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8391A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8391A
CN110248391A CN201910523634.8A CN201910523634A CN110248391A CN 110248391 A CN110248391 A CN 110248391A CN 201910523634 A CN201910523634 A CN 201910523634A CN 110248391 A CN110248391 A CN 110248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wireless access
mobile terminal
driving paramete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36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进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36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8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8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8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实现无缝无感知的漫游。该方法包括:获取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关联的移动终端的信息;根据所述信息生成驱动参数,所述驱动参数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通知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通过配置所述驱动参数关联所述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相容性认证(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环境下,使用手机观看视频或者进行游戏对WiFi覆盖及漫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以通过多级级联形成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set,ESS),即使用相同身份识别码(Service Set Identifie,SSID)的多个访问点(Multi AP)以及一个无线设备群组,组成的一个扩展服务组。由于无线上网的流动性,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可能会移动出当前所连的无线AP的覆盖范围,因此为了达到覆盖需求,站点(STA)例如移动终端在多个无线AP范围移动会进行连接切换,切换接入网络时间会不同程度引起视频,游戏等卡顿,漫游策略与切换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无缝无感知的网络接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关联的移动终端的信息;
根据所述信息生成驱动参数,所述驱动参数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
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通知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通过配置所述驱动参数关联所述移动终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包括:
通过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
其中,所述驱动参数是根据关联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移动终端的信息而生成;
根据所述驱动参数配置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以关联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点设备,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关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信息;
驱动参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生成驱动参数,所述驱动参数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
发送模块,用于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以使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通过配置所述驱动参数关联所述移动终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点设备,包括:
驱动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
驱动参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驱动参数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
移动终端关联模块,用于关联所述移动终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点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无线接入点的驱动参数,直接传给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一无线接入点,从而节省了第一无线接入点与移动终端的协商关联的过程,降低了移动终端漫游时切换时延,并且漫游的决策和执行都在接入点进行,使得移动终端感知不到接入点的切换,从而实现了无缝无感知的漫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点设备的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接入点设备的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点设备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系统,如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系统示意图,网络接入系统100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点110、第二无线接入点120以及移动终端130。
可以理解,第一无线接入点与第一无线接入点是相对于移动终端的概念,对于一个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接入点而言,可以同时是另一个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接入点,也可以是另一个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接入点。
在图1示例性示出了移动终端130关联第一无线接入点110,即移动终端130通过第一无线接入点110来进行网络侧的通信;当第二无线接入点120满足网络接入条件时,移动终端130关联至第二无线接入点120以实现网络接入过程,以替换移动终端130与第一无线接入点110的关联,从而使得第二无线接入点120成为服务无线接入点。
可以理解地,虽然图1中示出了移动终端130分别与第一无线接入点110以及第二无线接入点120的连接,但是这种连接不是同时发生的,即在任一时刻,由于移动终端130在第一无线接入点110和第二无线接入点120之间漫游,因此只能关联第一无线接入点110和第二无线接入点120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无线接入点120/第一无线接入点110可以是指在无线通信中用于向站点(例如移动终端)提供网络接入功能的设备、用于向站点提供路由功能的设备或者以上二者的结合,例如无线接入点、无线路由器(含无线网关、无线网桥)等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30,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手、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具体地,第一无线接入点110可以通过路由接入网络,第二无线接入120点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中继第一无线接入点,则第二无线接入点120的覆盖范围内接入的移动终端也可正常访问网络。其中,第二无线接入点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以达到覆盖范围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系统200示意图,无线接入点可以通过多级级联形成扩展服务集(ESS),其中,第一无线接入点210和第二无线接入点220具有相同的身份识别码(SSID),与一个无线设备群组组成一个扩展服务组。接入点根据对方的信标(Beacon)中特殊的信息元(IE,Information Elements),互相知道对方为彼此的邻近接入点。移动终端230在其中一个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关联该接入点并将其作为当前的第一无线接入点210,第一无线接入点210根据IEEE 802.11r规范计算当前的第一无线接入点210的二级秘钥(PMK-R1),并通过上层协议将其发送给第二无线接入点220。当移动终端230进入第二无线接入点220的覆盖范围,第一无线接入点210根据IEEE802.11K协议的无线电测量上报机制(Radio Resource Measurement)向移动终端获取其分别到第二无线接入点220和第一无线接入点210的信号强度信息,第一无线接入点210决策该第二无线接入点220是否为移动终端切换的目的接入点,当第二无线接入点220满足网络接入条件时,第一无线接入点210通过特定的无线帧通知移动终端,该第二无线接入点220为此次切换的目的接入点。移动终端根据自身的切换策略,决定是否切换至该目的接入点。若此时满足切换策略,移动终端必须先断开与第一无线接入点210的连接,再接入第二无线接入点220;如果移动终端和第二无线接入点220不支持IEEE 802.11KVR Standard漫游协议,则需要通过四次握手(4-Way-Handshake)来交换连接必须的信息,如果移动终端和第二无线接入点220都支持IEEE 802.11KVR Standard漫游协议,接入过程中仍然需要认证请求(Authentication Request)和重新关联(Reassociation)过程,接入后在第二无线接入点220范围内继续正常访问网络。因此在漫游过程中,重新接入需要经过4-Way-Handshake、认证请求和重新关联的过程以保证移动终端能够连接至第二无线接入点220访问网络,增加了漫游切换的时间。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降低漫游时延,达到无缝无感知的漫游体验。
