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2587U -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2587U
CN210422587U CN201920822518.1U CN201920822518U CN210422587U CN 210422587 U CN210422587 U CN 210422587U CN 201920822518 U CN201920822518 U CN 201920822518U CN 210422587 U CN210422587 U CN 210422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movable sleeve
pawl
energ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25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民
李鹏辉
汤俊萍
姚伟博
刘美娟
张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25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2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2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2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送机构,包括棘爪组件、推杆组件和关联件。所述棘爪组件包括活动套筒和棘爪,所述活动套筒设置于储能舱内。所述活动套筒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棘爪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棘爪能够从所述安装槽中伸出或者缩回,所述棘爪伸出时能够与储能舱内的聚能棒轴向抵接。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中,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关联件能够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关联,在所述关联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做轴向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Description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油气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背景技术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煤层气是一种高热、洁净、方便的新型能源,其具有其它能源无法比拟的无污染、无油污等多种优点。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为了实现煤层气的工业开采和加快矿井中煤层气的抽排速度,经常采用冲击波发生器对煤层进行改造。
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储能舱内壁的多个周向通孔中装载有多个聚能棒,需要将每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一个个依次推送进入摆渡机构的偏心摆渡孔中,再通过摆渡机构中的摆渡块摆渡到中心孔中,然后再通过推杆将聚能棒推送器中心孔中的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然而,现有冲击波发生器,无法将储能舱内壁周向通孔中存储的聚能棒准确、快速地推送进入摆渡机构中,在通过摆渡机构运送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中,并进一步推送到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不能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煤层增透效率较低,油气开采效率也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存在无法将储能舱内壁周向通孔中存储的聚能棒推送进入摆渡机构中,再通过摆渡机构运送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中,并进一步推送到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的问题,提供一种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一种推送机构,包括棘爪组件、推杆组件和关联件:
所述棘爪组件包括活动套筒和棘爪,所述活动套筒设置于储能舱内;
所述活动套筒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棘爪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棘爪能够从所述安装槽中伸出或者缩回,所述棘爪伸出时能够与储能舱内的聚能棒轴向抵接;
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中,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关联件能够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关联,在所述关联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做轴向直线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关联孔和第一长条孔,在所述关联孔和所述第一长条孔中,其中一个开设在所述活动套筒的筒壁上,另外一个开设在所述第一推杆上,所述关联件穿设于所述关联孔和所述第一长条孔中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关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送机构还包括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的一端与换向机构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套筒置于所述活动套筒内,所述推杆组件还包括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远离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旋转套筒内;
所述旋转套筒的筒壁上相对地开设有两个第二长条孔,两个所述第二长条孔沿着所述旋转套筒的长度方向上设置;
所述关联件同时穿设于所述关联孔、所述第一长条孔和所述第二长条孔之中,将所述第一推杆、所述旋转套筒以及所述活动套筒关联;
在所述关联件的关联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所述旋转套筒和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同时做直线和旋转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条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长度,所述关联件带动所述活动套筒在所述储能舱内向左或向右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关联件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左端或右端之间具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爪包括转动部和与所述转动部连接的伸出部,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二安装槽,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转动部转动带动所述伸出部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伸出或缩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爪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槽,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棘爪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顶压下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V型弹片,所述V型弹片包括上臂和下臂,所述上臂顶压在所述棘爪的底面上,所述下臂贴紧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臂的前端向下弯折形成弧形顶压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上表面的棱沿处设置倾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杆包括上推杆、下推杆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上推杆与所述下推杆通过螺帽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螺帽内,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推杆和所述下推杆抵接,所述第一长条孔开设在所述下推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推杆的前端部分表面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凹槽。
