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2041A -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2041A
CN110312041A CN201910592832.XA CN201910592832A CN110312041A CN 110312041 A CN110312041 A CN 110312041A CN 201910592832 A CN201910592832 A CN 201910592832A CN 110312041 A CN110312041 A CN 110312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dialed
platform
phone
intellig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28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2041B (zh
Inventor
庞素琳
黎之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nach Grea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nach Grea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nach Grea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nach Grea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928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2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2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041A/zh
Priority to US17/624,361 priority patent/US20220377521A1/en
Priority to CA3145742A priority patent/CA314574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13212 priority patent/WO202100046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2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04M1/724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manual activation of emergency-service f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SMS] or e-m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7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82Text-based messaging services in telephone networks such as PSTN/ISDN, e.g. User-to-User Signalling or Short Message Service for fix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4Additional connect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frequently-wanted subscribers, e.g. abbreviated di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5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emergency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42/00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 H04M2242/04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for emergency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42/00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 H04M2242/30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tion of a subscri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平台包括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和短信发送模块;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在“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某个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按扭如110、119、120、122、政府应急办、社会公益组织和400开头救援公司等电话按扭,平台则立刻从电子地图和GPS分别获取用户地理位置和用户所在城市标识符,一键拨打该目标电话…,同时自动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报警人、时间、手机号码、地址)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所预设的紧急联系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用户能够利用平台一键拨打当地政府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向他们求救,同时自动将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所预设的紧急联系人。

Description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急救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都拥有不同的固定电话区号。用户使用本地手机拨打本地的固定电话是不用加区号的,直接拨打即可。但是当用户漫游到外地时,无论是拨打所在漫游城市的固定电话号码,还是拨打其手机入户所在地的固定电话号码,均需要拨打电话区号。不过近十年来,我国已经实现了当用户拨打政府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如110(公安系统)、119(火警系统)、120(医疗救护系统)、122(交通系统)以及全国免费热线电话即400开头的电话,那么无论用户的手机是在哪个城市或地区入户,也无论他当前漫游到哪个城市和地区,他都可以不用加区号直接拨打当前所在漫游城市或地区的政府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如110、119、120、122以及400开头的电话。
目前,我国(其实也是全世界)漫游手机关于拨打漫游地的110、119、120、122等政府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以及400开头的全国免费热线电话,虽不用再拨打电话区号,但还得必须在手机电话号码键上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输入后再按“拨号”键,这时才能拨通110、119、120、122和400的电话。而当在紧急情况下,比如:①一个正被匪徒在身后猎追或是迎面突然来了个匪徒准备刺杀过来的人,这时想要报110,拿出手机来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在手机上输入110后再拨打110,恐怕是来不及了;②一位长期患心血管病的老人突发心脏病或高血压发作昏倒在地,这时再手机来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在手机上输入120后再拨打120,恐怕也是不可能了;③一个人突然看到自己居住的大楼四面火起,浓烟滚滚,这时想要在需要立刻逃生的时刻,拿出手机来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在手机上输入119后再拨打119,恐怕是要错过逃生的机会;④突遇一场重大交通事故的重伤者,在血淋淋中如果拿出手机来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在手机上艰难地输入120后再拨打120,恐怕是要错过黄金2小时的救命机会...所以,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研究一键拨打110、119、120、122等政府救援部门极为重要,可以使需求者在遇到极端风险的第一时间,只要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在手机上一个预设的按扭上轻轻点击触碰,就可以一键拨打110、119、120、122等政府救援部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实现了每台移动终端一键拨打并同时一键发送短信的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包括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和短信发送模块;
所述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在本地入户,当接收到“一键拨打”触发指令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相应拨打本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所述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在本地入户,用户漫游到了异地,当接收到“一键拨打”触发指令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相应拨打所在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所述短信发送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将在实现拨打电话的时候同时自动发送短信到联系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通过多层映射的技术实现,具体为:
