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2782B - 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2782B
CN110322782B CN201810262050.5A CN201810262050A CN110322782B CN 110322782 B CN110322782 B CN 110322782B CN 201810262050 A CN201810262050 A CN 201810262050A CN 110322782 B CN110322782 B CN 110322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auxiliary
area
electrod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20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2782A (zh
Inventor
李玉柱
陈培欣
史诒君
陈奕静
刘应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tish Cayman Islands Shangna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tish Cayman Islands Shangna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tish Cayman Islands Shangna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tish Cayman Islands Shangna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20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27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2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2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2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2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一底板与一第一接合垫。底板的一第一表面定义有一第一接合区。第一接合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部分的第一接合垫位于第一接合区中,第一接合垫用以于第一接合区电性连接一发光元件的一第一电极。第一接合垫包括一主接合部与一辅助接合部。主接合部于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接合区中。辅助接合部电性连接主接合部。辅助接合部于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接合区之外。主接合部与辅助接合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特别是一种具有一定透明程度的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透明显示器已经被开发出来。透明显示器(Transparent Display)是指显示器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穿透性,能够清楚地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透明显示器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窗户、汽车车窗、商店橱窗甚至是抬头显示器等多种用途,因而备受市场关注。
但是,受限于目前的材料与制程,透明显示器的透明度已达到了瓶颈无法更进一步地提高。为了抢占先机,各家厂商正苦思如何在当前的制程条件下,在维持透明显示器的显示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透明显示器的透明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以在目前材料与制程条件下进一步提升透明显示器的透明程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一底板与一第一接合垫。该底板的一第一表面定义有一第一接合区。该第一接合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部分的该第一接合垫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中,该第一接合垫用以于该第一接合区电性连接一发光元件的一第一电极。该第一接合垫包括一主接合部与一辅助接合部。该主接合部于该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中。该辅助接合部电性连接该主接合部。该辅助接合部于该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之外。该主接合部与该辅助接合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发光元件与一显示基板。该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该显示基板包括一底板与一第一接合垫。该底板的一第一表面定义有一第一接合区。该第一接合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部分的该第一接合垫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中,该第一接合垫用以于该第一接合区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的该第一电极。该第一接合垫包括一主接合部与一辅助接合部。该主接合部于该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中。该辅助接合部电性连接该主接合部。该辅助接合部于该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之外。该主接合部与该辅助接合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接合垫的俯视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理想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一种非理想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2C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另一种非理想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8A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8B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与发光元件的错位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各子电极与第一接合垫与第二接合垫的相对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
