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3803A -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3803A
CN110313803A CN201910681288.6A CN201910681288A CN110313803A CN 110313803 A CN110313803 A CN 110313803A CN 201910681288 A CN201910681288 A CN 201910681288A CN 110313803 A CN110313803 A CN 110313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guiding tube
outlet portion
pot
steam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12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3803B (zh
Inventor
朱泽春
崔卫民
胡益民
于凌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12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3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3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3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3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3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47J2027/043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装置,锅盖上设置有蒸汽进孔以及蒸汽出孔,锅盖上还设置有蒸汽引导管,所述蒸汽引导管具有靠近锅盖一端的连接部和远离锅盖一端的出气部,所述出气部的底壁封闭,所述出气部的侧壁上环设有多个出气口,相邻出气口上下错位设置,所述出气部上设置有避让结构以减小蒸汽引导管伸入锅体烹饪腔内的阻力,所述出气口位于避让结构的上方且所述出气口距离出气部底壁的距离在1mm至40mm之间。本发明通过在蒸汽引导管的出气部上设置避让结构,从而可以使得蒸汽引导管能够避开烹饪腔中的固态食材,方便蒸汽引导管快速插入烹饪腔中,快速完成锅盖和锅体的盖合。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蒸汽饭煲是一种新型烹饪器具,通过蒸汽发生装置产生高温蒸汽,再将高温蒸汽导入到烹饪腔中,通过高温蒸汽蒸熟烹饪腔内的食材。为了使烹饪腔内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蒸汽饭煲的蒸汽通过蒸汽引导管引入到烹饪腔内。烹饪时,蒸汽引导管插入到烹饪腔液面以下,蒸汽由蒸汽引导管释放而出,充分与食材接触。在烹饪肉块等固态块状食材时,蒸汽引导管会由于固态食材的阻挡无法很迅速的插入到烹饪腔中去,用户还需要用勺子或者筷子拨弄固态食材给蒸汽引导管的插入让位,使用十分不便。另外,在烹饪过程中,如何使得食材更好的翻滚以制作口感更好的食物也是一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该蒸汽加热烹饪器具采用蒸汽引导管将蒸汽引入到食材内部,烹饪时食材翻滚充分,受热均匀,制作的食材口感好。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装置,锅盖上设置有蒸汽进孔以及蒸汽出孔,锅盖上还设置有蒸汽引导管,所述蒸汽引导管具有靠近锅盖一端的连接部和远离锅盖一端的出气部,所述出气部的底壁封闭,所述出气部上设置有避让结构以减小蒸汽引导管伸入锅体烹饪腔内的阻力,所述出气口位于避让结构的上方且所述出气口距离底壁的距离在1mm至40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部的底壁和侧壁之间设置有弧面过渡部,所述弧面过渡部构成了所述避让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引导管直接或间接固定在锅盖上。
作为优选,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和可拆卸的内盖,所述蒸汽引导管固定在外盖上并对轴向定位所述内盖将内盖固装在外盖上。
作为优选,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和可拆卸的内盖,所述蒸汽引导管与内盖固定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的管径大于所述出气部的管径。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和出气部之间具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管径由连接部向出气部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引导管上设置有防倒吸孔,烹饪时,防倒吸孔位于锅体烹饪腔液面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引导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
作为优选,锅盖和锅体盖合时,所述蒸汽引导管位于锅体烹饪腔的中心区域,所述出气部位于锅体烹饪腔液面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技术优点:
