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6250A - 用于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以及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以及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6250A
CN110296250A CN201910216982.0A CN201910216982A CN110296250A CN 110296250 A CN110296250 A CN 110296250A CN 201910216982 A CN201910216982 A CN 201910216982A CN 110296250 A CN110296250 A CN 110296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central passage
enclosure
module
enclosur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69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6250B (zh
Inventor
西蒙·霍尔茨英格尔
菲利普·凯尔巴赫
劳伦茨·维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erkert Werk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uerkert Werk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erkert Werk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uerkert Werk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296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6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6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6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2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6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15B13/08Assemblies of units, each for the control of a single servomotor only
    • F15B13/0803Modular units
    • F15B13/0846Electrical details
    • F15B13/085Electrical 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03Housing formed from a plurality of the same val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流体收集系统(10)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12),其具有至少两个沿着排列方向(16)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接口(38),所述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4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流体连通。此外,在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中的每一个流体外壳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基体沿着排列方向(16)凸出的贴靠面(30a至30o)。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经由所述贴靠面(30a至30o)相对彼此定位。此外,提出一种具有这样的流体外壳(12)的流体收集系统(10)或流体分配系统。

Description

用于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以及流体收集 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其具有:至少两个沿着排列方向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和第一流体中心通道,该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基本上沿着排列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的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区段构成,其中,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接口,该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而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流体连通。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流体外壳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此,流体外壳涉及最广义意义的阀装置的外壳,通过该外壳输送流体。特别是该流体外壳不同于驱动装置外壳和控制装置外壳。
就此而论,应该如下地理解流体收集系统:流体接口是流体进口并且经由这些流体进口输入到流体外壳中的流体被收集在流体中心通道中以及引向一种用途。于是流体中心通道是流体收集通道。
而流体分配系统则应该理解为经由流体中心通道被供应流体的系统。那么流体接口是分别与附属的应用流体连通的流体出口。流体中心通道在这种情况中是流体分配通道。
不论是这样的流体收集系统还是这样的流体分配系统在现有技术中都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如前述定义所述的流体收集系统应用在涂漆设备领域。在此,由流体接口将不同的涂漆流体(Lackierfluid)(例如在其颜色方面不同)输入到流体外壳中,然后将该涂漆流体经由流体中心通道提供给喷雾器或其它应用设备。同样将这样的流体收集系统应用在食品加工、洗涤剂制造以及肥料生产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经由流体接口将不同的产品成分供应给流体收集系统,然后在流体中心通道中或接在这个流体中心通道后面的设备中将所述产品成分混合。
通常,不论涉及的是流体收集系统还是流体分配系统,众所周知的流体外壳中的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由塑料制成。
