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9554A - 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9554A
CN110299554A CN201910602897.8A CN201910602897A CN110299554A CN 110299554 A CN110299554 A CN 110299554A CN 201910602897 A CN201910602897 A CN 201910602897A CN 110299554 A CN110299554 A CN 110299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air
pairs
several
lithium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28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9554B (zh
Inventor
范茂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ongk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ong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ongk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ong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28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9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9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9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9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9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8Cells or batteries combined with indicating means for external visual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e.g. by change of colour or of ligh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包括外壳、内胆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头,所述内胆嵌装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槽,一对所述接电头安装于一对所述接电槽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方便,具有良好的防爆和防冲击效果,通过通风报警机构,使外壳内形成通风道,并且通过加速风力流动,带出内部反应发出的热量,避免电解质过热,引发爆炸的危险,通过快速连接机构以及辅助固定组件,使得新型锂电池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快速连接,非常快速方便,通过防刺穿结构以及防撞击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冲击力和尖锐物体对新型锂电池的伤害发生燃烧或者爆炸。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由于铅酸蓄电池的电解质中含有铅等重金属以及其他污染物,当其外漏或者报废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其不含有污染物,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越来越多的锂电池被投入到使用中,在汽车领域也开始普及开来,而随着锂电池的普及,人们发现其能量比高,使用寿命长,具备高功率承受能力,绿色环保等等优点,然而其仍存在如下缺点:
1、锂原电池耐高温的性能差,环境温度的高低均影响其电解质性能,存在安全性差,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抗冲击以及防止物体刺穿的能力差,一旦产生刺穿现象,电解液外露与空气氧化会迅速燃烧,引发爆炸;
3、连接方式多通过夹头固定,有滑脱的可能性,容易因为颠簸或者撞击造成断电,且连接过程费力;
4、安装时多为放入汽车内,缺乏固定装置,容易因为汽车颠簸或者撞击造成电池移位或者断开连接,甚至磕损;
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包括外壳、内胆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头,所述内胆嵌装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槽,一对所述接电头安装于一对所述接电槽内,所述外壳两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口,一对所述通风口上安装有通风报警机构,所述内胆上设有防刺穿结构,所述外壳以及内胆间设有防撞击结构,一对所述接电头上设有快速连接机构,所述外壳上安装有辅助固定组件;
所述快速连接机构包括:快速连接结构以及插接组件;
所述通风报警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网、若干结构相同的螺钉、若干对结构相同的导热板、安装盒、若干结构相同的螺栓、小型风扇、温度传感器、指示灯以及蜂鸣器;
所述外壳上两侧壁面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开口,一对所述通风网通过若干所述螺钉螺纹安装于一对所述开口处,若干对所述导热板由上至下安装于内胆两侧、且位于外壳另两侧壁面之间,所述安装盒通过若干所述螺栓安装于外壳一侧壁面上、且位于外壳一侧壁面上通风网四周开设有若干与之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小型风扇嵌装于安装盒侧壁面上、且正对通风网布置,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外壳内、且位于内胆以及外壳之间,所述指示灯嵌装于外壳上壁面,所述蜂鸣器安装于指示灯一侧;
所述防撞击结构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连接片、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杆、两对结构相同的减震弹簧、两对结构相同的阻尼器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缓冲垫;
