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1368A - 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1368A
CN110341368A CN201910712769.9A CN201910712769A CN110341368A CN 110341368 A CN110341368 A CN 110341368A CN 201910712769 A CN201910712769 A CN 201910712769A CN 110341368 A CN110341368 A CN 110341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ficial hillock
construction
stone
landscape design
hil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27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明辉
仇辉辉
陆晨
王晓军
张春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Tian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Tian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Tian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Tian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127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13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1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3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5/00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ornamental bodies
    • B44C5/06Natural ornaments; Imitation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堆叠假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前由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假山叠石工程施工图,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制作一定比例的假山模型小样交由设计单位确认;按照施工图在施工现场用白石粉放线确定假山的施工区域,标出假山各部位的坐标点位,用竹签/木棒钉在地面上做标记;选用顶面直径10‑15cm的耐水蚀的木桩布置成梅花形,相邻木桩的桩边距离为20cm,木桩顶端露出地面10‑30cm。本发明的施工技术可操作性强,灵活多变,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英石假山风格和造型的追求,同时英石掇山技术可以在任意区域施工,不受地形、气候、物料等的限制。

Description

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堆叠假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营造庭院景观的热情不断提高,使得庭院景观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而作为庭院景观四大组成要素之一的园林假山决定了一座庭院景观的景观效果和经济价值。
然而,具有掇山技艺的传统工匠已难觅踪迹,特别是具备人工堆叠庭院景观中小型英石假山的工匠更加稀缺。由于受传统影响,工匠技艺都是代代手把手传授的,没有形成书面详实的操作规程,也没有相关的专利文献公开人工堆叠英石假山的施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标准的施工流程,改变了“一匠难求”的境况,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tep1.施工前由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假山叠石工程施工图,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制作一定比例的假山模型小样交由设计单位确认;
Step2.按照施工图在施工现场用白石粉放线确定假山的施工区域,标出假山各部位的坐标点位,用竹签/木棒钉在地面上做标记;
Step3.选用顶面直径10-15cm的耐水蚀的木桩布置成梅花形,相邻木桩的桩边距离为20cm,木桩顶端露出地面10-30cm;
Step4.木桩顶部铺灰土基础:高2m以下的假山铺一层灰土,2-4m高的假山铺两层灰土,每层灰土铺30cm厚,先踩实到25cm厚,再夯实到20cm厚;
Step5.灰土基础上铺混凝土基础:在陆地黏土或密实的土基上采用10-20cm厚的混凝土制成混凝土基础,在水中采用50cm厚的M7.5水泥浆砌块石或素混凝土制成混凝土基础;
Step6.在混凝土基础上铺最底层的自然山石,然后向上堆砌中层的自然山石并用木棍支撑,堆砌过程中于自然山石底下不平处垫一至数块垫片;
Step7.在中层自然山石顶部用一块自然山石同时镇压住下面的山石收顶;
Step8.对照施工图对假山的造型、结构全面检查并修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假山堆叠施工分成基础桩、拉底、中层、刹、收顶五个部分,其中基础桩施工对应Step2、3、4、5,拉底、中层及刹施工对应Step6,把传统工艺转化为标准的步骤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叠山造价。
优选的,灰土基础低于地平面20cm,灰土基础的面积大于假山底面积,灰土基础的外沿宽出假山底面5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假山地基基础承载力大于山石总荷载的1.5倍,提高了假山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假山最外侧的自然山石底部灌注1:2水泥砂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最外侧的自然山石与假山主体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每块垫片与自然山石的接触点不少于4个,垫片不外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垫片均匀传递上部自然山石的重力。
