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7693A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7693A
CN110247693A CN201810187882.5A CN201810187882A CN110247693A CN 110247693 A CN110247693 A CN 110247693A CN 201810187882 A CN201810187882 A CN 201810187882A CN 110247693 A CN110247693 A CN 110247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ote radio
radio unit
signal
uplink
de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78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7693B (zh
Inventor
艾星星
许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1878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7693B/zh
Priority to CN202211328997.4A priority patent/CN115514402A/zh
Priority to JP2020526183A priority patent/JP7036325B2/ja
Priority to EP19764425.5A priority patent/EP3764559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7268 priority patent/WO20191701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7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7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所述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一个基带池和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至少划分成一个级别,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其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信号上传至基带池。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分布式基站通常采用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进行架构。其中,BBU和RRU之间采用光纤连接,BBU负责基带处理,RRU负责中射频处理,光纤负责传输基带时域信号。
在现有技术中,一个BBU和一个RRU为一个蜂窝小区进行服务,小区同小区之间的协同较少。随着阵列天线的出现,RRU需要处理的射频通道越来越多,光纤需要传输的信号量也越来越大。并且,为了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体验以及随着用户为中心的概念的提出,通常使用多个BBU构成的基带池集中处理基带信号。也就是说,RRU需要将大量的信号传输至基带池,由基带池执行各种处理。然而,现有的分布式天线系统性能有限,无法满足处理、传输数量庞大的基带和中频信号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基于构建的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进行信号处理,能够减少信号传输量,满足大规模网络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所述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一个基带池和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至少划分成一个级别,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信号上传至所述基带池。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得第二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获得空分性能评估信息;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上传至所述基带池。
在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非最低级别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加权策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二信号下发至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为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下一级别射频拉远单元。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判定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所述上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合并权值;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合并权值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加权策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判定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所述下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加权权值;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加权权值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加权,获得所述第二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上行权值计算方式,包括:
当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大于等于预设干扰阈值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所述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当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小于所述预设干扰阈值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二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所述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大小,确定下行权值计算方式,包括:
当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大于等于预设干扰阈值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三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所述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当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小于所述预设干扰阈值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四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所述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所述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一个基带池和至少一个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加权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将所述第一信号上传至所述基带池;其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基带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还用于按照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获得空分性能评估信息;将所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上传至所述基带池;
所述基带池,还用于接收所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
在上述系统中,当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非最低级别时,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为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下一级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还用于按照预设加权策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将所述第二信号下发至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信号处理程序,以实现上述信号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以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信号处理方法。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其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信号上传至基带池。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具备信号处理的相关能力,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减少了需要发送给基带池的数据量,满足大规模网络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上行信号合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权值下发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一个基带池和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其中,射频拉远单元可以划分为多个级别。具体的射频拉远单元数目,以及射频拉远单元级别的划分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每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的下一级射频拉远单元的数目是灵活可变的,具体的射频拉远单元的连接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一个基带池、两个第一级射频拉远单元和三个第二级射频拉远单元。其中,两个第一级射频拉远单元分别与基带池直接连接,一个第二级射频拉远单元与一个第一级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两个第二级射频拉远单元分别与另一个第一级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每一级的射频拉远单元中,都可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或下行信号执行信号处理的过程,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上一级的射频拉远单元,最终上传至基带池,或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下发至下一级的射频拉远单元。其中,对于上行信号,还需要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获得空分性能评估信息,一并传输至上一级的射频拉远单元,最终上传至基带池,基带池根据处理后的上行信号和空分性能评估信息执行相应操作。对于下行信号,通过不断的向下一级射频拉远单元传输处理后的下行信号,最终反馈至用户,为用户提供服务。
基于上述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提出在每一射频拉远单元级别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其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可以接收到上行信号,再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合并处理后的上行信号即为第一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的上行信号可以为多个,且上行信号的可以是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下一级射频拉远单元上传所获得的,也可以是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同一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传输所获得的,具体的上行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301、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判定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可以在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中预先自主设定,具体的预设干扰判定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可以为检测上行信号的信号特性,如噪声等信息,从而衡量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信号之间的干扰实际上就是上行信号之间产生的影响。示例性的,当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用户1发送的信号和用户2发送的信号时,即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两个上行信号,因此,上行信号之间存在干扰,当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用户1发送的信号或用户2发送的信号时,即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一个上行信号,因此,不存在干扰。
