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59428A - 聚能棒推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能棒推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59428A
CN110259428A CN201910473374.8A CN201910473374A CN110259428A CN 110259428 A CN110259428 A CN 110259428A CN 201910473374 A CN201910473374 A CN 201910473374A CN 110259428 A CN110259428 A CN 110259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erry
push
boat
cumulative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33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59428B (zh
Inventor
张永民
邱爱慈
汤俊萍
李鹏辉
姚伟博
刘美娟
张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vko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Flash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Flash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Flash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33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59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59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9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59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9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6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E21B43/263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using explos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能棒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所述聚能棒放置的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平行。将棘爪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储能舱内,所述棘爪组件将所述通孔中的所述聚能棒依次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所述摆渡机构将所述摆渡孔内的所述聚能棒摆渡到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推杆组件将所述储能舱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棘爪组件将通孔中的聚能棒依次一个个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所述摆渡机构将所述摆渡孔内的所述聚能棒摆渡到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推杆组件将所述储能舱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

Description

聚能棒推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油气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背景技术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煤层气是一种高热、洁净、方便的新型能源,其具有其它能源无法比拟的无污染、无油污等多种优点。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为了实现煤层气的工业开采和加快矿井中煤层气的抽排速度,经常采用冲击波发生器对煤层进行改造。
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储能舱内一次只能装载一个聚能棒,一个聚能棒被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的容纳腔内,聚能棒内的金属丝被加载高压脉冲电流,产生冲击波复合等离子体辐射直接驱动含能材料产生可控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想要再次产生冲击波必须重新装载另外一个聚能棒。不能实现快速、连续、反复、多次地推送聚能棒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煤层增透效率较低,油气开采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聚能棒推送方式,存在快速、连续、反复、多次地将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煤层增透效率较低,油气开采效率也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聚能棒推送方法及推送器。
一种聚能棒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所述聚能棒放置的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平行;
将棘爪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储能舱内,所述棘爪组件将所述通孔中的所述聚能棒依次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
所述摆渡机构将所述摆渡孔内的所述聚能棒摆渡到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
推杆组件将所述储能舱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的步骤包括:
所述储能舱内壁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连续编号为Mx,x 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通孔中沿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上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聚能棒,至少两个所述聚能棒朝向远离摆渡机构的方向上连续编号为Ny,y为正整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爪组件将所述通孔中的所述聚能棒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的步骤包括:
棘爪组件通过旋转能够从一个所述通孔进入到下一个所述通孔中,并依次、连续地将第 x,第(x+1),第(x+2),……,个通孔中的第y个聚能棒推入与该所述通孔同轴的所述摆渡孔中,x≥1,y≥1;
所述棘爪组件完成一个旋转周期,所有所述通孔内的第y个聚能棒被推送完毕;
接着,棘爪组件进行下一个旋转周期,并依次、连续地将第x,第(x+1),第(x+2),……,个通孔中的第(y+1)个聚能棒推入与该所述通孔同轴的所述摆渡孔中,x≥1,y≥1;
……
直到每一个所述通孔内的最后一个聚能棒依次、连续地被推送完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棘爪组件内,所述推杆组件的中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共线,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棘爪组件通过关联件关联;
所述棘爪组件通过旋转从一个所述通孔进入到下一个所述通孔中的步骤包括:
所述推杆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运动,所述推杆组件通过所述关联件带着所述棘爪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同时所述棘爪组件在所述储能舱内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爪组件与所述推杆组件之间设置有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通过所述关联件与所述棘爪组件关联,所述旋转套筒的一端与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摆渡机构连接;
所述棘爪组件在所述储能舱内旋转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推杆组件带着所述棘爪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带动换向机构中的换向轮转动,所述换向轮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渡机构包括支架和摆轮,所述摆轮具有两个摆渡孔;
所述换向轮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的同时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支架公转,所述支架公转的同时所述摆轮相对于所述支架自转;
通过公转,所述棘爪组件从一个所述通孔进入到下一个所述通孔中,通过公转与自转相结合,使得其中一个未装有聚能棒的摆渡孔与所述棘爪组件所在的通孔同轴,且另一个装有聚能棒的所述摆渡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将所述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的步骤包括:
所述推杆组件朝向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将位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的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将所述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的同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棘爪组件朝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将所述棘爪组件所在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与该通孔同轴的摆渡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一个运动周期包括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和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与所述推杆组件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连续循环进行,所述推杆组件每完成一个运动周期完成一个聚能棒的推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的运动周期一个个地连续、循环进行。
上述聚能棒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所述聚能棒放置的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平行;
将棘爪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储能舱内,所述棘爪组件将所述通孔中的所述聚能棒依次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
所述摆渡机构将所述摆渡孔内的所述聚能棒摆渡到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
推杆组件将所述储能舱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
上述聚能棒推送方法,棘爪组件将通孔中的聚能棒依次一个个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所述摆渡机构将所述摆渡孔内的所述聚能棒摆渡到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推杆组件将所述储能舱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实现快速、连续、反复、多次地推送聚能棒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剖视图一,此时联动件位于换向轮的最右端处;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储能舱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送机构的剖视图,不包括旋转套筒;
