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837A - 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3837A
CN110323837A CN201910251050.XA CN201910251050A CN110323837A CN 110323837 A CN110323837 A CN 110323837A CN 201910251050 A CN201910251050 A CN 201910251050A CN 110323837 A CN110323837 A CN 110323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il unit
conductor
power supply
wireless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10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3837B (zh
Inventor
村重拓也
浅井翔马
大西正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23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3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1Pancake co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70/00Problem solutions or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L2270/10Emission reduction
    • B60L2270/14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 B60L2270/147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electro magnetic [EMI]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0/00Purpose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 B60Y2300/91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该线圈单元能够抑制从线圈产生的磁通的线圈周向上的偏差,并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线圈单元具有:平面线圈、磁性体、电容器组件,电容器组件具有:基板;安装于基板上的多个电容器元件;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其设于安装有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元件区域的外侧,第一连接端子俯视时设于卷绕部的内侧,第二连接端子俯视时设于卷绕部的外侧,连结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方向、与在平面线圈的卷绕部中导体延伸的方向正交,并且设于俯视时元件区域与线圈的卷绕部重叠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和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对移动设备和电动车等进行充电时,利用彼此相对的初级(供电)线圈和次级(受电)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以无线的方式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备受关注。
作为利用上述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进行电力传输的装置,例如,已知有无线电力传输装置。该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由设置于供电装置的初级线圈和设置于受电装置的次级线圈构成,通过初级线圈产生的磁通与次级线圈交链进行电力的传输。
另外,已知在无线电力传输装置中,为了高效率地进行电力传输,将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连接电容器来构成谐振电路。作为上述电容器,有时使用在基板上安装有多个电容器元件的电容器组件(有时还称为“电容器单元”),与线圈一起一体地设置。
这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线圈单元(有时也称为“LC电路单元”)。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线圈单元中,提出有在线圈的卷绕中心部设置有电容器组件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84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无线电力传输装置中,有时在从初级(供电)线圈产生的磁通中产生在线圈周向上的偏差(不均),有时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产生了错位时,线圈的特性根据错位的方向而方式变化。因此,期望在构成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初级(供电)线圈和次级(受电)线圈中,抑制从线圈产生的磁通的在线圈周向上的偏差。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线圈单元中,没有考虑线圈的磁对称性,因此,有时因线圈和电容器组件的连接位置而在从线圈产生的磁通产生在线圈周向上的偏差。
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线圈单元中,电容器组件配置于线圈的卷绕中心部,因此,有时容易与从线圈产生的磁通交链,电容器组件发热。有时也由于该发热而在从线圈产生的磁通中产生在线圈周向上的偏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从线圈产生的磁通的在线圈周向上的偏差,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的线圈单元、以及具有这样的线圈单元的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和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线圈单元,其包括: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而构成的线圈;与所述线圈连接而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线圈与所述电容器组件之间的磁性体,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基板,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多个电容器元件,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二主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主面上;第一连接端子,在俯视所述基板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形成于安装有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元件区域的外侧;和第二连接端子,在俯视所述基板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以隔着所述元件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相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元件区域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任意一个连接端子在俯视时设置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内侧,与