两对所述连接片安装于内胆两侧、且其中心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滑孔,一对所述滑杆插装于两对所述滑孔内,两对所述减震弹簧套装于一对所述滑杆上、且其端部分别与连接片两侧连接,两对所述阻尼器分别安装于一对所述滑杆两侧、且其端部均与外壳内壁连接,一对所述缓冲垫安装于外壳内上下壁面上。
所述快速连接结构包括:基座、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接槽、两对结构相同的限位弹簧以及两对结构相同的滚珠;
所述接电槽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基座螺纹连接于接电槽内,所述基座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接电头安装于圆形通孔内,所述圆形通孔内壁上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接槽,若干所述插接槽内两侧竖直方向由上至下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内槽,且呈镜像排布于插接槽两侧,两对所述限位弹簧分别安装于两对所述内槽中,两对所述滚珠分别安装于限位弹簧端部。
所述插接组件:对接座、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杆、对接线、对接头、对接弹簧以及包裹层;
所述对接座安装于基座上方,若干所述插杆安装于对接座一端上、且呈环形阵列排布、并且插装于若干所述插接槽中,若干所述插杆上开设有与滚珠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对接线安装于对接对接座另一端上,所述对接头嵌装于对接座中心、且位于若干所述插杆之间,所述对接弹簧套装于对接头上,且分别与对接头端部以及对接座内壁接触,所述包裹层套装于对接线端部以及对接座外壁上。
所述防刺穿结构包括:内护层以及外护层;
所述内护层套装于内胆外部、且其由钢材质的金属薄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外护层套装于内护层外部、且其为塑胶材质的等厚薄板组成、并且四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凸起,若干所述凸起均为三棱锥形状结构、且锥角均朝向外侧。
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螺纹杆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强磁吸盘;
所述外壳下壁面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螺纹孔,若干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于若干所述螺纹孔内,若干所述强磁吸盘安装于螺纹杆端部。
若干所述导热板均为横截面为T型结构的矩型长条结构、且T形窄边与内胆相接触。
所述滑杆中心为圆柱形结构、且其两端为矩形结构,并且矩形结构间安装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限位板。
所述接电槽上安装有防尘帽:该防尘帽用于避免灰尘沾染。
所述安装盒与外壳开口对应位置开设有通风口,且其上嵌装有滤网。
所述外壳上活动安装有把手。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方便,具有良好的防爆和防冲击效果,通过通风报警机构,使外壳内形成通风道,并且通过加速风力流动,带出内部反应发出的热量,避免电解质过热,引发爆炸的危险,通过快速连接机构以及辅助固定组件,使得新型锂电池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快速连接,不用像普通锂电池一样需要对连接处进行固定焊接或者通过螺母连接,非常快速方便,通过防刺穿结构以及防撞击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冲击力和尖锐物体对新型锂电池的伤害,使之产生电解质泄露,发生燃烧或者爆炸,通过以上结构配和实现了其安装快速方便,防爆散热的特性,进而有效解决了常规锂电池不具备散热功能,抗冲击效果差危险性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的快速连接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1所述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内胆;3、接电头;4、通风网;5、螺钉;6、导热板;7、安装盒;8、螺栓;9、小型风扇;10、温度传感器;11、指示灯;12、蜂鸣器;13、连接片;14、滑杆;15、减震弹簧;16、阻尼器;17、缓冲垫;18、基座;19、插接槽;20、限位弹簧;21、滚珠;22、对接座;23、插杆;24、对接线;25、对接头;26、对接弹簧;27、包裹层;28、内护层;29、外护层;30、螺纹杆;31、强磁吸盘;32、防尘帽;33、把手;34、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包括外壳1、内胆2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头3,所述内胆2嵌装于外壳1内,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槽,一对所述接电头3安装于一对所述接电槽内,所述外壳1两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口,一对所述通风口上安装有通风报警机构,所述内胆2上设有防刺穿结构,所述外壳1以及内胆2间设有防撞击结构,一对所述接电头3上设有快速连接机构,所述外壳1上安装有辅助固定组件;所述快速连接机构包括:快速连接结构以及插接组件;所述通风报警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网4、若干结构相同的螺钉5、若干对结构相同的导热板6、安装盒7、若干结构相同的螺栓8、小型风扇9、温度传感器10、指示灯11以及蜂鸣器12;所述外壳1上两侧壁面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开口,一对所述通风网4通过若干所述螺钉5螺纹安装于一对所述开口处,若干对所述导热板6由上至下安装于内胆2两侧、且位于外壳1另两侧壁面之间,所述安装盒7通过若干所述螺栓8安装于外壳1一侧壁面上、且位于外壳1一侧壁面上通风网4四周开设有若干与之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小型风扇9嵌装于安装盒7侧壁面上、且正对通风网4布置,所述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外壳1内、且位于内胆2以及外壳