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送机构包括旋转套筒时的装配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送机构的棘爪组件的活动套筒的结构图;
图8为图7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送机构的棘爪组件的棘爪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送机构的棘爪组件的第一弹性元件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送机构的推杆组件的装配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送机构装配在储能舱内后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装配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分解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装配图,不包括内齿圈;
图16为图15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的A-A向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部分结构的装配图;
图19为图18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9的B-B向剖视图;
图21为图19的C-C向剖视图;
图2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上支架在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上支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下支架在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下支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摆轮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输出轴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内齿圈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摆渡机构的公共齿轮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装配剖视图;
图3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装配立体图一;
图3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装配立体图二;
图3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固定套筒的立体图一;
图3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固定套筒的立体图二;
图3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换向轮的立体图一;
图3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换向轮的立体图二;
图3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联动件的剖视图;
图3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轴承压盖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滑移外套的立体图;
图4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块组件的装配图;
图41为图40的剖视图;
图4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推块组件装入储能舱中的主视图;
图43为图42的剖视图;
图4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驱动机构的装配剖视图;
图4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剖视图二,此时推杆组件将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
图4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剖视图三,此时关联件与下推杆上的长条孔左端刚抵接;
图4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剖视图四,此时联动件将带动换向轮开始转动;
图4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装配剖视图;
图4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圆筒的示意图;
图5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输入套筒的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外套的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连接筒的示意图;
图5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能棒推送器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输出套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绝不是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聚能棒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所述聚能棒放置的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平行;
将棘爪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储能舱内,所述棘爪组件将所述通孔中的所述聚能棒依次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
所述摆渡机构将所述摆渡孔内的所述聚能棒摆渡到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
推杆组件将所述储能舱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棘爪组件将通孔中的聚能棒依次一个个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随后所述摆渡机构将所述摆渡孔内的所述聚能棒摆渡到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接着推杆组件将所述储能舱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实现快速、连续、反复、多次地推送聚能棒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具体地,所述将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的步骤包括:
所述储能舱内壁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连续编号为Mx,x 为正整数。例如,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数量为3时,x取1,2,3。每一个所述通孔中沿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上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聚能棒,至少两个所述聚能棒朝向远离摆渡机构的方向上连续编号为Ny,y为正整数。例如每一个通孔中装的聚能棒数量为8时,y取1,2,3,4。
进一步,所述棘爪组件将所述通孔中的所述聚能棒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的步骤包括:
棘爪组件通过旋转能够从一个所述通孔进入到下一个所述通孔中,并依次、连续地将第 x,第(x+1),第(x+2),……,个通孔中的第y个聚能棒推入与该所述通孔同轴的所述摆渡孔中,x≥1,y≥1。棘爪组件推送完第1个通孔中的第1个聚能棒,转过特定的角度进入第二个通孔中推送第2个通孔中的第1个聚能棒,以此类推,所述棘爪组件完成一个旋转周期,所有所述通孔内的第1个聚能棒被推送完毕。
接着,棘爪组件进行下一个旋转周期,并依次、连续地将第x,第(x+1),第(x+2),……,个通孔中的第(y+1)个聚能棒推入与该所述通孔同轴的所述摆渡孔中,x≥1,y≥1。棘爪组件推送完第1个通孔中的第2个聚能棒,转过特定的角度进入第二个通孔中推送第2个通孔中的第2个聚能棒,以此类推,所述棘爪组件完成一个旋转周期,所有所述通孔内的第2个聚能棒被推送完毕。
……
最后,棘爪组件进行最后一个旋转周期,棘爪组件推送完第1个通孔中的最后一个聚能棒,转过特定的角度进入第二个通孔中推送第2个通孔中的最后一个聚能棒,以此类推,所述棘爪组件完成最后一个旋转周期,所有所述通孔内的最后一个聚能棒被连续推送完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棘爪组件内,所述推杆组件的中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共线,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棘爪组件通过关联件关联。
将多个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所述聚能棒放置的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平行。
将棘爪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储能舱内,棘爪组件将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摆渡孔后,所述推杆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运动,所述推杆组件通过所述关联件带着所述棘爪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同时所述棘爪组件在所述储能舱内旋转进入下一个通孔中。实际上,棘爪组件从一个通孔进入下一个通孔做的是螺旋运动。
可选地,所述棘爪组件与所述推杆组件之间设置有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通过所述关联件与所述棘爪组件关联,所述旋转套筒的一端与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摆渡机构连接。
所述推杆组件带着所述棘爪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带动换向机构中的换向轮转动,所述换向轮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
进一步,所述摆渡机构包括支架和摆轮,所述摆轮具有两个摆渡孔。
所述推杆组件带着所述棘爪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带动换向机构中的换向轮转动,所述换向轮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支架公转,同时所述摆轮相对于所述支架自转。通过公转,所述棘爪组件从一个所述通孔进入到下一个所述通孔时,通过公转与自转相结合,使得其中一个未装有聚能棒的摆渡孔与所述棘爪组件所在的通孔同轴,且另一个装有聚能棒的所述摆渡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共线,为下一个通孔中聚能棒被推送进入做好准备。
可选地,所述推杆组件将所述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的步骤包括:
所述推杆组件朝向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将位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的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
进一步,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棘爪组件朝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的同时将所述棘爪组件所在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与该通孔同轴的摆渡孔中。
具体地,所述推杆组件一个运动周期包括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和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与所述推杆组件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连续循环进行,所述推杆组件每完成一个运动周期完成一个聚能棒的推送。具体地,所述推杆组件完成一个运动周期,所述换向轮单向转过特定角度,所述棘爪组件从一个通孔恰好进入另一个通孔中。所述推杆组件的运动周期一个个地连续、循环进行,实现快速、连续、反复、多次地推送聚能棒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聚能棒推送方法,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聚能棒推送器,所述聚能棒推送器10包括摆渡机构300、储能舱200、换向机构、动力机构800和推送机构500。
