包括通过第三管道51与再生水管网1连通的第三加药箱52,第三管道51上安装有第三投药开关53和第三投药计量泵54。优选地,第三加药箱52顶部设有第三加药料斗55,便于向第三加药箱内投加杀菌剂,第三加药箱52内部设有第三搅拌装置56,使杀菌剂与水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再投加到再生水管网中;第三加药箱的水可通过第三加药料斗55或者第三加药箱顶部设置的进水口加入。
具体使用时,先将杀菌剂粉末通过第三加药料斗55投加入第三加药箱52中,杀菌剂粉末在第三加药箱52中均匀溶解后,通过中央控制器4控制第三投药开关53的开合实现脉冲式投加,并通过第三投药计量泵54控制杀菌剂的投加量。
在对再生水管网末端的用户端供水管线进行错接识别时,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2和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5均安装在储存单元14上,如图5所示,同时,储存单元14上还安装有流量传感器32、水质传感器33、光谱探测器35等,流量传感器32、水质传感器33、光谱探测器35的具体选择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及系统,能够高效、安全、可靠地识别和防范再生水管网错接事故,保障再生水水质和利用安全。该系统可应用于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城市及居民生活区等区域的再生水主干管网、干管网、支管网等供水系统。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需要判断再生水管网中是否发生错接的管道连接节点;
(2)确定着色示踪剂的类型及投加剂量,保证在上一连接节点上游水体中投加的示踪剂颜色在该连接节点下游显示,并且在到达下一连接节点之前已经消失;
(3)根据确定的着色示踪剂类型及投加剂量,在连接节点上游水体内投加着色示踪剂,并观察连接节点下游的水体颜色,若下游水体呈无色状态,则判断下游管道可能发生错接,若呈显色状态,则判断下游管道未发生错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再生水管网某一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可能发生错接时,再验证该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内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若不具备,则判断该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发生错接,或者,验证该连接节点附近自来水管网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内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若具备,则判断再生水管网的该连接节点下游管道发生错接;
在验证水体是否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时,若水样的EEM总荧光强度是自来水水样的6-10倍或者水样的UV254吸光度是自来水水样的3-5倍,则判断水体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否则判断水体不具备再生水典型特征,可能存在自来水或其他水源的混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用户对再生水水质的不同要求,不同用户端供水管线经水质强化处理后形成不同水质等级的再生水,在不同用户端供水管线上投加不同颜色的着色示踪剂,用不同颜色指示不同水质等级的再生水;或者再生水采用梯级利用模式时,在同一用户端供水管线中,不同用户下游管道中投加不同颜色的着色示踪剂,用不同颜色指示再生水的不同利用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连接节点处投加不同颜色的着色示踪剂;同一连接节点处的着色示踪剂采用脉冲方式投加,脉冲间隔时间不小于该连接节点处再生水流经至下一连接节点处所需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再生水管网内封闭管道是否发生错接时,在封闭管道内设置摄像头,通过监控封闭管道内水体颜色来判断,或者在封闭管道上设置自动取样器,通过监控自动取样器内水体颜色来判断;在判断再生水管网末端的管道是否发生错接时,通过管道出口处水体颜色来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连接节点处的水质参数,根据水质参数,确定杀菌剂的种类及投加剂量,向该连接节点处的再生水管中投加杀菌剂,杀菌剂选择非氧化性杀菌剂。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构建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再生水管网连接节点上游的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2)和位于连接节点下游的在线监测单元(3),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及在线监测单元均由中央控制器(4)控制;在线监测单元(3)包括监控摄像头(31)及与其连接的显示控制模块(36),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再生水管内部,显示控制模块位于再生水管外部,或者,在线监测单元(3)包括安装在再生水管上的自动取样器(34)、监测自动取样器内水体颜色的监控摄像头以及与监控摄像头连接的显示控制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示踪剂自动投加单元包括通过第一管道(21)与再生水管网连通的第一加药箱(22),第一管道上安装有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投药开关(23)和第一投药计量泵(24),第一加药箱(22)设有第一加药口和第一进水口,第一加药口处设有第一加药料斗(25),加药箱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6);自动取样器包括通过第二管道(341)与再生水管网连通的采样瓶(342),第二管道(341)上安装有水泵(343)及止水阀(3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线监测单元还包括安装在再生水管道上的流量传感器(32)和水质传感器(33)以及与显示控制模块连接的光谱探测器(35)。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系统还包括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的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5),杀菌剂自动投加单元包括通过第三管道(51)与再生水管网连通的第三加药箱(52),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投药开关(53)和第三投药计量泵(54),第三加药箱(52)顶部设有第三加药口和第三进水口,第三加药口处设有第三加药料斗(55),第三加药箱内部设有第三搅拌装置(56)。