假设“一键拨打”平台上有S个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按扭:Gi1、Gi2、Gi3、Gi4、Gi5、Gi6、Gi7,…,GiS,当用户在其所入户的城市Gi拨打本城市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相当于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Gi1、Gi2、Gi3、Gi4、Gi5、Gi6、Gi7,…,GiS按扭进行一键拨打,所建立的数学函数fk的映射关系为:
其中,fk称为多层映射,k=1,2,3,4,5,6,7,...,S。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通过多义函数的技术实现,具体为:
假设用户在其所入户的城市Gi拨打本城市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相当于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Gi1、Gi2、Gi3、Gi4、Gi5、Gi6、Gi7,…,GiS按扭进行一键拨打,所建立的多义函数为:
其中,fk(t)称为多义函数,k=1,2,3,4,5,6,7,...,S。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通过建立多义函数的方式实现,具体为:
建立的多义函数fk(t)作用关系为:
其中,k=1,2,3,4,5,6,7,...,M,Gik表示在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所入户的城市Gi拨打异地城市Gj的第k种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短信发送模块包括联系人设置模块、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和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
所述联系人设置模块,用于预设手机关联人及添加关联人信息,所述关联人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关系和手机号码;
所述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用于当在城市Gi入户的手机所关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时,则在拨打的同时,平台自动将将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和报警地址;
所述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用于当漫游到异地Gj使用在城市Gi入户的手机所关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进行异地一键拨打,则在拨打的同时,平台自动将其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和报警地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和所述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在发送短信时具体为:
假设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选择的功能按扭为Gik,k=1,2,3,4,5,6,7,...,M,则
①若j=i,表示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进行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则“一键拨打”平台的后台系统自动调用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与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之间的函数映射原理,以及调用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并发送短信给手机关联人,在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同时,自动将其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
②若j≠i,i,j=1,2,Λ,N,表示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进行一键拨打异地Gj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则“一键拨打”平台的后台系统自动调用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的用户与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之间的函数映射原理,以及调用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并发送短信给手机关联人,在一键拨打异地Gj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同时,自动将其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的实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移动智能终端自动读取电子地图,获取用户当前位置和实时地图,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和位置存入后台存储器中;
移动智能终端自动读取GPS,获取用户当前所在地域的行政区域代码;
通过后台数据转换器将行政区域代码转换为对应区号,称为标识号码;
前端数据触发器调用标识号码,通过前端数据接收器来接收;
前端数据接收器将标识号码发送到后台数据处理器;
电子地图数据读取中心通过电子地图接口读取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
后台数据处理器将标识号码和按扭预设的紧急求救固定电话号码进行合成;
通过后台系统内置的电话拨号器,即可拨打目标电话,实现“一键拨打”功能;
当“一键拨打”目标电话时,同时自动将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和所在位置,以短信发送给“一键拨打”平台预设的关联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台数据存储器包括第一后台存储器和第二后台存储器;
后台数据转换器将该行政区域代码转换为该城市(地区)对应的区号,然后保存到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
电子地图数据读取中心将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存储到第二后台数据存储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一键拨打”目标电话时,还包括下述两个步骤:
第1个步骤如下:
第一前端数据接收器接收到该按扭的预设电话时,首先将该预设电话传送到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
第一前端数据触发器被触发,于是通知第一后台数据调用器去调用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的区号;
第一后台数据调用器将区号传送到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
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同时拥有城市或地区区号和按扭预设电话,便开始工作,将区号和预设电话进行合成处理,形成“区号+电话”;
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将“区号+电话”传送到电话拨打器;
电话拨打器则一键拨打“区号+电话”;
第2个步骤如下:
第二前端数据触发器被触发,此时,第二前端数据触发器通知第二后台数据调用器去调用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的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又同时调用第二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用户的当前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
第二后台数据调用器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当前位置、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和实时地图传送给短信发送模块;
短信发送模块再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当前位置、电脑系统时间、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和实时地图发给紧急关联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一键拨打”平台开启后,可按其所需,点击“一键拨打”平台上前端展示的任一其所需拨打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按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实现无论用户的手机在哪个地方哪个城市入户,也无论用户在拨打时刻是在何地在何城市,用户在最紧急关头需要拨打当地政府应急救援部门或紧急求救系统的电话如110(公安报警系统)、119(火警系统)、120(医疗救护系统)、122(交通系统)、政府应急办电话、社会救援组织电话和“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等时,都不需要再慢慢将这些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号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在手机上输入后再拨打。而是只要登陆“一键拨打”平台,则可直接点击平台上已经设置好的110、119、120、122、政府应急办电话、社会救援组织电话、“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和和其他应急救援电话的按扭,即可一键拨打这些当地政府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使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一键拨打当地政府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向他们发出求救,同时自动将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手机号码、报警时间和报警所在地址)和当前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所预设的紧急关联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机多卡示意图;