10显示基板
110底板
120、120'第一接合垫
1210主接合部
1220辅助接合部
1230连接部
130、130'第二接合垫
1310主接合部
1320辅助接合部
1330连接部
20发光元件
210本体
220第一电极
220’第一电极于底板的正投影
230第二电极
230’第二电极于底板的正投影
A对称轴
e第一子电极
G间隙
Ga接垫间隙
Gb接垫间隙
Ge电极间隙
NF修复节点
O开口
Pa1、Pa2、Pa3主接合块
Pb1、Pb2、Pb3、Pb2’、Pb3’辅助接合块
S1第一表面
STP1、STP2接合栅条
W1、W2宽度
Z1第一接合区
Z2第二接合区
Z3容差区
Z4离散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照图1A与图1B,图1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接合垫的俯视图。如图1A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一显示基板10与一发光元件20。发光元件20设置于显示基板10上。于实务上,发光元件20例如是藉由凸块(bump)而固着于显示基板10上,但不以此为限。
发光元件20包括本体210、一第一电极220与一第二电极230。本体210为磊晶结构,所述的磊晶结构中例如设置有不同掺杂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层与至少一发光半导体材料层而发光。在此并不对本体210的结构进行限制。第一电极220与第二电极230具有不同的电性,例如用以分别连接所述的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层于外部信号。第一电极220与第二电极230例如由高功函数金属(例如:铂、镍、钛、金、铬、银、上述的合金及上述材料的组合)、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镓锌、氧化铟锡锌及氧化锌)或是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如导电高分子、石墨、石墨烯及黑磷形成。以金属材料为例,所谓的高功函数金属例如为功函数不小于4.5电子伏特的金属材料,较佳地,第一电极220与第二电极230是选自具有高透光率的导电材料,例如透光率在80%以上的导电材料。发光元件2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emitting diode,mini LED)或是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但不以此为限。于实务上,所述的磊晶结构可包括Ⅱ-Ⅵ族材料(例如:锌化硒(ZnSe))或Ⅲ-Ⅴ氮族化物材料(例如:氮化镓(GaN)、氮化铝(AlN)、氮化铟(InN)、氮化铟镓(InGaN)、氮化铝镓(AlGaN)或氮化铝铟镓(AlInGaN))。磊晶结构的厚度以不超过6微米(micrometer,μm)为佳,且磊晶结构的厚度通常大于1微米,太厚或太薄都将影响制程的合格率。
显示基板10包括一底板110与一第一接合垫120。底板110的一第一表面S1定义有一第一接合区Z1。底板110例如为玻璃基板、蓝宝石基板或是其他具有高透光率的基板。底板110上可以设置线路或是电路以驱动发光元件。第一接合垫120设置于第一表面S1上。部分的第一接合垫120位于第一接合区Z1中。第一接合垫120用以于第一接合区Z1中电性连接发光元件20的第一电极22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第一电极220于理想情况中会被设置于底板110上的预定位置,因此所谓的第一接合区Z1可以说是第一电极220于理想情况中在底板110上的正投影所涵盖的范围。相仿地,底板110的第一表面S1上进一步定义有一第二接合区Z2,且第二接合垫130用以于第二接合区Z2中电性连接发光元件20的第二电极230。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的例如由高功函数金属(例如:铂、镍、钛、金、铬、银、上述的合金及上述材料的组合)、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镓锌、氧化铟锡锌及氧化锌)或是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如导电高分子、石墨、石墨烯及黑磷形成。较佳地,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是选自具有高透光率的导电材料,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接合垫120包括一主接合部1210与一辅助接合部1220。主接合部1210与辅助接合部1220之间具有一间隙G且主接合部1210与辅助接合部1220为相同电性。主接合部1210于底板110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接合区Z1中。辅助接合部1220电性连接主接合部1210。辅助接合部1220于底板110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接合区Z1之外。换句话说,于理想情况中,发光元件20的第一电极220电性连接于第一接合垫120的主接合部1210。
相仿地,第二接合垫130包括一主接合部1310与一辅助接合部1320。主接合部1210与辅助接合部1220之间具有一间隙G且主接合部1310与辅助接合部1320为相同电性。于理想情况中,发光元件20的第二电极230电性连接于第二接合垫130的主接合部131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相对于第一接合区Z1与第二接合区Z2之间的一对称轴A而对称,但不以此为限。为求叙述简明,后续主要以第一接合垫120进行说明。
辅助接合部1220包括多个辅助接合块Pb1。这些辅助接合块Pb1彼此直接地或间接地电性连接。更具体地来说,各辅助接合块Pb1可以连接彼此的每一个而构成直接的电性连接;或是,各辅助接合块Pb1可以仅连接相邻的其他辅助接合块Pb1,并经由相邻的辅助接合块Pb1而与距离较远的辅助接合块Pb1构成间接的电性连接。这些辅助接合块Pb1相邻的其中两个之间具有一接垫间隙Gb。
发光元件20如上述地被接合于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而使得发光元件20可以经由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取得电源或是驱动信号。如前述地,第一电极220理想上电性连接于第一接合垫120的主接合部1210。但是以显示基板10为基准来说,第一电极220可能会在实际接合的过程当中偏离理想的位置。举发光元件20为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例子来说,大量的发光元件20经由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的制程而同时由磊晶基板被转移至所述的显示基板10。在巨量转移的过程中,部分发光元件的相对位置即可能会发生改变。此时,辅助接合部1220可以提供制程误差所需的容差空间。
请接着参照图2A至图2C以说明制程误差对于发光元件与显示基板接合的影响,图2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理想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一种非理想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C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另一种非理想相对位置的示意图。由于从俯视的角度来看,发光元件20与显示基板10的多个元件彼此重叠,因此在图2A至图2C及后续的图式中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来代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位置,并以中心线包围的区域表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
