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7525A - 助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助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7525A
CN110297525A CN201810241730.9A CN201810241730A CN110297525A CN 110297525 A CN110297525 A CN 110297525A CN 201810241730 A CN201810241730 A CN 201810241730A CN 110297525 A CN110297525 A CN 110297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ing device
carrying handle
handle part
retaining ring
breech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17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鼎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2417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75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7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752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助拉装置,其包括拉动件及提把件,所述拉动件包括第一枢接部与对应部,所述对应部用于推抵所述对应物;所述提把件包括第二枢接部及操作部,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以使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

Description

助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拉装置,其应用于组装在机架、机箱、机壳等,以供辅助推拔其中所容置的例如硬盘等的对应物的助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机架中通常配置有卸除机构(或称退卡机构),卸除机构的功能在于使硬盘或电路板与机架内配置的端口分离,用户转动卸除机构,硬盘或电路板会被推顶而位移,进而脱离端口。然而,现有机架的卸除机构仅能使硬盘或电路板位移一小段距离(通常为3-5mm),碍于机架隔板或相邻并排的装置,导致用户拿取不易及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助拉装置,披露一种操作简单、省力且方便的助拉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助拉装置,其包括:用以安装至物体上,所述助拉装置包括拉动件及提把件,所述拉动件用以可活动或被拉动地结合于第一隔板,所述拉动件包括第一枢接部与对应部;所述提把件包括第二枢接部及操作部,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以使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提把件包括抵顶部,所述抵顶部具有关闭边及顶出边,所述顶出边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关闭边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可选地,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于关闭位置与拉出位置之间,当所述提把件在关闭位置时,所述关闭边靠合或邻近所述第一隔板,并当所述提把件在拉出位置时,所述顶出边靠合或邻近所述第一隔板,且所述对应部相对所述第一隔板移动一段拉动距离。
可选地,所述拉动件包括弯折段,所述弯折段邻近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且朝向所述第一隔板弯折。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具有导轨单元,所述拉动件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导轨单元。
可选地,其中还包括活动扣套,所述活动扣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操作部上,所述活动扣套具有至少一个闩体,用于插闩于第二隔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藉由轴杆相互枢接结合或彼此扣合。
可选地,其中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于所述轴杆、所述拉动件或所述提把件上并弹性抵顶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提把件。
可选地,所述拉动件具有第一限位单元,当所述提把件位于拉出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一隔板上的第二限位单元相互干涉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为长孔或长型槽,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为对应容置于长孔或长型槽中的凸出体、勾体或扣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为长孔或长型槽,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为对应容置于长孔或长型槽中的凸出体、勾体或扣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凸缘柱,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与所述凸缘柱结合的快拆导轨。
可选地,所述凸缘柱具有柱体部及形成于所述柱体部一侧的凸缘部,所述快拆导轨具有连通的导轨部与快拆孔部,所述柱体部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导轨部中,所述凸缘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柱体部的直径与所述导轨部的宽度且小于所述快拆孔部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凸缘柱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相邻的两个凸缘柱间的距离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快拆导轨的快拆孔部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提把件具有回位勾部,所述回位勾部形成于所述提把件上具有所述第二枢接部的一端。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助拉装置,用以安装至物体上,所述助拉装置包括拉动件、提把件及活动扣套,所述拉动件包括第一枢接部与对应部;所述提把件包括第二枢接部及操作部,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以使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所述活动扣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操作部上,所述活动扣套进一步具有容置空间及用以扣合住第一物体的扣部,所述提把件的操作部活动地结合于所述容置空间;或所述活动扣套具有身部,所述提把件的操作部具有与身部活动结合的容置空间。
