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0584B - 斜向拉伸膜、偏光板、异形显示装置以及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斜向拉伸膜、偏光板、异形显示装置以及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0584B
CN110320584B CN201910226585.1A CN201910226585A CN110320584B CN 110320584 B CN110320584 B CN 110320584B CN 201910226585 A CN201910226585 A CN 201910226585A CN 110320584 B CN110320584 B CN 110320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tretched film
obliquely
polarizing plate
str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65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0584A (zh
Inventor
伊藤康敏
南条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320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0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0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0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以在膜面内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以100mm间隔排列的多个点中、相邻的任意两点的取向角从一端侧起为θ1(°)和θ2(°),以两点处的取向角的斜率P的单位为°/mm,在通过P=(θ2-θ1)/100进行定义时,斜向拉伸膜在膜面内具有包含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的两点的100mm见方的局部区域。

Description

斜向拉伸膜、偏光板、异形显示装置以及斜向拉伸膜的制造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慢轴在膜面内以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斜向取向的斜向拉伸膜、具备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偏光板、具备上述偏光板的异形显示装置、以及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被称为自由形态显示屏(FFD)的异形显示装置。该异形显示装置是注重设计和构思,在显示面的外形中包含曲线等自由形状的显示装置。这样的异形显示装置在各领域的应用备受期待,作为其中之一,例如目前正在研究向车载用途(车速等的显示面板)的应用。
另一方面,以往公知为了实现显示装置的多功能化而使用QWP(Quarter WavePlate;1/4波片)等相位差膜的结构。例如,出于提高观察者经由偏光太阳镜观察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影像时的可视性(防止变暗)的目的,公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观察侧配置QWP的结构。并且,出于防止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屏中的外来光的反射的目的,公知将包含QWP的圆偏光板配置在显示屏的观察侧的结构。这些相位差膜以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构成偏光板(包含圆偏光板)的偏振器的透光轴在膜面内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的方式贴合于偏振器。此时,从提高偏光板的制造效率的观点出发,并不是采用将规定形状的相位差膜逐片贴合在规定形状的偏振器上的贴片式,而是大多采用将长条状的相位差膜(例如斜向拉伸膜)从辊抽出而将其贴合卷绕于长条状的偏振器的、所谓的卷对卷(roll to roll)式。
在这里,斜向拉伸膜是慢轴在膜面内相对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膜。将膜面内慢轴相对于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称为取向角。以往,在斜向拉伸膜中,希望取向角的偏差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以规定的条件分别进行将长条膜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拉伸的第一拉伸工序和将第一拉伸工序后的膜进行斜向拉伸的第二拉伸工序来得到取向角的偏差小的斜向拉伸膜。并且,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适当地设定在通过内侧夹持部和外侧夹持部来把持树脂膜的双方的端部而进行斜向拉伸前的、内侧夹持部的张力与外侧夹持部的张力的比率,将斜向拉伸后的膜的长度方向上周期性变化的取向角的振幅抑制为低于0.1°,从而提高长度方向上的取向角的精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57505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段落〔0007〕〔0008〕〔0013〕〔0080〕~〔0089〕、图1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79650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段落〔0006〕〔0007〕〔0010〕、图1~图4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将具有QWP等相位差膜的偏光板适用于异形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上述偏光板也不是现有的长方形形状,而是需要由与显示面的自由形状相匹配的异形形状构成。这样的异形形状的偏光板例如能够通过使用切断部件将长条状的偏光板的一部分裁切为异形形状而得到。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异形形状,能够想到边角为圆形的形状、具有复杂曲面的形状、在中央部开孔的形状等各种形状。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和2那样使用取向角的偏差小的斜向拉伸膜来制作异形形状的偏光板的情况下,容易在异形形状的偏光板上产生裂纹(包含裂缝、破裂、劈裂等不良)。认为这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在使用取向角的偏差小的斜向拉伸膜的情况下,在将偏光板的一部分裁切为特定的曲线状时,在斜向拉伸膜上局部地存在切断部件的刃口所接触的方向与斜向拉伸膜的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小的部位。在斜向拉伸膜的上述部位,在切断部件的刃口接触时,斜向拉伸膜(不是沿着刃口被切断)容易沿着取向方向开裂,因此在裁切包含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偏光板时,伴随着沿着斜向拉伸膜的取向方向的开裂,容易在偏光板上产生裂纹。
并且,例如在残留的应力(残留应力)由于斜向拉伸膜的拉伸而变得过高时,在进行了耐久试验(例如热冲击试验)时,由于斜向拉伸膜的应力缓和而使耐久试验前后的尺寸变动变大,因此也担心容易在裁切后的偏光板上产生裂纹。
因此,希望以不仅在异形形状的偏光板的裁切时,在耐久试验后也能够降低在偏光板上产生裂纹的方式构成斜向拉伸膜。但是,这样的斜向拉伸膜仍然没有出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情况,提供在将使用斜向拉伸膜制作的偏光板的一部分裁切为异形形状时和对所裁切的偏光板进行耐久试验后都能够减少在偏光板上产生裂纹的情况的斜向拉伸膜、具备该斜向拉伸膜的偏光板、具备该偏光板的异形显示装置以及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结构和方法实现。
本发明一个侧面的斜向拉伸膜是慢轴在膜面内以相对于彼此垂直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斜向取向的斜向拉伸膜,该斜向拉伸膜的特征在于,
以所述慢轴在所述膜面内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为取向角(°),以在所述膜面内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长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以100mm间隔排列的多个点中、相邻的任意两点的取向角从所述一端侧为θ1(°)和θ2(°),以所述两点处的取向角的斜率P的单位为°/mm,在通过以下式(1)定义时,
P=(θ2-θ1)/100···(1)
在所述膜面内,具有包含所述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的两点的100mm见方的局部区域。
本发明另一侧面的偏光板具备所述斜向拉伸膜和贴合有所述斜向拉伸膜的偏光膜,并且在外形中具有曲线部。
本发明的又一侧面的异形显示装置具备所述偏光板和贴合有所述偏光板的显示单元,并且外形与所述偏光板为同一形状。
本发明的又一侧面的、制造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
斜向拉伸工序,其在斜向拉伸机的拉伸区,通过在所述膜面内向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方向拉伸长条膜来获得所述斜向拉伸膜;
热定形工序,其在所述斜向拉伸机的热定形区,将宽度保持为恒定地输送所述斜向拉伸膜;
所述热定形区的温度比所述拉伸区的温度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斜向拉伸膜的构成,在将使用上述斜向拉伸膜制作的偏光板的一部分裁切为异形形状时和对所裁切的偏光板进行耐久试验后,都能够减少偏光板产生裂纹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异形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异形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即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图3是上述异形显示装置的偏光板的平面图。
图4是分解表示上述异形显示装置的另一例子即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成为构成上述偏光板的斜向拉伸膜的基础的膜基材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上述膜基材的制造工序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伸部的导轨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9是放大表示上述斜向拉伸膜中的局部区域的说明图。
图10是使用宽度方向上取向角的斜率小的斜向拉伸膜和偏光膜制作的偏光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使用宽度方向上取向角的斜率大的斜向拉伸膜和偏光膜制作的偏光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取向角分布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3是使用图12的斜向拉伸膜和偏光膜制作的偏光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取向角分布的另一例子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异形显示装置;
1a 液晶显示装置(异形显示装置);
1b 有机EL显示装置(异形显示装置);
2 液晶盒(显示单元);
3 偏光板;
11 偏振器(偏光膜);
12 保护膜(斜向拉伸膜);
30 有机EL元件(显示单元);
50 偏光板;
51λ/4 相位差膜(斜向拉伸膜);
53 偏振器(偏光膜);
F 斜向拉伸膜;
M 拐点;
PL 偏光膜;
TR 局部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将数值范围表述为A~B的情况下,视为在该数值范围中包含下限A和上限B的值。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内容。
〔显示装置的构成〕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异形显示装置1的平面图。异形显示装置1的平面外形成为将直线部1s与曲线部1c组合的形状,与通常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形状不同。在这里,将以这种方式在外形中包含曲线部1c的形状称为异形形状。异形显示装置1能够如图1所示地用于车载用途(显示车速、发动机转速等的显示面板),但显然也能够用于其他用途。
图2是表示异形显示装置1的一个例子即液晶显示装置1a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a具备液晶盒2、将液晶盒2夹在中间的两片偏光板3,4、用于对液晶盒2进行照明的背光源5。液晶盒2是通过两片透明基板夹持液晶层而构成的显示单元,例如以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排列)方式驱动,但也可以通过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方式、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方式等其他方式驱动。
偏光板3相对于液晶盒2位于观察侧(与背光源5相反的一侧),包含偏振器11、保护膜12、对置膜13。保护膜12通过由后述斜向拉伸膜构成的QWP(1/4波片)构成,相对于偏振器11与液晶盒2位于相反侧(观察侧)。偏振器11通过贴合有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偏光膜构成,使规定的直线偏光透过。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12和偏振器11以QWP的慢轴与偏振器11的透光轴所成的角度为大致45°的方式被贴合。对置膜13相对于偏振器11位于液晶盒2侧。
