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3005A -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3005A
CN110243005A CN201910522861.9A CN201910522861A CN110243005A CN 110243005 A CN110243005 A CN 110243005A CN 201910522861 A CN201910522861 A CN 201910522861A CN 110243005 A CN110243005 A CN 110243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pipe
water
water inle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28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柳
王倩
杨静
刘禹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5228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30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3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30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2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 F24D3/14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incorporated in a ceiling, wall or floor
    • F24D3/149Tube-laying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涉及室内采暖技术领域。包括辐射管道,连通用户总管道,进入采暖区域并沿采暖边界绕行一周引出,包括供热水流入的进水分配管以及供热水流出的回水汇总管;至少一根支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分配管,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回水汇总管。本方案与现有技术中单管道弯折敷设的结构相比,本方案中由于在进水分配管和回水汇总管之间并联多条支管,从而增加了多条联通进水分配管和回水汇总管的分支水路。其中,某段发生水垢堵塞或流通不畅时,仍有多个分支水路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热水的流量和传热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采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采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综合影响,冬季气温极低,且持续时间长。绝大多数北方地区室内都需要采用供暖的方式,才能度过漫漫寒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和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地暖因价格低廉,可适用多种能源介质,在广大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英文为Radiant Floor Heating,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采暖的目的。低温地面热媒在室内形成脚底至头部逐渐递减的温度梯度,从而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地面辐射供暖符合中医“温足顶凉”的健身理论,是目前最舒适的采暖方式,也是现代生活品质的象征。
传统地暖利用热水流过水管时,散发热量,使热水中蕴含的热量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形式,传递到需要加热的空间中。
需要采暖的空间,通常对应一个采暖地面,水管敷设在有限的地面下方,因此在采暖边界内,现有的水管通过迂回弯折的方式,弯折成“回”字形或“之”字形,使有限范围内水管的散热面积增大。
但是,现有的采暖结构中,整个散热结构由同一根水管弯折而成,水管从房间引入,弯曲盘绕最后又从房间引出。
因管道过长、且弯道较多,压力损失大。因压力损失大,管道过细,管道中容易形成水垢,容易造成壁面结垢,进而堵塞管道。一旦阻塞管道,使得热水无法正常循环,使得整个房间温度失控。
依据传热学相关理论,1mm的水垢导热热阻是管壁热阻的40倍,严重影响供暖质量;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地暖运行过程中,地暖管内壁的水垢每增厚1毫米会使室内的温度下降约6℃,这样就会造成供暖效果变差,这是能源的极大浪费。
各个用户输送热水是通过总进水管分配的,当用户采暖的管道因水垢堵塞时,因总进水管的流量是一定的,因此会增加为其他用户输送的热水量。当各个用户的管道堵塞情况不同时,总进水管无法均匀的向各个用户输送热水,导致各个用户采暖的温度失控。
依据实际情况,对于同一用户点,不同房间的温差可达3-7℃,且温差很难调整,常常因为室内各房间温差较大,造成身体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减小因水管堵塞、流通不畅或流量不均对整体采暖的影响和实现用户点温度可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包括:
辐射管道,连通用户总管道,进入采暖区域并沿采暖边界绕行一周引出,包括供热水流入的进水分配管以及供热水流出的回水汇总管;
至少一根支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分配管,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回水汇总管。
还包括:
至少一个恒速组件,设于所述进水分配管上,一端供所述热水流入,一端供所述热水流出,减小所述热水通过的路径截面积,以均衡所述热水的流速和热水压强。
还包括:
扰流组件,改变所述热水的流动状态,且增强所述热水的紊流作用并冲击所述支管内壁。
