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6140A -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6140A
CN110276140A CN201910558779.1A CN201910558779A CN110276140A CN 110276140 A CN110276140 A CN 110276140A CN 201910558779 A CN201910558779 A CN 201910558779A CN 110276140 A CN110276140 A CN 110276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
lssvm
formula
particle
respons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87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6140B (zh
Inventor
庞继红
王瑞庭
罗中伦
管翔云
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587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6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6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6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6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6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12Measuring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rticles or specimens of solids or 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G06F18/241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proximity to a decision surface, e.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6Circuit design at the analogue level
    • G06F30/367Design verification, e.g. using simulation,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 [SPICE], direct methods or relaxation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04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 G06N3/006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based on simulated virtual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life forms, e.g. social simulations or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PS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涉及电磁体质检领域,其步骤包括:A、分析影响电磁铁响应时间的因素,收集数据,将实验所得的若干组数据分为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B、利用改进PSO选择粒子位置,先初始化粒子群参数,再选择粒子位置和速度;C、建立训练LSSVM回归模型,将第一类数据作为LSSVM回归模型的训练集,并对第一类数据的响应时间进行预测;D、利用改进PSO,更新粒子位置和速度,并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满足条件就继续以下步骤;E、利用最优的LSSVM参数建立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模型,然后预测第二类数据的响应时间;F、计算PSO‑LSSVM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对小样本、高纬度、非线性问题进行预测的优点。

Description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体质检领域,具体涉及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LSSVM模型一般用于解决小样本、非线性以及高维模式的识别中,具有运算简单、收敛速度快等优点,但是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受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的设定值影响,相应的参数取值范围为:γ∈[0.01,1000],σ2∈[0.1,100]。为了提高LSSVM预测精度,需要采取试凑的方法对正则化参数γ、核函数的宽度σ2进行组合建立的LSSVM预测模型,最终得到参数组合中相对预测精度较高的LSSVM模型,但是该方法并不能在参数空间内穷尽搜索所有的参数组合,使得LSSVM预测模型设定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参数不是全局最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步骤包括:
A、分析影响电磁铁响应时间的因素,收集数据,将实验所得的若干组数据分为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并得出试验方案;
B、利用改进PSO选择粒子位置,先初始化粒子群参数,再选择粒子位置和速度;
C、利用LSSVM建立训练LSSVM回归模型,将第一类数据作为LSSVM回归模型的训练集,并对第一类数据的响应时间进行预测;
D、利用改进PSO,更新粒子位置和速度,并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满足条件就继续以下步骤,不满足条件则重复此步骤;
E、获得最优的LSSVM参数,并利用最优的LSSVM参数建立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模型,然后预测第二类数据的响应时间;
F、计算PSO-LSSVM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影响电磁铁响应时间的因素包括设定因素和测试因素,所述测试因素会随的变化而变化;
