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5839B - 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5839B
CN110315839B CN201910518502.6A CN201910518502A CN110315839B CN 110315839 B CN110315839 B CN 110315839B CN 201910518502 A CN201910518502 A CN 201910518502A CN 110315839 B CN110315839 B CN 110315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versing
heating
switching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85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5839A (zh
Inventor
徐转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Qianya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Qianya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Qianya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Qianya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185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5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5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5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6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6/00 and B01D47/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 B01D2257/708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83Flue g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加热器包括加热外壳,加热外壳内部为加热内腔,加热内腔内安装有加热座,加热座内部设置有转动腔,转动腔内安装有加热罐,加热罐两端分别与两个不同的加热转筒装配;加热座上固定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加热内罐内固定有生热板,生热板采用铁质材料制成;一端的加热转筒与第一接入管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且此加热转筒上套装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轮固定在加热轴上;另一端的加热转筒与蒸汽接出管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第一接入管、蒸汽接出管分别固定在加热外壳上;加热内腔还分别与气流接入管、气流接出管连通,气流接入管与抽气机的出口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烤板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背景技术
烤板机主要是用于印刷制版工艺中将板材烘烤,从而提高印板耐印力。目前烤板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印板悬挂(垂直式),然后进行烘烤;另一种是将印板平放(水平式),然后进行烘烤。这两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材质、工艺进行选择,各有优缺点。但是这两种设备都有个缺点,就是在进行多层同时烘烤过程中印板上的温度容易发生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最后废品率增加,产品质量也不稳定。而且需要根据不同工艺同时准备水平式和垂直式,其设备采用成本、维护也偏大。同时其烘烤后的废气一般是直接排放,这种废气中也含有少量的VOC成分,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上随着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显然这种方式会受到严重的处分。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其旋转式烤板机能够实现印板的均匀加热,且可以随意调节印板的烘烤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包括加热外壳,加热外壳内部为加热内腔,所述加热内腔内安装有加热座,加热座内部设置有转动腔,转动腔内可转动地安装有加热罐,加热罐内部为中空的加热内罐,且加热内罐两端分别与两个不同的加热转筒一端内部连通,加热转筒固定在加热罐上;
所述加热座上固定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通入交变电流,所述加热内罐内固定有生热板,生热板采用铁质材料制成;一端的加热转筒与第一接入管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且此加热转筒上套装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轮固定在加热轴上,加热轴一端穿出加热外壳与加热电机装配;另一端的加热转筒与蒸汽接出管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第一接入管、蒸汽接出管分别固定在加热外壳上;
所述加热内腔还分别与气流接入管、气流接出管连通,所述气流接入管与抽气机的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蒸汽接出管与加热换向阀的进口连通,加热换向阀的第一出口与蒸汽管连通、第二出口与转接气管一端连通,转接气管另一端与第一换向阀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换向阀用于择一将蒸汽管、转接气管与蒸汽接出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气流接出管与加热单向阀串联后与第一水雾出管连通,加热单向阀的流向为由气流接出管流向第一水雾出管。
优选地,初始状态时,第一水雾出管、第一水雾出管为切断状态、加热换向阀将转接气管与蒸汽接出管连通、第一换向阀将输气管与转接气管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热力切换阀,所述热力切换阀包括第一切换外壳、第二切换外壳,所述第一切换外壳、第二切换外壳内部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切换内腔、第二切换内腔,所述第一切换内腔内固定有第三切换外壳,第三切换外壳内部为中空的第三切换内腔,且第三切换外壳外壁上设置有数个吸热片、进气孔,所述第三切换内腔内安装有切换热力弹簧、第一切换活塞,切换记忆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切换活塞端面、第三切换内腔封闭端接触压紧;