基于图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接入系统。下面对图3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301、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与第二无线接入点关联的移动终端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接入点可通过创建守护进程,获取移动终端的信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关联过程中的信息和/或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守护进程保证了漫游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即时获取、以及网络接入条件满足时相关信息的技术传输。
S302、第一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信息生成驱动参数,所述驱动参数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参数包括秘钥信息,该秘钥信息用于移动终端和第一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输时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当移动终端关联至第一无线接入点时,即第一无线接入点成为新的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该秘钥信息也用于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其中,秘钥信息包括成对(PTK)秘钥和组(GTK)秘钥等,即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单播报文和组播报文交互时的加密秘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的关联时长大于阈值时,该秘钥信息会随机或者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变化,从而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根据新的秘钥信息进行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无线接入点会保存最后一次变化的秘钥信息,防止了固定的秘钥信息被非法劫持,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参数包括移动终端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用于协调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式。当移动终端关联至第二无线接入点时,即第二无线接入点成为新的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该能力信息也用于协调第一无线接入点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式。移动终端在与第一无线接入点连接时会协商其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包括移动终端支持的基本速率集、支持的传输带宽、支持的吞吐量以及帧聚合方式的支持情况等,通过知道这些能力信息第二无线接入点协调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式,比如以多大的速率进行传输,以及是否通过帧聚合技术进行传输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参数包括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关联的移动终端传送数据包的序列编号,所述序列编号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连续性。该信息是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发送某类(尽力而为流(Best-Effort,BE)、背景流(BK)、视频流(VI)、语音流(VO))数据流的序列编号,为了使得发送包连续,防止掉帧等情况发生,在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点时,需保证该序列编号连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参数包括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用于标识移动终端是否进入省电状态。当移动终端处于省电状态(Power Save Status)时,第一无线接入点会为其缓存数据包,等到移动终端离开省电状态时,第一无线接入点才会向移动终端传输缓存的数据包,当移动终端关联到第二无线接入点时,保证移动终端能够在离开省电状态时,向其传输缓存的数据包。
其中,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包括:当生成所述驱动参数时,根据所述驱动参数生成硬件参数,根据所述硬件参数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具体地,所述驱动参数会通过寄存器设置到第一无线接入点芯片的硬件寄存器中,比如能力信息和秘钥信息在移动终端和第一无线接入点连接成功后便将其设置到硬件寄存器中,每次秘钥信息动态更新后,都会将其更新到硬件寄存器中,以覆盖原来的设置;序列编号会写到每一包数据的MAC帧头的内部,并发送到硬件的缓存区;状态信息会在变化时将驱动参数中的该状态信息设置到硬件中,更新对应的寄存器来决定第一无线接入点是否进入Power Save Status,即是否将数据传送到缓存区中。
S303、第一无线接入点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通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通过配置所述驱动参数关联所述移动终端。
S304、第二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
S305、第二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驱动参数配置第二无线接入点,以关联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满足的网络接入条件可以是通过比较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当第二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较大时,即满足网络接入条件。满足的网络接入条件也可以根据接入点的自身资源来确定,比如当第二无线接入点有其他移动终端接入而占用其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该第二无线接入点不满足网络接入条件,或当第一无线接入点接入了多个移动终端而导致资源不够时,考虑将部分移动终端漫游至第二无线接入点。可以理解地,满足的网络接入条件可以综合考虑信号强度值的比较、第一无线接入点的资源以及第二无线接入点的资源等因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在第二无线接入点覆盖范围时,第二无线接入点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或自身资源发送给第一无线接入点,第一无线接入点通过该信息判断是否满足网络接入条件并作出漫游决策;也可以通过设置中央控制器或服务器的方式,中央控制器或服务器和所有接入点相连,时刻监控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第二无线接入点上传的接收到的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值,以及自身资源信息,该中央处理器或中央服务器根据所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满足网络接入条件并作出漫游决策;该信息的上传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接入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信息在变化后主动上传的,类似方式就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驱动参数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在第一无线接入点中创建守护进程,向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也可以是将驱动参数设置于信标(Beacon)帧中,通过Beacon广播的方式发送给第二无线接入点。相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点中也可以通过创建守护进程的方式,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也可以是通过接收设置有驱动参数的Beacon信号,接收该驱动参数。