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0403B -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0403B
CN110260403B CN201910557564.8A CN201910557564A CN110260403B CN 110260403 B CN110260403 B CN 110260403B CN 201910557564 A CN201910557564 A CN 201910557564A CN 110260403 B CN110260403 B CN 110260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outlet
cabinet
mod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75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0403A (zh
Inventor
吴凯明
李松
许壮
王明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575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0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0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0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0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0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上下出风柜机包括:外壳、开合隔板、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换热组件。外壳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上出风口及下出风口。上出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下出风口与第二腔室连通。开合隔板设置于外壳内,以连通或者分隔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风机设置于第一腔室内,并与上出风口连通。第二风机设置于第二腔室内,并与下出风口连通。换热组件设置于外壳内,并对应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设置。该上下出风柜机能够在保证制热能力的同时,保证制冷的能效。

Description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制热时,热空气向上飘,难以快速使下部空气制热,制冷时,冷空气密度大,从下部吹出,很影响舒适性。上下出风柜机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舒适性较佳。
但现有技术中,上下出风柜机很难在保证制热能力的同时,保证制冷能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出风柜机,能够在保证制热能力的同时,保证制冷的能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上下出风柜机,其包括:
外壳,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上出风口及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下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开合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以连通或者分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
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
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对应所述第一风机及所述第二风机设置。
该上下出风柜机使用时,可以在制热模式下关闭开合隔板,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流场区域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开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使得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能够吹出热风,制热能效较佳,既能够快速制热,还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还可以在制冷模式下打开开合隔板,并且,使第一风机和上出风口开启,第二风机和下出风口关闭,从而使得冷风仅能从上出风口吹出,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下部的换热组件,提高上下出风柜机的制冷能效。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柜机保证制热能力的同时,保证制冷的能效。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上换热器及下换热器;
所述上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侧设置,所述下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对应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侧设置。
通过设置分别对应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设置的上换热器及下换热器,使得,在制冷及制热模式下,可以单独地调节上换热器及下换热器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佳的制热或者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上换热器的体积大于所述下换热器的体积。
在制冷模式下,主要工作的是上换热器,因此,将上换热器体积做的更大,能够保证制冷的能效。
进一步地,所述下换热器具有第一冷媒进口,所述上下出风柜机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与所述第一冷媒进口连接。
调节阀可以调节冷媒的流量。在制冷模式时,调节冷媒的流量,能够有效防止下换热器凝露的问题。并且,通过控制冷媒的流量,能够使得上换热器与下换热器体积不同时,保证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温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出风柜机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换热组件对应设置。
在第一腔室内设置第三风机,使得第三风机和第一风机同时工作,能够减小第一风机的工作负荷,避免第一风机因功率太大造成的噪音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出风柜机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形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四腔室内。
分隔板将分隔形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使得第一风机和第三风机的流场区域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相互不干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模式指令,其中,所述模式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上下出风柜机的使用模式;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上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及所述开合隔板开启,并控制所述下出风口及所述第二风机关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换热组件处于制冷状态。
在制冷模式下打开开合隔板,并且,使第一风机和上出风口开启,第二风机和下出风口关闭,从而使得冷风仅能从上出风口吹出,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下部的换热组件,提高上下出风柜机的制冷能效。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开合隔板关闭,并分别控制所述上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所述下出风口及所述第二风机开启;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换热组件处于制热状态。
在制热模式下关闭开合隔板,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流场区域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开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使得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能够吹出热风,制热能效较佳,既能够快速制热,还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上换热器及下换热器,所述上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侧设置,所述下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对应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侧设置;所述下换热器具有第一冷媒进口,所述上下出风柜机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与所述第一冷媒进口连接;