所述第三切换内腔与第一切换接出管一端连通,第一切换接出管另一端与气流接入管连通,所述第一切换内腔与切换接入管一端连通,切换接入管另一端与抽气机的出口连通;
所述切换接入管还与切换旁通管一端连通,切换旁通管另一端与第二切换内腔连通,第二切换内腔还与第二切换接出管一端连通,第二切换接出管另一端与切换单向阀的进口连通,切换单向阀的出口与第一水雾出管连通;所述第二切换内腔内安装有第二切换活塞、切换复位弹簧;
所述第一切换活塞、第二切换活塞均采用永磁铁制成,且第一切换活塞、第二切换活塞同极相对以产生相互排斥的磁力。
优选地,所述切换记忆弹簧在80-100℃时伸长,40℃以下缩短。
优选地,在第一水雾出管上串联防倒流单向阀,防倒流单向阀流向为由第一水雾出管向第一接入管;气流接出管、第二换向接出管分别与第一水雾出管位于防倒流单向阀和第一接入管连接处之间的部分连通。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烤板机,其应用有上述加热器。
优选地,还包括下箱体、侧板、第一保护箱、第二保护箱、旋转机构,所述侧板有两块且分别固定在下箱体,两块侧板之间还分别通过前面板、后面板装配固定,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仓口,所述仓口通过仓门密封;
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壳,旋转壳内设置有加热腔,所述仓口与加热腔连通,所述旋转壳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导流孔;所述加热腔内安装有数个支架,支架用于固定印板;
所述旋转壳上固定有旋转大齿,旋转大齿分别与安装在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三轴体上的旋转小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轴体一端穿过后面板后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装配固定;
所述下箱体内分别安装有抽风机、加热器、第一换向阀,所述抽风机的吸气口与通过吸气连接管与吸气管内部连通、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的进气口连通,加热器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的进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口通过输气管分别与至少两个吹气管内部连通、第二出口通过引气管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气口与连通;
所述支架,包括滑轨、连接凸条,所述滑轨固定在加热腔内壁上,连接凸条与滑轨装配且连接凸条可在滑轨长度方向上滑动;
所述连接凸条固定在支撑板一端面上,支撑板另一端面上固定有压紧凸条,压紧凸条上固定有压紧板,所述压紧凸条、压紧板、支撑板之间构成卡槽,压紧螺栓穿过压紧板后进入卡槽内,且压紧螺栓与压紧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固定;
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三轴体均以旋转大齿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其旋转大齿圆周方向上;第二轴体有两根,且两根第二轴体穿过后面板后分别与刹车筒装配固定,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三轴体分别与前面板、后面板可转动装配。
优选地,还包括气循环系统,气循环系统包括水箱、水泵、雾化器、热力换向阀、加热器,所述水箱用于存储水源,所述水泵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加压抽送至雾化器的进口,从而使得雾化器将水雾化成水雾;
雾化器的水雾出管分别与热力换向阀的第一水雾进管、第二水雾进管连通,热力换向阀的第一水雾出管、第二水雾出管分别与吸热管的进口、加热器的第一接入管连通,加热器的蒸汽接出管与蒸汽管一端连通,蒸汽管另一端与蒸汽泵的进口连通,且蒸汽管还与吸热管的出口连通;所述吸热管、加热器分别用于将水雾加热成高温水蒸气,然后通过蒸汽泵抽送至第一过滤器或第二过滤器;
所述热力换向阀,包括换向外壳,换向外壳内部通过换向隔板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第一换向内腔、第二换向内腔,所述第一换向内腔内安装有第一换向塞,所述第一换向塞上固定有第二换向磁铁,且换向外壳内与第二换向磁铁对应处安装有第一换向磁铁,第一换向磁铁、第二换向磁铁均采用永磁铁制成,且其同极端正对;
所述第一换向内腔分别与第一水雾进管、第一水雾出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向塞与阀杆一端装配固定,阀杆另一端穿过换向隔板后分别与第二换向塞、第三换向塞装配固定,所述第二换向塞、第三换向塞之间设置有导通间隙,所述第二水雾进管、第二水雾出管分别与第二换向内腔连通,且初始状态时,第二换向塞将第二水雾进管、第二水雾出管与第二换向内腔连通处封闭;
所述第二换向内腔还分别与第一换向接气管、第二换向接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内腔与第一换向接气管、第二换向接气管连通处安装有换向记忆弹簧; 引气管截断为两段,所述第一换向接气管与和抽风机连接的引气管连通,第二换向接气管与第二换向阀连通的引气管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接气管、第二换向接气管之间还通过换向旁通管连通,所述第二换向接气管上串联安装有换向单向阀,换向单向阀流向为由第二换向内腔向外流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对印板进行旋转,因此其集合了垂直式和水平式上两种方式,而且还能实现在烘烤过程中带着印板旋转、印板任一角度烘烤。因此其工艺灵活性非常高,而且成品质量较好、印板受热十分均匀,最后的废品率、次品率偏低。虽然本发明的体积、造价要高于现有产品,但是其功能更强、而且与现有同类型产品相比,其造价不超过现有产品造价的2倍,但是产品合格率、产品质量更高,还相当于两台烤板机,因此其市场推广前景较高。
2、本发明通过净化模块实现废气中VOC的吸附,从而防止不合格废气排出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择一使用,且在排出废气的过程中还对另一个进行清洗,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能耗而且还能保证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的寿命及过滤效果。
3、本发明的加热器通过磁感加热,其加热速度快,可以实现快速升温。
4、本发明的气循环系统可以实现通过热量自动切换路线,从而通过纯机械实现自动化控制,其结构简单,且没有系统调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仓门关闭)。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仓门打开)。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前面板去除)。
