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5905A - 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5905A
CN110325905A CN201880013388.5A CN201880013388A CN110325905A CN 110325905 A CN110325905 A CN 110325905A CN 201880013388 A CN201880013388 A CN 201880013388A CN 110325905 A CN110325905 A CN 110325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obile unit
optical devices
camer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3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越智正明
师冈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5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1Support related camera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即便在用户不容易通过目视来确认光学装置的动作的状况下,也能够使用户知晓受理到来自用户的指示。相机装置(1)具备相机单元(3)、可动单元(10)、固定单元(20)、驱动部(30)、驱动控制部(111)以及检测部(160)。驱动控制部(111)对驱动部(30)进行控制,使得驱动可动单元(10)进行旋转。检测部(160)检测用户对固定单元(20)及可动单元(10)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的规定操作。驱动控制部(111)在检测部(160)检测到用户的规定操作时,对驱动部(30)进行控制,使得可动单元(10)振动。

Description

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使驱动对象旋转的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相机的技术,例如存在代替按钮操作而对相机给予振动来进行所希望的操作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通过区别对相机给予振动的操作(轻轻敲击相机的外装的敲击操作)与用户无意识的振动(将相机放置于桌子上时的振动)来防止误操作。
另外,近年来,可穿戴式相机得以普及。用户装配可穿戴式相机,在运动中、自行车的运转中拍摄自身的周围的机会增加。
用户在装配可穿戴式相机(光学装置)之后(例如装配具备可穿戴式相机的头盔之后),由于用户无法看到按钮,因此,不容易对可穿戴式相机进行与拍摄相关的按钮操作。对此,考虑不进行按钮操作,而在可穿戴式相机中应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然而,在装配可穿戴式相机之后无法直接看到可穿戴式相机的情况下,在装配了可穿戴式相机的状态下用户无法确认是否可靠地受理了用户的敲击操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61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即便在用户不容易通过目视来确认光学装置的动作的状况下,也能够使用户知晓受理到来自用户的指示。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光学装置具备光学单元、可动单元、固定单元、驱动部、驱动控制部以及检测部。所述光学单元具有光学元件。所述可动单元保持所述光学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可动单元保持为能够在平移方向、倾转方向及滚动方向中的至少两个方向上旋转。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在所述至少两个方向上旋转。所述驱动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可动单元旋转。所述检测部检测用户对所述固定单元及所述可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的规定操作。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所述规定操作时,对所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可动单元在所述至少两个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光学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的A是上述相机装置的立体图。图2的B是上述相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相机装置的X-X剖视图。
图4是上述相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上述相机装置具备的可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局限于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即便是该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以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就能够根据设计等来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方式)
关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相机装置1,使用图1~图5进行说明。
相机装置1例如是便携式相机,如图2的A~图4所示,具备致动器2和相机单元3。相机单元3能够在倾转(tilting)方向、平移(panning)方向及滚动(rolling)方向上旋转。致动器2使相机单元3向所希望的旋转方向驱动,且作为抑制相机单元3的不必要的晃动的稳定器2a发挥功能。
相机装置1在由用户进行规定操作(敲击动作)时,根据敲击动作的次数(敲击次数)来执行相机单元3的与摄影相关的功能。例如,相机装置1根据敲击次数,进行相机单元3的动态图像摄影的开始或结束。这里,敲击动作是轻轻敲击相机装置1的动作。通过轻轻敲击一次相机装置1,将敲击动作计数为一次。
相机单元3包括拍摄元件3a、使被摄物像成像于拍摄元件3a的拍摄面的透镜3b、以及保持透镜3b的透镜镜筒3c(参照图3)。相机单元3将形成于拍摄元件3a的拍摄面的影像转换成电信号。透镜镜筒3c在相机单元3的光轴1a的方向上突出。与光轴1a垂直的透镜镜筒3c的剖面是圆形。另外,在相机单元3上,经由连接器而电连接有用于将拍摄元件3a生成的电信号发送到设置于外部的图像处理电路(外部电路)的多个缆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缆线包括共面波导或微带线。或者,多个缆线分别也可以包括长度相同的细线的同轴缆线。多个缆线分为规定数量的缆线束11。
