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454A -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454A
CN110324454A CN201810285613.2A CN201810285613A CN110324454A CN 110324454 A CN110324454 A CN 110324454A CN 201810285613 A CN201810285613 A CN 201810285613A CN 110324454 A CN110324454 A CN 110324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ng part
electronic device
limiting section
guid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56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454B (zh
Inventor
孙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56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44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4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弹性件和输出转轴,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主体、导向部和抵挡部,所述驱动主体设有驱动转轴,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驱动转轴,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抵挡部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件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部,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抵挡部。当所述输出转轴的负荷超载,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对转动,以实现对超载能量进行吸收,避免超载能量传递至所述驱动转轴而损毁驱动主体,提高了所述驱动组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装置中的使用场景多样化。电子装置的驱动组件在面对超负荷情况下,容易导致结构损毁,安全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安全性的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弹性件和输出转轴,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主体的导向部和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并与所述驱动主体相对的抵挡部,所述驱动主体设有朝向所述抵挡部延伸的驱动转轴,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驱动转轴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驱动转轴,随所述驱动转轴相对所述驱动主体转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抵挡部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件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抵挡部之间,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抵挡部,用以提供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滑动的回复力,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所述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背离所述第一限位件一侧,所述输出转轴与所述驱动转轴同轴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驱动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驱动组件,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装置本体和滑动组件;所述驱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所述输出转轴的周侧壁设有螺纹,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座和固定于所述滑动座的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滑动座经所述螺纹螺接与所述输出转轴,以沿平行所述输出转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
所述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伸出信号,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伸出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转轴朝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带动所述输出转轴朝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随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中框伸出;
接收收缩信号,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收缩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转轴朝第二预设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带动所述输出转轴朝第二预设方向转动,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随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中框收缩,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反。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转轴,即所述驱动转轴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而第二限位件又带动输出转轴转动,实现转动扭矩输出,当所述输出转轴的负荷超载,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对转动,以实现对超载能量进行吸收,避免超载能量传递至所述驱动转轴而损毁驱动主体,提高了所述驱动组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组件100,所述驱动组件100包括驱动件10、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弹性件40和输出转轴50。所述驱动件10包括驱动主体1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主体11的导向部12和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12并与所述驱动主体11相对的抵挡部13。所述驱动主体11设有朝向所述抵挡部13延伸的驱动转轴111。所述导向部12位于所述驱动转轴111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20固定于所述驱动转轴111,随所述驱动转轴111相对所述驱动主体11转动。所述第一限位件20朝向所述抵挡部13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21,所述第二限位件30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部1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0和所述抵挡部13之间,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31。所述弹性件40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0和所述抵挡部13,用以提供所述第二限位件30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20滑动的回复力,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20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30转动,所述输出转轴5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30背离所述第一限位件20一侧,所述输出转轴50与所述驱动转轴111同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限位部2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1相配合,所述第二限位件30可以随所述第一限位件20转动;所述第一限位部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1相脱离,所述第二限位件30可以相对所述第一限位件20转动。