设定因素包括环境温度、电磁铁安装角度和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
测试因素包括线圈电阻值、衔铁动作行程和线圈的磁场强度。
优选的,所述环境温度分为:25℃、45℃、65℃、85℃;
电磁铁安装角度分为:0°、30°、60°、90°;
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分为:40N,50N,60N;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电磁铁2个4水平因素和1个3水平因素行进行试验设计,共收集35组数据,第一类数据为30组,第二类数据为5组。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粒子群的种群数量为m,最大迭代次数为itermax,设置惯性权值系数ω,设置学习因子c1,c2,粒子群的初始速度和初始位置分别为vid∈Rn×2、uid∈Rn ×2,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uid(i)=[γ,σ2]∈Rn×2
惯性权值系数ω公式如下:
式中,iter为当前迭代次数;itermax为种群最大迭代次数;
设置学习因子c1,c2公式如下:
式中,c1s,c1e,c2s,c2e分别为c1和c2的初始值和最终值;c1表示自我学习因子和c2表示社会学习因子;
选择第i个粒子更新位置、速度,公式如下:
其中,在d维空间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ui=(ui1,ui2,ui3,…,uid),i=1,2,3,…,m;每个粒子的速度向量为vi=(vi1,vi2,vi3,…,vid);rand为产生之间随机数的函数,ω为惯性权值系数,ω是平衡粒子群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的重要参数;pbest为第i个粒子经历的最优位置,pi=(pi1,pi2,pi3,…,pid),i=1,2,3,…,m。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利用LSSVM建立训练LSSVM回归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C1、建立LSSVM的线性回归函数;
C2、为了求解目标优化函数的最小值,把约束优化问题变成无约束优化问题,并构造相应的拉格朗日函数;
C3、构造LSSVM模型的预测函数,对第一类数据进行预测;
其中,步骤C1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w为权值向量,b为偏置向量;
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LSSVM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γ为正则化参数,且γ>0;ξi为误差变量,表示第i个样本的实际输出与模型预测输出间的误差;
所述步骤C2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αi∈R为拉格朗日乘子,也称为支持向量;
对L(w,b,ξii)分别求关于变量w,b,ξii的偏导:
消除上式中的w,ξi,整理得到下列矩阵方程:
式中,I为n×n的单位矩阵;1T=[1,1,…,1],α=[α12,…,αn]T,Ψ为n×n的对称矩阵,且有:
式中:K(·)为核函数;i,j=1,2,3,…,n;
所述步骤C3中LSSVM模型的预测函数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为核函数;σ为核函数的宽度,||·||表示范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D包括:
D1、求解每组数据的适应度值fitness,再求解gbest和pbest,用回归误差平方和作为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取fitness值最小的粒子对应的位置作为全局极值位置gbest;公式如下:
式中,为第i个粒子预测值;yi为第i个粒子实际值;
D2、迭代计算,根据步骤B中的前三个公式,更新每一代种群中粒子的速度、位置以及惯性权值系数ω和学习因子c1,c2
D3、若粒子的当前适应度值优于历史最优值,则更新个体极值pbest;若粒子当前适应度值仍优于全局最优值,则更新全局最优值gbest
D4、当粒子群达到最大迭代次数itermax或解不再变化时,种群停止搜索,得到全局极值位置,即gbest=[γ,σ2];若不满足终止条件,则返回步骤D1继续搜索。
优选的,所述步骤E采用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平方和来衡量改进PSO-LSSVM预测结果优劣的评价指标,公式如下:
式中,N为测试集样本的个数,yi为第i个测试样本实际值,为PSO-LSSVM预测模型对第i个测试样本的预测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属于非线性的数据问题,本申请采用PSO优化算法对LSSVM模型中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进行寻优,建立PSO-LSSVM预测模型,并对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进行预测,能够较好的对小样本、高纬度、非线性问题进行预测;
2、本申请运用一种基于改进PSO-LSSVM参数优化算法寻求LSSVM预测模型中最优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为了避免了粒子群在参数空间内搜寻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值,根据Sigmoid激活函数在线性与非线性之间呈现的平滑过渡的特性,提出了基于Sigmoid函数的惯性权重自适应调整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PSO优化算法中的惯性权值系数ω进行非线性调整,使得粒子群在算法前期具有较大的全局收敛能力,在算法后期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能力,得到LSSVM算法在参数空间内最优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
3、将影响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电磁铁安装角度、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线圈电阻值、衔铁动作行程、线圈的磁场强度,进行同时考虑,分别利用不同预测模型对其合到位的试验数据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使用PSO-LSSVM模型能过获得较好的预测精度,为实现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对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预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对电磁铁运行可靠性预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多次优化过程适应度曲线。