如图2的A、图3所示,致动器2(相机装置1)具备上环4、可动单元10、固定单元20、驱动部30及印刷基板90。
可动单元10具有相机支架40、第一可动基部41以及第二可动基部42(参照图5)。另外,固定单元20在与可动单元10之间设置间隙而将可动单元10嵌合。可动单元10相对于固定单元20以相机单元3的透镜的光轴1a为中心而旋转(滚动)。另外,可动单元10相对于固定单元20分别以与光轴1a正交的轴1b及轴1c为中心而旋转。这里,轴1b、轴1c与在可动单元10未旋转的状态下将可动单元10嵌合于固定单元20的嵌合方向正交。此外,轴1b、轴1c相互正交。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可动单元10的详细结构之后叙述。相机单元3安装在相机支架40上。关于第一可动基部41及第二可动基部42的结构之后叙述。能够通过可动单元10旋转而使相机单元3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轴1a与轴1b及轴1c的双方正交的情况下,可动单元10(相机单元3)定义为中立状态。另外,将可动单元10(相机单元3)以轴1b为中心而旋转的方向定义为平移方向,将可动单元10(相机单元3)以轴1c为中心而旋转的方向定义为倾转方向。此外,将可动单元10(相机单元3)以光轴1a为中心而旋转(滚动)的方向定义为滚动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光轴1a、轴1b、1c是假想的轴。
固定单元20包括连结部50和主体部51(参照图4)。
连结部50具有直线形状的连结棒501和松配合构件502。连结棒501在中央部位具有开口部503。松配合构件502具有基部504和壁部505。基部504在从相机单元3处于中立状态的情况下的光轴1a观察时呈圆形。基部504的接近相机单元3的面是平面,远离相机单元3的面成为球面。壁部505设置在基部504的平面的中央部位,具有凹部506(参照图5)。壁部505的外周的径与连结棒501的开口部503的径大致相同。壁部505嵌入到连结棒501的开口部503。
主体部51具有一对突出部510。一对突出部510设置为在与中立状态时的可动单元10中的光轴1a正交的方向上对置。此外,一对突出部510设置为位于配置有后述的第一线圈单元52和后述的第二线圈单元53的间隙中。连结部50在与主体部51之间夹入第二可动基部42且螺合于主体部51。具体而言,连结部50的两端分别螺合于主体部51的一对突出部510。
主体部51设置有用于固定两个缆线束11的两个固定部703(参照图2的A、图3)。两个固定部703配置为与一对突出部510的配置方向正交,且相互对置。两个固定部703相对于包含轴1b和轴1c的平面在相机单元3的方向上倾斜地设置于主体部51(参照图4)。两个固定部703具有板形状的第一构件704和板形状的第二构件705。缆线束11的一部分夹入到第一构件704与第二构件705之间。
固定单元20为了使可动单元10能够通过电磁驱动进行旋转而具有一对第一线圈单元52和一对第二线圈单元53(参照图4)。一对第一线圈单元52使可动单元10以轴1b为中心而旋转。一对第二线圈单元53使可动单元10以轴1c为中心而旋转。
各第一线圈单元52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第一磁轭710、驱动线圈720、730以及磁轭支架740、750(参照图4)。各第一磁轭710是以旋转的中心点460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将第二线圈单元53对置的方向(轴1b)设为卷绕方向而将导线卷绕于各第一磁轭710,形成驱动线圈730,使得后述的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在滚动方向上进行旋转驱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的卷绕方向是匝数增加的方向(例如,在圆筒线圈的情况下是轴向)。在各第一磁轭710设置了驱动线圈730之后,在各第一磁轭710的两侧利用螺钉来固定磁轭支架740、750。之后,将可动单元10处于中立状态时的光轴1a设为卷绕方向而将导线卷绕于各第一磁轭710,形成驱动线圈720,使得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在平移方向上进行旋转驱动。而且,将各第一线圈单元52利用螺钉固定于主体部51,使得从相机单元3侧观察时对置。具体而言,将光轴1a的方向上的各第一线圈单元52的一端部利用螺钉而固定于主体部51。将光轴1a的方向上的各第一线圈单元52的另一端部嵌入到上环4。
各第二线圈单元53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第二磁轭711、驱动线圈721、731以及磁轭支架741、751(参照图4)。各第二磁轭711是以旋转的中心点460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将第一线圈单元52对置的方向(轴1c)设为卷绕方向而将导线卷绕于各第二磁轭711,形成驱动线圈731,使得后述的第二驱动磁铁621在滚动方向上进行旋转驱动。在各第二磁轭711设置了驱动线圈731之后,在各第二磁轭711的两侧利用螺钉来固定磁轭支架741、751。之后,将可动单元10处于中立状态时的光轴1a设为卷绕方向而将导线卷绕于各第二磁轭711,形成驱动线圈721,使得一对第二驱动磁铁621在倾转方向上进行旋转驱动。而且,将各第二线圈单元53利用螺钉固定于主体部51,使得从相机单元3侧观察时对置。具体而言,将光轴1a的方向上的各第二线圈单元53的一端部利用螺钉而固定于主体部51。将光轴1a的方向上的各第二线圈单元53的另一端部嵌入到上环4。
安装了相机单元3的相机支架40利用螺钉而固定于第一可动基部41。第一可动基部41在与第二可动基部42之间夹入连结部50。
印刷基板90具有用于检测相机单元3的平移方向及倾转方向上的旋转位置的多个磁传感器92(这里为4个)。这里,磁传感器92例如是霍尔元件。
印刷基板90还搭载有用于控制向驱动线圈720、721、730、731流动的电流的电路等。例如,印刷基板90搭载有具有图1所示的驱动器部120的功能的电路及图1所示的传感器130。
在印刷基板90上搭载有微机(微型控制器)等。微机通过执行存放于存储器的程序,从而实现图1所示的控制部110的功能及相机控制部150的功能。程序这里预先记录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需要说明的是,程序也可以通过因特网等电通信线路来提供,或者也可以记录在存储卡等记录介质中而被提供。需要说明的是,之后对控制部110及相机控制部150详细叙述。
接下来,对第一可动基部41及第二可动基部4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可动基部41具有主体部43、一对保持部44、松配合构件45以及球体46(参照图5)。主体部43在与相机支架40之间夹入刚性部12并固定(保持)刚性部12。各保持部44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43的周缘(参照图5)。各保持部44在与主体部43的侧壁431之间夹入缆线束11并保持缆线束11(参照图3)。松配合构件45具有锥形状的贯通孔451(参照图3)。球体46嵌入并固定于松配合构件45的贯通孔451,且包括作为凸状球面的第一松配合面461(参照图3)。第一松配合面461与松配合构件502的壁部505的第二松配合面507以隔着少许间隙而嵌合的方式(以松配合的方式)点或线接触。由此,连结部50以使可动单元10可旋转的方式能够对可动单元10进行枢轴支承。这里,球体46的中心成为旋转的中心点460。
