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4983A -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4983A
CN110284983A CN201910579113.4A CN201910579113A CN110284983A CN 110284983 A CN110284983 A CN 110284983A CN 201910579113 A CN201910579113 A CN 201910579113A CN 110284983 A CN110284983 A CN 110284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isolation circuit
isolation
driving circuit
fuel in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1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84983B (zh
Inventor
杨英振
辛振鹏
葛兆凤
孙博
刘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1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4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4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4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84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4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t least two simultaneously operating switches on the input side, e.g. "double forward" or "double (switched) flyback"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和喷油控制方法,通过在喷油控制电路中设置第一隔离电路与第二隔离电路的方式,在控制喷油器时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将驱动电压输入到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由此切断电流的回流路径,防止电流向第一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中当前没有控制喷油器工作的高边驱动电路所在端,避免了喷油器的工作电流的波形失真。

Description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油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喷油器的喷油控制电路具备冗余功能,以提升发动机可靠性,其中喷油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喷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第一低边驱动电路、第二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低边驱动电路,第一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一低边驱动电路对应用于控制发动机的两个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中的ECU1,第二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低边驱动电路对应用于控制发动机的两个ECU中的ECU2,使得ECU1和ECU2通过各自对应的驱动电路控制喷油器。
在图1中第一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共同连接喷油器的第一端(也可以称为喷油器的高边),第一低边驱动电路和第二低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通过一个二极管共同连接喷油器的第二端(也可以称为喷油器的低边),这样在ECU1(此时为主用ECU)控制喷油器时电流走向是: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驱动电压(图1中标记为BOOST),电流从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经过喷油器的第一端到喷油器中,再从喷油器的第二端到第一低边驱动电路中,从第一低边驱动电路再流回BOOST,但是由于第一低边驱动电路和第二低边驱动电路均连接喷油器的第二端,且第一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连接同一个BOOST,所以在ECU1控制喷油器时电流可能会流向第二低边驱动电路,最终流向ECU2(备用ECU,流向ECU2的路径称为回流路径),导致ECU1的电流波形失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用于禁止主用ECU的电流流向备用ECU,以降低主用ECU的电流波形的失真。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所述喷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第一低边驱动电路、第二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低边驱动电路,所述喷油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
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喷油器的驱动电压;
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低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低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且在控制所述喷油器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将所述驱动电压输入到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喷油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隔离电路和第四隔离电路;
所述第三隔离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隔离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之间,且在控制所述喷油器时所述第三隔离电路和所述第四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使与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三隔离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离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任一隔离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的,在控制喷油器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中仅有一个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以使驱动电压输出到该驱动电路所属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
一种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任意一种喷油控制电路,所述喷油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主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一隔离电路将用于控制喷油器的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一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备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二隔离电路禁止所述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二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主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一隔离电路将用于控制喷油器的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一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在所述驱动电压和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之间。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备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二隔离电路禁止所述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二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连接在所述驱动电压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之间。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主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三隔离电路将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