图4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吹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刹车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刹车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刹车机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气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热力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净化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热力切换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图10,本实施例的旋转式烤板机,包括下箱体110、侧板120、第一保护箱130、第二保护箱140,所述侧板120有两块且分别固定在下箱体110,两块侧板120之间还分别通过前面板151、后面板152装配固定,所述前面板151上设置有仓口1511,所述仓口1511通过仓门160密封。本实施例中,仓门160通过合页与前面板151铰接,从而使得仓门160可以打开成图2状态。
所述仓口1511与加热腔211连通,加热腔211设置在旋转壳210内,所述旋转壳210上、加热腔211远离仓口1511一端上固定有端板220,端板220与连接轴230一端装配固定,连接轴230另一端穿过后面板152后与编码盘240装配固定,编码盘240上设置有数个通孔,且编码盘240可在编码器540的编码槽内转动,从而使得编码器540通过检测通孔通过的个数判断旋转壳210转动角度,这是现有技术,可以直接参考现有电机编码器的原理。
所述旋转壳210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用于使得外部进入加热腔211的气体更加均匀,功能类似于均风板。这种设计就能够使得加热时,用于加热的气体相对均匀地进入加热腔211中,从而防止印板在烘烤过程中受热不均匀。
所述加热腔211内安装有数个支架,支架用于固定印板,从而对印板进行烘烤。参见图5-图6,所述支架,包括滑轨251、连接凸条252,所述滑轨251固定在加热腔211内壁上,连接凸条252与滑轨252装配且连接凸条252可在滑轨长度方向上滑动(图5前后方向)。
所述连接凸条252固定在支撑板270一端面上,支撑板270另一端面上固定有压紧凸条261,压紧凸条261上固定有压紧板262,所述压紧凸条261、压紧板262、支撑板270之间构成卡槽263,压紧螺栓280穿过压紧板262后进入卡槽263内,且压紧螺栓280与压紧板262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固定。使用时,印板侧边装入卡槽263内,且旋紧压紧螺栓280使其压紧印板即可。
所述支撑板270上设置有数个贯穿槽271,所述贯穿槽271用于便于气流穿过,从而使得印板均匀受热。
所述旋转壳210上固定有旋转大齿310,旋转大齿310分别与安装在第一轴体410、第二轴体420、第三轴体430上的旋转小齿320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轴体410、第二轴体420、第三轴体430均以旋转大齿310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其旋转大齿310圆周方向上;
第二轴体420有两根,且两根第二轴体420穿过后面板152后分别与刹车筒610装配固定,所述第一轴体410、第二轴体420、第三轴体430分别与前面板151、后面板152可转动装配。
所述第一轴体410一端穿过后面板152后与旋转电机55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装配固定,从而使得旋转电机550通电后可以驱动第一轴体41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轴体410通过旋转小齿320驱动旋转壳210圆周转动,而旋转壳210转动的角度可以通过编码器540检测。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实现垂直式和水平式的切换,另一方面还能够在烘烤过程中通过旋转印板实现印板更加均匀的烘烤,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本实施例中上,旋转电机550采用步进电机,其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器驱动。
参见图12,为了与旋转电机550装配的第一轴体410将其热量输入旋转电机内,从而造成旋转电机寿命缩短、工作异常等,申请人还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外壳A610、第二冷却外壳A530,所述第一冷却外壳A610、第二冷却外壳A530内部分别为中空的第一冷却腔A611、第二冷却腔A531,所述第一轴体410穿过第一冷却外壳A610、第一冷却腔A611后与旋转电机550的输出轴装配固定,且第一轴体410位于第一冷却腔A611中的部分上安装有叶轮A550;
所述第一冷却腔A611、第二冷却腔A531之间分别通过进液管A561、出液管A562连通,所述进液管A561、出液管A562分别位于叶轮A550两侧,且叶轮转动时会对进液管A561一侧产生负压;
所述第二冷却外壳A530外壁上固定有数个散热凸起A532,且第二冷却腔A531内安装有螺旋管A540,所述螺旋管A540两端分别与进液管A561、出液管A562密封连通,且在第二冷却腔A531内螺旋设置;所述第一冷却腔A611内填充有制冷液,所述第二冷却腔A531内填充有导热油,旋转电机转动时,会驱动叶轮同步转动,从而对进液管A561产生负压、对出液管A562产生推流,这就使得制冷液在第一冷却腔A611、螺旋管内循环流动,也就能够带走第一轴体上的热量以及传导至叶轮上的热量。吸热后的制冷液在螺旋管内与导热油完成热交换,导热油将热量传输至第二冷却外壳A530、散热凸起A532,从而进行散发。经过实际测试,在旋转壳温度达到200℃左右时,第一轴体输送至旋转电机的热量最多在40℃左右,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旋转电机受热过大。
参见图5、图10,所述刹车筒610属于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刹车片A210,所述刹车片A210一端通过第一销轴A111与后面板152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A112与连接杆A311一端铰接,连接杆A311另一端通过第三销轴A113与驱动杆A312铰接,所述驱动杆A312上分别设置有导向块A3121、连接块A3122,所述导向块A3121装入导向槽A324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导向槽A324由两块导向板A323构成,导向板A323分别固定在后面板152上;
所述连接块A3122与伸缩轴A411一端装配固定,伸缩轴A411另一端装入气缸A410内,气缸A410可以驱动伸缩轴A411在其轴向上往复移动,所述导向槽A324位于导向块A3121两端还分别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A421、第二行程开关A422,所述第一行程开关A421、第二行程开关A422的触发端分别面向导向块A3121。使用时,第一行程开关A421、第二行程开关A422分别与导向块A3121配合,以限定导向块的位移,也就是限定刹车片A210以第一销轴A111转动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气缸A410通过气泵供气,气泵的电源接入端分别与第一行程开关A421、第二行程开关A422构成双控开关模式,可以直接现有的双控开关控制电灯的电路,当第一行程开关A421、第二行程开关A422其中一个被触发时,气泵停止运行,伸缩轴也就不再伸长。实际使用时,气缸可以替换为推杆电机,从而可以直接通过第一行程开关A421、第二行程开关A422控制推杆电机的伸缩轴位移。