这样的偏光板3在对置膜13侧经由粘接层6与液晶盒2粘接。需要说明的是,偏光板3可以在相对于保护膜12与偏振器11相反的一侧进一步具有硬质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层等功能层。
偏光板4相对于液晶盒2位于背光源5侧,并且包含偏振器21、保护膜22、对置膜23。偏振器21为使规定的直线偏光透过而以透光轴与偏振器11正交的方式配置。保护膜22相对于偏振器21位于与液晶盒2相反的一侧(背光源5侧)。对置膜23相对于偏振器21位于液晶盒2侧。偏光板4在对置膜23侧经由粘接层7粘接于液晶盒2。
如上所述,在偏光板3相对于液晶盒2位于观察侧、偏光板3的保护膜12(QWP)相对于偏振器11与液晶盒2位于相反侧的液晶显示装置1a的构成中,从液晶盒2出射而透过观察侧的偏振器11的直线偏光在保护膜12被转换为圆偏光或椭圆偏光。因此,在观察者佩戴偏光太阳镜观察液晶显示装置1a显示的图像的情况下,无论偏振器11的透光轴与偏光太阳镜的透光轴成为怎样的角度,都能够将与偏光太阳镜的透光轴平行的光的成分导入观察者的眼镜而使显示的图像被看到,能够提高经由偏光太阳镜观察图像的可视性。
图3是上述偏光板3的平面图。偏光板3在外形中具有直线部3s和曲线部3c。偏光板3的直线部3s与液晶显示装置1a的直线部1s对应,偏光板3的曲线部3c与液晶显示装置1a的曲线部1c对应。因此,可以说偏光板3至少具备保护膜12(斜向拉伸膜)和贴合有斜向拉伸膜的偏振器11(偏光膜),并且是在外形中具有曲线部3c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没有图示,但对于其他偏光板4和液晶盒2来说,外形成为与偏光板3同样的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如后所述,在对异形形状的偏光板3进行裁切时和对裁切了的偏光板3进行了耐久试验后,都能够减少在偏光板3上产生裂纹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异形形状的偏光板3的成品率降低。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偏光板3适用于例如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车载用途(例如车速等的显示面板)。
并且,在液晶显示装置1a中,在外形中具有曲线部3c的偏光板3经由粘接层6贴合于与偏光板3相同形状的液晶盒2。其结果是,如图1所示,作为异形显示装置1,液晶显示装置1a成为在平面图中具有与曲线部3c相同形状的曲线部1c的外形形状。由此,可以说液晶显示装置1a至少具备偏光板3和贴合有该偏光板3的液晶盒2(显示单元),外形与偏光板3为同一形状。通过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1a的构成,例如液晶显示装置1a能够充分地适用于重视设计性的用途。
然而,异形显示装置1可以由液晶显示装置1a之外的显示装置构成。图4是分解表示异形显示装置1的另一例子即有机EL显示装置1b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有机EL显示装置1b通过在作为显示单元的有机EL元件30上经由粘接层40形成偏光板50而构成。有机EL元件30构成为在使用了玻璃或聚酰亚胺等的基板31上依次具有金属电极32、发光层33、透明电极(ITO等)34、密封层35。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电极32可以通过对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进行层叠而构成。
偏光板50从有机EL元件30侧依次层叠λ/4相位差膜51、粘接层52、偏振器53、粘接层54、保护膜55而构成。λ/4相位差膜51通过后述斜向拉伸膜构成,以其慢轴与偏振器53的透光轴(或吸收轴)呈大致45°交叉的方式与偏振器53贴合。由此,偏光板50能够作为防止外来光反射的圆偏光板发挥作用。
即,在有机EL元件30的非发光时,由于室内照明等而从有机EL元件30的外部入射的外来光的一半被偏光板50的偏振器53吸收,其余一半作为直线偏光透过而入射到λ/4相位差膜51。由于偏振器53的透光轴与λ/4相位差膜51的慢轴以大致45°交叉,因此入射到λ/4相位差膜51的光通过λ/4相位差膜51而变换为圆偏振光。
在从λ/4相位差膜51出射的圆偏振光在有机EL元件30的金属电极32发生镜面反射时,相位反转180度,作为反转圆偏振光反射。该反射光入射到λ/4相位差膜51,由此变换为与偏振器53的透光轴垂直(与吸收轴平行)的直线偏光,因此在偏振器53被全部吸收,不会射出到外部。也就是说,通过偏光板50能够防止有机EL元件30处的外光反射。
对于偏光板50来说,与图3所示的偏光板3相同,在外形中具有直线部50s和曲线部50c。偏光板50的直线部50s与图1的直线部1s对应,偏光板50的曲线部50c与图1的曲线部1c对应。因此,可以说偏光板50至少具备λ/4相位差膜51(斜向拉伸膜)和贴合有斜向拉伸膜的偏振器53(偏光膜),是在外形中具有曲线部50c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对于作为显示单元的有机EL元件30来说,外形成为与偏光板50相同的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如后所述,在裁切异形形状的偏光板50时和对裁切了的偏光板50进行了耐久试验后,都能够减少在偏光板50上产生裂纹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异形形状的偏光板50的成品率降低。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偏光板50适用于例如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车载用途。
在有机EL显示装置1b中,在外形中具有曲线部50c的偏光板50经由粘接层40贴合于与偏光板50相同形状的有机EL显示元件30。其结果是,如图1所示,作为异形显示装置1,有机EL显示装置1b成为在平面图中具有与曲线部50cc相同形状的曲线部1c的外形形状。由此,可以说有机EL显示装置1b具备偏光板50和贴合有该偏光板50的有机EL显示元件30(显示单元),并且外形与偏光板50为相同形状。通过这样的有机EL显示装置1b的构成,有机EL显示装置1b能够充分地适用于例如重视设计性的用途。
〔膜基材的制造方法〕
粘接,对成为构成上述偏光板3,50的斜向拉伸膜的基础的长条膜(膜基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膜基材例如能够通过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
(溶液流延制膜法)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膜基材的制造装置60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并且,图6是表示膜基材的制造工序的流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膜基材的制造方法包含搅拌调制工序(S1)、流延工序(S2)、剥离工序(S3)、拉伸工序(S4)、干燥工序(S5)、切断工序(S6)、压花加工工序(S7)、卷取工序(S8)。以下,参照图5和图6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S1:搅拌调制工序)
在搅拌调制工序中,在搅拌装置61的搅拌槽61a中,至少对树脂和溶剂进行搅拌,调制在支承体63(环形带)上流延的浆料。
(S2:流延工序)
在流延工序中,通过加压型定量齿轮泵等将在搅拌调制工序中调制的浆料经由导管输送到流延模62,从流延模62将浆料流延到由无限移送的旋转驱动不锈钢制环形带构成的支承体63上的流延位置。然后,支承体63对所流延的浆料(流延浆料)进行支承且输送。由此,在支承体63上形成作为流延膜的带状体65。
支承体63被一对辊63a,63b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多个辊(未图示)保持。在辊63a,63b的一方或双方设有对支承体63施加张力的驱动装置(未图示),由此支承体63以作用有张力的状态被使用。
在流延工序中,将带状体65在支承体63上加热,使溶剂蒸发直至能够通过剥离辊64将带状体65从支承体63剥离。为使溶剂蒸发,可以使用从带状体侧吹风的方法、从支承体63的背面通过液体导热的方法、通过辐射热从正反面传热的方法等,能够适当地单独或组合使用。
(S3:剥离工序)
在上述流延工序中,在支承体63上使带状体65干燥固化或冷却凝固直至达到能够剥离的膜强度后,在剥离工序中,使带状体65保持自支承性地通过通过剥离辊64将其剥离。所剥离的带状体65构成膜基材。
需要说明的是,取决于干燥条件的强弱、支承体63的长度等,优选剥离时的支承体63上的带状体65的残留溶剂量处于50~120质量%的范围。在残留溶剂量更多时进行剥离的情况下,带状体65变得过于柔软而有损剥离时的平面性,由于剥离张力容易产生褶皱和纵向条纹,因此在兼顾经济速度和品质的条件下决定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需要说明的是,残留溶剂量通过下式定义。
残留溶剂量(质量%)=(带状体加热处理前质量-带状体加热处理后质量)/(带状体加热处理后质量)×100
在这里,测定残留溶剂量时的加热处理表示以115℃进行1小时的加热处理。
(S4:拉伸工序)
在拉伸工序中,通过拉幅机66将从支承体63剥离的带状体65(膜基材)向输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进行拉伸。在拉伸工序中,为了提高膜的平面性和尺寸稳定性而优选通过夹持部等将带状体65的两侧缘部固定而进行拉伸的拉幅机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拉幅机66内,除了拉伸之外还可以进行干燥。
(S5;干燥工序)
由拉幅机66拉伸后的带状体65在干燥装置67中被干燥。在干燥装置67内,由从侧面看交错配置的多个输送辊对带状体65进行输送,这期间带状体65被干燥。干燥装置67中的干燥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来说使用热风、红外线、加热辊、微波等而使带状体5干燥。从简便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热风使带状体65干燥的方法。
带状体65在干燥装置67中被干燥后,作为光学膜而向卷取装置70输送。
(S6:切断工序,S7:压花加工工序)
在干燥装置67与卷取装置70之间依次配置有切断部68和压花加工部69。在切断部68中,一边对制造出的光学膜进行输送,一边进行利用切割机切断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切断工序。在光学膜中,在两端部的切断后残留的部分构成成为膜产品的产品部。另一方面,从光学膜切断的部分在斜槽被回收,再次作为原材料的一部分而在膜的制造中再利用。
在切断工序之后,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压花加工部69实施压花加工(滚花加工)。压花加工通过将加热后的压花辊按压在光学膜的两端部而进行。在压花辊的表面形成有细的凹凸,通过使压花辊按压在光学膜的两端部而在上述两端部形成凹凸。通过这样的压花加工,能够极力地抑制在之后的卷取工序中的卷绕错位、粘连(膜彼此的粘附)。
(S8:卷取工序)
最后,通过卷取装置70卷取完成了压花加工的光学膜,得到光学膜的初始卷(膜卷)。即,在卷取工序中,将光学膜一边输送一边卷绕于卷芯而制造膜卷。光学膜的卷绕方法使用通常使用的卷绕机即可,具有恒定扭矩法、恒定张力法、锥度张力法、内部应力恒定的程序张力控制法等控制张力的方法,将它们根据情况分别使用即可。光学膜的卷绕长度优选为1000~7200m。并且,此时的宽度优选为500~3200mm的宽度,膜厚优选为30~150μm。
(熔融流延制膜法)
本实施方式的膜基材(光学膜)能够通过熔融流延制膜法制造。熔融流延制膜法是将包含树脂和增塑剂等添加剂的树脂组成物加热熔融至显现流动性的温度,之后使具有流动性的熔融物流延而制造出膜的方法。通过熔融流延形成的方法能够分类为熔融挤出(成型)法、压力成型法、吹胀法、注射成型法、吹塑成型法、拉伸成型法等。其中,优选为能够得到机械强度和表面精度等优异的膜的熔融挤出法。并且,在熔融挤出法中使用的多种原材料通常优选为预先进行混炼而颗粒化。
颗粒化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即可。例如,通过送料器将干燥树脂、增塑剂、其他添加剂供给到挤出机,使用单轴或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而从挤出模呈股状挤出,进行水冷或空冷,通过进行切削而使其颗粒化。
添加剂可以在供给到挤出机前与树脂混合,可以通过分别使用送料器个别地将添加剂和树脂供给到挤出机。并且,为使粒子、防氧化剂等少量的添加剂均一地混合,优选事先与树脂混合。
优选挤出机能够以抑制剪切力、不使树脂劣化(分子量降低、着色、不生成胶状物等)的方式实现颗粒化并且尽可能以低温进行加工。例如,在双轴挤出机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深沟槽型丝杠向相同方向旋转。从混炼的均一性出发,优选为啮合型。
使用通过以上方式得到的颗粒而进行制膜。当然,也可以不进行颗粒化而直接将原材料的粉末通过送料器供给到挤出机而进行制膜。
以使用单轴或双轴型挤出机挤出上述颗粒时的熔融温度为200~300℃,在通过叶盘型过滤器等进行过滤而将异物除去后,从T型模呈膜状流延,通过冷却辊和弹性接触辊夹住膜,使其在冷却辊上固化。
在从供给料斗向挤出机导入上述颗粒时,优选处于真空下、减压下或不活泼气体氛围下来防止氧化分解等。
优选挤出流量通过导入齿轮泵等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并且,在异物的除去中使用的过滤器优选使用不锈钢纤维烧结过滤器。不锈钢纤维烧结过滤器通过创造使不锈钢纤维体复杂缠绕的状态而进行压缩,对接触部位进行烧结而一体化,因此通过改变该纤维的粗细和压缩量能够改变密度,从而对过滤精度进行调节。
增塑剂、粒子等添加剂可以预先与树脂混合,也可以在挤出机的中途混炼。为了均一地进行添加,优选使用静态混合器等混合装置。
在通过冷却辊和弹性接触辊夹持膜时的接触辊侧的膜温度优选为在膜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且Tg+110℃以下。以这样的目的使用的具有弹性体表面的辊能够使用公知的辊。
弹性接触辊也称为挤压旋转体。作为弹性接触辊,能够使用在市面上销售的辊。
在将膜从冷却辊剥离时,优选对张力进行控制来防止膜的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各制膜法制膜的光学膜可以是单层或两层以上的层叠膜。层叠膜能够通过共挤出成型法、共流延成型法、膜层叠法、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得到。它们之中,优选为共挤出成型法、共流延成型法。并且,在采用共挤出成型法(共挤出T型模法)的情况下,在共挤出T型模法中包含供给套管方式以及多支管方式,但在能够减少厚度偏差的这一点,尤其优选为多支管方式。
