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8344B - 轮毂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毂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8344B
CN110238344B CN201910493245.5A CN201910493245A CN110238344B CN 110238344 B CN110238344 B CN 110238344B CN 201910493245 A CN201910493245 A CN 201910493245A CN 110238344 B CN110238344 B CN 110238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lower die
hub
ring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32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8344A (zh
Inventor
方敏
张治民
王强
杨勇彪
孟模
张宝红
李旭斌
王勇
门雪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4932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8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8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8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8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8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26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wheels or the like
    • B21D53/265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wheels or the like parts of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KMAKING FORGED OR PRESSED METAL PRODUCTS, e.g. HORSE-SHOES, RIVETS, BOLTS OR WHEELS
    • B21K1/00Making machine elements
    • B21K1/28Making machine elements wheels; discs
    • B21K1/40Making machine elements wheels; discs hu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轮毂成形装置。该轮毂成形装置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之间形成轮毂挤压型腔,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模芯(1)和设置在下模模芯(1)的外周侧的多个组合凹模(2),组合凹模(2)沿着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模芯(1)的方向活动设置,组合凹模(2)组合在一起时,与下模模芯(1)配合形成下模腔。根据本申请的轮毂成形装置,能够简化生产工序,提高成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轮毂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挤压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镁合金轮毂因其轻质而高强度、优越的减震性能以及对于能源节约的重要影响而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中轮毂的主要形式,而采用塑性成形方法制备该类型轮毂是获得高强度制件的主要途径。