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包括能量转换器、储能舱、换向机构、动力机构、摆渡机构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推送机构,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储能舱、所述换向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摆渡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器内,所述摆渡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内。
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产生以下技术效果:
上述推送机构,包括棘爪组件、推杆组件和关联件。所述棘爪组件包括活动套筒和棘爪,所述活动套筒设置于储能舱内。所述活动套筒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棘爪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棘爪能够从所述安装槽中伸出或者缩回,所述棘爪伸出时能够与储能舱内的聚能棒轴向抵接。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中,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关联件能够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关联,在所述关联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做轴向直线运动。当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做轴向直线运动时,第一推杆能够将储能舱内孔中线上的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能够将储能舱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对正的摆渡孔中。上述推送机构,能够将储能舱内孔中线上的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的同时棘爪能够将储能舱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对正的摆渡孔中,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将聚能棒推送到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的目的,有效地提高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棘爪组件的装配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棘爪组件的活动套筒的结构图;
图6为图5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棘爪组件的棘爪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棘爪组件的第一弹性元件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推杆组件的装配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推杆组件的下推杆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推杆组件的上推杆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推送机构包括旋转套筒时的装配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的棘爪组件的旋转套筒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装配在储能舱内后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机构装配在储能舱内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40-聚能棒
200-储能舱
220-储能舱的通孔
230-导向槽
400-推块组件
500-推送机构
510-棘爪组件
511-活动套筒
512-棘爪
5121-转动部
5122-伸出部
5123-倾斜面
513-关联孔
514-安装槽
5141-第一安装槽
5142-第二安装槽
5143-容纳槽
515-第一弹性元件
5151-上臂
5152-下臂
5153-弧形顶压部
520-推杆组件
521-第一推杆
5211-上推杆
5212-下推杆
5213-第二弹性元件
522-第二推杆
523-第一长条孔
530-关联件
540-旋转套筒
541-第二长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1至15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更为详尽的阐述。
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推送机构应用环境下的主视图,图15为图14的B-B向剖视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推送机构500设置于储能舱内,储能舱200内壁上周向间隔设置通孔220,通孔220中装有聚能棒140和推块组件400,推送机构500推动推块组件400,推块组件400推送聚能棒140进入摆渡机构中,摆渡机构将聚能棒摆渡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推送机构500将摆渡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的聚能棒140推送入能量转换器内产生可控冲击波,产生的可控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
请参阅图1至图5以及图1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500包括棘爪组件510、推杆组件520和关联件530,如图1所示。所述棘爪组件510包括活动套筒511和棘爪512,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套筒511活动设置于储能200内,所述活动套筒511能够在储能舱200内沿着储能舱200的轴向做直线运动,如图15所示。所述活动套筒511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514,所述棘爪51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514内,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棘爪512能够从所述安装槽514中伸出或者缩回,所述棘爪512伸出时能够与储能舱内的聚能棒140轴向抵接,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推杆组件520包括第一推杆521,所述第一推杆521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杆521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511内,如图2所示。所述关联件530将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在所述关联件53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200内做轴向直线运动,通过直线运动将储能舱的通孔220中的聚能棒140推送出去的同时将位于储能舱中轴线上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如图15所示。
可选地,推送机构还包括关联孔513和第一长条孔523。在所述关联孔513和所述第一长条孔523中,其中一个开设在所述活动套筒511的筒壁上,另外一个开设在所述第一推杆521上,所述关联件530穿设于所述关联孔513和所述第一长条孔523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