图3为不同预测模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是由Suykens在标准的支持向量机基础上,将最小二乘理论引入支持向量机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采用误差平方和损失函数取代SVM的二次规划来解决函数估值问题,把传统支持向量机中的不等式约束变为等式约束,从而简化支持向量机计算时的复杂性,提高模型适应性和精度。其基本原理为:对于一组训练样本集U={(xi,yi)|i=1,2,3,...,n},xi∈Rn,yi∈R,其中xj为第j个样本的输入,yj为第j个样本输出,n为样本的总个数,利用非线性函数将样本由原来的Rn维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内,将非线性回归问题转变成高维特征空间的线性回归问题。LSSVM的线性回归函数为:
式中,w为权值向量,b为偏置向量。
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LSSVM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γ为正则化参数,其值的大小决定了对误差的惩罚力度,且γ>0;ξi为误差变量,表示第i个样本的实际输出与模型预测输出间的误差。
为了求解目标优化函数的最小值,把约束优化问题变成无约束优化问题,并构造相应的拉格朗日函数:
式中,αi∈R为拉格朗日乘子,也称为支持向量。
由于式(3)满足Karush–Kuhn–Tucher(K.K.T)最优化条件,对L(w,b,ξii)分别求关于变量w,b,ξii的偏导:
消除上式中的w,ξi,整理得到下列矩阵方程:
式中,I为n×n的单位矩阵;1T=[1,1,…,1],α=[α12,…,αn]T,Ψ为n×n的对称矩阵,且有:
式中:K(·)为核函数。
构造LSSVM模型的预测函数:
式中,为核函数,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式(5)可得α,b。
由于Gauss径向基核函数具有:处理非线性映射能力强,多变量输入也不会增加模型的复杂性,任意阶可导等优点,所以本申请采用径向基核函数作为LSSVM模型的核函数,其表达式:
式中,σ为核函数的宽度,||·||表示范数。
由以上LSSVM的理论推导可知,模型的精度与泛化能力由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两个参数决定。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由美国学者Eberhart和Kennedy等人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全局优化进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界鸟群的觅食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群体协作的随机搜索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原理简单、全局寻优能力强、收敛速度快、设置参数少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目标搜索空间为d维,粒子群的种群数量为m,在d维空间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ui=(ui1,ui2,ui3,…,uid),i=1,2,3,…,m,每个粒子的速度向量为vi=(vi1,vi2,vi3,…,vid),第i个粒子经历的最优位置pbest为pi=(pi1,pi2,pi3,…,pid),i=1,2,3,…,m,种群中所有粒子经历过得最优位置gbest为pg=(pg1,pg2,pg3,…,pgd)。第i个粒子更新位置、速度公式:
式中,rand为产生[0,1]之间随机数的函数,ω为惯性权值系数。ω是平衡粒子群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的重要参数,在迭代初期,ω值越大,则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收敛能力以找到合适的粒子;在迭代后期,ω值越小,则PSO具有较强的局部收敛能力,所以在进化过程中需要动态调整惯性权重;当惯性权重ω∈[0.4,0.95]时,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性能会大幅度提高,采用Sigmoid函数的非线性递减惯性权重:
式中,iter为当前迭代次数;itermax为种群最大迭代次数。
在PSO中,c1,c2分别表示自我学习因子、社会学习因子,在算法初期,粒子具备较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较小的社会学习能力,使粒子在整个空间搜索;在算法后期,则要求粒子具备较小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较大的社会学习能力,使粒子飞向全局最优解。为了提高PSO的收敛性,采用动态调整自我学习因子c1和社会学习因子c2
式中,c1s,c1e,c2s,c2e分别为c1和c2的初始值和最终值;当c1s=2.5,c1e=0.5,c2s=0.5,c2e=2.5时,PSO收敛效果较好。
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LSSVM:
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正则化参数γ和核函数的宽度σ2进行寻优,能够提高LSSVM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本申请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LSSVM模型中的正则化参数γ和核函数的宽度σ2参数进行优化,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初始化粒子群。粒子群的种群数量为m,最大迭代次数为itermax,根据公式(11)设置惯性权值系数ω,根据公式(12)、(13)设置学习因子c1,c2,粒子群的初始速度和初始位置分别为vid∈Rn×2、uid∈Rn×2,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uid(i)=[γ,σ2]∈Rn×2
Step2:计算适应度值。用每一个粒子向量所对应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用回归误差平方和作为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
式中,为第i个粒子预测值;yi为第i个粒子实际值。
Step3:利用式(14)计算每个粒子当前位置的适应度值fitness,取fitness值最小的粒子对应的位置作为全局极值位置gbest