第二可动基部42支承第一可动基部41。第二可动基部42具有背轭610、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以及一对第二驱动磁铁621(参照图5)。第二可动基部42还具有底板640、位置检测磁铁650以及防脱落部651(参照图5)。
背轭610具有圆板部分和从圆板部分的外周部向相机单元3侧(上侧)突出的四个固定部(臂)。四个固定部中的两个固定部在轴1b上对置,其他两个固定部在轴1c上对置。四个固定部与一对第一线圈单元52及一对第二线圈单元53一对一地对置。
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一对一地设置于背轭610的四个固定部中的与一对第一线圈单元52对置的两个固定部。一对第二驱动磁铁621一对一地设置于背轭610的四个固定部中的与一对第二线圈单元53对置的两个固定部。
通过基于第一驱动磁铁620和第一线圈单元52的电磁驱动、及基于第二驱动磁铁621和第二线圈单元53的电磁驱动,能够使可动单元10(相机单元3)在平移方向、倾转方向及滚动方向上旋转。具体而言,通过基于两个驱动线圈720和两个第一驱动磁铁620的电磁驱动及基于两个驱动线圈721和两个第二驱动磁铁621的电磁驱动,能够使可动单元10在平移方向及倾转方向上旋转。另外,通过基于两个驱动线圈730和两个第一驱动磁铁620的电磁驱动及基于两个驱动线圈731和两个第二驱动磁铁621的电磁驱动,能够使可动单元10在滚动方向上旋转。
底板640是非磁性的,例如由黄铜形成。底板640安装于背轭610,形成可动单元10(第二可动基部42)的底部。底板640通过螺钉而固定于背轭及第一可动基部41。底板640作为配重发挥功能。通过使底板640作为配重发挥功能,能够使旋转的中心点460与可动单元10的重心一致。因此,在向可动单元10的整体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可动单元10以轴1b为中心旋转的力矩以及以轴1c为中心旋转的力矩变小。由此,能够以较小的驱动力将可动单元10(相机单元3)维持为中立状态,或者以轴1b及轴1c为中心而旋转。
底板640的接近相机单元3的面成为平面,该平面的中央部位具有突出部641。在突出部641的前端部具有曲面形状的凹部642。松配合构件502位于凹部642的相机单元3侧(上侧)。
底板640的远离相机单元3的面成为球面,在该球面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配置位置检测磁铁650及防脱落部651(参照图3)。防脱落部651防止配置在底板640的凹部中的位置检测磁铁650的落下。
在底板640的凹部642与松配合构件502之间设置有间隙(参照图3)。底板640的凹部642的内周面及松配合构件502的基部504的球面是相互对置的曲面。该间隙是如下的距离:即便在底板640与松配合构件50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驱动磁铁620及第二驱动磁铁621各自的磁气使第一驱动磁铁620及第二驱动磁铁621分别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由此,即便在相机单元3相对于相机单元3处于中立状态时的光轴1a的方向而移动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及一对第二驱动磁铁621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设置于印刷基板90的四个磁传感器92在可动单元10旋转时,位置检测磁铁650的位置与可动单元10的旋转相应地变化,由此,作用于四个磁传感器92的磁力变化。四个磁传感器92检测通过位置检测磁铁650的旋转而作用的磁力变化,算出相对于轴1b、轴1c的二维的旋转角度。由此,四个磁传感器92能够分别检测倾转方向及平移方向上的旋转位置。另外,相机装置1具有与四个磁传感器92不同的磁传感器,该磁传感器检测以光轴1a为中心的可动单元10(相机单元3)的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检测以光轴1a为中心的旋转的传感器不局限于磁传感器。检测以光轴1a为中心的旋转的传感器也可以是陀螺仪传感器。
这里,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作为吸附用磁铁发挥功能,在与对置的第一磁轭710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引力。另外,一对第二驱动磁铁621作为吸附用磁铁发挥功能,在与对置的第二磁轭711之间也产生第二磁吸引力。这里,第一磁吸引力的向量的方向与连结旋转的中心点460、第一磁轭710的中心位置及第一驱动磁铁620的中心位置而得到的中心线平行。第二磁吸引力的向量的方向与连结旋转的中心点460、第二磁轭711的中心位置及第二驱动磁铁621的中心位置而得到的中心线平行。
另外,第一磁吸引力及第二磁吸引力成为固定单元20的松配合构件502的相对于球体46的垂直阻力。另外,在可动单元10处于中立状态的情况下,可动单元10中的磁吸引力成为中立状态时的相机单元3中的光轴1a方向的合成向量。第一磁吸引力、第二磁吸引力及合成向量中的力的平衡类似于平衡玩具的力学结构,可动单元10能够稳定地在三轴方向上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一对第一线圈单元52、一对第二线圈单元53、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及一对第二驱动磁铁621构成驱动部30。另外,驱动部30包括使可动单元10在倾转方向上旋转的第一驱动部30a、使可动单元10在平移方向上旋转的第二驱动部30b及使可动单元10在滚动方向上旋转的第三驱动部30c。
第一驱动部30a包括一对第一线圈单元52中的一对第一磁轭710及一对驱动线圈720、以及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第二驱动部30b包括一对第二线圈单元53中的一对第二磁轭711及一对驱动线圈721、以及一对第二驱动磁铁621。第三驱动部30c包括一对第一驱动磁铁620、一对第二驱动磁铁621、一对第一磁轭710、一对第二磁轭711、一对驱动线圈730以及一对驱动线圈731。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1通过向一对驱动线圈720和一对驱动线圈721同时通电而能够使可动单元10二维地旋转(平移、倾转)。另外,相机装置1通过向一对驱动线圈730和一对驱动线圈731同时通电,也能够使可动单元10以光轴1a为中心而旋转(滚动)。
接下来,对相机装置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
相机装置1具备存储部100、控制部110、驱动器部120、通信部140、相机控制部150、驱动部30及相机单元3(参照图1)。
传感器130例如是陀螺仪传感器。传感器130检测设置有传感器130的印刷基板90、即固定单元20的角速度。传感器130将检测结果向控制部110输出。
存储部100由从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中选择的设备构成。存储部100存储有将敲击次数与针对相机单元3的处理建立了对应的处理表。例如,在处理表中,敲击次数“2”与作为处理的“动态图像摄影开始”被建立了对应。在处理表中,敲击次数“3”与作为处理的“动态图像摄影结束”被建立了对应。