图2是手机拨打电话与手机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图;
图3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两种“一键拨打架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键拨打本地电话逻辑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一键拨打异地电话逻辑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一键拨打”平台系统功能架构图;
图7是本发明“一键拨打”平台工作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一键拨打”平台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主要实现用户在全国任一城市或任一地区,只要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就可以在“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的功能按扭,即可一键拨打相应的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此外,在各应急救援部门的子系统模块中,又分别设置有“一键拨打电话”和“一键发送信息”两个子功能模块。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的系统功能架构如图6所示。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主要实现用户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在全国任一城市或地区,只要在平台上点击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的功能按扭。
本发明的“一键拨打”平台系统架构包括一键拨打电话和一键发送短信两个子架构,下面分别对其做进一步的说明:
对于一键拨打电话,具体为:
用户无论是在哪个城市入户其手机(移动、连通和电信均可),也无论在遇到紧急突发风险时身处哪座城市或什么地方,用户只要打开移动智能终端,在“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的功能按扭,即可一键拨打这些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
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发现苹果手机或安卓手机可能自带系统的要求,会在拨打时自动弹出“该城市的区号+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号码”,同时自动出现两个系统提示:“确认拨打”或“放弃”。此时,用户点击“确认拨打”,即可直接拨打所选择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一般来说,不同的手机生产商,自带的系统要求不同,有些可以一键就拨打电话,有些则跳出小窗要求确认拨打或放弃。另外,基于APP开发的“一键拨打”平台,一般可以一键拨打这些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但若是H5开发的“一键拨打”平台,则受到微信环境的影响较大,有时可能会因为微信环境的改变,而跳出一些小窗来要求确认拨打或放弃。
对于一键发送短信具体为:
“一键拨打”平台上设置了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按扭: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用户只要在“一键拨打”平台轻轻触碰这些按扭,就可以一键拨打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与此同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报警人、时间、手机号码、地址)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紧急关联人。
“一键拨打”平台工作原理是: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点击“一键拨打”平台上某个目标电话按扭,如(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则平台立刻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从移动智能终端、电子地图和GPS分别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地理位置和用户所在城市标识符(城市区号或行政区域号码),并分别存储到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第二后台数据存储器和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并且立刻就可以一键拨打应急救援部门的目标电话。与此同时,平台自动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报警地址)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紧急关联人。“一键拨打”平台工作原理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包括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和短信发送模块;
所述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在本地入户,当接收到“一键拨打”触发指令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相应拨打本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所述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在本地入户,用户漫游到了异地,当接收到“一键拨打”触发指令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相应拨打所在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所述短信发送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将在实现拨打电话的时候同时自动发送短信到联系人。
本发明的“一键拨打”平台可以实现本地一键拨打与异地一键拨打;
假设我国有N个不同的城市(包括地区和直辖市等,下同),分别为:G1,G2,…,GN,这N个不同的城市在卫星GPS定位中有明确的区域边界划分,不同城市的边界所围成的区域之交为空集,即每个城市都有唯一的区号和行政区域号码等,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区号和行政区域号码等。因此,本文用一个城市的区号或行政区域码来作为该城市的唯一标识符。
假设城市Gi(i=1,2,Λ,N,下同)的唯一标识符为mi,因此对应着我国N个不同城市G1,G2,…,GN的唯一标识符就分别为m1,m2,…,mN。通常人们使用的手机,每个手机都可能配有多个手机卡(本文所提到的手机卡是指移动手机卡或电信手机卡,下同),即一机多卡情形,如图1所示的一个手机配有k个手机卡,这在理论上是可以的。
反过来,每张手机卡却是唯一地对应着一部手机,即一卡一机,而且每次用手机拨打电话时,只能通过一张手机卡来拨打,所以手机拨打电话也是唯一地对应着一张手机卡,因此手机拨打电话与手机卡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因此在移动智能终端上,我们预先设置“110”、“119”、“120”、“122”、政府应急办电话、社会救援组织电话和“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和其他应急救援公司电话等按扭,以下统称为“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因此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只要轻轻点击这些“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所预先设置的按扭,就可以一键拨打这些按扭所对应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于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将有两种情形:①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是指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在本地入户,一键拨打本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②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是指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在异地入户,一键拨打当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这两种“一键拨打”情形如图3所示。
然后,本发明对“110”、“119”、“120”、“122”、政府应急办电话、社会救援组织电话、“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和其他应急救援公司电话等这些“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分别编号:1,2,3,4,5,6,7,…,S,其中的省略号表示可以任意加上社会上任何政府、组织和公司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下同)。