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调节阀部分开启;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上换热器及所述下换热器均处于制冷状态;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开合隔板(120)关闭,并控制所述调节阀(160)完全开启;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除湿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开合隔板(120)关闭,并分别控制所述上出风口(114)、所述第一风机(130)、所述下出风口(115)及所述第二风机(140)开启,同时控制所述调节阀(160)完全开启;其中,在所述除湿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风机的风速小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风机的风速。
在制冷模式时,调节冷媒的流量,能够有效防止下换热器凝露的问题。在制热模式时,开合隔板关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独立,完全打开调节阀,能够提高下换热器的换热能效。在制冷除湿模式时,利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独立,上换热器与下换热器相互独立的特征,使得上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下换热器处于除湿状态,使得在湿负荷较大的情况下,能同时满足热负荷和湿负荷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出风柜机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换热组件对应设置;
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三风机开启;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三风机(170)开启;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除湿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三风机(170)开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应用于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模式指令,其中,所述模式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上下出风柜机的使用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上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及所述开合隔板开启,并控制所述下出风口及所述第二风机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在制冷模式下控制开合隔板打开,并且,使第一风机和上出风口开启,第二风机和下出风口关闭,从而使得冷风仅能从上出风口吹出,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下部的换热组件,提高上下出风柜机的制冷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结构制冷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结构制热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结构制冷除湿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上下出风柜机;110-外壳;112-第一腔室;101-第三腔室;102-第四腔室;113-第二腔室;114-上出风口;115-下出风口;120-开合隔板;130-第一风机;140-第二风机;150-换热组件;151-上换热器;1511-第二冷媒进口;1512-第二冷媒出口;152-下换热器;1521-第一冷媒进口;1522-第一冷媒出口;201-冷媒进管;202-冷媒出管;160-调节阀;170-第三风机;180-分隔板;300-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301-接收模块;302-判断模块;303-第一控制模块;304-第二控制模块;305-第三控制模块;306-第四控制模块;307-第五控制模块;308-第六控制模块;309-第七控制模块;310-第八控制模块;311-第九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公开的上下出风柜机100包括外壳110、开合隔板120、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40及换热组件150。
外壳110具有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外壳110上还开设有上出风口114及下出风口115。其中,上出风口114与第一腔室112连通,下出风口115与第二腔室113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处均设置有上下导风叶片(图未标)及左右导风叶片(图未标),用于导风。
本实施例中,开合隔板120设置在外壳110内,以连通或者分隔第一腔室112与第二腔室113。需要说明的是,开合隔板120可以选用百叶窗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其他机械结构,以方便实现开合,并方便控制。
换热组件150设置于外壳110内,并对应第一风机130及第二风机140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开合隔板120将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完全分隔开,第一风机130和第二风机140能够相互独立的工作,以将从换热组件150换热后的流体带出。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50包括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其中,上换热器151设置于第一腔室112内,并对应第一风机130的进风侧设置,下换热器152设置于第二腔室113内,并对应第二风机140的进风侧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相互独立的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能够使得在制冷及制热模式下,单独地调节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佳的制热或者制冷效果。应当理解,只要能够方便调节,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50还可以设置为一个完整的换热器,以实现制冷制热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感,本实施例中,尽可能的使冷空气从上出风口114吹出,热空气至少能够从下出风口115吹出,并且为了保证制热效果,还可以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同时吹出热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冷空气通过上出风口吹出,以在保证制冷能效的同时,第二风机140停止工作,从而降低能耗。在制热模式下,通过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同时吹出热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仅通过下出风口115吹风,能效不足或者下风机功耗过大的问题。基于上述的运行模式,本实施例中,将上换热器151的体积设置为大于下换热器152的体积,从而适应制冷和制热需求。可以理解的是,这种结构既能够保证制冷模式下的换热需求,保证制冷能效,降低制冷功耗,同时也能够保证制热能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换热器151具有第二冷媒进口1511和第二冷媒出口1512,下换热器152具有第一冷媒进口1521和第一冷媒出口1522。可选地,第一冷媒进口1521和第二冷媒进口1511相互连通,并与冷媒进管201连通,第一冷媒出口1522和第二冷媒出口1512相互连通,并与冷媒出管202连通。
