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1216B -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61216B CN110261216B CN201910539151.7A CN201910539151A CN110261216B CN 110261216 B CN110261216 B CN 110261216B CN 201910539151 A CN201910539151 A CN 201910539151A CN 110261216 B CN110261216 B CN 1102612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furnace
- heat insulation
- temperatur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KZHJGOXRZJKJNY-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Si]=O.O=[Al]O[Al]=O.O=[Al]O[Al]=O.O=[Al]O[Al]=O KZHJGOXRZJKJN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63 mul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108010066057 cabin-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73 porcela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3 fluoro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iron-chromium-aluminum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6—Combination of several types of applied for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2—Environment of the test
- G01N2203/0222—Temperature
- G01N2203/0226—High temperature;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包括吊装密封舱、承力架、高温炉、力学测试装置、缓冲装置;吊装密封舱内部固定安装有承力架和高温炉,承力架罩在高温炉外,缓冲装置安装于高温炉内的底部,力学测试装置上下两端连接在承力架顶部和高温炉底部内,试样连接安装在力学测试装置末端。本发明解决高速旋转状态下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作用下材料动态性能测试的难题,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重力环境下悬挂式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增加和涡轮级数减少,涡轮前燃气进口温度从上世纪70年代的1400-1500K发展到本世纪初的1600-1750K,推重比12-15发动机涡轮前燃气进口温度将高达2000-2200K,这对发动机核心热端部件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高压涡轮工作叶片作为热端部件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服役时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高转速、交变负载等耦合加载条件下。
服役时涡轮工作叶片绕发动机轴线高速旋转,其作用是利用燃气膨胀做功,将燃气的位能和热能转换为转子的机械功,所以服役过程中涡轮工作叶片主要承受离心载荷、热载荷、气动载荷和振动载荷的耦合作用。离心载荷产生的离心应力,属于体积力,使积叠线与径向线不完全重合的弯扭结构叶片,同时产生径向拉应力、扭转应力和弯曲应力。热载荷产生的热应力与几何约束密切相关,几何约束越多,热应力越大,尤其气膜孔处的应力集中,将显著减低叶片的疲劳寿命。气动载荷产生的气动力,是一种表面分布压力,属于面积力,作用在叶片各个表面,沿叶高和叶宽方向呈不均匀分布。因此,涡轮工作叶片在径向拉应力、扭转应力、弯曲应力和热应力的耦合作用下同时发生剪切变形、拉伸变形和扭曲变形,这显然不同于实验室单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行为。
原子固相扩散是导致材料服役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的根本原因,叶片高速旋转产生的体积力-面力-温度动态耦合显著增加原子在界面、位错、空洞等缺陷处的扩散速率,使其显微结构演化不同于轴向面力作用。同时,密度不同的析出相在超重力作用下,由于其弹性模量、热膨胀性等不同在各析出相之间产生复杂的互不协调的塑性变形,进一步增大不同密度物质间相对运动的驱动力,进而在材料内部产生巨大的内应力,致使材料的损伤机制显著不同于面力作用下材料损伤机制。
发明内容
为了针对解决上述高速旋转状态下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作用下材料动态性能测试的难题,本发明首创提供了一种装配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系数高,且可用于超重力工况的材料性能测试系统,该装置适合1g-2500g超重力环境下,温度从室温-1600℃,提供的最大面力为300kN。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吊装密封舱、承力架、高温炉、力学测试装置、缓冲装置;吊装密封舱内部固定安装有承力架和高温炉,承力架罩在高温炉外,缓冲装置安装于高温炉内的底部,力学测试装置上下两端连接在承力架顶部和高温炉底部内,试样连接安装在力学测试装置末端。
所述的吊装密封舱包括上密封穹顶和吊装密封腔体,吊装密封腔体内部设有腔体,腔体上端开口,吊装密封腔体的两侧侧壁向外连接有舱体吊耳13,两侧的舱体吊耳铰接连接到超重力离心机的吊篮转臂上,上密封穹顶通过螺栓安装连接到吊装密封腔体的腔体开口端面并密封连接;所述的上密封穹顶上设有主机接口,主机接口用于连接真空系统的抽气接口、监测炉内压力的压力表接口、控制炉内压力的安全阀接口、加热系统的加热电极接口法兰、测温系统、变形测量的真空连接电缆插口。
所述的承力架包括拉杆固定穹顶、固定环和立柱,两个固定环分别上下平行相对布置,两个固定环之间通过多根立柱固定连接形成柱形壳体,上部的固定环上固定安装有拉杆固定穹顶,拉杆固定穹顶为圆弧凸台结构,下部的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于吊装密封腔体腔体的内底面,拉杆固定穹顶和立柱由两个固定环固定,防止受力变形,拉杆固定穹顶采用圆弧设计;力学测试装置顶端安装于拉杆固定穹顶上,下端穿过高温炉后连接到试样上。