〔膜基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上述膜基材的树脂,能够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脂环式烯烃聚合物)、聚酯类树脂等。
(聚碳酸酯类树脂)
作为聚碳酸酯类树脂,能够没有任何限制地使用各种聚碳酸酯类树脂,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尤其优选为具有芴骨架的聚碳酸酯、双酚A类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更优选的是使用在双酚A中导入了苯环、环己烷环和脂肪族烃基等的双酚A衍生物。而且,尤其优选为使用相对于双酚A的中央的碳非对称地导入了上述官能团的衍生物而得到的、单位分子内的各向异性减少的构造的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这样的聚碳酸酯树脂,例如特别优选的是使用将双酚A中央的碳的两个甲基置换为苯环而成的树脂、用甲基或苯基等将双酚A的各个苯环的一个氢相对于中央的碳非对称地置换而成的树脂而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具体而言,是从4,4′-二羟基二苯基烷烃或者它们的卤素取代物通过光气法或酯交换法而得到的,例如能够举出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4,4′-二羟基二苯基乙烷、4,4′-二羟基二苯基丁烷等。并且,除此之外,如果特意例示具体的聚碳酸酯类树脂,例如能够举出日本特开2006-2154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918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2181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6712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2612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67300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00/026705号等所记载的聚碳酸酯类树脂。
(丙烯酸类树脂)
在丙烯酸类树脂中也包含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15℃以上,更优选的是1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5℃以上,特别优选为130℃以上。通过使Tg为115℃以上,能够使膜的耐久性提高。上述(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Tg的上限值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成型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70℃以下。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在不影响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采用任意适合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具有脂环族羟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物等)。优选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更优选的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质量%,优选为70~100质量%的范围)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树脂。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能够举出Acrypet VH、AcrypetVRL20A、DIANAL BR52,BR80,BR83,BR85,BR88(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KT75(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Delpet 60N,80N(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日本特开2004-70296号公报所记载的在分子内具有环构造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通过分子内交联或分子内环化反应而得到的高Tg(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优选使用具有内酯环构造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作为具有内酯环构造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能够举出日本特开2000-23001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518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203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545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46084号公报等所记载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并且,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能够使用具有不饱和羧酸烷基酯的构造单位和戊二酸酐的构造单位的丙烯酸树脂。作为所述丙烯酸树脂,能够举出日本特开2004-7029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7029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6392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9281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3145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3189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2068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26553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28301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29900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5902号公报等所记载的丙烯酸树脂。
并且,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能够使用具有戊二酰亚胺单位、(甲基)丙烯酸酯单位以及芳香族乙烯单位的热塑性树脂。作为该热塑性树脂,能够举出日本特开2006-30903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175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2832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283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56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19652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7-16496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7-5292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7-137417号公报等所记载的热塑性树脂。
(环烯烃类树脂)
环烯烃类树脂只要是具有由环状烯烃(环烯烃)构成的单体的单元的树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环烯烃类树脂可以是环烯烃聚合物(COP)或者环烯烃共聚物(COC)中的任一种。环烯烃共聚物是指环状烯烃与乙烯等烯烃的共聚物即非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类树脂。
作为上述环状烯烃,存在多环式的环状烯烃和单环式的环状烯烃。作为该多环式的环状烯烃,能够举出降冰片烯、甲基降冰片烯、二甲基降冰片烯,乙基降冰片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丁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二氢二环戊二烯、甲基二环戊二烯、二甲基二环戊二烯,四环十二碳烯、甲基四环十二碳烯、二甲基环十四碳烯、三环戊二烯、四环戊二烯等。并且,作为单环式的环状烯烃,能够举出环丁烯、环戊烯、环辛烯、环辛二烯、环辛三烯、环十二碳三烯等。
(聚酯类树脂)
作为聚酯类树脂,能够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作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优选使用例如使萘二甲酸的低级烷基酯与乙二醇缩聚而制造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添加剂〕
在膜基材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包括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延迟调整剂、防氧化剂、防劣化剂、剥离助剂、表面活性剂、染料、微粒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微粒以外的添加剂可以在调制浆料时添加,也可以在调制微粒分散液时添加。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接着,对使用上述膜基材(长条膜、光学膜)制造长条状的斜向拉伸膜的方法和装置进行说明。
(装置的概要)
图7是示意性表示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80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制造装置80从膜基材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依次具备膜送出部81、输送方向变更部82、导辊83、拉伸部84、导辊85、输送方向变更部86、膜卷取部87。需要说明的是,后文将对拉伸部84的细节进行说明。
膜送出部81将如上所述地制造出的膜基材送出而向拉伸部84供给。该膜送出部81可以与图5所示的膜基材的制造装置60分体构成,也可以一体地构成。在前者的情况下,将把膜基材在制膜后一度卷绕于卷芯而成为卷绕体(膜卷)的卷装填于膜送出部81而从膜送出部81送出膜基材。另一方面,在后者的情况下,膜送出部81在膜基材的制膜后,不对该膜基材进行卷绕而将其向拉伸部84送出。
输送方向变更部82将从膜送出部81送出的膜基材的输送方向变更为朝向作为斜向拉伸拉幅机的拉伸部84的入口的方向。这样的输送方向变更部82例如构成为包含对膜进行输送并且通过折返来变更输送方向的转向杆、使该转向杆在与膜平行的面内旋转的旋转台。
为使膜基材行驶时的轨道稳定,在拉伸部84的上游侧至少设有一根导辊83。需要说明的是,导辊83可以由夹住膜的上下一对辊对构成,也可以由多个辊对构成。距拉伸部84的入口最近的导辊83是对膜的行驶进行引导的从动辊,经由未图示的轴承部分别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作为导辊83的材质,能够使用公知的材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膜的损伤,通过对导辊83的表面实施陶瓷涂层、在铝等轻金属上实施镀铬等而使导辊83轻量化。
为使由拉伸部84进行斜向拉伸的膜的行驶时的轨道稳定,在拉伸部84的下游侧设有至少一根导辊85。输送方向变更部86将从拉伸部84输送的拉伸后的膜的输送方向变更为朝向膜卷取部87的方向,输送方向变更部86与输送方向变更部82同样地包含转向杆和旋转台。
膜卷取部87对从拉伸部84经由输送方向变更部86输送的膜进行卷取,例如由卷绕机装置、储存装置、驱动装置等构成。为了对膜的卷取位置进行调节,优选膜卷取部87为能够沿横向滑动的构造。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斜向拉伸后的长条状的膜进行卷取之前,为了防止膜彼此的粘连,可以使掩膜与斜向拉伸膜聚合而同时进行卷取,也可以在通过卷取而聚合的斜向拉伸膜的至少一方(优选为双方)的端部粘贴胶带等而进行卷取。作为掩膜,只要能够对长条状的斜向拉伸膜进行保护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举出聚乙烯对苯二酸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
(拉伸部的细节)
接着,对上述拉伸部84的细节进行说明。图8是示意性表示拉伸部84的导轨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例子,拉伸部84的构成不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中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通过使用能够实现斜向拉伸的拉幅机(斜向拉伸机)作为拉伸部84进行。该拉幅机是将膜基材加热到能够进行拉伸的任意温度而进行斜向拉伸的装置。该拉幅机具备加热区Z、左右一对导轨Ri,Ro、沿着导轨Ri·Ro而对膜进行输送的多个把持器具Ci,Co(在图8中仅图示了一组把持器具)。需要说明的是,后文将对加热区Z的细节进行说明。导轨Ri,Ro通过由连结部分别将多个导轨部连结而构成(图8中的白色圆圈是连结部的一个例子)。把持器具Ci,Co由对膜宽度方向的两端进行把持的夹持部构成。
在图8中,膜基材的送出方向D1与拉伸后的长条斜向拉伸膜的卷取方向D2不同,在卷取方向D2之间呈送出角度θi。送出角度θi能够在大于0°且不足90°的范围内任意地设定为所期望的角度。