通过备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四隔离电路禁止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喷油控制电路中设置第一隔离电路与第二隔离电路的方式,在控制喷油器时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将驱动电压输入到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由此切断电流的回流路径,防止电流向第一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中当前没有控制喷油器工作的高边驱动电路所在端,避免了喷油器的工作电流的波形失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喷油控制电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油控制电路;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油控制电路;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油控制电路;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油控制电路;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喷油控制电路,所述喷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第一低边驱动电路、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第二低边驱动电路、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
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喷油器的驱动电压;
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低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低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且在控制所述喷油器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将所述驱动电压输入到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例如通过第一高边驱动电路控制喷油器时,第一隔离电路能够将驱动电压输入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以使第一高边驱动电路为喷油器提供驱动电压,控制喷油器工作,而在通过第一高边驱动电路控制喷油器的过程中,第二隔离电路能够禁止驱动电路输入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即此时第二隔离电路能够断开驱动电路与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连通,使得在控制喷油器过程中电流不会回流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一侧,从而通过切断回流路径方式禁止第一高边驱动电路控制喷油器时的电流回流,降低电流波形的失真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任一隔离电路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管(Q3)和第二开关管(Q4);
所述第一开关管(Q3)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Q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4)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为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在采用MOS管时,Q3和Q4的控制端可以是MOS管的栅极,第一端可以是MOS管的源极,第二端可以是MOS管的漏极。驱动电路可以采用现有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能够接收控制器,如图3中的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发送的控制命令,以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基于控制命令同时执行导通或者截止的动作,使得该隔离电路导通或截止,从而将驱动电压与对应的高边驱动电路连通。
可选的,第二隔离电路与第一隔离电路的组成可以是相同的,如图3所示,并且在第二隔离电路与第一隔离电路的组成相同时对应的开关管不限于图3中的两个;当然第二隔离电路与第一隔离电路的组成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例如,第二隔离电路中可以包括三个依次串联的三极管和用于控制该三个三极管的驱动电路。其中,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和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可以连接相同的驱动电压(图3标记为BOOST)。
在应用图3所示喷油控制电路控制喷油器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中可以仅有一个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以使驱动电压输出到该驱动电路所属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
具体的,喷油器处于工作状态过程中,同一时刻MCU通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用于使控制喷油器工作的隔离电路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控制信号则用于使不控制喷油器工作的隔离电路处于截止状态,这样驱动电压能够经过处于导通状态的隔离电路,以向该条处于导通状态的隔离电路所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提供驱动电压。
下面结合图3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设计中为使控制喷油器的喷油电路具备热冗余功能,同一支喷油器需可以由两个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控制。同一时刻,一个ECU控制喷油器进行工作(即主用ECU),另一个ECU做备用,该种一主一用的控制方式可以通过上述MCU控制隔离电路的方式实现。
两个ECU在图3中分别标记为ECU1和ECU2,ECU1(如图3标记)可以包括第一隔离电路、第一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一低边驱动电路,ECU2可以包括第二隔离电路、第二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低边驱动电路,ECU1与ECU2可以接收相同的驱动电压BOOST,具体由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连接驱动电压BOOST。
可选的,ECU1与ECU 2的构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ECU1与ECU2可以接收相同的驱动电压BOOST。
为更好介绍本发明喷油控制电路的电流流向,下面以ECU1作为主用ECU为例进行说明。
在喷油器处于工作状态过程中,若ECU1为主用ECU,则MCU控制第一隔离电路导通,电流可以由BOOST经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一高边驱动电路流至喷油器的第一端(如图3标记A,也称为高边),之后从喷油器的第二端(如图3标记B,也称为低边)流出,并依次经第一低边驱动电路流至驱动电压BOOST。同时,由于第二隔离电路处于截止状态,电流不能通过第二隔离电路流至BOOST,因此通过第二隔离电路无法形成回路,切断了ECU2中相对于ECU1的回流路径,那么从BOOST向ECU1输出的电流不会流至ECU2中。
在喷油器由于ECU1中的MOS管Q1截止而停止工作时,BOOST停止向ECU1输出电流。同时,由于喷油器为感性负载,喷油器在失去BOOST提供的电流时,自身会由于电磁感应产生阻止电流减小的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可以由喷油器的A端、B端和第一隔离电路流向BOOST。同时,由于第二隔离电路依然处于截止状态,因此该感应电流不会流向ECU2,即该感应电流全部经ECU1流向BOOST。
因此,无论是在喷油器处于工作状态过程中,或是在喷油器由于ECU1中的MOS管Q1截止而停止工作时,电流均全部流向ECU1,不会流向ECU2,ECU2无法干扰处于工作状态的ECU1,避免了电流对备用ECU的潜在回流路径,避免了喷油器的工作电流的波形失真。
需要说明的是,在ECU2作为主用ECU,ECU1作为备用ECU时,无论是在喷油器处于工作状态过程中,或是在喷油器由于ECU2中的MOS管Q2截止而停止工作时,喷油器的工作电流也同样不会波形失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喷油控制电路中设置第一隔离电路与第二隔离电路的方式,在控制喷油器时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将驱动电压输入到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由此切断电流的回流路径,防止电流向第一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中当前没有控制喷油器工作的高边驱动电路所在端,避免了喷油器的工作电流的波形失真。
可选的,基于图2所示电路,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喷油控制电路,所述喷油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隔离电路和第四隔离电路;