在此,相邻流体外壳模块的彼此贴靠的连接侧一方面必须满足如下的目的,即,将构成流体中心通道的流体中心通道区段相互连接,使得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可靠地密封。另一方面,必须经由所述连接侧将流体外壳模块相对定位和/或定向。这是必要的,因为通常都力求将各个流体外壳模块基本上沿着一条直线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狭窄的结构空间预定条件。此外,通常将各个流体外壳模块固定在轨道或其它固定的紧固元件上。只有当各个流体外壳模块未相对扭转、错开或位移时,这才是可能的。
连接侧的上述功能要求高精度地生产这些连接侧。为此通常必须对各个流体外壳模块在先行的粗加工之后进行精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流体外壳以及附属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其制造相对现有技术得到简化。同时应该至少在与已知的流体外壳中相同的程度上满足在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的密封性方面以及在各个流体外壳模块相互间精确定位方面的已有要求。
所述目的通过文首述及类型的流体外壳得以实现,在该流体外壳中,在流体外壳模块中的每一个流体外壳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基体沿着排列方向凸出的贴靠面,并且在该流体外壳中,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经由所述贴靠面相对彼此定位。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与众所周知的流体外壳不同,其不是以其整个侧表面、即特别是不是大面积地相互紧靠,而是仅仅经由下述贴靠面相互紧靠,这些贴靠面的累计面积比通过一个流体外壳模块的一个连接侧构成的面积小。作为可选,可以规定:流体外壳模块附加地经由密封元件相互紧靠。为了将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精确地相对彼此定位,只须以高精度加工贴靠面。同样内容在涉及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的密封性方面也适用,所述密封性可以通过贴靠面的高精度以可靠且简单的方式得到保证。
贴靠面相对流体外壳模块基体凸出例如0.1mm至0.5mm、优选0.2mm至0.3mm。
在此,首先可以在遵循较大公差的情况下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外壳的流体外壳模块。然后在接下来的精加工工序中只须对所述贴靠面在遵循小公差的情况下进行加工。这比在保持小公差的情况下制造整个流体外壳模块更加简单和经济。同时,这样的制造方法也比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那样使流体外壳模块的整个连接侧经受精加工工序更有效。当然也可以省略上述精加工工序。那么如下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外壳的流体外壳模块,即,制造后的贴靠面遵循事先给定的小公差。在此,流体外壳模块的其余组成部分可以规定较大的公差。遵循贴靠面上的小公差可以通过模具实现,该模具可以相应地精调或在与贴靠面对应的位置上同样满足小的公差。结果是能够制造流体外壳,该流体外壳的流体外壳模块相对彼此精确定位并且其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可靠地密封。此外,这样避免了流体外壳内部、特别是流体中心通道区域中的死区,在该死区中可能淤积流体,该流体在更换流体时可能造成污染。
流体外壳例如由2至45个流体外壳模块组成。特别是流体外壳在此包括4至36个流体外壳模块。就此而论,也可以考虑具有8至24个流体外壳模块的变型方案。
关于贴靠面,这样在一个流体外壳模块的一个连接侧上优选设置有4至20个、特别是5至16个贴靠面。因此,一个具有两个连接侧的流体外壳模块在两个连接侧上分别具有4至20个、特别是5至16个贴靠面。流体外壳模块也可以具有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和因此具有4至20个贴靠面的第一连接侧和根据现有技术构成的第二连接侧。这样的流体外壳模块是向下兼容的。在此,第二连接侧构造为用于面状地、特别是全面地贴靠在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上。
根据一种变型方案,全部流体接口设置在流体外壳的一侧。这些流体接口由此容易接近。此外可能的是:将流体外壳设置在非常有限的结构空间中,因为只须保证从唯一一侧的可接近性。
作为可选,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上的与流体接口相反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纳部,借助该容纳部可以将附属的流体外壳模块紧固在机器或设施中。在此,其优选是用于帽形轨道(Hutschiene)的容纳部,其中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轨道形式(Schienenform)。
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可以只经由贴靠面相对彼此定位。那么上述在流体外壳模块相对彼此精确定位以及流体外壳模块相互间的良好密封方面的优点在特别高的程度上适用。这样的流体外壳模块同样特别易于制造。
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也可以只沿着排列方向经由贴靠面相对彼此定位。然后经由其它定位元件、例如经由流体外壳模块之一上的销钉或销轴进行横向于排列方向的定位,所述其它定位元件嵌入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上的开口中。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流体外壳包括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分开的第二流体中心通道,该第二流体中心通道基本上沿着排列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的第二流体中心通道区段构成,其中,在流体外壳模块中的每一个流体外壳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接口,所述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而与第二流体中心通道流体连通。因此第二流体中心通道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延伸。在此,两个流体中心通道以相同的方式通过流体中心通道区段构成。如果流体外壳应用在涂漆设施中,那么在该涂漆设施的运行中可以对流体中心通道之一进行清洗,而另一个则用于对工件进行涂漆。这样产生涂漆设施的特别经济的运行。在其它应用中两个流体中心通道也可以并行运行。因此所述流体外壳可以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上可设置有两个流体接口,这两个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而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流体连通,和/或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流体接口,这两个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而与第二流体中心通道流体连通。因此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中每个流体中心通道设置有一对流体接口。在此根据流体外壳的应用情况,流体接口中的一个流体接口可以是流体出口,而另一个可以是流体进口。还可能的是:所述对由两个流体出口或两个流体进口构成。在流体外壳中也可以使用在流体接口方面不同成形的流体外壳模块。因此流体外壳能够简单且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应用。