所述刹车片A210可与刹车筒610外壁贴紧,从而实现对第二轴体420的锁紧,也就是实现了对旋转壳210的相对固定,这主要是利用旋转大齿和旋转小齿的啮合自锁效果。刹车机构的设计,能够使得旋转壳210在任何角度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印板在任何角度烘烤,也就是增加了工艺的灵活度,以及印板加工的合格率。
优选地,所述刹车机构装入第一保护箱130内,第一保护箱130固定在后面板152上。
参见图11,在实际测试时,单纯依靠刹车片A210与刹车筒610的摩擦力很多时候无法及时将第二轴体420刹停,对此,申请人进行如下改进:
增加副刹车片A220,所述刹车片A210、副刹车片A220相互靠近一端上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啮合半齿部分A211、第二啮合半齿部分A221,所述第一啮合半齿部分A211、第二啮合半齿部分A221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卡齿,从而形成类似与齿轮啮合的传动机构;
所述刹车片A210、副刹车片A220均通过第一销轴A111与后面板152铰接,且刹车片A210、副刹车片A220内侧分别固定有刹车座A230,刹车座A230通过刹车螺钉A251固定在刹车片A210、副刹车片A220上;
所述刹车座A230上设置有减震半槽A231,减震半槽A231与刹车凸起A241卡合、可滑动装配,刹车凸起A241固定在刹车块A240上,减震螺柱A252穿过刹车片A210或副刹车片A220后与刹车凸起A241装配固定,且减震螺柱A252位于刹车凸起A241与减震半槽A231内侧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减震弹簧A510,所述减震螺杆A252位于刹车片A210或副刹车片A220外的一端上固定有减震螺母A253,所述减震螺母A253用于防止减震螺杆A252与之装配一端穿过刹车片A210或副刹车片A220。减震弹簧A510的设计主要是用于防止刹车片A210、副刹车片A220瞬间将第二轴体抱死,造成第二轴体受到较大的扭力冲击,从而被扭坏。实际刹车时,刹车块与刹车筒之间有减震弹簧的缓冲,从而尽量降低第二轴体瞬间所受扭力。
所述刹车块A240上设置有与刹车筒610贴合装配的弧面,且刹车片A210或副刹车片A220远离第一销轴A111一端还分别与刹车拉簧A520两端装配固定,刹车拉簧A520用于保持刹车片A210或副刹车片A220相互靠近且将刹车筒压紧的状态。
初始状态时,在刹车拉簧A520的作用下,刹车片A210或副刹车片A220始终驱动刹车块与刹车筒贴紧,从而对第二轴体420起到制动效果,此时伸缩轴A411位于最下方。在第二轴体需要转动时,伸缩轴A411上升,从而带动刹车片A210以第一销轴A111为中心转动,刹车片A210转动时通过第一啮合半齿部分A211、第二啮合半齿部分A221啮合驱动副刹车片A220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刹车片A210、副刹车片A220克服刹车拉簧弹力相互张开,也就使得刹车块与刹车筒分离,这就解除了对第二轴体420的制动。这种改进设计使得刹车片A210或副刹车片A220共同抱轴刹车,从而对第二轴体起到较好的制动效果。
参见图1-图5,所述下箱体110内分别安装有抽风机510、加热器520、第一换向阀530,所述抽风机510的吸气口与通过吸气连接管450与吸气管330内部连通、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520的进气口连通,加热器520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530的进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30的第一出口通过输气管440分别与至少两个吹气管340内部连通、第二出口通过引气管660与第二换向阀B230的进气口与连通。
所述吹气管340、吸气管330结构相同,吹气管340上设置有数个过气槽341,过气槽341的大小由靠近与输气管440连通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这种设计主要是由于从输气管440输入吹气管340内的气压由靠近与输气管440连通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因此这种设计可以使得吹气管340向旋转壳210吹出的气流更加均匀,也就使得进入加热腔内的气流更加均匀,从而增加印板受热的均匀程度。吸气管330过气槽的设计是用于将气流均匀吸入吸气管330内。所述吹气管340固定在侧板120上,所述吸气管330固定在下箱体110顶部。
参见图13-图15,在烘烤后,需要将加热腔内的热气流排出,从而降低印板温度以便于取出,直接排放显然会造成污染,因此申请人还设计了气循环系统,所述气循环系统安装在第二保护箱140内。
气循环系统,包括水箱、水泵、雾化器、热力换向阀、加热器,所述水箱用于存储水源,所述水泵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加压抽送至雾化器的进口,从而使得雾化器将水雾化成水雾;
雾化器的水雾出管分别与热力换向阀的第一水雾进管B131、第二水雾进管B132连通,热力换向阀的第一水雾出管B134、第二水雾出管B135分别与吸热管670的进口、加热器520的第一接入管C151连通,加热器520的蒸汽接出管C152与蒸汽管B311一端连通,蒸汽管B311另一端与蒸汽泵B210的进口连通,且蒸汽管B311还与吸热管670的出口连通;所述吸热管670、加热器520分别用于将水雾加热成高温水蒸气,然后通过蒸汽泵抽送至第一过滤器B410或第二过滤器B420。
参见图14,所述热力换向阀B100,包括换向外壳B110,换向外壳B110内部通过换向隔板B120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第一换向内腔B111、第二换向内腔B112,所述第一换向内腔B111内安装有第一换向塞B530,所述第一换向塞B530上固定有第二换向磁铁B522,且换向外壳B110内与第二换向磁铁B522对应处安装有第一换向磁铁B521,第一换向磁铁B521、第二换向磁铁B522均采用永磁铁制成,且其同极端正对,使得它们产生相互排斥的磁力;
所述第一换向内腔B111分别与第一水雾进管B131、第一水雾出管B134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向塞B530与阀杆B540一端装配固定,阀杆B540另一端穿过换向隔板B120后分别与第二换向塞B551、第三换向塞B552装配固定,所述第二换向塞B551、第三换向塞B552之间设置有导通间隙B553,所述第二水雾进管B132、第二水雾出管B135分别与第二换向内腔B112连通,且初始状态时,第二换向塞B551将第二水雾进管B132、第二水雾出管B135与第二换向内腔B112连通处封闭;
所述第二换向内腔B112还分别与第一换向接气管B133、第二换向接气管B136连通,所述第一换向接气管B133、第二换向接气管B136之间还通过换向旁通管B137连通,所述第二换向接气管B136上串联安装有换向单向阀B570,换向单向阀B570流向为由第二换向内腔B112向外流动;
所述第二换向内腔B112与第一换向接气管B133、第二换向接气管B136连通处安装有换向记忆弹簧B560,换向记忆弹簧B560在80-100℃时伸长,40℃以下缩短,且初始状态时,换向记忆弹簧B560两端分别与第三换向塞B552端面、第二换向内腔B112封闭端贴紧。
引气管660截断为两段,所述第一换向接气管B133与和抽风机连接的引气管660连通,第二换向接气管B136与第二换向阀B230连通的引气管660连通,从而使得引气管660内的热量能够加热换向记忆弹簧B560,从而使得换向记忆弹簧B560受热伸长,换向记忆弹簧B560伸长后会驱动第二换向塞B551向左移动,从而驱动第一换向塞B530向左克服与第一换向磁铁的排斥力移动,直到第一换向塞B530将第一水雾进管B131、第一水雾出管B134切断、第二水雾进管B132通过导通间隙B553和第二换向内腔B112连通与第二水雾出管B135连通。