根据“一键拨打”平台设计原理,可得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的函数映射原理如下:
假设在时刻t,城市Gi有ni(t)部手机已经入户,我们用表示第ni(t)部入户的手机以及该手机所关联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本文就称之为移动智能终端该移动智能终端对应的用户假设为于是,在当前情形下,用户一键拨打某一城市的110(公安报警系统)、119(火警系统)、120(医疗救护系统)、122(交通系统)、政府应急办电话、社会救援组织电话和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等,我们把关联这些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功能按扭分别记为Gi1(拨打110公安系统按扭)、Gi2(拨打119火警系统按扭)、Gi3(拨打120医疗救护系统按扭)、Gi4(拨打122交通系统按扭)、Gi5(拨打政府应急办电话按扭)、Gi6(拨打社会救援组织电话按扭)、Gi7(拨打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按扭),…,GiS(其他应急救援电话按扭),则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的两种函数映射关系如下:
“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是指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包括该手机也做为移动智能终端)在本地入户,用户从其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相应拨打本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1)多层映射
假设用户在其所入户的城市Gi拨打本城市Gi的110(公安系统)、119(火警系统)、120(医疗救护系统)、122(交通系统)、政府应急办电话、社会救援组织电话、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和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等,相当于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Gi1、Gi2、Gi3、Gi4、Gi5、Gi6、Gi7,…,GiS等按扭进行一键拨打,则所建立的数学函数fk(k=1,2,3,4,5,6,7,...,S,下同)的映射关系为:
其中,fk称为(第k个)多层映射。
定义1(多层映射):从某一时刻t起,某一事件或数据对应着下一个关联事件或关联数据;然后再从当前的事件或数据起,再对应着下一个新的关联事件或新的关联数据;并且如此按事件和数据的相关联性继续一层一层地对应下去,一直对应到不再有新的关联事件和关联数据为止。该对应关系f称为多层映射。
在式(1)中,多层映射fk一共有四层。于是,“一键拨打”平台的四层映射fk(k=1,2,3,4,5,6,7,...,S)的映射关系如下:
在式(2)-(9)-中,多层映射fk从时间t出发,首先对应着用户然后再对应着“一键拨打”平台上的功能按扭Gik,最后再对应着编号为k的电话号码,一共有四层映射。
特别注意:由于多层映射中所关联到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互不相同的,所以多层映射的表示不能用数学中的复合函数来表示。
(2)多义函数
在多层映射(1)中,也可以用函数的形式表示如下:
其中,fk(t)称为(第k个)多义函数。
定义2(多义函数):从某一时刻t起,发生的某个事件或数据,在函数f的作用下导致发生另一个关联事件或关联数据,接着在函数f的作用下又继续导致发生下一个新的关联事件或新的关联数据,并且如此按事件和数据的相关联性继续一层一层的发生下去,一直到关联发生到最终一个关联事件或最终一个关联数据为止,该函数f(t)称为多义函数。t称为自变量或时间变量。
例如在式(1)中,多义函数f(t)在t时刻取值用户然后再取值“一键拨打”平台上的功能按扭Gik,最后再取值编号为k的电话号码,一共有三个不同的取义值,表示在t时刻发生含义不同的三个事件。
本发明中,当一个函数f(t)为多义函数时,其自变量t在各个不同的事件或不同的取义值的数据类型是可以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多义函数f(t)在某一层的取义值可能是数值,可到了下一层的取义值可能是字符,但再到下一层x的取义值可能是一个物体,如此等等。在具体事例中,按照t时刻实际数据发生的关联性来建立相应的多义函数f(t)。
在式(10)中,多义函数fk(t)一共有三层含义:用户、功能按扭和电话号码。于是,“一键拨打”平台的多义函数fk(t)(k=1,2,3,4,5,6,7,...,S)的作用关系如下:
特别注意,多义函数实际上就是指该函数具有多个含义,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
由式(1)和式(10)知,对同一处理事件,多层映射与多义函数在执行操作过程和以及产生的事件或数据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多层映射反映的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多义函数反映的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作用结果。
“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是指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包括该手机也做为移动智能终端)在本地入户,用户漫游到了异地从其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相应拨打所在地(也称为“当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假设用户在其所入户的城市Gi,其漫游到全国另一个城市Gj(j≠i,j=1,2,Λ,N,下同),然后在异地城市Gj一键拨打该城市的110(公安系统)、119(火警系统)、120(医疗救护系统)、122(交通系统)、政府应急办电话、社会救援组织电话、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和其他应急救援电话等,这相当于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Gj1、Gj2、Gj3、Gj4、Gj5、Gj6、Gj7,…,GjS等按扭进行异地一键拨打,由于此时所拨打的电话号码都是异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号码,所以“一键拨打”平台的后台系统必须预先内置关联所拨打异地城市Gj的唯一标识符,如区号和行政区域码等均可。这时,城市标识符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字符。于是,一键拨打的方式变成了:唯一标识符+电话号码,即为mj+110、mj+119、mj+120或mj+122,mj+政府应急办电话,mj+社会救援组织电话,400开头的救援公司电话,...,mj+其他应急救援电话等,其中mj为异地城市Gj的唯一标识符(j≠i,i,j=1,2,Λ,N)。此时,所建立的多义函数fk(t)(k=1,2,3,4,5,6,7,...,M,下同)作用关系为:
其中,Gik表示在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所入户的城市Gi拨打异地城市Gj的第k种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一键拨打”的多义函数fk(t)具体作用关系如下:
所述短信发送模块包括联系人设置模块、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和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
所述联系人设置模块,用于预设手机关联人及添加关联人信息,所述关联人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关系(家人或朋友)和手机号码;
所述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用于当在城市Gi入户的手机所关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时,则在拨打的同时,平台自动将其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和报警地址;
所述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用于当漫游到异地Gj使用在城市Gi入户的手机所关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进行异地一键拨打,则在拨打的同时,将其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和报警地址。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将同时实现拨打电话和短信发送的功能。这需要用户在使用“一键拨打”平台的拨打功能之前,首先要在“个人中心”中的“添加联系人”处添加家人和朋友的姓名、关系和手机号码。“一键拨打”平台对添加的家人和朋友的手机号码数量不做上限设置,即用户可任意添加家人和朋友的手机号码作为联系人。这样,当突如其来的风险发生时,用户使用“一键拨打”平台中已经设置好的功能按扭:Gi1(110公安)、Gi2(119火警)、Gi3(120医疗)、Gi4(122交通)、Gi5(政府应急办)、Gi6(社会救援组织)、Gi7(400开头救援公司)、…、GiS(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用户只要点击这些按扭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既可以拨打本地城市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又可以给所有的联系人发送短信,把用户的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报警地址)和实时定位以短信方式发给联系人,其中一键拨打“110”就可以实现“一键报警”。
比如,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点击功能按扭Gi1(110公安),则既可以一键报警110公安系统,同时平台自动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报警地址)和实时定位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联系人。又如,若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点击功能按扭Gi3(120医疗),则既可以一键拨打120医疗系统,同时平台自动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报警地址)和实时定位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如此等等。