1、本发明采用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装置,锅盖上设置有蒸汽进孔以及蒸汽出孔,锅盖上还设置有蒸汽引导管,所述蒸汽引导管具有靠近锅盖一端的连接部和远离锅盖一端的出气部,所述出气部的底壁封闭,所述出气部上设置有避让结构以减小蒸汽引导管伸入锅体烹饪腔内的阻力,所述出气口位于避让结构的上方且所述出气口距离底壁的距离在1mm至40mm之间。
本发明通过在蒸汽引导管底部的出气部上设置避让结构来减小蒸汽引导管插入到烹饪腔内的阻力,当蒸汽引导管插入到米浆中时,避让结构可以分开液面,使得米浆向蒸汽引导管两侧散开,如此不会导致蒸汽引导管底部米浆受压积厚,影响烹饪质量。当蒸汽引导管插入到肉骨汤等带有固态块状食材中时,由于避让结构的存在,固态块状食材在受到蒸汽引导管向下的压力时会产生向两侧方向上的分力,这个分力能够挪开固态块状食材为蒸汽应道管的插入让道,不需要用户采用外力手段来拨开固态块状食材方便蒸汽引导管插入到烹饪腔中去。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出气口设置在避让结构的上方,如此设置,蒸汽引导管插入食材的过程中,出气口的开口方向与蒸汽引导管的插入方向垂直,固态食材不容易由出气口进入到蒸汽引导管内造成蒸汽引导管内部堵塞。在烹饪过程中,出气口位于出气部的侧壁上,由出气口出来的高温蒸汽向蒸汽引导管的四周喷射,如此,蒸汽喷离蒸汽引导管的距离可以最大化,远离蒸汽引导管的食材可以最大限度的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受热,食材的受热效果好。在本发明中,出气口距离出气部底壁的距离要大于1mm小于40mm,当出气口距离的底壁的距离小于1mm时,出气口和底壁之间的距离太小,不利于设置避让结构,形成的避让结构避让效果较差,当出气口距离底壁的距离大于40mm时,出气口距离底壁的距离过大,蒸汽引导管的出气位置过于靠上,锅体烹饪腔底部的食材无法直接与蒸汽直接接触受热,食材受热不均匀,烹饪的食材口感较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锅体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出气部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中蒸汽引导管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中蒸汽引导管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中蒸汽引导管工作时的蒸汽喷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图中,10、机体;20、锅体;30、锅盖;31、蒸汽进孔;32、蒸汽出孔;33、外盖;34、内盖;35、凸起;36、通孔;40、蒸汽发生装置;41、蒸汽管路;50、蒸汽引导管;51、连接部;52、过渡部;53、出气部;531、出气口;532、避让结构;533、引导结构;54、防倒吸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8,图1至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具体的是一种蒸汽加热电饭煲。所述电饭煲包括机体10、锅体20、盖合于所述锅体20上的锅盖30,所述机体10内设置有蒸汽发生装置40,锅盖30上设置有蒸汽进孔31以及蒸汽出孔32,所述蒸汽进孔31上设置有蒸汽引导管50,所述蒸汽引导管50具有靠近锅盖30一端的连接部51和远离锅盖30一端的出气部53,所述出气部53上设置有出气口531,所述出气部53的管径小于所述连接部51的管径。
烹饪时,锅体20放置在机体10上,锅体20上的锅盖30与锅体20盖合形成烹饪腔,机体10内的蒸汽发生装置40工作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管路41到达锅盖30并通过锅盖30上的蒸汽进孔31进入到蒸汽引导管50内,最后由蒸汽引导管50将蒸汽引入到烹饪腔内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引导管50优选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蒸汽引导管50需要插入到烹饪腔的食材内,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一方面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以及较好的结构强度,使用寿命更长。
具体的,烹饪过程中,蒸汽引导管50伸入到烹饪腔内液面以下。以蒸煮米饭为例,蒸汽由蒸汽引导管50排出时,形成高温气泡,高温气泡在米浆中上浮,上浮过程与米浆充分接触并将热量传递给米浆,使得米浆受热沸腾。此外,在上浮过程中,由于气泡的带动,整个米浆会形成翻滚动作,从而使得远离蒸汽引导管50的米浆也能够通过流动与高温气泡接触受热。
蒸汽排出蒸汽引导管50的过程实质是蒸汽引导管50内的气压推动出气口531处的蒸汽,使得出气口531处的蒸汽克服米浆液压进入到米浆中。因此,蒸汽引导管50内的气压决定了气泡脱开出气口531的距离,蒸汽引导管50内气压越大,气泡能够到达离蒸汽引导管50更远的地方才开始上浮。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气泡脱开出气口531的距离是指气泡在出气口531出气方向上的运动距离,即气泡距离蒸汽引导管50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引导管50的管径相比于整个烹饪腔的内径是很小的,气泡脱开出气口531的距离越远,气泡的运动轨迹越大,气泡对米浆推动的范围更广,米浆运动的幅度更大,形成流动的米浆越多,米浆翻滚的效果更好,从而使得烹饪腔内各个部位的米浆都能够流动并能和气泡进行接触受热,烹饪腔内的米浆受热更加均匀,烹饪用时更短,烹饪出的米饭口感更好。