可选地,所述活动扣套的容置空间与所述提把件的操作部以栓接部连结,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提把件通过所述栓接部而彼此限位活动,或所述提把件的容置空间与所述活动扣套的身部以栓接部连结,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提把件通过所述栓接部而彼此限位活动。
可选地,所述容置空间设置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一端顶抵于所述容置空间,另一端顶抵于所述操作部,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提把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而彼此限位活动及回复原位,或所述容置空间设置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一端顶抵于所述容置空间,另一端顶抵于所述身部,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提把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而彼此限位活动及回复原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助拉装置,用以安装至物体上,所述助拉装置包括
可选地,所述助拉装置包括拉动件、提把件及活动扣套,所述拉动件包括第一枢接部与对应部;所述提把件包括第二枢接部及操作部,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以使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所述操作部具有设置部;所述活动扣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操作部的设置部上,所述活动扣套具有至少一个闩体,或所述闩体具有设置部,所述操作部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闩体的设置部。
可选地,所述活动扣套的闩体活动组合有手推部,所述闩体具有移动面,所述移动面与所述手推部的对应移动面抵顶作动,用以带动所述闩体于所述设置部产生位移。
可选地,所述闩体与所述手推部之间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与所述手推部,或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与所述操作部。
可选地,所述活动扣套的闩体活动组合有手推部,所述设置部中具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与操作部,或所述第二枢接部设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两端分别抵顶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提把件。
可选地,所述手推部或所述提把件具有挡止部或可供挡止部移动的活动部。
可选地,所述闩体与所述操作部以至少一个组接体或栓接部加以组接,或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操作部以至少一个组接体或栓接部加以组接
可选地,所述活动扣套的闩体与手推部活动干涉,所述手推部以栓接部与所述操作部活动组合,或所述活动扣套的闩体以栓接部活动组合有手推部。
可选地,所述对应部用以拉动对应物,所述对应部为L型体、勾体、凸体、凹体、阶层体、平面体、弧面体、曲面体、扣体、盒体、壳体或套体。
可选地,所述对应部用以拉动对应物,所述对应物为硬盘、内存、PCB电子板、壳体、块体或显示适配器。
可选地,所述提把件具有穿孔,透过所述穿孔可看见所述穿孔内的可视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助拉装置。可辅助取出容置于其中的对应物,其具有操作简单、省力且方便的功效。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助拉装置及对应物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助拉装置的提把件位于拉出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助拉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助拉装置的另一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限位单元与第二限位单元另一实施态样的结合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限位单元与第二限位单元另一实施态样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限位单元与第二限位单元另一实施态样的侧面示意图;
图9是图6的第一限位单元与第二限位单元的作动示意图;
图10是图6的第一限位单元与第二限位单元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拉动件包括弯折段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机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机板模块的另一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5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16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一;
图17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
图18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手顶部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20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21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二;
图22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及抵顶部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弹片及扣部示意图;
图26A~图26D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27A~图27D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
图28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1及图32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3及图34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35及图36是本发明助拉装置第十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助拉装置
110 拉动件
1101 提拉部
111 第一枢接部
112 对应部
113 第一限位单元
113A、113B 凸缘柱
1131 柱体部
115 弯折段
1151 防呆卡扣
120 提把件
1201 穿孔
121 抵顶部
121A 关闭边
121B 顶出边
1211 第一推动件
1212 第二推动件
1213 扣槽
122 第二枢接部
123 操作部
1231 手顶部
1232 滑动长孔
1233 容置空间
1234 设置部
129 回位勾部