优选在这种变型方案中全部流体接口也设置在流体外壳的一侧。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那么可以在相反的一侧设置用于紧固的容纳部。参阅前面对此的说明。
优选地,相邻的、构成第一流体中心通道的流体中心通道区段和/或相邻的、构成第二流体中心通道的流体中心通道区段分别经由密封元件相互流体连通。因此对于流体中心通道中的每一个流通中心通道来说,在两个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之间始终具有密封元件。例如该密封元件是O型环。因此相应配置的流体中心通道简单且可靠地相对周围环境密封。由于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仅仅经由贴靠面相对定位,所以优选贴靠面在其几何形状方面调节为,在贴靠位置中将相应位于有关的流体外壳模块之间的密封元件限定地压缩。由此能够将中心通道持续地相对周围环境密封。
流体外壳模块有益地由塑料制成,特别是流体外壳模块是注塑件。由塑料制成的流体外壳模块在现有技术中已经证明为可行的。它们可简单且经济地制造。注塑法特别适合于此。
由于流体外壳模块仅仅经由贴靠面相互紧靠,所以现在对贴靠面进行精加工或者仅仅在与贴靠面对应的位置上在遵循小的公差的情况下制造制造模具、特别是注塑模具就足够了。在现有技术中始终需要对流体外壳模块的整个连接侧进行精加工,因此与该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节省工作量和成本。
在此优选地,流体外壳模块设计为适合塑料的。为此它们具有基本上同一的壁厚。此外,没有或者只有较少的材料积聚。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仅保证了尺寸稳定的流体外壳的制造,而且还总体上节省了材料。这特别是在与经完全加工的流体外壳相比时是这种情况。
换句话说,在此至少沿着排列方向在流体外壳模块中设置凹部。这些凹部使得至少在流体通道和其它功能面的区域中设置恒定不变的壁厚成为可能。
根据一种变型方案,在流体侧向通道中的每一个流体侧向通道中设置有阀,借助该阀能够将配置给相应的流体侧向通道的流体接口选择性地与配置的流体中心通道流体连通或者与这个流体中心通道流体分离。在此优选地,配置的设置在流体外壳模块中的阀容纳部(Ventilaufnahme)构造为:可以容纳不同的阀。流体外壳模块因此在阀方面是模块化的。例如在流体外壳模块中可以组装气动操作的两位两通换向阀。
作为可选,其内未装配阀的阀容纳部也可以用于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阀容纳部因此提供了传感器装配在流体外壳上的简单的可能性。
可以规定实施方式,在这些实施方式中阀能够实现所谓的循环。这意味着:经由流体侧向通道提供的流体能够不受阀的位置影响地通过设置在该阀中的通道回流、亦即流向其来源的方向。这特别是在如下的应用领域中是必要的,在这些应用领域中必须避免流体停滞,例如在涂漆设备中、在食品加工中、在肥料生产中和/或在洗涤剂生产中。在果汁生产或加工中因此例如防止果肉沉积。
在此,可以为流体侧向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流体侧向通道分别配置一个循环通道,该循环通道设置在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中并通入流体循环接口,其中,该循环通道即使在阀将流体侧向通道与配置的流体中心通道流体分离的情况中依然与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流体连通。如已经述及的那样,具有循环通道的流体外壳模块可以构造为:它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阀型。就此而言,特别是可以使用不允许循环的阀。然后不使用循环通道。优选地,全部流体接口再次设置在流体外壳的一侧。
如果在一个流体外壳模块内部设置有多个阀,那么代替循环通道或者作为对其的补充也可以设置所谓的溢流通道。溢流通道将至少两个阀相互流体连通。如果阀之一将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与配置的流动中心通道分离,那么经由这个流体侧向通道提供的流体通过溢流通道被输送到相应其它的阀并且可以从那里起要么被引入流体中心通道中,要么经由属于第二阀的流体侧向通道或循环通道向着其来源的方向回流。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可靠地实现避免流体停滞的要求。
优选地,贴靠面相互间隔开并且分布地设置在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的连接侧上。在此,流体外壳模块的连接侧是与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对置的那一侧。一个设置在两个其它流体外壳模块之间的流体外壳模块因此具有两个相反的连接侧。由于贴靠面相互间隔开,所以有利于流体外壳模块的已经述及的、适合塑料的结构。特别是能够因此避免材料积聚。此外,通过贴靠面的分布保证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可靠且确定地贴靠。在此,贴靠面特别是分布成,使得极为有效地避免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彼此相对倾斜。这有利于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的密封性以及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彼此间尺寸精确的定位。
贴靠面之一可以是流体中心通道区段之一的壁的沿排列方向定向的端侧端部的区段。贴靠面因此是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区段之一的端侧端部或第二流体中心通道区段之一的端侧端部。在此,贴靠面是环形面或该环形面的一部分并且至少部分地将配置的流体中心通道包围。优选地,贴靠面是封闭的环形面。进一步优选地,贴靠面将配置给相应的流体中心通道区段的密封元件包围。即,它围绕密封元件设置。通过贴靠面与配置的配合面接触,密封元件以限定的方式被压缩并且因此保证相应的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的可靠密封。
作为可选方案或补充方案,贴靠面中的一个或多个贴靠面可以是相应地相对流体外壳模块的其余的壁加厚的壁段的、沿着排列方向定向的端面,特别是加厚的壁段沿着排列方向在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的长度的至少25%上沿着排列方向延伸。在此,加厚的壁段及其延伸致使:能够将高的贴靠力引入贴靠面中并且导入流体外壳模块的其余部件中。这特别是在应该利用高的力压缩位于两个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之间的密封元件的情况中是必要的。此外,流体外壳模块的这样的实施方式在机械方面是特别稳固和耐用的。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贴靠面中的至少一个贴靠面定位在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的连接侧的边缘区域中。这样的贴靠面因此在流体外壳模块内部距离流体中心通道比较远。由此特别是极为有效地避免了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围绕横向于流体中心通道的中轴线的轴线相对倾斜。这还有利于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的可靠密封。