优选的,假山上跌水、山洞处的自然山石长度不大于15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跌水、山洞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明缝不超过2cm宽,暗缝凹入石面1.5cm-2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将缝隙控制在肉眼不易察觉的程度,又预留了水泥砂浆的收缩空间。
优选的,填补垫片的操作应自后向前、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为0.3-0.8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后向前作业可防止遗漏,自下而上作业可提高安全性。
优选的,假山上相邻汀步的边距不大于30cm、高度差不大于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比例放大后接近真实的汀步设计尺寸。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掇山假山施工技术可操作性强,灵活多变,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英石假山风格和造型的追求,同时英石掇山技术可以在任意区域施工,不受地形、气候、物料等的限制;
2. 本施工工艺改变了原来师傅带徒弟式的口口相传,把堆叠技艺用专业的语言总结出来,对培养新时代“英石假山堆叠工匠”具有重要作用,解决了传统掇山工匠稀缺的难题,可以将中国园林的文化、假山堆叠的技艺不断传承和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的施工流程图;
图2是堆叠英石假山各部位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木桩;2、灰土基础;3、混凝土基础;4、底石;5、中层;6、垫片;7、顶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的施工流程图,步骤如下所述。
第一步:施工准备
1. 施工前由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假山叠石工程施工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2. 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明确要求,必要时应根据需要制作1:25或1:50的假山模型小样,经设计单位及有关专家评审认可后再进行施工;
3. 根据设计构思和造景要求对山石的质地、纹理、石色进行挑选,山石的块径、大小、色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叠山需要,英石形态宜“透、漏、皱、瘦”,且必须坚实,无损伤、裂痕,表面无剥落;
4. 山石在装运过程中,应轻装、轻卸,必要时要用草包、木板围绑保护,防止磕碰损坏;
5. 根据施工条件备好吊装机具,做好堆料及搬运场地、道路的准备。
第二步:定点放线
首先按照假山的施工图,在施工现场用测量仪精准地按比例用白石粉放线,以确定假山的施工区域。线放好后,标出假山的各部位坐标点位。坐标点位定好后,还要用竹签或小木棒钉好,做出标记。
第三步:基础施工
如图2所示,假山的基础从下至上依次为木桩1、灰土基础2、混凝土基础3。
木桩多选用较平直又耐水湿的柏木桩或杉木桩。木桩顶面的直径约在10-15cm。平面布置按梅花形排列,故称“梅花桩”,相邻木桩的桩边距离约为20cm。木桩顶端露出地面10-30cm,并用花岗石压顶一段时间,压完后取下花岗岩。
灰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积的宽度宽出约50cm左右,保证了基础的受力均匀。灰土(三七灰土)的深度一般为50-60cm。高2m以下的假山一般是打一层灰土。一层灰土即布灰30cm,踩实到25cm后再夯实到20cm厚度左右。2-4m高的假山用两层灰土作为灰土基础。石灰一定要用新出窑的块灰,在现场进行消解。
混凝土基础耐压强度大,施工速度快。在陆地黏土或密实的土基上铺设混凝土基础的厚度为10-20cm,选用标号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在水中铺设混凝土基础的厚度为50cm,采用M7.5水泥浆砌块石或C20的素混凝土制成混凝土基础。
第四步:拉底
如图2所示,拉底就是在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是叠山之本。假山的一切变化都立足于这一层,所以底石4的材料要求大块、坚实、耐压。底石4的安放应充分考虑整座假山的山势,灵活运用石材,底脚的轮廓线要破平直为曲折,变规则为错落。底石4中的大小石材成不规则的相间关系安置,并且紧密互咬、共同制约,连成整体,使底石4能垫平安稳。
第五步:中层施工
如图2所示,中层5是假山造型的主体部分,占假山中的最大体量。中层5在施工中要尽量做到山石上下衔接严密之外,还要力求破除对称的形体,避免成为规规矩矩的几何形态,而是因偏得致,错综成美。在中层5的施工时,平衡的问题尤为明显,可以采用“等分平衡法”等方法,同时采用木棍支撑,调节山石之间的位置,使它们的重心集中到整座假山的重心上。
第六步:填、刹、扫缝
刹:为了安置底面不平的山石,在找平石之上面以后,于山石底下不平处垫以一至数块控制平衡和传递重力的垫片6(见图2),北方假山师傅称之为“刹”,江南师傅称为“垫片”或重力石。
填及扫缝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在 0.3-0.8米之间,各工作面填石务必在胶结料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管线水路孔洞应预埋、预留,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对于结构施工,万不得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一旦松动则胶结料失效,影响全局。
第七步:收顶
收顶即处理假山最顶层的山石。从结构上来讲,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大的,以便合凑收压,一般分为分峰、栾和、平顶三种类型,可在整座假山中起画龙点睛的效果,应在艺术上和技术上给予充分重视。收顶时要注意使顶石7(见图2)的重力能均匀地分层传递下去,所以往往用一块山石同时镇压住下面的山石。如果收顶面积大而石材不够时,可采用“拼凑”的施工方法,用小石镶缝使之成一体。