130 活动扣套
131 闩体
1311 移动面
1312 设置部
1313 组接体
1314 栓接部
132 手推部
1321 对应移动面
1322 挡止部
1323 活动部
133 容置空间
1330、1331 滑移空间
134 定位止挡部
1340 扣部
1341 斜导面
1342 钩面
135 栓接部
1351 柱体
1352 栓接孔
136 弹性组件
137 栓接槽
1371 滑动长槽
1372 定位孔
138 身部
140 防震件
141 弹性组件
142 第一弹性组件
143 第二弹性组件
150 轴杆
200 机板模块
210 第一隔板
211 导轨单元
212 第二限位单元
212A、212B 快拆导轨
2121 导轨部
2122 快拆孔部
213 容置槽
220 第二隔板
221 闩锁孔
300 对应物
400 电路板
410 插接埠
500 第一物体
600 第二物体
D1、D2 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助拉装置。可辅助取出容置于其中的对应物,其具有操作简单、省力且方便的功效。
以下将配合图式,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助拉装置。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助拉装置100,用以安装至物体上,所述物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隔板210或第二隔板220,所述物体用以供例如硬盘、内存、PCB电子板、壳体、块体或显示适配器的对应物300放置,所述物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隔板210与所述第二隔板220相连的顶板与底板(图未示),所述第一隔板210、所述第二隔板220、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共同界定用于容置所述对应物300的容纳空间以及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所述容纳空间中配置有电路板400,所述电路板400上具有插接埠410,所述插接埠410插接于例如硬盘的对应物300上对应的插接槽(图未示)。
举例而言,所述物体可为机架、抽屉、凹孔、凹槽、盖体或板体。
所述助拉装置100包括拉动件110及提把件120,所述拉动件110用于可活动地结合于所述第一隔板210,所述拉动件110包括位于相反的两端的第一枢接部111与对应部112,所述对应部112用于推抵所述对应物300;所述提把件120包括抵顶部121、第二枢接部122及操作部123,所述第二枢接部122邻近所述抵顶部121且与所述第一枢接部111枢接,以使所述提把件120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于关闭位置(如图1)与拉出位置(如图2)之间,所述抵顶部121具有关闭边121A及顶出边121B,如图3所示,所述顶出边121B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之间的垂直距离D1大于所述关闭边121A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之间的垂直距离D2。然其不限于此,于其他配置的下,所述顶出边121B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之间的垂直距离D1可等于或小于所述关闭边121A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之间的垂直距离D2。
当所述提把件120在关闭位置时,所述关闭边121A靠合或邻近所述第一隔板210,并当所述提把件120在拉出位置时,所述顶出边121B靠合或邻近所述第一隔板210,且所述对应部112相对所述第一隔板210移动一段拉动距离,所述的拉动距离与所述顶出边121B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之间的垂直距离D1以及所述关闭边121A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之间的垂直距离D2相关。举例而言,所述拉动距离可为0.5mm~500mm。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提把件120在关闭位置时,所述提把件120与所述第一隔板210概呈垂直或非平行,并当所述提把件120在拉出位置时,所述提把件120与所述第一隔板210概呈平行或非垂直。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对应部112具有L型支臂,以用于卡勾所述对应物300,而使当所述拉动件110前进时顶推所述对应物300。然所述对应部112的造型不限于此,其可为勾体、凸体、凹体、阶层体、平面体、弧面体、曲面体、扣体、盒体、壳体或套体等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210朝向所述第二隔板220的一面上具有导轨单元211,所述拉动件110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导轨单元211,而使所述拉动件110可相对所述第一隔板210移动,其移动方向远离所述电路板400并朝物体开口前进。
据此,当所述提把件120被操作而由关闭位置转动为拉出位置时,由于所述顶出边121B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关闭边121A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的垂直距离,而带动所述拉动件110朝外移动,同时所述对应物300藉由所述对应部112的顶推而脱离所述插接埠410并前进,使得所述对应物300移动至其一侧凸出于所述第一隔板210与所述第二隔板220外,接着,可再持续拉动所述提把件120一段距离,使所述对应物300更凸出,由此便于手持而自所述物体取出所述对应物300。
请参照图4,所述第一枢接部111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藉由轴杆150相互枢接结合。然不限于此,所述第一枢接部111与所述第二枢接部122可藉由铰接结构相互结合或扣合结构彼此扣合。
所述拉动件110具有第一限位单元113,当所述提把件120位于拉出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13与所述第一隔板210上的第二限位单元212相互干涉限位,藉以限制所述拉动件110可凸出于所述第一隔板210的最大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13为长孔,所述第二限位单元212对应容置于长孔中的凸出体,所述凸出体可实施为锁固于所述第一隔板210上的螺丝、螺帽或铆钉。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13及所述第二限位单元212的结构不限于此,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13也可为长型槽,所述第二限位单元212可对应容置于长孔中的勾体,或者,所述第二限位单元212可为长孔或长型槽,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13可为对应容置于长孔或长型槽中的凸出体或勾体。