使用时,如果引气管660内未排除高温气体,引气管660就无法加热吸热管,从而使水雾变成水蒸气,此时肯定不能进行反清洗,但是此时没有足够的热量使得换向记忆弹簧B560伸长,那么第一水雾进管B131、第一水雾出管B134连通,第二水雾进管B132第二水雾出管B135切断,水雾通过第一接入管C151进入加热器加热,然后通过蒸汽接出管C152接出至蒸汽管B311即可。
一旦引气管660排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会加热换向记忆弹簧B560,换向记忆弹簧B560伸长,使得第一水雾进管B131、第一水雾出管B134切断,第二水雾进管B132第二水雾出管B135连通,此时水雾进入吸热管吸热成水蒸气后输入蒸汽管B311。这就能够实现无外力自动切换的功能,其反应灵敏,而且无能耗增加。
设置换向旁通管B137是为了避免换向记忆弹簧处气压过大,造成对第三换向塞的较大推力,从而造成非换向记忆弹簧驱动而使第一换向塞B530移动的情况,也就是误动。
参见图15,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用于吸附烘烤后废气中VOC成分的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包括引气管660、保温管650、吸热管670,所述吸热管670缠绕在引气管660外壁上,从而吸收引气管660上的热量,所述保温管650套装在吸热管670外,从而对吸热管进行保温,所述吸热管670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通,水泵的进口与水源连通,从而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送至吸热管670,吸热管670另一端与蒸汽泵B210的吸气口连通,蒸汽泵B210的排气口与第三换向阀B220的进口连通,第三换向阀B220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分别通过第一蒸汽管B221、第二蒸汽管B222与第一过滤器B410、第二过滤器B420内部、顶部连通,第一过滤器B410、第二过滤器B420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污管B272。
所述第二换向阀B230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分别通过第一送气管B231、第二送气管B232与第一过滤器B410、第二过滤器B420内侧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B410、第二过滤器B420内部填充有活性炭B510;
所述第一过滤器B410内侧、顶部通过一根第一排气管B261与第四换向阀B241的进口连通,第四换向阀B241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分别与第二排气管B262、第一回流管B252一端连通,第二排气管B262另一端将过滤后的气流排入大气或进行下一工序继续处理。第一回流管B252另一端与第二送气管B232连通。
所述第二过滤器B420内侧、顶部通过另一第一排气管B261与第五换向阀B242的进口连通,第五换向阀B242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分别与第三排气管B263、第二回流管B251一端连通,第三排气管B263另一端将过滤后的气流排入大气或进行下一工序继续处理。第二回流管B251另一端与第一送气管B231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或手动换向阀。加热器520用于加热气流,本实施例中,加热器采用现有烤板机的加热器或类似装置,且将现有烤板机需要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加热腔内,将现有烤板机的控制装置(如PLC、控制面板等)安装在前面板上。且温度传感器、控制装置、电源等安装、连接关系均采用现有技术,可以理解为本实施例是在现有烤板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由于这部分都是现有技术,因此申请人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需要在前面板上设置步进电机的控制旋钮、加热器控制旋钮、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控制旋钮,从而分别通过格子的控制旋钮控制其工作状态切换或电流通断。如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换向、加热器加热温度、步进电机转动角度等。
完成烘烤后,需要将加热腔的热气流排出,此时,第一换向阀切断输气管440与加热器520的连通、使引气管660与加热器520连通,加热器520停止运行;第二换向阀B230择一使第一送气管B231、第二送气管B232与引气管660连通(本实施例选择引气管660与第一送气管B231连通),也就是第一过滤器B410、第二过滤器B420择一使用。抽气机510启动,将气流抽送至引气管660,引气管660通过废气加热加热管670,水泵启动,将水抽送入加热管670内;第三换向阀B220将第一蒸汽管B221与蒸汽泵B210的出口连通;
加热管670内的水雾被加热至水蒸气,然后通过蒸汽泵抽送至第二过滤器B420内,蒸汽在第二过滤器B420内的活性炭中由上至下对活性炭进行反清洗,最后通过排污管排出;
而废气进入第一过滤器B410内,通过其内部的活性炭吸附VOC成分后进入第四换向阀B241内,初始状态时,第四换向阀将第二排气管B262与第一排气管B221连通,从而直接排出废气。在水蒸气对第二过滤器清洗完成后,水泵、蒸汽泵停止运行,第四换向阀切断第二排气管B262与第一排气管B221连通、并使第一排气管B221与第一回流管B252连通,经过第一过滤器吸附的气流进入第二过滤器内对其内部的活性炭进行烘干,烘干的气体通过第三排气管B263排出。
烘干完成后,第四换向阀恢复第二排气管B262与第一排气管B221的连通,直到废气完全排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交替使用,且排废气的同时还进行反清洗、烘干,从而能够大大增加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保证其内部活性炭B510的吸附效果,从而保证过滤后的废气符合排放标准。
参见图16,所述加热器520包括加热外壳C110,加热外壳C110内部为加热内腔C111,所述加热内腔C111内安装有加热座C120,加热座C120内部设置有转动腔C121,转动腔C121内可转动地安装有加热罐C130,加热罐C130内部为中空的加热内罐C132,且加热内罐C132两端分别与加热转筒C131一端内部连通,加热转筒C131固定在加热罐C130上,且加热转筒C131与加热罐C130同轴;
所述加热座C120上固定有加热线圈C220,加热线圈C220通入交变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磁场,所述加热内罐C132内固定有生热板C140,生热板C140采用铁质材料制成,生热板可以在交变磁场下生热,类似于现有的电磁炉;
一端的加热转筒C131与第一接入管C151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且此加热转筒C131上套装固定有第二齿轮C312,第二齿轮C312与第一齿轮C311啮合传动,第一齿轮C311固定在加热轴C211上,加热轴C211一端穿出加热外壳C110与加热电机C210装配,加热电机C210通电后可以驱动加热轴C211圆周转动;另一端的加热转筒C131与蒸汽接出管C152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第一接入管C151、蒸汽接出管C152分别固定在加热外壳C110上;