对于“一键拨打”自动发短信的设计,包括下述两个方面:
(1)“一键拨打”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短信的设计
当用户使用在城市Gi(i=1,2,Λ,N)入户的手机所关联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该手机)上“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即Gi1、Gi2、Gi3、Gi4、Gi5、Gi6、Gi7、…、GiS等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即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时,则在拨打的同时,将其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报警地址)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使用“一键拨打”平台进行一键拨打本地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逻辑原理如图4所示。
(2)“一键拨打”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短信的设计
当用户漫游到异地Gj使用在城市Gi(j≠i,i,j=1,2,Λ,N)入户的手机所关联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该手机)上“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即Gj1、Gj2、Gj3、Gj4、Gj5、Gj6、Gj7,…,GjS等进行异地一键拨打,即一键拨打异地应急救援部门电话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时,则在拨打的同时,将其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报警地址)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使用“一键拨打”平台进行一键拨打异地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逻辑原理如图5所示。
“一键拨打”同时自动发送短信的算法实现如下:
假设在某时刻t,在城市Gi入户的手机用户在城市Gj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一键拨打”平台一键拨打所在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Gi1(110(公安)、Gi2(119火警)、Gi3(120医)、Gi4(122交通)、Gi5(政府应急办)、Gi6(社会救援组织扭)、Gi7(400开头的救援公司),...,GiM(其他应急救援电话号码)等,则“一键拨打”平台算法原理如下:
(1)第1步:用户打开移动智能终端
(2)第2步:用户打开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一键拨打”平台
(3)第3步:按扭选择
用户针对当前所处的风险环境选择相应的“一键拨打”平台的一种功能按扭,如:Gi1、Gi2、Gi3、Gi4、Gi5、Gi6、Gi7、...、GiM等中的一个按扭,但可以根据具体的风险情景依次按时间顺序选择多个不同的按扭,但必须是前一个按扭的拨打功能完成后,才能选择第二个按扭。依次类推。
(4)第4步:一键拨打
根据第(3)步的选择,假设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选择的功能按扭为Gik(k=1,2,3,4,5,6,7,...,M),则
①若j=i(i,j=1,2,Λ,N),表示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进行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这时,只要用户的手指轻轻触碰这些按扭,即可一键拨打相应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②若j≠i(i,j=1,2,Λ,N),表示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进行一键拨打异地Gj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这时,只要用户的手指轻轻触碰这些按扭,即可一键拨打相应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5)第5步:自动发送短信
根据第(4)步的选择,假设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选择的功能按扭为Gik(k=1,2,3,4,5,6,7,...,M),则
①若j=i,表示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进行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则“一键拨打”平台的后台系统自动调用3.2.1节中的基于本地拨打的用户与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之间的函数映射原理,以及调用3.3.1节中(1)的本地拨打并发短信给手机关联人的原理,在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同时,将其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报警地址)和定位地图自动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
②若j≠i(i,j=1,2,Λ,N),表示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进行一键拨打异地Gj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则“一键拨打”平台的后台系统自动调用基于异地拨打的用户与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之间的函数映射原理,以及调用本地拨打并发短信给手机关联人的原理,在一键拨打异地Gj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同时,将其个人信息(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报警地址)和定位地图自动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
(6)第6步:重新选择按扭及结束
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选择前一个功能按扭进行一键拨打结束后,可在平台上重新选择一个新的功能按扭进行一键拨打。当用户决定在“一键拨打”平台上重新选择新的功能按扭进行一键拨打时,算法回到第3步;当用户决定不再选择新的功能按扭进行一键拨打时,算法结束。
本实施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的实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自动读取电子地图,获取用户当前位置和实时地图,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和位置存入后台存储器中;
(2)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自动读取GPS,获取用户当前所在地域的行政区域代码
通过后台数据转换器将行政区域代码转换为对应区号,称为标识号码;
(3)前端数据触发器调用标识号码,通过前端数据接收器来接收;
(4)前端数据接收器将标识号码发送到后台数据处理器;
(5)后台数据处理器将标识号码和按扭预设的紧急求救固定电话号码进行合成;
(6)通过后台系统内置的电话拨号器,即可拨打目标电话,实现“一键拨打”功能。
(7)当“一键拨打”目标电话时,可同时将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所在位置和定位地图以短信发送给平台预设的关联人。
更为具体的,当用户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紧急求救时,比如:遇到匪徒需要紧急求救110;突发的高血压或心脏病需要紧急求救120;房屋失火需要紧急求救119;出行发生交通事故需要紧急求救122;突遇到自然灾害或事故灾难等紧急需要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和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用户可拿出智能手机马上进入“一键拨打”平台,对相应所需要救援的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和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按扭进行相应“一键拨打”,其中一键拨打“110”可实现“一键报警”。假设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已经下载好电子地图和GPS,则该“一键拨打”技术原理与算法步骤如下:
第1步:用户打开移动智能终端;
第2步:GPS数据读取中心通过GPS接口读取用户所在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域代码;
第3步:GPS数据读取中心将读取到的用户所在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域代码传送到后台数据转换器;
第4步:后台数据转换器将该行政区域代码转换为该城市(地区)对应的区号,然后保存到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
第5步:与此同时,电子地图数据读取中心通过电子地图接口读取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
第6步:电子地图数据读取中心将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存储到第二后台数据存储器;
第7步:当用户登录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一键拨打”平台时,用户可按其所需,点击“一键拨打”平台上前端展示的任一其所需拨打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按扭。如前所述,“一键拨打”平台上前端展示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按扭包括:110(公安)、119(火警)、120(医疗)、122(交通)、政府应急办、社会救援组织、400开头救援公司和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等电话按扭,以下相同;