所述的高温炉固定于超重力试验舱中,所述的高温炉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连接的上炉体、中炉体、下炉体以及隔热保温层、高强度炉管、发热体和炉体承载体;上炉体主要由上隔热盖、上腔体外壳、上腔体中壳、上腔体隔热层、上腔体下固定盖组成,上腔体外壳、上腔体中壳、上腔体隔热层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上炉三层结构,上隔热盖和上腔体下固定盖分别安装于上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上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上腔体外壳和上腔体中壳之间以及上腔体中壳和上腔体隔热层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中炉体主要由中隔热盖、中腔体外壳、中腔体中壳、中腔体隔热层、中腔体下固定盖组成,中腔体外壳、中腔体中壳、中腔体隔热层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中炉三层结构,中隔热盖和中腔体下固定盖分别安装于中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中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中腔体外壳和中腔体中壳之间以及中腔体中壳和中腔体隔热层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上炉体的上腔体下固定盖和中炉体的中隔热盖之间固定连接;下炉体主要由下隔热盖、下腔体外壳、下腔体中壳、下腔体隔热层、下腔体下固定盖组成,下腔体外壳、下腔体中壳、下腔体隔热层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下炉三层结构,下隔热盖和下腔体下固定盖分别安装于下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下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下腔体外壳和下腔体中壳之间以及下腔体中壳和下腔体隔热层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中炉体的中腔体下固定盖和下炉体的下隔热盖之间固定连接;炉体承载体置于下炉体的下腔体隔热层底部,高强度炉管置于炉体承载体上,高强度炉管外分别和上炉体的上腔体隔热层、中炉体的中腔体隔热层、下炉体的下腔体隔热层之间填充有隔热保温层;高强度炉管内部加工有螺旋状凹槽,螺旋状凹槽装有螺旋状的发热体,螺旋状凹槽在朝向高强度炉管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散热通道,通过散热通道将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均匀辐射到高强度炉管中央;
所述的力学测试装置包括高温拉杆、夹头、试样、锁紧螺母和面力加载块;高温拉杆上端通过螺孔和螺栓固定在承力架顶部,高温拉杆下端和夹头上端固定,夹头下端装夹住试样的上端,试样下端经锁紧螺母和面力加载块固定连接;高温拉杆的下部和试样置于高温炉的高强度炉管内,面力加载块穿过高温炉的高强度炉管伸入到缓冲装置中。
工作过程中发热体产生热量,通过辐射加热高强度炉管,在高强度炉管中央形成高温区,通过改变不同高度位置的螺旋状凹槽螺距进而改变不同高度位置的发热体在高强度炉管间距,调整不同高度位置的加热温度,从而可以实现形成均匀的温度区或非均匀的温度梯度区。
高温炉安装使用时,先将下腔体下固定盖通过螺栓固定于吊装密封舱底部,炉体承载体安装于下腔体下固定盖上,下腔体外壳、下腔体中壳、下腔体隔热层通过螺栓与下腔体下固定盖连接,下隔热盖通过螺栓与中腔体下固定盖连接,中腔体中壳、中腔体隔热层、中腔体下固定盖通过螺栓与中腔体下固定盖连接,再通过螺栓与上腔体下固定盖、中隔热盖连接。
将莫来石的隔热保温层直接放置在陶瓷的高强度炉管和下腔体隔热层、中腔体隔热层、上腔体隔热层之间,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又可以隔绝热量。
超重力环境下悬挂式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作用下的试样材料性能测试过程是在抗高温条件、特殊气氛环境、超重力等要求下完成的,考虑到此装置的运行环境,本发明设计的测试装置解决了超重力带来的技术影响,符合高强度轻质量的理念,结构模块化设计,实验准备周期短,测试过程安全可靠。
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作用如图10所示,实验过程中,超重力离心机旋转下,试样6通过自重产生离心力F1和F剪切应力,面力加载块4-5在离心力作用下对试样6施加一个恒定的径向拉应力F2,即面积力。改变超重力离心机的旋转转速,改变体积力F1和F弯曲应力;改变面力加载块4-5重量,改变面积力F2。
将力学测试装置4放置在高温炉3里,对试样施加温度载荷,这样就形成一个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作用材料性能测试环境,工作原理如图10所示。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效果优势:
本发明具有模拟航空发动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速旋转装置服役环境的能力,即模拟高速旋转过程中试样除了承受发动机起动、停车循环高温燃气冲刷和温度交变外,还要承受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应力和轴向动态载荷。
其中,高速旋转下试样自重产生的离心应力(ρ为密度,ω为转速,r为旋转半径,rtip为叶片尖端曲率半径)在试样顶端截面处为零,沿试样向转抽方向逐渐增大,在试样根部截面处的离心拉伸应力最大,由此在试样内部产生极高的离心应力梯度。如果试样形状复杂,试样各截面重心连线与旋转轴不完全重合,旋转时试样除承受离心力外,同时也承受巨大的离心力弯矩。所以,本发明能够模拟高速旋转部件服役过程中的真实受力状态,即试样自重产生的离心应力、热应力、振动应力、扭矩产生的剪切应力等多种应力动态耦合环境下的应力状态,从而具备测试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性能的能力。本发明的特点为:
(1)该装置能在1g-2500g超重力环境下工作。
(2)高温炉实验温度从室温-1600℃。
(3)装置提供的最大面力为300kN。
(4)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过程中,离心主机旋转试样通过自重产生离心力。面力加载块在离心力作用下对试样施加一个恒定的径向拉应力,即面积力。改变离心主机转速,改变体积力;改变面力加载块重量,可以改变施加在试样上的面积力。
(5)根据高温炉的炉丝类型,可以实现室温-1600℃的高温测试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材料性能测试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作为悬挂式实验舱的吊装密封舱1的整体剖视图;