控制部110具有对可动单元10的驱动(旋转驱动及振动驱动)进行控制的功能。控制部110的功能如上述那样通过微机执行程序来实现。如图1所示,控制部110具有驱动控制部111及检测处理部112。
驱动控制部111生成用于驱动可动单元10分别在倾转方向、平移方向及滚动方向上旋转的旋转驱动信号,并根据使可动单元10旋转的方向将其朝驱动器部120输出。例如,驱动控制部111在使可动单元10在倾转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将旋转驱动信号向后述的第一驱动器部121输出。驱动控制部111在使可动单元10在平移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将旋转驱动信号向后述的第二驱动器部122输出。驱动控制部111在使可动单元10在滚动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将旋转驱动信号向后述的第三驱动器部123输出。旋转驱动信号使用制振驱动信号和振动驱动信号。制振驱动信号和振动驱动信号是按照周期使工作占空比变化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方式的信号。PWM的周期的倒数例如是几十kHz。制振驱动信号和振动驱动信号通过使PWM的占空比变化而生成。
制振驱动信号的频率是能够使相机装置1(致动器2)作为稳定器2a而发挥功能的频率,例如是几Hz~几十Hz。作为稳定器2a的旋转驱动信号(制振驱动信号)的频率优选至40、50Hz。
驱动控制部111生成用于驱动可动单元10在滚动方向上振动的旋转驱动信号(振动驱动信号),并向第三驱动器部123输出。这里,在振动驱动信号的频率例如为100Hz~300Hz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用户给予触觉刺激。在振动驱动信号的频率例如为1kHz~8kHz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可听音。这里,可听音也可以是人发出的语言声音。或者可听音不局限于语言声音,例如也可以是蜂鸣声、旋律声等。
振动驱动信号的频率是比制振驱动信号的频率高的频率。因此,能够将制振驱动信号与振动驱动信号重叠地输出,能够使相机装置1作为稳定器2a在动作中进行振动驱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制振驱动信号或振动驱动信号中的一方作为旋转驱动信号而输出。
根据该结构,驱动控制部111将振动驱动信号向第三驱动器部123输出。在第三驱动部30c的一对驱动线圈730及一对驱动线圈731中,流动与振动驱动信号相应的电流,可动单元10与振动驱动信号同步地在滚动方向上被驱动而振动。通过该振动,产生可听音,或者在用户触碰致动器2时给予触觉刺激。另外,当PWM的占空比的变化较大时,可动单元10振动的振幅变大。因此,优选振动驱动信号的振幅越大,越增大占空比的变化。
当可动单元10通过驱动控制部111的控制而振动驱动时,固定单元20与可动单元10的振动同步地振动。即,通过驱动可动单元10进行振动,相机装置1整体振动。
检测处理部112基于传感器130的检测结果,对驱动控制部111进行控制,使得生成与检测结果相应地旋转驱动信号。
检测处理部112判别传感器130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角速度)是通过用户的敲击动作而产生的结果还是通过其他原因而产生的结果。例如,检测处理部112基于传感器130检测到的三轴方向各自向量的大小之比、及三轴方向的向量的合力是否存在于规定的范围内,来判断是否进行了敲击动作。
检测处理部112在判断为传感器130检测到通过用户的敲击动作而产生的角速度的情况下,求出在规定期间(例如3秒)内检测到该角速度的次数,即敲击次数。检测处理部112使用存储部100的处理表,来决定与求出的敲击次数相应的处理。检测处理部112将与决定出的处理相应的指示信号向相机控制部150输出。检测处理部112对驱动控制部111进行控制,使得进行振动驱动来作为与用户的敲击动作相应的响应(回应)。
检测处理部112在判断为传感器130检测到通过用户的敲击动作以外的原因(例如手抖等)而产生的角速度的情况下,基于该角速度和磁传感器92的检测结果,来修正通过手抖等而变化的相机装置1的位置(位移)。具体而言,检测处理部112根据传感器130的检测结果和磁传感器92的检测结果,求出三个旋转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角度。检测处理部112对驱动控制部111进行控制,使得按照求出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使相机装置1作为稳定器2a发挥功能。
这里,在相机装置1中,通过传感器130和检测处理部112,作为检测用户对固定单元20进行的规定操作(敲击动作)的检测部160发挥功能。
驱动器部120具备第一驱动器部121、第二驱动器部122及第三驱动器部123。第一驱动器部121进行向第一驱动部30a输出旋转驱动信号(制振驱动信号)的控制。第二驱动器部122进行向第二驱动部30b输出旋转驱动信号(制振驱动信号)的控制。第三驱动器部123进行向第三驱动部30c输出的振动驱动信号及制振驱动信号的控制。
通信部140在与信息终端8(参照图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需要说明的是,通信部140与信息终端8之间的通信方式是Wi-Fi(注册商标)或者无需批准的小功率无线(特定小功率无线)等无线通信。关于这种小功率无线,根据用途等而使用的频带、天线功率等的规格由各国规定。在日本,规定了使用920MHz频带或420MHz频带的电波的小功率无线。
相机控制部150根据从检测处理部112接受的信号,执行拍摄元件3a的图像信号(输出信号)的处理,即相机单元3的动态图像摄影所相关的处理。例如,相机控制部150在从检测处理部112接受的指示信号表示动态图像的摄影开始的情况下,执行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的处理,并控制相机单元3,使得相机单元3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相机控制部150在从检测处理部112接受的指示信号表示动态图像的摄影结束的情况下,执行结束动态图像摄影的处理,并控制相机单元3,使得相机单元3结束(停止)动态图像摄影。
相机控制部150根据从信息终端8接受的信号来控制相机单元3的动态图像摄影所相关的处理。相机控制部150在经由通信部140从信息终端8接受表示信息终端8的敲击次数的敲击检测信号后,执行与该敲击检测信号所表示的敲击次数相应的处理。例如,相机控制部150在从信息终端8接受表示敲击次数是两次的敲击检测信号时,根据处理表来决定对应的处理(这里为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的处理)。相机控制部150执行决定出的处理。相机控制部150将对信息终端8指示振动的振动指示信号作为响应于从信息终端8接受的敲击检测信号的信号而发送至信息终端8。
接下来,对信息终端8的结构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