这样,由于送出方向D1与卷取方向D2不同,拉幅机的导轨形态成为左右不对称的形状。而且,能够根据对所应制造的长条斜向拉伸膜赋予的取向角θ、拉伸倍率等而自动或手动地对导轨形态进行调节。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斜向拉伸机中,优选能够自由地设定构成导轨Ri,Ro的各导轨部和导轨连结部的位置,能够任意地改变导轨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拉幅机的把持器具Ci,Co与前后的把持器具Ci,Co保持一定间隔,以恒定速度行驶。把持器具Ci,Co的行驶速度能够适当地选择,通常为1~150m/min。左右一对把持器具Ci,Co的行驶速度差通常在行驶速度的1%以下,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的是0.1%以下。这是由于,如果在拉伸工序出口,在膜的左右存在行进速度差,则会产生拉伸工序出口处的褶皱、偏移,因此要求左右把持器具Ci,Co的速度差是实质上相同的速度。在一般的拉幅机装置等中,对应于对链的链轮齿的周期、驱动马达的频率等,存在以秒以下的级别产生速度不均,经常产生几%的不均,但这并不相当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速度差。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斜向拉伸机中,特别是在膜的输送变得倾斜的部位,对把持器具的轨迹进行限制的导轨往往要求大的弯曲率。为了避免急剧的弯曲所导致的把持器具彼此的干涉或局部应力集中,优选在弯曲部把持器具的轨迹描绘曲线。
这样,为了对膜基材赋予倾斜方向的取向而使用的斜向拉伸拉辐机优选的是如下拉辐机,通过使导轨形态多样地变化,能够自如地设定膜的取向角,而且能够使膜的取向轴(慢轴)遍及膜宽度方向左右均等地高精度地取向,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对膜厚度、延迟进行控制。
接着,对拉伸部84中的拉伸动作进行说明。膜基材被左右把持器具Ci,Co把持其两端,并且在加热区Z内伴随着把持器具Ci,Co的行驶而被输送。左右把持器具Ci,Co在拉伸部84的入口部(图中A的位置),在与膜的行进方向(送出方向D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分别在左右不对称的导轨Ri,Ro上行驶,在拉伸结束时的出口部(图中B的位置)放开所把持的膜。从把持器具Ci,Co放开的膜在前述膜卷取部87卷绕于卷芯。一对导轨Ri,Ro分别具有无端状的连续轨道,在拉幅机的出口部放开了膜的把持的把持器具Ci,Co在外侧的导轨上行驶而依次返回入口部。
此时,导轨Ri,Ro左右不对称,因此在图8的例子中,随着在图中A的位置相对的左右的把持器具Ci,Co在导轨Ri,Ro上行驶,在导轨Ri侧(内路侧)行驶的把持器具Ci处于先于在导轨Ro侧(外路侧)行驶的把持器具Co的位置关系。
即,在图中A的位置在与膜的送出方向D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的把持器具Ci,Co中的、一方的把持器具Ci先到达膜的拉伸结束时的位置B时,连结把持器具Ci,Co的直线相对于与膜的卷取方向D2大致垂直的方向以角度θL倾斜。由此,膜基材相对于宽度方向以θL的角度被斜向拉伸。这里,大致垂直表示在90±1°的范围内。
接着,对上述加热区Z的细节进行说明。拉伸部84的加热区Z由预热区Z1、拉伸区Z2以及热定形区Z3构成。在拉伸部84,由把持器具Ci,Co把持的膜依次通过预热区Z1、拉伸区Z2、热定形区Z3。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区Z1和拉伸区Z2被分隔壁分隔,拉伸区Z2和热定形区Z3被分隔壁分隔。
预热区Z1是指在加热区Z的入口部,对膜的两端进行把持的把持器具Ci,Co左右(沿膜宽度方向)保持恒定的间隔地行驶的区间。
拉伸区域Z2是指打开对膜的两端进行把持的把持器具Ci,Co的间隔至成为规定的间隔为止的区间。由此,进行上述斜向拉伸。即,在拉伸区Z2,通过向膜面内相对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斜向拉伸长条膜(膜基材),进行获得斜向拉伸膜的斜向拉伸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斜向拉伸前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拉伸。
热定形区Z3是比拉伸区Z2位于后方的、把持器具Ci,Co的间隔再次成为一定的区间,是指两端的把持器具Ci,Co彼此保持平行地行驶的区间。即,在热定形区Z3,进行将宽度保持为一定并且对斜向拉伸膜进行输送的热定形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拉伸后的膜可以在通过了热定形区Z3之后,通过区域内的温度设定在构成膜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下的区间(冷却区)。此时,考虑由冷却造成的膜的收缩,可以采用预先缩窄对置的把持器具Ci,Co的间隔的导轨形态。
优选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将预热区Z1的温度设定为Tg~Tg+30℃,将拉伸区Z2的温度设定为Tg~Tg+30℃,将热定形区Z3和冷却区的温度设定为Tg-30~Tg+20℃。
需要说明的是,预热区Z1、拉伸区Z2以及热定形区Z3的长度能够适当地进行旋转,相对于拉伸区Z2的长度,预热区Z1的长度通常为100~150%,热定形区Z3的长度通常为50~100%。
并且,如果以拉伸前的膜的宽度为Wo(mm)、拉伸后的膜的宽度为W(mm),则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R(W/Wo)优选为1.3~3.0,更优选的是1.5~2.8。如果拉伸倍率处于该范围,则膜的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变小,因而优选。在斜向拉伸拉幅机的拉伸区Z2,如果在宽度方向上对拉伸温度赋予差异,则能够使宽度方向厚度不均成为更良好的水平。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拉伸倍率R与在拉幅机入口部处所把持的夹持部两端的间隔W1在拉幅机出口部成为间隔W2时的倍率(W2/W1)相等。
〔长条斜向拉伸膜的品质〕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斜向拉伸膜的平均厚度从机械强度等的观点出发为10~200μm,优选为10~80μm,更优选的是15~60μm。并且,上述斜向拉伸膜的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对能否进行卷绕造成影响,因此优选的是小于3μm,更优选的是2μm以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
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是慢轴在膜面内以相对于彼此垂直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斜向取向的斜向拉伸膜,以慢轴在膜面内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为取向角(°),以在膜面内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以100mm间隔排列的多个点中相邻的任意两点的取向角从上述一端侧为θ1(°)和θ2(°),以上述两点处的取向角的斜率P的单位为°/mm,在通过以下式(1)定义时,
P=(θ2-θ1)/100···(1)
在膜面内,具有包含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的两点的100mm见方的局部区域。图9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F中满足上述式(1)的局部区域TR的图。斜向拉伸膜F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在膜面内至少具有一个上述局部区域TR。
图10是使用宽度方向上的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08的斜向拉伸膜F’和偏光膜PL制作的偏光板100’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图中的箭头表示斜向拉伸膜F’的慢轴的方向、即取向方向。该斜向拉伸膜F’以慢轴相对于偏光膜PL的光学轴(透光轴)呈大致45°的方式贴合于偏光膜PL,由此构成偏光板(圆偏振光板)100’。
在将这样的偏光板100’的一部分使用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200(切刀)进行裁切的情况下,如果斜向拉伸膜F’处的取向角的斜率P小,则取决于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200的刀刃的方向,刀刃相对于取向方向的交叉角度发生变化,在斜向拉伸膜100’中,产生相对于取向方向以浅的角度(小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分和相对于取向方向以大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位。在这些部位中,通过与切断部件200的接触而作用于斜向拉伸膜F’的应力不同。
例如,在相对于取向方向以小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位,斜向拉伸膜F’容易沿着拉伸方向(例如相对于宽度方向呈45°的方向)开裂,因此难以对切断部件200产生阻力,切断时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相反,在相对于取向方向以大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位,斜向拉伸膜F’难以沿着拉伸方向开裂,容易对切断部件200产生阻力,因此容易引发切断时的应力集中。因此,在裁切后的偏光板中,在相对于取向方向以小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位,容易发生由应力集中造成的裂纹,裁切性变差降低(裁切性差)。
另一方面,图11是表示使用宽度方向上的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4的斜向拉伸膜F和偏光膜PL制作的偏光板100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图中的箭头表示斜向拉伸膜F的慢轴的方向、即取向方向。该斜向拉伸膜F以慢轴相对于偏光膜PL的光学轴(透光轴)呈大致45°的方式贴合于偏光膜PL,由此构成偏光板(圆偏振光板)100。
在使用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200来裁切这样的偏光板100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斜向拉伸膜F中的取向角的斜率P大,因此使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200的刀刃尽可能以大的角度与取向方向交叉(选择切断部件200与斜向拉伸膜F的相对位置,使切断部件200以小的角度与取向方向交叉的部位变少),能够将斜向拉伸膜F切断。如上所述,在相对于取向方向以大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位,斜向拉伸膜F难以沿着拉伸方向开裂,容易对切断部件200产生阻力,难以发生切断时的应力集中。其结果是,能够在裁切后的偏光板中减少由应力集中造成的裂纹的发生,能够使裁切性提高。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F具有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取向角的偏差大的局部区域TR,因此以切断部件200的刀刃与局部区域TR接触的方式对偏光板100的一部分进行裁切,能够减少斜向拉伸膜F沿着取向方向的开裂和应力集中。由此,能够减少在裁切后的偏光板上出现裂纹的情况。
并且,在具有取向角的斜率P超过0.06的局部区域TR的斜向拉伸膜F中,由于制作时的斜向拉伸(高倍率拉伸),残留的应力变大。因此,在相对于包含斜向拉伸膜F的裁切后的偏光板进行耐久试验(例如热冲击试验)时,上述残留应力得以缓和,由此斜向拉伸膜100相对于耐久试验前的尺寸变动变大,由于该尺寸变动,在耐久试验后的偏光板上容易产生裂纹。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F中,局部区域TR中的取向角的斜率P为0.06以下,由斜向拉伸造成的残留应力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耐久试验前后由斜向拉伸膜F的应力缓和造成的尺寸变动。由此,在包含斜向拉伸膜F的裁切后的偏光板的耐久试验后能够减少裂纹的发生。
尤其是希望斜向拉伸膜F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局部区域TR。在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200的刀刃与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的多个部位抵接的情况下,能够增大该切断部件200的刀刃的方向与斜向拉伸膜F的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对斜向拉伸膜F和偏光板100的一部分进行裁切。由此,在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的多个部位,能够减少沿着取向方向的开裂和应力集中,能够减少在冲裁后的偏光板上产生裂纹的情况。
在这里,图12表示的是在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局部区域TR的情况下的、各局部区域TR中的取向角分布的一个例子。如该图所示,斜向拉伸膜F可以仅在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在该图中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满足由式(1)定义的取向角的斜率P的局部区域TR(在宽度方向上的上述中央部之外的区域,可以是不满足式(1)的取向角的分布)。
图13是表示使用具有图12所示的取向膜分布的斜向拉伸膜F和偏光膜PL制作的偏光板100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图中的箭头表示斜向拉伸膜F的慢轴的方向、即取向方向。该斜向拉伸膜F以慢轴相对于偏光膜PL的光学轴(透光轴)呈大致45°的方式贴合于偏光膜PL,由此构成偏光板(圆偏振光板)100。