可选地,所述活动套筒511的筒壁上相对地开设有两个关联孔513,可选地,所述关联孔513为圆孔,两个所述关联孔513共轴线且其轴线垂直于所述活动套筒511的轴线,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推杆521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511内,所述第一推杆521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长条孔523,如图2所示。所述关联件530穿设于所述关联孔513和所述第一长条孔523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或者,所述第一推杆521上开设有关联孔513,可选地,所述关联孔513为圆孔。所述活动套筒511的筒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长条孔523。所述关联件530穿设于所述关联孔513和所述第一长条孔523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产生以下技术效果:
当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做轴向直线运动时,所述第一推杆521能够将储能舱内孔中线上的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能够将储能舱的其中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对正的摆渡孔中。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所述第一推杆521向右做直线运动,所述储能舱相对于所述活动套筒511转过一定角度,使得储能舱的下一个通孔与棘爪512同轴,所述摆渡机构将聚能棒140摆渡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当所述第一推杆521向左做直线运动,推杆组件520能够将储能舱内孔中线上的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512能够将储能舱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对正的摆渡孔中,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将聚能棒推送到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的目的,有效地提高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述推送机构500还包括旋转套筒540。所述旋转套筒540的一端与换向机构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换向机构通过旋转套筒540将扭矩传递给摆渡机构带动摆渡机构旋转,摆渡机构旋转将储能舱通孔220中的聚能棒摆渡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所述旋转套筒540置于所述活动套筒511内,所述推杆组件520还包括第二推杆522,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第二推杆52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522远离所述第一推杆521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杆521穿设于所述旋转套筒540内。所述旋转套筒540的筒壁上相对地开设有两个第二长条孔541,两个所述第二长条孔541沿着所述旋转套筒54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所述关联件530同时穿设于所述关联孔513、所述第一长条孔523和所述第二长条孔541之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在所述关联件530的关联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和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同时做直线和旋转运动。可选地,所述关联件为关联销,所述关联销穿入所述关联孔513、所述第一长条孔523和所述第二长条孔541之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所述第一推杆521做直线运动,行程为所述第一长条孔523的长度时,所述活动套筒511和所述旋转套筒540动不动。当所述第一长条孔523的右端孔壁与所述关联件530抵接后,所述第一推杆521通过关联件530带动所述活动套筒511相对于所述旋转套筒540向左做轴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推杆521能够将储能舱中轴线上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512能够将储能舱通孔220中的聚能棒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220对正的摆渡孔中,如图12和图15所示。当所述第一长条孔523的左端孔壁与所述关联件530抵接后,所述推杆组件520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此时所述第一推杆521在关联销530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活动套筒511向右做直线运动,同时所述第二推杆522带动所述换向机构开始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一推杆521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推杆522旋转,所述换向机构带动所述旋转套筒540一起做旋转运动,在所述关联件530的作用下,所述旋转套筒540、所述第一推杆521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同时都做旋转运动。即此时旋转套筒540只做旋转运动,第一推杆521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既做直线运动又做旋转运动。通过旋转运动,棘爪512从储能舱的一个通孔220进入到下一个通孔220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长条孔5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条孔523的长度。所述关联件530带动所述活动套筒511在所述储能舱内向左或向右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关联件530与所述第二长条孔541的左端或右端之间具有间隔,能够有效地避免所述旋转套筒540对所述活动套筒511直线运动的干涉。
上述推送机构,当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做轴向直线运动时,所述第一推杆521能够将储能舱中轴线上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512能够将储能舱通孔220中的聚能棒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220对正的摆渡孔中。当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同时做轴向直线运动和周向旋转运动时,棘爪512能够进入到下一个通孔220中,同时摆渡机构将储能舱通孔220中的聚能棒摆渡到储能舱的中轴线上,为第一推杆521将其推入到能量转换器内做好准备。上述推送机构,能够将储能舱中轴线上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的同时棘爪512能够将储能舱通孔220中的聚能棒140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对正的摆渡孔中,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将聚能棒推送到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的目的,有效地提高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棘爪512包括转动部5121和与所述转动部5121连接的伸出部5122,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槽514包括第一安装槽5141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连通的第二安装槽5142,如图6所示。所述转动部51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5142内,所述转动部5121转动带动所述伸出部5122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中伸出或缩回。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5142为圆弧形,所述转动部5121为圆柱形。所述伸出部5122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中伸出时对储能舱通孔220中的聚能棒140进行推送。
