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6821A - 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6821A
CN110276821A CN201910569954.7A CN201910569954A CN110276821A CN 110276821 A CN110276821 A CN 110276821A CN 201910569954 A CN201910569954 A CN 201910569954A CN 110276821 A CN110276821 A CN 110276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arty
subscriber
cloud
rendering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99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NDERB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NDERB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NDERB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NDERB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99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68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6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6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多个用户在不同的用户终端上登陆云桌面APP账号,并与云渲染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S2:多个用户按照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或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并打开已有的或新建一个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S3:绘制及修改3D模型或设置及修改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完成3D建模或3D渲染文件的配置操作;S4:完成多个用户的配置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供已授权的用户浏览、下载、使用;S5:下一次协同操作重复步骤S1‑S4。本发明通过防止由于前用户的错误导致后用户同时产生错误的积累效应,而增加不必要的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渲染及云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协同建模是一种多人同时或者先后对同一个产品进行设计开发的过程,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多人协同操作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现有的协同建模技术,一般是预先设定好操作人员的顺序,或者设置优先等级等,只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操作顺序进行,导致协同建模过程中的实时修改、检查等操作不便的问题,同时降低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协同建模过程中的实时修改、实时检查等操作不便的问题;同时解决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云渲染服务器,安装在所述用户终端上的云桌面APP,安装在所述云渲染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云桌面APP与所述云渲染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多个用户在不同的用户终端上登陆云桌面APP账号,并与云渲染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
S2:多个用户按照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或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并打开已有的或新建一个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
所述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为第一用户在第一时刻进入应用软件进行触控操作,此时操作权限只属于第一用户;第一用户停止操作,第二用户在第二时刻进入应用软件进行触控操作,此时操作权限只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一时刻早于所述第二时刻;重复该过程,多个用户按照进入应用软件进行触控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获得操作权限。
所述主动请求授权为在无任何用户进入应用软件时,A用户进入应用软件,取得操作权限,B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时,向A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A用户同意,B用户取得操作权限,C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则向B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B用户同意,C用户取得操作权限,下一时刻,其它用户提出取得操作权限请求,重复上述操作,多个用户依次获得操作权限。
S3:绘制及修改3D模型或设置及修改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完成3D建模或3D渲染文件的配置操作。
S4:完成多个用户的配置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供已授权的用户浏览、下载、使用。
S5:下一次协同操作重复步骤S1-S4。多个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登陆云桌面APP账号,进入云渲染服务器,用户终端与云渲染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用户终端显示操作界面的交互操作信息,多个用户按照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或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进入应用软件后,打开已有的或新建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根据需要对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进行相关操作或设置对应的相关参数,完成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供已授权的用户进行浏览、下载、使用等操作,采用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的方式进入时,按照进入应用软件获得触控操作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获得操作权限;采用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在无任何用户进入应用软件时,A用户进入了,则获得操作权限,其它用户想获得操作权限则需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可多次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在操作完成退出后,还需要对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改或检查时,根据所选择的进入应用软件的方式,再次进入进行修改、检查等操作,生成最终所需要的文件,有效地提高了生成文件的质量,同时防止由于前用户的错误导致后用户同时产生错误的积累效应,而增加不必要的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软件包括:3DS MAX、Unity3D;所述云渲染服务器为RenderBus云渲染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权限包括:设置相关参数、新建、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S3为:获得操作权限的用户,绘制及修改3D模型,同时根据操作权限对3D模型进行新建、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操作,或设置及修改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完成3D建模或3D渲染文件的配置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终端为PC端或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用户终端的系统包括:Windows系统、iOS系统、Android系统、Bada系统、Webos系统、Linux系统。