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6707A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06707A CN110306707A CN201910539406.XA CN201910539406A CN110306707A CN 110306707 A CN110306707 A CN 110306707A CN 201910539406 A CN201910539406 A CN 201910539406A CN 110306707 A CN110306707 A CN 1103067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erimposed sheet
- construction
- plate
- support
- pl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04B5/36—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 E04B5/38—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with slab-shaped form units acting simultaneously as reinforcement; Form slabs with reinforcements extending laterally outside the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施工现场内的一定区域内布置成预购件的堆放场地,在施工现场设置叠合板专用的堆场,为了方便吊装,必须在楼侧边靠近塔吊处设置构件临时堆放场地,并做好场地硬化,在堆放场地四周要设置排水沟。该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通过充分利用施工现场有限空间,对现浇柱钢筋绑扎、现浇柱模板支设、预制叠合板及现浇梁支架搭设、现浇梁模板铺设和预制叠合板吊装等流程施工顺序进行优化排布,降低各工序穿插施工造成的制约影响,缩短标准层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生产方式由于资源消耗大,人力资源短缺,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住宅产业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提高住宅建筑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叠合板施工工艺作为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新技术,符合产业化发展潮流,必将成为住宅产业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设计叠合板同现浇板交错布置,支模架体系搭设难度大,支架搭设、模板铺设及加固、叠合板吊装和现浇梁板钢筋绑扎等工序穿插较多,常出现相互制约、影响施工质量及工期的情况,故而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具备操作简单,改善了预制叠合板装配施工工序组织难关,提高了施工质量及进度的优点,解决了支架搭设、模板铺设及加固、叠合板吊装和现浇梁板钢筋绑扎等工序穿插较多,常出现相互制约、影响施工质量及工期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操作简单,改善了预制叠合板装配施工工序组织难关,提高了施工质量及进度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工现场内的一定区域内布置成预购件的堆放场地,在施工现场设置叠合板专用的堆场,为了方便吊装,必须在楼侧边靠近塔吊处设置构件临时堆放场地,并做好场地硬化,在堆放场地四周要设置排水沟,避免堆放场地积水,影响构件堆放及吊装,构件堆放场地要做好安全围挡,悬挂标识,堆放的支点位置同吊点,当无吊环时在距板端(L+120mm)/5的位置,叠合板堆垛底下垂直叠合板长向紧靠吊环处应放通长垫木,板之间垫木应上下对齐、对正、垫平和垫实,不同板号应分别码放,叠合板的叠堆高度不大于层,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堆放后应作储放标识,并明显警示禁止人员攀爬和踩踏,叠合板堆放期不得超过两个月,施工前按照施工编号顺序由运输车辆将叠合板运至施工处;
2)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的平面标高,用测量仪器从两个不同的观测点上测量墙、梁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顶面标高,复核墙板的轴线,并进行校正,校正完毕之后安装叠合板的临时支撑体系,根据叠合板实际配筋,计算叠合板的可承受弯矩M1,对叠合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进行组合:G=1.2G1自重+1.4G活载,根据L1≤(8M1/G)1/2初步确定支撑最大排距L1,在不考虑板内分布筋的承载力时,根据横肋支撑木枋材料及规格确定其可承受的弯矩M2,对叠合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进行组合:G’=1.2G1自重+1.4G活载,根据L2≤(8M2/G’)1/2确定横肋下支撑最大间距L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L1、L2,调整水平杆步距,并对立杆进行稳定性验算,最后确定合理的、经济的和便于施工的立杆间距和水平杆步距;
3)在结构图中标出预埋的线管、线盒、放线洞和传料洞的具体位置,由叠合板厂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并生产,深化后的图中应将每个部位的叠合板进行编号标注,按编号生产后的叠合板表面应同时标注与深化图相同的编号,叠合板运至现场后按照每一块板表面上的编号结合叠合板安装图进行安装布置,运用吊机吊装前与厂家沟通好叠合楼板的供应数量和进场时间,确保吊装顺利进行,楼板吊装前应将支座基础面及楼板底面清理干净,避免点支撑,每块楼板起吊用4个吊点,吊点位置为格构梁上弦与腹筋交接处,距离板端为整个板长的1/4到1/5之间,吊装索链采用专用索链和4个闭合钓钩,平均分担受力,多点均衡起吊,单个索链长度为4M,吊装时先吊铺边缘窄板,然后按照顺序吊装剩下来的板,叠合板吊装应对准平弹线缓慢下降,避免冲击,应按设计图纸或叠合板安装布置图对号入座,用撬棍按图纸要求的支座处搁置长度轻轻地调整对线,必要时借助塔吊绷紧吊绳(但板不离支座),铺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整长度,保证叠合板之间及板与梁、墙和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且保证叠合板与墙、柱和梁的净间距大于钢筋保护层,安装叠合板前要先将叠合板一端伸出的钢筋向下