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一端侧向内侧延长的第一配线部电连接,并且,任意另一个连接端子在俯视时设置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外侧,与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另一端侧向外侧延长的第二配线部电连接,连结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方向、与在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中所述导体延伸的方向正交,并且,所述元件区域至少设置于在俯视时其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重叠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从线圈产生的磁通的在线圈周向上的偏差(不均),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的线圈单元、以及具有这样的线圈单元的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和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供电线圈单元和受电线圈单元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单元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单元的、从线圈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5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单元的、从电容器组件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和无线受电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单元的变形例的、从电容器组件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8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单元的变形例的、从电容器组件侧观察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21、31…线圈单元、2…平面线圈(线圈)、2a…卷绕部(将导体呈螺旋状设置的部分)、2b…第一配线部、2c…第二配线部、3…磁性体、4、24、34…电容器组件、5…基板、5a…第一主面、5b…第二主面、6…电容器元件、7a…第一连接端子、7b…第二连接端子、26、36、60…元件区域、100…无线电力传输系统、200…无线供电装置、201…转换电路、202…供电电路、203…供电线圈单元、300…无线受电装置、301…受电线圈单元、303…整流平滑电路、L1…供电线圈、L2…受电线圈、C1…供电侧电容器、C2…受电侧电容器、EV…电动车、Vload…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为了使特征容易理解,为了方便,有时放大地表示成为特征的部分,各结构要素的尺寸比率等并不一定与实际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的材料和尺寸等为一例,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此,能够在不变更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来实施。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如对图1和图2所示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无线电力传输系统100的一例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无线电力传输系统100的供电线圈单元203和受电线圈单元301的结构的电路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100对搭载于电动车EV的蓄电池(二次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电动车EV是通过被充电到蓄电池的电力驱动发动机进行行驶的电动车辆(移动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电力传输系统100适用于电动车EV,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也可以应用于电动车EV以外的移动体、移动设备等。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100具有无线供电装置200和无线受电装置300。无线供电装置200设置于充电设备侧的地面G。无线受电装置300搭载于电动车EV。
无线供电装置200具有转换电路201和供电电路202以及供电线圈单元203。无线受电装置300具有受电线圈单元301和整流平滑电路303。此外,负载Vload配置于无线受电装置300的外侧。
转换电路201与外部的商用电源P电连接,作为将从商用电源P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期望的直流电压的AC/DC电源起作用。转换电路201与供电电路202电连接。转换电路201将所转换的直流电压供给到供电电路202。
关于转换电路201,只要是对供电电路202输出直流电压的电路即可,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转换电路201,例示了将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转换为直流电压的整流电路和进行功率因数改善的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电路组合的转换电路;将上述整流电路和开关转换器(Switching converter)等开关电路组合的转换电路等。
供电电路202将从转换电路201供给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作为供电电路202,可举出多个开关元件被电桥式连接的开关电路等。供电电路202与供电线圈单元203电连接。供电电路202基于供电线圈单元203具有的后述的第一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将驱动频率被控制的交流电压供给到供电线圈单元203。
供电线圈单元203具有第一LC谐振电路和未图示的磁性体。关于未图示的磁性体,在后述的“(线圈单元)”的项中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一LC谐振电路包括供电线圈L1和供电侧电容器C1。通过使第一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接近受电线圈单元301侧的谐振频率(也包含一致的情况),磁场共振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能够达成。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供电线圈单元也可以不具有LC谐振电路。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供电线圈单元也可以不包括供电侧电容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电线圈单元203中,构成为电抗器Ls相对于供电侧电容器C1串联插入的结构。该结构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控制使得由供电线圈单元203、受电线圈单元301、整流平滑电路303和负载Vload构成的无线电力传输网的阻抗的虚部为正。电抗器Ls相对于比供电线圈单元203侧的谐振频率充分高的频率成分成为高阻抗。由此,能够作为除去高频成分的滤波器起作用。
供电线圈L1由无线电力传输用线圈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供电线圈L1以与电动车EV的底板(Underfloor)下相对的方式,设置于地面G上或埋设于地面G。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供电线圈L1(供电线圈单元203)与转换电路201一起设置于地面G上的结构。