所述驱动组件100可以应用于电子装置中,该电子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20设有第一限位部21,所述第二限位件30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31,所述第一限位件2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转轴111,即所述驱动转轴111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20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30,而第二限位件30又带动输出转轴50转动,实现转动扭矩输出,当所述输出转轴50的负荷超载,所述第二限位部31脱离所述第一限位部21,第二限位件30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0相对转动,以实现对超载能量进行吸收,避免超载能量传递至所述驱动转轴111而损毁驱动主体,提高了所述驱动组件100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10作为所述驱动组件100的动力源。所述驱动主体11由定子112和相对所述定子112转动的转子113,以及固定连接所述定子112的底盖1121构成。所述转子113和所述定子112通过电磁作用力相互转动。所述转子113带动所述输出转轴111转动。所述导向部12为套筒。所述导向部12具有第一开口端121和相对所述第一开口端121的第二开口端122。所述第一开口端121套设于所述驱动主体11外周侧,即所述驱动主体11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21内侧,所述定子112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21内侧,所述底盖1121封盖所述第一开口端121。所述驱动主体11封盖所述第一开口端121。所述导向部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转轴111相平行。所述导向部12的内侧收容所述驱动转轴111、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和所述弹性件40。所述第二开口端122固定连接所述抵挡部13,以使所述抵挡部13封盖所述第二开口端122。所述导向部12的内侧壁对所述第二限位件30滑动导向,以使所述第二限位件30沿平行所述驱动转轴111方向滑动。所述抵挡部13呈板件状。所述抵挡部13供所述输出转轴50穿过。所述抵挡部13对所述弹性件40施加抵挡阻力,以使所述弹性件40可以施加弹性回复力至所述第二限位件3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20包括第一侧面22和相对所述第一侧面22设置的第二侧面23。所述第一限位部2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22上。所述第二侧面23设有多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卡持凸台231。多个所述卡持凸台231绕所述输出转轴111排列。所述驱动件1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驱动转轴111的卡持环114。所述卡持环114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20一侧沿周向排列有多个卡持凹槽115。每一所述卡持凹槽115与每一所述卡持凸台231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限位件20与所述驱动转轴111稳固连接,增强所述第一限位件20与所述驱动转轴111的稳固性。所述第二侧面23还设有与所述驱动转轴111相对的转轴凹槽232。所述驱动转轴111的一端收容于所述转轴凹槽232内,以增强所述第一限位件20与所述驱动转轴111的稳固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件30包括第一端面32和相对所述第一端面32设置的第二端面33。所述第一端面32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20。所述第二限位部3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32上。所述第一端面32与所述第一侧面22大致平行。当所述第一限位部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1相配合,所述第一侧面22与所述第一端面32大致相贴合。所述第二端面33设有朝向所述抵挡部13延伸的阻挡凸台331。所述阻挡凸台331的端面设有固定凹槽332。所述输出转轴50的一端插入所述固定凹槽332,并固定连接所述阻挡凸台33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40为矩形弹簧。所述弹性件40一端抵持于所述抵挡部13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30一侧,另一端套设于所述阻挡凸台331上,并抵持于所述第二端面33上。在所述第二限位部3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相配合时,所述弹性件40呈预压缩状态。当所述输出转轴50的负荷超载,即所述输出转轴50的承载应力大于所述驱动转轴111的驱动应力时,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承载应力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对所述第二限位部31的限制应力,所述第二限位部3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无法保持相配合状态。即所述第二限位部3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相脱离,使得所述第二限位件30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0相转动,即所述第二限位件30相对所述第一限位件20靠近所述抵挡部13,所述第二限位件30压缩所述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吸收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超载能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转轴50穿过所述抵挡部13。所述输出转轴50与所述驱动转轴111同轴设置,以保证所述输出转轴50有效转动。所述输出转轴50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凹槽332的第一端51和相对所述第一端51设置的第二端52。所述第二端52对外输出转动力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21为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31为限位凸台。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20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限位件30为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限位件20沿周向等距排布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21,所述第二限位件31沿周向等距排布多个第二限位部31。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21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31相对应配合,增强所述第一限位件20对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限制作用力,方便所述第一限位件20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30转动。利用所述第二限位部31可以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部21内,方便所述第二限位部31可以滑出所述第一限位部21,避免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超载应力传递至所述第一限位件2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1也可以是凸台,所述第二限位部31也可以是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21具有倾斜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31具有倾斜外侧壁,所述倾斜内侧壁与所述倾斜外侧壁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31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一限位部2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1呈锥形凹槽状。所述第一限位部21具有第一倾斜内壁212和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内壁212设置的第二倾斜内壁213。