如图2A所示,在理想情况中,第一电极220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220’主要位于第一接合区Z1中。而如图2B所示,在一种非理想情况中,发光元件20略往图面的左边偏移而使得第一电极220于底板110的正投影220’覆盖了部分的辅助接合部1220。此时,第一电极220直接地或是间接地经由其他导体(如前述的凸块)而分别电性连接主接合部1210与辅助接合部1220。再如图2C所示,在一种非理想情况中,发光元件20略往图面的右边偏移而使得第二电极230于底板110的正投影230’覆盖了部分的辅助接合部1220。也就是说,此时,第二电极120直接地或是间接地经由其他导体(如前述的凸块)而分别电性连接第二接合垫130的主接合部1310与辅助接合部1320。因此,辅助接合部1220与辅助接合部1320提供了接合过程中所需的容错空间。
以往的基板上的接合垫虽然会预留空间给制程误差,但是以往的接合垫并未对应发光元件的电极而对应设计而通常为一整块的电性导体,相当耗费底板110上的空间,同时也影响了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或称透明度或透光度)。在一种定义方式中,透光率在照明上是指光通过介质后扣除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色散后净通过的总光量。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除了必要的电性连接走线之外,相邻的辅助接合块Pb1之间尚具有接垫间隙Gb。而在此实施例中,各辅助接合块Pb1与主接合部1210之间也具有间隙G。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接垫间隙Gb和间隙G使得第一接合垫120形同具有至少一镂空区域。因此,当以显示基板10一侧作为出光侧时,部分的发光元件20提供的光可以经由此至少一镂空区域通过显示基板10,而不会被显示基板10阻挡,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1(或者说显示基板10)整体的透光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主接合部1210于底板110的正投影面积大于位于各辅助接合块Pb1其中之一于底板110的正投影面积,以确保发光元件20与显示基板10接合的效果,并且提升显示面板1或是显示基板10的透明度。其中,各辅助接合块Pb1其中之一于底板110的正投影面积与主接合部1210于底板110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介于0.2至0.8。在一实施例中,辅助接合块Pb1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均不大于6微米(micrometer,μm),大于6微米会遮光影响透光率。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20与第一接合垫120的接触面积不大于第一电极220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在一种实作方式中,第一电极220与第一接合垫120的接触面积与第一电极220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不大于0.8且不小于0.2,大于0.8会影响透光率,小于0.2会影响电性连接的均匀度。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20与第一接合垫120的接触面积不大于发光元件20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在一种实作方式中,第一电极220与第一接合垫120的接触面积与发光元件20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不大于0.8。较佳地,当发光元件为一垂直发光元件时,第一电极与第一接合垫的接触面积与发光元件于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小于等于0.8﹔当发光元件为一覆晶发光元件时,第一电极与第一接合垫的接触面积与发光元件于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小于等于0.5。藉由上述实施例,使得接合垫与对应电极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以维持接合的效果,且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所具有的间隙足够大,让发光元件20提供的光线可以通过间隙而确实提升透明度。
请再参照图3,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的第一接合垫120的辅助接合部1220具有辅助接合块Pb2与辅助接合块Pb3。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辅助接合块Pb2的与辅助接合块Pb3的总面积小于辅助接合块Pb1,而使得辅助接合块Pb2与辅助接合块Pb3之间具有更多的间隙,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透明度。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第一实施例中的辅助接合块Pb1于第二实施例中被更进一步地图案化或者说被离散化成更零碎的区块,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1的透明度,又能预留空间给制程误差。特别地,主接合部1220的面积大于每一辅助接合块Pb2的面积和每一辅助接合块Pb3的面积,每一辅助接合块Pb2的面积大于每一辅助接合块Pb3的面积,也即远离第一接合区的每一离散元件面积愈小,从而更能提升透明度。
就图3所示的结构更详细地来说,底板110进一步定义有一容差区Z3与一离散区Z4。容差区Z3较离散区Z4靠近第一接合区Z1。辅助接合块Pb2与辅助接合块Pb3分别位于容差区Z3中或是位于离散区Z4中。容差区Z3中的任一辅助接合块与第一接合区Z1之间的距离相较位于离散区Z4中的任一辅助接合块与第一接合区Z1之间的距离为小。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辅助接合块Pb2位于容差区Z3中,辅助接合块Pb3位于离散区Z4中,因此辅助接合块Pb2中的每一个与第一接合区Z1的距离小于辅助接合块Pb3中的每一个与第一接合区Z1的距离。