所述摆渡机构300、所述储能舱200、所述换向机构600、所述动力机构800同轴集成一个整体。所述聚能棒推送器10具有从所述摆渡机构300连通至所述动力机构800的轴向中心孔11。所述储能舱200的内壁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通孔220,每一个所述通孔220中存储有聚能棒140。所述推送机构500包括棘爪组件510和推杆组件520。所述棘爪组件510设置于所述储能舱200内,所述推杆组件520穿设于所述中心孔11内同时穿设于所述棘爪组件 510内,所述推杆组件520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80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摆渡机构300 包括支架和摆轮330,所述摆轮33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内,所述摆轮300具有两个摆渡孔331。所述动力机构800带动所述推杆组件520在所述中心孔11中正向运动,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换向机构旋转,所述换向机构旋转同时带动所述摆渡机构300公转和所述棘爪组件510旋转,所述棘爪组件510旋转使得棘爪512从一个所述通孔220进入到另一个所述通孔220之中,所述摆渡机构300公转的同时所述摆轮330相对于所述支架自转,使得其中一个装有聚能棒140的摆渡孔331与所述中心孔11同轴,且另一个未装有聚能棒140的摆渡孔331与所述棘爪512所在的通孔220同轴。所述动力机构800带动所述推杆组件520 在所述中心孔11中反向运动,所述推杆组件520将所述中心孔11中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内产生可控冲击波,同时将所述棘爪512所在的所述通孔220中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与该所述通孔220对正的摆渡孔331中。所述动力机构800带动所述推杆组件520在所述中心孔11中正反向往返运动,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0至图43,所述储能舱200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储能舱200具有内孔210。所述储能舱200的筒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储能舱200的中轴线平行的至少两个通孔220。至少两个所述通孔220周向均布于所述储能舱200的筒壁上,任意一个所述通孔220内均能存储聚能棒140。任意一个所述通孔220与所述内孔210相对的孔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230,所述导向槽230与所述储能舱200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导向槽230的长度与所述通孔220的长度相同,所述通孔220的长度与所述储能舱200 的长度相同。所述导向槽230将所述通孔220和所述内孔210连通。实际使用时,每一个通孔220内均装有多个聚能棒140和一个推块组件400,推块组件400装在聚能棒140之后,推块组件400上具有凸起402,凸起402沿着所述导向槽230滑动,装在所述内孔210中的棘爪组件510上的棘爪512抵着推块组件400前行,将一个个聚能棒140依次从所述通孔220 中推出进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中,聚能棒140内的金属丝被加载高压脉冲电流,产生冲击波复合等离子体辐射直接驱动含能材料产生可控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能够快速、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升了煤层增透效率,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率。
可选地,所述通孔220的数量为偶数。任意一个所述通孔220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通孔220的孔径相同。所述通孔220的长度根据聚能棒140的长度和数量来决定。进一步,为了配合聚能棒推送的运动逻辑,所述通孔220的个数要求能被360整除。可选地,所述通孔220的数量为12个且孔径相同,所述通孔220以所述储能舱200沿圆周对称分布于所述储能舱200的筒壁上。装在内孔210中的棘爪座套旋转30度,可以从一个通孔220进入到下一个通孔220中进行推送聚能棒。
请参阅图3,可选地,任意一个所述通孔220的中轴线、该所述通孔220上的导向槽230 的中心线、以及所述储能舱200的中轴线共面。所述通孔220的数量为偶数时,相对的两个所述导向槽230的中心线与所述储能舱200的中轴线共面。所述导向槽230的宽度小于所述通孔220的孔径,同时也小于聚能棒的直径。具体地,每一个所述导向槽230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面231,所述导向面231靠近内孔210的边沿设置有过渡面232。位于所述通孔220内推送聚能棒140的推块组件400上具有凸起402,凸起402沿着所述导向面231滑动,位于内孔210中的棘爪组件510上的棘爪512也在所述导向槽230中滑动,棘爪512推动凸起402使得推块组件400推动聚能棒140在所述通孔220中运动。过渡面232的设计能够使得棘爪512顺利地从一个通孔220的导向槽230转动一定角度进入下一个通孔220的导向槽 230之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12,所述推送机构500还包括关联件530和旋转套筒540。请参阅图4至图8,所述棘爪组件510包括活动套筒511和棘爪512。所述活动套筒511设置于储能舱内,所述活动套筒511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514,所述棘爪51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514内,所述棘爪512能够从所述安装槽514中伸出或者缩回,所述棘爪512伸出时能够与储能舱200内的聚能棒140在轴向上抵接。所述旋转套筒540的一端与所述换向轮62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摆渡机构30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套筒540置于所述活动套筒511内。所述推杆组件520包括第一推杆521和第二推杆522。请参阅图4和图 11,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第二推杆52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522远离所述第一推杆521的一端与动力机构80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杆521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511 内。所述关联件530能够将将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 关联,如图6所示。所述动力机构800带动所述推杆组件520在所述中心孔11中反向运动,在所述关联件53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200 内做轴向直线运动。所述动力机构800带动所述推杆组件520在所述中心孔11中正向运动,在所述关联件53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和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200内同时做直线和旋转运动。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推送机构500还包括关联孔513、第一长条孔523和第二长条孔541。在所述关联孔513和所述第一长条孔523中,其中一个开设在所述活动套筒511的筒壁上,另外一个开设在所述第一推杆521上。
所述第二长条孔541沿着所述旋转套筒54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所述关联件530同时穿设于所述关联孔513、所述第一长条孔523和所述第二长条孔541之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在所述关联件530的关联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和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200内同时做直线和旋转运动。可选地,所述关联件为关联销,所述关联销穿入所述关联孔513、所述第一长条孔523和所述第二长条孔541之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推杆521做直线运动,行程为所述第一长条孔523的长度时,所述活动套筒511和所述旋转套筒540动不动。当所述第一长条孔523的右端孔壁与所述关联件530抵接后,所述第一推杆521通过关联件530带动所述活动套筒511相对于所述旋转套筒540向左做轴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推杆521能够将储能舱200中轴线上的聚能棒 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512能够将储能舱200的通孔220中的聚能棒140推入到摆渡机构300与该通孔220对正的摆渡孔331中,如图12所示。当所述第一长条孔523 的左端孔壁与所述关联件530抵接后,所述推杆组件520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此时所述第一推杆521在关联销530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活动套筒511向右做直线运动,同时所述第二推杆522带动所述换向机构600开始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一推杆521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推杆 522旋转,所述换向机构600带动所述旋转套筒540一起做旋转运动,在所述关联件530的作用下,所述旋转套筒540、所述第一推杆521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同时都做旋转运动。即此时旋转套筒540只做旋转运动,第一推杆521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既做直线运动又做旋转运动。通过旋转运动,棘爪512从储能舱的一个通孔220进入到下一个通孔220中,如图12所示。可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长条孔5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条孔523的长度,所述关联件530带动所述活动套筒511在所述储能舱内向左或向右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关联件530与所述第二长条孔541的左端或右端之间具有间隔。能够有效地避免所述旋转套筒540对所述活动套筒511直线运动的干涉。
可选地,请参阅图4、图6和图11,所述第一推杆521包括上推杆5211、下推杆5212和第二弹性元件5213。所述上推杆5211与所述下推杆5212通过第一螺帽5214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213设置于所述第一螺帽5214内,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推杆5211和所述下推杆5212抵接,所述第一长条孔523开设在所述下推杆5212上。所述下推杆5212与所述第二推杆522通过第二螺帽5215可转动连接,即所述下推杆5212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推杆522转动。所述第二推杆522与丝杆640通过第三螺帽5213连接。动力机构800通过丝杆640将动力传递给推杆组件520。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213为弹簧,弹簧预压缩安装于第一螺帽5214内,能够保证上推杆5211运动过程中各关键节点的位置准确,同时能最优的吸收上推送杆5211传递的冲击波作用。