所述第一倾斜内壁212与另一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第二倾斜内壁213相邻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31呈锥形凸台状。所述第二限位部31具有第一倾斜外壁312和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外壁312设置的第二倾斜外壁313。所述第一倾斜外壁312与另一所述第二限位部31的第二倾斜外壁313相邻设置。当所述第二限位件31的承载应力大于所述驱动转轴111的驱动力时,所述第一倾斜外壁312可以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内壁212滑动,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31滑出所述第一限位部21。当所述第二限位部31随所述第二限位件30朝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21转动时,所述第一倾斜外壁312在所述弹性件4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内壁212滑动,以迫使所述第二限位部31滑入所述第一限位部2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滑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深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凸台331的端面至所述抵挡部13的距离为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滑动行程。即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最大滑动距离为所述阻挡凸台331的端面至所述抵挡部13的距离。利用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滑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深度,使得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第二限位部21可以完全脱离所述第一限位部21,方便所述第二限位件30相对所述第一限位件20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抵挡部13设有供所述输出转轴50穿过的转轴孔131,所述转轴孔131的内径小于所述阻挡凸台331的外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孔131的内侧壁与所述输出转轴50的外周侧壁之间存在间距,以方便所述输出转轴50转动。所述转轴孔131具有朝向所述阻挡凸台331的开口端132。所述开口端132外侧对所述阻挡凸台331进行抵挡限位,防止所述阻挡凸台331经所述转轴孔131露出,以保证所述驱动件10的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12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21和所述第二开口端122的内侧壁123,所述内侧壁123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121处沿周向延伸有导滑凸缘124,所述导滑凸缘124具有平行所述内侧壁123的导滑面125,所述导滑面125对所述第二限位件30滑动导向。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件3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面32和所述第二端面33之间的导滑侧面34。所述导滑侧面34沿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周向延伸。所述导滑侧面34与所述导滑面125间隙配合,并位所述第二限位件30沿平行所述驱动转轴111方向滑动导向,以及为所述第二限位件30在绕所述驱动转轴111方向转动导向。利用所述导滑面125对所述第二限位件30滑动导向,方便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第二限位部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0的第一限位部21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周缘还设有限位凸缘35,所述限位凸缘35抵触于所述导滑凸缘124远离所述驱动主体11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二限位件30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1相抵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缘35设置于所述导滑侧面34靠近所述第二端33处。所述限位凸缘35的外径大于所述导滑凸缘124的内径,避免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第一端面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0的第一侧面21紧密抵触。所述第二限位件30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0的转动摩擦力减小,方便在所述输出转轴50负荷超载时,所述第二限位部31脱离所述第一限位部21。所述限位凸缘35朝向所述驱动主体11的侧面与所述导滑凸缘124朝向所述抵挡部13的侧面相抵触,并随所述第二限位件30相对所述导向部12转动。所述限位凸缘35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外周侧壁。所述限位凸缘35的端部与所述导向部12的内侧壁123转动配合,即所述第一限位件20的外周侧壁与所述内侧壁123间隙配合,方便所述第二限位件30在所述导向部12内转动,避免所述第二限位件30晃动。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200,所述电子装置200所述驱动组件100,所述电子装置200还包括装置本体60和滑动组件70。所述驱动主体11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60。所述输出转轴50的周侧壁设有螺纹51。所述滑动组件70包括滑动螺母71和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螺母71的滑动座72,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动座72的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所述滑动螺母71经所述螺纹51螺接与所述输出转轴50,以沿平行所述输出转轴50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60。所述滑动座72随所述滑动螺母71相对所述装置本体60滑动,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相对所述装置本体60伸缩。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装置2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伸出所述装置本体60,保证了所述功能器件73与用户交互,所述弹性件40提供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受跌落冲击的缓冲力。所述功能器件73收缩于所述装置本体60,减小了所述电子装置200使用体积,便于用户携带,增加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60包括中框61和与所述中框61相盖合的显示屏62。所述驱动主体11固定于所述中框61与所述显示屏62相背离一侧,所述输出转轴50平行所述显示屏62。所述滑动螺母71滑动连接所述中框61,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随所述滑动座72伸出或收缩于所述中框61,与所述显示屏62相展开或相层叠。
所述中框61包括中板611和固定于所述中板611周缘的边框612。所述边框612的内侧和所述中板611之间形成收容腔613。所述收容腔613具有与所述中板611相对的收容口614。所述收容腔613内安装所述驱动组件100,对所述驱动组件100。所述边框612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613相连通的伸缩口615。所述伸缩口615位于所述中框61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滑动座72经所述伸缩口615相对所述中框61伸出或收缩。在所述功能器件73收缩于所述中框61时,所述功能器件73与所述中板611相层叠,并经所述伸缩口615收容于所述收容腔613,实现对所述功能器件73隐藏,减小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整体使用体积。在所述功能器件73随所述滑动座72伸出所述中框61时,所述功能器件73经所述伸缩口615露出所述收容腔613,并相对所述中板611展开,以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对外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中板611对所述滑动组件70和所述驱动组件100进行承载,以保证所述驱动100可以驱动所述滑动组件70相对所述中框61伸缩。所述边框612对所述功能器件73和所述驱动组件100遮盖隐藏,稳固所述中板611的边缘,以提高所述电子装置200的外观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62为全面屏。