所述第三隔离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隔离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之间,且在控制所述喷油器时所述第三隔离电路和所述第四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使与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这样在第一高边驱动电路或第二高边驱动电路控制喷油器工作时,第三隔离电路和第四隔离电路中与其对应的隔离电路使与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而另一个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无法与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使得另一个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侧的电器件无法成为控制喷油器工作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负载,使控制喷油器工作的高边驱动电路仅需要为喷油器和自身侧的电器件提供电流。
例如第一高边驱动电路控制喷油器工作时,第三隔离电路使得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第四隔离电路断开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喷油器的第一端的连通,这样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不能接收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输出的电流,从而成功禁止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侧的电器件称为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负载。
可选的,所述第三隔离电路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如图5标记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图5中标记为A,也称为高边)。
可选的,所述第四隔离电路可以包括第二二极管(如图5标记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图5中标记为A,也称为高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控制喷油器工作时,无法为喷油器提供稳定的电压值,而三极管和MOS管这两种可以双向导通的器件,需要在两端提供稳定的电压值才能维持稳定的导通状态,因此,第三隔离电路与第四隔离电路均不可以单独使用三极管或MOS连接在高边驱动电路和喷油器的A端之间。
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且两端无需稳定电压值即可维持导通状态的特征,所以,第三隔离电路和第四隔离电路可以采用二极管连接在高边驱动电路和喷油器的A端之间。具体的,本实施例所增设的两个二极管可以是大功率二极管,例如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为30安培的二极管。
此外在增设如图5所示的两个二极管(即第三隔离电路和第四隔离电路)后,本实施例中的备用ECU中的二极管可以拦截主用ECU中可能产生的过高电流,本发明可以避免喷油器A端的过高电压击穿第二隔离电路时,第二隔离电路导通,主用ECU中的电流由备用ECU中隔离电路流至BOOST的情况。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喷油控制电路中增设第三隔离电路和第四隔离电路,能够防止没有控制喷油器工作的电路成为控制喷油器工作的电路的负载,保证电流仅能够提供给控制喷油器工作的电路。
与图2中的喷油控制电路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喷油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所述喷油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0、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控制器可以为MCU。在基于上述图2所示喷油控制电路控制喷油器时,MCU可以向喷油控制电路中的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发送不同的控制信号。
具体的,若第一隔离电路所在侧控制喷油器工作,则第一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接收第二控制信号。
S200、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主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一隔离电路将用于控制喷油器的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一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这样第一高边驱动电路能够将驱动电压输入到喷油器中,以控制喷油器工作;
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在所述驱动电压和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之间。
可选的,主用ECU和备用ECU可以分别为图3中的ECU1和ECU2。当然,主用ECU和备用ECU可以分别为图3中的ECU2和ECU1。具体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可以是MOS管,对于具体控制请参阅上述实施例。
S300、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备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二隔离电路禁止所述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二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以切断主用电子控制单元的回流路径。
一种可选的方式: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连接在所述驱动电压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之间。
具体控制过程以及详细说明请参阅上述实施例,对此本实施例不在阐述。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喷油控制电路中设置第一隔离电路与第二隔离电路的方式,结合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在控制喷油器时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将驱动电压输入到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由此切断电流的回流路径,防止电流向第一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中当前没有控制喷油器工作的高边驱动电路所在端,避免了喷油器的工作电流的波形失真。
可选的,基于图7所示的喷油控制电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喷油控制方法,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0、通过主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三隔离电路将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
S500、通过备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四隔离电路禁止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
通过上述S400和S500,能够禁止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侧的电器件称为主用电子控制单元的负载,使得主用电子控制单元仅需要为自身侧的电路提供电流。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方法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于电路实施例实施且控制过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电路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喷油控制电路,所述喷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第一低边驱动电路、第二高边驱动电路和第二低边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隔离电路和第二隔离电路;
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喷油器的驱动电压;
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低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低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且在控制所述喷油器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将所述驱动电压输入到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隔离电路和第四隔离电路;
所述第三隔离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隔离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之间,且在控制所述喷油器时所述第三隔离电路和所述第四隔离电路中仅有一个隔离电路使与该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离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离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任一隔离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控制喷油器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中仅有一个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以使驱动电压输出到该驱动电路所属隔离电路连接的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