供电侧电容器C1具有调节谐振频率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供电侧电容器C1由相对于供电线圈L1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C11和相对于供电线圈L1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C12构成,但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仅由与供电线圈L1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C11构成。
受电线圈单元301具有第二LC谐振电路和未图示的磁性体。关于未图示的磁性体,在后述的“(线圈单元)”项中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二LC谐振电路包含受电线圈L2和受电侧电容器C2。通过使第二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接近供电线圈单元203侧的谐振频率(也包含一致的情况),磁场共振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能够达成。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受电线圈单元也可以不具有LC谐振电路。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受电线圈单元也可以不包含受电侧电容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受电线圈单元301中,构成为电抗器Lr相对于受电侧电容器C2串联地插入的结构。该结构的情况下,电抗器Lr相对于比受电线圈单元301侧的谐振频率充分高的频率成分成为高阻抗。由此,能够作为除去高频成分的滤波器起作用。
受电线圈L2由无线电力传输用线圈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受电线圈L2以与设置于上述地面G上或埋设于地面G的供电线圈L1相对的方式,设置于电动车EV的底板下。
受电侧电容器C2具有调节谐振频率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受电侧电容器C2由相对于受电线圈L2串联地连接的第三电容器C21和相对于受电线圈L2并联地连接的第四电容器C22构成,但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仅由与受电线圈L2串联地连接的第三电容器C21构成。
整流平滑电路303与受电线圈单元301电连接,对从受电线圈L2供给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转换为直流电压。作为整流平滑电路303,可例示由1个开关元件或二极管和平滑电容器构成的半波整流平滑电路;由电桥式连接的4个开关元件或二极管和平滑电容器构成的全波整流平滑电路等。整流平滑电路303与负载Vload电连接。整流平滑电路303将所转换的直流电力供给到负载Vload。此外,在无线受电装置300中,也可以为在整流平滑电路303与负载Vload之间具有充电电路的结构。
负载Vload连接在整流平滑电路303的输出端子之间,从整流平滑电路303被供给直流电压。作为负载Vload,可例示搭载于上述电动车EV的蓄电池、发动机等。
负载Vload根据电力的需要状态(储存状态或消耗状态)能够认为等效电阻值随着时间改变的电阻负载。此外,整流平滑电路303中的消耗电力比负载Vload中的消耗电力充分小。
在具有以上说明的结构的电力传输系统100中,通过利用了供电线圈单元203与受电线圈单元301之间的谐振(共振)现象的磁场共振方式,能够从无线供电装置200向无线受电装置300以无线方式传输电力。即,在该磁场共振方式中,使第一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第二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接近(也包含一致的情况),将该谐振频率附近的高频电流和电压施加到供电线圈单元203,能够对电磁谐振(共振)的受电线圈单元301以无线方式传输(供给)电力。此外,无线供电装置200和无线受电装置300也可以具有在无线供电装置200与无线受电装置300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电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传输系统100中,不进行与充电电缆的连接,也能够将从充电设备侧供给的电力无线地传输到电动车EV,并且对搭载于该电动车EV的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线圈单元)
接着,作为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单元,例如对图3~图5所示的线圈单元1进行说明。此外,图3是表示线圈单元1的一个结构例的立体图。图4是从平面线圈侧观察线圈单元1的平面图。图5是从电容器组件侧观察线圈单元1的平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还能够应用于上述无线供电装置101侧的LC电路110、或上述无线受电装置102侧的LC电路111、或该两者的LC电路110、111。
具体而言,该线圈单元1具有平面线圈(线圈)2、与线圈连接而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组件4、设于平面线圈2与电容器组件4之间的磁性体3。
即,该线圈单元1具有依次层叠有平面线圈2、磁性体3、电容器组件4的构造。此外,线圈单元1具有的平面线圈2、磁性体3和电容器组件4收容于未图示的壳体。
平面线圈2是将导体呈螺旋状设置的线圈。应用于平面线圈2的导体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导体,能够使用将由铜或铝等构成的利兹线呈平面螺旋状卷绕的导体、或将由铜或铝等构成的金属箔呈平面螺旋状形成图案的导体等。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线圈2使用导线作为导体,以具有将该导线卷绕而成的结构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
平面线圈2具有将导线呈平面螺旋状卷绕而成的卷绕部(将导体呈螺旋状设置的部分)2a、从卷绕部2a的内周侧的端部(将导体呈螺旋状设置的部分的一端侧)朝向内周侧延长的第一配线部2b、从卷绕部2a的外周侧的端部(将导体呈螺旋状设置的部分的另一端侧)朝向外周侧延长的第二配线部2c。
卷绕部2a由将导线呈直线状延伸的4个直线区域2A,和设于相邻的直线区域2A彼此之间的、导线呈圆弧状延伸的4个曲线区域2B构成。即,卷绕部2a俯视时成为角部带圆弧的大致四边形。关于卷绕部2a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作为卷绕部2a的形状,以俯视时角部带圆弧的大致四边形状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为角部带圆弧的多边形,也可以为同心圆状。
磁性体3至少具有比俯视时与平面线圈2的卷绕部2a重叠的范围大的面积,呈矩形平板状地形成。作为磁性体3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铁氧体等软磁性体、添加了高磁导率材料的聚合物片材等。另外,关于磁性体3,也可以使用被分割为多个的磁性体。
磁性体3在中央具有开口部3A。开口部3A以俯视时成为比平面线圈2的内周更靠内侧的方式沿着平面线圈2的内周设置。通过在磁性体3的中央设置开口部3A,能够将平面线圈2的第一配线部2b和后述的电容器组件4的连接端子的一方在平面线圈2的内周侧电连接。
如图3~图5所示,电容器组件4包括: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互相对的第一主面5a和第二主面5b的基板5;和包含在该基板5的至少第一主面5a上呈阵列状排列地安装的多个电容器元件6的电容器元件组。
基板5由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其在作为整体呈大致矩形平板状地形成的绝缘基板的两面设置有多个配线图案(未图示)。
多个电容器元件6由俯视呈大致矩形形状地形成的层叠陶瓷芯片电容器构成。各电容器元件6安装于基板5上。