须注意的是,容差区Z3与离散区Z4为便于说明辅助接合块Pb2及辅助接合块Pb3相对于与主接合部1210的距离而被定义,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参照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220来说,在一种定义方式中,容差区Z3与离散区Z4为第一电极220在非理想情况中于底板110上除了第一接合区Z1以外的较有可能的投影范围,而第一电极220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落于容差区Z3中的机率高于落于离散区Z4中的机率,且容差区Z3位于第一接合区Z1与离散区Z4之间。或者,在另一种定义方式中,容差区Z3可以被定义为第一接合区Z1朝至少一方向以某个比例扩张而于原第一接合区之外额外占的范围,离散区Z4可以被定义为第一接合区Z1朝至少一方向以某个比例扩张而于原第一接合区Z1与容差区Z3之外额外占的范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区Z1沿y轴方向扩张成容差区Z3与离散区Z4,但于实务上,第一接合区Z1也可沿x轴方向或同时沿x轴方向与y轴方向扩张成容差区Z3与离散区Z4。上述仅为举例示范,并不以此为限。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容差区Z3与离散区Z4为便于说明辅助接合块Pb2及辅助接合块Pb3相对于与主接合部1210的距离而被定义,因此容差区Z3与离散区Z4的面积比例不大于一预设门槛值,例如是不大于1。
在一实施例中,各辅助接合块Pb2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大于各辅助接合块Pb3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在此实施例中,各辅助接合块Pb2其中任一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各辅助接合块Pb3其中任一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由于各辅助接合块Pb3用以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220的机率较小,此举不但维持了接合制程的容错空间,也相对地提升了显示面板1或是显示基板10的透明度。
请参照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相仿于图3所示的结构,图3中的各辅助接合块Pb2可以被进一步地图案化成图4中的各辅助接合块Pb2’,以进一步减少辅助接合部1220、2220实际所占的面积,增加了各辅助接合块Pb2’之间的间隙,从而提升显示面板1或是显示基板10的透明度。
请参照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如前述地,离第一接合区Z1较远的辅助接合块用以电性连接第一电极220的机率较小,因此相较于第三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的辅助接合块Pb3的数量再被降低。此举在机率上而言并不会对发光元件20与显示基板10的接合关系有太大的影响,而显示面板1或是显示基板10的透明度则能被进一步提升。
请参照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此实施例的结构相仿于图3所示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此实施例中的辅助接合块Pb2”’为一完整区块,相邻的辅助接合块Pb3之间的间隔实质上相同,以便于制造且确保与发光元件接合的电性效果。
请参照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在此实施例中,主接合部1210具有主接合块Pa1与多个主接合块Pa2。相仿于前述的概念,由于主接合部1210对应于主接合块Pa2的部分用以电性连接发光元件20的电极的机率较低,因此这部分的主接合部1210于此实施例中被进一步图形化成各主接合块Pa2。各主接合块Pa2之间具有接垫间隙Ga且主接合部1210各主接合块Pa2之间也具有接垫间隙Ga。在接合发光元件20于显示基板10的过程中,凸块会被使用以使发光元件20固着于显示基板10,而使得凸块同时也会构成光线传输的阻碍。因此,在减少主接合部1210的面积的时候也减少了光行进路径上的阻碍。藉此,可以在维持发光元件20与显示基板10正常接合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显示基板10或是显示面板1的透明度。
请参照图8A与图8B,图8A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8B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与发光元件的错位示意图。所述的错位指各电极与各接合垫并未理想地相接。在此实施例中,主接合部1210被图案化成多个主接合块Pa3,这些主接合块Pa3彼此直接地或间接地电性连接。相邻的主接合块Pa3之间具有接垫间隙Ga。在此实施例中,各主接合块Pa3的大小与各辅助接合块Pb1的大小均相仿,以便于制作。
另一方面,在此实施例中,各主接合块Pa3与各辅助接合块Pb1排列成阵列。在同一列中的各接合块彼此电性连接,所述的阵列其中一行中的各接合块彼此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的行的方向朝向于Y轴方向,所述的列的方向朝向于X轴方向。参照如图8B,藉由这样的结构,当发光元件20太过偏离理想的接合位置而同时电性连接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时,修复节点NF上的走线可被断开,而自所述的接合块阵列中形成新的第一接合垫120’与新的第二接合垫130’。由于修复节点NF上的走线已被断开,因此不会造成短路。于实务上,也可在修复过程中将新的走线额外加入,以使第一接合垫120’的各个接合块彼此直接地或间接地电性连接,并能接收到外部的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主接合块Pa3其中之一于底板110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位于各辅助接合块Pb1其中之一于底板110的正投影面积,以确保发光元件20与显示基板10接合的效果,并且提升显示面板1或是显示基板10的透明度。其中,各辅助接合块Pb1其中之一于底板110的正投影面积与各主接合块Pa3其中之一于底板110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介于0.5至1。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垫120被图案化成多个主接合块Pa3与多个辅助接合块Pb1,因此而主接合块Pa3中的每一个的宽度与辅助接合块Pb1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均不大于6微米,更佳的,主接合块Pa3中的每一个的宽度与辅助接合块Pb1中的每一个的宽度进一步在3微米(micrometer,μm)以下,藉此使得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中的间隙足够大,让发光元件20提供的光线可以通过而确实提升透明度。