这样,即使是仅在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局部区域TR的结构,在各局部区域TR能够以切断部件200的刀刃的方向与斜向拉伸膜F的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变大的方式使切断部件200的刀刃与斜向拉伸膜F接触从而对斜向拉伸膜F和偏光板100的一部分进行裁切。由此,在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的多个部位,能够减少沿着取向方向的开裂和应力集中,减少在裁切后的偏光板上产生裂纹的情况。并且,在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上,局部区域TR之外的区域的取向角偏差(斜率P)小,因此作为斜向拉伸膜F乃至偏光板100能够发挥良好的光学特性。
出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F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多个上述局部区域TR。在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200的刀刃与斜向拉伸膜F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增大该切断部件200的刀刃的方向与斜向拉伸膜F的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对斜向拉伸膜F和偏光板100的一部分进行裁切。由此,在斜向拉伸膜F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能够减少沿着取向方向的开裂和应力集中,能够减少在裁切后的偏光板上产生裂纹。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F可以是仅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局部区域TR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各局部区域TR能够以切断部件200的刀刃的方向与斜向拉伸膜F的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变大的方式使切断部件200的刀刃与斜向拉伸膜F接触从而对斜向拉伸膜F和偏光板100的一部分进行裁切。由此,在斜向拉伸膜F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能够减少沿着取向方向的开裂和应力集中,能够减少在裁切后的偏光板上产生裂纹的情况。并且,在斜向拉伸膜F的长度方向上,局部区域TR之外的区域的取向角偏差(斜率P)小,因此作为斜向拉伸膜F乃至偏光板100能够发挥良好的光学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局部区域TR中的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3以上且0.04以下。通过使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3以上,在局部区域TR,切断部件200的刀刃的方向与斜向拉伸膜的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变大,容易将斜向拉伸膜F切断。由此,能够切实地减少对偏光板100的一部分进行裁切时沿着斜向拉伸膜F的取向方向的开裂和应力集中,减少在偏光板的裁切时产生裂纹的情况。并且,通过使取向角的斜率P为0.04以下,能够切实地将由于斜向拉伸而在膜上残留的应力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切实地抑制耐久试验前后的斜向拉伸膜F的尺寸变动,能够切实地减少耐久试验后的偏光板上的裂纹的发生。
图14是示意性的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F的取向角分布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优选斜向拉伸膜F在膜面内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由式(1)定义的取向角的斜率P从增加转为减少或从减少转为增加的拐点M。在这种情况下,在膜面内隔着拐点M的两侧对使用上述斜向拉伸膜F制作的偏光板进行裁切时,通过拐点M的两侧的取向角分布(两个取向角的斜率P),(与没有拐点M的情况相比)能够相对于切断部件增强对膜进行支撑的效果。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偏光板的裁切时产生裂纹。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F构成为包含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中的任一种。这些树脂机械性能较脆,在将斜向拉伸膜F适用于偏光板100时,在裁切时容易产生裂纹,因此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是非常有效的。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F的制造方法包含:斜向拉伸工序,其在斜向拉伸机(拉伸部84)的拉伸区Z2,通过向膜面内相对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方向(斜向)拉伸长条膜来获取斜向拉伸膜F;热定形工序,其在斜向拉伸机的热定形区Z3一边将宽度保持为恒定一边对斜向拉伸膜进行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热定形区Z3的温度比拉伸区Z2的温度低。
在斜向拉伸工序中,出于对长条膜的两端进行把持的把持部(夹持部)的移动轨迹在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同等原因,在对长条膜向斜向拉伸时的拉伸张力在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均等地作用,因此在所取得的斜向拉伸膜F中,在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残留应力产生差异。一般来说,为了缓和斜向拉伸膜的残留应力,将热定形区的温度与拉伸区的温度设定为同等程度。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热定形区Z3的温度比拉伸区Z2的温度低,由于在拉伸区Z2的斜向拉伸而产生的上述残留应力在热定形区Z3不完全地缓和,因此由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残留应力的差,在宽度方向上取向角容易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制造存在具有上述取向角的斜率P的局部区域TR的斜向拉伸膜F。
在这里,在上述斜向拉伸工序中,可以对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进行冷却。通过对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局部地进行冷却,在之后的热定形工序中,在宽度方向上能够有意地使残留应力的缓和不均一地进行。由此,能够制造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取向角的斜率P从增加转为减少或从减少转为增加的拐点M的斜向拉伸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冷却的手段,例如,能够使用对斜向拉伸膜喷射空气的空气喷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空气是比拉伸区Z2的温度T2低的温度即可,例如可以是室温(例如25℃)程度的风。
并且,在上述的斜向拉伸工序中,可以对斜向拉伸膜F在长度方向上间歇性地进行冷却。通过这样的长度方向的间歇性的冷却,在之后的热定形工序中,能够有意地使长度方向残留应力的缓和不均一地进行。由此,在长度方向上,能够制造具有多个局部区域TR的斜向拉伸膜F,并且能够制造具有取向角的斜率P从增加转为减少或者从减少转为增加的拐点M的斜向拉伸膜F。需要说明的是,长度方向上的间歇性的冷却能够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空气喷射装置进行。例如,通过一边在长度方向上输送斜向拉伸膜F,一边通过空气喷射装置间歇性地喷射空气,能够对斜向拉伸膜F在长度方向上间歇性地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斜向拉伸膜F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冷却可以在热定形工序中进行,也可以在斜向拉伸工序和热定形工序这两个工序中进行。
〔实施例〕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斜向拉伸膜的具体的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长条膜1的制作)
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熔融流延制膜法)制作作为长条膜1的聚碳酸酯类树脂膜(PC膜)。
使用两台由具备搅拌叶片和控制为100℃的环流冷却器的立式反应器构成的间断聚合装置进行聚合。将9,9-[4-(2-羟乙氧基)苯基]芴(BHEPF)、异山梨醇(ISB)、二甘醇(DEG)、碳酸二苯酯(DPC)以及四水醋酸镁按摩尔比率BHEPF/ISB/DEG/DPC/醋酸镁=0.348/0.490/0.162/1.005/1.00×10-5进行装入。在将反应器内充分地置换为氮气后(氧气浓度0.0005~0.001vol%),通过传热介质进行加温,在内温达到100℃的时刻开始搅拌。在升温开始40分后使内温到达220℃,以保持该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同时开始减压,在从到达220℃起以90分达到13.3kPa。将伴随着聚合反应副生的苯酚蒸汽导入100℃的环流冷却器,使苯酚蒸汽中含有若干量的单体成分返回反应器,将未凝结的苯酚蒸汽导入45℃的冷凝器而进行回收。
在一旦向第一反应器导入氮气而恢复到大气压后,将第一反应器内的低聚反应了的反应液移入第二反应器。接着,开始进行第二反应器内的升温和减压,以50分达到内温240℃、压力0.2kPa。之后,进行聚合直至达到规定的搅拌动力。在达到规定动力的时刻向反应器导入氮气而进行压力恢复,将反应液以股的形态抽出,通过旋转式切削装置进行颗粒化,得到BHEPF/ISB/DEG=34.8/49.0/16.2[mol%]的共聚物组分的聚碳酸酯类树脂A。该聚碳酸酯类树脂A的还原粘度为0.430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8℃。
在将所得到的聚碳酸酯类树脂A以80℃真空干燥5小时后,使用具备单轴挤出机(五十铃化工机械公司(いすず化工機社)制、螺旋直径25mm、缸设定温度:220℃)、T型模(宽度900mm、设定温度:220℃)、冷却辊(设定温度:120~130℃)以及卷取机的制膜装置,制作厚度130μm的聚碳酸酯类树脂膜作为长条膜1。
(长条膜2的制作)
通过以下制造方法制作作为长条膜2的脂环式烯烃聚合物类树脂膜(COP膜)。
《环烯烃类树脂颗粒的制造》
在氮气氛围下,在500质量份的脱水环己烷环中加入1.2质量份的1-己烯、0.15质量份的二丁醚、0.30质量份的三异丁基铝而在室温下加入反应器并进行了混合后,保持为45℃,在两小时内连续添加由13质量份的三环[4.3.0.12,5]癸-3,7-二烯(二环戊二烯,以下简称为DCP)和87质量份的8-甲基-8-甲氧羰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以下,简称为MMT)构成的降冰片烯类单体混合物和40质量份的六氯化钨(0.7%甲苯溶液)而进行聚合。在聚合溶液中加入1.06质量份的丁基缩水甘油醚和0.52质量份的异丙醇而使聚合催化剂失活从而使聚合反应停止。
接着,相对于所得到的含有100质量份的开环聚合体的反应溶液,加入270质量份的环己烷环,进一步加入5质量份的镍-氧化铝催化剂(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作为加氢催化剂,通过氢气加压到5MPa而一边进行搅拌一边将加热到温度200℃之后,使其反应4小时,得到含有20%的DCP/MMT开环聚合体氢化聚合物的反应溶液。
在通过过滤除去氢化催化剂后,在所得到的溶液中分别添加软质聚合体(株式会社可乐丽制造;SEPTON 2002)以及防氧化剂(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制造;IRGANOX 1010)而使其溶解(均为在100质量份的聚合体中添加0.1质量份)。接着,使用圆筒型浓缩干燥器(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造)从溶液中除去溶剂即环己烷环以及其他挥发性成分,将氢化聚合物以熔融状态从挤出机呈股状挤出,在冷却后使其颗粒化而进行回收。通过(使用气相色谱法)根据聚合后的溶液中的残留降冰片烯类组分来计算聚合体中的各降冰片烯类单体的共聚物比率,发现大致等同于DCP/MMT=13/87的进料组成。该开环聚合体氢化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89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2.5,氢化率为99.9%,Tg为161℃。
使用使空气流通的热风干燥器将所得到的开环聚合体氢添加物的环烯烃类树脂颗粒以70℃干燥2小时而除去水分。
《微粒子1的制造》
制造通过以下制造例制造的聚合体粒子聚集体作为微粒子1。
〈种粒子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的聚合器中加入1000g去离子水,向其中加入200g甲基丙烯酸甲酯、6g叔十二烷基硫醇,在搅拌下一边进行氮置换一边加热到70℃。将内温保持为70℃,在作为聚合开始剂添加了20g溶解了1g过硫酸钾的去离子水后,进行10小时的聚合。所得到的乳浊液中的聚合体粒子的平均粒子径为0.44μm。
〈聚合体粒子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的聚合器中加入800g溶解了3g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硫酸铵的去离子水,向其中加入作为单体混合物的144g丙烯酸甲酯、22g苯乙烯以及34g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与作为聚合引发剂的1g偶氮二异丁腈的混合液。接着,以T.K乳化分散机(特殊机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对混合液进行搅拌,得到分散液。
另外,在分散液中加入包含种粒子的上述乳浊液60g,以30℃搅拌1小时而使种粒子吸收单体混合物。接着,将所吸收的单体混合物在氮气气流下以50℃加温5小时而聚合后,冷却至室温(约25℃)而得到包含聚合体粒子的料浆。所得到的聚合体粒子(有机微粒子)的平均粒子径为0.3μm。
〈聚合体粒子的聚集体的制造〉