所述加热内腔C111还分别与气流接入管C161、气流接出管C162连通,所述气流接出管C162与加热单向阀C230串联后与第一水雾出管B134连通,加热单向阀C230的流向为由气流接出管C162流向第一水雾出管B134;所述气流接入管C161与抽气机的出口连通。
使用时,加热线圈通入交变电流使得生热板C140生热,加热电机启动,使得加热罐C130高速转动,使得生热板C140高速切割磁感线,从而使得生热板C140上产生的热量可以瞬间达到1000℃以上,在气流进入加热内罐C132后会与生热板C140接触换热,从而快速将气流加热,由于生热板C140热量较高,因此,气流流速较快也不影响气流的加热效果,从而增加烘烤时的温度上升速度或对水雾的加热速度。
而在此过程中,抽风机将气流抽送至加热内腔,然后通过气流接出管C162进入加热内罐中,使得加热内腔具有一定气压,这就能够对第一接入管C151、蒸汽接出管C152与加热转筒C131之间的密封提供辅助,而且还能够对其内部的装置进行散热。
所述蒸汽接出管C152与加热换向阀C240的进口连通,加热换向阀C240的第一出口与蒸汽管B311连通、第二出口与转接气管C241一端连通,转接气管C241另一端与第一换向阀530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换向阀C240用于择一将蒸汽管B311、转接气管C241与蒸汽接出管C152连通。
初始状态时,第一水雾出管B134、第一水雾出管B134为切断状态、加热换向阀将转接气管C241与蒸汽接出管C152连通、第一换向阀530将输气管440与转接气管C241连通,此时抽风机运行,气流直接进入加热内腔后再进入加热内罐进行加热,气流通过加热换向阀后进入转接气管C241,然后进入第一换向阀530、输气管440,气流直接加热旋转壳,此时处于烘板状态。而且在烘板状态下,水泵不运行,也就是不进行蒸汽清洗。
在达到烘干温度后,需要保温期间,加热电机可以不启动,从而通过加热线圈对生热板产生的热量进行保温。
在烘干完成后,需要输出加热的气体时,加热线圈停止通电、加热电机停止运行,第一换向阀将转接气管C241与引气管660连通,此时气流直接输出至引气管660,抽气机运行将热气抽送至第三换向阀B230。
参见图17,由于在后期加热器对加热腔211升温烘烤过程中,进入加热内腔的气力温度越来越高。此时如果热气流继续进入加热内腔中,显然会造成内部温度升高,反倒影响正常使用,对此,申请人还设计了热力切换阀,所述热力切换阀包括第一切换外壳C410、第二切换外壳C420,所述第一切换外壳C410、第二切换外壳C420内部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切换内腔C411、第二切换内腔C421,所述第一切换内腔C411内固定有第三切换外壳C430,第三切换外壳C430内部为中空的第三切换内腔C431,且第三切换外壳C430外壁上设置有数个吸热片C432、进气孔C433,所述第三切换内腔C431内安装有切换热力弹簧C510、第一切换活塞C531,切换记忆弹簧C510两端分别与第一切换活塞C531端面、第三切换内腔C431封闭端接触压紧,且所述切换记忆弹簧C510在80-100℃时伸长,40℃以下缩短。
所述第三切换内腔C431与第一切换接出管C620一端连通,第一切换接出管C620另一端与气流接入管C161连通,所述第一切换内腔C411与切换接入管C610一端连通,切换接入管C610另一端与抽气机的出口连通。初始状态时,切换接入管C610与第一切换接出管C620保持连通。
所述切换接入管C610还与切换旁通管C630一端连通,切换旁通管C630另一端与第二切换内腔C421连通,第二切换内腔C421还与第二切换接出管C640一端连通,第二切换接出管C640另一端与切换单向阀C250的进口连通,切换单向阀C250的出口与第一水雾出管B134连通,从而使得从第二切换接出管C640输出的气流只能单向进入第一水雾出管B134;
所述第二切换内腔C421内安装有第二切换活塞C532、切换复位弹簧C520,所述切换复位弹簧C520用于对第二切换活塞C532产生向左的推力,从而使得第二切换活塞C532将切换旁通管C630与第二切换输出管C640切断;
所述第一切换活塞C531、第二切换活塞C532均采用永磁铁制成,如钕磁铁,且第一切换活塞C531、第二切换活塞C532同极相对以产生相互排斥的磁力。
初始状态时,抽气机出来的气流通过切换接入管C610输入第一切换内腔C411,然后进入第三切换内腔C431中并通过第一切换输出管C630进入加热内腔C111中,此时气流温度较低,因此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
在气流温度达到80-100℃时,切换记忆弹簧C510受热伸长,从而驱动第一切换活塞C531向右移动,直到将进气孔封闭。而在此过程中,第一切换活塞C531通过排斥的磁力驱动第二切换活塞C532克服切换复位弹簧弹力右移,从而使得切换旁通管C630与第二切换输出管C640连通,此时热气流直接通过切换单向阀C250后进入第一水雾出管B134,然后进入加热内罐进行加热、循环。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加热内腔中的温度过高,而且是机械式自动切换。
在烘烤完成后需要排气时,气流通过第二切换输出管C640进入加热内罐C132,然后进入引气管660,此时由于引气管660内的热气流,第二水雾进管B132、第二水雾出管B135连通,从而通过吸热管将水雾加热成水蒸气。
参见图14,为了在使用过程中防止第一水雾出管B134出现倒流,可以在第一水雾出管B134上串联防倒流单向阀B280,防倒流单向阀B280流向为由第一水雾出管B134向第一接入管C151。所述气流接出管C162、第二换向接出管C640分别与第一水雾出管B134位于防倒流单向阀B280和第一接入管C151连接处之间的部分连通。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是:包括加热外壳,加热外壳内部为加热内腔,所述加热内腔内安装有加热座,加热座内部设置有转动腔,转动腔内可转动地安装有加热罐,加热罐内部为中空的加热内罐,且加热内罐两端分别与两个不同的加热转筒一端内部连通,加热转筒固定在加热罐上;
所述加热座上固定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通入交变电流,所述加热内罐内固定有生热板,生热板采用铁质材料制成;一端的加热转筒与第一接入管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且此加热转筒上套装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轮固定在加热轴上,加热轴一端穿出加热外壳与加热电机装配;另一端的加热转筒与蒸汽接出管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第一接入管、蒸汽接出管分别固定在加热外壳上;
所述加热内腔还分别与气流接入管、气流接出管连通,所述气流接入管与抽气机的出口连通;
还包括热力切换阀,所述热力切换阀包括第一切换外壳、第二切换外壳,所述第一切换外壳、第二切换外壳内部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切换内腔、第二切换内腔,所述第一切换内腔内固定有第三切换外壳,第三切换外壳内部为中空的第三切换内腔,且第三切换外壳外壁上设置有数个吸热片、进气孔,所述第三切换内腔内安装有切换热力弹簧、第一切换活塞,切换记忆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切换活塞端面、第三切换内腔封闭端接触压紧;
所述第三切换内腔与第一切换接出管一端连通,第一切换接出管另一端与气流接入管连通,所述第一切换内腔与切换接入管一端连通,切换接入管另一端与抽气机的出口连通;
所述切换接入管还与切换旁通管一端连通,切换旁通管另一端与第二切换内腔连通,第二切换内腔还与第二切换接出管一端连通,第二切换接出管另一端与切换单向阀的进口连通,切换单向阀的出口与第一水雾出管连通;所述第二切换内腔内安装有第二切换活塞、切换复位弹簧;