所述支管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采暖边界围成的范围内。
所述支管为直管。
相邻所述支管之间平行设置。
所述恒速组件包括:
恒速管,设于所述进水分配管上,所述恒速管供所述热水流过,所述恒速管内部通道的截面面积沿所述热水流动方向逐渐变小,均衡所述恒速管输入端流出的热水流速和压强。
所述进水分配管和/或恒速管中设有叶轮,所述叶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进水分配管和/或所述恒速管的内壁上,且所述叶轮受控于所述热水的流动而发生相对于所述进水分配管和/或所述恒速管的转动。
叶轮设于所述恒速管的输出端。
所述进水分配管和/或所述恒速管内设有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内设有若干供所述热水流过的整流通道,所述整流通道平行于所述进水分配管和/或所述恒速管的延伸方向。
所述整流器靠近所述叶轮设置,使所述热水依次流经所述叶轮与所述整流器。
所述整流器包括:
若干整流片,设于所述进水分配管和/或所述恒速管的内壁上,沿所述进水分配管和/或所述恒速管的延伸方向延伸,相邻所述整流片之间构成所述整流通道。
所述扰流组件包括:
轴件,设于所述支管内,且沿所述支管长度方向延伸;
扰流件,设于所述轴件上,与所述热水流动方向呈一定角度(0-180°)。
所述扰流件沿所述轴件长度方向呈螺旋形分布。
所述扰流件为弧形面和/或倾斜面,在所述热水流过扰流件时,产生不同于支管延伸方向的分力,使所述热水改变原有的流动状态,流动距离延长,紊流作用增强。
所述扰流件为沿所述轴件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片。
所述扰流组件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支管的长度。
所述扰流件包括若干扰流单元,所述扰流单元伸出所述轴件,且所述扰流单元与所述轴件之间的夹角度数为(0°,180°)。
一种温控系统,包括:
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用户总管道,连通有若干进水分配管;
短路调节管,一端连接所述进水分配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水汇总管,在进水分配管进入所述采暖区前对所述热水进行分流;
温控阀,设于所述短路调节管上,受控于温控器以控制所述短路调节管分流的所述热水的流量;
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参数,在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向所述温控器发送过热信号,使所述温控器调节所述温控阀,增大所述短路调节管内的热水流量,以减小进入所述采暖区的热水量,在温度小于设定阈值时向所述温控器发送低温信号,使所述温控器调节所述温控阀减小,所述短路调节管内的热水流量,以增大进入所述采暖区的热水流量。
一种利用上述温控系统控制用户室温的温控方法,包括:
S1:根据用户的设定,实时采集房间温度并判断房间温度是否达到用户的舒适需求;
S2:当房间温度超过用户的设定阈值时,发出过热信号并减小流入采暖区的热水量;当房间温度低于用户的设定阈值时,发出低温信号并增大流入采暖区的热水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技术中单管道弯折敷设的结构相比,本方案中由于在进水分配管和回水汇总管之间并联多条支管,从而增加了多条联通进水分配管和回水汇总管的分支水路。当其中,某段发生水垢堵塞或流通不畅时,仍有多个分支水路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热水的流量和传热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采暖效果。
(2)由于进水分配管中流动的热水,依次分流进入各个支管中,所以每经过一个支管,热水的流量和压强都会被削弱一些。因此在进水分配管上设置恒速组件,可以在热水分流后对热水的流速和压强进行有效均衡,使热水具有足够前行的动力。
(3)在恒速管中设置叶轮,当热水通过变径时,因横截面积变小,热水流速加快,加之叶轮的推动和搅拌作用,破坏热水的流速和温度分布梯度,使热水的温度和流速更加均匀。
(4)在支管附近设置整流器,可有效削弱因恒速过程和叶轮推动作用而造成的热水不稳定状态,平均分配热水至每一个支管,使每个支管热水量均衡,有利于热水的均衡分配和房间的整体供暖效果,提高换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5)当所述热水在支管内流动时,因扰流组件的作用,改变其原有的流动状态,迫使热水改变其原有的行程,热水增加行程,增大湍流强度,对壁面有较强的切应力作用,对壁面附近因流体的粘性作用而形成的边界层,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可有效防止结垢现象发生,提高综合传热系数,有利于强化传热,热效率至少提高15%。
(6) 当房间温度与用户的设定阈值产生偏差时,温度传感器向所述温控器发送偏差信号,使所述温控器调节所述温控阀,即改变所述短路调节管内的热水流量,调节房间温度,提高采暖效果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暖管道敷设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恒速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表示叶轮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截面表示整流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支管中扰流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扰流组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温控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温控系统原理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采暖管道另一种敷设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采暖边界;2、进水分配管;21、支管;211、进水端;22、切断阀;23、回水汇总管;3、恒速组件;31、恒速管;32、叶轮;33、整流器;34、整流片;4、扰流组件;41、轴件;42、扰流件;5、温控系统;51、用户总管道;52、短路调节管;53、温控阀;54、温度传感器;55、温控器;61、过滤器;62、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结构如图所示。