7.一种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控制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喷油控制电路,所述喷油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主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一隔离电路将用于控制喷油器的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一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备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二隔离电路禁止所述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二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主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一隔离电路将用于控制喷油器的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一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在所述驱动电压和第一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备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二隔离电路禁止所述驱动电压输入到所述第二隔离电路连接的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连接在所述驱动电压和第二高边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主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三隔离电路将所述第一高边驱动电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
通过备用电子控制单元对应的第四隔离电路禁止所述第二高边驱动电路与所述喷油器的第一端连通。
CN201910579113.4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284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113.4A CN110284983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113.4A CN110284983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4983A true CN110284983A (zh) 2019-09-27
CN110284983B CN110284983B (zh) 2022-04-05

Family

ID=68019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113.4A Active CN110284983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849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7164A (zh) * 2021-11-11 2022-03-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高边供电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8220A (zh) * 2011-07-01 2011-12-14 天津大学 新型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续流电路
US20120279477A1 (en) * 2009-11-24 2012-11-08 Michael Anthony Archer Fuel injecto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899427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高压共轨喷油器驱动电路
CN103912391A (zh) * 2013-01-05 2014-07-09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发动机喷油控制系统
CN104806369A (zh) * 2015-03-31 2015-07-29 王超军 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喷油器多脉冲喷射控制方法
CN204967263U (zh) * 2015-09-15 2016-01-1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系统
CN109162818A (zh) * 2018-10-31 2019-01-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79477A1 (en) * 2009-11-24 2012-11-08 Michael Anthony Archer Fuel injecto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78220A (zh) * 2011-07-01 2011-12-14 天津大学 新型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续流电路
CN103899427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高压共轨喷油器驱动电路
CN103912391A (zh) * 2013-01-05 2014-07-09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发动机喷油控制系统
CN104806369A (zh) * 2015-03-31 2015-07-29 王超军 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喷油器多脉冲喷射控制方法
CN204967263U (zh) * 2015-09-15 2016-01-1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系统
CN109162818A (zh) * 2018-10-31 2019-01-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发动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贲洪奇 等: "《现代高频开关电源技术与应用》", 31 March 2018,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7164A (zh) * 2021-11-11 2022-03-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高边供电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4983B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254B (zh) 用于保护氮化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的驱动器电路的系统和设备
CN105940453B (zh) 双极栅极驱动器
KR101385065B1 (ko) 차지 펌프 회로 및 그 방법
CN101919307B (zh) 用于为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提供电流的降压型转换器和方法
CN105391279A (zh) 用于含常导通晶体管和常关断晶体管的开关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44837B (zh) 用于控制功率晶体管的器件
WO2021098173A1 (zh) 电力变换装置的驱动电路及其应用装置
CN207234654U (zh) 电平偏移电路和电子装置
KR20130060143A (ko) 반도체 스위치 및 전력 변환 장치
CN106712473A (zh) 驱动电路、对应的集成电路和器件
CN108063542A (zh) 一种简单可靠低成本碳化硅功率开关器件驱动电路
CN102118909A (zh) 驱动发光二极管的升压电路
CN101335483A (zh) 电力变换装置
US6353543B2 (en) Switching circuit of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6059552A (zh) 基于mosfet开关动态特性的驱动电路
CN208656639U (zh) 用于开关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及开关变换器
CN109952698A (zh) Dcdc转换器
CN110284983A (zh) 一种喷油控制电路及喷油控制方法
CN102810991B (zh) 同步整流器驱动电路整流器
CN101124716A (zh) 同步整流型前向变流器
CN109194126A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CN102761257A (zh) 升压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8849690U (zh) 复合开关、半桥桥臂电路结构及整流电路
CN208094444U (zh) 自驱动同步整流电路
CN102575603B (zh) 用于多个感应负载的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感应负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