S302、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上行权值计算方式,包括:当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大于等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上行权值计算方式,当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小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二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中存储有预设干扰阈值,具体的预设干扰阈值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中预设有适用于上行信号的权值计算方式,具体适用于上行信号的权值计算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中预设的适用于上行信号的权值计算方式包括:最大比合并和最小化均方误差,预设干扰阈值为A。若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大于等于A时,将最小化均方误差确定为上行权值计算方法,即最小化均方误差为第一权值计算方式,适用于上行信号之间干扰较大的情况,若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小于A时,将最大比合并确定为上行权值计算方法,即最大比合并为第二权值计算方式,适用于上行信号之间干扰较小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合并处理需要由基带池来执行,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即能够实现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合并处理,而不需要集中在基带池中进行处理。
S303、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上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合并权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确定了上行权值计算方式后,即可以按照上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合并权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合并权值用于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确定的上行权值计算方式为第一权值计算方式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则按照第一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合并权值。当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确定的上行权值计算方式为第二权值计算方式时,则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则按照第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合并权值。
示例性的,当上行权值计算方式为最小化均方误差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则按照最小化均方误差计算合并权值。当上行权值计算方式为最大比合并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则按照最大比合并计算合并权值。其中,最小化均方误差和最大比合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S304、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合并权值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第一信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确定了合并权值之后,根据合并权值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从而获得第一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上行信号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对上行信号执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与上行信号相比,信号空间维度进行了改变,降低了数据量。因此,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上传第一信号,相比于直接上传上行信号,大大减少了上行传输的数据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上行信号合并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拉远射频单元通过4个射频天线接收到上行信号,具体包括:用户1发送的信号和用户2发送的信号。也就是说,第一拉远射频单元实际上是通过4个射频天线接收到4流数据,该4流数据能够构成用户1发送的信号和用户2发送的信号。因此,第一拉远射频单元对4流数据进行合并,可以获得2流数据,即相当于减少了后续上行传输的数据量。
S202、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信号上传至基带池。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后,可以将第一信号上传至基带池,基带池可以对第一信号执行预设的物理层子层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若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与基带池连接,即可将第一信号直接上传至基带池,若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并未直接与基带池连接,可以将第一信号先上传至与自身直接连接的上一级射频拉远单元,通过不断上行传输,最终将第一信号上传至基带池。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信号为上行信号经过合并处理之后获得的信号,其数据量远小于上行信号的数据量,因此,也就降低了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需要上传至基带池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带池对第二信号执行物理层子层处理,可以包括调制解调,编解码等。具体的物理层子层处理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01之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还可以按照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对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获得空分性能评估信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实际上就是评估上行信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具体的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可以通过信号的有无,或者,空间相关性不等式进行评估。
示例性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可以根据信号的有无进行空分性能的评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信号传输示意图。如图5所示,用户1发送信号至RRU1和RRU3,而RRU2由于距离太远,路损太大,无法接收,同样,用户2发送信号至RRU2和RRU3,RRU1不接收。因此,RRU1和RRU2上只有用户1发送的信号或用户2发送的信号,即用户1发送的信号和用户2发送的信号空间相关性低,而RRU3上同时存在两个信号,空间相关性高。其中,用户1发送的信号和用户2发送的信号均为上行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可以根据空间相关性不等式,即不等式(1),进行空分性能的评估。不等式(1)为:
其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管理了N个射频天线,即An,n=0,1,…,N-1,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R1,n为射频天线An接收到的用户1发送的信号,R2,n为射频天线An接收到的用户2发送的信号,th为门限常数,th可以设置为0到1之间,th值设置的越小,满足不等式(1)的上行信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越低。具体的th值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用户1发送的信号和用户2发送的信号均为上行信号。也就是说,当不等式(1)成立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的信号均为上行信号,即上行信号可能数量较多,因此,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对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实际上是评估两两上行信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最终构成空分性能评估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获得的空分性能评估信息最终将上传至基带池,不需要将其它冗余的信息上传给基带池,即减少了上传的数据量,基带池也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评估,可以直接根据空分性能评估信息作出最终的决策。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带池在接收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空分性能评估信息确定空分配对决策。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获得第一信号,以及对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获得空分性能评估信息,均需要集中在基带池中完成。而在本发明中,信号处理和空分性能评估均可由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完成,因此,基带池可以直接得到相关的信息,也就是说,基带池可以只进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对上行信号进行了处理,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与基带池之间传输的数据量也就减少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非最低级别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还可以对下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下发。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包括步骤S601~S602,具体步骤如下:
S601、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加权策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可以接收到下行信号,再对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加权处理后的下行信号即为第二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最低级别时,即不存在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的下一级射频拉远单元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是将接收到的下行信号直接下发给用户终端。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701、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判定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下行信号时,可以根据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判定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判定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和判定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的方法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判断的对象是上行信号还是下行信号。步骤S301中已经说明如何判定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S702、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下行信号时,根据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的为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大小,确定下行权值计算方式,包括:当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大于等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三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下行权值计算方式,当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小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四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中存储有预设干扰阈值,具体的预设干扰阈值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中预设有适用于下行信号的权值计算方式,具体适用于下行信号的权值计算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中预设的适用于下行信号的权值计算方式包括:最大比发射和迫零,预设干扰阈值为B。若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大于等于B时,将迫零确定为下行权值计算方法,即迫零为第三权值计算方式,适用于下行信号之间干扰较大的情况,若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小于B时,将最大比发射确定为下行权值计算方法,即最大比发射为第四权值计算方式,适用于下行信号之间干扰较小的情况。