为了方便调节下换热器152中冷媒的流量,实施例中,上下出风柜还包括调节阀160,调节阀160与第一冷媒进口152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调节阀160设置在冷媒进管201与第一冷媒进口1521之间,以直接调节下换热器152中冷媒的流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与下换热器152对应设置的第二风机140停止工作,通过与上换热器151对应设置的第一风机130将经过上换热器151换热后的冷空气带走,同时,通过调节阀160调节下换热器152中冷媒的流量,能够使得下换热器152也能实现换热,并通过第一风机130将经过下换热器152换热后的冷空气带走,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但如果下换热器152的冷媒流量与上换热器151的冷媒流量相同或者更高,第一风机130很难能在带走经过上换热器151换热后的冷空气的同时高效率地带走经过下换热器152换热后的冷空气,此时,在下换热器152容易大量产生凝露,影响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阀160调节下换热器152中冷媒的流量,能够适应性地调节下换热器152的制冷效果,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制冷能效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凝露的产生。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第一风机130因工作负荷太大造成的噪音,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上下出风柜机100还包括第三风机170,第三风机170也设置于第一腔室112内,并与上出风口114连通,第三风机170的进风侧与换热组件150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130和第三风机170相互配合,能够减小第一风机130的工作负荷,避免第一风机130因功率太大造成的噪音问题。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第一风机130和第三风机170能够相互独立的工作,流场区域互不干扰,本实施例中,上下出风柜机100还包括分隔板180,分隔板180设置于第一腔室112内,并将第一腔室112分隔形成第三腔室101和第四腔室102。第三风机170设置于第三腔室101内,第一风机130设置于第四腔室102内。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40及第三风机170均选用离心风机。只要能吹风,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风机170还可以选用贯流风机等。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请参照图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上下出风柜机100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提供了上述上下出风柜机的控制方法,该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模式指令,其中,模式指令用于指示上下出风柜机100的使用模式。本实施例中,模式指令可以为制冷模式、制热模式或者制冷除湿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模式指令,上下出风柜机100做出相应的响应。
模式指令可以是由用户遥控选择的也可以是由上下出风柜机100根据工作状态调整生成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冷模式下,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均处于制冷状态;在制热模式下,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均处于制热状态,在制冷除湿模式下,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均处于制冷状态,并且,在除湿制冷模式下第二风机140的风速小于在制冷模式下第二风机140的风速。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除湿制冷模式下,第二风机140以超低速运行,以达到除湿的效果。这种除湿制冷模式在南方高湿、高温的场景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100结构制冷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该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20:判断模式指令的类型。
步骤S131:若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上出风口114、第一风机130及开合隔板120开启,并控制下出风口115及第二风机140关闭。
步骤S132:若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调节阀160部分开启。
步骤S133:若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第三风机170开启。
需要强调的是,步骤S131、步骤S132及步骤S133不区分先后顺序,可以是同时进行,也可以是分布进行。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在制冷模式下,还应当控制上下导风叶片及左右导风叶片打到相应的位置。
步骤S132中,调节阀160部分开启,是指能够允许有少部分的流量。应当理解,对于调节阀160阀门关闭有流量的情况也应当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调节阀160的流量的具体值应当根据下换热器152面积和上换热器151的出口温度确定,例如:在额定制冷工况下,上换热器151的出口温度为13℃,则阀门关闭时对应的冷媒流量应当保证下换热器152的出口温度也为13℃,这样可以在制冷的状态下充分利用下换热器152,提高上下出风柜机100的制冷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弯曲的箭头指向空气的流动方向,并且,应当理解的是,空气可以从垂直于图示表面的方向吹进吹出。图示的冷媒进管201和冷媒出管202上的箭头方向指示冷媒的流向。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冷模式下打开开合隔板120,并且,使第一风机130、第三风机170和上出风口114开启,第二风机140和下出风口115关闭,从而使得冷风仅能从上出风口114吹出,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通过调节阀160调节冷媒的流量,还可以充分利用下部的换热组件150,提高上下出风柜机100的制冷能效,同时,也能够避免下换热器152凝露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开合隔板12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以将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连通,从而使得经下换热器152和上换热器151换热的冷空气能通过第一风机130和第三风机170排出至上出风口114外。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100结构制热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4,该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1:若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开合隔板120关闭,并分别控制上出风口114、第一风机130、下出风口115及第二风机140开启。
步骤S142:若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调节阀160完全开启。
步骤S143:若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第三风机170开启。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步骤S141、步骤S142及步骤S143不区分先后顺序,可以是同时进行,也可以是分布进行。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在制热模式下,还应当控制上下导风叶片及左右导风叶片打到相应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弯曲的箭头指向空气的流动方向,并且,应当理解的是,空气可以从垂直于图示表面的方向吹进吹出。图示的冷媒进管201和冷媒出管202上的箭头方向指示冷媒的流向。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调节阀160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使上换热器151和下换热器152都能够充分换热,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吹出热风,下出风口115在额定制热状态下的具体热量可以根据下蒸发器的体积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热模式下关闭开合隔板120,使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40及第三风机170的流场区域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开启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40、第三风机170、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使得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均能够吹出热风,制热能效较佳,既能够快速制热,还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开合隔板120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相互隔离,加上分隔板180的分隔作用,使得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40及第三风机170的流场区域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图1以及以下的图5中,开合隔板120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100结构制冷除湿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5,该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1:若模式指令为制冷除湿模式,则控制开合隔板120关闭,并分别控制上出风口114、第一风机130、下出风口115及第二风机140开启。
步骤S152:若模式指令为制冷除湿模式,则控制调节阀160完全开启。