请再参照图9,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在图9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成梳状。更具体地来说,第一接合垫120具有至少一主接合部1210、至少两个辅助接合部1220与一连接部1230。各辅助接合部1220分别位于主接合部1210的两侧,并且与主接合部1210相隔有一间隙G。连接部1230电性连接各辅助接合部1220的一端与主接合部的一端。于实务上,连接部1230可以是以与主接合部1210与辅助接合部1220相同的制程同时设置而成,或是连接部1230也可以是在设置主接合部1210与辅助接合部1220于底板110之后再行设置,在此并不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10,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各子电极与第一接合垫与第二接合垫的相对示意图。为了能清楚示意,在图10中进一步以不同的底纹分别标注电极与接合垫。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20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e。这些第一子电极e彼此直接地或间接地电性连接。这些第一子电极e其中两个之间具有一电极间隙Ge。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除了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被图案化之外,发光元件20的第一电极220与第二电极230也被图案化。因此,当发光元件20提供的光朝底板110方向传输时,这些光遇到的阻碍会更被减少,显示面板1与显示基板10的透明度可以再被提升。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间隙Ge的范围于发光元件20一表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发光元件20的表面面积的比值不小于0.5,大于0.5会影响电性连接均匀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子电极e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重叠于各主接合块Pa3其中之一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或是重叠于辅助接合块Pb1其中之一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子电极e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与各主接合块Pa3其中之一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部分与每一第一子电极e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比例不小于0.5,小于0.5将会影响透光度并影响电性连接均匀度,或是每一第一子电极e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与各辅助接合块Pb1其中之一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部分与每一第一子电极e于底板110上的正投影的比例不小于0.5,小于0.5将会影响透光度并影响电性连接均匀度。
藉由上述实施例,使得接合垫与对应电极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以维持接合的效果,且第一接合垫120所具有的间隙与第二接合垫130所具有的间隙足够大,以及第一电极220所具有的间隙与第二电极230所具有的间隙足够大,让发光元件20提供的光线可以通过间隙而确实提升透明度。
请参照图11,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在第十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分别具有多个开口O,藉以提升显示面板1或显示基板10的透明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为网格(mesh)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垫120可再被定义为由多个接合栅条STP1与多个接合栅条STP2交错相接而成。其中,接合栅条STP1的宽度W1不大于6微米,相邻的接合栅条STP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微米,接合栅条STP2的宽度W2不大于6微米,相邻的接合栅条STP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微米,而使得发光元件20所提供的光线可以藉由衍射而通过第一接合垫120与第二接合垫130,等效地增加了显示面板1与显示基板10的透明度。
请再参照图12与图13,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基板的俯视图。虽上述以各接合块的俯视形状为矩形且各接合块排列成矩形阵列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图12与图13所示,所述的第一接合垫与第二接合垫也可以是依据圆形、梯形、三角形或是其他的多边形依据上述的原则以及区域的划分被对应的图案化或离散化而形成,而不仅限于矩形。此外,阵列中的各个接合块也并非限制一定要是分别沿行或沿列对齐,而也可以彼此不对齐。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经详阅本说明书后当可依上述各实施例所提及的各项原则或性质而推得其他的实施例,凡是接合垫中具有间隙者皆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其中,以显示基板来说,显示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合垫以与发光元件的电极电性连接。第一接合垫包括主要接合部与辅助接合部,而主接合部与辅助接合部之间具有间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主接合部与辅助接合部被离散地设置,使得第一接合垫具有间隙而不会整片地盖住底板,从而增加了显示基板的透光面积。而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能够妥善地与发光元件的电极相接的前提下,第一接合垫更具有不同的实施例。藉此,本发明得以在当前的制程下制造出所述的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且在不影响显影品质的前提下显著地提升了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的透明度。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该底板的一第一表面定义有一第一接合区,其中该底板具有透光材料;以及
一第一接合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部分的该第一接合垫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中,该第一接合垫用以于该第一接合区电性连接一发光元件的一第一电极,该第一接合垫包括:
一主接合部,该主接合部于该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中;以及