S703、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下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加权权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确定了下行权值计算方式后,即可以按照下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合并权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权权值用于对下行信号进行加权赋型。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确定的下行权值计算方式为第三权值计算方式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则按照第三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加权权值。当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确定的下行权值计算方式为第四权值计算方式时,则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则按照第四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加权权值。
示例性的,当下行权值计算方式为迫零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则按照迫零计算加权权值。当下行权值计算方式为最大比发射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则按照最大比发射计算加权权值。其中,迫零和最大比发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S704、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加权权值对下行信号进行加权,获得第二信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确定了加权权值之后,根据加权权值对下行信号进行加权,从而获得第二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下行信号时,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对下行信号执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与下行信号相比,信号空间维度进行了改变,降低了数据量。因此,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下发第二信号,相比于直接下发下行信号,大大减少了下行传输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行权值计算方式或下行权值计算方式的确定,以及计算合并权值或加权权值,不仅可以由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来实现,还可以通过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上一级射频拉远单元来实现,这是针对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处理能力不足的情况,由上一级射频拉远单元将计算的合并权值或加权权值下发给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再由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对第一信号进行合并或加权。若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与基带池直接连接的最高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也可以由基带池进行计算并下发权值。其中,基带池计算权值的方法和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计算权值的方法相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权值下发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三级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第二级射频拉远单元需要合并或加权的权值由第一级射频拉远单元统一计算后下发。
S602、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二信号下发至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第二射频拉远单元为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下一级别射频拉远单元。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获得第二信号之后,将第二信号下发至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第二射频拉远单元为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下一级别射频拉远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信号进行进一步的信号传输。具体的第二射频拉远单元执行的操作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其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信号上传至基带池。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备信号处理的相关能力,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和空分性能评估,从而减少了需要发送给基带池的数据量,满足大规模网络的需求。
实施例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一个基带池901和至少一个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902,用于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将所述第一信号上传至所述基带池901;其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902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基带池9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902,还用于按照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获得空分性能评估信息;将所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上传至所述基带池901;
所述基带池901,还用于接收所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非最低级别时,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射频拉远单元903;其中,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903为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902直接连接的下一级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902,还用于按照预设加权策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将所述第二信号下发至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903;
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903,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其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信号上传至基带池。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具备信号处理的相关能力,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和空分性能评估,从而减少了需要发送给基带池的数据量,满足大规模网络的需求。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通信总线1003;
所述通信总线1003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1001和所述存储器1002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1001用于实现所述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信号处理程序,以实现上述信号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以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信号处理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自设备,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信号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信号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信号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信号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所述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一个基带池和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至少划分成一个级别,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信号上传至所述基带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第一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获得空分性能评估信息;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上传至所述基带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非最低级别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加权策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二信号下发至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为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下一级别射频拉远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判定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所述上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合并权值;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合并权值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预设加权策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预设干扰判定方式,判定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所述下行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加权权值;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加权权值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加权,获得所述第二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确定上行权值计算方式,包括:
当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大于等于预设干扰阈值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所述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当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小于所述预设干扰阈值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二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所述上行权值计算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大小,确定下行权值计算方式,包括:
当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大于等于预设干扰阈值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三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所述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当所述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值小于所述预设干扰阈值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将第四权值计算方式确定为所述下行权值计算方式。
8.一种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一个基带池和至少一个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合并策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将所述第一信号上传至所述基带池;其中,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为任意一个级别的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基带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还用于按照预设空分性能评估策略,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空分性能评估,获得空分性能评估信息;将所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上传至所述基带池;