第八步:检查完形
假山工程在收顶等项工序完毕后,其整个施工工序也就基本结束。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或与设计图纸不符合的地方。因此在工程完工之前要全面对照施工图纸进行造型、结构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尽量使假山在施工造型上及艺术形态上尽善尽美。
以下为质量控制措施:
1.假山叠石选用的石材质地应一致,色泽相近,纹理统一。石料应坚实耐压,无裂缝、损伤、剥落现象;峰石应形态完美,具有观赏价值。
2.假山叠石的基础工程及主体构造应符合设计和安全规定,假山结构和主峰稳定性应符合抗风、抗震强度要求。
3.假山地基基础承载力应大于山石总荷载的1.5倍;灰土基础应低于地平面20cm,灰土基础面积应大于假山底面积,灰土基础比假山底面外沿宽出50cm。
4.主体山石应错缝叠压,纹理统一。叠石或景石放置时,应注意主面方向,掌握重心。山体最外侧的峰石底部应灌注1:2水泥砂浆。每块叠石与刹石(即垫片)的接触点不应少于4个,刹石不应外露。
5.假山布置后的石块间缝隙,应先填塞、连接、嵌实,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勾缝应做到自然平整、无遗漏。明缝不应超过2cm宽,暗缝应凹入石面1.5cm-2cm,砂浆干燥后色泽应与石料色泽相近。
6.跌水、山洞处的山石长度不应大于150cm,整体大体量山石应稳定不得倾斜。横向挑出的山石后部配重不小于悬挑重量的2倍,压脚石应确保牢固,粘结材料应满足强度要求。辅助加固构件(银锭扣、铁爬钉、铁扁担、各类吊架等)承载力和数量应保证达到山体的结构安全及艺术效果要求,铁件表面应做防锈处理。
7.假山山洞洞顶和洞壁的岩面应圆润,不得带锐角。
8.溪流景石的自然驳岸的布置,应体现溪流的自然感,并与周边环境协调。汀步安置应稳固,面平整。设计无要求时,汀步边到边距不应大于30cm,高差不宜大于5cm。
9.收顶施工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上而下分层作业。每层高度宜为30-80cm,不得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影响胶结料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施工前由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假山叠石工程施工图,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制作一定比例的假山模型小样交由设计单位确认;
Step2.按照施工图在施工现场用白石粉放线确定假山的施工区域,标出假山各部位的坐标点位,用竹签/木棒钉在地面上做标记;
Step3.选用顶面直径10-15cm的耐水蚀的木桩布置成梅花形,相邻木桩的桩边距离为20cm,木桩顶端露出地面10-30cm;
Step4.木桩顶部铺灰土基础:高2m以下的假山铺一层灰土,2-4m高的假山铺两层灰土,每层灰土铺30cm厚,先踩实到25cm厚,再夯实到20cm厚;
Step5.灰土基础上铺混凝土基础:在陆地黏土或密实的土基上采用10-20cm厚的混凝土制成混凝土基础,在水中采用50cm厚的M7.5水泥浆砌块石或素混凝土制成混凝土基础;
Step6.在混凝土基础上铺最底层的自然山石,然后向上堆砌中层的自然山石并用木棍支撑,堆砌过程中于自然山石底下不平处垫一至数块垫片;
Step7.在中层自然山石顶部用一块自然山石同时镇压住下面的山石收顶;
Step8.对照施工图对假山的造型、结构全面检查并修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灰土基础低于地平面20cm,灰土基础的面积大于假山底面积,灰土基础的外沿宽出假山底面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假山最外侧的自然山石底部灌注1:2水泥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每块垫片与自然山石的接触点不少于4个,垫片不外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假山上跌水、山洞处的自然山石长度不大于1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明缝不超过2cm宽,暗缝凹入石面1.5cm-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填补垫片的操作应自后向前、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为0.3-0.8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假山上相邻汀步的边距不大于30cm、高度差不大于5cm。
CN201910712769.9A 2019-08-02 2019-08-02 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Pending CN110341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2769.9A CN110341368A (zh) 2019-08-02 2019-08-02 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2769.9A CN110341368A (zh) 2019-08-02 2019-08-02 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368A true CN110341368A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3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2769.9A Pending CN110341368A (zh) 2019-08-02 2019-08-02 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13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9284A (zh) * 2020-05-19 2020-10-09 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绿意水景施工工艺