所述助拉装置100可包括防震件140,所述防震件140设置于所述提把件120朝向所述对应物300的一面上,藉以避免所述提把件120撞击所述对应物300。所述防震件140可例如为泡棉、海绵或类似的软质体或弹性体。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助拉装置100可包括活动扣套130,所述活动扣套130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操作部123上,所述活动扣套130具有闩体131,用于插闩于所述第二隔板220的闩锁孔221中,藉以限制所述提把件120维持位于关闭位置。并且,所述活动扣套130可包括手推部132,其凸出于所述活动扣套13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动件110或所述提把件120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塑料,且所述提把件120具有穿孔1201,透过所述穿孔1201可看见所述穿孔1201内的可视内容。当硬盘、内存、PCB电子板、壳体、块体或显示适配器的对应物300设置之后,所述穿孔1201对应对应物300的条形码(图未示),藉以可让相关人员透过所述穿孔1201直接扫描对应于所述穿孔1201下方的条形码,而不需开启所述助拉装置100,达到易于使用的效果。另外,当所述提把件120下方设有所述防震件140时,所述防震件140同时设有对应所述穿孔1201的对应孔,以利进行条形码的扫描。
请参照图6及图7,其为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13与所述第二限位单元212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13包括二凸缘柱113A,113B,所述第二限位单元212包括与所述凸缘柱113A,113B一对一结合的两个快拆导轨212A,212B。如图所示,各所述凸缘柱113A,113B可于对应的各所述快拆导轨212A,212B中移动。
此外,所述活动扣套130可具有多个闩体131(图式中为两个闩体131),所述第二隔板220上可具有对应闩体131数量的闩锁孔221(图未示)以供所述闩体131插闩。所述活动扣套130还可具有两个定位止挡部134,以供挡止于所述第二隔板220前缘,使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所述第二隔板220相互定位。
本实施例中,请配合图6至8,各所述凸缘柱113A,113B具有柱体部1131及形成于所述柱体部1131一侧的凸缘部1132,各所述快拆导轨212A,212B具有连通的导轨部2121与快拆孔部2122,各所述柱体部1131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导轨部2121中,所述凸缘部1132的直径大于所述柱体部1131的直径与所述导轨部2121的宽度,藉以使各所述凸缘柱113A,113B被限制只能于对应的所述导轨部2121中移动,且所述凸缘部1132小于所述快拆孔部2122的直径,使当所述凸缘柱113A,113B移动至对应于对应的所述快拆孔部2122的位置时,所述凸缘部1132可通过对应的所述快拆孔部2122,而达成使所述助拉装置可自所述第一隔板上拆卸下来。
进一步地,所述二凸缘柱113A,113B间的距离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两个快拆导轨212A,212B的快拆孔部2122间的距离,因此如图9及10所示,所述两个凸缘柱113A,113B不会同时自对应的所述两个快拆导轨212A,212B上脱离,较佳地是,所述快拆导轨212B中的所述快拆孔部2122配置于所述导轨部2121的末端(所述导轨部2121上最靠近所述第二枢接部的位置),所述快拆导轨212A中的所述快拆孔部2122配置于离末端尚有一段距离处,依此,当所述拉动件110相对所述第一隔板210拉出时,所述凸缘柱113A会先到达对应的所述快拆导轨212A的快拆孔部2122,而使所述凸缘柱113A的凸缘部1132可先离开对应的快拆导轨212A的快拆孔部2122,接着使所述拉动件110继续拉出至所述凸缘柱113B会到达对应的所述快拆导轨212B的快拆孔部2122时,所述凸缘柱113B的凸缘部1132可离开对应的快拆导轨212B的快拆孔部2122,进而达成所述助拉装置自所述第一隔板上拆卸下来。
如图11所示,所述拉动件110可包括具有弹性的弯折段115,所述弯折段115邻近于所述第一枢接部111且朝向所述第一隔板210弯折的弯折角度可为1至90度,所述弯折段115上具有凸出的防呆卡扣1151,所述防呆卡扣1151用于确保所述对应物300的正确安装,即当所述对应物300正确安装时,所述对应部112与所述防呆卡扣1151抵靠所述对应物300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故当所述对应物300未安装于正确位置时,对应的防呆卡扣1151会与所述对应物300干涉而导致所述助拉装置100无法推入所述物体中。此外,当所述拉动件110尚未被拉出时,所述弯折段115会被所述第一隔板推抵而呈现与所述第一隔板210平行或降低弯折量的状态,当所述拉动件110相对所述第一隔板210拉出至所述弯折段115露出时,所述弯折段115才向外弯折,以避免所述防呆卡扣1151或提把件120妨碍所述对应物300的取出,使操作更为顺畅。
另外,所述提把件120可整体实施为塑料,并所述提把件120可具有镂空开口,以供由外部可见所述对应物300。
再者,如同图6所示的活动扣套130,所述活动扣套130可具有两个闩体131及两个定位止挡部134,以供挡止于所述第二隔板220前缘,使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所述第二隔板220相互定位。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扣套130可藉由多个压缩弹簧与所述操作部123连接。
再者,如同图4所示的轴杆150,所述拉动件110的所述第一枢接部111与所述提把件120的所述第二枢接部122之间的所述轴杆150可套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弹性抵顶所述拉动件110与所述提把件120,以使所述提把件120被打开后可自动转动复位。所述弹性组件可为螺旋弹簧、扭转弹簧、弹性柱体或弹片等。
并且,所述提把件120可具有回位勾部129,所述回位勾部129可形成于如同图3所示的所述提把件120上具有所述第二枢接部122的一端。所述第二隔板210可具有对应的回位勾孔,以供当所述提把件120关闭时,所述回位勾部129勾合于所述回位勾孔中。
请参照图12及图13,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助拔功能的机板模块200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所述机板模块200包括第一隔板210及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助拉装置100,所述助拉装置100的拉动件110可活动地结合于所述第一隔板210上。
如图13所示,所述机板模块200包括第一隔板210及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助拉装置100,所述助拉装置100的拉动件110可活动地结合于所述第一隔板210上。此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隔板210包括容置槽213,所述拉动件110配置为容置于所述容置槽213中。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助拉装置100及机板模块200可辅助取出容置于其中的对应物,其具有操作简单、省力且方便的功效。
请参照图14至图22以及图23至图25所示,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助拉装置100包括:活动扣套130、及活动组合在活动扣套130的提把件120;所述活动扣套130具有至少一个闩体131、一个容置空间133、及一个用以扣合住第一物体500的扣部1340;所述提把件2具有操作部123、及设置于操作部123的第二枢接部122,所述操作部123一端活动地结合于活动扣套130的容置空间133,所述第二枢接部122可于容置空间133外用于活动结合住一第二物体600;所述闩体131可为形成于所述活动扣套130任意一面的凸块所构成,如图26B所示,可利用所述闩体131去推动所述活动扣套130,以便所述活动扣套130的扣部1340能脱离第一物体500,使第二物体600与第一物体500分离。栓接部135,其连结活动扣套130的容置空间133与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使活动扣套130与提把件120通过栓接部135而彼此限位活动(限位滑动或限位转动)。以及弹性组件136,其设置于活动扣套130的容置空间133内或其他选定处,其一端顶抵于活动扣套130的容置空间133,另一端顶抵于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使活动扣套130与提把件120通过弹性组件136而能够彼此限位活动及恢复原位。