当前采用塑性成形技术制备镁合金轮毂大都先采用多道次成形毛坯,然后切削加工、表面处理的工艺流程,即便是采用集中工序(一次成形)的工艺,也还是普遍存在材料利用率极低(<40%)、设备吨位大、生产成本高等制约镁合金轮毂市场化的瓶颈问题,无法满足此类型零件多品种、大批量、低成本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轮毂成形装置,能够简化生产工序,提高成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轮毂成形装置,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之间形成轮毂挤压型腔,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模芯和设置在下模模芯的外周侧的多个组合凹模,组合凹模沿着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模芯的方向活动设置,组合凹模组合在一起时,与下模模芯配合形成下模腔。
优选地,下模部分还包括凹模座圈,下模模芯固定设置在凹模座圈上,组合凹模包括滑动设置在凹模座圈上的滑块,滑块与下模模芯配合形成下模腔。
优选地,下模模芯外滑动套设有扩口翻边模圈,扩口翻边模圈具有与滑块配合形成扩口腔的第一滑动位置以及远离滑块以形成预成形腔的第二滑动位置。
优选地,下模模芯包括避让台阶,扩口翻边模圈滑动设置在下模模芯的小径段,扩口翻边模圈的外周壁为沿着远离避让台阶截面面积递增的锥面,扩口翻边模圈的外周壁与避让台阶在衔接处齐平。
优选地,下模模芯与凹模座圈之间形成环形槽,扩口翻边模圈包括滑动部和成形部,滑动部滑动设置在环形槽内,并与环形槽的形状相适配,成形部设置在滑动部上,并与滑块相配合,形成扩口腔。
优选地,下模部分还包括下模板,凹模座圈固定设置在下模板上,组合凹模还包括安装支架和伸缩机构,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凹模座圈和/或下模板上,伸缩机构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滑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滑块底部设置有第一止挡台阶,凹模座圈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止挡台阶,第一止挡台阶的凸面滑动设置在第二止挡台阶的凹面上,第一止挡台阶的凹面滑动设置在第二止挡台阶的凸面上,第二止挡台阶设置在第一止挡台阶的滑动路径上,并限定滑块的滑动位置。
优选地,在合模状态下,下模模芯与滑块之间的成形间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扩口翻边模圈与滑块之间的成形间隙。
优选地,下模模芯朝向上模部分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活动设置有顶出块,顶出块与上模部分之间形成成形腔。
优选地,上模部分包括中模板和固定设置在中模板上的应力圈,应力圈为环形,并在合模状态下套设在组合凹模外周,对组合凹模施加向内的挤压作用力。
优选地,应力圈的环形内周面与组合凹模的环形外周面相适配并相贴合。
优选地,上模部分还包括上模板、凸模垫板、正挤压凸模和活动芯轴,正挤压凸模和凸模垫板固定设置在上模板上,活动芯轴活动设置于正挤压凸模的中心部位,并能够与下模部分的配合表面相贴合。
本申请提供的轮毂成形装置,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之间形成轮毂挤压型腔,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模芯和设置在下模模芯的外周侧的多个组合凹模,组合凹模沿着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模芯的方向活动设置,组合凹模组合在一起时,与下模模芯配合形成下模腔。该轮毂成形装置在进行轮毂成型时,可以通过组合凹模的活动实现挤压模的脱模顶出,从而能够通过组合凹模的可活动性能在该装置中集中实现轮辋正挤压预成形、轮辋扩口与轮缘翻边成形以及轮辐精整与缩孔成形等工序,达到一次成形轮毂毛坯的目的,无需多次更换下模部分,减少轮毂成型所需的零部件,降低零件成本,简化生产工序,降低加工难度,提高成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轮毂成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轮毂成形装置成形的轮毂毛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轮毂成形装置成形的轮毂毛坯尺寸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轮毂成形装置采用的环形坯料尺寸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轮毂成形装置采用的轮毂毛坯的环形坯料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轮毂成形装置进行正挤压之后的轮毂毛坯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轮毂成形装置进行扩口翻边后的轮毂毛坯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