第8步:此时,“一键拨打”平台同时进行两项工作:
(1)第1项工作如下:
①第一前端数据接收器接收到该按扭的预设电话时,首先将该预设电话传送到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
②与此同时,第一前端数据触发器被触发,于是通知第一后台数据调用器去调用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的区号;
③第一后台数据调用器将区号传送到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
④此时,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同时拥有城市(地区)区号和按扭预设电话,便开始工作,将区号和预设电话进行合成处理,形成“区号+电话”;
⑤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将“区号+电话”传送到电话拨打器;
⑥电话拨打器则一键拨打“区号+电话”;
(2)“一键拨打”平台同时进行的第2项工作如下:
①第二前端数据触发器被触发。此时,第二前端数据触发器通知第二后台数据调用器去调用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的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又同时调用第二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用户的当前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
②第二后台数据调用器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当前位置、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和实时地图传送给短信平台;
③短信平台再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当前位置、电脑系统时间、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和实时地图发给紧急联系人(用户手机在“一键拨打”平台后台预先关联的人);若用户是“一键拨打”110,则短信平台给紧急联系人发出:报警人,报警电话,报警时间,当前地理位置的地址和实时地图,这样就实现了“一键报警”。
第9步:若用户不再拨打按扭电话,则算法结束;否则,回到算法第2步继续按顺序从上往下执行。
图8是“一键拨打”平台算法执行流程,其中双箭头表示:(1)“GPS”和“电子地图”都内置于移动智能终端里:(2)“一键拨打”平台展示页面已设计有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按扭;(3)移动智能终端已将用户姓名和手机号码存储于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中。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和短信发送模块;
所述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在本地入户,当接收到“一键拨打”触发指令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相应拨打本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所述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在本地入户,用户漫游到了异地,当接收到“一键拨打”触发指令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相应拨打所在地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
所述短信发送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将在实现拨打电话的时候同时自动发送短信到联系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通过多层映射的技术实现,具体为:
假设“一键拨打”平台上有S个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按扭:Gi1、Gi2、Gi3、Gi4、Gi5、Gi6、Gi7,…,GiS,当用户在其所入户的城市Gi拨打本城市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相当于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Gi1、Gi2、Gi3、Gi4、Gi5、Gi6、Gi7,…,GiS按扭进行一键拨打,所建立的数学函数fk的映射关系为:
其中,fk称为多层映射,k=1,2,3,4,5,6,7,...,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通过多义函数的技术实现,具体为:
假设用户在其所入户的城市Gi拨打本城市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相当于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上点击Gi1、Gi2、Gi3、Gi4、Gi5、Gi6、Gi7,…,GiS按扭进行一键拨打,所建立的多义函数为:
其中,fk(t)称为多义函数,k=1,2,3,4,5,6,7,...,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通过建立多义函数的方式实现,具体为:
建立的多义函数fk(t)作用关系为:
其中,k=1,2,3,4,5,6,7,...,M,Gik表示在移动智能终端所关联的手机所入户的城市Gi拨打异地城市Gj的第k种应急救援部门的电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信发送模块包括联系人设置模块、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和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
所述联系人设置模块,用于预设手机关联人及添加关联人信息,所述关联人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关系和手机号码;
所述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用于当在城市Gi入户的手机所关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时,则在拨打的同时,平台自动将将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和报警地址;
所述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用于当漫游到异地Gj使用在城市Gi入户的手机所关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一键拨打”平台功能按扭进行异地一键拨打,则在拨打的同时,平台自动将其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报警人、报警时间、报警手机号码和报警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和所述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在发送短信时具体为:
假设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选择的功能按扭为Gik,k=1,2,3,4,5,6,7,...,M,则
①若j=i,表示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进行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则“一键拨打”平台的后台系统自动调用本地一键拨打本地模块与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之间的函数映射原理,以及调用本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并发送短信给手机关联人,在一键拨打本地Gi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同时,自动将其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
②若j≠i,i,j=1,2,Λ,N,表示用户在“一键拨打”平台上进行一键拨打异地Gj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则“一键拨打”平台的后台系统自动调用异地一键拨打当地模块的用户与应急救援部门电话之间的函数映射原理,以及调用异地号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模块并发送短信给手机关联人,在一键拨打异地Gj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的同时,自动将其个人信息和定位地图以短信方式发送给预设的手机关联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移动智能终端自动读取电子地图,获取用户当前位置和实时地图,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和位置存入后台存储器中;
移动智能终端自动读取GPS,获取用户当前所在地域的行政区域代码;
通过后台数据转换器将行政区域代码转换为对应区号,称为标识号码;
前端数据触发器调用标识号码,通过前端数据接收器来接收;
前端数据接收器将标识号码发送到后台数据处理器;
电子地图数据读取中心通过电子地图接口读取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
后台数据处理器将标识号码和按扭预设的紧急求救固定电话号码进行合成;
通过后台系统内置的电话拨号器,即可拨打目标电话,实现“一键拨打”功能;
当“一键拨打”目标电话时,同时自动将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和所在位置,以短信发送给“一键拨打”平台预设的关联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数据存储器包括第一后台存储器和第二后台存储器;