一辅助接合部,电性连接该主接合部,该辅助接合部于该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之外,其中该主接合部与该辅助接合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接合部包括多个辅助接合块,该些辅助接合块彼此电性连接,该些辅助接合块其中两个之间具有一接垫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该主接合部包括多个主接合块,该些主接合块彼此电性连接,该些主接合块其中两个之间具有一接垫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该些主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该些辅助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的正投影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主接合块的宽度与每一该辅助接合块的宽度不大于6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进一步定义有一容差区与一离散区,该容差区较该离散区靠近该第一接合区,该些辅助接合块分别位于该容差区中或是位于该离散区中,该容差区中的任一该辅助接合块与该第一接合区之间的距离相较位于该离散区中的任一该辅助接合块与该第一接合区之间的距离为小,该辅助接合部于该容差区的正投影总面积大于该辅助接合部于该离散区的正投影总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容差区的该些辅助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位于该离散区的该些辅助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的正投影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容差区的该些辅助接合块的数量多于位于该离散区的该些辅助接合块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进一步定义有一第二接合区,该显示基板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接合垫,设置于该底板上,用以于该第二接合区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的一第二电极,该第一接合垫与该第二接合垫相对于该第一接合区与该第二接合区之间的一对称轴对称。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以及
一显示基板,包括:
一底板,该底板的一第一表面定义有一第一接合区,其中该底板具有透光材料;以及
一第一接合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部分的该第一接合垫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中,该第一接合垫用以于该第一接合区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的该第一电极,该第一接合垫包括:
一主接合部,该主接合部于该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中;以及
一辅助接合部,电性连接该主接合部,该辅助接合部于该底板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接合区之外,其中该主接合部与该辅助接合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接合部包括多个辅助接合块,该些辅助接合块彼此电性连接,该些辅助接合块其中两个之间具有一接垫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主接合部包括多个主接合块,该些主接合块彼此电性连接,该些主接合块其中两个之间具有一接垫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主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该些辅助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的正投影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接合垫的接触面积不大于该第一电极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接合垫的接触面积与该第一电极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不大于0.8且不小于0.2。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接合垫的接触面积不大于该发光元件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接合垫的接触面积与该发光元件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不大于0.8。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该些第一子电极彼此电性连接,该些第一子电极其中两个之间具有一电极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间隙的范围于该发光元件的一表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该发光元件的该表面的面积的比值小于0.5。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子电极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重叠于该些主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或是重叠于该些辅助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子电极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与该些主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部分与每一该第一子电极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的比值不小于0.5,或是每一该第一子电极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与该些辅助接合块其中之一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部分与每一该第一子电极于该底板上的正投影的比值不小于0.5。
CN201810262050.5A 2018-03-28 2018-03-28 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Active CN1103227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2050.5A CN110322782B (zh) 2018-03-28 2018-03-28 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2050.5A CN110322782B (zh) 2018-03-28 2018-03-28 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2782A CN110322782A (zh) 2019-10-11
CN110322782B true CN110322782B (zh) 2021-12-07

Family

ID=68109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2050.5A Active CN110322782B (zh) 2018-03-28 2018-03-28 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278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1334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45345A (zh) * 2013-11-11 2014-0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201612704A (en) * 2014-09-25 2016-04-01 Wintek Corp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with function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N106465545A (zh) * 2014-06-12 2017-02-22 德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和用于通过动态通孔剪切进行的板式封装的自适性图案化方法