当蒸汽引导管50内的气压较小时,蒸汽由出气口531脱离即形成气泡上浮,仅蒸汽引导管50附件的米浆流动受热,远离蒸汽引导管50的米浆受热少,这就导致烹饪用时大大增加,另外,烹饪腔内的米浆受热不均,烹饪出来的米饭口感也不够理想。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引导管50具有靠近锅盖30一端的连接部51和远离锅盖30一端的出气部53,出气部53的管径小于连接部51的管径,出气口531设置在出气部53上。蒸汽由锅盖30上的蒸汽进孔31进入的蒸汽引导管50,首先进入到连接部51,后经过出气部53并由出气部53上的出气口531排出蒸汽引导管50。由于出气部53的管径小于连接部51的管径,蒸汽由连接部51进入到出气部53时,蒸汽的流速增大,出气部53内的蒸汽压力增大。如此,蒸汽脱开出气口531由于受到了后方蒸汽较大的压力,形成了蒸汽喷射而出的效果,蒸汽能够游离到离蒸汽引导管50距离较远的区域再开始上浮,从而使得米浆的翻滚效果更好,米浆的受热更加均匀,烹饪米饭的用时短,烹饪米饭的口感好。
为了使得蒸汽由连接部51到出气部53的流动更加顺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1和出气部53之间设置有过渡部52,过渡部52的管径由连接部51向出气部53方向逐渐减小。过渡部52的存在使得整个蒸汽引导管50整体呈锥形滴管状,即连接部51和出气部53之间的管壁为斜壁,蒸汽由连接部51流向出气部53时,不会有较大的流动阻力,流动顺畅性有保证,蒸汽引导管50的出气效果好。
进一步的,锅盖30和锅体20盖合时,蒸汽引导管50位于锅体20烹饪腔的中心区域。蒸汽引导管50位于锅体20烹饪腔的中心区域时,蒸汽由烹饪腔的中心散开加热,烹饪腔内的米浆受热更加均衡,不会存在加热死角。
蒸汽引导管50在锅盖30与锅体20盖合时,插入到米浆中,蒸汽引导管50插入米浆的过程中,受到米浆的阻力,其受力面主要为蒸汽引导部的底部,即出气部53的底部。若在出气部53的底部设置出气口531,蒸汽引导管50插入米浆过程中,米浆中的米粒容易卡死在出气口531上,影响蒸汽正常出气。
本实施例中,蒸汽引导管50的底部封闭,出气口531设置在出气部53的侧壁上,可以有效防止米浆中的米粒进入到蒸汽引导管50内,防止米浆中的米粒卡死在出气口531上。
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531距离出气部底壁的距离要大于1mm小于40mm,当出气口531距离的底壁的距离小于1mm时,出气口531和底壁之间的距离太小,不利于设置避让结构,形成的避让结构避让效果较差,当出气口531距离底壁的距离大于40mm时,出气口531距离底壁的距离过大,蒸汽引导管50的出气位置过于靠上,锅体烹饪腔底部的食材无法直接与蒸汽直接接触受热,食材受热不均匀,烹饪的食材口感较差。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部53的出气口531位于烹饪腔液面下1-3cm。若出气部53的出气口531位于液面下小于1cm,当通入蒸汽速度过快,喷出的蒸汽冲击液面,可能导致出气口531处的液体向四周散开,从出气口531排出的蒸汽不能充分与液体接触,烹饪时间慢;若蒸汽引导管50的出气口531位于液面下大于3cm,导致蒸汽在液面下形成大量的泡沫,泡沫从液面下升至液面以上炸裂,导致锅体20液面以上的内壁粘结大量待烹饪食物,影响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出气口531的孔径设置在1mm至3mm之间,例如1mm,1.5mm,2mm,2.5mm,3mm,当出气口531的孔径小于1mm时,出气口531处出气压力过大,出气口531部产生的噪音较大,当出气口531的孔径大于3mm时,出气口531的孔径过大,米浆中的米粒容易进入到蒸汽引导管50内部,造成清洗困难,另外,米浆中的米粒也容易卡死在出气口531上,影响出气口531正常出气。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由蒸汽管路41进入蒸汽引导管50后,沿蒸汽引导管50的径向涌入。由于蒸汽引导管50的底部封闭,出气口531位于出气部53的侧部,涌入的蒸汽遇到出气部53底壁内侧阻挡后转向回流,并在气压作用下最终挤出出气口531。显而易见的,出气部53的底壁对于蒸汽的冲击力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这就导致了蒸汽由出气口531喷射而出的力度有一定的衰减。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出气部53底壁内侧与出气部53侧壁内侧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533,引导结构533可以是出气部53底壁内侧与出气部53侧壁内侧之间的连接弧面或者是出气部53底壁内侧与出气部53侧壁内侧之间的连接斜面,当涌入的蒸汽与到出气部53底壁的阻挡时,所述的引导结构533对转向回流的蒸汽具有引导作用,将转向回流的蒸汽引入到出气口531排出。如此可以防止转向回流的蒸汽产生二次变向导致蒸汽的喷射力度进一步衰减。
进一步的,出气口5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气口531沿出气部53的周向环设。如此,蒸汽在由出气口531喷射出时,呈环状喷出状,烹饪腔内各个方位的米浆都能被气泡带动,形成翻滚效果,米浆的翻滚效果好,米浆受热均匀。