请参图18所示,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可具有手顶部1231,所述手顶部1231可为形成于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的底部的凸块所构成,所述手顶部1231与所述闩体131朝同一方向,如图28所示,所述手顶部1231与所述闩体131同为朝下。由此,当一只手指(例如拇指)按压在所述闩体131的左侧时,另一只手指(例如食指)可同时按压在所述手顶部1231的右侧,以便于使所述活动扣套130朝所述提把件120移动。
请参照图13及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提把件120通过上述栓接部135而能够彼此限位滑动,使扣部1340与第一物体500滑动式扣合及分离。具体而言,所述活动扣套130可设有连通到所述容置空间133的栓接槽137,由此使上述栓接部135栓设于栓接槽137中。而且,所述栓接槽137可以是形成于所述容置空间133一侧或两侧壁的滑动长槽1371,由此使栓接部3于滑动长槽1371中滑动,进而使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所述提把件120能够彼此限位滑动。另外,再参照图29至图31所示,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可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133的滑动长孔1232,由此使所述栓接部135可于所述滑动长孔1232中滑动,进而使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所述提把件120能够彼此限位滑动。
请参照图23至图2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所述提把件120通过所述栓接部135而能够彼此限位转动,使扣部1340与第一物体500转动式扣合及分离。具体而言,所述活动扣套130同样可以设有连通容置空间133的栓接槽137,使上述栓接部135栓设于栓接槽137。惟所述栓接槽137较具体的可以是形成于所述容置空间133一侧或两侧壁的定位孔1372,由此所述栓接部135于所述定位孔1372转动,进而使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所述提把件120彼此限位转动。
请参照图14及图15所示,或图23及图25所示,所述栓接部135可为一体成型或组设于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的柱体1351,其组设于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的构造,较佳的在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设有栓接孔1352,并使上述柱体1351穿置、扣接、铆接、扩接、黏接或锁合于所述栓接孔1352。也可实施所述栓接部135为一体成型或组设于活动扣套130的柱体1351,其组设于所述活动扣套130的构造,较佳的在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设有栓接孔1352,并使上述柱体1351穿置、扣接、铆接、扩接、黏接或锁合于所述栓接孔1352。由此,利用所述栓接部135所构成的柱体1351,使柱体1351穿入上述的滑动长槽1371中滑动,或穿入上述的定位孔1372转动,进而达到限位滑动或限位转动的功能。另外,参照图20所示,所述栓接部135也可为一体成型或组设于所述活动扣套130的柱体1351,所述柱体1351穿过所述容置空间133,较佳的在所述活动扣套1设有至少栓接孔1352以连通所述容置空间133,并使上述柱体1351穿置、扣接、铆接、扩接、黏接或锁合于所述栓接孔1352。
请参照图14至图25所示,所述活动扣套130的扣部1340可实施为图中的左开式或右开式的钩体,钩体较佳的凸设于活动扣套130三角形钩或楔形钩,其包括斜导面1341及连接斜导面1341的钩面1342,如图26A所示,如此可利用斜导面1341方便压入第一物体500,而压入第一物体500时利用钩面1342扣住第一物体500。
请参照图14至图22所示,所述提把件120较佳的可实施有至少抵顶部121,所述抵顶部121可为图中所示的U形体,其包括形成于提把件120一端的第一推动件1211与第二推动件1212,所述第一推动件1211与所述第二推动件1212之间具有扣槽1213,如图26A所示,可通过抵顶部121的所述第一推动件1211、第二推动件1212与扣槽1213扣住第一物体500,如图26C所示,拆卸时利用杠杆原理顶推第一物体500,以便轻易地拆出第二物体600。
请参照图14至图22所示,所述提把件120的第二枢接部122较佳的为一体成型在操作部123的凸柱、扣柱或穿孔等或组合在操作部123的凸柱、扣柱或穿孔等,如图26A,利用凸柱、扣柱或穿孔等结构,活动地组设在所述第二物体600,其较佳的组设结构可为穿置、扣接、铆接、扩接或锁合于第二物体600,使助拉装置100与第二物体600能够彼此转动。
再如图14至图22所示,所述活动扣套130的容置空间133内具有直孔状的滑移空间1330,如此将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一端穿置于滑移空间1330内,并利用上述的栓接部135使操作部123与滑移空间1330滑动连结,因此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提把件120能彼此限位滑动,而上述所述弹性组件136较佳的为螺旋弹簧(如图14至图19所示)、弹片或弹性柱体,使弹性组件136一端顶抵于滑移空间1330,另一端顶抵于操作部123,使活动扣套130与提把件120通过弹性组件136而能够彼此限位活动及恢复原位。
请参照图23或图25所示,所述活动扣套130的容置空间133内具有弧形的滑移空间1331,如此将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一端穿置于滑移空间1331内,并利用上述的栓接部135使操作部123与滑移空间1331转动连结,因此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提把件120能彼此限位转动,而上述所述弹性组件136较佳的为螺旋弹簧(如图23所示)、弹片(如图25所示)或弹性柱体,使弹性组件136一端顶抵于滑移空间1331,另一端顶抵于操作部123,使活动扣套130与提把件120通过弹性组件136而能够彼此限位活动及恢复原位。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物体500可为机架、机壳、抽屉柜、窗框或其他物体,第二物体600为电路板卡、抽屉、门窗或其他物体,如图26A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动作,通过上述所述提把件120的第二枢接部122将快拆杆件活动组设在第二物体600,如此通过活动扣套130的扣部1340扣合于第一物体500一边,提把件120的抵顶部121扣合第一物体500另一边,使第二物体600滑动组接在第一物体500中。如图26B所示,当要分离第二物体600时,以手推动所述活动扣套130的闩体14,使活动扣套130限位滑动,同时扣部1340脱离第一物体500。如图26C所示,再利用杠杆原理使提把件120的抵顶部121顶推第一物体500,因此将第二物体600滑动拉出。如图26D所示,即使第二物体600与第一物体500分离,且当解除对闩体14的力量时,利用上述弹性组件136使活动扣套130恢复原位。
如图27A所示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动作,一样可通过上述所述提把件120的第二枢接部122将快拆杆件活动组设在第二物体600,如此通过活动扣套130的扣部1340扣合于第一物体500一边,提把件120的抵顶部121扣合第一物体500另一边,使第二物体600滑动组接在第一物体500中。如图27B所示,当要分离第二物体600时,以手拨动所述活动扣套130的闩体14,使活动扣套130限位转动,同时扣部1340脱离第一物体500。如图27C所示,再利用杠杆原理使提把件120的抵顶部121顶推第一物体500另一边,因此将第二物体600滑动拉出。如图27D所示,即使第二物体600与第一物体500分离,且当解除对闩体14的力量时,利用上述弹性组件136使活动扣套130恢复原位。