CN201910651558.9A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Active CN110345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1558.9A CN110345991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1558.9A CN110345991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5991A CN110345991A (zh) 2019-10-18
CN110345991B true CN110345991B (zh) 2020-08-25

Family

ID=6817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1558.9A Active CN110345991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59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4600B (zh) * 2021-09-30 2022-07-15 北京伯仲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宫腔镜膨宫用供液装置及监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5959A (ja) * 2001-03-21 2002-09-25 Bogenpfeil:Kk 上水・中水給水系統のクロスコネクションの検出方法
CN102045381A (zh) * 2010-10-13 2011-05-04 北京博大水务有限公司 再生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
CN203904115U (zh) * 2014-06-27 2014-10-29 长春黄金研究院 一种有色金属矿山浮选废水处理系统
CN205530658U (zh) * 2016-04-07 2016-08-31 河海大学 一种排水管道维护探测装置
CN107860886A (zh) * 2017-11-17 2018-03-30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665119B (zh) * 2018-08-03 2021-05-28 清华大学 一种供水管网异常工况预警方法
CN109179698A (zh) * 2018-09-28 2019-01-11 南通善水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冷却水智能运行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09102610U (zh) * 2018-11-19 2019-07-12 清华大学 一种便携式荧光光谱检测系统
CN109307666A (zh) * 2018-11-21 2019-02-05 清华大学 一种便携式荧光光谱检测系统及利用该系统判别再生水与饮用水的方法
CN109737307B (zh) * 2019-01-04 2021-03-23 安徽泽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雨污水管网错接漏接快速排查系统和方法
CN109837208A (zh) * 2019-03-16 2019-06-04 漳州市龙文区健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光纤激光灯的微生物检测培养箱
CN109854233B (zh) * 2019-03-26 2021-01-12 西南石油大学 智能远程控制的清洁型示踪剂注入装置及其注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5991A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51959B2 (ja) 水道水質管理システム
JP5512032B1 (ja) 循環水利用システムの課金装置、循環水利用システム
US111057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iofilm growth in water systems
CN105300722B (zh) 输配水管网中试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EP2096214B1 (de) Trink-Brauchwasserversorgungseinrichtung eines Gebäudes und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e solche
CN109928483B (zh) 一种基于智能算法自动控制的二次供水补加氯消毒系统
JP2012521504A (ja) 飲料水網における水質監視用設備および方法
CN110345991B (zh)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方法
CN210135948U (zh) 一种用户端再生水管道错接识别与防范系统
CN110956395A (zh) 一种基于抗咸应急处理的供水运营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9961267U (zh) 一种再生水管网错接识别与防范系统及水质安全保障系统
CN110002534B (zh) 一种基于智能算法进行控制的二次供水紫外线消毒系统
JP3004786B2 (ja) 貯水槽経由水道水水質安全監視システム
CN109928486B (zh) 一种基于智能算法自动控制的二次供水臭氧消毒系统
CN106443035A (zh) 一种水质毒性监测及毒性物质定位的在线分析仪及分析方法
CN105259170B (zh) 一种水中剩余氧化物在线分析仪
CN109001391B (zh) 供水管网水源切换区域水质变化原因的判断方法
CN205027672U (zh) 一种水中剩余氧化物在线分析仪
Lauer Water Quality Complaint Investigator's Field Guide
Al-Safady et al. Disinfection process of water supply system in the Gaza strip between real practice and WHO limitations
CN215339493U (zh) 多参数水质在线检测仪
CN110057613A (zh) 一种饮用水净水机水效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114031227A (zh) 一种管道直饮水室内不循环支管管路的水质保障系统
CN109928457A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二次供水紫外光催化氧化消毒系统
KR102623682B1 (ko) 오염된 수돗물 공급을 차단할 수 있는 공동주택(공동건물)용스마트 필터링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