该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包括:辐射管道,连通用户总管道51,进入采暖区域并沿采暖边界1绕行一周引出,包括供热水流入的进水分配管2以及供热水流出的回水汇总管23;至少一根支管21,包括进水端211和出水端,进水端211连通进水分配管2,出水端连通回水汇总管23。
还包括:至少一个恒速组件3,设于进水分配管2上,一端供热水流入,一端供热水流出,减小热水通过的路径的截面积,均衡所述热水的流速和压强。还包括:扰流组件4,改变所述热水的流动状态,且增强所述热水的紊流作用并冲击所述支管21内壁。支管21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采暖边界1围成的范围内。支管21为直管。
对于支管2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管21为直管21。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支管21可以根据采暖边界1的形状而设定,支管21可以是弧形。
对于支管21的分布方式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支管21均匀敷设在采暖区内。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支管2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布调节。如本实施例中,当后续进水分配管2为了适应压强变化而做细时,可以在较细部位进行更密集的支管21排布。
对于支管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相邻支管21之间平行设置。恒速组件3包括:恒速管31,设于进水分配管2上,恒速管31供热水流过,恒速管31内部通道的截面面积沿热水流动方向逐渐变小,使恒速管31输入端流出的热水流速和压强相互均衡。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支管21之间可以相互交叉。
对于恒速组件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进水分配管2和/或恒速管31中设有叶轮32,叶轮32转动连接在进水分配管2和/或恒速管31的内壁上,且叶轮32受控于热水的流动而发生相对于进水分配管2和/或恒速管31的转动。叶轮32设于恒速管31的输出端。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叶轮32也可以设置在恒速管31内部,还可以设置在靠近恒速管31输出端的进水分配管2内。
对于进水分配管2与恒速管31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进水分配管2与恒速管31之间是一体成型。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进水分配管2与恒速管31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法兰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亦可以是热熔等焊接形式的连接。
进水分配管2和/或恒速管31内设有整流器33,整流器33内设有若干供热水流过的整流通道,整流通道平行于进水分配管2和/或恒速管31的延伸方向。整流器33靠近叶轮32设置,使热水依次流经叶轮32与整流器33。整流器33包括:若干整流片34,设于进水分配管2和/或恒速管31的内壁上,沿进水分配管2和/或恒速管31的延伸方向延伸,相邻整流片34之间构成整流通道。
扰流组件4包括:轴件41,设于支管21内,且沿支管21长度方向延伸;扰流件42,设于轴件41上,与热水流动方向呈一定角度(0,180°),本实施例中,扰流组件4固定在支管21内,水流进入时受扰流组件4影响而沿扰流件42的延伸方向绕行。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扰流单元与支管21的管壁之间无限接近,不影响扰流单元可以插入到支管21内即可,可以使热水流动对边界层的破坏力达到最大。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扰流组件4与支管21内壁可以是过盈配合、也可以焊接、铸造等方式一体成型。
扰流件42沿轴件41长度方向呈螺旋形分布。扰流件42为弧形面和/或倾斜面,当热水流经扰流件42时,受到扰流件42的阻碍作用,其流动状态发生改变。扰流件42为沿轴件41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片。扰流组件4的长度不小于支管21的长度。
对于扰流件42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扰流件42包括若干引流单元,扰流单元伸出轴件41,且扰流单元与轴件41之间的夹角度数为(0°,180°)。
对于扰流单元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扰流单元为针肋肋片,一根轴件41上固定若干组短棒,每组轴件41可含3个或3个以上短棒组成,均布在轴件41的圆周上,各组短棒之间可平行排列也可呈螺旋状排列。作为扰流件42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扰流件42还可以是堰坝形或折流板形:一根轴件41上固定一系列的弧形板,弧形板之间呈一定的角度布置,且角度可以为(0°,180°)。
其中,用户总管道51连通有若干进水分配管2;
短路调节管52,一端连接进水分配管2,另一端连通回水汇总管23,在进水分配管2进入采暖区前对热水进行分流;温控阀53,设于短路调节管52上,受控于温控器55以控制短路调节管52分流的热水的流量;温度传感器54,实时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参数,在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向温控器55发送过热信号,使温控器55调节温控阀53,增大短路调节管52内的热水流量,以减小进入采暖区的热水量,在温度小于设定阈值时向温控器55发送低温信号,使温控器55调节温控阀53,减小短路调节管52内的热水流量,以增大进入采暖区的热水流量。