1之间,所述指示灯11嵌装于外壳1上壁面,所述蜂鸣器12安装于指示灯11一侧;所述防撞击结构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连接片13、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杆14、两对结构相同的减震弹簧15、两对结构相同的阻尼器16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缓冲垫17;两对所述连接片13安装于内胆2两侧、且其中心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滑孔,一对所述滑杆14插装于两对所述滑孔内,两对所述减震弹簧15套装于一对所述滑杆14上、且其端部分别与连接片13两侧连接,两对所述阻尼器16分别安装于一对所述滑杆14两侧、且其端部均与外壳1内壁连接,一对所述缓冲垫17安装于外壳1内上下壁面上;所述快速连接结构包括:基座18、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接槽19、两对结构相同的限位弹簧20以及两对结构相同的滚珠21;所述接电槽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基座18螺纹连接于接电槽内,所述基座18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接电头3安装于圆形通孔内,所述圆形通孔内壁上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接槽19,若干所述插接槽19内两侧竖直方向由上至下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内槽,且呈镜像排布于插接槽19两侧,两对所述限位弹簧20分别安装于两对所述内槽中,两对所述滚珠21分别安装于限位弹簧20端部;所述插接组件:对接座22、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杆23、对接线24、对接头25、对接弹簧26以及包裹层27;所述对接座22安装于基座18上方,若干所述插杆23安装于对接座22一端上、且呈环形阵列排布、并且插装于若干所述插接槽19中,若干所述插杆23上开设有与滚珠21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对接线24安装于对接对接座22另一端上,所述对接头25嵌装于对接座22中心、且位于若干所述插杆23之间,所述对接弹簧26套装于对接头25上,且分别与对接头25端部以及对接座22内壁接触,所述包裹层27套装于对接线24端部以及对接座22外壁上;所述防刺穿结构包括:内护层28以及外护层29;所述内护层28套装于内胆2外部、且其由钢材质的金属薄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外护层29套装于内护层28外部、且其为塑胶材质的等厚薄板组成、并且四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凸起,若干所述凸起均为三棱锥形状结构、且锥角均朝向外侧;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螺纹杆30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强磁吸盘31;所述外壳1下壁面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螺纹孔,若干所述螺纹杆30螺纹连接于若干所述螺纹孔内,若干所述强磁吸盘31安装于螺纹杆30端部;若干所述导热板6均为横截面为T型结构的矩型长条结构、且T形窄边与内胆2相接触;所述滑杆14中心为圆柱形结构、且其两端为矩形结构,并且矩形结构间安装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限位板;所述接电槽上安装有防尘帽32:该防尘帽32用于避免灰尘沾染;所述安装盒7与外壳1开口对应位置开设有通风口,且其上嵌装有滤网34;所述外壳1上活动安装有把手33。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包括外壳1、内胆2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头3,所述内胆2嵌装于外壳1内,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槽,一对所述接电头3安装于一对所述接电槽内,所述外壳1两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口,一对所述通风口上安装有通风报警机构,所述内胆2上设有防刺穿结构,所述外壳1以及内胆2间设有防撞击结构,一对所述接电头3上设有快速连接机构,所述外壳1上安装有辅助固定组件;所述快速连接机构包括:快速连接结构以及插接组件;所述通风报警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网4、若干结构相同的螺钉5、若干对结构相同的导热板6、安装盒7、若干结构相同的螺栓8、小型风扇9、温度传感器10、指示灯11以及蜂鸣器12;所述外壳1上两侧壁面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开口,一对所述通风网4通过若干所述螺钉5螺纹安装于一对所述开口处,若干对所述导热板6由上至下安装于内胆2两侧、且位于外壳1另两侧壁面之间,所述安装盒7通过若干所述螺栓8安装于外壳1一侧壁面上、且位于外壳1一侧壁面上通风网4四周开设有若干与之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小型风扇9嵌装于安装盒7侧壁面上、且正对通风网4布置,所述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外壳1内、且位于内胆2以及外壳1之间,所述指示灯11嵌装于外壳1上壁面,所述蜂鸣器12安装于指示灯11一侧;所述防撞击结构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连接片13、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杆14、两对结构相同的减震弹簧15、两对结构相同的阻尼器16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缓冲垫17;两对所述连接片13安装于内胆2两侧、且其中心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滑孔,一对所述滑杆14插装于两对所述滑孔内,两对所述减震弹簧15套装于一对所述滑杆14上、且其端部分别与连接片13两侧连接,两对所述阻尼器16分别安装于一对所述滑杆14两侧、且其端部均与外壳1内壁连接,一对所述缓冲垫17安装于外壳1内上下壁面上;依据本方案制作的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方便,具有良好的防爆和防冲击效果,通过通风报警机构,使外壳内形成通风道,并且通过加速风力流动,带出内部反应发出的热量,避免电解质过热,引发爆炸的危险,通过快速连接机构以及辅助固定组件,使得新型锂电池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快速连接,不用像普通锂电池一样需要对连接处进行固定焊接或者通过螺母连接,非常快速方便,通过防刺穿结构以及防撞击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冲击力和尖锐物体对新型锂电池的伤害,使之产生电解质泄露,发生燃烧或者爆炸,通过以上结构配和实现了其安装快速方便,防爆散热的特性,进而有效解决了常规锂电池不具备散热功能,抗冲击效果差危险性高的问题。