图3是上密封穹顶1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拉杆固定穹顶2-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环3-2和立柱3-3构成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高温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7为高强度炉管317的结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8为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力学测试装置4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超重力材料性能测试系统下的施力原理图。
图中:吊装密封舱1、承力架2、高温炉3、力学测试装置4、缓冲装置5、试样6、上密封穹顶11、吊装密封腔体12、舱体吊耳13、主机接口11-1;上隔热盖31、上腔体外壳32、上腔体中壳33、上腔体隔热层34、上腔体下固定盖35、中隔热盖36、中腔体外壳37、中腔体中壳38、中腔体隔热层39、中腔体下固定盖310、下隔热盖311、下腔体外壳312、下腔体中壳313、下腔体隔热层314、下腔体下固定盖315、隔热保温层316、高强度炉管317、发热体318、炉体承载体319;拉杆41、固线结构42、夹头43、热电偶44、紧缩螺母46、面力加载块47;42-1.固定螺孔;43-1.第一固定环;43-2第二固定环;43-3固定瓷座;43-4瓷座保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的系统包括吊装密封舱1、承力架2、高温炉3、力学测试装置4、缓冲装置5;吊装密封舱1内部固定安装有承力架2和高温炉3,承力架2罩在高温炉3外,缓冲装置5安装于高温炉3内的底部,力学测试装置4上下两端连接在承力架2顶部和高温炉3底部内,试样6连接安装在力学测试装置4末端。
具体实施的系统具体为:
如图2所示,吊装密封舱1包括上密封穹顶11和吊装密封腔体12,吊装密封腔体12内部设有腔体,腔体上端开口,吊装密封腔体12的两侧侧壁向外连接有舱体吊耳13,两侧的舱体吊耳铰接连接到超重力离心机的吊篮转臂上,上密封穹顶11通过螺栓安装连接到吊装密封腔体12的腔体开口端面并密封连接,吊装密封腔体12与上密封穹顶11密封采用双层氟橡胶提高密封性;
吊装密封舱1为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作用环境提供一个密封载体。吊装密封舱1通过舱体吊耳与超重力离心机相联,实验过程中,保证内部结构的稳定运行。根据高G值下压力容器标准设计,为满足超重力下的强度要求,吊装密封腔体12材料选用轻质高强材料,轻质高强材料具体为TC4钛合金,腔体表面采用电抛光处理。
如图3所示,上密封穹顶11上设有主机接口11-1,主机接口11-1用于连接真空系统的抽气接口、监测炉内压力的压力表接口、控制炉内压力的安全阀接口、加热系统的加热电极接口法兰、测温系统、变形测量的真空连接电缆插口。
承力架2主要功能是起到支撑拉伸力和固定内部电缆线的作用,安装在吊装密封舱1的内部,罩在高温炉3的上方。
如图4和图5所示,承力架2包括拉杆固定穹顶2-1、固定环2-2和立柱2-3,两个固定环2-2分别上下平行相对布置,两个固定环2-2之间通过多根立柱2-3固定连接形成柱形壳体,防止受力变形,上部的固定环2-2上固定安装有拉杆固定穹顶2-1,拉杆固定穹顶2-1为圆弧凸台结构,下部的固定环2-2通过螺栓固定于吊装密封腔体12腔体的内底面,拉杆固定穹顶2-1和立柱2-3由两个固定环2-2固定,防止受力变形,拉杆固定穹顶2-1采用圆弧设计,增加强度;力学测试装置4顶端安装于拉杆固定穹顶2-1上,下端穿过高温炉3后连接到试样6上。
高温炉3主要功能是提供试样测试所需的热环境,安装在吊装密封舱1的内部,罩在承力架2的下方。
如图6所示,高温炉3固定于超重力试验舱中,高温炉3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连接的上炉体、中炉体、下炉体以及隔热保温层316、高强度炉管317、发热体318和炉体承载体319;上隔热盖31、上腔体外壳32、上腔体中壳33、上腔体隔热层34、上腔体下固定盖35、中隔热盖36、中腔体外壳37、中腔体中壳38、中腔体隔热层39、中腔体下固定盖310、下隔热盖311、下腔体外壳312、下腔体中壳313、下腔体隔热层314、下腔体下固定盖315组成一个三个炉体构成的圆筒状高温炉3的外壳,主要用来在超重力环境下固定高温炉3,且在超重力环境下起到保护炉体的作用,总体形成了一个高温炉。
上炉体主要由上隔热盖31、上腔体外壳32、上腔体中壳33、上腔体隔热层34、上腔体下固定盖35组成,上腔体外壳32、上腔体中壳33、上腔体隔热层34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上炉三层结构,上隔热盖31和上腔体下固定盖35分别安装于上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上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上隔热盖31用来固定上炉体的上炉三层结构且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上腔体外壳32和上腔体中壳33之间以及上腔体中壳33和上腔体隔热层34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空气隔热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防止炉内热量散失;
中炉体主要由中隔热盖36、中腔体外壳37、中腔体中壳38、中腔体隔热层39、中腔体下固定盖310组成,中腔体外壳37、中腔体中壳38、中腔体隔热层39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中炉三层结构,中隔热盖36和中腔体下固定盖310分别安装于中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中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中隔热盖36用来固定中炉体的中炉三层结构且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中隔热盖36具有隔热保温作用,防止热量在超重力作用下向下传导;中腔体外壳37和中腔体中壳38之间以及中腔体中壳38和中腔体隔热层39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空气隔热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防止炉内热量散失;上炉体的上腔体下固定盖35和中炉体的中隔热盖3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腔体下固定盖35和中隔热盖36连接用来连接上炉体和中炉体;