进一步,请参阅图2、图3和图6,所述棘爪组件51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515。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槽5143,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置于所述容纳槽5143内,所述棘爪512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的顶压下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内伸出。
更进一步,请参阅图8,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为V型弹片,所述V型弹片包括上臂5151和下臂5152。所述上臂5151顶压在所述棘爪512的底面上,所述下臂5152贴紧所述容纳槽5143的槽底。所述棘爪512在所述上臂5151的向上顶压下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内伸出。所述棘爪512被下压时,所述上臂5151被下压,所述棘爪512缩回到第一安装槽5141内,所述活动套筒511旋转带着所述棘爪512进入下一个储能舱的通孔220中进行推送聚能棒140。
可选地,所述上臂5151的前端向下弯折形成弧形顶压部5153。弧形顶压部5153的设置有利于所述棘爪512从第一安装槽5141内伸出或缩回。如图3和图8所示。
可选地,请参阅图7和图14,所述伸出部5122上表面的棱沿处设置倾斜面5123。倾斜面5123的设置能够便于所述活动套筒511旋转带着所述棘爪512进入下一个储能舱的通孔220中,即所述伸出部5122上的倾斜面5123使得所述伸出部5122更加容易地从储能舱的导向槽230中滑出进入到下一个通孔220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9和图10,所述第一推杆521包括上推杆5211、下推杆5212和第二弹性元件5213。所述上推杆5211与所述下推杆5212通过螺帽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213设置于所述螺帽内,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推杆5211和所述下推杆5212抵接,所述第一长条孔523开设在所述下推杆5212上。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213为弹簧,弹簧预压缩安装于螺帽内,能够保证上推杆5211运动过程中各关键节点的位置准确,同时能最优的吸收上推送杆5211传递的冲击波作用。
进一步,请参阅图11,所述上推杆5211的前端部分表面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凹槽。所示上推杆5211的前端部分上的凹槽能够容纳将要进入储能舱内的煤渣,同时将储能舱和外界连通,对内外起到均压作用。
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包括能量转换器、储能舱、换向机构、动力机构、摆渡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换向机构。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储能舱、所述换向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摆渡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器内,所述摆渡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内。
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以及如权上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推杆组件520和棘爪组件510能够同时完成中心聚能棒和侧位聚能棒的推送,如图15所示。
2.第二弹性元件5213预压缩安装,能够保证上推杆5211运动过程中各关键节点的位置准确,同时能最优的吸收上推送杆5211传递的冲击波作用,如图2和图12所示。
3.下推杆5212上的第一长条孔523与关联件530位置比例关联,完成推杆组件520和棘爪组件510逻辑运动,起到离合的作用。
上述推送机构,包括棘爪组件、推杆组件和关联件。所述棘爪组件包括活动套筒和棘爪,所述活动套筒设置于储能舱内。所述活动套筒的筒壁上相对地开设有两个关联孔,两个所述关联孔共轴线且其轴线垂直于所述活动套筒的轴线。所述活动套筒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棘爪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棘爪能够从所述安装槽中伸出或者缩回,所述棘爪伸出时能够对储能舱内的聚能棒进行推送。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远离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内,所述第一推杆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长条孔。所述关联件穿设于所述关联孔和所述第一长条孔中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关联。在所述关联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做轴向直线运动,或者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同时做轴向直线运动和周向旋转运动。当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做轴向直线运动时,第一推杆能够将储能舱内孔中线上的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能够将储能舱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对正的摆渡孔中。当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同时做轴向直线运动和周向旋转运动时,棘爪能够进入到下一个通孔中,同时摆渡机构将储能舱通孔中的聚能棒摆渡到储能舱内孔中线上,为第一推杆将其推入到能量转换器内做好准备。上述推送机构,能够将储能舱内孔中线上的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的同时棘爪能够将储能舱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到摆渡机构与该通孔对正的摆渡孔中,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将聚能棒推送到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的目的,有效地提高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500)包括棘爪组件(510)、推杆组件(520)和关联件(530):
所述棘爪组件(510)包括活动套筒(511)和棘爪(512),所述活动套筒(511)设置于储能舱内;
所述活动套筒(511)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514),所述棘爪(51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514)内,所述棘爪(512)能够从所述安装槽(514)中伸出或者缩回,所述棘爪(512)伸出时能够与储能舱内的聚能棒在轴向上抵接;
所述推杆组件(520)包括第一推杆(521),所述第一推杆(521)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511)内,所述第一推杆(521)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关联件(530)能够将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在所述关联件(53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做轴向直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关联孔(513)和第一长条孔(523),在所述关联孔(513)和所述第一长条孔(523)中,其中一个开设在所述活动套筒(511)的筒壁上,另外一个开设在所述第一推杆(521)上,所述关联件(530)穿设于所述关联孔(513)和所述第一长条孔(523)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还包括旋转套筒(540),所述旋转套筒(540)的一端与换向机构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套筒(540)置于所述活动套筒(511)内;
所述推杆组件(520)还包括第二推杆(522),所述第一推杆(521)与所述第二推杆(52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522)远离所述第一推杆(521)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推杆(521)穿设于所述旋转套筒(540)内;