弯90°,安装时先将伸出钢筋未向下弯的一端伸入梁内,将板端搁置在梁侧模上,然后将另一端(伸出钢筋向下弯15mm,叠合板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整理叠合板两端甩出的锚固钢筋,锚固钢筋应伸入墙内或梁内,不得向上或向下弯成与板面垂直,亦不得将其压于板下,且要保证与梁或墙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大于150mm,,楼板铺设完毕后,板的下边缘不应该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也不应出现空隙,局部无法调整避免的支座处出现的空隙应做封堵处理,支撑柱可以作适当调整,使板的底面保持平整,无缝隙,预制板吊装校正后,预制板的预制钢筋伸入梁内,叠合板深入梁(墙)侧模的长度不小于15mm,并按图纸绑扎板负弯矩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使预制层与叠合层形成整体项目,预制板厚为60mm,后浇叠合层为70mm,叠合板搁置在现浇梁(板)上,砼同时浇浇筑,现浇梁(板)侧模上口宜贴泡沫胶带,以防止漏浆,叠合板尽可能一次就位,以防止撬动时损坏叠合板,叠合板之间拼缝应严密;
4)当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可拆除两端支撑,待上一层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方可拆除下一层的全部支撑。
优选的,所述步骤1)叠合板运输方式采用平放运输,叠合板放置时底部设置通长木条,并用紧绳与运输车固定,可叠放运输,叠放层不得超过10层,运输车辆采用长14米,载重量40T的平板车。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临时支撑的安装要求如下,立杆应尽量不用接头,如有接头,应相互错开,支撑下部应有扫地杆,扫地杆距楼地面≤200,并拉通,水平杆步距1500,立杆顶端采用可调顶撑,以方便调节支撑标高,在同一开间内,横肋应拉通平直布置,板跨中的支撑应根据跨中起拱要求而调整高度,整个支撑体系应稳定和牢固。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临时支撑采用立杆、可调顶撑和横助木方,立杆采用承插式满堂脚手架,横助木方采用5*8cm的木方,安装工具包括水准仪、塔尺、水平尺、冲击钻、橡胶垫、专用吊钩、铁锤、撬棍、扳手和锚固螺栓等。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通过充分利用施工现场有限空间,对现浇柱钢筋绑扎、现浇柱模板支设、预制叠合板及现浇梁支架搭设、现浇梁模板铺设、预制叠合板吊装和现浇梁板钢筋绑扎等流程施工顺序进行优化排布,细化各工序移交标准,降低各工序穿插施工造成的制约影响,减少人工投入,缩短标准层施工工期,保障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发展,在采用预制叠合板与现浇梁柱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建筑混凝土预制率对降低施工难度、节省人工成本具有显著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的平面标高,用测量仪器从两个不同的观测点上测量墙、梁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顶面标高,复核墙板的轴线,并进行校正,校正完毕之后安装叠合板的临时支撑体系,根据叠合板实际配筋,计算叠合板的可承受弯矩M1,对叠合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进行组合:G=1.2G1自重+1.4G活载,根据L1≤(8M1/G)1/2初步确定支撑最大排距L1,在不考虑板内分布筋的承载力时,根据横肋支撑木枋材料及规格确定其可承受的弯矩M2,对叠合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进行组合:G’=1.2G1自重+1.4G活载,根据L2≤(8M2/G’)1/2确定横肋下支撑最大间距L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L1、L2,调整水平杆步距,并对立杆进行稳定性验算,最后确定合理的、经济的和便于施工的立杆间距和水平杆步距,木方支撑间距如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充分利用施工现场有限空间,对现浇柱钢筋绑扎、现浇柱模板支设、预制叠合板及现浇梁支架搭设、现浇梁模板铺设、预制叠合板吊装和现浇梁板钢筋绑扎等流程施工顺序进行优化排布,细化各工序移交标准,降低各工序穿插施工造成的制约影响,减少人工投入,缩短标准层施工工期,保障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发展,在采用预制叠合板与现浇梁柱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建筑混凝土预制率对降低施工难度、节省人工成本具有显著作用,解决了支架搭设、模板铺设及加固、叠合板吊装和现浇梁板钢筋绑扎等工序穿插较多,常出现相互制约、影响施工质量及工期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工现场内的一定区域内布置成预购件的堆放场地,在施工现场设置叠合板专用的堆场,为了方便吊装,必须在楼侧边靠近塔吊处设置构件临时堆放场地,并做好场地硬化,在堆放场地四周要设置排水沟,避免堆放场地积水,影响构件堆放及吊装,构件堆放场地要做好安全围挡,悬挂标识,堆放的支点位置同吊点,当无吊环时在距板端(L+120mm)/5的位置,叠合板堆垛底下垂直叠合板长向紧靠吊环处应放通长垫木,板之间垫木应上下对齐、对正、垫平和垫实,不同板号应分别码放,叠合板的叠堆高度不大于层,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堆放后应作储放标识,并明显警示禁止人员攀爬和踩踏,叠合板堆放期不得超过两个月,施工前按照施工编号顺序由运输车辆将叠合板运至施工处;
2)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的平面标高,用测量仪器从两个不同的观测点上测量墙、梁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顶面标高,复核墙板的轴线,并进行校正,校正完毕之后安装叠合板的临时支撑体系,根据叠合板实际配筋,计算叠合板的可承受弯矩M1,对叠合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进行组合:G=1.2G1自重+1.4G活载,根据L1≤(8M1/G)1/2初步确定支撑最大排距L1,在不考虑板内分布筋的承载力时,根据横肋支撑木枋材料及规格确定其可承受的弯矩M2,对叠合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进行组合:G’=1.2G1自重+1.4G活载,根据L2≤(8M2/G’)1/2确定横肋下支撑最大间距L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L1、L2,调整水平杆步距,并对立杆进行稳定性验算,最后确定合理的、经济的和便于施工的立杆间距和水平杆步距;