所述第一切换活塞、第二切换活塞均采用永磁铁制成,且第一切换活塞、第二切换活塞同极相对以产生相互排斥的磁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蒸汽接出管与加热换向阀的进口连通,加热换向阀的第一出口与蒸汽管连通、第二出口与转接气管一端连通,转接气管另一端与第一换向阀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换向阀用于择一将蒸汽管、转接气管与蒸汽接出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气流接出管与加热单向阀串联后与第一水雾出管连通,加热单向阀的流向为由气流接出管流向第一水雾出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是:初始状态时,第一水雾出管、第一水雾出管为切断状态、加热换向阀将转接气管与蒸汽接出管连通、第一换向阀将输气管与转接气管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切换记忆弹簧在80-100℃时伸长,40℃以下缩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是:在第一水雾出管上串联防倒流单向阀,防倒流单向阀流向为由第一水雾出管向第一接入管;气流接出管、第二换向接出管分别与第一水雾出管位于防倒流单向阀和第一接入管连接处之间的部分连通。
7.一种旋转式烤板机,其特征是:应用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烤板机,其特征是:还包括下箱体、侧板、第一保护箱、第二保护箱、旋转机构,所述侧板有两块且分别固定在下箱体,两块侧板之间还分别通过前面板、后面板装配固定,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仓口,所述仓口通过仓门密封;
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壳,旋转壳内设置有加热腔,所述仓口与加热腔连通,所述旋转壳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导流孔;所述加热腔内安装有数个支架,支架用于固定印板;
所述旋转壳上固定有旋转大齿,旋转大齿分别与安装在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三轴体上的旋转小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轴体一端穿过后面板后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装配固定;
所述下箱体内分别安装有抽风机、加热器、第一换向阀,所述抽风机的吸气口与通过吸气连接管与吸气管内部连通、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的进气口连通,加热器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的进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口通过输气管分别与至少两个吹气管内部连通、第二出口通过引气管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气口与连通;
所述支架,包括滑轨、连接凸条,所述滑轨固定在加热腔内壁上,连接凸条与滑轨装配且连接凸条可在滑轨长度方向上滑动;
所述连接凸条固定在支撑板一端面上,支撑板另一端面上固定有压紧凸条,压紧凸条上固定有压紧板,所述压紧凸条、压紧板、支撑板之间构成卡槽,压紧螺栓穿过压紧板后进入卡槽内,且压紧螺栓与压紧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固定;
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三轴体均以旋转大齿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其旋转大齿圆周方向上;第二轴体有两根,且两根第二轴体穿过后面板后分别与刹车筒装配固定,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三轴体分别与前面板、后面板可转动装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烤板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气循环系统,气循环系统包括水箱、水泵、雾化器、热力换向阀、加热器,所述水箱用于存储水源,所述水泵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加压抽送至雾化器的进口,从而使得雾化器将水雾化成水雾;
雾化器的水雾出管分别与热力换向阀的第一水雾进管、第二水雾进管连通,热力换向阀的第一水雾出管、第二水雾出管分别与吸热管的进口、加热器的第一接入管连通,加热器的蒸汽接出管与蒸汽管一端连通,蒸汽管另一端与蒸汽泵的进口连通,且蒸汽管还与吸热管的出口连通;所述吸热管、加热器分别用于将水雾加热成高温水蒸气,然后通过蒸汽泵抽送至第一过滤器或第二过滤器;
所述热力换向阀,包括换向外壳,换向外壳内部通过换向隔板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第一换向内腔、第二换向内腔,所述第一换向内腔内安装有第一换向塞,所述第一换向塞上固定有第二换向磁铁,且换向外壳内与第二换向磁铁对应处安装有第一换向磁铁,第一换向磁铁、第二换向磁铁均采用永磁铁制成,且其同极端正对;
所述第一换向内腔分别与第一水雾进管、第一水雾出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向塞与阀杆一端装配固定,阀杆另一端穿过换向隔板后分别与第二换向塞、第三换向塞装配固定,所述第二换向塞、第三换向塞之间设置有导通间隙,所述第二水雾进管、第二水雾出管分别与第二换向内腔连通,且初始状态时,第二换向塞将第二水雾进管、第二水雾出管与第二换向内腔连通处封闭;
所述第二换向内腔还分别与第一换向接气管、第二换向接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内腔与第一换向接气管、第二换向接气管连通处安装有换向记忆弹簧;引气管截断为两段,所述第一换向接气管与和抽风机连接的引气管连通,第二换向接气管与第二换向阀连通的引气管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接气管、第二换向接气管之间还通过换向旁通管连通,所述第二换向接气管上串联安装有换向单向阀,换向单向阀流向为由第二换向内腔向外流动。
CN201910518502.6A 2019-06-15 2019-06-15 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Active CN110315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8502.6A CN110315839B (zh) 2019-06-15 2019-06-15 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8502.6A CN110315839B (zh) 2019-06-15 2019-06-15 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5839A CN110315839A (zh) 2019-10-11
CN110315839B true CN110315839B (zh) 2020-12-01

Family