作为一例,信息终端8是具备显示部801的智能手机。如图6所示,信息终端8具备显示部801、处理部802、通信部803、输入部804、传感器805及振动器806。信息终端8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及存储器,通过CPU执行存放于存储器的程序而使计算机作为处理部802发挥功能。程序在这里通过因特网等电通信线路来提供,或者记录在存储卡等记录介质中而被提供,但也可以预先记录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传感器805例如是陀螺仪传感器。传感器805检测信息终端8的角速度。传感器805将检测结果向处理部802输出。
显示部801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这样的薄型的显示器装置。
处理部802进行信息终端8的整体功能所相关的控制。
处理部802判别传感器805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角速度)是通过用户的敲击动作而产生的结果还是通过其他原因而产生的结果。处理部802在判断为传感器805检测到通过用户的敲击动作而产生的角速度的情况下,求出在规定期间(例如3秒)内检测到该角速度的次数(敲击次数)。处理部802将表示所求出的敲击次数的敲击检测信号经由通信部803向相机装置1发送。这里,针对信息终端8的敲击动作是指轻轻敲击信息终端8的壳体的动作。
处理部802在从相机装置1经由通信部803接受振动指示信号后,对振动器806进行控制,使得振动器806振动。
通信部803在与相机装置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输入部804具有受理信息终端8的所有者的操作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终端8是搭载有触摸面板显示器的智能手机,触摸面板显示器作为显示部801及输入部804发挥功能。
振动器806通过处理部802的控制而振动。由此,信息终端8振动。
接下来,对相机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用户对相机装置1进行了敲击动作时的相机装置1的动作。
控制部110的检测处理部112根据传感器130的检测结果,求出规定期间内的敲击次数。检测处理部112根据处理表来决定与求出的敲击次数对应的处理。
检测处理部112对驱动控制部111进行控制,使得驱动可动单元10在滚动方向上进行振动来作为回应。驱动控制部111通过将振动驱动信号向第三驱动器部123输出,从而驱动可动单元10在滚动方向上进行振动。
检测处理部112在驱动可动单元10在滚动方向上振动了预先决定的时间(例如2秒)的期间之后,将与决定出的处理相应的指示信号向相机控制部150输出。
相机控制部150执行与从检测处理部112接受的指示信号相应的处理。
接下来,说明用户对信息终端8进行了敲击动作时的相机装置1的动作。
信息终端8的处理部802根据传感器805的检测结果,求出规定期间内的敲击次数。处理部802将表示求出的敲击次数的敲击检测信号向相机装置1发送。
相机控制部150根据处理表,来决定与从信息终端8接受的敲击检测信号所表示的敲击次数相应的处理。相机控制部150执行决定出的处理。
相机控制部150将振动指示信号作为对敲击检测信号的回应而发送至信息终端8。此时,信息终端8的处理部802在从相机装置1接受振动指示信号后,使振动器806振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相机单元3摄影的动态图像(图像)也可以显示在设置于相机装置1的显示部中,还可以显示在信息终端8的显示部801中。或者,由相机单元3摄影的图像也可以存储于存储部100。
(变形例)
以下,列出变形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变形例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适当组合来应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30为设置于印刷基板90的结构,但不局限于该结构。不局限于印刷基板90,传感器130设置于固定单元20即可。或者,不局限于固定单元20,传感器130也可以设置于可动单元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传感器130为陀螺仪传感器,但不局限于此。传感器130也可以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控制部111构成为驱动可动单元10在滚动方向上振动,但不局限于该结构。驱动控制部111也可以驱动可动单元10在平移方向或倾转方向上振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机装置1的可动单元10构成为能够在三轴方向(平移方向、倾转方向及滚动方向)上旋转,但不局限于该结构。相机装置1的可动单元10在三轴方向中的至少两轴方向上能够旋转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机装置1构成为在从信息终端8接受到敲击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振动指示信号作为其回应而向信息终端8发送,但不局限于该结构。作为敲击检测信号的回应,相机装置1也可以驱动可动单元10进行振动。在该情况下,当用户装配有相机装置1时,通过可动单元10振动,从而用户能够感觉到通过对信息终端8进行了敲击动作而进行相机单元3的操作。
或者,作为敲击检测信号的回应,相机装置1除了将振动指示信号向信息终端8发送之外,也可以驱动可动单元10进行振动。即,相机装置1也可以驱动可动单元10及信息终端8进行振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机装置1构成为具备磁传感器92,但磁传感器92并非作为构成要素而必须的。相机装置1在不具备磁传感器92的情况下,根据传感器130的检测结果,求出用于修正相机单元3的位移的旋转角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机装置1的检测处理部112构成为检测敲击次数,但不局限于该结构。检测处理部112也可以检测相机装置1振动的情况。即,检测处理部112也可以检测对相机装置1施加了外力。例如,在传感器130的检测结果(角速度)频繁且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检测处理部112判断为相机装置1正在振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信息终端8向相机装置1发送表示敲击次数的敲击检测信号,但不局限于该结构。信息终端8电可以向相机装置1发送表示与敲击次数相应的处理的相机控制信号。在该情况下,信息终端8将与在相机装置1的存储部100中存储的处理表相同的表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区域。信息终端8的处理部802根据存储区域所存储的表来决定与敲击次数相应的处理。处理部802将表示决定出的处理的相机控制信号向相机装置1发送。相机控制部150在从信息终端8接受表示由信息终端8决定出的处理的相机控制信号后,执行接受到的相机控制信号所表示的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机装置1构成为在驱动可动单元10进行振动时产生可听音,但不局限于该结构。相机装置1使可动单元10至少振动即可。即,振动驱动信号的频率不局限于比制振驱动信号的频率大的频率,也可以是与制振驱动信号的频率的范围重叠的几Hz~几十Hz的频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对相机装置1进行了敲击动作的情况下,在由相机控制部150进行控制之前,进行作为回应的振动驱动,但不局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在对相机装置1进行了敲击动作的情况下,在由相机控制部150进行控制之后,进行作为回应的振动驱动。