请参照图28所示,所述助拉装置100的所述活动扣套130具有身部138,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具有与身部138活动结合的容置空间1233,所述提把件120的容置空间1233与所述活动扣套130的身部以栓接部135连结,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所述提把件120通过所述栓接部135而彼此限位活动,所述容置空间1233设置弹性组件136,所述弹性组件136一端顶抵于所述容置空间1233,另一端顶抵于所述身部138,使所述活动扣套130与所述提把件120通过所述弹性组件136而彼此限位活动及恢复原位。
请参照图29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把件120的操作部123具有设置部1234,所述活动扣套130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设置部1234,且所述活动扣套130的闩体131活动组合有手推部132,所述闩体131具有移动面1311,所述移动面1311与所述手推部132的对应移动面1321抵顶作动,用以带动所述闩体131于所述设置部1234产生位移,并于所述闩体131与所述手推部132之间设有弹性组件141,所述弹性组件141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131与所述手推部132;另所述拉动件110具有提拉部1101,所述提拉部1101用以提拉对应物(图未示),另所述拉动件110具有与所述对应物固接的固接部1102。
当使用时,可按压所述手推部132,使所述手推部132的移动面1321与所述闩体131的对应移动面1311产生抵顶作动,并同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41,当所述移动面1321与对应移动面1311抵顶作动时,所述闩体131被手推部132带动向所述提把部120的方向移动,使设置部1234的容置空间逐渐依据的移动而缩小(或放大),使所述闩体131的一部分移入设置部1234,藉以带动所述闩体131产生位移,让闩体131与所述第二隔板分离;当不施力按压所述手推部132时,便由所述弹性组件141产生回复弹力顶推所述闩体131与所述手推部132复位,使所述闩体131插闩于所述第二隔板。
请参照图30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扣套130的闩体131具有设置部1312,所述提把部120的操作部123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设置部1312,所述闩体132活动组合有手推部132,所述设置部1312中具有第一弹性组件142,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42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131与所述操作部123,所述第二枢接部122设有第二弹性组件143,所述第二弹性组件143两端分别抵顶所述拉动件110与所述提把件120。
当使用时,可按压所述手推部132,使所述闩体131被手推部132带动向所述提把部120的方向移动,并同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42,使所述所述操作部123的一部分移入设置部1312,藉以让闩体131与所述第二隔板分离;当不施力按压所述手推部132时,便由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42产生回复弹力顶推所述闩体131与所述手推部132复位,使所述闩体131插闩于所述第二隔板;且可于所述提把件120移动时藉由所述所述第二弹性组件143产生自动复位的功效。
请参照图31及图3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扣套130的手推部132具有挡止部1322、及可供所述挡止部1322移动的活动部1323,所述闩体131与所述操作部123以至少一个组接体1313加以组接,并于设置部1234中设有弹性组件144,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与所述操作部。
当作动时,向下按压所述手推部12,使所述手推部12藉由挡止部1322与活动部1323的配合于所述设置部1234中往所述提把件120的方向移动,并同时以所述移动面1311与对应移动面1321抵顶作动,使所述闩体131于组接体1313上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22,进而以所述手推部12于设置部1234中移动所述所述闩体131。
请参照图33及图3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扣套130的闩体131以栓接部1314活动组合有手推部132;藉以于扳动所述手推部132时由栓接部1314的配合而带动所述闩体131进行栓接或分离的动作。
请参照图35及图3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扣套130的闩体131与手推部132活动干涉,所述手推部132以栓接部1314与所述操作部123活动组合,藉以于扳动所述手推部132时可带动所述闩体131进行栓接或分离的动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助拉装置,可辅助取出容置于其中的对应物,其具有操作简单、省力且方便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助拉装置,用以安装至物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拉装置包括:
拉动件,用以可活动或被拉动地结合于第一隔板,所述拉动件包括第一枢接部与对应部;及
提把件,包括第二枢接部及操作部,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以使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把件包括抵顶部,所述抵顶部具有关闭边及顶出边,所述顶出边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关闭边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于关闭位置与拉出位置之间,当所述提把件在关闭位置时,所述关闭边靠合或邻近所述第一隔板,并当所述提把件在拉出位置时,所述顶出边靠合或邻近所述第一隔板,且所述对应部相对所述第一隔板移动一段拉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件包括弯折段,所述弯折段邻近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且朝向所述第一隔板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具有导轨单元,所述拉动件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导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拉装置还包括活动扣套,所述活动扣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操作部上,所述活动扣套具有至少一个闩体,用于插闩于第二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藉由轴杆相互枢接结合或彼此扣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拉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于所述轴杆、所述拉动件或所述提把件上并弹性抵顶所述拉动件或所述提把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件具有第一限位单元,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一隔板上的第二限位单元相互干涉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为长孔或长型槽,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为对应容置于长孔或长型槽中的凸出体、勾体或扣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为长孔或长型槽,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为对应容置于长孔或长型槽中的凸出体、勾体或扣体。