下炉体主要由下隔热盖311、下腔体外壳312、下腔体中壳313、下腔体隔热层314、下腔体下固定盖315组成,下腔体外壳312、下腔体中壳313、下腔体隔热层314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下炉三层结构,下隔热盖311和下腔体下固定盖315分别安装于下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下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下隔热盖311用来固定下炉体的下炉三层结构且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下隔热盖311具有隔热保温作用,防止热量在超重力作用下向下传导,下腔体下固定盖315用来将高温炉3固定在吊装密封舱1的底部。下腔体外壳312和下腔体中壳313之间以及下腔体中壳313和下腔体隔热层314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空气隔热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防止炉内热量散失;中炉体的中腔体下固定盖310和下炉体的下隔热盖3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中腔体下固定盖310和下隔热盖311连接用来连接中炉体和下炉体;
整个炉体通过上隔热盖31、上腔体下固定盖35、中隔热盖36、中腔体下固定盖310、下隔热盖311和下腔体下固定盖315四个地方对炉体进行加强,提高整个炉体在超重力环境下的刚度和强度,防止炉体运行过程中变形和破坏。上腔体下固定盖35和中隔热盖36、中腔体下固定盖310和下隔热盖311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联接,方便安装及维护。
炉体承载体319置于下炉体的下腔体隔热层314底部,高强度炉管317置于炉体承载体319上,炉体承载体319置于超重力试验舱底面上,炉体承载体319用来支撑整个炉体重量,以及超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压应力,同时隔热,防止热量在超重力下通过热传导到吊装密封舱1的底部。高强度炉管317外分别和上炉体的上腔体隔热层34、中炉体的中腔体隔热层39、下炉体的下腔体隔热层314之间填充有隔热保温层316;高强度炉管317内部加工有螺旋状凹槽318-1,如图7所示,螺旋状凹槽318-1装有螺旋状的发热体318,如图8所示,螺旋状凹槽318-1在朝向高强度炉管317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散热通道318-2,通过散热通道318-2将发热体318产生的热量均匀辐射到高强度炉管317中央。
工作过程中发热体318产生热量,通过辐射加热高强度炉管317,在高强度炉管317中央形成高温区,通过改变不同高度位置的螺旋状凹槽318-1螺距进而改变不同高度位置的发热体318在高强度炉管317间距,调整不同高度位置的加热温度,从而可以实现形成均匀的温度区或非均匀的温度梯度区。
本发明的高强度炉管317和发热体318的结构设计,这样能发热体318防止发热体在超重力环境下脱落,并且还能通过调整螺旋状凹槽不同位置处的螺距调整加热效果。
具体实施中,炉壳32、33、36、37、312、313采用航空航天轻质高强材料,设置2层隔热屏和一层保温层,利用真空环境防止热辐射,并有效防止高温传导。
隔热保温层316为由低热导率材料组成,采用莫来石,防止热量通过传导传递到炉外。
高强度炉管317采用高强度、低导热系数的陶瓷制作。
高强度炉管317加工的螺旋状凹槽螺距:发热体318在超重力条件下容易拉升变形,甚至断裂。需考虑发热体318布局设计外还得考虑发热体318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影响,如防止在超重力条件下发热体318变形移动(严重时断裂),从而影响设备的整体运行。
发热体318的选型:不同的发热体318允许使用的最高温度和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不一样,需结合此装置的具体使用条件(最高工作温度、真空环境和超重力环境)确定发热体318类型。如铁铬铝电热合金丝和铂金丝等。
为防止超重力下高强度炉管317自重造成的变形,高温炉3炉体设计为三层分体式,每层单独加固保温层。
炉体承载体319支撑整个高强度炉管317、保温层的重量,以及试样过程中产生的超重力,炉体承载体319是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吊装密封舱1底部。
高温炉3安装使用时,先将下腔体下固定盖315通过螺栓固定于吊装密封舱(1)底部,炉体承载体319安装于下腔体下固定盖315上,下腔体外壳312、下腔体中壳313、下腔体隔热层314通过螺栓与下腔体下固定盖315连接,下隔热盖311通过螺栓与中腔体下固定盖310连接,中腔体中壳38、中腔体隔热层39、中腔体下固定盖310通过螺栓与中腔体下固定盖310连接,再通过螺栓与上腔体下固定盖35、中隔热盖36连接。
将莫来石的隔热保温层316直接放置在陶瓷的高强度炉管317和下腔体隔热层314、中腔体隔热层39、上腔体隔热层34之间。莫来石的隔热保温层316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又可以隔绝热量。
高温炉3可重复使用,仅需要通过更换合适的发热体318和高强度炉管317以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具有结构简单且安全系数较高的优点。
力学测试装置4主要功能是提供试样测试所需的力学环境和固定试样。
如图9所示,力学测试装置4包括高温拉杆4-1、夹头4-2、试样6、锁紧螺母4-4和面力加载块4-5;高温拉杆4-1上端通过螺孔4-6和螺栓固定在承力架2顶部,高温拉杆4-1下端和夹头4-2上端固定,夹头4-2下端装夹住试样6的上端,试样6下端经锁紧螺母4-4和面力加载块4-5固定连接,试样6通过夹头4-2与高温拉杆4-1相连,通过锁紧螺母4-4与面力加载块4-5相连;高温拉杆4-1的下部和试样6置于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内,面力加载块4-5穿过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伸入到缓冲装置5的上支撑体中。
高温拉杆4-1和夹头4-2采用高温合金材料,且可提供不同螺纹尺寸,以满足不同的试样需求,可实现之间随便更换。夹头4-2材料选用高温合金。
具体实施中,缓冲装置5采用申请日为2019.4.10,申请号为2019102853393、发明名称为《一种超重力环境下捕获高温飞断样品的缓冲装置》的中国专利中发明内容处的技术方案。缓冲装置5置于高温炉3的炉体承载体319内部或者代替炉体承载体319,上支撑体3端口朝上/朝向力学测试装置4,用以对从力学测试装置4断裂而下来的试样进行承接,放置试样对吊装密封舱1底部造成损坏。
具体实施的试样常见的可以为标准的持久、拉伸、蠕变和疲劳试样。
本发明装置使用和运行过程:
以蠕变试样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实验前,根据实验温度、体积力和面力确定高温炉3的加热温度、离心主机转速和面力加载块47的质量。下面详细说明该发明的使用和运行过程:
第一步:根据实验条件,确定高温炉3的加热温度、离心主机转速和面力加载块47的质量。
第二步:根据试样6尺寸,确定夹头43和紧锁螺母的尺寸。
第三步:将试样6首先通过夹头43与拉杆41相连,然后通过紧锁螺母与面力加载块47相连。
第四步:在试样6上依次焊接三个应变片,用于测试实验过程中试样6的应变;焊接一个热电偶,用于测控高温炉3的温度。
第五步:将力学测试装置4通过螺母安装在承力架2上。
第七步:将吊装密封舱1通过舱体吊耳11-3与超重力离心机的转臂铰接相联。
第八步:在焊接在试样6上的三个应变片和一个热电偶延长导线沿拉杆41与舱体接口1-1相连,再通过主机轴上的电滑环连接与地面测试系统连接。
第九步:启动真空系统,使吊装密封舱1内的真空度达到10-2Pa。