第二无线接入点在接收到所述参数后,其配置所述驱动参数的方式与第一无线接入点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图2,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网络接入方法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在S305中第二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驱动参数配置第二无线接入点,以关联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之后,还可以执行S401,在S401中,当所述将所述移动终端关联至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而使得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成为新的第一无线接入点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删除所述移动终端曾关联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中的所述驱动参数,并禁止所述移动终端曾关联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移动终端回复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关联至第一无线接入点后,断开关联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将删除自身存储的驱动参数,该删除操作可以是在失去关联后立刻执行,或是在检测到移动终端离开了第一无线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后再执行删除操作,或是在经过一定时间检测,移动终端没有重新接入第一无线接入点则执行删除操作。进一步地,删除驱动参数信息,也会删除设置到寄存器中的硬件参数信息,以防止新的移动终端接入时已经占用过多的资源。具体地,禁止向移动终端回复数据,通过硬件配置的方式,将第一无线接入点设置为仅对成功接入的移动终端回复信息,比如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ACK),块确认字符(Block ACK,BA)等,防止移动终端在以AMPDU聚合方式发送数据包到接入点时,所有的接入点都向移动终端回复BA,而由于BA中的位图(Bitmap)可能不一致,而影响接入点正常接收数据包。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漫游方法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5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基于图3,在步骤302之后,步骤303之前还可以执行S501,在S501中,第一无线接入点对所有工作信道进行无线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将所有扫描到的接入点配置成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文所诉的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第二无线接入点可以预先设置成具有相同的SSID、BSSID和通信信道。或,正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通过无线扫描的方式发现可以中继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并将该第二无线接入点设置成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的SSID,BSSID以及具有相同的通信信道。第一无线接入点通过路由接入网络(Internet),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第二无线接入点形成ESS系统,其中第二无线接入点可以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中继第一无线接入点,使得第二无线接入点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关联第一无线接入点的方式连接网络,达到网络覆盖需求。将第一无线接入点设置为主接入点,第二无线接入点设置为从接入点,并且在主接入点中实现服务(Server)功能,同时主接入点和从接入点都创建守护进程。移动终端与主接入点关联时,主接入点建立相应的驱动节点(Drive Node)信息和硬件节点(Hardware Node)信息,即驱动参数和硬件参数,移动终端通过主接入点正常访问Internet。当移动终端在访问网络的过程中进入从接入点的覆盖范围,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包(Packets),主接入点和从接入点通过守护进程收集该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信息;守护进程分别将该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以及自身的负载(Loading)和能力(Capability)等信息发送给Server端;Server端根据主接入点和从接入点自身的资源信息和移动终端的RSSI决策是否将移动终端关联至从接入点,即判断其是否满足网络接入条件。若满足网络接入条件,Server端则通知主接入点和从接入点,切换策略为将该移动终端切换至从接入点关联,主接入点的守护进程将创建的驱动节点(Drive Node)信息和硬件节点(Hardware Node)信息发送至从接入点的守护进程中,并删除自身存储的Drive Node信息和Hareware Node信息,并配置不回复移动终端的ACK,BA。此时从接入点将接收到的Drive Node信息和Hardware Node信息设置到驱动和硬件寄存器中,并与移动终端关联使得其能在从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内正常访问网络。由于Driver&Hardware Node信息直接使用,省掉秘钥协商流程,而且其决策端和执行端均通过接入点完成,因此移动终端的用户即在无感的情况下切换网络,保证了漫游体验。
图6本发明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点设备60的示例图,该接入点设备60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
该接入点设备60包括:信息获取模块601、驱动参数生成模块602和发送模块603。
其中,信息获取模块601,用于当接入点作为移动终端关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获取移动终端的信息;
驱动参数生成模块602,用于根据信息生成驱动参数,该驱动参数用于配置第一无线接入点与移动终端通信;
发送模块603,用于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驱动参数,以使第二无线接入点通过配置驱动参数关联移动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603具体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点中创建守护进程,并通过守护进程将驱动参数发送至第二无线接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603具体用于将驱动参数设置于信标帧中,并将信标帧发送至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接入点设备60还包括:
硬件参数生成模块604,用于根据驱动参数生成硬件参数;
硬件参数配置模块605,用于第一无线接入点根据硬件参数配置硬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参数生成模块602还用于,当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关联时长大于阈值时,更新秘钥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参数生成模块602还用于,当移动终端关联至第二无线接入点时,删除第一无线接入点的驱动参数;信息获取模块601还用于禁止回复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接入点设备60还包括:
信道扫描模块606,用于对所有工作信道进行无线扫描;
标识符配置模块607,用于根据扫描结果将所有扫描到的接入点配置成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和基本服务集标识符。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接入点设备70的示例图,该接入点设备70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
该接入点设备70包括:参数接收模块701、驱动参数配置模块702和移动终端关联模块703;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
驱动参数配置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驱动参数配置第一无线接入点;
移动终端关联模块703,用于关联移动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701还用于当接入点作为第一无线接入点时创建守护进程,并通过守护进程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驱动参数配置模块702还用于,当接入点和移动终端关联时长大于阈值时,更新秘钥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接收模块701还用于接收信标帧,所述信标帧中设置有所述驱动参数。
可以理解地,上文中的接入点设备60和接入点设备70可以通过集成的方式,将其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接入点设备上,实现对应功能。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设备800示意性结构图。图8所示的接入点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10,处理器8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8所示,接入点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20。其中,处理器810可以从存储器8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8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8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810中。