可采用不同的用户终端,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同一个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进行相关操作,有益于团队协同合作的需要。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请求授权过程中,若B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向A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授权请求时或C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向B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授权请求时,若A用户或B用户不同意,则A用户或B用户继续操作,若A用户或B用户10秒内未同意,则系统默认同意,B用户或C用户取得操作权限。设定A用户或B用户10秒内未响应,则系统会默认同意,B用户或C用户可以取得操作权限,无需再次请求或其它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中的所述触控操作包括:鼠标操作、键盘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为:在完成多个用户的配置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自动存储在云渲染服务器内,供已授权的用户下一次的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或供已授权的用户浏览、下载、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包括:图像大小、解析度、采样类型、采样大小、最小采样值、抗锯齿、折射/反射、灯光缓冲、环境、散焦、噪波、颜色映射、线性倍增。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多个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登陆云桌面APP账号,进入云渲染服务器,用户终端与云渲染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用户终端显示操作界面的交互操作信息,多个用户按照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或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进入应用软件后,打开已有的或新建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根据需要对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进行相关操作或设置对应的相关参数,完成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供已授权的用户进行浏览、下载、使用等操作,采用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的方式进入时,按照进入应用软件获得触控操作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获得操作权限;采用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在无任何用户进入应用软件时,A用户进入了,则获得操作权限,其它用户想获得操作权限则需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可多次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在操作完成退出后,还需要对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改或检查时,根据所选择的进入应用软件的方式,再次进入进行修改、检查等操作,生成最终所需要的文件,有效地提高了生成文件的质量,同时防止由于前用户的错误导致后用户同时产生错误的积累效应,而增加不必要的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不同的用户终端,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同一个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进行相关操作,有益于团队协同合作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其中:用户终端10、云桌面APP 11、云渲染服务器20、应用软件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10、云渲染服务器20,安装在所述用户终端10上的云桌面APP11,安装在所述云渲染服务器20上的应用软件21;所述用户终端10通过所述云桌面APP11与所述云渲染服务器20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多个用户在不同的用户终端10上登陆云桌面APP11账号,并与云渲染服务器20建立通讯连接。
S2:多个用户按照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或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21,并打开已有的或新建一个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
所述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为第一用户在第一时刻进入应用软件21进行触控操作,此时操作权限只属于第一用户;第一用户停止操作,第二用户在第二时刻进入应用软件21进行触控操作,此时操作权限只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一时刻早于所述第二时刻;重复该过程,多个用户按照进入应用软件21进行触控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获得操作权限。
所述主动请求授权为在无任何用户进入应用软件21时,A用户进入应用软件21,取得操作权限,B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时,向A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A用户同意,B用户取得操作权限,C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则向B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B用户同意,C用户取得操作权限,下一时刻,其它用户提出取得操作权限请求,重复上述操作,多个用户依次获得操作权限。
S3:绘制及修改3D模型或设置及修改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完成3D建模或3D渲染文件的配置操作。
S4:完成多个用户的配置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供已授权的用户浏览、下载、使用。
S5:下一次协同操作重复步骤S1-S4。多个用户通过用户终端10登陆云桌面APP11账号,进入云渲染服务器20,用户终端10与云渲染服务器20建立通讯连接,用户终端10显示操作界面的交互操作信息,多个用户按照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或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21,进入应用软件21后,打开已有的或新建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根据需要对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进行相关操作或设置对应的相关参数,完成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供已授权的用户进行浏览、下载、使用等操作,采用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的方式进入时,按照进入应用软件21获得触控操作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获得操作权限;采用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21,在无任何用户进入应用软件21时,A用户进入了,则获得操作权限,其它用户想获得操作权限则需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可多次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在操作完成退出后,还需要对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改或检查时,根据所选择的进入应用软件21的方式,再次进入进行修改、检查等操作,生成最终所需要的文件,有效地提高了生成文件的质量,同时防止由于前用户的错误导致后用户同时产生错误的积累效应,而增加不必要的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应用软件21包括:3DS MAX、Unity3D;所述云渲染服务器20为RenderBus云渲染系统。
所述操作权限包括:设置相关参数、新建、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操作。
步骤S3为:获得操作权限的用户,绘制及修改3D模型,同时根据操作权限对3D模型进行新建、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操作,或设置及修改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完成3D建模或3D渲染文件的配置操作。