蒸汽由出气口531喷射而出后,由于自身气压大于米浆液压,会有一个气泡膨胀的过程,气泡膨胀变大,气泡的占地空间变大,相邻的出气口531喷出的气泡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会相互碰撞,从而抵消一部分喷射的弹力,使得气泡无法到达离出气口531较远的区域,不利于对米浆进行均匀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出气口531在蒸汽引导管50的管径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的错位设置是指相邻的出气口531的高度位置不一致且相邻的出气口531在蒸汽引导管50径向上不重合或者不完全重合。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得相邻出气口531产生的气泡上下错位喷射而出,减小气泡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了出气部53上设置出气口531的区域,便于在出气部53上设置更多的出气口531,再一方面,蒸汽由上下错位的出气口531喷射而出,从上下两个方向推动米浆流动,会使得米浆形成交互对流的效果,米浆翻滚更加充分,米浆的受热更加均匀。
出气口531上下错位设置时,蒸汽进入蒸汽引导管50后先流动到蒸汽引导管50上方的出气口531处并率先由上部的出气口531排出一部分蒸汽,剩下来不及排出的蒸汽继续流动由蒸汽引导管50下方出气口531排出蒸汽引导管50。显而易见的,位于蒸汽引导管50上方的出气口531排出的蒸汽受到的压力作用大,喷射效果好,位于蒸汽引导管50下方的出气口531排出的蒸汽受到的压力作用小,喷射效果有一定的衰减。如此,会导致上下不同位置的出气口531排出的蒸汽喷射力度不一致,导致米浆形不成交互对流的效果或者形成交互对流效果不好,影响米浆的翻滚效果和受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出气部53上上下错位设置的出气口531在出气部53周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重合。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大出气部53上布设出气口531的区域,另一方面,由于上下错位的出气口531高度差不大,下方的出气口531喷射出的蒸汽喷射力度衰减很小,继而可以保证错位出气口531喷射出的蒸汽推动米浆形成交互对流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烹饪时,蒸汽引导管50是插入到米浆中的,为了使得蒸汽引导管50插入米浆的过程更加顺利,同时也为了使得米饭烹饪完成后,锅盖30打开,蒸汽引导管50拔出米饭后对于米饭的平整性影响较小。本实施例的蒸汽引导管50在出气部53的底壁和侧壁之间设置有避让结构532,避让结构532一方面用于减小蒸汽引导管50插入到米浆内的阻力,另一方面,在烹饪肉骨等固态食材时,通过避让结构532可以推动固态食材移动位置,给蒸汽引导管50插入到烹饪腔内打开路径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结构532可以是出气部53的底壁和侧壁之间的弧面过渡部52,在出气部53的底壁和侧壁之间设置的弧面过渡部52使得蒸汽引导管50的底部呈近似球面状,球面状的底部与固态食材进行接触时,食材会受到向侧部移动的分力,从而使得蒸汽引导管50能够推开食材插入到烹饪腔内,如此可以保证蒸汽引导管50能够顺利插入到烹饪腔内,锅盖30能够顺利于锅体20盖合,方便用户使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避让结构532可以是出气部53底壁和侧壁直接的斜面过渡部52,在出气部53的底壁和侧壁直接设置斜面过渡部52,蒸汽引导管50在插入到米浆中时,米浆会沿着所述斜面过渡部52分开,斜面过渡部52起到了分开液面的作用,蒸汽引导管50插入烹饪腔的过程受到的阻力更小。
另外,避让结构532的设置一方面使得蒸汽引导管50整体的外部轮廓曲线更加柔和平滑,外形更加美观,另一方面蒸汽引导管50在插入米浆或者从米饭中拔出时,过程更加顺畅,对米饭的平整度影响小。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引导管50通过连接部51和锅盖30进行密封固定,其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连接,例如扣接或者卡接,从而方便用户拆取下蒸汽引导管50,对蒸汽引导管50进行清洗。
另外,在烹饪完成时,开盖前需要停止蒸汽发生装置的工作,蒸汽发生装置40停止工作后即停止向蒸汽管路41继续输送高温蒸汽,蒸汽管路41的保温性能客观上无法保证完美,蒸汽管路41内的高温蒸汽热量会逐渐流失。如此,蒸汽管路41内的高温蒸汽会逐渐冷凝并使得蒸汽管路41内的气压减小,当蒸汽管路41内的气压小于烹饪腔内的气压时,蒸汽管路41的内外压差会将烹饪腔内的汤汁等挤入到蒸汽管路41内,即形成了蒸汽管路41倒吸现象,给用户的清洗带了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在蒸汽引导管50上设置了防倒吸孔54,防倒吸孔54设置在烹饪腔液面以上,防倒吸孔54与蒸汽管路41连通,当蒸汽发生装置40停止工作,蒸汽管路41内部处于负压状态时,烹饪腔上部的气体会优先于烹饪腔底部液体先进入到蒸汽管路41内从而平衡蒸汽管路41内外的压差,从而防止烹饪腔内液体倒吸进入到蒸汽管路41内。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引导管50可以直接固定在锅盖30的蒸汽进孔31上,以防止蒸汽引导管50因为收藏等问题丢失;当然,蒸汽引导管50也可以可拆式的安装在锅盖30的蒸汽进孔31内,从而方便将蒸汽引导管50从锅盖30上取下进行清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