冷却后,在所得到的料浆中加入50g SNOWTEXO-40(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作为胶态二氧化硅(无机粉末)固体成分为40%,粒子径为0.02-0.03μm),以T.K乳化分散机(特殊机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搅拌10分钟。将该料浆在以下条件下通过作为喷雾干燥机的坂本技研公司制造的喷雾干燥器(机型:吸入喷雾方式,型号:TRS-3WK)进行喷雾干燥而得到聚合体粒子聚集体。聚合体粒子聚集体的平均粒子径为30μm。
供给速度:25ml/min;
喷雾器旋转数:11000rpm;
风量:2m3/min;
喷雾干燥机的料浆入口温度:130℃;
聚合体粒子聚集体出口温度:70℃。
《微粒子分散液1的调制》
在将1.0质量份的微粒子1和100质量份的二氯甲烷通过溶解器进行50分钟的搅拌混合后,通过Manton-Gaulin均质机分散,得到微粒子分散液1。
《浆料的调制》
接着,调制以下组成的主浆料1。首先,在加压溶解罐中添加二氯甲烷、乙醇以及甲苯。接着,在加压溶解罐中一边投入以上述方式制作的环烯烃类树脂颗粒和添加剂(LA-F70)一边进行搅拌。接着,投入上述调制的微粒子分散液1,将其加热到60℃,一边进行搅拌一边使其完全溶解。加热温度从室温以5℃/min升温,在以30分钟溶解后,以3℃/min降温。
所得到的溶液的粘度为7000cp、含水率为0.50%。使用株式会社Rokitechno制造的SHP150将其以300L/m2·h的过滤流量、1.0×106Pa的过滤压力进行过滤,得到主浆料1。
〈主浆料1的组成〉
环烯烃类树脂颗粒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270质量份;
乙醇20质量份;
添加剂(ADK STAB LA-F70(株式会社ADEKA制造))3质量份;
微粒子分散液130质量份。
《制膜》
接着,使用环形带流延装置,将主浆料1以31℃的温度、1800mm的宽度在不锈钢带支承体上均匀地流延。不锈钢带的温度控制为28℃。不锈钢带的输送速度为20m/min。
在不锈钢带支承体上,使溶剂蒸发直至流延(浇铸)的膜中的残留溶剂量达到30%。接着,以128N/m的剥离张力从不锈钢带支承体上剥离。通过多个辊对所剥离的膜进行输送,并且在120℃下在输送方向上拉伸为1.2倍。拉伸开始时的残留溶剂为10质量%。接着,通过拉幅机将膜状物在150℃的条件下在宽度方向上拉伸1.1倍。之后,通过激光切割机对拉幅机夹持部所夹持的端部进行切割,其后进行卷取,得到膜厚60μm的长条膜2。
(长条膜3的制作)
通过以下方法制作的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MS树脂膜作为长条膜3。
准备三种三层(通过三种树脂形成由三层组成的膜)共挤出成型用的膜成型装置。
接着,将丙烯酸树脂(三菱瓦斯化学制造“Optimas6000”,玻璃化转变温度127℃)的颗粒投入具备双螺纹螺杆的第一单轴挤出机而使其熔融。该丙烯酸树脂相当于树脂A。
接着,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电化株式会社制造的“RESISFYR100”,玻璃化转变温度129℃)的颗粒投入具备双螺纹螺杆的第二单轴挤出机而使其熔融。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相当于树脂B。
使熔融的260℃的树脂A通过网眼开口为5μm的褶皱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而供给到多支管模具(模具唇口的表面粗糙度Ra=0.1μm)的第一支管。并且,使熔融的260℃的树脂B通过网眼开口为5μm的叶盘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而供给到第二支管。另外,使熔融的260℃的树脂A通过网眼开口为5μm的褶皱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而供给到第三支管。需要说明的是,供给到第三支管的树脂A也被称作树脂C。
将树脂A、树脂B以及树脂C从所述多支管模具以260℃同时挤出,成为由含有树脂A的树脂层a、设置在所述树脂层a的一方的面上且含有树脂B的树脂层b、设置在所述树脂层b的与所述树脂层a位于相反侧的面上且含有树脂A(=树脂C)的树脂层a构成的三层结构的膜状。这样,将呈膜状共挤出的熔融树脂浇铸到表面温度调节为120℃的冷却辊上,接着通过表面温度调节为115℃的两根冷却辊之间,得到依次具备树脂层a、树脂层b以及树脂层a的三层构造的拉伸前膜作为拉伸前层叠体(共挤出工序)。所得到的拉伸前膜的宽度为1500mm,厚度为120μm。并且,在宽度中央附近,上述拉伸前膜各层的厚度为树脂层a/树脂层b/树脂层a=15μm/90μm/15μm。
<实施例1>
(斜向拉伸膜1的制作)
将通过上述方式制造的长条膜1的辊体(膜卷)设置于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80(参照图7、图8)而送出长条膜1。然后,使该长条膜1通过拉伸部的预热区Z1而将长条膜1加热到预热温度,之后使其通过拉伸区Z2而以3倍的拉伸倍率进行斜向拉伸,接着,使其通过热定形区Z3,制作膜厚50μm、宽度1500mm、取向角θ=45°(宽度中央部的值)的斜向拉伸膜1。所制作的斜向拉伸膜1被卷取而成为膜卷。需要说明的是,拉伸部中的预热区Z1的温度T1(预热温度)为(Tg+15)℃,拉伸区Z2的温度T2(拉伸温度)为(Tg+11)℃,热定形区Z3的温度T3为(Tg+9)℃。
<实施例2>
(斜向拉伸膜2的制作)
除了将热定形区Z3的温度T3改变为(Tg+6)℃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斜向拉伸膜2。
<实施例3>
(斜向拉伸膜3的制作)
在拉伸区Z2,通过来自空气喷射装置的空气喷射将与斜向拉伸膜的宽度方向的先行侧(把持器具Ci先行行驶的一侧)的端部相距200mm的位置冷却为(Tg+6)℃。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斜向拉伸膜3。需要说明的是,拉伸区Z2的宽度方向上的膜的局部温度(冷却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欧隆强(Eurotron)公司制造的Rayomatic14-814-10HT)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3中,拉伸区Z2自身的温度T2与实施例1同为(Tg+11)℃,因此拉伸区Z2上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差为(Tg+11)-(Tg+6)=5℃。
<实施例4>
(斜向拉伸膜4的制作)
在拉伸区Z2,通过来自空气喷射装置的空气喷射将与斜向拉伸膜的宽度方向的先行侧(把持器具Ci先行行驶的一侧)的端部相距200mm的位置冷却为(Tg+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斜向拉伸膜3。在实施例4中,拉伸区Z2内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差为(Tg+11)-(Tg+4)=7℃。
<实施例5>
(斜向拉伸膜5的制作)
除了将长条膜1替换为长条膜3(MS树脂膜)而进行斜向拉伸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斜向拉伸膜5。
<实施例6>
(斜向拉伸膜6的制作)
除了将长条膜1替换为长条膜2(COP膜)而进行斜向拉伸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斜向拉伸膜6。
<比较例1>
(斜向拉伸膜7的制作)
在上述斜向拉伸膜1的制作中,除了使热定形区Z3的温度T3与拉伸区Z2的温度T2相同(Tg+11)℃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斜向拉伸膜7。
<比较例2>
(斜向拉伸膜8的制作)
以拉伸区Z2处的拉伸倍率为3倍,在拉伸区Z2,通过来自空气喷射装置的空气喷射将斜向拉伸膜的与宽度方向的先行侧(把持器具Ci先行行驶的一侧)的端部相距200mm的位置冷却为(Tg+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斜向拉伸膜8。在比较例2中,拉伸区Z2中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差为(Tg+11)-(Tg+2)=9℃。
<关于取向角的斜率P的测定以及拐点的有无>
使用相位差测定装置(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制造,KOBRA-WX200),在上述制作的各斜向拉伸膜1~8的宽度方向上,对以100mm间隔排列的各点处的取向角θ(°)进行了测定。而且,对于相邻的两点的所有组合,以一方的点处的取向角为θ1(°)、以另一方的点处的取向角为θ2(°),基于以下式(1)求出取向角的斜率P。
P=(θ2-θ1)/100···(1)
接着,在各斜向拉伸膜1~8的膜面内,调查随着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所求出的取向角的斜率P是否存在从增加转为减少或者从减少转为增加的拐点。其结果是,在拉伸区Z2,在通过空气喷射装置对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局部地进行冷却的实施例3、4和比较例2的斜向拉伸膜3、4、8中,确认存在上述拐点。此时,可知宽度方向上的拐点的位置与宽度方向的空气喷射装置的位置对应。并且,在斜向拉伸膜3、4、8中,确认在膜面内在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相对于拐点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存在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的100mm见方的区域(局部区域),也就是说,在宽度方向上存在多个上述局部区域。
<裂纹的评价>
(偏振器的制作)
以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摩尔%、厚度60μm、宽度3300mm的长条聚乙烯醇膜(株式会社可乐丽制造的商品名称为“KURARAY POVALPE3000”)为原料膜,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操作而制作偏光膜。拉伸通过对处理槽前后的驱动夹持辊赋予周速差而进行。
首先,以使原料膜不松弛的方式保持机械方向(流动方向)的张紧状态,在加入了37℃的纯水的膨润槽中浸润80秒,使膜充分地膨润。伴随着膨润的膨润槽的入口与出口的辊速度比为1.2。通过在膨润槽出口设置的夹持辊进行脱水后,在加入了30℃的纯水的水浸润槽中浸润160秒。在水浸润槽中的膜机械方向的拉伸倍率为1.04倍。
接着,在加入了碘/碘化钾/水按重量比为0.04/1.5/100的水溶液的染色槽中浸润膜,以约1.6倍的拉伸倍率进行单轴拉伸。之后,在加入了碘化钾/硼酸/水按重量比为12/3.6/100的水溶液的第一硼酸槽中以56.5℃的温度浸润130秒而实施第一硼酸处理,并且进行单轴拉伸,直至从原料状态的累计拉伸倍率达到5.3倍。并且,在加入了碘化钾/硼酸/水按重量比为12/1.5/100的水溶液的第二硼酸槽中以30℃的温度浸润60秒而进行第二硼酸处理。接着,在加入了10℃的纯水的水洗槽浸润约16秒而进行了洗净后,使其依次通过约60℃的干燥炉和约85℃的干燥炉,进行在干燥炉中的滞留时间共计为160秒的干燥。这样,得到对碘进行了吸附取向的厚度12μm的偏振器(偏光膜)。
(偏光板的制作)
对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各斜向拉伸膜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并且,作为其他光学膜,准备进行了碱性皂化处理的Konica Minolta TAC KC2UA(Konica Minolta Opto株式会社制作)。
以斜向拉伸膜的进行了电晕处理的面与KC2UA的进行了碱性皂化处理的面分别与上述偏振器接触的方式贴合斜向拉伸膜、KC2UA以及偏振器。此时,作为粘接剂,使用了3质量%的聚乙烯醇(可乐丽制造的PVA-117H)水溶液。并且,在贴合时,实施例或比较例的斜向拉伸膜以偏振器的吸收轴与慢轴平行的方式贴合,而且相反侧的其他光学膜以偏振器的吸收轴与慢轴正交的方式贴合。将贴合的膜以60℃的暖风进行5分钟的干燥,得到偏光板。
(带粘接剂的偏光板的制作)
使用在离型膜上以25μm的厚度形成的、在市面上销售的热固化型丙烯酸类粘接剂薄膜。该粘接剂的80℃时的储能弹性模量为0.42Mpa。通过将该粘接剂薄膜粘贴在上述偏光板的光学膜侧,得到带粘接剂的偏光板。
(裁切性评价)
通过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将上述制作的带粘接剂的偏光板的一部分裁切成图3所示的车载显示面板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位于偏光板的图形上部的、向下凹的弧线是与图形内部相邻的设想为两个圆相切的设想中的沿着半径为60mm的正圆的外周的形状。接着,从裁切为异形的偏光板剥下离型膜,将其粘接剂侧贴合于康宁公司制造的液晶盒用玻璃基板。对于各偏光板准备10片这样的样品。在该状态下,首先,目视确认在偏振器上是否产生断裂(裂纹),对产生了裂纹的样品的张数进行计数。然后,基于以下评价基准,根据对产生裂纹的偏光板的张数对异形裁切性进行了评价。
《评价基准》
◎◎:产生裂纹的张数为0张。
◎:产生裂纹的张数为1张。
○:产生裂纹的张数为2张。
△:产生裂纹的张数为3~5张。
×:产生裂纹的张数为6张以上。
(裁切后的耐久性的评价)
接着,对以上制作的各样品实施热冲击试验(耐久性试验)。具体地说,对于各样品,将以-40℃保持30分钟的工序和以温度85℃保持30分钟的工序为1个循环的热循环试验进行1000个循环。在试验后,目视确认在偏振器上是否产生断裂,对产生裂纹的样品的张数进行计数。然后,基于以下评价基准,根据产生了裂纹的偏光板的张数来对耐久性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在耐久试验后产生裂纹的张数-在耐久试验前产生裂纹的张数)为0张。
○:(在耐久试验后产生裂纹的张数-在耐久试验前产生裂纹的张数)为1~2张。
△:(在耐久试验后产生裂纹的张数-在耐久试验前产生裂纹的张数)为3~5张。
×:(在耐久试验后产生裂纹的张数-在耐久试验前产生裂纹的张数)为6张以上。
对于上述制作的各斜向拉伸膜1~8,拉伸条件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为了方便说明,在针对各斜向拉伸膜1~8测定的多个取向角的斜率P中,仅表示最大的斜率。
[表1]
Figure BDA0002005374320000321
根据表1,在比较例1(斜向拉伸膜7)中,裁切性为不良(在裁切偏光板中裂纹较多地发生)。推测这是由以下理由造成的。如果取向角的最大的斜率P为非常小的0.0005,则在宽度方向上取向角的偏差小,因此在通过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切断斜向拉伸膜时,产生相对于取向方向以浅的角度(以小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位和相对于取向方向以大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位。在相对于取向方向以小的交叉角度切断的部位,斜向拉伸膜容易沿着拉伸方向开裂,因此难以对切断部件作用阻力,切断时的应力集中作用。因此,容易产生由应力集中造成的裂纹,裁切性低下。