在这个背景下,可以将贴靠面分为两组。在此,第一组包括用于将密封元件限定地压缩的、即总体上将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密封的全部贴靠面。这些贴靠面优选设置在流体中心通道的区域中。第二组用于将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相对彼此定位。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然还可能的是:贴靠面中的每一个贴靠面执行两种功能,也就是说既可以算作第一组也可以算作第二组。
一种实施方式规定:贴靠面的面积基本上随着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和/或第二流体中心通道的间距而减小。这样构成的贴靠面实现了压紧力的分布,两个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借助该压紧力相互夹紧。通过各个贴靠面的面积可以将这个压紧力分布到流体外壳模块的横截面上。因此能够利用面积的上述设计将压紧力分为:第一部分,其用于压缩密封元件;第二部分,其设置用于使流体外壳模块相互间可靠贴靠和因此可靠定位。因此可以实现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的特别密封的和定位准确的连接。
优选地,相邻设置的流体外壳模块经由联接装置相互连接,并且该联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联接单元,其中,各联接单元沿着横向于排列方向的方向设置在流体中心通道的相反侧,特别是联接单元成对地分别具有与流体中心通道的中轴线相同的间距。联接装置优选关于流体中心通道的中轴线对称地设置。这保证压紧力的均匀分布并因此保证流体中心通道相对周围环境的高度密封性性。在此,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特别是在应力下相互连接。这意味着:经由联接装置将压紧力从一个流体外壳模块施加到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上。这个压紧力特别是用于限定地压缩密封元件。
在此,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也可以经由联接装置沿着横向于排列方向的方向相对彼此定位。就此而论,还涉及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的定中心。在此,在所述至少两个联接单元上设置有定心面,这些定心面在流体外壳模块的联接状态中相互紧靠。
就此而论,联接单元例如可以包括系杆,即棒状的、从流体外壳模块之一上伸出的凸起,该凸起利用所谓的楔形销紧固在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之一中。为此所述凸起被容纳在相应的开口中。在可选的情况中,经由联接单元将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定中心,在这些可选的情况中,所述凸起的外表面以及配置的开口的外表面可以构造为定心面,这些定心面在流体外壳模块的联接状态中相互紧靠。
联接装置特别是构造为:在流体外壳由两个以上的流体外壳模块组成的情况中,在不将其余的流体外壳模块之间的连接松开或者不在其它方面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将各个流体外壳模块分开。
那么贴靠面中的相应一个贴靠面可以基本上环形地围绕联接单元之一延伸。当在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之间起作用的压紧力从联接单元中引出之后,该压紧力由此能够被直接引导到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中。由于在联接单元与贴靠面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小的原因,此外还避免了:通过联接单元将力矩引入流体外壳中。这样还避免了:流体外壳由于由联接单元引入的力而几何变形。
优选地,加厚的壁段在联接装置的区域中沿着排列方向连续地在流体外壳模块的整个延伸上延伸。由此能够将特别高的压紧力导入流体外壳中。
此外,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外壳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得以实现。由此能够简单且经济地制造这样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此外,配置的流体中心通道具有相对周围环境的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下文借助附图中示出的不同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外壳,其中该流体外壳示出为两个相互分开的部分;
图2是图1所示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细部II;
图3是图1所示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剖视图III-III;
图4是图1所示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剖视图IV-IV;
图5是属于图1所示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线路图,其中能够看到两个流体外壳模块;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外壳;
图7是图6所示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剖视图VII-VII;
图8是属于图6所示的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线路图,其中只能看到一个流体外壳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收集系统10,其具有流体外壳12。在此,该流体外壳12示出为两个相互分开的部分12a、12b。这仅仅用于说明目的。在正常运转状态中,流体外壳12在图1中示出的两个部分12a、12b当然彼此联接。
在此,流体外壳12包括四个流体外壳模块14a、14b、14c和14d,这些流体外壳模块沿着排列方向16彼此接界地设置。在此,以分离的状态示出了流体外壳模块14b、14c。
流体外壳模块14a与14b以及14c与14d经由联接装置18相互连接,该联接装置只在流体外壳模块14b与14c之间的区域中可以看到。在此,联接装置18包括两个联接单元20a、20b。
联接单元20a、20b中的每一个联接单元在需连接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之一上、当前在流体外壳模块14c上具有联接凸起22,该联接凸起也称为系杆。这个联接凸起在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联接状态中嵌入联接开口24中,该联接开口设置在相应对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上、当前在流体外壳模块14b上。联接凸起22借助紧固螺栓26固定在其中。紧固螺栓26可以具有楔形的和/或锥形的区段,经由这些区段能够将沿着排列方向16作用的压紧力引入联接凸起22中。