参考图9,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锅盖30包括外盖33和内盖34,内盖34与外盖33可拆卸安装,优选的,内盖34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锅体20在烹饪食材时,锅盖30上用于封闭锅体烹饪腔的内侧不可避免的会附着一些汤汁,烹饪完成后需要对锅盖30进行清洗,由于锅盖30上的部件较多,锅盖30整体无法做到很好的密封性,对锅盖30进行清洗时,锅盖30内部容易进水,既不卫生,用户使用体验也不好。本实施例的方案,锅盖30包括外盖33和用于封闭锅体烹饪腔的内盖34,内盖34可以从外盖33上拆取出来,对锅盖30进行清洗时,只需要取下内盖34进行清洗即可,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具体的,外盖33上的蒸汽进孔31处具有凸起35,蒸汽引导管50可以通过连接部51套接固定在凸起35上,蒸汽引导管50套接在凸起35上时,蒸汽进孔34与蒸汽引导管50内的输气通道连通。内盖34上具有供凸起35穿过的通孔36,进行安装时,先将内盖34套接在凸起35上,然后将蒸汽引导管50套接固定在凸起35凸出内盖的端部,通过蒸汽引导管50将内盖34压紧进行轴向限位,如此即完成了蒸汽引导管50的安装,也完成了内盖34的固定安装,内盖34和外盖33之间不需要额外的安装结构,用于在拆装内盖34和蒸汽引导管50时,操作简单,使用体验好。
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和优点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做重复赘述。
实施例三
参考图10,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二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引导管50与内盖34固定不可拆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内盖34与外盖33进行安装时,将内盖34套接在外盖的凸起35上即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引导管50和内盖34为一体式设计,蒸汽引导管50可以作为拆装内盖34的把手,方便用户取下或者安装内盖34,同时内盖34和蒸汽引导管50均为需要清洗的部件,二者一体式设计不仅可以减小用户的清洗工作量,也可以避免二者单独摆放丢失的可能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装置,锅盖上设置有蒸汽进孔以及蒸汽出孔,锅盖上还设置有蒸汽引导管,所述蒸汽引导管具有靠近锅盖一端的连接部和远离锅盖一端的出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部的底壁封闭,所述出气部上设置有避让结构以减小蒸汽引导管伸入锅体烹饪腔内的阻力,所述出气口位于避让结构的上方且所述出气口距离所述底壁的距离在1mm至40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部的底壁和侧壁之间设置有弧面过渡部,所述弧面过渡部构成了所述避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引导管直接或间接固定在锅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和可拆卸的内盖,所述蒸汽引导管固定在外盖上并对轴向定位所述内盖将内盖固装在外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和可拆卸的内盖,所述蒸汽引导管与内盖固定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管径大于所述出气部的管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出气部之间具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管径由连接部向出气部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引导管上设置有防倒吸孔,烹饪时,防倒吸孔位于锅体烹饪腔液面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引导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锅盖和锅体盖合时,所述蒸汽引导管位于锅体烹饪腔的中心区域,所述出气部位于锅体烹饪腔液面以下。
CN201910681288.6A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Active CN110313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1288.6A CN110313803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1288.6A CN110313803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3803A true CN110313803A (zh) 2019-10-11
CN110313803B CN110313803B (zh) 2021-02-12

Family

ID=68124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1288.6A Active CN110313803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38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6314A (zh) * 2019-11-25 2021-05-2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56038Y (zh) * 2009-02-12 2009-12-09 温雪卿 一种可控干湿蒸汽电热蒸箱