或者,在对相机装置1进行了敲击动作的情况下,回应的时机也可以根据相机控制部150的控制而不同。例如,在相机控制部150的控制是动态图像的摄影开始的情况下,在由相机控制部150进行控制之前,检测处理部112进行作为回应的振动驱动。在相机控制部150的控制是摄影结束的情况下,在由相机控制部150进行控制之后,检测处理部112进行作为回应的振动驱动。由此,由相机单元3摄影的图像不会产生因振动驱动而引起的抖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装置而使用相机装置1进行了说明。然而,光学装置不局限于相机装置1。作为光学装置,能够应用于具有受光元件、发光元件、拍摄元件3a等光学元件的装置。例如,作为光学装置,能够应用于激光指示器、照明器具、投影仪等装置。作为光学装置,在应用于激光指示器、照明器具、投影仪等装置的情况下,代替相机控制部150,光学装置具有元件控制部。元件控制部通过用户对光学装置或信息终端8的敲击动作而进行由光学元件(发光元件)输出光(输出信号)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球体46嵌入并固定于松配合构件45的贯通孔451,但不局限于该结构。球体46也可以构成为固定于松配合构件502的凹部506。在该情况下,松配合构件45的贯通孔451的内周面相当于第一松配合面,从松配合构件502突出的球体46的凸状球面相当于第二松配合面。从松配合构件502突出的球体46的凸状球面(第二松配合面)与松配合构件45的贯通孔451的内周面(第一松配合面)以隔着少许间隙嵌合的方式(以松配合的方式)点或线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用户对相机装置1或信息终端8进行敲击动作,从而相机装置1执行相机单元3中的动态图像摄影的开始、结束所相关的处理,但不局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通过用户对相机装置1或信息终端8进行敲击动作,从而相机装置1执行静止图像的摄影所相关的处理。或者,还可以通过用户对相机装置1或信息终端8进行敲击动作,从而相机装置1执行向相机单元3供给电力的供给开始或结束所相关的处理、即相机单元3的起动、停止所相关的处理。
(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方式的光学装置(相机装置1)具备光学单元(相机单元3)、可动单元(10)、固定单元(20)、驱动部(30)、驱动控制部(111)以及检测部(160)。光学单元具有光学元件(拍摄元件3a)。可动单元(10)对光学单元进行保持。固定单元(20)将可动单元(10)保持为能够在平移方向、倾转方向及滚动方向中的至少两个方向上旋转。驱动部(30)驱动可动单元(10)相对于固定单元(20)在至少两个方向上旋转。驱动控制部(111)对驱动部(30)进行控制,使得可动单元(10)旋转。检测部(160)检测用户对固定单元(20)及可动单元(10)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的规定操作(敲击动作)。驱动控制部(111)在检测部(160)检测到用户的规定操作时,对驱动部(30)进行控制,使得可动单元(10)在至少两个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振动。
根据该结构,光学装置在检测到用户所进行的规定操作时,驱动可动单元10进行振动。因此,用户通过感觉可动单元(10)的振动,即便在用户装配了光学装置的期间,也能够知晓用户的指示被光学装置受理。即,光学装置即便在装配于用户的期间,也能够使用户知晓受理到来自用户的指示。
第二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一方式,驱动控制部(111)对驱动部(30)进行控制,使得可动单元(10)在至少一个方向上以可听音的频率进行振动。根据该结构,用户通过声音也能够知晓用户的指示被光学装置受理。
第三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作为在至少两个方向中的所希望的旋转方向上驱动可动单元(10)的稳定器(2a)而使用。驱动控制部驱动可动单元(10)在所希望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将使用了可动单元(10)振动用的振动驱动信号和对可动单元(10)制振用的制振驱动信号的旋转驱动信号向驱动部(30)输出。根据该结构,光学装置在驱动可动单元(10)旋转时,能够抑制光学单元(相机单元3)不必要的晃动。
第四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三方式,振动驱动信号的频率高于制振驱动信号的频率。根据该结构,能够区分制振驱动信号和振动驱动信号。
第五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三方式或第四方式,检测部(160)包括陀螺仪传感器(传感器130)。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固定单元(20)的角速度及可动单元10的角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角速度。驱动控制部(111)基于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到的角速度来控制驱动部(30),使得作为稳定器(2a)发挥功能。根据该结构,光学装置能够将陀螺仪传感器用于用户的规定操作的检测功能及作为稳定器(2a)的功能的双方。
第六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驱动部(30)包括设置于可动单元(10)的一对驱动磁铁(第一驱动磁铁620、第二驱动磁铁621)和一对线圈(驱动线圈720、730、721、731)。一对线圈以与一对驱动磁铁对置的方式设置于固定单元(20)。驱动部(30)通过使用了一对线圈和一对驱动磁铁的电磁驱动来驱动可动单元(10)。根据该结构,光学装置能够通过电磁驱动而使可动单元(10)旋转。
第七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一方式~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还具备通信部(140)和处理控制部(相机控制部150)。通信部(140)从信息终端(8)接收通过用户对信息终端(8)进行的规定动作而生成的信号(例如敲击检测信号)。处理控制部根据通信部(140)接收到的信号,来进行光学单元的光学元件的输出信号的处理或控制。根据该结构,光学装置能够根据来自外部的装置(信息终端8)的指示来执行处理。因此,用户能够不直接操作光学装置,而通过使用信息终端(8)来对光学装置进行操作。