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棘爪512包括转动部5121和与所述转动部5121连接的伸出部 5122。所述安装槽514包括第一安装槽5141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连通的第二安装槽5142,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转动部51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5142内,所述转动部5121转动带动所述伸出部5122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中伸出或缩回,如图5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5142为圆弧形,所述转动部5121为圆柱形。所述伸出部5122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中伸出时对储能舱通孔220中的聚能棒140进行推送。进一步,请参阅图 5和图10,所述棘爪组件51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515。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槽5143,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置于所述容纳槽5143内,所述棘爪512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的顶压下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内伸出。更进一步,请参阅图10,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为V型弹片,所述V型弹片包括上臂5151和下臂5152。所述上臂5151 顶压在所述棘爪512的底面上,所述下臂5152贴紧所述容纳槽5143的槽底。所述棘爪512 在所述上臂5151的向上顶压下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内伸出。所述棘爪512被下压时,所述上臂5151被下压,所述棘爪512缩回到第一安装槽5141内,所述活动套筒511旋转带着所述棘爪512进入下一个储能舱的通孔220中进行推送聚能棒140。可选地,所述上臂5151 的前端向下弯折形成弧形顶压部5153。弧形顶压部5153的设置有利于所述棘爪512从第一安装槽5141内伸出或缩回。如图10所示。
可选地,请参阅图9,所述伸出部5122上表面的棱沿处设置倾斜面5123。倾斜面5123 的设置能够便于所述活动套筒511旋转带着所述棘爪512进入下一个储能舱200的通孔220 中,即伸出部5122上的倾斜面5123使得伸出部5122更加容易地从储能舱200的导向槽230 中滑出进入到下一个通孔220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至图29,所述摆渡机构300还包括齿轮传动机构340,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310和下支架320。所述上支架310包括安装部311和与所述安装部311 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12,所述安装部311具有第三中心孔313,如图14所示。所述下支架320 包括安装盘321,所述安装盘32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部312远离所述安装部311的一端。所述安装部311的下表面、所述连接部312的内表面和所述安装盘321的上表面共同围成偏心摆渡腔350,如图15所示。所述安装盘321上开设有第四中心孔322,所述第四中心孔322与所述第三中心孔313同轴。所述安装盘321上开设有允许储能舱中的聚能棒进入所述摆渡腔350的偏心开口323。所述齿轮传动机构340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部311上,所述齿轮传动机构340的输出轴341伸入所述摆渡腔350中,所述摆轮330固定安装于所述输出轴341 上,所述摆轮330具有用于容纳聚能棒的两个摆渡孔331。所述下支架320与换向机构连接,所述换向轮620驱动所述下支架320公转角度增量α时,所述齿轮传动机构340驱动所述摆轮330相对于所述安装盘321自转角度β,使得两个所述摆渡孔331中的一个与所述偏心开口323对正且另一个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对正。储能舱200内的聚能棒140从所述偏心开口323中进入所述摆轮330的其中一个摆渡孔331中,同时所述摆轮330的另一个摆渡孔331 中的聚能棒被从所述第四中心孔332中伸入的上推杆推送经过所述第三中心孔313推出后进入能量转换器。所述换向机构驱动所述下支架320再公转角度增量α时,所述齿轮传动机构 340驱动所述摆轮330相对于所述安装盘321自转角度β,使得刚才与所述偏心开口323对正的摆渡孔331现在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对正,刚才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32对正的摆渡孔 331现在与所述偏心开口323对正。储能舱200中的聚能棒140被摆渡到与所述第四中心孔 332同轴的位置处,上推杆推送聚能棒140经过所述第三中心孔313推出后进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内产生可控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能够快速、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升了煤层增透效率,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率。
请参阅图13至图19以及图27至图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传动机构340包括内齿圈342、公共齿轮343和轴齿轮344。请参阅图13、图14和图28,所述内齿圈342 固定安装于所述能量转换器第一壳体100内的齿圈固定面上,所述内齿圈342与所述能量转换器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请参阅图15和图21,所述公共齿轮343安装于所述安装部311 上。请参阅图27、图28、图29,所述轴齿轮344安装于所述输出轴341上。所述公共齿轮 343与所述内齿圈342内啮合,所述公共齿轮343与所述轴齿轮344外啮合。如图21所示,所述内齿圈342不动,所述公共齿轮343随着所述安装部311公转的同时与所述内齿圈342 啮合而自转,所述公共齿轮343自转的方向与所述公转方向相反。所述公共齿轮343自转带动所述轴齿轮344转动,所述轴齿轮344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安装部311公转方向相同。进而带动与所述轴齿轮344共轴的摆轮330转动,如图14和图21所示。通过调整所述内齿圈342、所述公共齿轮343以及所述轴齿轮344的齿数,借助所述内齿圈342、所述公共齿轮343以及所述轴齿轮344的齿啮合比例,精准地传递角度增量,使得所述下支架320公转一定的角度增量α时,所述轴齿轮344带动所述摆轮330相对于所述安装盘321转过特定的角度增量β,使得两个所述摆渡孔331中的一个与所述偏心开口323对正且另一个与所述第四中心孔 322对正。摆轮330将储能舱中的聚能棒一个个摆渡到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共线的位置处。
可选地,请参阅图14至图16,所述安装部311上表面的中心具有凸台314,所述凸台314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315,所述公共齿轮343通过齿轮压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5内。请参阅图17、图18、图20和图21,所述安装部311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316,所述第二安装槽316与所述第一安装槽315连通,所述输出轴341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16内,所述轴齿轮344与所述公共齿轮343相啮合。请参阅图13至图15以及图21,在起始状态,所述摆轮330的两个所述摆渡孔331中的一个与所述偏心开口323对正且另一个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对正,如图13所示。所述内齿圈342不动,所述公共齿轮 343随着所述安装部311公转的同时与所述内齿圈342啮合而自转,所述公共齿轮343自转的方向与所述安装部311公转方向相反。所述公共齿轮343自转带动所述轴齿轮344转动,所述轴齿轮344的转动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所述轴齿轮344转动进而带动与所述轴齿轮344 共轴的摆轮330转动。借助所述内齿圈342、所述公共齿轮343以及所述轴齿轮344的齿啮合比例,当所述安装部311公转一定角度比如30度时,所述摆轮330相对于所述安装盘321 转过180度,图13中摆轮331中的聚能棒被摆渡180度后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对正,对正后,上推杆5211伸入所述第四中心孔322推动所述摆渡孔331中的聚能棒向前运动,如图 17所示,聚能棒140穿过所述第三中心孔313后进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中产生可控冲击波。
具体地,请参阅图17,储能舱200中的聚能棒140经过安装盘321上的所述偏心开口323,进入到与所述偏心开口323对正的摆渡孔331中,借助所述内齿圈342、所述公共齿轮343 以及所述轴齿轮344的齿啮合比例,当所述安装部311公转一定角度比如30度时,所述摆轮 330相对于所述安装盘321转过180度,此时,刚才与所述偏心开口323对正的摆渡孔331 转过180度后与第四中心孔322对正。实现了将储能舱中的聚能棒摆渡到摆渡机构300的中心孔之中,即将储能舱200中的聚能棒140一个个摆渡到与第四中心孔322对正的位置处,对正后,上推杆伸入所述第四中心孔322推动所述摆渡孔331中的聚能棒向前运动,聚能棒穿过所述第三中心孔313后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所述安装部311每公转一定角度增量比如30度时,所述摆轮330相对于所述安装盘321转过180度,将储能舱中的一个聚能棒摆渡到与第四中心孔322对正的位置处。摆渡机构300整体上每旋转一个预设角度增量α比如30度,所述齿轮传动机构340驱动所述摆轮330相对于所述安装盘321自转角度β比如180度,将外圆摆渡孔331中的一颗聚能棒摆渡至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对正。
可选地,请参阅图27,所述输出轴341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轴段3411、配合轴段3412 和键槽轴段3413。所述轴齿轮344安装于所述齿轮轴段3411上,所述齿轮轴段3411伸入到所述第二安装槽316中,如图27所示。所述配合轴段3412与所述第二安装槽316相配合,所述键槽轴段3413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键槽3414。
可选地,请参阅图26,所述摆轮330呈长条状,所述摆轮330具有中心安装孔332,两个所述摆渡孔331开设在所述摆轮330的两个端面处,两个所述摆渡孔331关于所述中心安装孔332对称,所述中心安装孔332的孔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键槽333。所述输出轴341 插入所述中心安装孔332中并与所述摆轮330键连接。所述输出轴341带动所述摆轮330转动。进一步,如图26,所述摆轮330的表面具有第一熔渣槽334。所述第一熔渣槽334用于容纳进入聚能棒推送器内部的煤渣。可选地,请参阅图22和图23,所述连接部312的内表面呈弧形半圆筒状,所述连接部312的外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熔渣槽317。所述第二熔渣槽317用于容纳进入聚能棒推送器内部的煤渣。多处设计熔渣槽,使进入摆渡机构300内的煤渣,沙子等颗粒物进入指定区域,不影响机构正常运行。请参阅图18和图22,可选地,所述安装部311呈圆盘状,所述安装部311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18。环形凹槽318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小所述安装部311与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图17、图18和图22,所述连接部312靠近所述安装盘321的一端内壁上向内凹陷形成弧形止口319。请参阅图24,所述安装盘321朝向所述连接部312的端面上向外突出形成偏心圆台324,所述偏心圆台324的外缘与所述弧形止口319相配合。配合后所述安装盘321与所述连接部3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请参阅图15、图17和图24,所述偏心圆台324上开设有弧形摆渡槽325,所述摆渡槽325的一端与所述偏心开口32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连通。储能舱中的聚能棒经所述偏心开口323伸入摆渡孔331的过程中,只要聚能棒的末端进入到摆渡槽325中,上支架310 公转一定角度增量,摆轮330相对于安装盘321转过一定角度,聚能棒就能沿着摆渡槽325 被摆渡到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对正的位置处。不会因为聚能棒的尾端没有完全超过安装盘 321的上表面时,上支架310开始公转,摆轮330相对于安装盘321转动导致聚能棒被所述偏心开口323的侧壁隔断。进一步,所述摆渡槽325的深度大于偏心圆台324的厚度,摆渡槽325的槽底在靠近所述偏心开口323处具有倾斜面。更进一步,请参阅图25,所述安装盘 321远离所述连接部312的端面上向内凹陷形成倾斜分型面326,所述分型面326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偏心开口323处。下一个聚能棒的头部即使伸入到安装盘321上的偏心开口323中,但是只要没有超出到安装盘321的上表面,摆轮330相对于安装盘321转动的过程中,在分型面326对聚能棒头部的推抵作用下,使得伸入偏心开口323中的聚能棒头部向后退缩如储能舱中而不会被摆轮330相对于安装盘321转动导致聚能棒被所述偏心开口323的侧壁隔断。精确分切进入安装盘321上表面摆渡槽325中的聚能棒与其后方的聚能棒,使后方的聚能棒复位,并处于待推进状态。