构成电容器元件组的多个电容器元件6具有在第一主面5a上相互相邻的电容器元件6彼此分别连接的结构,但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将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电容器元件6彼此串联连接而形成电容器元件排。另外,也可以具有在与一个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上将多个电容器元件排彼此并联地连接的构造。
电容器元件组在基板5的主面5a上设于元件区域60内。元件区域6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矩形。由此,能够实现元件区域60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设于电容器组件4的元件区域60设置在当俯视时与平面线圈2的卷绕部2a重叠的范围内。即,成为隔着磁性体3在与卷绕部2a的相反一侧配置有元件区域60的结构。由此,在设置有从线圈2的卷绕部2a产生的磁通大的线圈2的相同平面侧没有配置电容器组件4,因此,抑制电容器组件4的各电容器元件6和磁通的交链,并能够抑制电容器元件6的发热。因此,能够降低从线圈2产生的磁场的、线圈周向的偏差。
另外,元件区域60优选设于俯视时与平面线圈2的卷绕部2a的直线区域2A重叠的区域内。由此,能够在不易受到磁通的影响的范围,安装比在元件区域60内多的电容器元件6。
如图3~图5所示,电容器组件4具有与线圈2的第一配线部2b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7a,和与线圈2的第二配线部2c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7b。
第一连接端子7a和第二连接端子7b为电容器组件4的外部连接用端子,在基板5的第二主面5b上设置为向上方突出的突起形状。另外,第一连接端子7a和第二连接端子7b在俯视基板5时分别设于元件区域60的外侧,并以隔着元件区域60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即,第一连接端子7a和第二连接端子7b设置于在基板5的面内隔着设置有电容器元件组的元件区域60成为对称的位置。
电容器组件4的第一连接端子7a在俯视时设于平面线圈2的卷绕部2a的内侧。另外,电容器组件4的第二连接端子7b在俯视时设于平面线圈2的卷绕部2a的外侧。进而,平面线圈2和电容器组件4,以连结第一连接端子7a与第二连接端子7b的方向和在平面线圈2的卷绕部2a中导线(导体)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式配设。
而且,在设于磁性体3的中央的开口部3A中,电容器组件4的第一连接端子7a和平面线圈2的第一配线部2b电连接。并且,在磁性体3的外侧,电容器组件4的第二连接端子7b和平面线圈2的第二配线部2c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在平面线圈2和电容器组件4以这样的位置关系连接而构成谐振电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构成为平面线圈2的中心部、和用于与卷绕部2a电连接的电容器组件4的一对连接端子7a、7b配置于直线上的结构。因此,线圈单元1能够抑制从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线圈周向的偏差,并能够相对于线圈周向保持磁对称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在平面线圈2的卷绕部2a与电容器组件4的元件区域60之间夹入磁性体3的状态下,将平面线圈2与电容器组件4连接。换而言之,成为在俯视时,隔着磁性体3在平面线圈2的卷绕部2a的背侧设置了安装有多个电容器元件6的元件区域60的结构。因此,线圈单元1能够抑制电容器组件4的各电容器元件6和磁通的交链,并抑制电容器元件6的发热。即,能够降低从线圈2产生的磁场的、在线圈周向的偏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为了实现平面线圈2和磁性体3之间、磁性体3和电容器组件4之间的电绝缘,也可以为在这些各部之间根据需要设置有绝缘层的结构。
另外,在电容器组件4除了用于与平面线圈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7a和第二连接端子7b以外,还设置有2个外部端子(未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也可以为平面线圈2和电容器组件4并联连接的结构,也可以为串联连接的结构,也可以为串并联连接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电容器组件4中,在第一连接端子7a和2个外部端子(未图示)中的一个外部端子(未图示)之间电连接着电容器元件组的情况下,平面线圈2和电容器组件4成为串联连接。同样,在电容器组件4中,在第二连接端子7b和2个外部端子(未图示)中的另一方外部端子(未图示)之间电连接着电容器元件组的情况下,平面线圈2和电容器组件4成为串联连接。
与此相对,在第一连接端子7a和第二连接端子7b之间电连接着电容器元件组的情况下,平面线圈2和电容器组件4成为并联连接。该情况下,2个外部端子(未图示)中的一个外部端子(未图示)也可以与第一连接端子7a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形成于基板5的未图示的配线连接。同样,2个外部端子(未图示)中的另一个外部端子(未图示)也可以与第二连接端子7b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形成于基板5的未图示的配线连接。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能够抑制电容器组件4的各电容器元件6和磁通的交链,并抑制电容器元件6的发热。另外,能够抑制从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在线圈周向的偏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降低了损害线圈的磁对称性导致的影响,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的线圈单元。
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具有平面线圈2和电容器组件4一体地层叠的结构,能够优选适用于上述无线供电装置101具有的线圈单元(LC电路单元)110和无线受电装置102具有的线圈单元(LC电路单元)111的任意一者或两者。
这里,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和无线受电装置的一例的图。另外,图6是沿着图2中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根据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的无线供电装置101和无线受电装置102,能够抑制电容器组件4的各电容器元件6和磁通的交链,并抑制电容器元件6的发热。另外,能够抑制从平面线圈2产生的磁场的在线圈周向的偏差。因此,能够降低损害线圈的磁对称性导致的影响,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因此,在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100中,能够抑制在无线供电装置101和无线受电装置102中从线圈产生的磁通的、在线圈周向的偏差,即使在无线供电装置101和无线受电装置102之间产生了错位的情况下,线圈的特性也不会根据错位的方向而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无线供电装置101和无线受电装置102之间稳定地进行无线电力传输。
此外,本发明不一定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也可以应用包含将导线呈螺旋状卷绕的卷绕部的线圈来代替平面线圈2。另外,线圈的第一和第二配线部2b、2c也可以是将卷绕部2a的导线引出而成的配线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以电容器组件4具有1个元件区域60的结构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为电容器组件24具有2个以上元件区域26的线圈单元2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以元件区域60设于电容器组件4的第一主面4a上的结构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在第二主面2b上设置元件区域60的结构,也可以为在两个主面上分别设置1个以上的元件区域60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中,以在俯视时与卷绕部2a的1个直线区域2A重叠的区域设置1个元件区域60的结构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为电容器组件34具有元件区域36的线圈单元31,该元件区域36在俯视时在与直线区域2A和曲线区域2B重叠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线圈单元,其包括:
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而构成的线圈;
与所述线圈连接而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组件;和
设置于所述线圈与所述电容器组件之间的磁性体,
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
基板,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
多个电容器元件,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二主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主面上;
第一连接端子,在俯视所述基板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形成于安装有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元件区域的外侧;和
第二连接端子,在俯视所述基板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以隔着所述元件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相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元件区域的外侧,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任意一个连接端子在俯视时设置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内侧,与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一端侧向内侧延长的第一配线部电连接,并且,任意另一个连接端子在俯视时设置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外侧,与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另一端侧向外侧延长的第二配线部电连接,
连结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方向、与在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中所述导体延伸的方向正交,并且,
所述元件区域至少设置于在俯视时其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重叠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体至少具有比在俯视时其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重叠的范围大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包括:所述导体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两个以上的直线区域;和所述导体呈圆弧状地延伸并且形成于所述直线区域彼此之间的两个以上的曲线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区域至少设置于在俯视时其与所述线圈的导体呈螺旋状地形成的部分的所述直线区域重叠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组件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元件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区域设置于在俯视时其与所述直线区域以及所述曲线区域重叠的范围内。
7.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其以无线的方式供电,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
8.一种无线受电装置,其以无线的方式接收电力,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
9.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其以无线的方式从无线供电装置向无线受电装置传输电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供电装置和所述无线受电装置的至少一者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
CN201910251050.XA 2018-03-30 2019-03-29 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Active CN110323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0100 2018-03-30
JP2018070100A JP7106943B2 (ja) 2018-03-30 2018-03-30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837A true CN110323837A (zh) 2019-10-11
CN110323837B CN110323837B (zh) 2023-04-11

Family

ID=68055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1050.XA Active CN110323837B (zh) 2018-03-30 2019-03-29 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4473B2 (zh)
JP (1) JP7106943B2 (zh)
CN (1) CN110323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1753A1 (de) 2020-02-12 2021-08-12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Co. KG Spulen-Modu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pulen-Anordnu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9562A (ja) * 1995-11-22 1997-06-06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の給電回路装置
CN104952605A (zh) * 2014-03-25 2015-09-30 Tdk株式会社 线圈单元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CN205004763U (zh) * 2014-06-20 2016-01-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非接触电力传输用的供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
TW201707343A (zh) * 2015-07-31 2017-02-16 中央 Ti 磁共振無線電力傳輸系統用傳送器