并且,在比较例2(斜向拉伸膜8)中,裁切后的耐久性为不良。在比较例2中,取向角的最大的斜率P为大的0.1,宽度方向的取向角的偏差大,因此裁切性良好。但是,如果以取向角的斜率P为0.1的方式进行斜向拉伸,则斜向拉伸时的残留应力变大,而且拉伸区Z2的温度T2与热定形区Z3的温度T3的温度差为9℃较高,在热定形区Z3,拉伸区Z2内的斜向拉伸时的残留应力不能充分地缓和。因此,认为在耐久试验后由上述残留应力造成的尺寸变动大,其结果是,产生由斜向拉伸膜的尺寸变动造成的裂纹。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6(斜向拉伸膜1~6)中,取向角的最大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斜向拉伸膜中的取向角的偏差大(取向角的斜率P大),能够以尽可能使切断部件与取向方向以小的角度交叉的部位减少的方式配置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而切断斜向拉伸膜。其结果是,认为斜向拉伸膜难以沿着拉伸方向开裂,在斜向拉伸膜中容易对切断部件产生阻力而难以引发切断时的应力集中,在裁切后的偏光板中,能够减少由应力集中造成的裂纹的产生。
尤其是在实施例2、3、6(斜向拉伸膜2、3、6)中,裁切性和耐久性均为良好。取向角的最大的斜率P为0.003以上,取向角的不均比实施例1大,由此能够切实地实现切断部件的刀刃与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大的裁切。由此,认为能够切实地减少裁切时沿着斜向拉伸膜的取向方向的开裂和应力集中,其结果是,能够切实地减少裂纹的产生。并且,通过使取向角的最大的斜率P为0.04以下,能够切实地将由斜向拉伸带来的膜的残留应力抑制得较小,能够切实地抑制由耐久试验造成的斜向拉伸膜的尺寸变动,因此认为能够切实地减少耐久试验后的裂纹的发生。
并且,通过实施例2和3的比较可知,在斜向拉伸膜的宽度方向上,使取向角的斜率P存在拐点而能够使裁切性提高。认为以在膜面内隔着拐点从两侧夹住的方式对偏光板进行裁切,能够通过拐点的两侧的取向角的分布(两个取向角的斜率)来相对于切断部件增强对膜进行支撑的效果,由此在裁切时难以产生裂纹。
并且,根据实施例1~6,作为构成斜向拉伸膜的树脂,在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PC)、丙烯酸类树脂(例如MS树脂)、环烯烃类树脂(COP)中的任一树脂的情况下,由于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的区域的存在,能够实现裁切性和耐久性良好的偏光板。
并且,通常,在斜向拉伸膜中,为了缓和由斜向拉伸造成的残留应力,将热定形区Z3的温度T3与拉伸区Z2的温度T2设定为同等程度。然而,如实施例1~6所示,通过使热定形区Z3的温度T3比拉伸区Z2的温度T2低,由于拉伸区Z2内的斜向拉伸而产生的上述残留应力在热定形区Z3不能完全缓和,因此由于斜向拉伸所产生的宽度方向的残留应力的差,在宽度方向上取向角容易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制造具有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的区域的斜向拉伸膜。
并且,如实施例3和4所示,在拉伸区Z2,通过对斜向拉伸膜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进行冷却,在宽度方向上残留应力的缓和变得不均一。由此,能够制造上述具有拐点的斜向拉伸膜,有助于异形形状的偏光板的制作时的裁切性的提高。
<实施例7>
(斜向拉伸膜9的制作)
在拉伸区Z2,间歇性地驱动空气喷射装置,除了在长度方向上间歇性地对膜进行冷却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作斜向拉伸膜9。需要说明的是,长度方向上的间歇性的冷却是以空气喷射装置的驱动时间为5秒、以停止时间为5秒来进行的。并且,此时的斜向拉伸膜9的输送速度为8mm/秒。
使用实施例7的斜向拉伸膜9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制作偏光板,基于与上述同样的评价基准,对裁切性和耐久性进行了评价。
关于如上所述地制作的各斜向拉伸膜9,拉伸条件和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005374320000341
在实施例7中,与实施例4相比,裁切性进一步提高(裁切时的裂纹的发生减少)。通过长度方向上的间歇性的冷却,在长度方向上残留应力的缓和不均一,能够制造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拐点的斜向拉伸膜。由此,能够以使应力集中更为降低的方式配置异形形状的切断部件而切断斜向拉伸膜,其结果是,认为能够进一步减少裂纹的发生。
以上所说明的斜向拉伸膜、偏光板、异形显示装置以及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能够如下所述地表现。
1.一种斜向拉伸膜,慢轴在膜面内以相对于彼此垂直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斜向取向,该斜向拉伸膜的特征在于,
以所述慢轴在所述膜面内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为取向角(°),以在所述膜面内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长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以100mm间隔排列的多个点中、相邻的任意两点的取向角从所述一端侧为θ1(°)和θ2(°),以所述两点处的取向角的斜率P的单位为°/mm,在通过以下式(1)定义时,
P=(θ2-θ1)/100···(1)
在所述膜面内,具有包含所述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的两点的100mm见方的局部区域。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局部区域。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仅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局部区域。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局部区域。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仅在所述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局部区域。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区域中的所述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3以上且0.04以下。
7.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膜面内的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长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由所述式(1)定义的所述取向角的斜率P从增加转为减少或从减少转为增加的拐点。
8.根据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包含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中的任一种。
9.一种偏光板,具备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和贴合有所述斜向拉伸膜的偏光膜,并且在外形中具有曲线部。
10.一种异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9所述的偏光板和贴合有所述偏光板的显示单元,外形与所述偏光板为同一形状。
11.一种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包含:
斜向拉伸工序,其在斜向拉伸机的拉伸区,通过在所述膜面内向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方向拉伸长条膜来获得所述斜向拉伸膜;
热定形工序,其在所述斜向拉伸机的热定形区,将宽度保持为恒定地输送所述斜向拉伸膜;
所述热定形区的温度比所述拉伸区的温度低。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向拉伸工序中,对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进行冷却。
13.根据上述11或1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向拉伸工序中,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歇性地对所述斜向拉伸膜进行冷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斜向拉伸膜能够在异形形状的偏光板和异形形状的显示装置中使用。

Claims (13)

1.一种斜向拉伸膜,慢轴在膜面内以相对于彼此垂直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斜向取向,该斜向拉伸膜的特征在于,
以所述慢轴在所述膜面内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为取向角,以在所述膜面内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长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以100mm间隔排列的多个点中、相邻的任意两点的取向角从所述一端侧为θ1和θ2,以所述取向角的单位为°、以所述两点处的取向角的斜率P的单位为°/mm,在通过以下式(1)定义时,
P=(θ2-θ1)/100···(1)
在所述膜面内,具有包含所述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1以上且0.06以下的两点的100mm见方的局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局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
仅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局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局部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
仅在所述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局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局部区域中的所述取向角的斜率P为0.003以上且0.04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膜面内的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长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由所述式(1)定义的所述取向角的斜率P从增加转为减少或从减少转为增加的拐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
包含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中的任一种。
9.一种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和贴合有所述斜向拉伸膜的偏光膜,并且在外形中具有曲线部。
10.一种异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偏光板和贴合有所述偏光板的显示单元,外形与所述偏光板为同一形状。
11.一种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包含:
斜向拉伸工序,其在斜向拉伸机的拉伸区,通过在所述膜面内向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方向拉伸长条膜来获得所述斜向拉伸膜;
热定形工序,其在所述斜向拉伸机的热定形区,将宽度保持为恒定地输送所述斜向拉伸膜;
所述热定形区的温度比所述拉伸区的温度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斜向拉伸工序中,对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进行冷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斜向拉伸工序中,对所述斜向拉伸膜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歇性地进行冷却。
CN201910226585.1A 2018-03-28 2019-03-25 斜向拉伸膜、偏光板、异形显示装置以及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320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2342A JP2019174636A (ja) 2018-03-28 2018-03-28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偏光板、異形表示装置および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8-062342 2018-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0584A CN110320584A (zh) 2019-10-11
CN110320584B true CN110320584B (zh) 2021-09-14

Family

ID=6811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6585.1A Active CN110320584B (zh) 2018-03-28 2019-03-25 斜向拉伸膜、偏光板、异形显示装置以及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74636A (zh)