可选地,请参图17和图25,所述下支架320还包括中空连接柱327,所述中空连接柱327固定于所述安装盘321远离所述上支架310的端面上,所述中空连接柱327的内孔与所述第四中心孔322同轴,所述中空连接柱327的外壁上具有第三键槽328,所述换向机构通过所述中空连接柱327与所述下支架32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中空连接柱327与所述换向机构键连接。所述中空连接柱327对应上推杆在伸缩过程中也有扶正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0至图39,所述换向机构为深浅槽换向机构600,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包括固定套筒610、换向轮620、滑移外套630和联动件640,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套筒610、换向轮620、滑移外套630和联动件640整体设置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的外壳内,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外壳的一端与储能舱200连接且另一端与动力机构800连接,所述固定套筒610固定设置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的壳体内,如图1和图30所示。所述固定套筒610包括顶壁611和与所述顶壁611固定连接的侧壁612,所述顶壁611具有第五中心孔613,所述侧壁612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槽614,如图33所示。所述换向轮62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610内,所述换向轮620具有第六中心孔621,如图30所示。所述换向轮620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连续分布有多组组合槽622,每一组组合槽 622包括直槽6221和与所述直槽6221连通的斜槽6222,所述斜槽6222为螺旋槽。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622中,其中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另一组组合槽622中的直槽6221 连通,如图35和图36所示。所述滑移外套630轴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610上,所述滑移外套630包括底盘631和与所述底盘631固定连接的导向臂632,所述底盘631具有第七中心孔633,所述导向臂632与所述导向槽614相适配,所述导向臂632上具有安装孔 634,如图30至图33所示。所述第五中心孔613、所述第六中心孔621和所述第七中心孔633 同轴设置,推杆组件520穿设于所述第五中心孔613、所述第六中心孔621和所述第七中心孔633之中,所述推杆组件520与所述滑移外套630连接,如图30所示。请参阅图30至图 32,所述固定套筒610不动,所述换向轮6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610内,所述联动件64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634内,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滑移外套630朝远离所述固定套筒6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630带着所述联动件640在所述斜槽6222中运动,所述联动件640与所述斜槽6222相互作用,使得所述换向轮620转动,所述换向轮620通过旋转套筒540同时带动棘爪组件510和摆渡机构300转动,当所述联动件640走完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所述斜槽6222行程时,所述换向轮620转过特定的角度,所述棘爪组件510中的棘爪512正好能够从储能舱200内壁上的第一个通孔220转动特定角度后进入第二个通孔220 中,与此同时,摆渡机构300也是正好转过特定的角度,将从第一个通孔220出来进入摆渡机构300中的聚能棒140摆渡到推杆组件510所在的中轴线上。当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滑移外套630朝靠近所述固定套筒6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630带着所述联动件 640沿着所述直槽6221运动,所述棘爪组件510中的棘爪512正好能够将储能舱第二个通孔 220中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摆渡机构300中,与此同时,推杆组件510将位于中轴线上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之中产生可控冲击波。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请参阅图35和图36,具体地,所述联动件640在所述换向轮620表面的运动轨迹如图 35中的箭头所示。所述换向轮620具有朝向所述顶壁611的第一端面623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623相对的第二端面624。在每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直槽6221从所述第二端面624向所述第一端面623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斜槽6222从所述第一端面623向所述第二端面624的方向上延伸。在同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斜槽6222的起始段与所述直槽6221的末尾段连通形成第一连通段625,在所述第一连通段625处,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大于所述直槽6221 的深度,避免联动件640在所述第一连通段625处所述联动件640从斜槽6222进入到直槽 6221中。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622中,其中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另一组组合槽 622中的直槽6221连通形成第二连通段626,在所述第二连通段626处,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小于所述直槽6221的深度,避免联动件640在所述第二连通段626处,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直槽6221进入所述斜槽6222中,保证联动件640在换向轮620运动的单向性。可选地,在同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斜槽6222的槽壁为螺旋面,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斜槽6222 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述联动件640使得所述换向轮620旋转30度。所述联动件640在所述斜槽6222中运动时通过与螺旋面的作用带动所述换向轮620转动,所述斜槽6222靠近所述直槽6221一侧的槽壁设置为螺旋面能够提升运动的平稳性,减小噪音。
进一步,请继续参阅图35和图36,所述斜槽622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和第一浅槽段6225。从所述第一深槽段6223到所述第一浅槽段6225,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逐渐减小。从所述第一端面623向所述第二端面624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渡段6224位于所述第一连通段625的前方,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所述第一过渡段6224过于浅,导致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第一深槽段6223进入到直槽6222中,有效地保证了联动件640在换向轮620表面运动的单向性。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35和图36,所述直槽622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和第二浅槽段6228。从所述第二端面624向所述第一端面623方向上,所述直槽6221的深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过渡段6227位于所述第二连通段626的前方。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第二过渡段6227过于浅,导致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第二深槽段6226进入第一浅槽段6225中,有效地保证了联动件640在换向轮620表面运动的单向性。所述联动件 640在所述换向轮620表面的运动轨迹如图35中的箭头所示,即:联动件640依次经过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第一浅槽段6225、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以及第二浅槽段6228单方向延伸,保证换向轮620是单向周期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一深槽段 6223靠近所述第一端面623的一端处设置有直槽段,保证联动件640运动的彻底性,确保联动件640在每一个斜槽6222中都是从斜槽6222的一端起始走到斜槽6222的另一端结束,走的行程是确定的,这个确定的行程与棘爪组件510的转动角度精准对应,同时与摆渡机构300 的摆轮转动角度精准对应。
可选地,所述组合槽622的数量为偶数,与推送机构的结构关联。具体地,所述组合槽 622为12组,12组组合槽622沿着所述换向轮620的外圆周连续分布,每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相邻的下一组组合槽622中的直槽6221相连通。当联动件640走完一组组合槽622中的一个斜槽6222时,换向轮630正好转过30度角,摆渡机构中的摆轮正好转过180 度将聚能棒140摆渡到中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1至图34,所述导向槽614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槽 614相对地开设在所述侧壁612上。所述导向臂632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臂632沿着所述底盘631的外缘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导向臂632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槽614相互适配,每一个所述导向臂632上都具有安装孔634,每一个安装孔634中都安装有所述联动件640。可选地,请参阅图35和图36,所述换向轮620的第一端面623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安装部627,所述换向轮620的第二端面624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安装部628,所述第一安装部627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28上均安装有轴承650。所述固定套筒610的内壁上具有轴承配合面615,所述轴承650安装于所述轴承配合面615上,使得所述换向轮620只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套筒 610转动。
进一步,请参阅图31至图33和图38,深浅槽换向机构600还包括轴承压盖660。所述轴承压盖660呈L型,所述轴承压盖66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610的侧壁612的端面上,另一端顶在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外壳内的圆台上。所述换向轮620被所述轴承650 和所述轴承压盖660约束在所述固定套筒610内。更进一步,如图35和图3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627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629,所述换向轮620通过所述连接部629与摆渡机构300的下支架32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部629与旋转套筒540的一端连接,旋转套筒540的另一端与摆渡机构300连接。所述换向轮620将扭矩通过旋转套筒540刚性传递给摆渡机构300。
