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0513A - 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0513A
CN110290513A CN201910604819.1A CN201910604819A CN110290513A CN 110290513 A CN110290513 A CN 110290513A CN 201910604819 A CN201910604819 A CN 201910604819A CN 110290513 A CN110290513 A CN 110290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nectivity devices
duration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48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0513B (zh
Inventor
宋玉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48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0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0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0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0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0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获取与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计算第二用户在预设第二时长内的消费额度与第二用户在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响应于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身份证号码进行重入网用户识别的方法,或者通过终端的IMEI进行重入网用户识别的方法,造成的由于用户入网材料不准确、用户更换终端等因素,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识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重入网用户是指用户在已持有一张运营商手机卡的前提下,受运营商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再次购买该运营商的手机卡替代原手机卡业务量使用的用户。这种重入网会导致运营商号卡资源浪费、弃卡欠费等后果,而且此类用户的用户粘性不高,维系意义不大,因此对这部分用户的识别,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有技术中,对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1)根据新老用户入网资料(身份证号)进行识别;(2)根据新老用户使用相同的终端IMEI进行识别(即新老用户使用同一部手机)。
在发明人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由于用户入网材料不准确、用户更换终端等因素,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用户入网材料不准确、用户更换终端等因素,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长;
获取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计算所述第二用户在预设第二时长内的消费额度与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
响应于所述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的相似度;
响应于所述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所述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
根据所述权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关联系数;
响应于所述关联系数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将所述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
对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进行关键字提取和分析,得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
根据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和预设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私有度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私有度信息对应的所述权重;
其中,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长;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用户在预设第二时长内的消费额度与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的相似度;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所述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权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关联系数;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关联系数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将所述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
对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进行关键字提取和分析,得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
根据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和预设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私有度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私有度信息对应的所述权重;
其中,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其中,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长,获取与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计算第二用户在预设第二时长内的消费额度与第二用户在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响应于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身份证号码进行重入网用户识别的方法,或者通过终端的IMEI进行重入网用户识别的方法,造成的由于用户入网材料不准确、用户更换终端等因素,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识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重入网用户的识别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获取模块,2、计算模块,3、确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其中,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长。
其中,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包括能够安装sim卡的设备,如手机,ipad,电话手表等。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至少为一个。即,第一用户可能对应一个终端,也可能对应多个终端。如,第一用户之前使用OPP R9的手机与无线连接设备进行连接,当新款手机OPP R11上市后,第一用户购买了OPP R11,并使用OPP R11与无线连接设备进行连接,则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既包括OPP R9,又包括OPP R11。则第一连接信息包括第一用户使用OPP R9与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连接信息,还包括第一用户使用OPP R11与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连接信息。
无线连接设备包括红外设备和蓝牙设备等,其中,蓝牙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耳机、蓝牙音箱、手机、PAD、汽车蓝牙模块等。
第一时长可基于需求和经验进行设置,若某用户的入网时间小于第一时长,则说明该用户为新入网用户。也就是说,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为新入网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对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是否为主设备或从设备不做限定。也就是说,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可作为主设备,主动连接无线连接设备,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也可作为从设备,在无线连接设备发起连接请求后,与无线连接设备进行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用户入网的时长为一个月,第一时长为三个月,则第一用户为新入网用户。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五个无线连接设备发生连接事件,则第一连接信息中包括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每个无线连接设备的连接信息,如连接的时间、连接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等。
S2:获取与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
由于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所以,第二用户为非新入网用户。
以上述示例进行说明如下:
获取五个无线连接设备与非新入网用户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的第二连接信息,若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数量为三个,则第二连接信息包括每个无线连接设备分别与三个用户终端的连接信息,如连接的时间、连接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等。
S3:计算第二用户在预设第二时长内的消费额度与第二用户在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
也就是说,下降幅度是针对第一用户入网后而言的。即,以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间的起始时间,当前时间为终止时间,计算第二时长内与该时间段内的第二用户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其中,第二时长为在第一用户入网之前的一段时间。如,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间为4月1日,当前时间为5月2日,则第二时长可选取起始日期为3月1日,结束日期为3月31日。具体的下降幅度的计算方法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S4:响应于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
其中,第一阈值可基于需求和经验进行设置。
在该步骤中,具体包括:判断下降幅度与第一阈值的大小,如果下降幅度大于第一阈值,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可能为同一用户,因此,将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如果下降幅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为同一用户的可能性很小,则流程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如果新入网用户后将之前的入网号码进行注销,亦必然会使得其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亦会将该新入网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其中,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长,获取与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计算第二用户在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响应于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身份证号码进行重入网用户识别的方法,或者通过终端的IMEI进行重入网用户识别的方法,造成的由于用户入网材料不准确、用户更换终端等因素,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识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信息包括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第二连接信息包括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次数是以入网时长为依据进行计算的,结合上述示例进行详细阐述如下:
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为一个月,则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连接次数是指:在该一个月内,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五个无线连接设备中的每个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次数;当然,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连接次数还可以是:在该一个月内,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五个无线连接设备的连接次数的平均值。
同理,关于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连接的起始时段可参见上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是以入网时长为时间基准进行相应的记录,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基于预设的时间段进行上述信息的计算。如: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连接次数是指:在最近两天内(以当前时间为终点),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五个无线连接设备中的每个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次数。
示范性地,在一个月内,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UE1与无线连接设备B共有四次连接,每次连接时长、每次连接起始时间分别为“5min-9:05”、“10min-9:10”、“15min-9:08”,“10min-10:08”,则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UE1和无线连接设备B有3次连接起始时段为9:00,1次连接起始时段为10:00,则第一连接信息为: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UE1的号码-无线连接设备B的蓝牙地址-无线连接设备B的蓝牙名称-4次(连接次数)-10min(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9:00(连接的起始时段)。
结合图2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5:计算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的相似度。
具体地:提取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的相同的信息,计算相同的消息占总消息的百分比,该百分比即为相似度。当然,相似度的计算方法也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的其它计算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S6:响应于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其中,第二阈值可基于需求和经验进行设置。
该步骤具体包括:将相似度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相似度大于第二阈值,则将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如果相似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流程结束。
结合图3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5’: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