第八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七方式,用于对固定单元(20)及可动单元(10)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的规定操作是第一敲击动作。用户对信息终端(8)进行的规定动作是第二敲击动作。处理控制部针对相同次数的第一敲击动作和第二敲击动作,对光学单元执行相同的处理。根据该结构,用户在进行相同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对光学装置的操作和对信息终端(8)的操作中操作内容没什么不同,因此,无需注意操作内容的差异。
第九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七方式或第八方式,通信部(140)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将振动指示信号向信息终端(8)发送,使得信息终端(8)振动。根据该结构,信息终端(8)振动,因此,即便根据信息终端(8)的振动,用户也能够知晓用户的指示被光学装置受理。
第十方式的光学装置,根据第一方式~第九方式中任一方式,光学元件是拍摄元件(3a)。根据该结构,光学装置能够执行与用户的规定操作相应的处理且是摄影所相关的处理。
附图标记说明:
1 相机装置(光学装置);
2a 稳定器;
3 相机单元(光学单元);
3a 拍摄元件(光学元件);
8 信息终端;
10 可动单元;
20 固定单元;
30 驱动部;
111 驱动控制部;
112 检测处理部;
130 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
140 通信部;
150 相机控制部;
160 检测部;
620 第一驱动磁铁(驱动磁铁);
621 第二驱动磁铁(驱动磁铁);
720、721、730、731 驱动线圈(线圈)。

Claims (10)

1.一种光学装置,具备:
光学单元,其具有光学元件;
可动单元,其保持所述光学单元;
固定单元,其将所述可动单元保持为能够在平移方向、倾转方向及滚动方向中的至少两个方向上旋转;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在所述至少两个方向上旋转;
驱动控制部,其对所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可动单元旋转;以及
检测部,其检测用户对所述固定单元及所述可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的规定操作,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所述规定操作时,对所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可动单元在所述至少两个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可动单元在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上以可听音的频率进行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装置用作在所述至少两个方向中的所希望的旋转方向上驱动所述可动单元的稳定器,
所述驱动控制部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在所述希望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将使用了所述可动单元振动用的振动驱动信号和对所述可动单元制振用的制振驱动信号的旋转驱动信号输出到所述驱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驱动信号的频率高于所述制振驱动信号的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所述陀螺仪传感器检测所述固定单元的角速度及所述可动单元的角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角速度,
所述驱动控制部基于所述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角速度来控制所述驱动部,使得作为所述稳定器发挥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可动单元的一对驱动磁铁以及以与所述一对驱动磁铁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单元的一对线圈,
所述驱动部通过使用了所述一对线圈和所述一对驱动磁铁的电磁驱动来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备:
通信部,其从所述信息终端接收通过所述用户对信息终端进行的规定动作而生成的信号;以及
处理控制部,其根据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信号来进行所述光学单元的所述光学元件的输出信号的处理或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对所述固定单元及所述可动单元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的所述规定操作是第一敲击动作,
所述用户对所述信息终端进行的所述规定动作是第二敲击动作,
所述处理控制部针对相同次数的所述第一敲击动作和所述第二敲击动作,对所述光学单元执行相同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在接收到所述信号之后,向所述信息终端发送振动指示信号,使得所述信息终端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是拍摄元件。
CN201880013388.5A 2017-02-23 2018-02-15 光学装置 Pending CN1103259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2559 2017-02-23
JP2017032559 2017-02-23
PCT/JP2018/005211 WO2018155296A1 (ja) 2017-02-23 2018-02-15 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5905A true CN110325905A (zh) 2019-10-11

Family

ID=63253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388.5A Pending CN110325905A (zh) 2017-02-23 2018-02-15 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54188A1 (zh)
JP (1) JPWO2018155296A1 (zh)
CN (1) CN110325905A (zh)
WO (1) WO201815529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3355A (ja) * 2005-05-30 2006-12-07 Toshiba Corp 携帯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操作方法