两个联接单元20a、20b沿着横向于排列方向16的方向设置在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的相反侧。
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联接单元20a、20b此外以距离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的中轴线相同的间距定位,也就是说,它们关于流体中心通道28对称地设置。
在所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中,在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中的每一个流体外壳模块上设置有九个贴靠面30a至30i,这些贴靠面相对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基体沿着排列方向16凸出。
换句话说,贴靠面30a至30i相对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基体凸起。
在此,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仅仅经由贴靠面30a至30i相对彼此定位。它们仅仅经由贴靠面30a至30i以及在必要时经由密封元件相互紧靠。
在此,贴靠面30a至30i相互间隔开地和在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连接侧32上分布地设置。一个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连接侧32在此是与一个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对置的那一侧。一个设置在两个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之间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因此具有两个连接侧32。
在此,贴靠面30a至30d定位在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连接侧32的边缘区域中。在此,贴靠面30a至30d设计为壁段34a至34d的端面,所述壁段相应相对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其余的壁加厚。
然而加厚的壁段34a至34d沿着排列方向16并非在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整个长度上是连续的、而是仅仅在这个长度的至少25%上延伸。
贴靠面30e和30f设置在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的区域中、然而与该第一流体中心通道间隔开。
贴靠面30g和30h基本上环形地围绕联接单元20a、20b之一延伸。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贴靠面30g、30h环形地围绕联接开口24或者联接凸起22延伸。
贴靠面30i通过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的壁的沿着排列方向16定向的端侧端部的区段构成。贴靠面30i环形地围绕流体中心通道28延伸。
如借助对全部贴靠面30a至30i的综合观察可以看到的那样,贴靠面30a至30i的面积基本上随着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的间距而减小。
在此,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通过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区段构成。
因此通过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沿着排列方向16相互排列才形成流体中心通道28。在此,相邻的、构成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的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区段分别经由密封元件36相互流体连通。
在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每一个流体外壳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接口38,该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4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流体连通(参见图5)。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每个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包括两个流体接口38并且因此还包括两个分别与这些流体接口连接的流体侧向通道40。两个流体侧向通道4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流体连通。
此外,在流体侧向通道40中的每一个流体侧向通道中设置有阀42,借助该阀能够将配置给相应的流体侧向通道40的流体接口38选择性地与流体中心通道28流体连通或者与这个流体中心通道流体分离。
如此外借助图5可看到的那样,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流体侧向通道40中的每一个流体侧向通道配置有循环通道44,该循环通道通入配置的流体循环接口46中。
循环通道44在流体不允许停滞的应用情况中是必要的。在这样的应用中,必须设置流路,经由流体接口38流入流体侧向通道40中的流体能够通过该流路向着其来源的方向循环、即回流。特别是当阀42将流体侧向通道4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分离时,这一点必须得到保证。
为了规定这个功能性,也必须使用相应的阀42。
图5左侧示出的流体外壳模块14b就此而论具有阀42,利用该阀不能通过循环通道44实现循环。当流体侧向通道40通过阀42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分离时,经由所述流体侧向通道40流入的流体在这个流体侧向通道中停下来。
图5右侧示出的流体外壳模块14c与流体外壳模块14b构成为相同的,然而装配有其它的阀42。
这个阀在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这个阀将流体侧向通道4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分离–能够实现流体侧向通道40与循环通道44的流体连通。因此例如经由流体侧向通道40流入的流体不停下来或停滞。即使在一个阀位置中-阀42在该阀位置中将流体侧向通道40与流体中心通道28流体连通-也建立流体侧向通道40与循环通道44之间的流体连通,使得即使在这个状态中循环通道44中存在的流体也不停下来或停滞。
图6至8示出了流体收集系统10的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只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探讨。