具体地,如图30和图37所示,所述联动件640为弹簧销。所述弹簧销包括具有内孔的圆柱销641和设置于所述内孔中的弹簧642,所述弹簧64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孔的孔底,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的内壁上。在弹簧642的伸缩作用下,圆柱销641能够顺利地在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第一浅槽段6225、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以及第二浅槽段6228中顺利地过渡。可选地,请参阅图31,所述顶壁611的外表面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深入储能舱200内壁的通孔220之中,限制了所述固定套筒610的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0至图43,所述聚能棒推送器还包括推块组件400。所述推块组件400包括推块本体401。所述推块本体401呈圆柱状,所述推块本体401的外径与储能舱200的第二壳体200内壁上的通孔220相适配。所述推块本体401在储能舱200内的通孔220中滑动将聚能棒从通孔220中推出,所述推块本体401一端的外缘上具有凸起402,所述凸起402与所述通孔220上的导向槽230相适配。棘爪512给所述凸起402提供作用力,推动所述推块本体402在所述储能舱200内的通孔220中滑动,将所述通孔220中的聚能棒 140一个个依次快速推出,快速推出的聚能棒被送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进一步,请继续参阅图40和图41,推块组件400还包括伸长杆403。所述伸长杆403固定于所述推块本体401具有所述凸起402的端面上。方便通过所述伸长杆403将推块本体401 从所述通孔220中取出。所述推块本体401具有沿所述推块本体401长度方向开设的内槽404 以减轻所述推块本体401的重量。
可选地,所述伸长杆403为紧固螺钉。所述内槽404的底面上具有中心穿孔405,所述紧固螺钉的尾部从所述中心穿孔405中伸出,所述紧固螺钉的头部与所述内槽404的底面相抵紧。通过螺帽将所述紧固螺钉固定于所述推块本体401上。可选地,所述紧固螺钉的尾部端面与所述推块本体401具有所述凸起402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M,所述距离10mm≤M≤20mm。方便通过所述紧固螺钉将推块本体401从所述通孔220中取出。
进一步,请继续参阅图40至图43,推块组件400还包括磁环406。所述磁环406套设于所述紧固螺钉上。所述磁环406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推块本体401的端面上,另一端与拧在所述紧固螺钉上的螺母抵紧。推送机构在储能舱200的通孔220中推动推块组件400运动,推送组件推动聚能棒运动。推块组件400每一次被推到一个新的位置后,由于推块上的磁环406 与储能舱的通孔220孔壁之间的磁力作用,推块组件400的位置被固定,如图43所示。当下次推送机构500在储能舱的通孔220中推送聚能棒时,棘爪512提供的作用力克服所述磁环 406与储能舱的通孔220孔壁之间磁力,推动聚能棒向前运动。可选地,所述磁环406的外径与所述推块本体401的外径相等。保证所述磁环406与储能舱的通孔220孔壁之间较大的磁力吸附,以准确定位推块组件400在储能舱的通孔220中的位置。
请继续参阅图40和图41,推块组件400还包括推帽407。所述推帽407固定于所述推块本体401远离所述凸起402的端面上。推帽407可以是加工件,也可以是螺钉,但需要保证凸起402距离推帽407的顶端距离为特定的设计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4,所述驱动机构800包括外壳810、电机820、内丝套筒830、丝杆840和导向件850。所述外壳810的一端与所述换向机构60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电机820固定连接。所述内丝套筒83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外壳810内,所述内丝套筒830与所述电机8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810带动所述内丝套筒830旋转。所述导向件850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810内,所述导向件850的中心具有丝杆过孔,所述丝杆过孔与所述内丝套筒830同轴设置,所述丝杠过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丝杆840旋入所述内丝套筒830内,所述丝杆840沿轴向开设有导向直槽,所述导向直槽与所述导向块向适配,所述丝杆840与所述推杆组件520固定连接。电机820旋转带动内丝套筒830 旋转,内丝套筒830与丝杆840螺旋副连接,导向块伸入导向槽内使得丝杆840无法旋转,丝杆840只能带着推杆组件520在中心孔11中做往返直线运动。
请参阅图48至图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机构为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所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700包括圆筒710、输入套筒720、外套730、关联元件740、运动转换机构750和输出套筒770。所述圆筒710的筒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滑移槽711。所述输入套筒72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圆筒710内,所述输入套筒720的外圆周上沿轴向开设有倾斜螺旋槽721,所述输入套筒720具有第八中心孔722。所述外套730包括顶盖731和与所述顶盖 731固定连接的滑移臂732。所述顶盖731具有第九中心孔733,所述第八中心孔722与所述第九中心孔733同轴设置,推杆组件520穿设于所述第八中心孔722和所述第九中心孔733 中,推杆组件520与所述外套730连接,推杆组件520的一端与动力机构连接,推杆组件520 能够在所述第八中心孔722和所述第九中心孔733中做往返直线运动。所述滑移臂732与所述滑移槽711相适配,所述滑移臂732上具有装配孔734,所述关联元件740安装于所述装配孔734中。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设置于所述圆筒710内,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套筒72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套筒770连接。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外套730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圆筒7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730带动所述关联元件740 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正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720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部分转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转动。所述输入套筒720通过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将动力扭矩和定量角度传递给所述输出套筒770,所述输出套筒770将扭矩和定量角度传递给摆渡机构实现精确角度的转动将储能舱内的聚能棒摆渡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轴线上。之后推杆组件520将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外套730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筒7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730带动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转动,此时所述输入套筒720是做反向转动即旋转复位运动,所述转换机构750不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转动。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做一次往返运动,所述输入套筒720给所述输出套筒770精准地传递一次扭矩和角度增量。所述关联元件 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反复、多次地做往返运动,所述输入套筒720连续单向地给所述输出套筒770精准地传递扭矩和角度增量。输出套筒770与摆渡机构连接,摆渡机构反复连续地将储能舱中的聚能棒摆渡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轴线上,之后推杆组件520将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可选地,请参阅图48,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包括转换组件752和连接件753。所述连接件753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套筒72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转换组件752固定连接。所述输出套筒770的一端与所述转换组件75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外套730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圆筒7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730带动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正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720带动所述连接件753转动,所述连接件753通过所述转换组件752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带动所述摆渡机构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将扭矩和角度增量精准地传递给摆渡机构。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外套730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筒7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730带动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反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720带动所述连接件753转动,所述转换组件752锁死所述输出套筒770,所述输出套筒770不转动,也不给所述摆渡机构提供动力扭矩。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8,所述转换组件752包括第一单向轴承7521和第二单向轴承 7522。沿着所述输出套筒770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 间隔固定设置于所述输出套筒770的外圆周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均与所述输出套筒770键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与所述连接件 753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与所述连接件753键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内圈与所述输出套筒770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内圈与所述输出套筒770也是键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外圈与所述圆筒710固定连接比如键连接,且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与所述输出套筒770固定连接比如键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止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止转方向相反,即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顺时针锁死止转,逆时针自由转动。那么所述第二单向轴承 7522的内圈相对于外圈顺时针自由转动,逆时针锁死止转。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的止转方向与在所述外套730远离所述圆筒710的过程中所述输入套筒720的转动方向相同。
当所述外套730远离所述圆筒710的过程中所述输入套筒720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顺时针锁死止转,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相对于外圈顺时针自由转动。此时,在所述关联元件740的作用下,所述输入套筒720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连接件753顺时针转动,所受连接件753带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与内圈在顺时针方向上锁死止转,所述第一单向轴承 7521的外圈带动内圈一体顺时针转动,内圈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顺时针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给所述摆渡机构顺时针输出扭矩和角度增量带动所述摆渡机构精准地转过特定的角度。