轮毂成形装置进行整形缩孔后的轮毂毛坯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下模模芯;2、组合凹模;3、凹模座圈;4、滑块;5、扩口翻边模圈;6、避让台阶;7、环形槽;8、滑动部;9、成形部;10、下模板;11、安装支架;12、伸缩机构;13、第一止挡台阶;14、第二止挡台阶;15、顶出块;16、中模板;17、应力圈;18、上模板;19、凸模垫板;20、正挤压凸模;21、活动芯轴;22、弹簧;23、顶杆;24、顶板;25、轮辐;26、轮辋;27、轮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轮毂成形装置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之间形成轮毂挤压型腔,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模芯1和设置在下模模芯1的外周侧的多个组合凹模2,组合凹模2沿着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模芯1的方向活动设置,组合凹模2组合在一起时,与下模模芯1配合形成下模腔。
该轮毂成形装置在进行轮毂成型时,可以通过组合凹模2的活动实现挤压模的成形和顶出,在需要对轮毂进行挤压成形时,可以控制组合凹模2向着靠近下模模芯1的方向运动,并使得多个组合凹模2组合在一起,与下模模芯1相配合,围成轮辋成形腔,在轮毂完成最后的挤压成形后,此时轮毂通过翻边扩口,正常情况下是无法顺利进行脱模的,采用本申请的轮毂成形装置之后,就可以控制组合凹模2向远离下模模芯1的外侧运动,从而避免组合凹模2对轮毂的脱模形成阻碍,使得轮毂可以顺利脱模。
在增加组合凹模2的结构之后,能够通过组合凹模的可活动性能在该装置中集中实现轮辋26正挤压预成形、轮辋26扩口与轮缘27翻边成形以及轮辐25精整与缩孔成形等工序,达到一次成形轮毂毛坯的目的,无需多次更换下模部分,减少轮毂成型所需的零部件,降低零件成本,简化生产工序,降低加工难度,提高成形效率。组合凹模2的数量优选地为三个和三个以上,既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组合凹模2的成形难度,又能够方便组合凹模2的组合和分离。
上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尤其适用于环形坯料的轮毂挤压成形。
下模部分还包括凹模座圈3,下模模芯1固定设置在凹模座圈3上,组合凹模2包括滑动设置在凹模座圈3上的滑块4,滑块4与下模模芯1配合形成下模腔。滑块4朝向下模模芯1的一侧具有与待成型的轮毂毛坯形状相匹配的表面结构,当滑块4向下模模芯1运动至预设位置且固定之后,就能够在滑块4与下模模芯1之间形成与最终成型的轮毂毛坯形状相匹配的成形腔,从而方便对轮毂毛坯的成形,当最终成型完成后,由于轮毂毛坯的轮缘27凸起和扩口翻边的影响,轮毂毛坯是难以顺利脱模的,此时可以控制滑块4向着远离下模模芯1的方向运动,由于滑块4为多个,因此在沿着远离下模模芯1的中心的方向向外运动时,不会受到轮毂毛坯的干涉,能够顺利脱出轮毂毛坯脱模的影响范围,使得轮毂毛坯在完成最终成型之后能够顺利脱出。
此外,由于滑块4是分体设置,因此在进行加工时可以分开加工,滑块4的成形表面并非位于封闭的内周侧,对于成形表面的加工,其加工工艺会更加简单,加工精度也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成本也会降低,加工效率也会提高,加工精度更加易于保证。
下模模芯1外滑动套设有扩口翻边模圈5,扩口翻边模圈5具有与滑块4配合形成扩口腔的第一滑动位置以及远离滑块4以形成预成形腔的第二滑动位置。扩口翻边模圈5具有两个滑动位置,可以在轮毂成形装置处于不同的轮毂挤压成形阶段时位于不同的滑动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地实现轮毂毛坯的阶段式挤压成形,而且不会对轮毂的成形造成干涉,因此更加便于轮毂成形装置对轮毂毛坯进行一道次加工成型,只需要一套模具即可,无需多套模具进行配合,可以有效降低模具成本和轮毂毛坯的成形难度,提高轮毂成型效率。
下模模芯1包括避让台阶6,扩口翻边模圈5滑动设置在下模模芯1的小径段,扩口翻边模圈5的外周壁为沿着远离避让台阶6截面面积递增的锥面,扩口翻边模圈5的外周壁与避让台阶6在衔接处齐平。
扩口翻边模圈5具有锥面结构,能够在合模状态下与滑块4之间形成扩口结构,从而方便地实现轮毂毛坯的扩口,同时扩口翻边模圈在滑块4的底部位置能够与滑块4之间形成翻边腔,从而在轮毂成形装置对环形坯料进行挤压时,能够顺利进入到翻边腔内进行挤压翻边,使得环形坯料可以通过扩口翻边模圈5、滑块4以及下模模芯1的配合顺利完成扩口翻边工序。优选地,扩口翻边模圈5与滑块4在翻边腔的底部边缘位置形成有向下的分流腔,在最终进行环形坯料的扩口翻边过程中,可以使得坯料充分填充翻边腔,避免坯料过量或者腔内气体积压导致翻边无法到位,或者翻边质量较差的问题,保证扩口翻边工序的顺利精确完成,在轮毂毛坯上由于分流腔所形成的翻边底部的凸起,可以通过后续的机械加工工序进行去除。