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6可知,本案为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主要包括外壳1、内胆2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头3,外壳1在提供保护的同时,是外部结构的主要安装主体,外壳1上活动安装有把手33,方便搬运锂电池,内胆2嵌装于外壳1内,内胆2内承装有电解质是发电反应的主要载体,并且与一对接电头3电性连接,外壳1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槽,一对接电头3安装于一对接电槽内,接电槽上安装有防尘帽32:该防尘帽32用于不进行连接时,避免接电头3受灰尘沾染,外壳1两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口,一对通风口上安装有通风报警机构,内胆2上设有防刺穿结构,外壳1以及内胆2间设有防撞击结构,一对接电头3上设有快速连接机构,外壳1上安装有辅助固定组件,快速连接机构包括:快速连接结构以及插接组件;
根据说明书附图1或3-4可知,上述通风报警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网4、若干结构相同的螺钉5、若干对结构相同的导热板6、安装盒7、若干结构相同的螺栓8、小型风扇9、温度传感器10、指示灯11以及蜂鸣器1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外壳1上两侧壁面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开口,一对通风网4通过若干螺钉5螺纹安装于一对开口处,使外壳1内形成通风道,若干对导热板6由上至下安装于内胆2两侧、且位于外壳1另两侧壁面之间,导热板6吸收内胆2发电放出的热量,通过风力带走导热板6上的热量,若干导热板6均为横截面为T型结构的矩型长条结构、且T形窄边与内胆2相接触,导热板6为丄字形结构、且横梁与内胆2侧壁连接,风力通过安装盒7内的小型风扇9产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装盒7通过若干螺栓8安装于外壳1一侧壁面上、且位于外壳1一侧壁面上通风网4四周开设有若干与之匹配的螺纹孔,并且在安装盒7对应位置开设通风口,使其与外壳1上的通风开口相对应,使用螺栓8进行固定,既方便了安装可以拆卸,又使二者在使用过程中为一体设置,小型风扇9嵌装于安装盒7侧壁面上、且正对通风网4布置,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外壳1内、且位于内胆2以及外壳1之间,指示灯11嵌装于外壳1上壁面,蜂鸣器12安装于指示灯11一侧,通过温度传感器10检测外壳1内部温度,并且进行处理,当温度过高时,指示灯11亮,蜂鸣器12发出报警,二者共同作用发出警报;
根据说明书附图1-3可知,上述防撞击结构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连接片13、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杆14、两对结构相同的减震弹簧15、两对结构相同的阻尼器16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缓冲垫17,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两对连接片13安装于内胆2两侧、且其中心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滑孔,一对滑杆14插装于两对滑孔内,两对连接片13与内胆2固定连接,且可延一对滑杆14进行左右滑动,两对减震弹簧15套装于一对滑杆14上、且其端部分别与连接片13两侧连接,两对阻尼器16分别安装于一对滑杆14两侧、且其端部均与外壳1内壁连接,一对缓冲垫17安装于外壳1内上下壁面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两对阻尼器16与滑杆14两端连接,并且与外壁连接,当遭受阻尼器16轴向冲击时,一侧的阻尼器16受力压缩,另一侧受力拉伸,积蓄势能有效缓解冲击力,使其对滑杆14进行缓冲,由于滑杆14与内胆2通过连接片13连接,内胆2也随之减少冲击,当遭受滑杆14轴向的冲击力时,延滑杆14轴向设有减震弹簧15,并且作为优选的滑杆14中心为圆柱形结构、且其两端为矩形结构,并且矩形结构间安装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限位板,冲击力使内胆2移动,从而通过连接片13对一侧的减震弹簧15压缩,另一侧的减震弹簧15拉扯,从而对滑杆14轴向的冲击力进行缓和,使其化解该方向的冲击力,从两个方向化解冲击,并且在上下设有缓冲垫17,其采用橡胶材质,避免内胆2在上下方向上对外壳1造成冲击。
根据说明书附图1-2或4-6可知,上述快速连接结构包括:基座18、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接槽19、两对结构相同的限位弹簧20以及两对结构相同的滚珠21;
插接组件:对接座22、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杆23、对接线24、对接头25、对接弹簧26以及包裹层27;