接着,所述外套730靠近所述圆筒710的过程中所述输入套筒720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逆时针自由转动,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相对于外圈逆时针锁死止转。此时,在所述关联元件740的作用下,所述输入套筒720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连接件753逆时针转动,所述连接件753带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与内圈在逆时针方向上自由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 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相对于外圈逆时针锁死止转,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外圈与圆筒710键连接,两者无相对运动,因此,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和外圈动不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在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作用下也不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不给所述摆渡机构输出扭矩和角度增量,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内圈也不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逆时针旋转,直到所述外套730复位。至此完成了聚能棒推送器一次的推弹周期。所述外套730连续做周期运动,通过输出套筒770给所述摆渡机构沿着同一方向输出扭矩和角度增量。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8,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与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之间设置有轴承挡圈754,轴承挡圈754有效避免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与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之间的相互干涉。
具体地,请参阅图52,所述连接件753为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包括筒顶和与所述筒顶固定连接的筒壁。所述筒顶具有第十中心孔7531,所述第十中心孔7531与所述第八中心孔722 同轴设置,所述推杆组件520穿设与所述第十中心孔7531内。所述筒顶具有向外突出的连接键7532,所述输入套筒720靠近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具有与连接键7532相配合的配合结构,所述连接筒通过所述连接键7532与所述输入套筒720连接。所述筒壁上开设有连接孔7533,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内,所述连接筒通过所述连接孔7533与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键连接。
可选地,请参阅图50,所述外套73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走完一个周期,所述输入套筒720恰好转过30度,输入套筒带动摆渡机构转过特定的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9和图51,所述滑移槽711为两个,两个所述滑移槽 711相对地开设在所述圆筒710的筒壁上。所述滑移臂732为两个,两个所述滑移臂732沿着所述顶盖731的外缘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滑移臂732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槽711相互适配,每一个所述滑移臂732上都具有装配孔734,每一个装配孔734中都安装有所述关联元件740。
可选地,请参阅图50,所述输入套筒720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具有向外突出的轴承安装部 723,所述轴承安装部723上安装有双向轴承724。所述圆筒710的内壁上具有配合面712,所述双向轴承724安装于配合面712上。
进一步,所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700还包括轴承盖760。所述轴承盖760安装于所述圆筒710的端面上,所述输入套筒720被所述轴承盖760约束在所述圆筒710内。所述双向轴承724安装于所述配合面712上,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只能相对于所述圆筒710转动。
具体地,如图48所示,所述关联元件740为圆柱销,所述圆柱销设置于所述装配孔734 中。
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能量转换器以及如权上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与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所述能量转换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上述聚能棒推送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
请参阅图11和图45,第三螺帽5216抵在滑移外套630的底盘631上,联动件640位于换向轮620的左端的深直槽内,棘爪组件510位于储能舱200内的最左端,关联件530与下推杆5212上的第一长条孔523的右端抵接,上推杆5211穿过摆渡机构300位于中心的摆渡孔331将一个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内,摆渡机构300位于侧位的摆渡孔331中被棘爪组件510中的棘爪512推送进入一个聚能棒140。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内预置一个聚能棒140,上推杆5211将聚能棒140与组合式高压电极顶紧。组合式高压电极向聚能棒140放电驱动聚能棒140产生的可控冲击波,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内的电流线圈拾取放点电流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电流信号控制驱动机构800中的电机820启动。
向右直线运动:
请参阅图46,电机820通过内丝套筒830驱动丝杆840向右做直线运动,丝杆840带动第二推杆522、下推杆5212、上推杆5211整体向右做直线运动,其他结构都不运动,运动位移为第一长条孔523的长度时,关联件530与第一长条孔523的左端抵接。
请参阅图47,丝杆840带动第二推杆522、下推杆5212、上推杆5211整体向继续右做直线运动,下推杆5212带动关联件530向右直线运动,关联件530带动活动套筒511向右做直线运动,直到第二螺帽5215抵接在滑移外套630的底盘631上,即推杆组件520与活动套筒511一体向右做直线运动。
同时做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请参阅图47和图35和图36,丝杆840带动第二推杆522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第二螺帽5215抵着滑移外套630向右直线运动,滑移外套630带着联动件640向右运动,联动件640依次通过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和第一浅槽段6225后进入第二深槽段6226中。在联动件640的上述行程中,联动件640使得换向轮620正向旋转特定的角度比如30度,换向轮620带动旋转套筒540转过相同角度,旋转套筒540会带动摆渡机构300做旋转转动,摆轮330相对于摆渡机构300的支架转过特定的角度比如180度,将聚能棒140摆渡到中心孔11中。同时在联动件640的上述行程中,旋转套筒540通过关联件530同时带动棘爪组件 510和下推杆5212旋转,与此同时下推杆5212通过关联件530带着棘爪组件510向右直线运动,此时棘爪组件510和下推杆5212实际做螺旋运动,通过棘爪组件510的上述螺旋运动使得棘爪512从储能舱200的一个通孔220进入到下一个通孔220中。
向左直线运动:
电机820反转,丝杆840向左直线运动,丝杆840推着第二推杆522,第二推杆522推着第一推杆521向左直线运动将中心孔11中的聚能棒140推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中。同时,第三螺帽5126抵着滑移外套630向左直线运动,联动件640依次在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和第二浅槽段6228中向左直线运动,换向轮620不动,同时下推杆5212通过关联件530带动棘爪组件510向左直线运动,棘爪512将储能舱200的通孔220中的聚能棒推入与该通孔对正的摆渡孔331中。上述聚能棒推送器的推送机构500完成一个推送周期。
可以看出,上述聚能棒推送器在推送机构500的一个推送周期内,将位于中心孔11中的聚能棒140推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中,同时将下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140被推入到摆渡机构300的侧位摆渡孔331中。换向轮620是单向转动的,推送机构500每完成一个推送周期,换向轮620转过特定的角度,在推送机构500的一个推送周期里棘爪512正好从一个通孔220进入到下一个通孔220中。如图12所示,棘爪512沿着活动套筒511的轴向间隔设置,假设棘爪512为从左向右依次设置8个,假设储能舱200上的通孔220为12个,每一个通孔220中从左向右依次装有8个聚能棒140,具体的推送过程如下:
第8个棘爪依次将12个通孔220中的第8个聚能棒140推入能量转换器中,第8个棘爪共推送12个聚能棒,接着第7个棘爪512依次将12个通孔220中的第7个聚能棒140推入能量转换器中,第7个棘爪共推送12个聚能棒,……最后,第1个棘爪512依次将12个通孔220中的第1个聚能棒140推入能量转换器中,第1个棘爪共推送12个聚能棒。上述连续推送中,推送组件520反复做周期运动,而换向轮520确是一直做间隔的单向转动,棘爪组件510的转动也是单向的。
上述聚能棒推送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一个电机820实现了将位于中心孔11中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将侧位摆渡孔331中的聚能棒140摆渡到中心孔11中,实现连续推送聚能棒的功能。
2.深浅槽换向机构600的滑移外套630带着联动件640运动到换向轮620的最左端或最右端时,步进电机堵转,完成电机820转向切换和推送时序控制。
3、下推杆5212上的第一长条孔523与旋转套筒540上的第二长条孔541比例配合,实现了位于中心孔11中的聚能棒推送,同时能够将摆渡舱200的通孔220中的聚能棒推入侧位摆渡孔331中,实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复位,及摆渡机构300旋转的时序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所述聚能棒放置的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平行;
将棘爪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储能舱内,所述棘爪组件将所述通孔中的所述聚能棒依次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
所述摆渡机构将所述摆渡孔内的所述聚能棒摆渡到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
推杆组件将所述储能舱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聚能棒放置在储能舱内壁上的通孔中的步骤包括:
所述储能舱内壁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连续编号为Mx,x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通孔中沿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上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聚能棒,至少两个所述聚能棒朝向远离摆渡机构的方向上连续编号为Ny,y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组件将所述通孔中的所述聚能棒推入摆渡机构上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摆渡孔内的步骤包括:
棘爪组件通过旋转能够从一个所述通孔进入到下一个所述通孔中,并依次、连续地将第x,第(x+1),第(x+2),……,个通孔中的第y个聚能棒推入与该所述通孔同轴的所述摆渡孔中,x≥1,y≥1;
所述棘爪组件完成一个旋转周期,所有所述通孔内的第y个聚能棒被推送完毕;
接着,棘爪组件进行下一个旋转周期,并依次、连续地将第x,第(x+1),第(x+2),……,个通孔中的第(y+1)个聚能棒推入与该所述通孔同轴的所述摆渡孔中,x≥1,y≥1;
……