3)在结构图中标出预埋的线管、线盒、放线洞和传料洞的具体位置,由叠合板厂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并生产,深化后的图中应将每个部位的叠合板进行编号标注,按编号生产后的叠合板表面应同时标注与深化图相同的编号,叠合板运至现场后按照每一块板表面上的编号结合叠合板安装图进行安装布置,运用吊机吊装前与厂家沟通好叠合楼板的供应数量和进场时间,确保吊装顺利进行,楼板吊装前应将支座基础面及楼板底面清理干净,避免点支撑,每块楼板起吊用4个吊点,吊点位置为格构梁上弦与腹筋交接处,距离板端为整个板长的1/4到1/5之间,吊装索链采用专用索链和4个闭合钓钩,平均分担受力,多点均衡起吊,单个索链长度为4M,吊装时先吊铺边缘窄板,然后按照顺序吊装剩下来的板,叠合板吊装应对准平弹线缓慢下降,避免冲击,应按设计图纸或叠合板安装布置图对号入座,用撬棍按图纸要求的支座处搁置长度轻轻地调整对线,必要时借助塔吊绷紧吊绳(但板不离支座),铺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整长度,保证叠合板之间及板与梁、墙和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且保证叠合板与墙、柱和梁的净间距大于钢筋保护层,安装叠合板前要先将叠合板一端伸出的钢筋向下弯90°,安装时先将伸出钢筋未向下弯的一端伸入梁内,将板端搁置在梁侧模上,然后将另一端(伸出钢筋向下弯15mm,叠合板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整理叠合板两端甩出的锚固钢筋,锚固钢筋应伸入墙内或梁内,不得向上或向下弯成与板面垂直,亦不得将其压于板下,且要保证与梁或墙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大于150mm,,楼板铺设完毕后,板的下边缘不应该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也不应出现空隙,局部无法调整避免的支座处出现的空隙应做封堵处理,支撑柱可以作适当调整,使板的底面保持平整,无缝隙,预制板吊装校正后,预制板的预制钢筋伸入梁内,叠合板深入梁(墙)侧模的长度不小于15mm,并按图纸绑扎板负弯矩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使预制层与叠合层形成整体项目,预制板厚为60mm,后浇叠合层为70mm,叠合板搁置在现浇梁(板)上,砼同时浇浇筑,现浇梁(板)侧模上口宜贴泡沫胶带,以防止漏浆,叠合板尽可能一次就位,以防止撬动时损坏叠合板,叠合板之间拼缝应严密;
4)当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可拆除两端支撑,待上一层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方可拆除下一层的全部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叠合板运输方式采用平放运输,叠合板放置时底部设置通长木条,并用紧绳与运输车固定,可叠放运输,叠放层不得超过10层,运输车辆采用长14米,载重量40T的平板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临时支撑的安装要求如下,立杆应尽量不用接头,如有接头,应相互错开,支撑下部应有扫地杆,扫地杆距楼地面≤200,并拉通,水平杆步距1500,立杆顶端采用可调顶撑,以方便调节支撑标高,在同一开间内,横肋应拉通平直布置,板跨中的支撑应根据跨中起拱要求而调整高度,整个支撑体系应稳定和牢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临时支撑采用立杆、可调顶撑和横助木方,立杆采用承插式满堂脚手架,横助木方采用5*8cm的木方,安装工具包括水准仪、塔尺、水平尺、冲击钻、橡胶垫、专用吊钩、铁锤、撬棍、扳手和锚固螺栓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9406.XA CN110306707A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9406.XA CN110306707A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06707A true CN110306707A (zh) | 2019-10-08 |
Family
ID=68076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39406.XA Pending CN110306707A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0670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66325A (zh) * | 2021-02-22 | 2021-06-15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板板缝吊模装置加工方法及系统 |
CN113808258A (zh) * | 2021-09-18 | 2021-12-17 |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叠合板内电气导管系统精细化敷设协同设计方法及系统 |
CN113914524A (zh) * | 2021-11-10 | 2022-01-11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系叠合楼板边带式独立支撑施工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88960A (ja) * | 2000-09-12 | 2002-03-27 | Nippon Kaiser Kk | スラブおよびその構築工法 |
CN106065681A (zh) * | 2016-06-24 | 2016-11-02 |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
CN106088434A (zh) * | 2016-08-25 | 2016-11-09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叠合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968380A (zh) * | 2017-03-23 | 2017-07-21 | 广东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大跨度组合钢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838117A (zh) * | 2019-01-04 | 2019-06-04 | 中国矿业大学 | 以房间为单元的住宅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标准化设计方法 |