CN (1) CN1103205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1555B2 (ja) * 2020-03-31 2023-01-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用の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6745662A (zh) * 2021-01-15 2023-09-1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膜卷以及膜卷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0741A (zh) * 2004-04-19 2005-11-02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卷筒状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相位差膜、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01189119A (zh) * 2005-06-07 2008-05-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制备热塑性树脂膜的方法
JP2009145450A (ja) * 2007-12-12 2009-07-02 Toyobo Co Ltd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209918A (zh) * 2008-11-07 2011-10-05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
CN103052489A (zh) * 2010-08-02 2013-04-17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和相位差膜辊
CN104169787A (zh) * 2012-03-14 2014-1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5051578A (zh) * 2013-03-29 2015-11-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5723258A (zh) * 2013-11-15 2016-06-2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长条的偏振膜、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39005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WO2016132893A1 (ja) * 2015-02-17 2016-08-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7109262A (ja) * 2015-12-15 2017-06-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7531378A (zh) * 2015-05-27 2018-01-02 株式会社吴羽 缠绕膜
CN107791498A (zh) * 2016-08-30 2018-03-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倾斜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9682B2 (ja) * 2006-06-09 2008-0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接着剤、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335901B2 (ja) * 2006-11-14 2009-09-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979217B2 (ja) * 2012-02-22 2016-08-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斜め延伸装置
WO2013128599A1 (ja) * 2012-02-29 2013-09-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176827B2 (ja) * 2012-03-14 2017-08-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
JP2014046464A (ja) * 2012-08-29 2014-03-17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延伸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723318B1 (ko) * 2012-10-25 2017-04-04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긴 연신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긴 연신 필름, 상기 긴 연신 필름을 사용한 원편광판 및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JP5333698B1 (ja) * 2012-11-06 2013-11-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該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WO2015015538A1 (ja) * 2013-07-29 2015-0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009024B2 (ja) * 2014-04-09 2016-10-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フィルム延伸装置
JP6440992B2 (ja) * 2014-08-13 2018-12-19 帝人フィルム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一軸配向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積層体および偏光板
CN107428068B (zh) * 2015-03-17 2019-10-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JP2017097111A (ja) * 2015-11-20 2017-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異形打抜きに優れた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119935A (ko) * 2016-04-20 2017-10-3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JP6798196B2 (ja) * 2016-08-30 2020-12-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0741A (zh) * 2004-04-19 2005-11-02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卷筒状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相位差膜、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01189119A (zh) * 2005-06-07 2008-05-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制备热塑性树脂膜的方法
JP2009145450A (ja) * 2007-12-12 2009-07-02 Toyobo Co Ltd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209918A (zh) * 2008-11-07 2011-10-05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
CN103052489A (zh) * 2010-08-02 2013-04-17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和相位差膜辊
CN104169787A (zh) * 2012-03-14 2014-1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5051578A (zh) * 2013-03-29 2015-11-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5723258A (zh) * 2013-11-15 2016-06-2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长条的偏振膜、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39005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WO2016132893A1 (ja) * 2015-02-17 2016-08-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7531378A (zh) * 2015-05-27 2018-01-02 株式会社吴羽 缠绕膜
JP2017109262A (ja) * 2015-12-15 2017-06-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7791498A (zh) * 2016-08-30 2018-03-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倾斜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剪切或拉伸流场中液滴的变形和破裂准则;张红光 等;《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1215(第24期);全文 *
拉伸PVA膜法中膜的拉伸与分子取向的关系;苑星海;《广州化工》;20050630(第3期);全文 *
晶体相场法研究应力状态及晶体取向对微裂纹尖端扩展行为的影响;郭刘洋 等;《物理学报》;20150728(第1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0584A (zh) 2019-10-11
JP2019174636A (ja)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7566B1 (ko) 긴 연신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4488124B2 (ja)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延伸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425231B1 (ko) 장척의 연신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및 용도
TWI515241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KR20170071423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102033258A (zh) 长的斜向延伸膜的制造方法
JP5151356B2 (ja)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延伸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18683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long stretched film
CN110320584B (zh) 斜向拉伸膜、偏光板、异形显示装置以及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JP6798195B2 (ja)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673523B (zh)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KR102285907B1 (ko) 장척의 연신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3454501A (zh)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94482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2632680A (zh) 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
JP6806135B2 (ja) 延伸フィルム、及び円偏光板
JP2008080674A (ja)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27692B1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2010026097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複合偏光板、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122702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102177584B1 (ko) 경사 연신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WO2013118187A1 (ja)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153926A (ja) 延伸フィルム、その用途、及び製造方法
JP2003236915A (ja) 非晶性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9214441A (ja)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延伸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