ID=6811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8502.6A Active CN110315839B (zh) 2019-06-15 2019-06-15 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58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08692B (zh) * 2023-07-20 2023-09-29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一种焦炭反应性能测试用电加热炉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08213A1 (de) * 2000-02-23 2001-08-30 Roland Man Druckmasch Einrichtung zur thermischen Energieeinkopplung
CN105459573A (zh) * 2014-08-29 2016-04-06 天津市安德诺德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烘版装置
CN106679376A (zh) * 2016-12-02 2017-05-17 郑州经度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箱
JP2017185704A (ja) * 2016-04-06 2017-10-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製版装置
CN107339796A (zh) * 2017-09-05 2017-11-10 郑州贝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
CN109130451A (zh) * 2018-08-03 2019-01-04 杨丽君 一种透明图案印刷钢板的制造方法
CN208478514U (zh) * 2018-06-28 2019-02-05 中天鸿锂清源股份有限公司 回收废旧锂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装置
CN208751210U (zh) * 2018-08-27 2019-04-16 云南广大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种子烘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08213A1 (de) * 2000-02-23 2001-08-30 Roland Man Druckmasch Einrichtung zur thermischen Energieeinkopplung
CN105459573A (zh) * 2014-08-29 2016-04-06 天津市安德诺德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烘版装置
JP2017185704A (ja) * 2016-04-06 2017-10-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製版装置
CN106679376A (zh) * 2016-12-02 2017-05-17 郑州经度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箱
CN107339796A (zh) * 2017-09-05 2017-11-10 郑州贝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
CN208478514U (zh) * 2018-06-28 2019-02-05 中天鸿锂清源股份有限公司 回收废旧锂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装置
CN109130451A (zh) * 2018-08-03 2019-01-04 杨丽君 一种透明图案印刷钢板的制造方法
CN208751210U (zh) * 2018-08-27 2019-04-16 云南广大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种子烘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5839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5839B (zh) 一种加热器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CN110341293B (zh) 一种旋转式烤板机
CA3230573A1 (en) Laundry treating device
WO2024045481A1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09092022B (zh) 一种内外循环风道切换结构及其控湿装置
CN110281638B (zh) 一种旋转式烤板机
CN110254029B (zh) 一种旋转式烤板机
CN110328962B (zh) 一种气循环系统及其旋转式烤板机
CN107420273B (zh)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环境控制机构、系统及应用
US20200288941A1 (en) Diverter valve assembly, dishwasher,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CN100437009C (zh) 微波空气除湿的设备和方法
CN114060983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房监控用的降温系统及其降温方法
CN215809289U (zh) 一种连续式真空除湿干燥装置
CN114204430A (zh) 一种户外电力柜的除湿装置
CN210165485U (zh) 一种热泵用干燥装置
CN217909679U (zh) 一种环氧树脂生产废气吸附处理装置
CN220122371U (zh) 一种电控柜除湿抑霉装置
CN210602527U (zh) 一种刨花板干燥机的内部干燥结构
CN215419213U (zh) 一种环网柜预制舱内空气循环装置
RU2005113866A (ru) Компрессор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сжатия газа (варианты)
CN217354675U (zh) 一种空压机用进气装置
CN221055400U (zh) 一种元件除尘防潮处理机构
CN110067760A (zh) 一种具有高效的降温功能的供风风机
CN217402760U (zh) 一种带冷源的多联式全新风处理机
CN216159230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6

Address after: 341700 second floor, standard workshop complex building, Ganzhou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Longn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ongnan County,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Qianya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47 Caibo Building, 99 Jinyu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6-12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