后台数据转换器将该行政区域代码转换为该城市(地区)对应的区号,然后保存到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
电子地图数据读取中心将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存储到第二后台数据存储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键拨打”目标电话时,还包括下述两个步骤:
第1个步骤如下:
第一前端数据接收器接收到该按扭的预设电话时,首先将该预设电话传送到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
第一前端数据触发器被触发,于是通知第一后台数据调用器去调用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的区号;
第一后台数据调用器将区号传送到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
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同时拥有城市或地区区号和按扭预设电话,便开始工作,将区号和预设电话进行合成处理,形成“区号+电话”;
第一后台数据处理器将“区号+电话”传送到电话拨打器;
电话拨打器则一键拨打“区号+电话”;
第2个步骤如下:
第二前端数据触发器被触发,此时,第二前端数据触发器通知第二后台数据调用器去调用第一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的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又同时调用第二后台数据存储器中用户的当前位置和实时地图的经纬度;
第二后台数据调用器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当前位置、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和实时地图传送给短信发送模块;
短信发送模块再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当前位置、电脑系统时间、实时地图的经纬度和实时地图发给紧急关联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一键拨打”平台开启后,可按其所需,点击“一键拨打”平台上前端展示的任一其所需拨打的应急救援部门电话按扭。
CN201910592832.XA 2019-07-03 2019-07-03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Active CN110312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2832.XA CN110312041B (zh) 2019-07-03 2019-07-03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US17/624,361 US20220377521A1 (en) 2019-07-03 2019-10-25 A "one-touch call" platform based on a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the implementing method therefor
CA3145742A CA3145742A1 (en) 2019-07-03 2019-10-25 A "one touch call" platform based on a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the implementing method herefor
PCT/CN2019/113212 WO2021000461A1 (en) 2019-07-03 2019-10-25 A "one-touch call" platform based on a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the implementing method theref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2832.XA CN110312041B (zh) 2019-07-03 2019-07-03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2041A true CN110312041A (zh) 2019-10-08
CN110312041B CN110312041B (zh) 2021-06-04

Family

ID=6807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2832.XA Active CN110312041B (zh) 2019-07-03 2019-07-03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7521A1 (zh)
CN (1) CN110312041B (zh)
CA (1) CA3145742A1 (zh)
WO (1) WO202100046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8579A (zh) * 2019-12-06 2020-02-14 贾健明 用于特服号和sos预设号紧急救援网络集成系统及通信方法
WO2021000461A1 (en) * 2019-07-03 2021-01-07 Guangdong Banach Big Data Technology Co., Ltd. A "one-touch call" platform based on a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the implementing method therefor
CN116798203A (zh) * 2023-05-08 2023-09-22 西宁蜀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公益热线精准预案化应急救援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8741A (ja) * 2001-06-20 2003-01-10 Fujitsu General Ltd 携帯電話による緊急通報接続方式
CN1443427A (zh) * 2000-03-10 2003-09-17 诺基亚有限公司 用于在移动电话中选择紧急服务号码的方法
CN101076197A (zh) * 2007-06-25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紧急号码转换的方法及系统、服务器和用户终端
CN102739841A (zh) * 2011-04-08 2012-10-17 龚龙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机的一键求救方法
CN204117330U (zh) * 2014-10-29 2015-01-21 张效卫 一种实现本地报警异地显示的应急救援装置
US20150137972A1 (en) * 2013-02-06 2015-05-21 Michael Nepo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and implementing medical 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the safe emergence of users from predicaments
US20150261986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search
CN105472085A (zh) * 2015-12-03 2016-04-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话方法和装置
CN106506777A (zh) * 2016-12-06 2017-03-1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和系统通讯录电话号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911531A (zh) * 2017-08-14 2018-04-13 广东巴拿赫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求救方法和平台
CN109074691A (zh) * 2016-04-11 2018-12-21 开利公司 在与多个访问控制装置交互时捕获个人用户意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8440A (en) * 1997-06-23 2000-03-14 Ericsson Inc. Processing of emergency cal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fraud protection
US8836580B2 (en) * 2005-05-09 2014-09-16 Ehud Mendelson RF proximity tags providing indoor and outdoor navigation and method of use
US9148769B2 (en) * 2008-05-07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enable mobile stations to identify calls based on predetermined values set in a call header
US20150223271A1 (en) * 2009-09-04 2015-08-06 Zomm, Llc Wireless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to place emergency calls
US8886153B2 (en) * 2010-12-22 2014-11-1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mobile device to provide emergency notification
CN102843641A (zh) * 2011-06-21 2012-12-26 芯讯通无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系统及其一键求助的方法
CN102572687A (zh) * 2011-12-28 2012-07-11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键救援服务系统以及方法
WO2013155569A1 (en) * 2012-04-19 2013-10-24 Taylor Mark P Smarter business thinking mobile device