第十步:当吊装密封舱1内的真空度达到10-2Pa后,启动高温炉3的加热。
第十一步:当高温炉3的温度达到实验设定温度后,启动离心主机。
第十二步:当离心主机转速达到实验设定的转速后,就在高温炉3内形成一个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作用的力学性能测试环境。
第十三步:实验过程中,温度和应变信号实时传给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将获得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布线架与信号滑环连接,最后与地面测控中心连接,从而获得实验过程中试样6的应力应变曲线。
本发明装置的力学性能测试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用夹头43将试样6连接到拉杆41下端,将热电偶44和应变片焊接在试样6上;
第二步:然后将超重力实验舱置于离心机的吊篮中,在超重力实验舱内放置高温炉,高温炉内腔底部放置缓冲装置5,在高温炉3内腔顶部放置承力架2,在高温炉内腔的承力架和缓冲装置之间放置所述力学测试装置4,安装上需要加热的试样6;
第三步:将焊接在试样6表面测温的热电偶的导线和信号采集器连接,信号采集器将接收温度和应变的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第四步:地面三个强电独立回路分别连接到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的上、中、下加热区,使得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的上、中、下三个加热区分别独立加热,在不同的加热区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
温度控制具体如下: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内安装待力学性能测试的试样,并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输出的导线通过布线架与弱信号导电滑环连接,再与地面测控中心连接;高温炉3设置有三路强电独立回路,三路强电独立回路控制加热内部不同高度位置的发热体318进行高温加热,将地面三个强电独立回路通过离心离心机主轴导电滑环接入超重力实验舱的布线架;离心离心机主轴导电滑环和供电柜连接。即通过布线架,将第一个强电独立回路和高温炉3上加热区连接,将第二个强电独立回路和高温炉中加热区连接,将第三个强电独立回路和高温炉下加热区连接。
具体实施中,将控制高温炉3的三个独立控温温度延长导线接入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将接受的温度信号,从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布线架与信号滑环连接,再与地面测控中心连接。
高强度炉管317作为炉管,加热利用加热丝产生热量,通过热传导加热高强度炉管317。高强度炉管317所需温度梯度及均温区由加热丝布局实现,在炉膛中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同时承受超重力过程加高强度炉管317所产生的压力以及避免热传导对外围部件的热影响。炉温由固定或焊接在待测是试样上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控温仪和测控系统控制。
第五步:离心机转轴上安装转速计,将安装在离心机转轴上的转速计信号线与弱信号导离心机主轴导离心机主轴导电滑环连接,利用加热装置上三个热电偶控制高温炉的实时温度和加热速率,利用转速计控制离心机转速,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施加在试样6上的应力F:
F=m·a=m·R(2πN/60)2
其中,m为试样6的质量;a为离心加速度,R为试样6到离心机转轴轴线的有效距离;N为离心机的转速。
本发明在试样测试过程中,试样受力状态为:同时受到温度,自重产生的离心应力和面力加载块产生的面力,进而实时绘制获得试样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本发明能通过热电偶能独立控制高温炉3的三个不同区域的温度,实现均温加热或梯度加热,进而能调节设置温度的分布。
通过力学测试装置4进行测试,具有以下工作方式:
(1)通过焊接在试样工作段的应变片,能实时获得试样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而能测试获得离心力-高温耦合作用下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获得材料力学性能结果;
(2)实验过程中离心力可以通过控制转速动态变化,进而能施加在试样上的面力;
(3)通过改变面力加载块重量,改变施加在试样上的面力;
(4)通过热电偶能独立控制加热装置三区不同的温度,实现均温加热或梯度加热,进而能根据需要设置试样6的温度分布。
Claims (3)
1.一种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密封舱、承力架(2)、高温炉(3)、力学测试装置(4)、缓冲装置(5);吊装密封舱内部固定安装有承力架(2)和高温炉(3),承力架(2)罩在高温炉(3)外,缓冲装置(5)安装于高温炉(3)内的底部,力学测试装置(4)上下两端连接在承力架(2)顶部和高温炉(3)底部内,试样(6)连接安装在力学测试装置(4)末端;
所述的高温炉(3)固定于超重力试验舱中,所述的高温炉(3)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连接的上炉体、中炉体、下炉体以及隔热保温层(316)、高强度炉管(317)、发热体(318)和炉体承载体(319);上炉体主要由上隔热盖(31)、上腔体外壳(32)、上腔体中壳(33)、上腔体隔热层(34)、上腔体下固定盖(35)组成,上腔体外壳(32)、上腔体中壳(33)、上腔体隔热层(34)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上炉三层结构,上隔热盖(31)和上腔体下固定盖(35)分别安装于上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上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上腔体外壳(32)和上腔体中壳(33)之间以及上腔体中壳(33)和上腔体隔热层(34)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中炉体主要由中隔热盖(36)、中腔体外壳(37)、中腔体中壳(38)、中腔体隔热层(39)、中腔体下固定盖(310)组成,中腔体外壳(37)、中腔体中壳(38)、中腔体隔热层(39)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中炉三层结构,中隔热盖(36)和中腔体下固定盖(310)分别安装于中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中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中腔体外壳(37)和中腔体中壳(38)之间以及中腔体中壳(38)和中腔体隔热层(39)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