所述显示屏62呈矩形板状。所述显示屏62固定于所述中板611上,位于所述中板611背离所述滑动组件70和驱动组件100一侧。所述显示屏62大致平行所述中板611。所述显示屏62的周缘与所述边框612相抵触。所述显示屏62在靠近所述边框612处设置极窄的非显示区,该非显示区仅用于为所述显示屏62提供驱动线缆,以实现所述显示屏62显示画面。所述显示屏62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也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座72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收缩于所述中框61。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与所述显示屏62相层叠。所述显示屏62在所述电子装置200内的占比可以增大,使得所述显示屏62可以提供较大面积的显示区域,以提高用户体验。所述滑动座72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相对所述中框61展开。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可以与所述显示屏62相展开,从而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可以与所述显示屏62同时对外收发信息,以实现功能交互,满足多种功能需求。例如,所述功能器件73为前置摄像头模组,可以与所述显示屏62相展开,实现前置拍摄。所述功能器件73为受话器2,可以与所述显示屏62相展开,实现语音通话。所述功能器件73为天线,可以与所述显示屏62相展开,增加通讯频段。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螺母71与所述滑动座72通过销钉710连接。所述销钉71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螺母71,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72,所述销钉710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72。所述滑动螺母71将所述滑动座72推出至相对所述中框61伸出状态下,当所述滑动座72受外力冲击向所述中框61收缩,所述滑动座72驱动所述滑动螺母71朝靠近所述驱动主体11滑动,即所述输出转轴50的负荷超载,所述输出转轴50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30相对所述第一限位件20转动,并迫使所述第二限位件30压缩所述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可以吸收所述滑动座72的外界冲击作用力,避免所述滑动座72受刚性作用力而损毁,以及避免固定于所述滑动座72的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受刚性冲击力作用而损毁,以及避免外界冲击作用力经所述输出转轴50传递至所述驱动主体1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60还包括导杆63。所述导杆6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输出转轴50的方向相平行。所述导杆63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中板611背离所述显示屏62一侧。所述滑动螺母71还设有与所述导杆63滑动配合的导孔711。所述导杆63对所述滑动螺母71进行滑动导向,以使所述滑动螺母71相对所述中框61滑动顺畅。当然,在其他是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中板611上设有导滑槽,所述滑动螺母71滑动连接于所述导滑槽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座72包括连接部721和与所述连接部721相对固定的安装部722。所述连接部72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螺母71。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固定于所述安装部722。所述安装部722相对所述连接部721靠近所述伸缩口615。所述安装部722的边缘设有封盖侧板723,当所述连接部721带动所述安装部722相对所述中框61收缩。所述封盖侧板723封盖所述伸缩口615,使得所述收容腔613被封盖,以对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进行保护。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可以是摄像头模组、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闪光灯、送话器、受话器、感光器、指纹模组、按键、天线等功能器件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包括第一天线731、第二天线732、前置摄像头模组733、后置摄像头模组734、闪光灯734、光传感器735和受话器736。所述第一天线731、第二天线732、前置摄像头模组733、后置摄像头模组734、闪光灯734、光传感器735和受话器736相互隔离。所述前置摄像头模组733可以是双摄像头模组,也可以是单摄像头模组。所述后置摄像头模组734也可以是双摄头模组,也可以是单摄像头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62具有显示区621,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随所述滑动座72收缩于所述中框61,所述显示屏62的显示区621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
所述显示屏62还具有围绕于所述显示区621周缘的非显示区622。所述非显示区622与所述边框612相抵触。所述非显示区622由所述显示屏62的封装边和显示驱动芯片构成。所述非显示区622形成所述显示屏62周缘的极窄黑边。所述显示区621在所述显示屏62的占比增大。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可以随所述滑动座72相对所述中框61伸出,从而实现相对所述显示屏62展开后进行功能信息交互。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无需穿过所述显示屏62的非显示区622实现功能信息交互。即所述显示屏62无需在所述非显示区622排布信息交互结构,实现所述非显示区622排布面积减小,所述显示区621的占比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200还包括导滑组件80,所述导滑组件80包括固定连接所述中框61的导滑座81,所述导滑座81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滑凸缘811,所述导滑凸缘811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滑动螺母71相对所述中框61的滑动方向,所述滑动座72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滑槽724,每一所述导滑槽724与所述导滑凸缘811滑动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滑座51固定于所述中板611背离所述显示屏62一侧,并位于靠近所述伸缩口615一端。所述导滑座51为金属折弯件。所述导滑座51螺钉连接于所述中板611上,方便拆卸维护。所述导滑凸缘811为所述导滑座51的折弯边缘。所述导滑槽724开设于所述滑动座72朝向所述中板611一侧。两个所述导滑槽724分别位于所述滑动座72靠近所述边框612处。通过所述导滑座81对所述滑动座72进行滑动导向,使得所述滑动座72可以平稳滑动,方便将所述至少一个功能件23推出所述中框61。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200还包括主板90和线路组件91。所述主板90固定于所述中板611背离所述显示屏62一侧。所述主板90位于所述中板611远离所述伸缩口615处。所述线路组件91包括第一导电线缆911、第二导电线缆912和柔性电路板913。所述第一导电线缆912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731和所述主板90。所述第二导电线缆912电连接所述第二天线732和所述主板90。所述柔性电路板913电连接所述前置摄像头模组733、后置摄像头模组734、闪光灯734、光传感器735、受话器7236和所述主板90。所述电子装置200还包括背板92。所述背板92盖合于所述中框61背离所述显示屏一侧。所述背板92封盖所述收容腔613。当所述滑动座72相对所述中框61收缩,所述背板92覆盖所述滑动座72和固定于所述滑动座72的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以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隐藏于所述装置本体10,提高所述电子装置200的外观性能。
请参阅图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对所述电装置100进行控制。所述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101:接收伸出信号,所述电子装置200根据所述伸出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转轴111朝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30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0带动所述输出转轴50朝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随所述滑动座72相对所述中框61伸出。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可以对外收发功能信号,满足所述电子装置200的多种功能需求。