由于扩口翻边模圈5的外周壁与避让台阶6在衔接处齐平,因此,在环形坯料挤压成形轮辐25和轮辋26的过程中,环形坯料在滑块4与下模模芯1的挤压作用下向下延展,在此过程中,不会受到扩口翻边模圈5的顶出作用而发生弯折,可以保证轮辐25和轮辋26的预成形质量。在扩口翻边模圈5上行以进行扩口翻边的过程中,由于扩口翻边模圈5的外周壁与避让台阶6在衔接处齐平,因此轮辋26会在扩口翻边模圈5的锥面作用下外扩,在外扩作用下,轮辋26基本上不会受到扩口翻边模圈5顶部的刮擦作用力,因此可以保证扩口翻边过程中轮辋26的成形质量。
下模模芯1与凹模座圈3之间形成环形槽7,扩口翻边模圈5包括滑动部8和成形部9,滑动部8滑动设置在环形槽7内,并与环形槽7的形状相适配,成形部9设置在滑动部8上,并与滑块4相配合,形成扩口腔。扩口翻边模圈5的滑动部8与环形槽7相配合,可以方便对滑动部8形成导向定位,保证扩口翻边模圈5在进行轮毂挤压成形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成形质量,而成形部9能够方便地与滑块4进行配合,形成扩口翻边腔,方便进行坯料的扩口翻边。
扩口翻边模圈5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顶杆,在顶杆的底部设置有顶板24,顶板24、顶杆和扩口翻边模圈5能够相对于下模模芯1、凹模座圈3、下模板10滑动,从而能够方便地调节扩口翻边模圈5的滑动位置,实现不同工序的轮毂毛坯的挤压成形。
下模部分还包括下模板10,凹模座圈3固定设置在下模板10上,组合凹模2还包括安装支架11和伸缩机构12,安装支架11固定连接在凹模座圈3和/或下模板10上,伸缩机构12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11上,伸缩机构12的伸缩端与滑块4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为角钢,其一个侧板固定在凹模座圈3上,从而调节底部固定在下模板10上,从而能够同时通过下模板10和凹模座圈3进行固定,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角钢顶部的侧板可以用于固定安装伸缩机构12,从而通过较宽的支撑面对伸缩机构12形成更加稳定可靠的支撑固定。该伸缩机构12例如为伸缩油缸。在每个组合凹模2上都设置有至少一个伸缩油缸,且这些伸缩油缸之间均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滑块4之间的同进同退,实现滑块4之间的同步控制,保证轮毂毛坯的成形质量。
滑块4底部设置有第一止挡台阶13,凹模座圈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止挡台阶14,第一止挡台阶13的凸面滑动设置在第二止挡台阶14的凹面上,第一止挡台阶13的凹面滑动设置在第二止挡台阶14的凸面上,第二止挡台阶14设置在第一止挡台阶13的滑动路径上,并限定滑块4的滑动位置。在滑块4滑动过程中,由于需要保证挤压成形的轮毂毛坯的成形精度,因此需要对滑块4的滑动位置进行精确定位。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止挡台阶13和第二止挡台阶14,既能够通过两个止挡台阶的相互作用对滑块4的滑动位置进行定位,同时又能够利用两个止挡台阶的凹凸结构形成互补,对滑块4的滑动形成有效支撑,提高滑块4滑动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合模状态下,下模模芯1与滑块4之间的成形间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扩口翻边模圈5与滑块4之间的成形间隙,能够保证环形坯料在挤压进入到下模模芯1与滑块4之间的成形间隙后,所形成的轮辋26厚度大于扩口翻边模圈5与滑块4之间的成形间隙,从而在扩口翻边模圈5上行过程中,能够与滑块4之间形成足够的挤压作用力,保证环形坯料能够充实,提高轮辋26成型质量,进而可以保证轮毂的扩口翻边质量。
下模模芯1朝向上模部分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活动设置有顶出块15,顶出块15与上模部分之间形成成形腔。该顶出块15的上表面形状与轮毂的轮辐25底部形状相匹配,能够在最终的轮毂毛坯成型过程中,与上模部分配合,保证轮辐25的成形质量。安装槽为从开口到底部截面面积递减的锥形槽,顶出块15的外形与安装槽的形状相匹配,从而能够方便顶出块15在安装槽内的运动,防止出现卡死现象,更加便于顶出成形后的轮毂毛坯。
在顶出块1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顶杆23,该顶杆23穿过下模模芯1、凹模座圈3、下模板10和顶板24,然后设置在工作台面上,在需要顶出轮毂毛坯时,可以首先控制滑块4向外滑动到开模位置,此时顶杆23和顶出块15相对于下模模芯1向上滑动,从而将轮毂毛坯顶出下模模芯1,完成轮毂毛坯的脱模。