Step4:迭代计算。根据公式(11)~(13),更新每一代种群中粒子的速度、位置以及惯性权值系数ω和学习因子c1,c2
Step5:若粒子的当前适应度值优于历史最优值,则更新个体极值pbest;若粒子当前适应度值仍优于全局最优值,则更新全局最优值gbest
Step6:当粒子群达到最大迭代次数itermax或解不再变化时,种群停止搜索,得到全局极值位置,即gbest=[γ,σ2];若不满足终止条件,则返回Step2继续搜索。
预测模型的评价:
衡量LSSVM预测结果优劣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APE)、标准差(RMSE)、均方差(MSE)、平方差(SSE)、相对误差平方和(ESE)等;本申请采用平均相对误差(MAPE)、相对误差平方和(ESE)对PSO-LSSVM预测结果进行评估:
式中,N为测试集样本的个数,yi为第i个测试样本实际值,为PSO-LSSVM预测模型对第i个测试样本的预测值。
本申请对某公司生产的2065型直动式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进行研究,该型号电磁铁的具体特性如表1所示,分析了影响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的因素,包括:环境温度、电磁铁安装角度、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线圈电阻值、衔铁动作行程、线圈的磁场强度。
表1 2065型电磁铁各项特性
通过试验测量分析可知,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线圈电阻值、衔铁动作行程、线圈的磁场强度会随环境温度、电磁铁安装角度、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该型号电磁铁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环境温度、电磁铁安装角度、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这3个因素进行不同等级的水平划分,所设环境温度为:25℃、45℃、65℃、85℃,电磁铁安装角度(即电磁铁轴线与重锤线之间的夹角):0°、30°、60°、90°,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40N,50N,60N;为了减小试验次数同时也能保证良好的试验效果的前提下,本申请选用正交实验代替全面试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电磁铁2个4水平因素和1个3水平因素行进行试验设计,共得出35组试验方案;将影响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电磁铁安装角度、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线圈电阻值、衔铁动作行程、线圈的磁场强度,进行同时考虑,分别利用不同预测模型对其合到位的试验数据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使用PSO-LSSVM模型能过获得较好的预测精度,为实现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对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预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对电磁铁运行可靠性预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试验利用电磁铁动态测试平台对2026型电磁铁在不同环境温度、电磁铁安装角度、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下的电磁铁吸合响应时间的测试,如图1所示。该型号电磁铁安装在测试平台的白色加热箱内,如图2所示。电磁铁的衔铁与其正上方的气缸通过中间的连接杆相连接,KEYENCE激光传感器通过监测连接杆中部的圆形钢片位置,实现对衔铁动作行程的精密测量。手动调节供给气缸的气压值,可模拟衔铁所承受不同大小的负载值,测试平台的监测软件可精确的将气压值换算成气缸活塞对衔铁的拉力。加热箱和气缸组件是固定在可绕测试夹具中心旋转的框架内,通过旋转角度的改变可模拟电磁铁安装在不同角度下的情况。加热箱通过其内部的电热丝工作,实现箱内温度的调节,利用热敏电偶对箱内温度实时监控,使箱内温度稳定在设定的温度值。待箱内温度稳定后,使用FLUCK万用表对电磁铁线圈电阻值进行测量,线圈阻值稳定后,说明电磁铁内部线圈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值,可以对电磁铁进行动态测试试验。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一电磁铁线圈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主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磁场强度的大小决定着电磁铁的吸合力。本次试验利用高斯计探头对电磁铁线圈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进行测量,将拆卸完衔铁的电磁铁放入巨孚保温箱内进行加热保温,通过贴在线圈轴内的热敏电偶实现对电磁铁线圈温度的监控;当线圈内的温度达到保温箱设定温度后,对线圈通入额定工作电压,通过高斯计探头对电磁铁线圈轴中心位置的磁感应强度进行测量。
数据采集: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对2026型电磁铁进行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安装角度、不同负载值情况下的线圈电阻值、衔铁动作行程、线圈的磁场强度进行测量,并通过电磁铁动态测试平台记录下衔铁吸合到位的时间,实验测量数据共35组,如表2所示:
表2 2026型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
预测模型建立:
本申请运用MATLAB LSSVMlabv1.8工具箱进行编程,该工具箱是由台湾大学的林智仁教授基于MATLAB环境用于解决高维、非线性数据的分类与回归问题所编写的函数工具箱。
将实验测得的6个因素作为LSSVM模型的输入,利用PSO优化算法对LSSVM模型中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两个参数进行寻优,通过对训练集不断训练得到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的预测模型,再利用测试集对预测模型进行结果验证,用均方差作为PSO-LSSVM粒子的适应度值。对算法进行参数设置:γ∈[0.01,1000],σ2∈[0.1,100],粒子群的种群数为m=40,迭代次数为itermax=500。
模型预测:
将实验所得的35组数据分为两类,前30组数据作为PSO-LSSVM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后5组数据作为模型的测试集。通过PSO优化算法进行500次迭代计算,得到LSSVM最优最优正则化参数γ=100、径向基函数核函数宽度σ2=2.4104。
具体算法流程如附图1所示。
粒子群寻优过程中的适应度变化曲线如附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适应度值逐渐趋于稳定,当寻优为局部极值时,适应度值会向下变化,跳出局部极值点继续寻优。
表3不同预测模型结果比较
由表3得到LSSVM模型、Grid Search模型、PSO-LSSVM模型预测数据,根据公式(15)、(16)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平均相对误差(MAPE)、相对误差平方和(ESE),如表4所示:
表4不同预测模型的MAPE、ESE比较
根据表4计算得出的MAPE、ESE数据,对不同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PSO-LSSVM模型预测的精度要远远高于其它两个预测模型,说明PSO-LSSVM对电磁铁吸合到位预测效果较好。
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属于非线性的数据问题,本申请采用PSO优化算法对LSSVM模型中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进行寻优,建立PSO-LSSVM预测模型,并对电磁铁吸合到位时间进行预测,能够较好的对小样本、高纬度、非线性问题进行预测。
LSSVM模型一般用于解决小样本、非线性以及高维模式的识别中,具有运算简单、收敛速度快等优点,但是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受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的设定值影响,相应的参数取值范围为:γ∈[0.01,1000],σ2∈[0.1,100]。为了提高LSSVM预测精度,需要采取试凑的方法对正则化参数γ、核函数的宽度σ2进行组合建立的LSSVM预测模型,最终得到参数组合中相对预测精度较高的LSSVM模型,但是该方法并不能在参数空间内穷尽搜索所有的参数组合,使得LSSVM预测模型设定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参数不是全局最优。
本申请运用一种基于改进PSO-LSSVM参数优化算法寻求LSSVM预测模型中最优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为了避免了粒子群在参数空间内搜寻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值,根据Sigmoid激活函数在线性与非线性之间呈现的平滑过渡的特性,提出了基于Sigmoid函数的惯性权重自适应调整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PSO优化算法中的惯性权值系数ω进行非线性调整,使得粒子群在算法前期具有较大的全局收敛能力,在算法后期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能力,得到LSSVM算法在参数空间内最优的正则化参数γ与核函数的宽度σ2。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发明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A、分析影响电磁铁响应时间的因素,收集数据,将实验所得的若干组数据分为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并得出试验方案;
B、利用改进PSO选择粒子位置,先初始化粒子群参数,再选择粒子位置和速度;
C、利用LSSVM建立训练LSSVM回归模型,将第一类数据作为LSSVM回归模型的训练集,并对第一类数据的响应时间进行预测;
D、利用改进PSO,更新粒子位置和速度,并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满足条件就继续以下步骤,不满足条件则重复此步骤;
E、获得最优的LSSVM参数,并利用最优的LSSVM参数建立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模型,然后预测第二类数据的响应时间;
F、计算PSO-LSSVM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影响电磁铁响应时间的因素包括设定因素和测试因素,所述测试因素会随的变化而变化;
设定因素包括环境温度、电磁铁安装角度和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
测试因素包括线圈电阻值、衔铁动作行程和线圈的磁场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温度分为:25℃、45℃、65℃、85℃;
电磁铁安装角度分为:0°、30°、60°、90°;
电磁铁承受的负载值分为:40N,50N,60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电磁铁2个4水平因素和1个3水平因素行进行试验设计,共收集35组数据,第一类数据为30组,第二类数据为5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粒子群的种群数量为m,最大迭代次数为itermax,设置惯性权值系数ω,设置学习因子c1,c2,粒子群的初始速度和初始位置分别为vid∈Rn×2、uid∈Rn×2,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uid(i)=[γ,σ2]∈Rn×2
惯性权值系数ω公式如下:
式中,iter为当前迭代次数;itermax为种群最大迭代次数;
设置学习因子c1,c2公式如下:
式中,c1s,c1e,c2s,c2e分别为c1和c2的初始值和最终值;c1表示自我学习因子和c2表示社会学习因子;
选择第i个粒子更新位置、速度,公式如下:
其中,在d维空间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ui=(ui1,ui2,ui3,…,uid),i=1,2,3,…,m;每个粒子的速度向量为vi=(vi1,vi2,vi3,…,vid);rand为产生之间随机数的函数,ω为惯性权值系数,ω是平衡粒子群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的重要参数;pbest为第i个粒子经历的最优位置,pi=(pi1,pi2,pi3,…,pid),i=1,2,3,…,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利用LSSVM建立训练LSSVM回归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C1、建立LSSVM的线性回归函数;
C2、为了求解目标优化函数的最小值,把约束优化问题变成无约束优化问题,并构造相应的拉格朗日函数;
C3、构造LSSVM模型的预测函数,对第一类数据进行预测;