可选地,如图8所示,接入点设备8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830,处理器8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8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8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8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应用于第一无线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关联的移动终端的信息;
根据所述信息生成驱动参数,所述驱动参数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
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通知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通过配置所述驱动参数关联所述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删除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中的所述驱动参数,并禁止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移动终端回复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驱动参数生成硬件参数;
根据所述硬件参数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参数包括秘钥信息,所述秘钥信息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输时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关联时长大于阈值时,更新所述秘钥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参数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协调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参数包括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包的序列编号,所述序列编号用于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的连续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参数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终端是否进入节电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入条件包括:
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值,或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资源小于阈值;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接收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包括:
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间的信号强度值,所述信号强度值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满足网络接入的第二无线接入点;
接收服务端的切换指示;
根据所述切换指示向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包括:
通过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中创建的守护进程,将所述驱动参数发送至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包括:
将所述驱动参数设置于信标帧中,通过所述信标帧发送至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之前,还包括:
对工作信道进行无线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将扫描到的所有接入点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和基本服务集标识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和第二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并具有相同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
15.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应用于第二无线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
其中,所述驱动参数是根据关联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移动终端的信息而生成;
根据所述驱动参数配置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以关联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后,通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删除所述驱动参数,并禁止向所述移动终端回复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驱动参数配置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关联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驱动参数生成硬件参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硬件参数配置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参数包括秘钥信息,所述秘钥信息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数据传输时进行信息的加密和解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关联时长大于阈值时,更新所述秘钥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包括:
通过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中创建的守护进程,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信标帧,所述信标帧中设置有所述驱动参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并具有相同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
23.一种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接入点设备作为移动终端关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信息;
驱动参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生成驱动参数,所述驱动参数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
驱动参数发送模块,用于向满足网络接入条件的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所述驱动参数,通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通过配置所述驱动参数关联所述移动终端。
24.一种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参数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作为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接入点时,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的驱动参数;
驱动参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驱动参数配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
移动终端关联模块,用于关联所述移动终端。
25.一种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或者如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或者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