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收集系统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收集系统10的典型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之外,还设置有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该第二流体中心通道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隔开并且同样沿着排列方向16延伸。
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和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基本上平行地延伸。
在此,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也通过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14a、14b的流体中心通道区段构成。
另外,流体收集系统10现在具有三个联接单元20a至20c代替仅仅两个。
联接单元20a至20c全部设置在一条线上,该线横向于排列方向16延伸。
此外,这些联接单元成对地以距离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的中轴线相同的间距或者以距离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的中轴线相同的间距定位。相应对要么关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要么关于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对称设置。
关于流体接口,作为对两个流体接口38(这两个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4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流体连通)的补充,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收集系统10还具有两个流体接口50,这两个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52与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流体连通(参见图8)。
构成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的流体中心通道区段也相应经由密封元件36相互连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即设置有两个密封元件36。
在所示出的实例中,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外壳模块14a、14b中使用与在图5所示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中也使用的阀相同的阀42。
然而现在未设置循环通道、而是所谓的溢流通道54。
在一个状态中-在该状态中阀42将流体接口38和/或流体接口5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或者与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分离–所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40和52能够借助溢流通道54相互流体连通,使得存在的流体不会停滞。
即使在阀42的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流体侧向通道40和/或流体侧向通道52与相应配置的流体中心通道28、48连接-流路经由溢流通道54也是打开的。因此即使在这个状态中也不会发生流体停滞。
当然也可以考虑以下的变型方案,在该变型方案中作为溢流通道54的可选方案或补充方案,根据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外壳中设置有循环通道。
关于贴靠面,现在设置有15个贴靠面30a至30o。
在此,贴靠面30a至30f分别定位在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14b的连接侧32的边缘区域中。它们基本上构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贴靠面30a至30d完全一样,即,设计为相应地相对流体外壳模块14a、14b的其余的壁加厚的壁段34a至34f的端面。
贴靠面30k、30m和30o是环形的并且围绕联接单元20a至20c之一延伸。
此外,贴靠面30l围绕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延伸,而贴靠面30n围绕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延伸。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贴靠面30a至30o也构造为:贴靠面30a至30o的面积基本上随着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和/或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的间距而减小。
流体外壳12、更确切地说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在两种实施方式中由塑料制成。当前,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是注塑件。
借助流体收集系统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上述说明以类似的方式也适用于流体分配系统。

Claims (15)

1.用于流体收集系统(10)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12),其具有:
至少两个沿着排列方向(16)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和
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该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基本上沿着排列方向(16)延伸并且通过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第一流体中心通道区段构成,
其中,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接口(38),所述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4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