CA2939341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Remington Designs, Llc Beverage brewer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brewing beverages
CA2991795A1 (en) * 2015-07-22 2017-01-26 William Westmore Purton Espresso milk frother probe
CN208192794U (zh) * 2018-01-18 2018-12-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
CN208784387U (zh) * 2018-06-11 2019-04-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09965689A (zh) * 2019-04-12 2019-07-0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56038Y (zh) * 2009-02-12 2009-12-09 温雪卿 一种可控干湿蒸汽电热蒸箱
CA2939341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Remington Designs, Llc Beverage brewer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brewing beverages
CA2991795A1 (en) * 2015-07-22 2017-01-26 William Westmore Purton Espresso milk frother probe
CN208192794U (zh) * 2018-01-18 2018-12-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
CN208784387U (zh) * 2018-06-11 2019-04-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09965689A (zh) * 2019-04-12 2019-07-0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6314A (zh) * 2019-11-25 2021-05-2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3803B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2634A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100515292C (zh) 咖啡机
CN110207153A (zh) 一种具有蒸箱的集成灶
JP4668192B2 (ja) ブリューチャンバの上壁に突起を持つ飲料作製装置
CN110313803A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204670907U (zh) 一种电蒸箱
CN215383346U (zh) 一种烹饪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6473600B (zh) 一种电热全真空保温水壶
CN110051211A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TWI802756B (zh) 一種蒸汽加熱烹飪器具
CN209995946U (zh) 一种出气效果好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208784449U (zh) 破泡器、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9995945U (zh) 出气效果好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211242809U (zh)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10330303U (zh) 一种回气一体式汽锅
CN109984570B (zh) 一种上给水式先煮后蒸的煮饭锅及煮饭方法
CN209284967U (zh) 一种具有米汤收集容器的电饭煲
CN206700013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8658934U (zh) 一种防溢出锅盖
CN210169728U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211022270U (zh) 防止接水盒内水蒸汽上流的电饭煲
CN215127485U (zh) 一种出液部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18390739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5390992U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用的水汽分离箱
CN106473618B (zh) 食物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