上炉体的上腔体下固定盖(35)和中炉体的中隔热盖(36)之间固定连接;下炉体主要由下隔热盖(311)、下腔体外壳(312)、下腔体中壳(313)、下腔体隔热层(314)、下腔体下固定盖(315)组成,下腔体外壳(312)、下腔体中壳(313)、下腔体隔热层(314)分别从外到内安装形成下炉三层结构,下隔热盖(311)和下腔体下固定盖(315)分别安装于下炉三层结构的上端和下端使得下炉三层结构固定连接,下腔体外壳(312)和下腔体中壳(313)之间以及下腔体中壳(313)和下腔体隔热层(314)之间均有间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中炉体的中腔体下固定盖(310)和下炉体的下隔热盖(311)之间固定连接;炉体承载体(319)置于下炉体的下腔体隔热层(314)底部,高强度炉管(317)置于炉体承载体(319)上,高强度炉管(317)外分别和上炉体的上腔体隔热层(34)、中炉体的中腔体隔热层(39)、下炉体的下腔体隔热层(314)之间填充有隔热保温层(316);高强度炉管(317)内部加工有螺旋状凹槽(318-1),螺旋状凹槽(318-1)装有螺旋状的发热体(318),螺旋状凹槽(318-1)在朝向高强度炉管(317)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散热通道(318-2),通过散热通道(318-2)将发热体(318)产生的热量均匀辐射到高强度炉管(317)中央;
所述的力学测试装置(4)包括高温拉杆(4-1)、夹头(4-2)、试样(6)、锁紧螺母(4-4)和面力加载块(4-5);高温拉杆(4-1)上端通过螺孔和螺栓固定在承力架(2)顶部,高温拉杆(4-1)下端和夹头(4-2)上端固定,夹头(4-2)下端装夹住试样(6)的上端,试样(6)下端经锁紧螺母(4-4)和面力加载块(4-5)固定连接;高温拉杆(4-1)的下部和试样(6)置于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内,面力加载块(4-5)穿过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伸入到缓冲装置(5)中;
所述的吊装密封舱包括上密封穹顶(11)和吊装密封腔体(12),吊装密封腔体(12)内部设有腔体,腔体上端开口,吊装密封腔体(12)的两侧侧壁向外连接有舱体吊耳(13),两侧的舱体吊耳铰接连接到超重力离心机的吊篮转臂上,上密封穹顶(11)通过螺栓安装连接到吊装密封腔体(12)的腔体开口端面并密封连接;所述的上密封穹顶(11)上设有主机接口(11-1),主机接口(11-1)用于连接真空系统的抽气接口、监测炉内压力的压力表接口、控制炉内压力的安全阀接口、加热系统的加热电极接口法兰、测温系统、变形测量的真空连接电缆插口;
所述的承力架(2)包括拉杆固定穹顶(2-1)、固定环(2-2)和立柱(2-3),两个固定环(2-2)分别上下平行相对布置,两个固定环(2-2)之间通过多根立柱(2-3)固定连接形成柱形壳体,上部的固定环(2-2)上固定安装有拉杆固定穹顶(2-1),拉杆固定穹顶(2-1)为圆弧凸台结构,下部的固定环(2-2)通过螺栓固定于吊装密封腔体(12)腔体的内底面,拉杆固定穹顶(2-1)和立柱(2-3)由两个固定环(2-2)固定,防止受力变形,拉杆固定穹顶(2-1)采用圆弧设计;力学测试装置(4)顶端安装于拉杆固定穹顶(2-1)上,下端穿过高温炉(3)后连接到试样(6)上;
工作过程中发热体(318)产生热量,通过辐射加热高强度炉管(317),在高强度炉管(317)中央形成高温区,通过改变不同高度位置的螺旋状凹槽(318-1)螺距进而改变不同高度位置的发热体(318)在高强度炉管(317)间距,调整不同高度位置的加热温度,从而可以实现形成均匀的温度区或非均匀的温度梯度区;
地面三个强电独立回路分别连接到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的上、中、下加热区,使得高温炉3的高强度炉管317的上、中、下三个加热区分别独立加热,在不同的加热区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高温炉(3)安装使用时,先将下腔体下固定盖(315)通过螺栓固定于吊装密封舱底部,炉体承载体(319)安装于下腔体下固定盖(315)上,下腔体外壳(312)、下腔体中壳(313)、下腔体隔热层(314)通过螺栓与下腔体下固定盖(315)连接,下隔热盖(311)通过螺栓与中腔体下固定盖(310)连接,中腔体中壳(38)、中腔体隔热层(39)、中腔体下固定盖(310)通过螺栓与中腔体下固定盖(310)连接,再通过螺栓与上腔体下固定盖(35)、中隔热盖(3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将莫来石的隔热保温层(316)直接放置在陶瓷的高强度炉管(317)和下腔体隔热层(314)、中腔体隔热层(39)、上腔体隔热层(34)之间,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又可以隔绝热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9151.7A CN110261216B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PCT/CN2019/110031 WO2020252984A1 (zh) | 2019-06-20 | 2019-10-09 |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9151.7A CN110261216B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61216A CN110261216A (zh) | 2019-09-20 |
CN110261216B true CN110261216B (zh) | 2024-02-27 |
Family
ID=6791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39151.7A Active CN110261216B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61216B (zh) |
WO (1) | WO202025298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1238B (zh) * | 2019-06-20 | 2024-04-05 | 浙江大学 | 超重力环境固定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CN110243181B (zh) * | 2019-06-20 | 2024-05-28 | 浙江大学 | 超重力环境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高温加热装置 |
CN110261216B (zh) * | 2019-06-20 | 2024-02-27 | 浙江大学 |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CN111650054B (zh) * | 2020-04-03 | 2024-08-02 | 浙江大学 | 离心力-高温耦合环境下材料性能测试试验机系统 |