US9609600B2 (en) * 2013-06-21 2017-03-28 Micron Electronics LL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power management
CN103428634A (zh) * 2013-08-13 2013-12-04 苏州数字地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报警主动推送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EP3248180A1 (en) * 2015-01-23 2017-11-29 Smartwatcher Technologies AG Personal emergency triggering, no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or smartwatches
US10349256B2 (en) * 2015-08-19 2019-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questing emergency service by roaming U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ame
WO2017172963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Caregiver Assis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an emergency response
US10460590B2 (en) * 2016-07-26 2019-10-29 Tyco Integrated Securit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duress alarm
US9961708B1 (en) * 2016-11-03 2018-05-01 GreatCall, Inc.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 management
US10595238B2 (en) * 2017-07-25 2020-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mobility for a mobile device in ecall-only mode
US20200285359A1 (en) * 2018-05-07 2020-09-10 Star Co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Advanced Research Co, Llc D/B/A Star C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device cover
AU2020296003A1 (en) * 2019-06-17 2022-02-03 Oxiwear, Inc. Wearable earpiece oxygen monitor
CN110312041B (zh) * 2019-07-03 2021-06-04 广东巴拿赫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3427A (zh) * 2000-03-10 2003-09-17 诺基亚有限公司 用于在移动电话中选择紧急服务号码的方法
JP2003008741A (ja) * 2001-06-20 2003-01-10 Fujitsu General Ltd 携帯電話による緊急通報接続方式
CN101076197A (zh) * 2007-06-25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紧急号码转换的方法及系统、服务器和用户终端
CN102739841A (zh) * 2011-04-08 2012-10-17 龚龙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机的一键求救方法
US20150137972A1 (en) * 2013-02-06 2015-05-21 Michael Nepo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and implementing medical 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the safe emergence of users from predicaments
US20150261986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search
CN204117330U (zh) * 2014-10-29 2015-01-21 张效卫 一种实现本地报警异地显示的应急救援装置
CN105472085A (zh) * 2015-12-03 2016-04-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话方法和装置
CN109074691A (zh) * 2016-04-11 2018-12-21 开利公司 在与多个访问控制装置交互时捕获个人用户意图
CN106506777A (zh) * 2016-12-06 2017-03-1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和系统通讯录电话号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911531A (zh) * 2017-08-14 2018-04-13 广东巴拿赫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求救方法和平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0461A1 (en) * 2019-07-03 2021-01-07 Guangdong Banach Big Data Technology Co., Ltd. A "one-touch call" platform based on a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the implement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798579A (zh) * 2019-12-06 2020-02-14 贾健明 用于特服号和sos预设号紧急救援网络集成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6798203A (zh) * 2023-05-08 2023-09-22 西宁蜀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公益热线精准预案化应急救援的方法及系统
CN116798203B (zh) * 2023-05-08 2024-03-19 西宁蜀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公益热线精准预案化应急救援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77521A1 (en) 2022-11-24
CN110312041B (zh) 2021-06-04
CA3145742A1 (en) 2021-01-07
WO2021000461A1 (en)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2041A (zh)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拨打”平台及实现方法
CN101227650B (zh)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求救的方法及其系统
US6345095B1 (en) Telephone number area code preprocessor
CN103167500A (zh) 一种实现移动电话来电统一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0512336C (zh) 具有改进的电话呼叫日志的手持电子设备及相关的方法
US9246870B2 (en) Sua sponte establishment of large-scale person-to-person emergency electronic messaging communications based in part on subscriber telephone numbers
TW200533165A (en) Method of dialing an emergency telephone number using a mobile station
CN107180071A (zh)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大数据风险识别、预警和应急平台
CN103945354A (zh) 一种智能紧急呼叫方法、智能紧急呼叫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911531A (zh)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一键求救方法和平台
CN104933826B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CN112468646A (zh) 紧急呼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45095A (zh) 地名信息匹配方法、信息匹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0798579A (zh) 用于特服号和sos预设号紧急救援网络集成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838701B (zh) 用中继电话机使发话和目的电话机通话的方法及应用
KR20000050089A (ko) 인터넷을 이용한 만남 주선 서비스 방법 및 그 서비스시스템
CN106506833A (zh) 可读式服务类目与智能手机触摸式拨号按键对应显示方法
CN106202869B (zh) 亲情通系统及亲情交流方法
JP4492350B2 (ja) 通話接続システム
CN103546628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任意键呼救机制
CN206433029U (zh) 一种基于gps的位置共享终端设备
WO2002035819A2 (en) Automatic distress notification
CN201518496U (zh) 具有志愿者服务功能的手机
CN101645994A (zh) 集团电话系统、中心机以及呼叫方法
CN201590846U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