102:接收收缩信号,所述电子装置200根据所述收缩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转轴111朝第二预设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20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0带动所述输出转轴50朝第二预设方向转动,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随所述滑动座72相对所述中框61收缩,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反。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73收缩于所述中框61内,减小所述电子装置200的使用体积,方便携带。
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转轴,即所述驱动转轴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而第二限位件又带动输出转轴转动,实现转动扭矩输出,当所述输出转轴的负荷超载,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对转动,以实现对超载能量进行吸收,避免超载能量传递至所述驱动转轴而损毁驱动主体,提高了所述驱动组件的安全性。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弹性件和输出转轴,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主体的导向部和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并与所述驱动主体相对的抵挡部,所述驱动主体设有朝向所述抵挡部延伸的驱动转轴,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驱动转轴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驱动转轴,随所述驱动转轴相对所述驱动主体转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抵挡部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件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抵挡部之间,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抵挡部,用以提供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滑动的回复力,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所述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背离所述第一限位件一侧,所述输出转轴与所述驱动转轴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倾斜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倾斜外侧壁,所述倾斜内侧壁与所述倾斜外侧壁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一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限位件沿周向等距排布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件沿周向等距排布多个第二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滑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朝向所述抵挡部延伸的阻挡凸台,所述输出转轴固定于所述阻挡凸台端面,所述抵挡部设有供所述输出转轴穿过的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的内径小于所述阻挡凸台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矩形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阻挡凸台的周侧。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套筒,所述导向部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相对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第二开口端,所述驱动主体封盖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抵挡部封盖所述第二开口端,所述弹性件、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导向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内侧壁,所述内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处沿周向延伸有导滑凸缘,所述导滑凸缘具有平行所述内侧壁的导滑面,所述导滑面对所述第二限位件滑动导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周缘还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抵触于所述导滑凸缘远离所述驱动主体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抵挡部一侧在周缘处与所述导滑凸缘转动配合,所述导滑凸缘在平行所述输出转轴方向上对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周侧壁与所述内侧壁间隙配合。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装置本体和滑动组件,所述驱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所述输出转轴的周侧壁设有螺纹,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螺母和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螺母的滑动座,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动座的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滑动螺母经所述螺纹螺接与所述输出转轴,以沿平行所述输出转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所述滑动座随所述滑动螺母相对所述装置本体滑动,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相对所述装置本体伸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中框和与所述中框相盖合的显示屏,所述驱动主体固定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相背离一侧,所述输出转轴平行所述显示屏,所述滑动螺母滑动连接所述中框,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随所述滑动座伸出或收缩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相展开或相层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随所述滑动座收缩于所述中框,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导滑组件,所述导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所述中框的导滑座,所述导滑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滑凸缘,所述导滑凸缘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滑动螺母相对所述中框的滑动方向,所述滑动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滑槽,每一所述导滑槽与所述导滑凸缘滑动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盖合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相背离一侧,所述背板遮盖所述驱动组件,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随所述滑动座伸出或收缩于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相展开或相层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为摄像头模组、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闪光灯、感光传感器、受话器、天线及送话器中的至少一种。