CN111504798B (zh) * | 2020-04-03 | 2024-07-30 | 浙江大学 | 用于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的离心超重力实验装置 |
CN111487139B (zh) * | 2020-04-03 | 2024-08-06 | 浙江大学 | 离心力-高温耦合环境下的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CN111595149B (zh) * | 2020-05-27 | 2022-04-22 | 久铖机械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型循环式真空压力烧结炉及方法 |
CN112924367A (zh) * | 2021-01-21 | 2021-06-08 | 浙江大学 | 超高压深海环境模拟装置 |
CN113740085B (zh) * | 2021-10-15 | 2023-09-15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汽车悬架检测装置 |
CN114216484B (zh) * | 2021-12-22 | 2024-07-05 | 九江冠成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温箱转台隔冷过渡装置 |
CN114900596B (zh) * | 2022-05-06 | 2023-12-12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一种水下成像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18464296A (zh) * | 2024-06-03 | 2024-08-09 | 江苏华安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三轴模拟测试超重力防护装置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1137A (zh) * | 2005-07-29 | 2006-02-08 | 长安大学 | 室内沥青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测试装置 |
CN1866245A (zh) * | 2006-05-10 | 2006-11-22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结构件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分布的确定方法 |
CN201425419Y (zh) * | 2009-04-17 | 2010-03-17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还原反应实验电炉 |
CN101706213A (zh) * | 2009-12-11 | 2010-05-1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蠕变、持久强度试验机加热炉 |
WO2013106974A1 (zh) * | 2012-01-18 | 2013-07-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解析合成氨变换气脱碳吸收剂富液的方法 |
CN104132763A (zh) * | 2014-08-14 | 2014-11-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具有宏微观力测试功能的行星探测车车轮及受力测试方法 |
CN105911091A (zh) * | 2016-05-31 | 2016-08-31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用于温度-加速度环境下温度场分布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
CN108760360A (zh) * | 2018-04-10 | 2018-11-06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一种过载环境热离心试验装置 |
CN109632509A (zh) * | 2019-01-14 | 2019-04-16 | 浙江大学 | 超重力真三轴岩石加载实验装置及方法 |
CN109876931A (zh) * | 2019-04-08 | 2019-06-14 | 浙江大学 | 一种超重力离心机不平衡量监测方法 |
CN208995631U (zh) * | 2018-07-18 | 2019-06-18 | 东莞市财源五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网带式光亮退火炉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5435A (ja) * | 1985-07-15 | 1987-01-23 | Nippon Nuclear Fuel Dev Co Ltd | 真空中および特殊ガス雰囲気中クリ−プ破断試験機 |
CN101571476B (zh) * | 2009-06-09 | 2011-08-17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测试高温材料阻尼性能的测试系统 |
CN103065523B (zh) * | 2012-12-21 | 2014-12-31 | 清华大学 | 高温气冷堆温度及碳还原环境模拟装置 |
CN104897476B (zh) * | 2015-06-10 | 2018-03-02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氢气环境材料性能试验装置 |
CN106896131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真空环境内材料接触界面导热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
CN108226154B (zh) * | 2017-11-27 | 2023-09-05 | 洛阳西格马高温电炉有限公司 | 一种超高温抗氧化性能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
CN207742016U (zh) * | 2018-01-08 | 2018-08-17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一种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及其使用的高温炉 |
CN210427195U (zh) * | 2019-06-20 | 2020-04-28 | 浙江大学 | 一种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CN110261216B (zh) * | 2019-06-20 | 2024-02-27 | 浙江大学 |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
2019