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凸缘柱,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与所述凸缘柱结合的快拆导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柱具有柱体部及形成于所述柱体部一侧的凸缘部,所述快拆导轨具有连通的导轨部与快拆孔部,所述柱体部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导轨部中,所述凸缘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柱体部的直径与所述导轨部的宽度且小于所述快拆孔部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柱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相邻的两个凸缘柱间的距离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快拆导轨的快拆孔部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把件具有回位勾部,所述回位勾部形成于所述提把件上具有所述第二枢接部的一端。
16.一种助拉装置,用以安装至物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拉装置包括:
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包括第一枢接部与对应部;
提把件,包括第二枢接部及操作部,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以使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及
活动扣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操作部上,所述活动扣套进一步具有容置空间及用以扣合住第一物体的扣部,所述提把件的操作部活动地结合于所述容置空间;或所述活动扣套具有身部,所述提把件的操作部具有与身部活动结合的容置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扣套的容置空间与所述提把件的操作部以栓接部连结,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提把件通过所述栓接部而彼此限位活动,或所述提把件的容置空间与所述活动扣套的身部以栓接部连结,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提把件通过所述栓接部而彼此限位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设置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一端顶抵于所述容置空间,另一端顶抵于所述操作部,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提把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而彼此限位活动及恢复原位,或所述容置空间设置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一端顶抵于所述容置空间,另一端顶抵于所述身部,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提把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而彼此限位活动及恢复原位。
19.一种助拉装置,用以安装至物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拉装置包括:
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包括第一枢接部与对应部;
提把件,包括第二枢接部及操作部,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以使所述提把件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转动,所述操作部具有设置部;及
活动扣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操作部的设置部上,所述活动扣套具有至少一个闩体,或所述闩体具有设置部,所述操作部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闩体的设置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扣套的闩体活动组合有手推部,所述闩体具有移动面,所述移动面与所述手推部的对应移动面抵顶作动,用以带动所述闩体于所述设置部产生位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体与所述手推部之间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与所述手推部,或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与所述操作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扣套的闩体活动组合有手推部,所述设置部中具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闩体与操作部,或所述第二枢接部设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两端分别抵顶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提把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部或所述提把件具有挡止部或可供挡止部移动的活动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闩体与所述操作部以至少一个组接体或栓接部加以组接,或所述活动扣套与所述操作部以至少一个组接体或栓接部加以组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扣套的闩体与手推部活动干涉,所述手推部以栓接部与所述操作部活动组合,或所述活动扣套的闩体以栓接部活动组合有手推部。
26.根据权利要求1、16或19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部用以拉动对应物,所述对应部为L型体、勾体、凸体、凹体、阶层体、平面体、弧面体、曲面体、扣体、盒体、壳体或套体。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把件具有穿孔,透过所述穿孔可看见所述穿孔内的可视内容。