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温控系统5控制用户室温的温控方法为:
S1:根据用户的设定,实时采集房间温度并判断房间温度是否达到用户的舒适需求;
S2:当房间温度超过用户的设定阈值时,发出过热信号并减小流入采暖区的热水量;当房间温度低于用户的设定阈值时,发出低温信号并增大流入采暖区的热水量。
与现有技术中单管道弯折敷设的结构相比,本方案中由于在进水分配管2和回水汇总管23之间并联多条支管21,从而增加了多条联通进水分配管2和回水汇总管23的分支水路。当其中,某段发生水垢堵塞或流通不畅时,仍有多个分支水路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热水的流量和传热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采暖效果。
由于进水分配管2中流动的热水,依次分流进入各个支管21中,所以每经过一个支管21,所述热水的流量和压强都会被削弱一些。因此在进水分配管2上设置恒速组件3,可以在热水分流后对热水的流速和压强进行均衡,使热水具有足够前行的动力。
在恒速管31中设置叶轮32,当所述热水通过变径时,因横截面积变小,热水流速加快,加之叶轮32的推动和搅拌作用,破坏热水的流速和温度分布梯度,使热水的温度和流速更加均匀,有利于传热过程。
支管21附近设置整流器33,可有效削弱因恒速过程和叶轮32推动作用而造成的热水不稳定状态,平均分配热水至每一个支管21,使每个支管21热水量均衡,有利于热水的均衡分配和房间的整体供暖效果,提高换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当所述热水在支管21内流动时,因扰流组件4的作用,改变其原有的流动状态,迫使热水改变其原有的行程,增加热水的流动行程,增大湍流强度,对支管21壁面有较强的切应力作用,对壁面附近因流体的粘性作用而形成的边界层,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可有效防止结垢现象发生,提高综合传热系数,有利于强化传热,热效率至少提高15%,同时对壁面形成的水垢有较强的冲刷作用。
当房间温度与用户的设定阈值产生偏差时,温度传感器54向所述温控器55发送偏差信号,使所述温控器55调节所述温控阀53,即改变所述短路调节管52内的热水流量,调节房间温度,提高采暖效果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辐射管道,连通用户总管道(51),进入采暖区域并沿采暖边界(1)绕行一周引出,包括供热水流入的进水分配管(2)以及供热水流出的回水汇总管(23);
至少一根支管(21),包括进水端(211)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211)连通所述进水分配管(2),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回水汇总管(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恒速组件(3),设于所述进水分配管(2)上,一端供所述热水流入,一端供所述热水流出,减小所述热水通过的路径截面积,以均衡进水分配管内所述的热水流速和热水压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扰流组件(4),改变所述热水的流动状态,且增强所述热水的紊流作用并冲击所述支管(21)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21)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采暖边界(1)围成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21)为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管(21)之间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速组件(3)包括:
恒速管(31),设于所述进水分配管(2)上,所述恒速管(31)供所述热水流过,所述恒速管(31)内部通道的截面面积沿所述热水流动方向逐渐变小,均衡所述恒速管(31)输入端流出的热水流速和压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4)包括:
轴件(41),设于所述支管(21)内,且沿所述支管(21)长度方向延伸;
扰流件(42),设于所述轴件(41)上,与所述热水流动方向的角度为(0°,180°),改变所述热水的流动状态,使所述热水的湍流强度增大,对所述热水的流动起增强紊流作用,强化换热能力。
9.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总管道(51),连通有若干进水分配管(2);
短路调节管(52),一端连接所述进水分配管(2),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水汇总管(23),在进水分配管(2)进入所述采暖区前对所述热水进行分流;
温控阀(53),设于所述短路调节管(52)上,受控于温控器(55)以控制所述短路调节管(52)分流的所述热水的流量;
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参数,在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向所述温控器(55)发送过热信号,使所述温控器(55)调节所述温控阀(53),增大所述短路调节管(52)内的热水流量,以减小进入所述采暖区的热水量;在温度小于设定阈值时向所述温控器(55)发送低温信号,使所述温控器(55)调节所述温控阀(53),减小所述短路调节管(52)内的热水流量,以增大进入所述采暖区的热水流量。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控系统控制用户室温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用户的设定,实时采集房间温度并判断房间温度是否达到用户的舒适需求;
S2:当房间温度超过用户的设定阈值时,发出过热信号并减小流入采暖区的热水量;当房间温度低于用户的设定阈值时,发出低温信号并增大流入采暖区的热水量。