-
2019
- 2019-06-20 CN CN201910539406.XA patent/CN11030670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88960A (ja) * | 2000-09-12 | 2002-03-27 | Nippon Kaiser Kk | スラブおよびその構築工法 |
CN106065681A (zh) * | 2016-06-24 | 2016-11-02 |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
CN106088434A (zh) * | 2016-08-25 | 2016-11-09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叠合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968380A (zh) * | 2017-03-23 | 2017-07-21 | 广东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大跨度组合钢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838117A (zh) * | 2019-01-04 | 2019-06-04 | 中国矿业大学 | 以房间为单元的住宅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标准化设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滕岩 等: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水平构件的深化设计及应用", 《建筑技术》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66325A (zh) * | 2021-02-22 | 2021-06-15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板板缝吊模装置加工方法及系统 |
CN112966325B (zh) * | 2021-02-22 | 2024-01-23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板板缝吊模装置加工方法及系统 |
CN113808258A (zh) * | 2021-09-18 | 2021-12-17 |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叠合板内电气导管系统精细化敷设协同设计方法及系统 |
CN113914524A (zh) * | 2021-11-10 | 2022-01-11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系叠合楼板边带式独立支撑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U102302B1 (en) | Steel reinforcement cage for use in ventilation shaft diaphragm wall, and usage method | |
CN110306707A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 |
CN103615110B (zh) | 无规则斜交网状井字梁双曲屋面结构施工方法 | |
CN106065681B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体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现浇板带施工方法 | |
CN103590602B (zh) |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施工方法 | |
CN108677962B (zh) | 一种地铁出入线段基坑模架安装及拆除方法 | |
CN112854745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铝合金模板施工工艺 | |
CN106013781A (zh) | 反吊模板的楼板支撑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 |
CN108457243B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挡浪墙的施工方法 | |
CN113756443B (zh) | 一种钢结构中大跨度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施工方法 | |
CN102080384B (zh) | 地下车库顶板上安装升降机施工方法 | |
CN209799969U (zh) | 一种用于快速施工竖井衬砌的整体提升悬臂模板装置 | |
CN107130720B (zh) |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方法 | |
CN102140841A (zh) |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楼盖少支撑模板施工方法 | |
CN103806647A (zh) | 大跨度混凝土双向密肋梁模壳的安装和拆除工艺 | |
CN111255217A (zh) | 一种电梯井定型化操作平台及其作业方法 | |
CN113482312A (zh) | 导向式双层结构电梯井操作平台及基于该平台的施工方法 | |
CN210263131U (zh) | 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 | |
CN108625488A (zh) | 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端支撑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8472973U (zh) | 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端支撑节点结构 | |
CN103615076A (zh) | 一种大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 |
CN204876055U (zh) | 一种建筑物基础 | |
CN207062652U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装配式轨道铺设装置 | |
CN202970006U (zh) | 一种l形预制清水看台板安装施工结构 | |
CN111186780A (zh) | 动臂式塔吊底架压重式基础及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