在该步骤中,基于映射关系,确定无线连接设备的权重。即,映射关系中存储了无线连接设备与权重的对应关系。如:共有五个无线连接设备,从映射关系中分别确定每个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
S6’:根据权重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关联系数。
其中,权重越大,关联系数就越大,则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关联性越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无线连接设备的数量为一个,则该权重即为该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无线连接设备的数量为五个,共有五个权重,则S6’包括:从五个权重中选取权重最大的权重,并根据最大的权重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关联系数。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无线连接设备的数量为五个,共有五个权重,则S6’包括:对五个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并根据得到的加权平均值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关联系数。
S7’:响应于关联系数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将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该步骤具体包括:将关联系数与第三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关联系数大于第三阈值,则将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如果关联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流程结束。
结合图4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则S5’包括:
S21:获取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
S22:对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进行关键字提取和分析,得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
如: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为“小米手机”,则关键字提取为“手机”,进而可分析出无线连接设备类型为手机。
又如: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为“OPPO R11”,则关键字提取为“OPPO R11”,进而可分析出无线连接设备类型为手机。
S23:根据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和预设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无线连接设备的私有度信息。
其中,第一映射关系中存储了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与私有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而言,越涉及用户的隐私的无线连接设备的私有度越高,如,汽车蓝牙模块,蓝牙耳机等。
S24:根据预设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私有度信息对应的权重。
其中,第二映射关系中存储了私有度信息和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而言,私有度信息中的私有度越高,则权重也就越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与上述方法相对应的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系统。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重入网用户的识别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其中,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长;
获取模块1还用于,获取与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
计算模块2,用于计算第二用户在预设第二时长内的消费额度与第二用户在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
确定模块3,用于响应于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信息包括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第二连接信息包括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模块2还用于,计算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二连接信息的相似度;
确定模块3还用于,响应于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还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
确定模块3还用于,根据权重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关联系数;
确定模块3还用于,响应于关联系数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将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具体用于:
获取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
对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进行关键字提取和分析,得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
根据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和预设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无线连接设备的私有度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私有度信息对应的权重;
其中,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长;
获取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计算所述第二用户在预设第二时长内的消费额度与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
响应于所述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的相似度;
响应于所述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所述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
根据所述权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关联系数;
响应于所述关联系数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将所述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
对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进行关键字提取和分析,得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
根据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和预设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私有度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私有度信息对应的所述权重;
其中,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6.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存在第一连接信息的无线连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长;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存在第二连接信息的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入网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用户在预设第二时长内的消费额度与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第一用户的入网时长内的消费额度的下降幅度;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下降幅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一用户确定为疑似重入网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所述第二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与所述无线连接设备连接时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地址、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连接次数、平均每次连接的时长和连接的起始时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所述第二连接信息的相似度;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所述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对应的权重;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权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关联系数;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关联系数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将所述疑似重入网用户确定为重入网用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
对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名称进行关键字提取和分析,得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
根据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类型和预设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无线连接设备的私有度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私有度信息对应的所述权重;
其中,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CN201910604819.1A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0290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819.1A CN110290513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819.1A CN110290513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0513A true CN110290513A (zh) 2019-09-27
CN110290513B CN110290513B (zh) 2021-10-15

Family

ID=6802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4819.1A Active CN110290513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05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748A (zh) * 2020-07-01 2020-10-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重入网用户识别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73242A (zh) * 2020-04-28 2021-10-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9934A (zh) * 2016-06-17 2016-09-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重入网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6973379A (zh) * 2017-05-25 2017-07-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重入网识别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9934A (zh) * 2016-06-17 2016-09-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重入网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6973379A (zh) * 2017-05-25 2017-07-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重入网识别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3242A (zh) * 2020-04-28 2021-10-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800748A (zh) * 2020-07-01 2020-10-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重入网用户识别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0513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2104B (zh) 一种用户关系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993048B (zh) 确定推荐信息的方法及装置、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8966227A (zh) 识别异网用户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23085A (zh) 用于部署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28363A (zh)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276060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7483381A (zh) 关联账户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0290513A (zh) 一种重入网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6682949A (zh) 业务推荐方法、业务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71262A (zh) 一种订单分配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6408096A (zh) 一种在线售票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在线售票系统
CN104601448B (zh) 一种对虚拟卡片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28248A (zh) 一种依赖关系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529954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支付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38643A (zh) 智能配货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5282821A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连接无线保真WiFi热点的方法
CN106293996B (zh) 数据同步方法、主设备、备份设备和系统
CN109582829B (zh) 一种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46323A (zh) 一种标签推荐的方法及标签推荐装置
CN110059175A (zh) 一种服务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99581B (zh) 用于业务中大用户量数据访问及实时排序系统
CN106453775B (zh) 一种基于通讯录的信息查询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162799A (zh) 检验客户端是否为合法移动终端的方法以及服务器
CN110032499A (zh) 页面用户流失的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41861B (zh) 一种识别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