CN115045541A (zh) * 2022-07-12 2022-09-13 上海园林机施有限公司 一种拟真植物在石缝中自然生长的假山施工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17050A1 (de) * 1979-04-27 1980-11-06 Netzsch Maschinenfabrik Vorrichtung zum linieren keramischer gegenstaende
CN105835606A (zh) * 2016-05-17 2016-08-10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片石假山的组景方法及施工工艺
CN205874876U (zh) * 2016-08-06 2017-01-11 杭州兴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汀步
CN107554178A (zh) * 2017-10-17 2018-01-09 绍兴壹佳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假山施工方法
CN208730694U (zh) * 2018-08-22 2019-04-12 济南园林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假山连接加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17050A1 (de) * 1979-04-27 1980-11-06 Netzsch Maschinenfabrik Vorrichtung zum linieren keramischer gegenstaende
CN105835606A (zh) * 2016-05-17 2016-08-10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片石假山的组景方法及施工工艺
CN205874876U (zh) * 2016-08-06 2017-01-11 杭州兴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汀步
CN107554178A (zh) * 2017-10-17 2018-01-09 绍兴壹佳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假山施工方法
CN208730694U (zh) * 2018-08-22 2019-04-12 济南园林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假山连接加固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敏等: "《园林工程与景观设计》", 31 January 2018,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蓬蓬: "《做最好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员》", 30 November 2014,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本书编委会: "《建设工程预决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一本通 园林绿化工程》", 31 August 2007, 地震出版社 *
陈绍宽: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31 August 2011, 沈阳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9284A (zh) * 2020-05-19 2020-10-09 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绿意水景施工工艺
CN111749284B (zh) * 2020-05-19 2022-02-18 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绿意水景施工工艺
CN115045541A (zh) * 2022-07-12 2022-09-13 上海园林机施有限公司 一种拟真植物在石缝中自然生长的假山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2549B (zh) 无缝预应力混凝土自防水清水池施工工法
CN103758084B (zh) 一种生态河道联锁型砌块及其构筑护坎的施工工法
CN103615110B (zh) 无规则斜交网状井字梁双曲屋面结构施工方法
CN104358188A (zh)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CN110341368A (zh) 庭院景观人工堆叠英石假山施工工艺
CN104818732A (zh) 一种互嵌式生态砌块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3469806A (zh) 一种预制砼基础承台侧模替代砖胎模的施工方法
CN106121236A (zh) 楼板钢筋保护层及结构标高综合控制方法
CN107100184A (zh) 用于干旱区土遗址坍塌和掏蚀区的复合地基及施工方法
CN103276716B (zh) 一种过渡段cfg桩与褥垫层复合地基加固施工法
CN209703527U (zh) 一种三维生态袋护坡结构
CN210946329U (zh) 一种地铁上方高填路堤结构
CN206245338U (zh) 双层筏板的施工电梯基础结构
CN110172988A (zh) 一种打桩式复合浇筑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CN205975653U (zh) 一种土胎模施工的独立承台结构
CN105113350A (zh) 桥墩台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029653A (zh) 一种抛石海床地基钢管桩基础处理方法
CN110865370B (zh) 一种道路内部松散与积水处探地雷达检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6829165U (zh) 用于干旱区土遗址坍塌和掏蚀区的复合地基
CN106522287A (zh) 一种边桩竖向承载力检测方法
CN113982014B (zh) 一种山地群体建筑穿插施工的方法
CN201411684Y (zh) 三角形混凝土薄壁折板桩
CN104264667A (zh) 预应力竹节桩的施工方法
CN207846453U (zh) 一种cfg桩复合褥垫层结构
CN210766833U (zh) 一种打桩式复合浇筑地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