二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配和使用,二者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接电槽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结构,基座18螺纹连接于接电槽内,基座18上设有圆形通孔,接电头3安装于圆形通孔内,圆形通孔内壁上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接槽19,若干插接槽19内两侧竖直方向由上至下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内槽,且呈镜像排布于插接槽19两侧,两对限位弹簧20分别安装于两对内槽中,两对滚珠21分别安装于限位弹簧20端部;对接座22安装于基座18上方,若干插杆23安装于对接座22一端上、且呈环形阵列排布、并且插装于若干插接槽19中,若干插杆23上开设有与滚珠21相匹配的卡槽,对接线24安装于对接对接座22另一端上,对接头25嵌装于对接座22中心、且位于若干插杆23之间,对接弹簧26套装于对接头25上,且分别与对接头25端部以及对接座22内壁接触,包裹层27套装于对接线24端部以及对接座22外壁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接座22扣装于基座18上,通过内部的对接弹簧26推动对接头25,使其拉扯对接线24下移,从而与接电头3稳定接触,在对接座22两侧设有一对插杆23,插杆23端部为倒角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插杆23对准插接槽19插入基座18,通过限位弹簧20推动滚珠21,对插杆23相同位置的卡槽进行固定,从而对插杆23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使得连接牢固,避免颠簸情况使连接位置松懈,同时由于插杆23与插接槽19的形状匹配,因而在水平方向具有限位作用,在遭受水平方向的力时,不会因为拉扯造成连接部位断开,多组插杆23共同使连接座与基座18在各个方向上连接稳定,同时对接座22外部包裹有包裹层27,其为绝缘橡胶材质,通过包裹层27提供绝缘防护,避免在对接过程中电到使用者并且保护内部部件不会产生虚连。
根据说明书附图1-3可知,上述防刺穿结构包括:内护层28以及外护层29;
内护层28套装于内胆2外部、且其由钢材质的金属薄板一体成型而成,内护层2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置为5mm厚的钢板,能够提供必要的结构刚度,防止刺穿,并且外护层29套装于内护层28外部、且其为塑胶材质的等厚薄板组成、并且四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凸起,橡胶材质在尖锐物体刺入过程中能提供环抱效果,有效阻滞其前进的势头,若干凸起均为三棱锥形状结构、且锥角均朝向外侧,通过若干三棱锥形的凸起,使得尖锐物体在刺入过程中,产生倾斜倾向,并且由于内胆2、内护层28以及外护层29的不同密度结构材质,使尖锐物体在刺入过程中,产生倾斜,从而改变入射角度,使之不会垂直刺入,起到类似复合装甲的效果,减少刺穿危险,避免泄露。
根据说明书附图1-2可知,上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螺纹杆30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强磁吸盘31;
外壳1下壁面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螺纹孔,若干螺纹杆30螺纹连接于若干螺纹孔内,若干强磁吸盘31安装于螺纹杆30端部,在车体内安装位置通过螺纹固定铁片,通过强磁吸盘31吸附于车体内,并切通过螺纹杆30连接锂电池与强磁吸盘31,使之固定于车体内固定位置,有效避免了在行车过程中晃动以及磕碰的问题;
综上所述总体可知,该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方便,具有良好的防爆和防冲击效果,通过通风报警机构,使外壳1内形成通风道,并且通过加速风力流动,带出内部反应发出的热量,避免电解质过热,引发爆炸的危险,通过快速连接机构以及辅助固定组件,使得新型锂电池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快速连接,不用像普通锂电池一样需要对连接处进行固定焊接或者通过螺母连接,非常快速方便,通过防刺穿结构以及防撞击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冲击力和尖锐物体对新型锂电池的伤害,使之产生电解质泄露,发生燃烧或者爆炸。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包括外壳(1)、内胆(2)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嵌装于外壳(1)内,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接电槽,一对所述接电头(3)安装于一对所述接电槽内,所述外壳(1)两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口,一对所述通风口上安装有通风报警机构,所述内胆(2)上设有防刺穿结构,所述外壳(1)以及内胆(2)间设有防撞击结构,一对所述接电头(3)上设有快速连接机构,所述外壳(1)上安装有辅助固定组件;
所述快速连接机构包括:快速连接结构以及插接组件;
所述通风报警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通风网(4)、若干结构相同的螺钉(5)、若干对结构相同的导热板(6)、安装盒(7)、若干结构相同的螺栓(8)、小型风扇(9)、温度传感器(10)、指示灯(11)以及蜂鸣器(12);
所述外壳(1)上两侧壁面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开口,一对所述通风网(4)通过若干所述螺钉(5)螺纹安装于一对所述开口处,若干对所述导热板(6)由上至下安装于内胆(2)两侧、且位于外壳(1)另两侧壁面之间,所述安装盒(7)通过若干所述螺栓(8)安装于外壳(1)一侧壁面上、且位于外壳(1)一侧壁面上通风网(4)四周开设有若干与之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小型风扇(9)嵌装于安装盒(7)侧壁面上、且正对通风网(4)布置,所述温度传感器(10)安装于外壳(1)内、且位于内胆(2)以及外壳(1)之间,所述指示灯(11)嵌装于外壳(1)上壁面,所述蜂鸣器(12)安装于指示灯(11)一侧;
所述防撞击结构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连接片(13)、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杆(14)、两对结构相同的减震弹簧(15)、两对结构相同的阻尼器(16)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缓冲垫(17);
两对所述连接片(13)安装于内胆(2)两侧、且其中心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滑孔,一对所述滑杆(14)插装于两对所述滑孔内,两对所述减震弹簧(15)套装于一对所述滑杆(14)上、且其端部分别与连接片(13)两侧连接,两对所述阻尼器(16)分别安装于一对所述滑杆(14)两侧、且其端部均与外壳(1)内壁连接,一对所述缓冲垫(17)安装于外壳(1)内上下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连接结构包括:基座(18)、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接槽(19)、两对结构相同的限位弹簧(20)以及两对结构相同的滚珠(21);