CN101581968A (zh) * 2008-05-13 2009-11-18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程序和移动终端
US20120185203A1 (en) * 2011-01-13 2012-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2980571A (zh) * 2011-08-26 2013-03-20 索尼公司 移动终端装置和方位提示方法
US20150169062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 for providing haptic feedback based on user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5493003A (zh) * 2013-04-26 2016-04-1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摄像机轻击开关
CN105611165A (zh) * 2015-12-29 2016-05-25 北京灏核鑫京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拍照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9464B2 (ja) * 2009-03-13 2013-08-07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モード切換え方法
JP5651951B2 (ja) * 2009-12-28 2015-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5177305A (ja) * 2014-03-14 2015-10-0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11143B2 (ja) * 2016-06-28 2017-10-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3355A (ja) * 2005-05-30 2006-12-07 Toshiba Corp 携帯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操作方法
CN101581968A (zh) * 2008-05-13 2009-11-18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程序和移动终端
US20120185203A1 (en) * 2011-01-13 2012-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2980571A (zh) * 2011-08-26 2013-03-20 索尼公司 移动终端装置和方位提示方法
CN105493003A (zh) * 2013-04-26 2016-04-1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摄像机轻击开关
US20150169062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 for providing haptic feedback based on user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5611165A (zh) * 2015-12-29 2016-05-25 北京灏核鑫京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拍照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55296A1 (ja) 2019-12-12
US20190354188A1 (en) 2019-11-21
WO2018155296A1 (ja) 2018-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7161B (zh) 输入输出操作装置
CN101351141B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引导系统
WO2018194047A1 (ja) カメラ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339170B2 (en) Medical device including self-propelled capsule endoscope
CN101351142B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引导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17205A1 (en) Driving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Biomimetic Fish and a Biomimetic Fish
CN103104792A (zh) 仿生摄像头、驱动仿生摄像头的偏置方法、及媒体终端
KR20120054386A (ko) 게임 컨트롤러, 게임기 및 게임 컨트롤러를 채용한 게임 시스템
CN110089014A (zh) 振动促动器、可佩戴式终端以及来电通知功能设备
US11872438B2 (en) Exercise device incorporating gyroscopic initiated dynamic resistance
WO2018066425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カメラ装置
US20160241691A1 (en) Portable device and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TW202019265A (zh) 用於顯示器的磁性懸吊結構
CN107529948A (zh) 位置检测系统和位置检测方法
CN110226127A (zh) 致动器及相机驱动装置
CN110325905A (zh) 光学装置
JP5120422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WO2014041923A1 (ja) 力覚提示装置
CN209196463U (zh) 一种手持环稳定器
CN214019206U (zh) 玩具系统、控制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395330A (zh) 腕力球及其测量装置
CN112717431A (zh) 玩具系统、控制装置及终端设备
AU2013101667A4 (en) Driving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biomimetic fish and biomimetic fish
CN209286633U (zh) 射击游戏机台及其射击游戏操控组件
US20230364525A1 (en) Network-Connected Toy Wand System With Levitation-Inducing Crad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