- 2019-06-20 CN CN201910539151.7A patent/CN110261216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09 WO PCT/CN2019/110031 patent/WO202025298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1137A (zh) * | 2005-07-29 | 2006-02-08 | 长安大学 | 室内沥青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测试装置 |
CN1866245A (zh) * | 2006-05-10 | 2006-11-22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结构件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分布的确定方法 |
CN201425419Y (zh) * | 2009-04-17 | 2010-03-17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还原反应实验电炉 |
CN101706213A (zh) * | 2009-12-11 | 2010-05-1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蠕变、持久强度试验机加热炉 |
WO2013106974A1 (zh) * | 2012-01-18 | 2013-07-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解析合成氨变换气脱碳吸收剂富液的方法 |
CN104132763A (zh) * | 2014-08-14 | 2014-11-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具有宏微观力测试功能的行星探测车车轮及受力测试方法 |
CN105911091A (zh) * | 2016-05-31 | 2016-08-31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用于温度-加速度环境下温度场分布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
CN108760360A (zh) * | 2018-04-10 | 2018-11-06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一种过载环境热离心试验装置 |
CN208995631U (zh) * | 2018-07-18 | 2019-06-18 | 东莞市财源五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网带式光亮退火炉 |
CN109632509A (zh) * | 2019-01-14 | 2019-04-16 | 浙江大学 | 超重力真三轴岩石加载实验装置及方法 |
CN109876931A (zh) * | 2019-04-08 | 2019-06-14 | 浙江大学 | 一种超重力离心机不平衡量监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基于热固耦合预应力的发动机叶片模态分析方法;李春旺;王澈;李强;武晓亮;张忠平;;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2期);5-8 * |
基于等效理论的蜂窝夹层板强度等效分析;季宝锋;陈东良;孙艳杰;王世勋;陈英伟;;宇航材料工艺(第02期);16-19 * |
长转臂离心机可移动配平系统设计;张建全;洪建忠;蒋春梅;陈磊;郭虎;;机床与液压(第14期);27-29、17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61216A (zh) | 2019-09-20 |
WO2020252984A1 (zh) | 2020-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1216B (zh) | 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
CN110261238B (zh) | 超重力环境固定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
CN104792540B (zh) | 固体火箭发动机离心过载试验系统 | |
WO2020252985A1 (zh) | 超重力环境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高温加热装置 | |
JP6461131B2 (ja) | 運動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 |
CN110614355B (zh) | 超重力环境下材料定向凝固熔铸的高温加热系统 | |
WO2021047148A1 (zh) | 超重力定向凝固熔铸炉装置 | |
CN104807646B (zh) | 固体火箭发动机离心过载试验的安装装置 | |
CN210427195U (zh) | 一种超重力环境悬挂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
CN210923332U (zh) | 一种超重力环境固定式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
CN110842168B (zh) | 搭载于超重力离心机的定向凝固熔铸系统 | |
CN210922175U (zh) | 一种超重力环境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高温加热装置 | |
CN211291960U (zh) | 一种实现涡轮叶片梯度温度场的旋转疲劳试验装置 | |
CN103267636A (zh) | 用于航空发动机主轴热态强度试验的加热装置 | |
CN110261239B (zh) | 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施力装置 | |
CN111487139B (zh) | 离心力-高温耦合环境下的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
CN206161298U (zh) | 一种用于悬臂涡轮盘的高温超速试验转接装置 | |
CN116256247A (zh) | 一种面向薄壁壳体结构的高温内压复合加载试验装置 | |
CN210923331U (zh) | 体积力-面力-温度耦合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施力装置 | |
CN106525365A (zh) | 一种航空发动机轮盘裂纹予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
CN116078560A (zh) | 高转速-高温作用下离心机原位加热的校温装置 | |
CN110605146B (zh) | 机载超重离心模拟装置的多功能实验舱 | |
CN213856978U (zh) | 一种悬臂式离心超重力熔铸装置 | |
CN210908022U (zh) | 一种搭载于超重力离心机的定向凝固熔铸系统 | |
CN111551445A (zh) | 悬臂式离心超重力环境下的材料性能测试试验机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