所述旋转套筒(540)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二长条孔(541),所述第二长条孔(541)沿着所述旋转套筒(54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
所述关联件(530)同时穿设于所述关联孔(513)、所述第一长条孔(523)和所述第二长条孔(541)之中,将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以及所述活动套筒(511)关联;
在所述关联件(530)的关联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521)、所述旋转套筒(540)和所述活动套筒(511)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同时做直线和旋转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条孔(5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条孔(523)的长度,所述关联件(530)带动所述活动套筒(511)在所述储能舱内向左或向右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关联件(530)与所述第二长条孔(541)的左端或右端之间具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512)包括转动部(5121)和与所述转动部(5121)连接的伸出部(5122),所述安装槽(514)包括第一安装槽(5141)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连通的第二安装槽(5142),所述转动部(51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5142)内,所述转动部(5121)转动带动所述伸出部(5122)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中伸出或缩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组件(51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515),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槽(5143),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置于所述容纳槽(5143)内,所述棘爪(512)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的顶压下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槽(5141)内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15)为V型弹片,所述V型弹片包括上臂(5151)和下臂(5152),所述上臂(5151)顶压在所述棘爪(512)的底面上,所述下臂(5152)贴紧所述容纳槽(5143)的槽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5151)的前端向下弯折形成弧形顶压部(515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5122)上表面的棱沿处设置倾斜面(5123)。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521)包括上推杆(5211)、下推杆(5212)和第二弹性元件(5213),所述上推杆(5211)与所述下推杆(5212)通过螺帽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213)设置于所述螺帽内,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推杆(5211)和所述下推杆(5212)抵接,所述第一长条孔(523)开设在所述下推杆(521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杆(5211)的前端部分表面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凹槽。
12.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转换器、储能舱、换向机构、动力机构、摆渡机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推送机构,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储能舱、所述换向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摆渡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器内,所述摆渡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之中。
13.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CN201920822518.1U 2019-05-31 2019-05-31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Active CN210422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2518.1U CN210422587U (zh) 2019-05-31 2019-05-31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2518.1U CN210422587U (zh) 2019-05-31 2019-05-31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2587U true CN210422587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2518.1U Active CN210422587U (zh) 2019-05-31 2019-05-31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25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9633A (zh) * 2019-05-31 2019-09-10 西安交通大学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9633A (zh) * 2019-05-31 2019-09-10 西安交通大学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219633B (zh) * 2019-05-31 2024-06-28 西安交通大学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9633B (zh)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210422587U (zh)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219632B (zh) 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03921271B (zh) 欠驱动灵巧多功能空间机器人手爪
CN210422586U (zh) 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US6899260B2 (en) Nailing gun
CN110259428B (zh) 聚能棒推送方法
CN201320749Y (zh) 一种电动打钉枪
CN201744980U (zh) 一种打钉枪
CN103934660A (zh) 一种滚轮式胶棉拖把滚轮压杆的装配装置
EP3715054B1 (en) Nailing apparatus
CN211174074U (zh) 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207578325U (zh) 轴向射钉器用击发组件结构
CN212763319U (zh) 打钉枪
CN110513096B (zh) 摆动式换向机构
CN210422578U (zh) 推送聚能棒的推块组件、聚能棒推送器及冲击波发生器
CN201406923Y (zh) 磁力门锁
WO2009036526A1 (en) Impact mechanism for electrical hammer drills
CN203918358U (zh) 滚轮式胶棉拖把滚轮压杆的装配装置
CN21272550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蓄电池
CN201827320U (zh) 一种往复间歇运动机构
CN219447443U (zh) 一种芯片推进结构
CN107984429B (zh) 打钉设备
CN201848828U (zh) 电动钉枪
CN215109830U (zh) 一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超薄型液压油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