CN201810241730.9A 2018-03-22 2018-03-22 助拉装置 Withdrawn CN1102975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1730.9A CN110297525A (zh) 2018-03-22 2018-03-22 助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1730.9A CN110297525A (zh) 2018-03-22 2018-03-22 助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7525A true CN110297525A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25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1730.9A Withdrawn CN110297525A (zh) 2018-03-22 2018-03-22 助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752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7225A (en) * 1997-08-04 2000-05-23 Sun Microsystems, Inc. Disk drive bracket
TWI271274B (en) * 2005-10-18 2007-01-21 Kabo Tool Co Angle-adjusting structure of pulling portion of hand tool
TWM336507U (en) * 2007-10-12 2008-07-11 Ming-Yea Hsieh Improved structure of removing box body for hard disk
TW201022905A (en) * 2008-12-12 2010-06-16 Fih Hong Kong Ltd Battery cover lock structure
US20130229766A1 (en) * 2012-03-01 2013-09-05 Sanmina Corporation Insertion and removal assembly for installing and removing data storage drives in an enclosure
CN104976191A (zh) * 2014-04-10 2015-10-14 王鼎瑞 快拆杆体
CN205478713U (zh) * 2015-02-03 2016-08-17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扣接及防震的柱体结构
TWM529350U (zh) * 2016-04-21 2016-09-21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具有驅動作用的把手
US20170042054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Nextronics Engineering Corp. Removal assembly
US20170188478A1 (en) * 2015-12-25 2017-06-29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ull-out aiding device and chassis-wall module with pull-out aiding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7225A (en) * 1997-08-04 2000-05-23 Sun Microsystems, Inc. Disk drive bracket
TWI271274B (en) * 2005-10-18 2007-01-21 Kabo Tool Co Angle-adjusting structure of pulling portion of hand tool
TWM336507U (en) * 2007-10-12 2008-07-11 Ming-Yea Hsieh Improved structure of removing box body for hard disk
TW201022905A (en) * 2008-12-12 2010-06-16 Fih Hong Kong Ltd Battery cover lock structure
US20130229766A1 (en) * 2012-03-01 2013-09-05 Sanmina Corporation Insertion and removal assembly for installing and removing data storage drives in an enclosure
CN104976191A (zh) * 2014-04-10 2015-10-14 王鼎瑞 快拆杆体
CN205478713U (zh) * 2015-02-03 2016-08-17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扣接及防震的柱体结构
US20170042054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Nextronics Engineering Corp. Removal assembly
US20170188478A1 (en) * 2015-12-25 2017-06-29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ull-out aiding device and chassis-wall module with pull-out aiding function
CN106913069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助拉装置及具有助拉功能的机板模块
TWM529350U (zh) * 2016-04-21 2016-09-21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具有驅動作用的把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10251U (zh) 助拉装置及具有助拉功能的机板模块
CN109723279B (zh) 家用电器及其门组件
CN113325927B (zh) 固定装置与具有该固定装置的机箱
CN104714610B (zh) 锁扣机构
WO2015043479A1 (zh) 冰箱门体活动助力把手装置及门体
JP5565760B2 (ja) 引出式収納装置
CN208044493U (zh) 助拉装置
CN110297525A (zh) 助拉装置
CN111225524A (zh) 助推拔结构及采用该助推拔结构的机柜
AU2010356716B2 (en) Drawer Assembly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CN202536707U (zh) 滑轨自关及弹出装置
CN208827664U (zh) 可多向开启的盖体与汽车扶手箱
CN114080132B (zh) 数据存储装置固定结构及机柜
US11039546B2 (en) Pull-out aiding device and chassis-wall module with pull-out aiding function
TWI730323B (zh) 助拉裝置
CN211673103U (zh) 智能文件柜
CN110150872B (zh) 一种具有隐藏结构的文件柜
TWM563719U (zh) 助拉裝置
TW201940033A (zh) 助拉裝置
CN218039584U (zh) 一种电池盒
TWI723392B (zh) 助拉裝置
CN110206427A (zh) 一种缓冲铰链快速拆装结构
CN217162299U (zh) 医疗器械存储设备
TW202139813A (zh) 助拉裝置
KR200372262Y1 (ko) 서랍용 레일의 결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