在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中的每一个流体外壳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所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基体沿着排列方向(16)凸出的贴靠面(30a至30o),并且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经由所述贴靠面(30a至30o)相对彼此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仅仅经由贴靠面(30a至30o)相对彼此定位,和/或相邻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沿着排列方向(16)经由贴靠面(30a至30o)相对彼此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分开的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该第二流体中心通道基本上沿着排列方向(16)延伸并且通过彼此接界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第二流体中心通道区段构成,其中,在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中的每一个流体外壳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接口(50),所述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52)与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流体连通。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上设置有两个流体接口(38),这两个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40)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流体连通,和/或在每个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上设置有两个流体接口(50),这两个流体接口经由相应配置的流体侧向通道(52)与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流体连通。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构成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的流体中心通道区段和/或相邻的、构成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的流体中心通道区段分别经由密封元件(36)相互流体连通。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由塑料制成,特别是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是注塑件。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在流体侧向通道(40,52)中的每一个流体侧向通道中设置有阀(42),借助该阀能够将配置给相应的流体侧向通道(40,52)的流体接口(38,50)选择性地与配置的流体中心通道(28,48)流体连通或者与这个流体中心通道流体分离。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贴靠面(30a至30o)相互间隔开并且在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连接侧(32)上分布地设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贴靠面(30a至30o)之一是流体中心通道区段的壁的沿着排列方向(16)定向的端侧端部的区段。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贴靠面(30a至30o)中的一个或多个贴靠面是相应地相对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其余的壁加厚的壁段(34a至34f)的、沿着排列方向(16)定向的端面,特别是所述加厚的壁段(34a至34f)沿着排列方向(16)在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长度的至少25%上沿着排列方向(16)延伸。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贴靠面(30a至30o)中的至少一个贴靠面定位在配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的连接侧(32)的边缘区域中。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贴靠面(30a至30o)的面积基本上随着与第一流体中心通道(28)和/或第二流体中心通道(48)的间距而减小。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流体外壳模块(14a至14d)经由联接装置(18)相互连接,并且该联接装置(18)包括至少两个联接单元(20a,20b,20c),其中,联接单元(20a,20b,20c)沿着横向于排列方向(16)的方向设置在流体中心通道(28,48)的相反侧上,特别是联接单元成对地分别具有与流体中心通道(23,48)的中轴线相同的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外壳(12),其特征在于:贴靠面(30a至30o)中的相应一个贴靠面基本上环形地围绕联接单元(20a至20c)中的一个联接单元延伸。
15.流体收集系统(10)或流体分配系统,其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外壳(12)。
CN201910216982.0A 2018-03-22 2019-03-21 用于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以及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 Active CN110296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6835.2A DE102018106835A1 (de) 2018-03-22 2018-03-22 Fluidgehäuse für ein Fluidsammel- oder Fluidverteilsystem sowie Fluidsammel- oder Fluidverteilsystem
DE102018106835.2 2018-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6250A true CN110296250A (zh) 2019-10-01
CN110296250B CN110296250B (zh) 2022-10-14

Family

ID=6784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6982.0A Active CN110296250B (zh) 2018-03-22 2019-03-21 用于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以及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5724B2 (zh)
CN (1) CN110296250B (zh)
DE (1) DE102018106835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66676D1 (de) * 1987-10-19 1992-01-16 Dropsa Spa Modularer hydraulischer progressivverteiler fuer schmiersysteme.