上模部分包括中模板16和固定设置在中模板16上的应力圈17,应力圈17为环形,并在合模状态下套设在组合凹模2外周,对组合凹模2施加向内的挤压作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组合凹模2在受到环形坯料的反向作用力时向外运动,保证环形坯料的挤压成形质量。
上模部分还包括上模板18、凸模垫板19、正挤压凸模20和活动芯轴21,正挤压凸模20和凸模垫板19固定设置在上模板18上,活动芯轴21活动设置于正挤压凸模20的中心部位,并能够与下模部分的配合表面相贴合。活动芯轴21能够从下模部分取出,从而在进行轮辐25的最终缩孔时,能够使得轮辐25的部分坯料能够变形,进入到活动芯轴21退出后留出的空间,保证轮辐25的中心孔可以满足轮毂毛坯的成形要求。
应力圈17的环形内周面与组合凹模2的环形外周面相适配并相贴合。应力圈17的内周壁具有一定锥度,例如3°~15°,组合凹模2的外周壁也具有一定锥度,其锥度与应力圈17的内周壁的锥度相同,也为3°~15°,两者的锥度需要保持一致,从而有效保证两者之间的贴合效果,使得两者之间的贴合面积能够大于75%。应力圈17与组合凹模2的严密贴合,一方面保证组合凹模2能够承受成形过程中的巨大载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应力圈17相连接的中模板16与正挤压凸模20的配合实现正挤压凸模20的精准导向。
在上模板18与中模板16之间设置有弹簧22,下模板18能够相对于中模板16滑动,并且可以通过弹簧22压紧中模板16,当与中模板16连接的应力圈17与组合凹模2的外侧接触时,中模板16可以在弹簧22作用下压实,保证应力圈17与组合凹模2之间的贴合效果。
全套装置中,上模部分通过上模板18固定在油压机活动横梁下底面上;下模部分通过下模板10与油压机工作台面连接并固定。
下面对轮毂成形装置的轮毂成形方法进行描述。
在进行轮毂的成形时,需要首先控制组合凹模2的滑块4在液压缸的辅助下闭合,使得多个组合凹模2的滑块4组合在一起,与下模模芯1之间形成轮辋26的挤压成型腔。组合凹模2数量为三个以上,每一个组合凹模2的滑块4为一个模瓣,多个组合凹模2的滑块4组合后围成环形模圈,环形模圈视轮毂尺寸大小可选择3~6个瓣模构成。每一个瓣模连接一个单独的辅助液压缸,可以在凹模座圈3上开辟的沟槽内作往复运动,并由凹模座圈3上的第二止挡台阶14实现定位。
之后在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之间的模腔内放入环形坯料,在放置环形坯料时,应该保证放置的环形坯料位于下模模芯1的正中心。在进行批量生产时,可以选用机械手进行操作,保证放置位置的准确性以及上料效率。此时环形坯料的结构如图5所示。环形坯料的主要尺寸有外径D0、内径d0、高度H0等,与图4和图5相对应,环形坯料外径D0与轮毂的轮辐25外径D(一般轮毂两侧外径即轮辐25外径D及轮辋26最大直径D1相等或非常接近)之间的关系满足D0=0.8~1D;环形坯料的内径d0与轮辋26最小内径d1之间的关系满足d0=0.5~0.75d1。活动芯轴21的直径d2小于环形坯料内径d0,满足d2=0.5~0.8d0,成形过程中环形坯料内外侧的空间有利于降低成形所需要的载荷。
控制上模部分下行,使得环形坯料被正挤压,实现轮辐25及轮辋26的预成形。该动作中,首先是与中模板16连接的应力圈17与组合凹模2的外周侧接触,并在弹簧22的作用下压实。之后正挤压凸模20接触环形坯料并开始挤压,环形坯料经镦粗变形充满正挤压凸模20、组合凹模2以及活动芯轴21之间的空间后进入组合凹模2与下模模芯1之间的缝隙形成轮辋26,当轮辋26部位的预成形高度达到要求时,上模部分停止运动,完成轮辐25与轮辋26的预成形。此处正挤压凸模20的底部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特定的花样,实现轮辐25花样的预制,进一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后续机械加工工作量,降低制造成本。此处的上模部分的下行高度为第一高度,该高度由预成形的轮辐25和轮辋26的体积分布确定,在该下行高度下,环形坯料只有预定量的体积被挤压进入到轮辋成形腔内,位于轮辋成形腔内的坯料体积等于或者略大于最终轮毂成形时的轮辋26体积。此时的环形坯料结构如图6所示。
在完成轮辐25和轮辋26的预成形之后,控制扩口翻边模圈5上行,实现轮辋26扩口及轮缘27的翻边精确成形。通过控制扩口翻边模圈5以及下模模芯1的精度以及表面质量,可以有效保证成形后的轮毂内表面达到使用要求而无需进一步切削加工,减少加工工序。
在扩口翻边模圈5上行到预设位置之后,此时轮辋26经过扩口且轮缘27翻边之后,轮辋26和轮缘27的成形已经完成,下模部分不再运动,此时剩下轮辐25的缩口和整形工序。此时的环形坯料的结构如图7所示。