所述用户终端10为PC端或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用户终端10的系统包括:Windows系统、iOS系统、Android系统、Bada系统、Webos系统、Linux系统。可采用不同的用户终端10,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同一个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进行相关操作,有益于团队协同合作的需要。
所述主动请求授权过程中,若B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向A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授权请求时或C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向B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授权请求时,若A用户或B用户不同意,则A用户或B用户继续操作,若A用户或B用户10秒内未同意,则系统默认同意,B用户或C用户取得操作权限。设定A用户或B用户10秒内未响应,则系统会默认同意,B用户或C用户可以取得操作权限,无需再次请求或其它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中的所述触控操作包括:鼠标操作、键盘操作。
所述步骤S4为:在完成多个用户的配置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自动存储在云渲染服务器20内,供已授权的用户下一次的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或供已授权的用户浏览、下载、使用。
所述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包括:图像大小、解析度、采样类型、采样大小、最小采样值、抗锯齿、折射/反射、灯光缓冲、环境、散焦、噪波、颜色映射、线性倍增。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多个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登陆云桌面APP账号,进入云渲染服务器,用户终端与云渲染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用户终端显示操作界面的交互操作信息,多个用户按照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或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进入应用软件后,打开已有的或新建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根据需要对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进行相关操作或设置对应的相关参数,完成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供已授权的用户进行浏览、下载、使用等操作,采用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的方式进入时,按照进入应用软件获得触控操作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获得操作权限;采用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在无任何用户进入应用软件时,A用户进入了,则获得操作权限,其它用户想获得操作权限则需发取得操作权限请求,可多次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在操作完成退出后,还需要对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改或检查时,根据所选择的进入应用软件的方式,再次进入进行修改、检查等操作,生成最终所需要的文件,有效地提高了生成文件的质量,同时防止由于前用户的错误导致后用户同时产生错误的积累效应,而增加不必要的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不同的用户终端,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同一个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进行相关操作,有益于团队协同合作的需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云渲染服务器,安装在所述用户终端上的云桌面APP,安装在所述云渲染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云桌面APP与所述云渲染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多个用户在不同的用户终端上登陆云桌面APP账号,并与云渲染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
S2:多个用户按照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或主动请求授权的方式进入应用软件,并打开已有的或新建一个3D模型或3D渲染文件;
所述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为第一用户在第一时刻进入应用软件进行触控操作,此时操作权限只属于第一用户;第一用户停止操作,第二用户在第二时刻进入应用软件进行触控操作,此时操作权限只属于第二用户,所述第一时刻早于所述第二时刻;重复该过程,多个用户按照进入应用软件进行触控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获得操作权限;
所述主动请求授权为在无任何用户进入应用软件时,A用户进入应用软件,取得操作权限,B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时,向A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A用户同意,B用户取得操作权限,C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则向B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权限请求,B用户同意,C用户取得操作权限,下一时刻,其它用户提出取得操作权限请求,重复上述操作,多个用户依次获得操作权限;
S3:绘制及修改3D模型或设置及修改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完成3D建模或3D渲染文件的配置操作;
S4:完成多个用户的配置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供已授权的用户浏览、下载、使用;
S5:下一次协同操作重复步骤S1-S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软件包括:3DS MAX、Unity3D;所述云渲染服务器为RenderBus云渲染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权限包括:设置相关参数、新建、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为:获得操作权限的用户,绘制及修改3D模型,同时根据操作权限对3D模型进行新建、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操作,或设置及修改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完成3D建模或3D渲染文件的配置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为PC端或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用户终端的系统包括:Windows系统、iOS系统、Android系统、Bada系统、Webos系统、Linux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请求授权过程中,若B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向A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授权请求时或C用户想取得操作权限向B用户发送取得操作授权请求时,若A用户或B用户不同意,则A用户或B用户继续操作,若A用户或B用户10秒内未同意,则系统默认同意,B用户或C用户取得操作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命令调用时间先后顺序中的所述触控操作包括:鼠标操作、键盘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为:在完成多个用户的配置操作后,保存或生成最终文件,自动存储在云渲染服务器内,供已授权的用户下一次的增加、删除、修改、复制、保存,或供已授权的用户浏览、下载、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渲染文件的相关参数包括:图像大小、解析度、采样类型、采样大小、最小采样值、抗锯齿、折射/反射、灯光缓冲、环境、散焦、噪波、颜色映射、线性倍增。