直到每一个所述通孔内的最后一个聚能棒依次、连续地被推送完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棘爪组件内,所述推杆组件的中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共线,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棘爪组件通过关联件关联;
所述棘爪组件通过旋转从一个所述通孔进入到下一个所述通孔中的步骤包括:
所述推杆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运动,所述推杆组件通过所述关联件带着所述棘爪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同时所述棘爪组件在所述储能舱内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组件与所述推杆组件之间设置有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通过所述关联件与所述棘爪组件关联,所述旋转套筒的一端与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摆渡机构连接;
所述棘爪组件在所述储能舱内旋转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推杆组件带着所述棘爪组件朝向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带动换向机构中的换向轮转动,所述换向轮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渡机构包括支架和摆轮,所述摆轮具有两个摆渡孔;
所述换向轮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的同时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旋转套筒带动所述棘爪组件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支架公转,所述支架公转的同时所述摆轮相对于所述支架自转;
通过公转,所述棘爪组件从一个所述通孔进入到下一个所述通孔中,通过公转与自转相结合,使得其中一个未装有聚能棒的摆渡孔与所述棘爪组件所在的通孔同轴,且另一个装有聚能棒的所述摆渡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将所述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的步骤包括:
所述推杆组件朝向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将位于所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的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将所述中轴线上的所述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的同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棘爪组件朝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将所述棘爪组件所在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与该通孔同轴的摆渡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一个运动周期包括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和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与所述推杆组件靠近所述摆渡机构的运动连续循环进行,所述推杆组件每完成一个运动周期完成一个聚能棒的推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能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的运动周期一个个地连续、循环进行。
CN201910473374.8A 2019-05-31 2019-05-31 聚能棒推送方法 Active CN110259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3374.8A CN110259428B (zh) 2019-05-31 2019-05-31 聚能棒推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3374.8A CN110259428B (zh) 2019-05-31 2019-05-31 聚能棒推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9428A true CN110259428A (zh) 2019-09-20
CN110259428B CN110259428B (zh) 2020-04-28

Family

ID=6791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3374.8A Active CN110259428B (zh) 2019-05-31 2019-05-31 聚能棒推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594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8790A (zh) * 2020-11-24 2021-02-1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应变率循环动态加载三轴岩石力学试验系统
CN115263263A (zh) * 2022-07-27 2022-11-01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冲击波压裂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78065C1 (ru) * 2000-10-23 2002-01-10 Падерин Михаил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перфорации и обработки призабойной зоны скважин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2155253A (zh) * 2011-01-26 2011-08-17 吕晓琳 基于重复频率冲击波的地面抽采煤层气井改造方法
CN107177396A (zh) * 2017-06-29 2017-09-19 广东固特超声股份有限公司 聚能超声波脱硫装置
WO2017160158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Qwave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ation of a downhole formation
CN108757010A (zh) * 2018-06-06 2018-11-06 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干式可控冲击波煤层增透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78065C1 (ru) * 2000-10-23 2002-01-10 Падерин Михаил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перфорации и обработки призабойной зоны скважин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2155253A (zh) * 2011-01-26 2011-08-17 吕晓琳 基于重复频率冲击波的地面抽采煤层气井改造方法
WO2017160158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Qwave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ation of a downhole formation
CN107177396A (zh) * 2017-06-29 2017-09-19 广东固特超声股份有限公司 聚能超声波脱硫装置
CN108757010A (zh) * 2018-06-06 2018-11-06 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干式可控冲击波煤层增透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8790A (zh) * 2020-11-24 2021-02-1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应变率循环动态加载三轴岩石力学试验系统
CN115263263A (zh) * 2022-07-27 2022-11-01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冲击波压裂装置及方法
CN115263263B (zh) * 2022-07-27 2024-05-14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冲击波压裂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9428B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9632A (zh) 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259428A (zh) 聚能棒推送方法
US8328446B2 (en) Mechanical pencil
CN102756352B (zh) 手持式工具设备
US20080261743A1 (en) Eccentric gear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transfering turning force thereby
CN110259889A (zh) 摆渡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08953085A (zh) 发电装置、车轮及车辆
CN211174074U (zh) 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206290098U (zh) 一种智能门锁离合驱动机构
CN104540642A (zh) 旋转冲击工具
CN110513096A (zh) 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494352A (zh) 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旋转传递机构的自行车
CN210422586U (zh) 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09606530A (zh) 自行车变速机构和自行车
CN110149028A (zh) 一种电动车电机的能量回收装置
WO2001022022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loading artillery pieces by means of flick ramming
CN209258323U (zh) 自行车变速机构和自行车
CN210248057U (zh) 环抱伸缩式绕线装置
CN207977843U (zh) 一种电动车电机的能量回收装置
CN103496298B (zh) 一种车轮及具有该车轮的车辆
CN110219633A (zh)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SU1458096A1 (ru) Самоцентрирующий патрон
CN208575296U (zh) 动力工具
CN210422587U (zh)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JP2595262B2 (ja) ハンマードリ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4

Address after: Room 1005, Shanjian installation building, No.158, North Zhuque street,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green control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Beilin District Xianning West Road 710049,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No. 28

Patentee befor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05, Shanjian installation building, No.158, North Zhuque street,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lvko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5, Shanjian installation building, No.158, North Zhuque street,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before: Xi'an green control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