步骤S153:若模式指令为制冷除湿模式,则控制第三风机170开启。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步骤S151、步骤S152及步骤S153不区分先后顺序,可以是同时进行,也可以是分布进行。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在制热模式下,还应当控制上下导风叶片及左右导风叶片打到相应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弯曲的箭头指向空气的流动方向,并且,应当理解的是,空气可以从垂直于图示表面的方向吹进吹出。图示的冷媒进管201和冷媒出管202上的箭头方向指示冷媒的流向。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柜机100使用时,可以在制热模式下关闭开合隔板120,使第一风机130和第二风机140的流场区域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开启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40、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使得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均能够吹出热风,制热能效较佳,既能够快速制热,还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还可以在制冷模式下打开开合隔板120,并且,使第一风机130和上出风口114开启,第二风机140和下出风口115关闭,从而使得冷风仅能从上出风口114吹出,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下部的换热组件150,提高上下出风柜机100的制冷能效。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柜机100保证制热能力的同时,保证制冷的能效。
通过设置分别对应第一风机130和第二风机140设置的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使得,在制冷及制热模式下,可以单独地调节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佳的制热或者制冷效果。
调节阀160可以调节冷媒的流量。在制冷模式时,调节冷媒的流量,能够有效防止下换热器152凝露的问题。并且,通过控制冷媒的流量,能够使得上换热器151与下换热器152体积不同时,保证上出风口114和下出风口115的出风温度相同。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请参照图6,基于上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300,应用于上述的上下出风柜机100,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300包括:
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模式指令,其中,模式指令用于指示上下出风柜机100的使用模式。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判断模块302,用于判断模式指令的类型。本实施例中,步骤S120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一控制模块303,用于若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上出风口114、第一风机130及开合隔板120开启,并控制下出风口115及第二风机140关闭。本实施例中,步骤S131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二控制模块304,用于若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调节阀160部分开启。本实施例中,步骤S132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三控制模块305,用于若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第三风机170开启。本实施例中,步骤S133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四控制模块306,用于若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开合隔板120关闭,并分别控制上出风口114、第一风机130、下出风口115及第二风机140开启。本实施例中,步骤S141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五控制模块307,用于若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调节阀160完全开启。本实施例中,步骤S142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六控制模块308,用于若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第三风机170开启。本实施例中,步骤S143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七控制模块309,若模式指令为制冷除湿模式,则控制开合隔板120关闭,并分别控制上出风口114、第一风机130、下出风口115及第二风机140开启。本实施例中,步骤S151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八控制模块310,用于若模式指令为制冷除湿模式,则控制调节阀160完全开启。本实施例中,步骤S152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第九控制模块311,用于若模式指令为制冷除湿模式,则控制第三风机170开启。本实施例中,步骤S153由接收模块301执行。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300,在制冷模式下控制开合隔板120打开,并且,使第一风机130和上出风口114开启,第二风机140和下出风口115关闭,从而使得冷风仅能从上出风口114吹出,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下部的换热组件150,提高上下出风柜机100的制冷能效。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上下出风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10),具有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上出风口(114)及下出风口(115);所述上出风口(114)与所述第一腔室(112)连通,所述下出风口(115)与所述第二腔室(113)连通;
开合隔板(12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内,以连通或者分隔所述第一腔室(112)与所述第二腔室(113);
第一风机(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2)内,并与所述上出风口(114)连通;
第二风机(14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13)内,并与所述下出风口(115)连通;
换热组件(150),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对应所述第一风机(130)及所述第二风机(140)设置;
在所述上下出风柜机处于制冷模式下,所述换热组件(150)处于制冷状态,所述上出风口(114)、所述第一风机(130)及所述开合隔板(120)开启,所述下出风口(115)及所述第二风机(140)关闭;
在所述上下出风柜机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换热组件(150)处于制热状态,所述开合隔板(120)关闭,所述上出风口(114)、所述第一风机(130)、所述下出风口(115)及所述第二风机(140)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50)包括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
所述上换热器(151)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2)内,并对应所述第一风机(130)的进风侧设置,所述下换热器(152)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13)内,并对应所述第二风机(140)的进风侧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热器(151)的体积大于所述下换热器(152)的体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换热器(152)具有第一冷媒进口(1521),所述上下出风柜机(100)还包括调节阀(160),所述调节阀(160)与所述第一冷媒进口(1521)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出风柜机(100)还包括第三风机(170),所述第三风机(170)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2)内,并与所述上出风口(114)连通,所述第三风机(170)的进风侧与所述换热组件(150)对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出风柜机(100)还包括分隔板(180),所述分隔板(180)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2)内,并将所述第一腔室(112)分隔形成第三腔室(101)和第四腔室(102);所述第三风机(170)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101)内,所述第一风机(130)设置于所述第四腔室(102)内。
7.一种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100);