其中,步骤C1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w为权值向量,b为偏置向量;
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LSSVM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γ为正则化参数,且γ>0;ξi为误差变量,表示第i个样本的实际输出与模型预测输出间的误差;
所述步骤C2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αi∈R为拉格朗日乘子,也称为支持向量;
对L(w,b,ξii)分别求关于变量w,b,ξii的偏导:
消除上式中的w,ξi,整理得到下列矩阵方程:
式中,I为n×n的单位矩阵;1T=[1,1,…,1],α=[α12,…,αn]T,Ψ为n×n的对称矩阵,且有:
式中:K(·)为核函数;i,j=1,2,3,…,n;
所述步骤C3中LSSVM模型的预测函数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为核函数;σ为核函数的宽度,||·||表示范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
D1、求解每组数据的适应度值fitness,再求解gbest和pbest,用回归误差平方和作为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取fitness值最小的粒子对应的位置作为全局极值位置gbest;公式如下:
式中,为第i个粒子预测值;yi为第i个粒子实际值;
D2、迭代计算,根据步骤B中的前三个公式,更新每一代种群中粒子的速度、位置以及惯性权值系数ω和学习因子c1,c2
D3、若粒子的当前适应度值优于历史最优值,则更新个体极值pbest;若粒子当前适应度值仍优于全局最优值,则更新全局最优值gbest
D4、当粒子群达到最大迭代次数itermax或解不再变化时,种群停止搜索,得到全局极值位置,即gbest=[γ,σ2];若不满足终止条件,则返回步骤D1继续搜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采用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平方和来衡量改进PSO-LSSVM预测结果优劣的评价指标,公式如下:
式中,N为测试集样本的个数,yi为第i个测试样本实际值,为PSO-LSSVM预测模型对第i个测试样本的预测值。
CN201910558779.1A 2019-06-26 2019-06-26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Active CN110276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8779.1A CN110276140B (zh) 2019-06-26 2019-06-26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8779.1A CN110276140B (zh) 2019-06-26 2019-06-26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6140A true CN110276140A (zh) 2019-09-24
CN110276140B CN110276140B (zh) 2023-01-06

Family

ID=67963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8779.1A Active CN110276140B (zh) 2019-06-26 2019-06-26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614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9437A (zh) * 2019-10-28 2020-03-27 温州大学 基于响应面的动铁式比例电磁铁恒力预测方法
CN112257962A (zh) * 2020-11-16 2021-01-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台区线损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2556975A (zh) * 2020-12-07 2021-03-26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图像技术的电永磁铁响应时间测量方法
CN113158522A (zh) * 2021-04-19 2021-07-23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electre-iii的电磁铁响应时间评估方法
CN114330122A (zh) * 2021-12-28 2022-04-12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水轮发电机组大轴轴线调整方法
CN116338538A (zh) * 2022-08-24 2023-06-27 北京易动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特征识别的直流电磁铁响应时间识别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744A (zh) * 2017-04-16 2017-08-25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emd‑svr的地表沉降量预测方法
WO2018072351A1 (zh) * 2016-10-20 2018-04-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优化方法
CN109596543A (zh) * 2018-11-25 2019-04-0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粒子群优化多核支持向量回归的光谱反射率重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2351A1 (zh) * 2016-10-20 2018-04-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优化方法
CN107092744A (zh) * 2017-04-16 2017-08-25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emd‑svr的地表沉降量预测方法
CN109596543A (zh) * 2018-11-25 2019-04-0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粒子群优化多核支持向量回归的光谱反射率重建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9437A (zh) * 2019-10-28 2020-03-27 温州大学 基于响应面的动铁式比例电磁铁恒力预测方法