20.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也1~11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装置本体和滑动组件;所述驱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所述输出转轴的周侧壁设有螺纹,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座和固定于所述滑动座的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滑动座经所述螺纹螺接与所述输出转轴,以沿平行所述输出转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
所述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伸出信号,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伸出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转轴朝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带动所述输出转轴朝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随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中框伸出;
接收收缩信号,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收缩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转轴朝第二预设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带动所述输出转轴朝第二预设方向转动,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随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中框收缩,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反。
CN201810285613.2A 2018-03-31 2018-03-31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324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5613.2A CN110324454B (zh) 2018-03-31 2018-03-31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5613.2A CN110324454B (zh) 2018-03-31 2018-03-31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454A true CN110324454A (zh) 2019-10-11
CN110324454B CN110324454B (zh) 2021-02-19

Family

ID=68112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5613.2A Active CN110324454B (zh) 2018-03-31 2018-03-31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445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4197A (zh) * 2005-06-08 2006-01-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夹头快换机构
CN201160310Y (zh) * 2008-01-03 2008-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手机摄像头的装置
CN102244691A (zh) * 2010-05-11 2011-11-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389557A (zh) * 2012-05-11 2013-11-13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的透镜框驱动装置
CN103661681A (zh) * 2012-09-26 2014-03-26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及相应的电动车
US9232031B1 (en) * 2014-06-11 2016-01-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mputing device components and assembly
CN206251153U (zh) * 2016-12-08 2017-06-13 王华东 一种摄像头与听筒一体化手机结构
CN206411316U (zh) * 2016-12-29 2017-08-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4197A (zh) * 2005-06-08 2006-01-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夹头快换机构
CN201160310Y (zh) * 2008-01-03 2008-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手机摄像头的装置
CN102244691A (zh) * 2010-05-11 2011-11-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389557A (zh) * 2012-05-11 2013-11-13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的透镜框驱动装置
CN103661681A (zh) * 2012-09-26 2014-03-26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及相应的电动车
US9232031B1 (en) * 2014-06-11 2016-01-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mputing device components and assembly
CN206251153U (zh) * 2016-12-08 2017-06-13 王华东 一种摄像头与听筒一体化手机结构
CN206411316U (zh) * 2016-12-29 2017-08-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454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63845B1 (en) Terminal device
CN109995909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15012830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106254581A (zh) 移动终端
WO2019105263A1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862234A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24446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862145A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10324454A (zh)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8143261U (zh) 移动终端
CN110324450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862147A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9995905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495794B2 (en) Rotat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9995906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319167A (zh)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7782859U (zh) 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324451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8754337U (zh) 电子装置
CN109756590A (zh) 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9951588A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324056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20293926A1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9862238A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9597206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No.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