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模式指令,其中,所述模式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上下出风柜机(100)的使用模式;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上出风口(114)、所述第一风机(130)及所述开合隔板(120)开启,并控制所述下出风口(115)及所述第二风机(140)关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换热组件(150)处于制冷状态;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开合隔板(120)关闭,并分别控制所述上出风口(114)、所述第一风机(130)、所述下出风口(115)及所述第二风机(140)开启;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换热组件(150)处于制热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50)包括上换热器(151)及下换热器(152),所述上换热器(151)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2)内,并对应所述第一风机(130)的进风侧设置,所述下换热器(152)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13)内,并对应所述第二风机(140)的进风侧设置;所述下换热器(152)具有第一冷媒进口(1521),所述上下出风柜机(100)还包括调节阀(160),所述调节阀(160)与所述第一冷媒进口(1521)连接;
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调节阀(160)部分开启;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开合隔板(120)关闭,并控制所述调节阀(160)完全开启;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除湿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开合隔板(120)关闭,并分别控制所述上出风口(114)、所述第一风机(130)、所述下出风口(115)及所述第二风机(140)开启,同时控制所述调节阀(160)完全开启;其中,在所述除湿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风机的风速小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风机的风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出风柜机(100)还包括第三风机(170),所述第三风机(170)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2)内,并与所述上出风口(114)连通,所述第三风机(170)的进风侧与所述换热组件(150)对应设置;
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三风机(170);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三风机(170)开启;
若所述模式指令为除湿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三风机(170)开启。
10.一种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柜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出风柜机控制装置(300)包括:
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模式指令,其中,所述模式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上下出风柜机(100)的使用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303),用于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所述上出风口(114)、所述第一风机(130)及所述开合隔板(120)开启,并控制所述下出风口(115)及所述第二风机(140)关闭;
第四控制模块(306),用于若所述模式指令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开合隔板(120)关闭,并控制所述上出风口(114)、所述第一风机(130)、所述下出风口(115)及所述第二风机(140)开启。
CN201910557564.8A 2019-06-25 2019-06-25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ctive CN110260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7564.8A CN110260403B (zh) 2019-06-25 2019-06-25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7564.8A CN110260403B (zh) 2019-06-25 2019-06-25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0403A CN110260403A (zh) 2019-09-20
CN110260403B true CN110260403B (zh) 2021-03-19

Family

ID=67921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7564.8A Active CN110260403B (zh) 2019-06-25 2019-06-25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0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3243A (zh) * 2019-11-29 2020-02-1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用笛子管装置、空调器及出风调节的控制方法
CN113251614B (zh) * 2021-05-08 2022-12-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2287Y (zh) * 1998-08-28 1999-10-06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室外并联换热器
CN103629739B (zh) * 2012-08-22 2017-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CN104949201A (zh) * 2015-04-30 2015-09-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N207831500U (zh) * 2017-11-16 2018-09-07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8266811B (zh) * 2018-03-21 2024-0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0403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739B (zh)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CN110260403B (zh)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7726567B (zh)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新风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2413733A (zh) 一种新风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器
CN109378550B (zh) 汽车空调器和新能源汽车
CN110398048A (zh) 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781946B (zh) 变频空调的制热控制方法
CN112815421A (zh) 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128655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7089950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1594923A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107687676B (zh) 室内机
CN115325670B (zh)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208835236U (zh) 汽车空调器和新能源汽车
CN111121173A (zh) 一种新风空调机
KR100737314B1 (ko)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5218275A (zh) 机柜空调风道组件和机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22104A (zh)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CN212362223U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KR101027165B1 (ko) 복수의 송풍팬 제어기능이 구비된 공기조화기
CN107543251B (zh) 室内机
CN107560088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726452B (zh) 空调器
JP674589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220287595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