所述接电槽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基座(18)螺纹连接于接电槽内,所述基座(18)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接电头(3)安装于圆形通孔内,所述圆形通孔内壁上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接槽(19),若干所述插接槽(19)内两侧竖直方向由上至下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内槽,且呈镜像排布于插接槽(19)两侧,两对所述限位弹簧(20)分别安装于两对所述内槽中,两对所述滚珠(21)分别安装于限位弹簧(20)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对接座(22)、若干结构相同的插杆(23)、对接线(24)、对接头(25)、对接弹簧(26)以及包裹层(27);
所述对接座(22)安装于基座(18)上方,若干所述插杆(23)安装于对接座(22)一端上、且呈环形阵列排布、并且插装于若干所述插接槽(19)中,若干所述插杆(23)上开设有与滚珠(21)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对接线(24)安装于对接对接座(22)另一端上,所述对接头(25)嵌装于对接座(22)中心、且位于若干所述插杆(23)之间,所述对接弹簧(26)套装于对接头(25)上,且分别与对接头(25)端部以及对接座(22)内壁接触,所述包裹层(27)套装于对接线(24)端部以及对接座(22)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穿结构包括:内护层(28)以及外护层(29);
所述内护层(28)套装于内胆(2)外部、且其由钢材质的金属薄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外护层(29)套装于内护层(28)外部、且其为塑胶材质的等厚薄板组成、并且四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凸起,若干所述凸起均为三棱锥形状结构、且锥角均朝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螺纹杆(30)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强磁吸盘(31);
所述外壳(1)下壁面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螺纹孔,若干所述螺纹杆(30)螺纹连接于若干所述螺纹孔内,若干所述强磁吸盘(31)安装于螺纹杆(30)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导热板(6)均为横截面为T型结构的矩型长条结构、且T形窄边与内胆(2)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4)中心为圆柱形结构、且其两端为矩形结构,并且矩形结构间安装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限位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槽上安装有防尘帽(32):该防尘帽(32)用于避免灰尘沾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7)与外壳(1)开口对应位置开设有通风口,且其上嵌装有滤网(3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活动安装有把手(33)。
CN201910602897.8A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Active CN110299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2897.8A CN110299554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2897.8A CN110299554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9554A true CN110299554A (zh) 2019-10-01
CN110299554B CN110299554B (zh) 2020-11-03

Family

ID=68030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2897.8A Active CN110299554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95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640A (zh) * 2020-02-14 2020-06-12 南通理工学院 新能源汽车用放电装置
CN117525710A (zh) * 2024-01-08 2024-02-06 深圳市长兴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刺功能的锂电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49551U (zh) * 2009-09-29 2010-08-11 河南比得力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防震装置
DE102013215116A1 (de) * 2013-08-01 2015-02-05 Robert Bosch Gmbh Außenhülle für ein Batteriesystem und Batteriesystem mit Außenhülle
CN205882093U (zh) * 2016-08-15 2017-01-11 泉州潮策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用锂电池
CN107681067A (zh) * 2017-11-06 2018-02-09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防火防爆装置
CN207353341U (zh) * 2017-10-16 2018-05-11 东莞市高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防震散热功能的锂电池
CN208142307U (zh) * 2018-03-17 2018-11-23 商丘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
CN208674319U (zh) * 2018-08-07 2019-03-29 西安中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芯自动降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49551U (zh) * 2009-09-29 2010-08-11 河南比得力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防震装置