CN201910569954.7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02768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9954.7A CN110276821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9954.7A CN110276821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6821A true CN110276821A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63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9954.7A Pending CN110276821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68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7907A (zh) * 2020-09-07 2022-03-08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手机的vr应用设计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7064A1 (en) * 2011-06-17 2013-05-09 Progress Software Corporation 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combining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 web and cloud delivery
US20130120368A1 (en) * 2011-11-15 2013-05-16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Browser-Base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a 3D Model
CN103442089A (zh) * 2013-09-16 2013-12-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远程仪器共享系统及该系统下服务器的权限分配器及权限分配方法
US20140230034A1 (en) * 2013-02-14 2014-08-14 Dicentral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haring rights
CN104580164A (zh) * 2014-12-18 2015-04-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87057A (zh) * 2018-06-25 2018-12-25 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bim云协同平台的异地协同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9711795A (zh) * 2018-11-01 2019-05-03 佛山小易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云协同平台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7064A1 (en) * 2011-06-17 2013-05-09 Progress Software Corporation 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combining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 web and cloud delivery
US20130120368A1 (en) * 2011-11-15 2013-05-16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Browser-Base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a 3D Model
US20140230034A1 (en) * 2013-02-14 2014-08-14 Dicentral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haring rights
CN103442089A (zh) * 2013-09-16 2013-12-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远程仪器共享系统及该系统下服务器的权限分配器及权限分配方法
CN104580164A (zh) * 2014-12-18 2015-04-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87057A (zh) * 2018-06-25 2018-12-25 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bim云协同平台的异地协同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9711795A (zh) * 2018-11-01 2019-05-03 佛山小易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云协同平台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G S.X. ET AL.: "A method for topological entity correspondence in a replicated collaborative CAD system", 《COMPUTERS IN INDUSTRY》 *
KARTHIK RAMANI ET AL.: "CADDAC:multi-client collaborative shape design system with server-based geometry kernel", 《ASME》 *
QIANG L.Z. ET AL.: "A distributive and collaborative concurrent product design system through the WWW/Interne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方萃浩等: "协同环境下CAD模型的多层次动态安全访问控制", 《软件学报》 *
王卓: "协同设计中并发控制加锁机制的研究与形式化描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马晓明: "基于WEB 3D多人建模平台协同冲突分析与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7907A (zh) * 2020-09-07 2022-03-08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手机的vr应用设计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71483B2 (ja) スマートデバイス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00456235C (zh) 一种在即时通信中屏幕截图的方法和系统
CN102609409B (zh) 一种在线翻译方法、装置、系统及服务器
CN107146074B (zh) 工单任务协同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91885A (zh) 资源分享方法和装置
CN102427448B (zh) 在虚拟桌面中使用客户端输入法的方法、终端及服务端
CN105407126B (zh) 通过蓝牙控制器对移动终端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10418099A (zh) 一种音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177724A (zh) 语音控制文本操作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763311B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智能交互平板及存储介质
CN102170442A (zh) 基于社区平台的电子白板安全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8683872A (zh) 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0276821A (zh) 一种基于云渲染服务器协同建模及cg渲染的系统及方法
CN113691602A (zh) 基于云手机的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078424A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40201B (zh) Ui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11374A (zh) 基于会议白板应用的多终端协作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09684620A (zh) 合同修改信息记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71224A (zh) 一种签核方法及系统
CN110636320A (zh) 用于直播的动画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07346197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290805B (zh) 一种聚合功能快捷调用方法及系统
CN111711672B (zh) 大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13420133A (zh) 一种会话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31145A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远程协助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