CN201910523634.8A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248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3634.8A CN110248391A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3634.8A CN110248391A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8391A true CN110248391A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8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3634.8A Pending CN110248391A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839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732A (zh) * 2019-09-25 2019-12-20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配置参数同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83139A (zh) * 2019-12-13 2020-04-28 夏侯淑琴 一种用于网络接入的电子产品及相应的三级双接入方法
CN112752345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系统、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347629A (zh) * 2021-05-21 2021-09-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方法、接入点、终端
CN113347687A (zh) * 2021-05-21 2021-09-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407163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4158111A (zh) * 2021-11-23 2022-03-08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网络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0598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Amit Kalhan Management of wlan and wwan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a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521287A (zh) * 2013-07-30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4717709A (zh) * 2013-12-16 2015-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235384A (zh) * 2016-12-12 2018-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337707A (zh) * 2018-04-17 2018-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的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0598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Amit Kalhan Management of wlan and wwan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a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521287A (zh) * 2013-07-30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4717709A (zh) * 2013-12-16 2015-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235384A (zh) * 2016-12-12 2018-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337707A (zh) * 2018-04-17 2018-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的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732A (zh) * 2019-09-25 2019-12-20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配置参数同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2345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系统、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752345B (zh) * 2019-10-31 2023-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系统、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083139A (zh) * 2019-12-13 2020-04-28 夏侯淑琴 一种用于网络接入的电子产品及相应的三级双接入方法
CN11407163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347629A (zh) * 2021-05-21 2021-09-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方法、接入点、终端
CN113347687A (zh) * 2021-05-21 2021-09-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3347687B (zh) * 2021-05-21 2022-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4158111A (zh) * 2021-11-23 2022-03-08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网络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58111B (zh) * 2021-11-23 2023-09-15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网络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8391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806394B2 (ja) データストリーム伝送方法及び関連設備、システム
Zubow et al. BIGAP—Seamless handover in high performance enterprise IEEE 802.11 networks
US76572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hanced handover performance
CN106211231B (zh) 长期演进语音通信基于链路质量的srvcc和分组调度装置、方法、存储介质
US201403764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6899964A (zh) 终端能力信息传递方法及装置
JP5113192B2 (ja) 地域モビリティエージェントとして機能する基地局の構成
CN10521042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KR2005008971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분리형 매체 억세스 제어 프로토콜구조와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핸드 오버 방법
CN110419242B (zh) 聚合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ngoma et al. HaVe-2W3G: A vertical handoff solution between WLAN, WiMAX and 3G networks
US114125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service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KR100658907B1 (ko) 휴대 인터넷 시스템의 기지국 장치 및 호 제어 방법
CN101072425A (zh) 一种无线演进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573104B (zh) 一种无线数据接入方法及设备
Shen et al. A mobility framework to improv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s
Shen et al. Policy based mobility & flow management for IPv6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US8548461B2 (en) Device roaming in hybrid Wi-Fi/wireline and multi-AP networks
WO2018059388A1 (zh)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终端、源基站及目标基站
Wang et al. Mobile context handoff in distributed IEEE 802.11 systems
CN111328089A (zh) 通信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Schmidt UMTS and WLAN interoperability
Kammoun et al. LTE and 5G systems
WO202409371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