CN110929437B (zh) * 2019-10-28 2024-01-05 温州大学 基于响应面的动铁式比例电磁铁恒力预测方法
CN112257962A (zh) * 2020-11-16 2021-01-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台区线损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2556975A (zh) * 2020-12-07 2021-03-26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图像技术的电永磁铁响应时间测量方法
CN113158522A (zh) * 2021-04-19 2021-07-23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electre-iii的电磁铁响应时间评估方法
CN113158522B (zh) * 2021-04-19 2023-11-28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electre-iii的电磁铁响应时间评估方法
CN114330122A (zh) * 2021-12-28 2022-04-12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水轮发电机组大轴轴线调整方法
CN114330122B (zh) * 2021-12-28 2024-05-24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水轮发电机组大轴轴线调整方法
CN116338538A (zh) * 2022-08-24 2023-06-27 北京易动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特征识别的直流电磁铁响应时间识别方法
CN116338538B (zh) * 2022-08-24 2024-05-10 北京易动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特征识别的直流电磁铁响应时间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6140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6140A (zh)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Li et al. A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 optimized by moth-fla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annual power load forecasting
CN108876039B (zh)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电能质量预测方法
CN109659933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电能质量预测方法
CN109164343A (zh) 基于特征信息量化与加权knn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
CN109214449A (zh) 一种电网投资需求预测方法
CN108876001A (zh) 一种基于孪生支持向量机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CN104915537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行为预测方法
CN105160441B (zh) 基于增量式超限向量回归机集成网络的实时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CN109934422A (zh) 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神经网络风速预测方法
CN111898856B (zh)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物理-数据融合楼宇的分析方法
Wang et al. Harris hawk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auchy distribution inverse cumulative function and tangent flight operator
CN113762387A (zh)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预测的数据中心站多元负荷预测方法
Li et al. CPSO-XGBoost segmented regression model for asphalt pavement deflection basin area prediction
CN114119273A (zh) 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方法及系统
CN113536662B (zh) 基于萤火虫优化LightGBM算法的电子式互感器误差状态预测方法
CN114548350A (zh) 一种基于樽海鞘群和bp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CN116544934B (zh) 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Cao et al.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based on 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 and optimization model
Zhang et al. Tent chaos and nonlinear convergence factor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N110348576A (zh) 一种基于指标改进多目标细菌趋药性算法的决策方法
CN111126827A (zh)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投入产出核算模型构建方法
CN113935556B (zh) 一种基于dna遗传算法的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CN115600492A (zh) 一种激光切割工艺设计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The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 Improved by Fireworks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