所述基带池,还用于接收所述空分性能评估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非最低级别时,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为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直接连接的下一级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还用于按照预设加权策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第二信号;将所述第二信号下发至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
11.一种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信号处理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以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187882.5A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47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7882.5A CN110247693B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2211328997.4A CN115514402A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20526183A JP7036325B2 (ja) 2018-03-07 2019-03-07 信号処理方法、マルチレベル分散型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EP19764425.5A EP3764559A4 (en) 2018-03-07 2019-03-07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MULTI-STAG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A
PCT/CN2019/077268 WO2019170119A1 (zh) 2018-03-07 2019-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7882.5A CN110247693B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8997.4A Division CN115514402A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7693A true CN110247693A (zh) 2019-09-17
CN110247693B CN110247693B (zh) 2022-11-15

Family

ID=678458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7882.5A Active CN110247693B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2211328997.4A Pending CN115514402A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8997.4A Pending CN115514402A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64559A4 (zh)
JP (1) JP7036325B2 (zh)
CN (2) CN110247693B (zh)
WO (1) WO201917011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0074A (zh) * 2021-07-15 2021-08-13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65934A (zh) * 2020-07-20 2022-01-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前传通信方法及射频拉远单元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235A (zh) * 2007-03-16 2008-09-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空分复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50647A (zh) * 2007-07-16 2009-01-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多天线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US20150295633A1 (en) * 2014-04-09 2015-10-15 Altiostar Networks, Inc. Sparse Ordered Iterative Group Decision Feedbac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EP3086622A1 (en) * 2014-01-29 2016-10-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band processing unit, remote radio un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6765B2 (ja) * 2003-06-12 2008-09-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9312929B2 (en) * 2004-04-02 2016-04-1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to compensate for Doppler effects in multi-user (MU)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AS)
CN101964987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空分判断方法及设备
US9312930B2 (en) * 2009-12-25 2016-04-12 France Telecom Tele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US8873462B2 (en) * 2011-05-18 2014-10-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duced complexity receiver for UL CoMP
US8755477B1 (en) * 2012-07-19 2014-06-17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s of selecting a mode of operation of a multi-antenna receiver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JP5729837B2 (ja) * 2012-09-26 2015-06-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467909B2 (en) * 2013-09-11 2016-10-11 Intel IP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relocating a backhaul channel between a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and a macro cell base station
CN105122902B (zh) * 2013-12-31 2019-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室内分布系统中抑制上行底噪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407506B (zh) * 2014-09-16 2019-03-0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ru的上行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0243631B2 (en) * 2016-06-08 2019-03-26 Nxp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of precoding estimates
US10278146B2 (en) * 2016-08-04 2019-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on of signal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N106211195A (zh) * 2016-08-31 2016-12-0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lte室内分布式覆盖系统及方法
CN106685508B (zh) * 2017-02-10 2020-06-2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235A (zh) * 2007-03-16 2008-09-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空分复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50647A (zh) * 2007-07-16 2009-01-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多天线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EP3086622A1 (en) * 2014-01-29 2016-10-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band processing unit, remote radio un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50295633A1 (en) * 2014-04-09 2015-10-15 Altiostar Networks, Inc. Sparse Ordered Iterative Group Decision Feedbac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5934A (zh) * 2020-07-20 2022-01-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前传通信方法及射频拉远单元
CN113260074A (zh) * 2021-07-15 2021-08-13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02778A (ja) 2021-01-28
JP7036325B2 (ja) 2022-03-15
CN110247693B (zh) 2022-11-15
CN115514402A (zh) 2022-12-23
EP3764559A4 (en) 2022-03-16
WO2019170119A1 (zh) 2019-09-12
EP3764559A1 (en) 202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6393B (zh) 多小区信道信息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US20170311187A1 (en) Facilitating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multi-cell and multi-user millimeter wave cellular networks
TWI467938B (zh) 用以於通信系統中減低干擾之方法
CN102291811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KR101935782B1 (ko) 다중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57951A (zh) 一种多小区协作通信中链路联合波束成形的方法和基站
US9674846B2 (en) Distributed multi-cell multi-user beamforming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levant system
CN102308620A (zh)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3731923A (zh) 多用户调度方法和设备
US2011028159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tenna cooperation set,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base station cooperation set
CN110247693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634658A (zh) 一种进行发送处理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1173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202120B (zh) 基于分簇的干扰对齐预编码方法和系统及解码方法和系统
Guo et al. Energy saving in C-RAN based on BBU switching scheme
CN102045826B (zh) 小区间上行干扰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565333B2 (en) Precoding matrix design method for multiple base station using MIMO technique
US201502563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channel direction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a heterogeneous system
CN110034802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724633A (zh) 用户设备、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430306A (zh) 一种鲁棒物理层的安全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95166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继选择方法、无线中继设备和基站
CN107113855B (zh) 信号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565652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12044B (zh) 一种双流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