CN201910522861.9A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Pending CN1102430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2861.9A CN110243005A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2861.9A CN110243005A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3005A true CN110243005A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87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2861.9A Pending CN110243005A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30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1146A (zh) * 2019-12-31 2020-05-0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清洁取暖的蓄热式供暖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18220A (ko) * 2010-04-23 2011-10-31 나기원 난방용 배관파이프 결합형 히트파이프 방열유니트
CN104515177A (zh) * 2013-09-30 2015-04-15 西安福安创意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结合相变材料的地下水供暖地板
CN204311287U (zh) * 2014-11-28 2015-05-06 重庆市雅洁纸业有限公司 锥管布浆器
CN107131785A (zh) * 2017-06-17 2017-09-05 福建德兴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旋流扰流器
CN108130948A (zh) * 2018-01-18 2018-06-08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深层地下排水提升泵站的压力流进水流道系统
CN210373664U (zh) * 2019-06-17 2020-04-21 杨柳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
CN210373665U (zh) * 2019-06-17 2020-04-21 杨柳 一种地暖敷设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18220A (ko) * 2010-04-23 2011-10-31 나기원 난방용 배관파이프 결합형 히트파이프 방열유니트
CN104515177A (zh) * 2013-09-30 2015-04-15 西安福安创意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结合相变材料的地下水供暖地板
CN204311287U (zh) * 2014-11-28 2015-05-06 重庆市雅洁纸业有限公司 锥管布浆器
CN107131785A (zh) * 2017-06-17 2017-09-05 福建德兴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旋流扰流器
CN108130948A (zh) * 2018-01-18 2018-06-08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深层地下排水提升泵站的压力流进水流道系统
CN210373664U (zh) * 2019-06-17 2020-04-21 杨柳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
CN210373665U (zh) * 2019-06-17 2020-04-21 杨柳 一种地暖敷设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1146A (zh) * 2019-12-31 2020-05-0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清洁取暖的蓄热式供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72985A (en) Recirculating system with by-pass valve
CN207146934U (zh) 增压回水控制器及热水器
CN104167903B (zh) 变流器的散热系统
CN110243005A (zh)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CN206875575U (zh) 一种可供暖、零冷水洗浴复合装置
CN105135667B (zh) 一种获得生化仪高精度清洗水温的方法和装置
CN207427695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用散热装置
CN210373665U (zh) 一种地暖敷设结构
CN210373664U (zh) 一种新型地暖敷设结构
CN209116539U (zh) 燃气热水器
CN107560471A (zh) 一种可调顺逆流方式的高效换热系统
CN206291296U (zh) 一种电磁水暖暖风机
CN206310957U (zh) 汽车换热暖风机
CN109253492A (zh) 一种解决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的调节方法
CN212511399U (zh) 一种暖气片联通换热器
CN201637319U (zh) 一种热交换管
CN107355839A (zh) 换热站供暖管网及供暖系统
CN204962923U (zh) 一种采用节能混供机组的采暖系统
CN107906794A (zh) 辐射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RU2343357C1 (ru) Система отопления здания
CN101832728A (zh) 一种热交换管
CN206488336U (zh) 可调喷射装置及供热系统
CN106820974A (zh) 饮水机
CN206656425U (zh) 一种一体化混水控制装置
CN107740888A (zh) 低阻力均流长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