在轮辐25的缩口和整形过程中,首先控制活动芯轴21上行回退以及上模部分二次下行,在活动芯轴21上行回退到位后,让出成形腔的中心位置,此时活动芯轴21在预设的上行位置与上模部分的其它结构一同运动,不再占据环形坯料的中心位置,使得环形坯料可以向中心流动进行缩孔。在此过程中,首先控制活动芯轴21上行至预设位置,退出正挤压凸模20的底面,然后上模部分第二次下行,轮辐25部分的坯料在上模部分二次下行的过程中二次变形,流入到活动芯轴21退出后留出的空间,直至挤压成形的中心孔的最大直径小于轮毂毛坯中心孔的最小直径,从而为轮毂毛坯的中心孔的加工留出加工余量。至此,轮毂毛坯完成全部成形。此时的环形坯料的结构如图8所示。缩孔后获得的中心孔直径d4应小于轮毂的内孔直径d;毛坯总高度能够达到H。
之后,在进行脱模过程中,首先控制上模部分上行回至初始位置,也即油压机活动横梁回程至上极限位置,之后控制应力圈17和中模板16随上模部分回程离开组合凹模2,回程后的上模部分的最下端距离滑块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轮毂毛坯的总高度,从而满足轮毂毛坯取出的最小空间要求。
之后控制组合凹模2的滑块4在液压缸的辅助下向着远离下模模芯1的方向打开,各滑块4复位至初始位置。该步骤要求各滑块4复位后的最小内接圆的直径大于轮毂毛坯的最大直径,保证能够顺利取出最终成形的轮毂毛坯。
之后可以控制顶杆23上行,将成形好的轮毂毛坯顶出。
取出轮毂毛坯。
控制扩口翻边模圈5以及顶杆23复位至初始位置,至此,整套装置恢复为初始状态。
本申请的轮毂成形装置承载能力强、运动机构稳固且成形轮毂需用载荷较传统的模具大幅度减小,成形得到的轮毂变形均匀、各项指标优于传统工艺。本申请选用了环形坯料作为成形原料,最大成形力相比较实心坯料降低1/3至1/4;工序集中安排,可以实现一道次快速、精确成形成形轮毂毛坯,生产效率高;通过控制扩口翻边模圈5与下模模芯1的精度,可实现轮毂类零件内表面高质量成形,无需进一步机械加工,总材料利用率可以达到60%以上;本申请的多工序变形集中实现方法,可以实现一次加热完成全部成形要求的目标,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降低了轮毂制造成本。
上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和轮毂成形方法尤其适用于铝合金或镁合金类的轮毂成形。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所述上模部分与所述下模部分之间形成轮毂挤压型腔,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模芯(1)和设置在所述下模模芯(1)的外周侧的多个组合凹模(2),所述组合凹模(2)沿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模模芯(1)的方向活动设置,所述组合凹模(2)组合在一起时,与所述下模模芯(1)配合形成下模腔;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上模板(18)、凸模垫板(19)、正挤压凸模(20)和活动芯轴(21),所述正挤压凸模(20)和所述凸模垫板(19)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板(18)上,所述活动芯轴(21)活动设置于所述正挤压凸模(20)的中心部位,并能够与所述下模部分的配合表面相贴合;所述下模模芯(1)外滑动套设有扩口翻边模圈(5),所述正挤压凸模(20)接触环形坯料并开始挤压,环形坯料经镦粗变形充满所述正挤压凸模(20)、组合凹模(2)以及活动芯轴(21)之间的空间后进入所述组合凹模(2)与所述下模模芯(1)之间的缝隙形成轮辋(26),当所述轮辋(26)部位的预成形高度达到要求时,上模部分停止运动,完成轮辐(25)与所述轮辋(26)的预成形;在完成所述轮辐(25)和所述轮辋(26)的预成形之后,控制所述扩口翻边模圈(5)上行,实现所述轮辋(26)扩口及轮缘(27)的翻边精确成形;控制所述活动芯轴(21)上行回退以及上模部分二次下行,在所述活动芯轴(21)上行回退到位后,让出成形腔的中心位置,使得环形坯料向中心流动进行缩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凹模座圈(3),所述下模模芯(1)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模座圈(3)上,所述组合凹模(2)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模座圈(3)上的滑块(4),所述滑块(4)与所述下模模芯(1)配合形成下模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翻边模圈(5)具有与所述滑块(4)配合形成扩口腔的第一滑动位置以及远离所述滑块(4)以形成预成形腔的第二滑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模芯(1)包括避让台阶(6),所述扩口翻边模圈(5)滑动设置在所述下模模芯(1)的小径段,所述扩口翻边模圈(5)的外周壁为沿着远离所述避让台阶(6)截面面积递增的锥面,所述扩口翻边模圈(5)的外周壁与所述避让台阶(6)在衔接处