US6745793B2 (en) * 2000-05-03 2004-06-08 Festo Ag & Co. Valve assembly comprising an internal flow channel with an open longitudinal section
CN201193724Y (zh) * 2008-05-09 2009-02-11 孙光锋 联体多路电磁阀
US7849881B2 (en) * 2006-03-09 2010-12-14 Tpc Mechatronics Corp. Circuit board for a solenoid valve manifold
US20150267720A1 (en) * 2012-09-28 2015-09-24 Shanghai Renhao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Modular combined electro-hydraulic multi-way valve system using compact two-way cartridge valves
CN105465090A (zh) * 2014-09-25 2016-04-06 比尔克特韦尔克有限公司 模块化阀系统
US9423039B2 (en) * 2012-11-06 2016-08-23 Dropsa S.P.A. Progressive modular distributor
CN205678213U (zh) * 2013-09-16 2016-11-09 Hydac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性地使流体接口部位流体连接和分离的控制设备
CN107218264A (zh) * 2016-03-22 2017-09-29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流体技术控制器
CN107816570A (zh) * 2016-09-14 2018-03-20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流体分配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807097U1 (de) 1998-04-20 1998-09-03 Buerkert Werke Gmbh & Co Modulares elektrofluidisches Baukastensystem
DE19836604A1 (de) 1998-08-12 2000-03-09 Duerr Systems Gmbh Ventilanordnung zur Steuerung des Materialflusses in einer Beschichtungsanlage
FR2819876B1 (fr) 2001-01-19 2003-02-28 Eisenmann France Sarl Module de bloc changeur de teinte pour installation de peinture
US6619563B2 (en) 2001-05-14 2003-09-16 Efc Systems, Inc. Manifold block for flow control in coating applications
DE202006015673U1 (de) * 2006-10-12 2007-02-22 Bürkert Werke GmbH & Co. Modularer Ventilblock
DE202012003844U1 (de) 2012-04-16 2012-05-22 Bürkert Werke GmbH Modulares Ventil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66676D1 (de) * 1987-10-19 1992-01-16 Dropsa Spa Modularer hydraulischer progressivverteiler fuer schmiersysteme.
US6745793B2 (en) * 2000-05-03 2004-06-08 Festo Ag & Co. Valve assembly comprising an internal flow channel with an open longitudinal section
US7849881B2 (en) * 2006-03-09 2010-12-14 Tpc Mechatronics Corp. Circuit board for a solenoid valve manifold
CN201193724Y (zh) * 2008-05-09 2009-02-11 孙光锋 联体多路电磁阀
US20150267720A1 (en) * 2012-09-28 2015-09-24 Shanghai Renhao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Modular combined electro-hydraulic multi-way valve system using compact two-way cartridge valves
US9423039B2 (en) * 2012-11-06 2016-08-23 Dropsa S.P.A. Progressive modular distributor
CN205678213U (zh) * 2013-09-16 2016-11-09 Hydac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性地使流体接口部位流体连接和分离的控制设备
CN105465090A (zh) * 2014-09-25 2016-04-06 比尔克特韦尔克有限公司 模块化阀系统
CN107218264A (zh) * 2016-03-22 2017-09-29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流体技术控制器
CN107816570A (zh) * 2016-09-14 2018-03-20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流体分配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15724B2 (en) 2021-05-25
DE102018106835A1 (de) 2019-09-26
CN110296250B (zh) 2022-10-14
US20190293190A1 (en)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52970A (en) Dual feed bushing for multi-cavity injection molding
CN102007331B (zh) 用于螺线管的液压路径安排的包覆模制或压入式套管
US7618253B2 (en) Multiple-gate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GB2178139A (en) A valve housing arrangement
US7252501B2 (en) Nozzle and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molding
US8167609B2 (en) Mold-tool system having a melt-splitting device including uninterrupted melt channels extending from a melt inlet to a plurality of melt outlets
CN102343316B (zh) 用于排送液体材料的喷嘴系统
CN110296250A (zh) 用于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外壳以及流体收集系统或流体分配系统
CN101438086B (zh) 控制阀
US8163245B2 (en) Microfluidics system for mixing at least two starting materials
EP2558265B1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ringförmigen, zug- oder druckbelasteten formkörpern aus kunststoff und armatur für unter druck stehende fluide
CN102247761B (zh) 用于具有一组至少一个过滤器盒的过滤装置的歧管
US65335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material in a profile extrusion die
US6494687B2 (en) Metering device for viscous liquids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ively engaged metering pumps, metering channels, supply channels, and bypass channels for flush cleaning
CN208730251U (zh) 嘴尖以及具有其的热嘴组件和热流道系统
US20210370360A1 (en) Air Nozz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9158769U (zh) 一种液态胶体导流装置
WO2022143865A1 (zh) 流体控制组件和流体控制装置
CN108890989A (zh) 嘴尖及其加工方法、热嘴组件和热流道系统
US7472841B2 (en) Spray head for a spraying tool
CN209207943U (zh) 分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CA1096353A (en) Diaphragm valves and valve systems
JPH01280526A (ja) 共押出成形装置の接続部の構造
CN106626278B (zh) 一种大面积薄胶产品加工模具组件及其工作方法
DE102016114706A1 (de) Adapterplatte sowie Spritzgieß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