TW201725763A (zh) * 2015-06-26 2017-07-16 億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7515489A (zh) * 2017-09-20 2017-12-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768498A (zh) * 2016-08-19 2018-03-0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1336B (en) * 2003-08-29 2004-09-2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mbedded passive component in flip-chip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57714B (en) * 2004-10-20 2006-07-01 Arima Optoelectronics Corp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multilayer composite metal plated layer as flip-chip electrode
CN104238784B (zh) * 2013-06-08 2018-03-0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765481B (zh) * 2014-01-06 2019-05-28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6021170A (ja) * 2014-07-15 2016-02-0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結合方式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付き表示装置
CN106293279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软性电路板及其应用之自电容式触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1334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45345A (zh) * 2013-11-11 2014-0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465545A (zh) * 2014-06-12 2017-02-22 德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和用于通过动态通孔剪切进行的板式封装的自适性图案化方法
TW201612704A (en) * 2014-09-25 2016-04-01 Wintek Corp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with function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W201725763A (zh) * 2015-06-26 2017-07-16 億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7768498A (zh) * 2016-08-19 2018-03-0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15489A (zh) * 2017-09-20 2017-12-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2782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521B (zh) 顯示基板與顯示面板
CN103119735B (zh) 晶片级发光二极管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EP2610928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10062672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CN109671821B (zh) 微型发光元件及显示装置
CN102148303B (zh) 发光器件、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发光器件封装及照明系统
US8692280B2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006383A (zh) 顯示面板及發光元件基板的檢測方法
TW202125848A (zh) 微型發光元件顯示裝置
US10062811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rray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2402258B1 (ko) 광 출사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유닛
CN214203723U (zh) 具有发光元件的单元像素、像素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0322782B (zh) 显示基板与显示面板
TWI709222B (zh) 微型發光元件顯示裝置
TW202218143A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20220140568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KR20140043635A (ko) 발광소자
CN108288629B (zh) 显示面板
TWI757181B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764686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及顯示面板
CN112259573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3517382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及显示面板
CN217955861U (zh) 单元像素及具有该单元像素的显示装置
US20220246799A1 (en)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display panel
US10325889B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ED devices with selective activation 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