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模芯(1)与所述凹模座圈(3)之间形成环形槽(7),所述扩口翻边模圈(5)包括滑动部(8)和成形部(9),所述滑动部(8)滑动设置在所述环形槽(7)内,并与所述环形槽(7)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成形部(9)设置在所述滑动部(8)上,并与所述滑块(4)相配合,形成扩口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下模板(10),所述凹模座圈(3)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10)上,所述组合凹模(2)还包括安装支架(11)和伸缩机构(12),所述安装支架(11)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模座圈(3)和/或所述下模板(10)上,所述伸缩机构(12)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1)上,所述伸缩机构(12)的伸缩端与所述滑块(4)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底部设置有第一止挡台阶(13),所述凹模座圈(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止挡台阶(14),所述第一止挡台阶(13)的凸面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止挡台阶(14)的凹面上,所述第一止挡台阶(13)的凹面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止挡台阶(14)的凸面上,所述第二止挡台阶(14)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挡台阶(13)的滑动路径上,并限定所述滑块(4)的滑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下模模芯(1)与所述滑块(4)之间的成形间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扩口翻边模圈(5)与所述滑块(4)之间的成形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模芯(1)朝向所述上模部分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活动设置有顶出块(15),所述顶出块(15)与所述上模部分之间形成成形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中模板(16)和固定设置在所述中模板(16)上的应力圈(17),所述应力圈(17)为环形,并在合模状态下套设在所述组合凹模(2)外周,对所述组合凹模(2)施加向内的挤压作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毂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圈(17)的环形内周面与所述组合凹模(2)的环形外周面相适配并相贴合。
CN201910493245.5A 2019-06-06 2019-06-06 轮毂成形装置 Active CN110238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3245.5A CN110238344B (zh) 2019-06-06 2019-06-06 轮毂成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3245.5A CN110238344B (zh) 2019-06-06 2019-06-06 轮毂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8344A CN110238344A (zh) 2019-09-17
CN110238344B true CN110238344B (zh) 2021-01-05

Family

ID=6788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3245.5A Active CN110238344B (zh) 2019-06-06 2019-06-06 轮毂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83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0870A (zh) * 2020-08-17 2020-10-20 广州市秀全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塑性成形数控液压机