DE102013215116A1 (de) * 2013-08-01 2015-02-05 Robert Bosch Gmbh Außenhülle für ein Batteriesystem und Batteriesystem mit Außenhülle
CN205882093U (zh) * 2016-08-15 2017-01-11 泉州潮策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用锂电池
CN207353341U (zh) * 2017-10-16 2018-05-11 东莞市高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防震散热功能的锂电池
CN107681067A (zh) * 2017-11-06 2018-02-09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防火防爆装置
CN208142307U (zh) * 2018-03-17 2018-11-23 商丘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
CN208674319U (zh) * 2018-08-07 2019-03-29 西安中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芯自动降温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640A (zh) * 2020-02-14 2020-06-12 南通理工学院 新能源汽车用放电装置
CN117525710A (zh) * 2024-01-08 2024-02-06 深圳市长兴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刺功能的锂电池
CN117525710B (zh) * 2024-01-08 2024-04-05 深圳市长兴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刺功能的锂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9554B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41443B2 (ja) 安全性が向上した二次電池
CN10871795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安装箱
CN110299554A (zh) 一种用于新型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CN104795527A (zh) 电池模块
CN10861583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蓄电装置
CN101944581A (zh) 动力电池组及具有该动力电池组的电动汽车
CN10837675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保护装置
CN104412418B (zh) 电池组
JP2012529729A (ja) パワーバッテリー
CN202127063U (zh)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
CN105633502A (zh) 一种可抑制热失控蔓延的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18957903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1766113U (zh) 动力电池组及具有该动力电池组的电动汽车
CN204257740U (zh) 一种加装保护电路的圆柱形锂电池
CN106098990B (zh) 新能源车
CN209843877U (zh) 一种卷绕型锂电池电芯
CN204315689U (zh) 一种可抑制热失控蔓延的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13989056U (zh) 一种防爆锂电池
CN202564444U (zh) 一种软包装电池组的连接组件
CN114039153B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高性能储能锂电池
CN205881982U (zh) 极柱式锂电池壳体盖板
CN102231433A (zh) 锂离子电池
CN20255001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聚合物电芯动力电池组
CN205355118U (zh) 一种防撞击锂电池
CN212517347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直流充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8

Address after: 404300 Wuyang New District, Zhongxian County, Chongqing (Wuyang group, Zhongxia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Xinxu Lithium Batt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4300 Wuyang New District, Zhongxian County, Chongqing (Wuyang group, Zhongxia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Zhongka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6

Address after: 404300 Wuyang new area, Zhongxian County,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Wuyang group, Zhongxia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Zhongk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4300 Wuyang New District, Zhongxian County, Chongqing (Wuyang group, Zhongxia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Xinxu Lithium Batte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