CN107112798A (zh) * 2015-01-21 2017-08-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受电装置以及具备该受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CN107222031A (zh) * 2016-03-22 2017-09-29 Tdk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CN107275063A (zh) * 2016-03-30 2017-10-20 Tdk株式会社 供电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CN107431371A (zh) * 2015-04-06 2017-1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4754A (ja) * 1999-07-26 2001-02-16 Niigata Seimitsu Kk Lc発振器
US6516208B1 (en) * 2000-03-02 2003-02-04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ies, Inc.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tunable filter
JP2013005523A (ja) 2011-06-14 2013-01-07 Alps Electric Co Ltd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
JP5541427B2 (ja) 2012-02-01 2014-07-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端末装置
JP2014179543A (ja) 2013-03-15 2014-09-25 Hosiden Corp 非接触給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受電装置
KR102148847B1 (ko) 2014-09-29 2020-08-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수신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JP6526542B2 (ja) 2015-10-23 2019-06-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
JP6650247B2 (ja) 2015-10-30 2020-02-19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324362B2 (ja) 2015-11-20 2018-05-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伝送装置
JP6743432B2 (ja) 2016-03-14 2020-08-19 株式会社Ihi コイル装置
JP6520838B2 (ja) 2016-06-24 2019-05-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9562A (ja) * 1995-11-22 1997-06-06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の給電回路装置
CN104952605A (zh) * 2014-03-25 2015-09-30 Tdk株式会社 线圈单元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CN205004763U (zh) * 2014-06-20 2016-01-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非接触电力传输用的供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
CN107112798A (zh) * 2015-01-21 2017-08-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受电装置以及具备该受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CN107431371A (zh) * 2015-04-06 2017-1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单元
TW201707343A (zh) * 2015-07-31 2017-02-16 中央 Ti 磁共振無線電力傳輸系統用傳送器
CN107222031A (zh) * 2016-03-22 2017-09-29 Tdk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CN107275063A (zh) * 2016-03-30 2017-10-20 Tdk株式会社 供电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9904A (ja) 2019-10-17
CN110323837B (zh) 2023-04-11
US10964473B2 (en) 2021-03-30
US20190304678A1 (en) 2019-10-03
JP7106943B2 (ja) 2022-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2049U (zh)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发射/接收(trx)线圈
CN102308349B (zh) 带平板状线圈的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带平板状线圈的模块
CN103534772B (zh) 供电单元、供电系统和电子装置
US20200176990A1 (en) Transmitting assembly for a universal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of
US959538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coil PCB structure
US9948202B2 (en) Transformer module,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10224747B2 (en) Antenna for wireless power, and dual mode antenna comprising same
KR20130139890A (ko) 비접촉 충전모듈 및 비접촉 충전기기
CN104008846A (zh) 可变螺距螺旋形线圈
US20160126001A1 (en) Wireless charging coil pcb structure with slit
JP6551853B2 (ja) 送電装置、送電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3094994A (zh) 磁耦合单元和磁耦合系统
JP2012143092A (ja) 充電acアダプタ
CN108574327A (zh) 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US20110221558A1 (en) Coil of a transformer
JP5223509B2 (ja) 電力変換伝送装置および非接触型被充電装置
CN105226842A (zh) 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
CN110323837A (zh) 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US10881002B2 (en) Capacitor module, resonat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3617879A (zh) 变压器结构及其适用的整流电路
KR102124901B1 (ko)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CN109741920B (zh) 一种双交叉线圈阵列式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结构
JP2018164322A (ja) 送電装置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KR20210029563A (ko) 코일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기기
CN110323838A (zh) 线圈单元、无线供电装置、无线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