CN113414309B (zh) * 2021-07-13 2022-09-13 江苏宗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轮的挤压成形方法及其配套组合模具
CN114029745B (zh) * 2021-10-22 2023-09-19 定南色耐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不同偏距轮辋的加工设备
CN114472778A (zh) * 2022-01-25 2022-05-13 浙江巨丰模架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轮毂锻造加工模具模架
CN115780723B (zh) * 2023-01-13 2023-06-09 中北大学 一种宽幅异形轮毂的成形模具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35597A (en) * 1964-12-23 1967-08-15 Motorola Inc Manufacture of pulleys
JPS55139186A (en) * 1979-04-16 1980-10-30 Toyota Motor Corp Annular worked body and its production
CN1325191C (zh) * 2005-07-22 2007-07-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固态热挤压镁合金轮毂的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
CN100475429C (zh) * 2006-06-13 2009-04-08 中北大学 一种汽车轮毂省力成形方法及装置
CN102248114B (zh) * 2011-06-03 2013-08-21 刘绍东 轻合金整体模锻挤压汽车轮毂成型工艺及模具
CN106825272A (zh) * 2016-12-26 2017-06-13 安庆迪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轮毂扩口装置
CN109702029B (zh) * 2019-02-27 2020-08-11 河南科技大学 轮毂成形装置及其增压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8344A (zh)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8344B (zh) 轮毂成形装置
CN110238343B (zh) 轮毂成形方法
CN102248114B (zh) 轻合金整体模锻挤压汽车轮毂成型工艺及模具
CN106077257B (zh) 铝镁合金轮毂成型工艺及设备
CN110695112B (zh) 一种带外凸台薄壁筒形件径向-反向组合挤压成形方法
CN204396767U (zh) 高速列车用车轮锻压成型模具
CN110695111B (zh) 一种带外凸台薄壁筒形件径向-反向组合挤压成形模具
CN110842128A (zh) 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
CN113102532B (zh) 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薄壁锥形壳体省力成形方法
CN110976733A (zh) 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
CN108555048B (zh) 一种锻造铝合金车轮轮辋挤压成形方法
CN202123183U (zh) 轻合金整体模锻挤压汽车轮毂成型模具
CN103212635A (zh) 汽车变速器同步器齿环精冲和拉深复合成形工艺及模具
CN103521668B (zh) 一种高强复杂铝合金异形外六边座钣挤压成形方法
CN105032966B (zh) 采用挤压方法制造内外双管中间带隔筋工件的模具和方法
CN112059026A (zh) 一种车轮轮辐冲裁模具
CN115780723A (zh) 一种宽幅异形轮毂的成形模具及方法
CN112496248A (zh) 一种汽车轮毂的锻造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330322U (zh) 基于法兰型锻件优化模锻力的分模装置
CN112264516B (zh) 一种钣金胀形冲压装置及基于模具的冲压方法
CN108687291B (zh) 一种用于球阀锻造加工的成型模具
CN114367613A (zh) 一种z形ti6al4v合金环件成型方法
CN206104697U (zh) 焊接电极帽制造用冲压模具
CN202343841U (zh) 差速器壳毛坯精密锻造成形模具
CN115041535A (zh) 一种汽车轮毂的复合塑性成形方法及成形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